初二语文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27 19: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二语文散文阅读

一、《雨丝如期而至》阅读题:

⒗请你说说第①自然段“裹”字的妙处。(2分)

答: ⒘文中第③自然段详细描写蛙声有什么深意?(4分)

答: ⒙本文长短句结合.以短句为主,很有特点。请以第④自然段画线句为例,说说这样的语言表 达有什么好处。(3分)

答: ⒚第⑤自然段画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分)

答: ⒛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3分)

答: 二、《丰收岭绿岛》阅读题:

16.请结合语境,品味第①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答: 17.第②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答: 18.请结合上下文,简析第④自然段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思想。(4分) 答: 19.第⑥自然段是作者对丰收岭的“绿”的评价和感悟,对此你怎样理解?(3分)

答: 三、《树知道》阅读题:

15.第①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你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16.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情怀?(2分)

17.第④自然段所写的娘家院子有何特点?在全文有什么作用?(4分) 18.请结合文中杭州家里植物变化的过程,说说第⑥自然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5分)

四、《乡情》阅读题:

15.文章第(1)自然段连用“没”和“别无”写家乡是个穷乡僻壤,第(2)自然段又说“总觉家乡美”,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深意?(3分) 16.本文主要写苗苗儿在家乡的事情,写了他的哪几件事?这样专写苗苗儿在家乡的事情的目的是什么?(5分)

17.第(6)自然段画线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3分) 18.作者在文章结尾写梦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期待和思想?(3分)

初二语文散文阅读

一、《雨丝如期而至》阅读题答案:

⒗(2分)写出了丝丝雨声的稠密和石屋的小。

⒘(4分)雨下了,水多了。于是水中精灵蛙便登场了,有蛙鸣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鸣就有收获的喜悦!

⒙(3分)短句精练,表达了多个意象的重叠,在有限的字句中给人们以更加丰富的想象。 ⒚(3分)提醒我们要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从而共创人与自然的和谐。

⒛(3分)我们应学会欣赏自然体会生活中的美,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丰收岭绿岛》答案:

16.(3分)用三个表否定的词语强调沙漠的荒凉(2分),为下文描写丰收岭的绿色做铺垫(1分)。

17.(4分)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沙枣等植物抗击风沙的姿态(1分);气势磅礴地表现了绿色植物蓬勃顽强的生命力(2分),也给了作者勇气与鼓舞(1分)。

18.(4分)表现了作者对治沙成果由衷的自豪和兴奋(2分),也赞美了治沙站同志的辛勤劳作和科学精神(2分)。

19.(3分)丰收岭的绿的生命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现实(1分),是由充满生命力的人和植物共同创造的奇迹(1分),歌颂了生命力的顽强和旺盛(1分)。 三、《树知道》参考答案:

15.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说远山如“黑白照片”“月色也就香了,将山写得轮廓分明,富有层次,将不可嗅觉的月色写得可嗅感。这样写使景色更具诗意,更形象可爱。 16.表达了母亲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和爱护,表现了母亲的善良和生命平等的思想。

17.娘家院子一年到头都如天堂、画卷一般,充满生机,充满美感,充满自由,和下文杭州家里可怜的植物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本文的主旨:投身自然的怀抱,让心到“干净的去处”。

18.写杭州家里植物的变化暗示着生存环境的变化,在城市喧嚣的生活中,“我”的心被名利和责任、爱束缚。更无法摆脱恶化的环境对自身的伤害,在娘家院子的熏陶下,自己的心情终于轻松快乐,思想也纯净起来。没有了遮蔽和污浊。 四、《乡情》阅读答案:

15.(3分)文章第①自然段连用“没”和“别无”写家乡是个穷乡僻壤,与第②自然段“总觉家乡美”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作者的乡情之纯,乡思之浓,赞颂之深;更突出家乡的人情厚和淳朴。

16.(5分)苗苗儿分糖;邻家老小疼爱苗苗儿;苗苗儿唱新学的家乡儿歌;苗苗儿拉着“我”串门(2分),这样写反映了乡情的醇厚;在乡情哺育下苗苗儿健康成长,乡情在下一代身上得以延续(3分)。

17.(3分)以散句、短句为主,简洁明快,读时富有节奏感;在散、短句群的组合上,又有整齐感,显得轻灵中有端庄,很有韵味。

18、(3分)写梦中“归园田居”找到了人生归宿,表现了作者追求朴实宁静的生活,肯定了质朴的生活才能给人生活的乐趣,隐隐包含了对现代生活带给人烦恼的不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uk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