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电子战分析(1)

更新时间:2024-06-23 15: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海军电子战系统是舰艇防御、特别是防反舰导弹的一个主要装备,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现代舰艇探测和反击反舰导弹要依靠舰艇综合作战系统。其中电子战设备可以提前发现目标、干扰敌方目标监视和定位系统,以及用于干扰和破坏敌方反舰导弹的来袭。舰载电子情报和电子侦察设备以及信号情报(通信情报)设备,还可获得敌方战术电子作战部署信息,用于编队指挥和超视距目标定位。

现代舰艇电子战系统要求反应时间短、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以及与舰上系统密切配合。电子侦察设备应能更好适应现代海战的要求。假目标干扰由于发射到离开本舰的位置,对防反舰导弹是一种危险性最小的有效措施。目前普遍认为,舰载干扰机是需要的。新的干扰机重视其模块化和效费比情况,一些先进的干扰机采用电扫描天线,可同时对付多个威胁源。 下面对主要设备的发展作进一步说明。 1.电子侦察设备

雷达侦察设备已在舰艇上广泛应用。目前普遍采用多方位比幅测向和瞬时测频技术,重视提高测向和测频技术水平,改进信号处理、分选技术和显示技术,以利于探测性能的提高。发展适用于高密集信号环境的电子侦察技术和设备,是提高探测能力的主要方向。在技术方案选择和指标要求上,对很多侦察设备,一般着眼于能在防反舰导弹的最佳技术状态工作。

美国的AN/SLQ-32电子战系统中的电子侦察设备,采用介质透镜

多波束天线,有利于发现多目标。该设备较高的两个频段主要为防导弹设计,其I波段改进包括0.5~2GHz范围的接收机,则主要用于远程搜索和定位。SLQ-32侦察设备,有舰载直升机的电子侦察设备配合,可在更远处发现目标,并可在不发射电波条件下对目标进行三角定位。

英国的第二批23型护卫舰,将装备UAT(1)电子侦察设备,其中应用信道化接收机,并采用基于单片计算机的并行处理技术。信道接收机有一组窄带滤波器以分辨不同频率信号,用于提高在高密集信号环境下的工作能力。英国其他公司和意大利公司也研制了各种类型的信道化接收机。

潜艇电子侦察和告警设备对潜艇作战和生存有很重要的作用。除了在电子设备中采用新技术外,对天线罩材料和天线结构的改进提高了设备的性能。

舰用电子情报和信号情报设备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2.电子干扰机

(1)多波束系统是舰用干扰机的重要方向

能对付多威胁源的干扰机是防反舰导弹的重要手段。

美国的SLQ-32(V)3电子战系统有对付多威胁源的干扰机。该系统采用介质透镜天线阵,形成多个窄波束,并可自适应地控制其干扰发射功率及其方向,具有多方向灵活有效的干扰能力。

SLQ-32(V)3系统已在巡洋舰和驱逐舰等舰上装备。SLQ-32(V)3的发展型SLQ-32(V)4用于航空母舰,采用数字式存储器可实现较快的威

胁判断以及改进了干扰抑制性能。SLQ-32(V)5型机由SLQ-32(V)2加较小的干扰机,已装备FFG-7级护卫舰。

SLQ-32系统已成为美海军主要电子战设备,并且体现了模块化的组成特点。

法国的ARBB33干扰机以及美国的APECSⅡ和以色列的SEWS电子战系统也采用了这类技术。 (2)灵活反应和系统综合

舰用干扰机的有效使用,应有很快地反应速度,有可编程数据库以及灵活多样的干扰方式。例如ARBB33干扰机有连续波噪声、脉冲噪声、覆盖脉冲干扰、同步或非同步假回波以及距离波门拖引干扰方式。

舰艇电子战综合受到高度重视。它包括电子战系统与作战指挥系统接口,可实现将电子战设备信息用于作战管理、武器分配以及进行舰艇机动。 在SLQ-32(V)3系统改进中,包括自动协调箔条与欺骗式干扰使用的软件,可有效提高综合干扰效果。 系统综合还包括武器与电子战设备的综合使用。SLQ-32的下一步发展是AIEWS“先进综合电子战系统”,它将分阶段实现。AIEWS实际上是SSDS“舰艇自身防御系统”体系的一部分。3.假目标干扰系统(1)箔条干扰系统舰用假目标干扰(包括箔条弹和红外弹)系统是一种有效、效费比好的防反舰导弹手段,已普遍装备并不断发展。例如,法国的“达盖”系统A、B两型近程弹箱组合发射,可形成20000m2的干扰云。目前一些系统扩大应用到“分散”方式(即用于干扰自导头对目标的捕获)。这种方式

的干扰已证明有良好的防反舰导弹效果。“达盖”B型REM弹采用火箭推进,射程可达750m,干扰持续时间大于2min,雷达截面积大于2000m2。美国的SRBOC系统的“超LOROC”弹也采用火箭推进,可发射到2.5km的位置。 恰当使用干扰弹,如果发射足够数量,能用于保护大舰,但一个问题是该舰如何离开布放干扰云的位置。目前用补充发射以保持箔条云的继续存在,但有存放量过多等问题。 (2)新型假目标干扰系统 为了有效对付新型反舰导弹,舷外有源干扰假目标的研制受到了重视。 美国AEB有源电子假目标系统已生产应用。它的弹发射后浮在水面,以对抗搜索和定位的方式对付来袭导弹。英国研制中的DLH有源假目标系统是以已有的I/J频段“警笛”系统为基础。后者的干扰弹从舰上130mm口径标准发射架发射,用火箭推进到离舰几百米处,由降落伞携带下落,降落时间大于1min,以最佳调制方式干扰导弹。澳美合作的“纳尔卡”假目标系统已进行了多次试验,干扰弹由火箭推进飞行到预定点,可悬停70s的时间。它的有效载荷是I/J频段的欺骗式干扰机。据称,“纳尔卡”和DLH系统将成为今后综合电子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这类有源假目标系统技术要求高。其他工作方式的假目标干扰系统也在研究中。 信号情报与侦察设备 通常把电子战设备分为信号情报(SIGINT)、电子侦察设备(ESM)、电子对抗(ECM)和电子反对抗(ECCM)。信号情报又分为电子情报和通信情报两种类型。而电子侦察设备又分为雷达侦察设备和通信侦察设备。信号情报和电子侦察设备主要功能是完成截获、分析、识别和定位敌人的或潜在敌人的电磁辐射。信号情报在性

质上是非时间限制的和战略上的,而电子侦察是战术性的。由于来自主要电子情报系统的信息作为战术使用正在变得很通用,所以时间上的差别已不明显。下面对国外专用信号情报及侦察设备作些介绍。 -- 一、法国DR3000电子侦察设备 DR3000S/U是水面舰艇(或潜艇)用的电子侦察设备,它是DR4000侦察设备新的轻型化。 产品,原来是为海上巡逻机设计的。 DR3000由法国汤姆逊-CSF公司雷达和对抗部研制生产,于90年代初开始装舰。DR3000S用于法国和出口的“拉菲耶特”级护卫舰(含出口我国台湾的)以及两型轻型护卫舰。DR3000U(ARUR-13)用于法国“红宝石”级核潜艇,到1996年底,该系统除装备了法国舰艇外,还向哥伦比亚、科威特、阿曼、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及亚洲一些国家出口,该系统一共生产45套。 此设备用于对C~J频段的敌方雷达进行探测、定向、识别和目标指示。它有一个舰用或潜艇用的桅顶天线,在测向天线(六方位比幅)上面有一个全向天线。潜艇型另有一个单独的潜望镜告警天线。 DR3000系统采用了新技术,有较高的灵敏度,达到-68dB?mW(动态范围60dB),天线中有低噪声放大器,采用砷化镓集成电路。此设备采用一种窗口处理器,将接收到的信号与已识别和跟踪的信号进行比较,使设备可在100万脉冲/s的信号环境中工作。DR3000的数据库中有192个平台的4000个雷达模式。此外,在脉冲识别中还采用了一种专家系统提高了识别能力。此系统测向精度一般在6°左右(采用六端口比幅测向天线)。用在法国的“拉菲耶特”级护卫舰上的S2型采用了高精度干涉仪法(用4个矩形天线阵),可用于超

视距导弹目标定位。此外,还有一型高精度的DR3000潜艇侦察设备。二、法国ARBRl7/DR4000型电子侦察设备 DR4000型电子侦察设备是DR2000型的发展型。ARBRl7是法国本国用的设备。它们是法国汤姆逊-CSF公司航空电子部在80年代研制的产品。ARBRl7装备法国C70AA级驱逐舰以及其他驱逐舰。DR4000型装备沙特?阿拉伯一型护卫舰。DR4000U(法国为ARUR 11型)装备法国大量潜艇和几型出口潜艇。DR4000有以下几种型号:DR4000S型??用于水面舰艇;DR4000A型??用于飞机;DR4000U--用于潜艇。此设备的功能如下:①在360°方位上对C频段到J频段的信号进行连续搜索,探测雷达信号;②提取需要立即反应的威胁雷达信号特性;③用软件识别目标信号;④以图象和字符方式把结果数据显示在多色显示器上;⑤信号自动变换,所有参数不断更新;⑥可将信息传送到中央处理器、干扰机、箔条发射装置、盒式磁带等设备中。设备组成如下: ①天线阵列:包括一个全向天线(测频)和两个测向天线阵列(后者可合为一体),有12个测向支路,(ABBRl7为两个八方位天线阵列)。DR4000U型天线两种天线上下布置合为一体,共重120kg;②射频处理机柜,包括瞬时测频器;③显控台:有控制和显示两部分。此机在保证可靠识别特性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去交错处理、精确分析和新的识别算法等。战术态势显示器以极坐标显示出原始信号的方位,信号幅度和字符则以不同颜色和形状显示。字符形状表示目标的类型和敌友等特性,字符的内容与一般战术处理系统中的相同。不同的彩色代表着不同等级的威胁程度。该系统通过点对点连接线或数据总线(1553B

/STANAG4156)与各种数据处理系统相接。另外还配有,专门与电子干扰机相接的接口。

其特性参数如下:频率范围:0.6~18GHz;接收机方式:瞬时测频;动态范围:60dB;测频精度:±0.5%。分机重量尺寸:全向天线:9kg,300mm(直径) ×415mm(高); 测向天线:44kg,480mm(直径) ×425mm(高); 射频机柜:25kg,316mm×360mm×520mm; 显控台:310kg,590mm×ll00mm×l543mm。-- 三、法国ARBR16/DR2000系列电子侦察系统DR2000系列(配DALLA分析识别器)电子侦察系统是70年代后期研制成的,研制厂商为法国汤姆逊-CSF公司航空电子部。DR2000后经改进,大量生产并在25个国家海军使用。 ARBRl6是法国海军对DR2000的命名,它装备在法国的航母、几型驱逐舰和护卫舰上。DR2000系列是一种宽开式瞬时接收机,担任探测、测向和鉴别雷达等任务。此系列有三个型号,DR2000S型用于水面舰艇,DR2000U型用于潜艇,DR2000A型用于飞机和直升机。该机包括六个测向器、一个全向天线和一个接收显控台。收到的信号分成四个频段,原S、C、X和Ku频段。接收机为晶体视频接收机,对瞬时发射信号的探测概率可达100%。显控台完成显示和控制整个设备的功能。该机与分析器、作战数据系统、干扰机或箔条发射装置等连接时,可提供目标方位指示。其特征参数如下:频率覆盖范围:2.5~18GHz;方位范围:60°;瞬时探测概率:100%;灵敏度:-40dB?mW;测向精度:5°;天线重量:27kg(舰用型), 12kg(机载型),34kg(潜艇型);接收机显控台重:42kg。 DALIA分析器与DR2000配套使用,它

具有以下功能: ①报警:下述雷达信号存在时给予视觉和声告警:脉冲雷达,连续波雷达(照射器)短暂发射(潜艇等)。 ②分析:分析信号,雷达参数用发光二极管显示。 ③鉴别:将被测参数自动与数据库存储参数进行比较,并用发光二极管显示结果。 分析器重量35kg,数据库容量(根据型号不同)为500种或1000种雷达方式。-- 四、德国ES400A电子情报系统德国AEG-德律风根公司生产的ES400A电子情报系统已在80年代开始装备舰船使用。此系统用于截获频率在0.5~40GHz范围的电磁辐射,并对雷达信号进行分析,将其参数存储供以后使用。系统包括宽开部分以及在方向和频率上选定的部分。宽开部分配有全向天线,以高截获概率检测所有2~18GHz范围的辐射,它在瞬时测频显示器上以四条水平线显示。在相应的频率范围内选出选定的频段。选定部分截获0.5~40GHz范围内选定方向和频率范围的信号。它包括机械定位的测向天线、超外差调谐器等。ES400A的战术型设备频率范围为0.5~18GHz,它采用干涉仪型单脉冲天线、并有综合接收机和脉冲分析器。五、德国Telegon测向机AEG-德律风根公司生产的Telegon测向机包括早期的Telegon4和80年代的产品,已广泛用于德、法、意等国军舰。Telegon高频测向系统用于对通信信号测向,奇数号设备表示单信道接收机,偶数号的表示三信道接收机。舰用型基本是后者。它们可以连续监测所有方向(北-南、东-西和全向),因而可检测很短的信号。Telegon4被法、意等国选用,装备法国“哥尔伯特”巡洋舰以及F67和C70级驱逐舰,还装备意“大胆”级驱逐舰、“狼”级和“西北风”级护卫舰等。此型于60

年代开始生产,采用“蛋”形铁氧体天线,只限于截获地波。 Telegon6是用于德国的模块化型号,装备德国驱逐舰和攻击艇等,也出口不少国家。 Telegon8(PGSl521)是现代数字化系统,采用铁氧体蛋形天线,覆盖10kHz~30MHz,分辨力10Hz,频率精度为0.3 ×10-6,典型方位精度优于1°,存储容量为30个频率。此设备在1981~1982年批量生产,装备德国“布兰登堡”级护卫舰,并安排用在124型护卫舰。 Telegonl0(PGS1720)增加了天线,可覆盖10kHz~1000MHz,舰用型一般为20~500MHz。Telegonl0有100个存储频道。此型用于希腊MEKO护卫舰。该公司有一新型号MAIGRET,频率覆盖1~500MHz(可扩展),扫描速度高。-- 六、意大利ELT/211型舰载电子侦察设备由意大利电子设备公司(Electronica Spa)在80年代研制成的ELT/211舰载电子侦察设备,可用于快艇、驱逐舰等吨位不同的舰艇,已在一些国家的舰艇上装备。此系统是一种计算机辅助数字系统,采用软件控制的去交错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它能在密集的电磁环境中完成自动分析、识别和跟踪。它可与干扰机连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设备包括测向天线、辅助组件、两组(四个)全向天线和射频组件。上述主桅杆上的部件共约重60kg。此外还有甲板下的显控台和数字式处理器。设备总重约450kg。设备功能包括:①在2~18GHz范围内对脉冲和连续波信号以100%的截获概率瞬时测频和测向。②可在250000脉冲/s的密集电磁环境中工作。③数据库中可存放1068个雷达参数,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可随时通过“键盘输入”对数据库进行预置和预编程序。④能对1068部雷达中的32部进行自动告警,对42

部进行跟踪。⑤在频率?方位全景显示器上对周围进行连续的监测,并对各辐射源标以符号,以便进行战术评定。⑥在字符显示器上能以字符形示显示出所选择辐射源分析和识别结果。⑦自动推荐最合适的干扰方式。七、意大利“赛梯斯”(THETIS)潜用电子侦察系统“赛梯斯”(THETIS)潜用电子侦察系统由意大利电子设备公司研制,80年代开始装艇。此系统有两型:124-S型较简单,用于威胁告警和测向;224-S型是一种电子侦察系统或战术电子情报系统。上述两型均使用相同的测向天线(含全向天线);并可选配单独的有射频前置放大器的全向天线,此全向天线很小,适于装在攻击或搜索潜望镜顶部。124-S型机由测向天线、接收机、处理器和预警显示器组成。接收机可提供瞬时信号给处理器,自动对程序编定的威胁源告警,可以不需要操作员。224-S型机是由124-S型机、瞬时测频接收机和电子侦察显示器组成。此机能对脉冲和连续波信号进行瞬时测向,显示所捕获的辐射源,自动分析和识别辐射源及其平台。当己舰进入敌方雷达监视区内时自动提供告警。此系统需要一名操作员。天线为一个圆锥螺旋全向天线和八个平面螺旋测向天线,同在一个基座上。此天线具有非常小的雷达反射截面,并覆盖有微波吸收材料。此天线很轻,并有足够的强度承受海水压力,便于装在搜索潜望镜上。选配的全向天线装在攻击潜望镜上,能向潜艇指挥官提供早期告警信号,但没有方位信息。图3.7-1为该系统的显控台及两个天线。图3.7-1 “赛梯斯”潜用电子侦察系统的显控台和两个天线-- 八、日本舰用电子战系统日本研制的最早期电子战系统NOLR-1A和-1B,可以与美国的WLR-1系列

机械扫描设备相当。其后的NOLR-5,天线有所改进,装备在一些护卫舰上。70年代前期出现的NOLR-6采用了电子扫描技术。NOLR-6高端覆盖到18GHz,它有两个旋转测向天线覆盖雷达主要频段,还有一个环状偶极子阵用于VHF/UHF频段测向。在1980年推出的NOLQ-1采用电子扫描天线阵,可与美国的SLQ-32系统相比较(见图3.7-2)。NOLR-6可与两台OLT-3欺骗式干扰机(布置在左右舷)和MK36干扰物发射装置相结合工作。日本舰用电子战设备与美国对应的主要现役设备如下:NOLR-6与WLR-8很相似;图3.7-2 日“旗风”号驱逐舰的电子战系统NOLQ-1与SLQ-32(V)3很相似;NOLQ-2新研制型;OLR-9与WLR-11很相似;OLT-3与SLQ-17很相似;ZLR-3/5告警接收机与WLR-1G很相似。水面舰配置系统情况如下:DDH、DDG:NOLQ-1(侦察干扰),MK36-2 SRBOC假目标干扰系统。“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采用NOLQ-2系统与SLQ-32很相似。DD:NOLR-6(侦察),OLR-9(告警接收机),OLT-3(干扰机),MK36-1 SRBOC。DE:NOLR-6,OLR-9,MK36-1 SRBOC。潜艇:ZLR-4/6(电子侦察)和ZLR-3/5(告警接收机)。1988日本财年后新潜艇装NZLR-1。日本还有OPN-7B宽带甚高频测向设备和OPN-11高精度无线电测向设备(高频和甚高频)。九、俄罗斯“钟”(Bell)系列电子侦察设备俄罗斯的“钟”(Bell)系列电子侦察设备装备大量水面舰。它有小型天线罩,并常与干扰机相连工作。“钟”系列包括“打钟”(Bell Clout)、“敲钟”(Bell Tap)、“罩钟”(Bell Shroud)、“座钟”(Bell Squat)、“击钟”(Bell Slam)、“撞钟”(Bell Bash)和“捶钟”(Bell Thump)等。“打钟”看来是当前

大型舰用的侦察设备,用于提供较粗的数据。“击钟”是“打钟”的后续型号,装备在“基洛夫”级和“光荣”级巡洋舰上。看来它有相当宽的频率范围,并与“边球”干扰机相联工作。“罩钟”是1970年左右推出的,装备在“克里瓦克”级护卫舰、“勇敢”级驱逐舰、“现代”级导弹驱逐舰(见图3.7-3)等舰上。这些舰不再配置干扰机。图3.7-3 “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上的侦察天线 (有“酒杯”(Wine Glass)侦察设备天线,其下为“罩钟”侦察设备天线)图3.7-4 “基洛夫”级巡洋舰上的“边球”(Side Globe)干扰机天线和几型“钟”系列天线(其中较小的是“击钟”的天线)“酒桶”(Rum Tub)远距电子侦察机在1974年左右出现,装备在“基辅”级航母、“基洛夫”级(见图3.7-4)和“光荣”级巡洋舰等舰上。在“光荣”级舰上,它还用于引导干扰机。“酒桶”有一组四个天线罩,每个尺寸约为宽2.1m×高1.8m,水平分布在四个象限内。据悉,它采用机械扫描透镜天线,用于为SS-N-12和-19反舰导弹目标定位。另据报道,“酒杯”是一型新的导弹目标定位电子侦察设备,采用电子扫描,已大量装备取代“酒桶”侦察设备。十、英国UAT电子侦察系统英国在1990年4月选定MEL公司的电子战设备用于第二批23型护卫舰。MEL公司推荐了其“赛普特”(Sceptre)XL电子侦察设备的增强型,获得了2500万英镑的合同。此新系统现已定名为UAT(1)。在这项竞争中,MEL战胜了雷卡公司和马可尼防御系统公司。据称,选择了MEL的方案是由于军方对在第一批23型舰上选用的UAF(1)不满意。1990年底, 索思?EMI电子公司(探测器集团)Thorn EMI Electronics(Sensors Group)收购了MEL,转而负责此项合同。1994年此系统已装舰试验,

并安排在1995年正式服役。有12艘舰的UAT(1)系统已签订了合同。这包括后续的23型舰。两艘英国航母(从“皇家方舟”号开始)进行大修时将装备此系统。此外,此系统可能装备“海洋”(Ocean)号直升机母舰和两艘新的船坞登陆舰。此系统频率范围为0.5~18GHz,方位精度约2°(均方根值)。它采用先进的信道化接收机和

基于单片计算机的并行处理技术。十一、英国UAF(1)电子侦察系统UAF(1)是由“卡特拉斯”(Cutlass)电子侦察设备发展而来,第一套UAF(1)系统在1989年秋交付使用,装备23型护卫舰。UAF(1)由英国雷卡雷达防御系统公司(Racal Radar Defence Systems Ltd.)研制生产。UAF(1)系统共交付了13套,用于装备前8艘23型舰、“辉煌”号航空母舰以及岸基试验和训练设施。此系统是应用彩色显示器的电子侦察系统。它的天线采用八端口的阵面(见图3.7-5)。系统频率范围为0.5~18GHz,瞬时测向精度为3°,但可经过处理提高精度用于超视距定位。系统可将截获信号与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对比,以表格形式显示其信号属性、方位和威图3.7-5 UAF(1)系统天线阵 (上面有雷达天线)胁程度,还在频率一方位显示器上显示原始数据并附上符号。此外,还有一个人工脉冲分析器用于进一步分析某些特定的截获信号。UAF(1)系统后来被认为不能满足在有大量高重复频率信号的环境(如点防御系统工作情况下)的要求。英海军1988年8月提出发展新型的UAF(X),现已定名为UAT(1)系统。十二、英国UAA-1“教堂山”(Abbey Hill)电子侦察系统UAA-1“教堂山”(Abbey Hill)电子侦察系统是为装备42型驱逐舰、21型和22型护卫舰而研制,于1978

年开始装备使用。研制厂商是英国的MEL公司。UAA-1装备在大多数英国水面战舰上,共有40套装舰使用。此系统的频率范围为1~18GHz。UAA-1采用瞬时测频技术,测频精度为1.5MHz。系统采用八端口测向天线(见图3.7-6),测向精度为3°。它是测向和测频综合在一起的第一种英国系统。此系统采用B型扫描显示(水平为方位,垂直为频率)。在此系统中,接收和脉冲测量部分与一型威胁识别系统结合在一起,并可与干扰机相连工作。此系统可对接收信号进行初步识别,但可提供原始信号供操作员来决定。1981年,英海军认为此系统自动化程度不够,并提出要改进其威胁识别设备。1989年,现有的UAA-1改进成UAA-2,以对付更密集的脉冲环境。UAA-2有较大的数据库和较先进的电路。它的测向精度为2°。英国还在对UAA-2进行改进,将采用现代的脉冲去交错计算机,并改进为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3.7-6装备在舰艇上的UAA-1系统测向天线 (该天线在雷达天线平台下,测频全向天线是在小桁端部的圆形物件)十三、英国“海狮”(Sea Lion)/UAP电子侦察系统“海狮”/UAP是潜艇用高精度电子侦察设备。此系统由“卡特拉斯”系统发展而来,由雷卡雷达防御系统公司研制生产。它们在每个测向通道都有瞬时测频电路。“海狮”系统的测向采用盘形天线,并有用于威胁告警的全向天线(有瞬时测频电路),它用于丹麦潜艇。英国海军用的相应型号是UAP,在1987年选定。它采用了VUl400C高分辨力显示器和SADIE处理器,这些也在UAF(1)水面舰用侦察设备中使用。UAP(1)型安排装备大多数英国潜艇,UAP(2)是对现有UAC进行改进并增设新天线,而UAP(3)

用于“三叉戟”核潜艇。UAP在1989年进行了海上试验。典型系统有一台双段显控台(有两个显示器)。一个是B型显示器(方位-频率),另一个是表页显示器。UAP有一个四端口天线,安装在搜索潜望镜上(在2~18GHz有5°的精度),还有一个全向天线用于瞬时测频和告警。为得到高的测向精度有一个单独的盘形天线。据称95%的电子侦察任务可由搜索潜望镜上的天线完成。-- 十四、英国“卡特拉斯”(Cutlass)电子侦察系统 “卡特拉斯”舰用电子侦察系统是英国雷卡雷达防御系统公司研制生产的,于1979年进入生产阶段,现有100套以上系统在若干国家舰艇上服役使用。 此系统是一种模块化瞬时测频电子侦察系统。标准型完成的任务是:在1~18GHz范围内测向和测频,测向支路在4~18GHz内有前置放大器,测频支路则在2~18GHz内加前置放大器,在4~18GHz内测连续波信号频率。数据库可存2000个雷达信号,处理和显示威胁源。另有一种经济型,其差别在于:测向支路的前置放大器放大频率范围是8~18GHz,测频支路没有前置放大,其他则相同。 系统采用双信道宽开式方案,分别用于测向和测频。测向采用六路比幅,精度为7°。测频用瞬时测频,再将频率变成数字数据。 比幅测向的每一路均有覆盖1~4GHz和4~18GHz的两个螺旋天线,天线输出被分成1~2、2~4、4~8、8~12GHz和12~18GHz五个频段。在后三个频段内采用了射频固态限幅放大,以提高系统的作用距离。用PIN二极管调制器,可使之测连续波信号方位。操作员可通断一个20dB衰减器,来保证测向支路的动态范围。 测频天线由四个全向天线单元组成,它们覆盖1~2、2~4、

4~8GHz和8~18GHz频段。每个频段由高增益固态限幅放大器放大,再送到数字鉴频器,其输出数字表示输入信号频率。 预处理器采用“鸽笼”法工作,用于去交错处理。输出通过FIFO(先进先出)存储器送到总线上,然后由四个专用处理器处理。 频率捷变信号由捷变频处理器进行处理。每个捷变脉冲信号在预处理器中占有一个存储空间(即“鸽笼”),处理器探测到此信号后,将这些脉冲重新组合成一个序列。最后通过数据总线送入专用计算机(即主处理机)或与总线连接的其他设备作进一步处理。 脉冲重复间隔提取器接收的数据组多达256组。通过检测和提取每组数据的到达时间计算出脉冲间隔。每一个“鸽笼”可得出一个脉冲间隔直方图,然后送入主计算机处理并提取脉冲重复频率数据。 平均器记录每种被测脉冲的累计数,最多可累计256个脉冲。 峰值检波器检测被存储数据的峰值,并注明峰值和到达时间,然后送往主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主处理机)包括两个通用中央处理机、64K的16位存储器、显示器接口装置和操作员键盘、打印机接口等。计算机为KS-500型。 经去交错处理后,再分配一个跟踪号。经处理后得到的参数是跟踪号、频率、方位、幅度、脉宽、脉冲重复周期、捷变频能力、天线扫描周期和扫描方式。再经判别后,给出雷达类型、威胁等级、识别可信度和威胁类型等。 显控台有图形和表格两种显示。屏幕上另设小区显示被跟踪信号的所有信息,还可显示15个威胁最大的敌方辐射源的前60s或前120s时的参数。 B-1型为后来的产品,天线采用数字方位鉴别(DBD)技术,采用32单元阵列天线。它采用了美国Anaren公司的天

线和接收机。技术参数如下:频率范围:1~18GHz;测向精度:7°(均方根值);测频精度:4MHz;灵敏度:-45dBmW;处理时间:<1 s;>B-1型技术参数(两组参数对应不同频段)如下频率覆盖:2~7.5GHz,7.5~18GHZ;灵敏度:-60dBmW,-55dBmW;方位精度:2.0°(均方根值),2.25°(均方根值);测频精度:3.5MHz,5MHz;可信度:9级;处理时间:<1 s。> -- 十五、美国AN/WLR-1电子侦察接收机 AN/WLR-1电子侦察接收机由美国哈瓦普工业公司(Harvarp Industries Co.)生产,于50年代末首次装舰。该机一直不断改进,有多种型号,目前仍装备美舰和其他国家军舰。 该机除天线以外,有九个射频调谐器、超外差接收机和显控台。显控台上有耳机、频谱显示器、多线分析显示器和测向显示器。自动搜索方式每个调谐器工作2s时间,全频段需18~20s时间。WLR-1的频率范围为50MHz~10.75GHz。它的反应时间较慢。 此机配置有几种全向天线和测向天线。最新的采用AS-1023型测向天线,可覆盖300~1100MHz范围。此天线外形为圆柱形,为背靠背反射体旋转天线,转速300r/min,置于天线罩内。 WLR-1G是WLR-1原型的最后一型,它采用了固态调谐器。 WLR-1H是由美国阿戈系统公司在80年代研制生产的,到1994年底生产的WLR-1H已超过100套。现有的WLR-1、WLR-1B、WLR-1D、WLR-1F和WLR-1G在用WLR-1H取代,WLR-1C现在改进为-1H。 WLR-1H是重新设计的一型。它包括六个频段。它的频率范围为0.55~20GHz,所有频段同时在100μs内进行电子调谐。信号是数字化的,在每个频段可对三个信号进行去

交错处理。因此,WLR-1H可对许多发射源进行捕获和分析。WLR-1H信号分析显示器采用六线扫描(每个频段一条线),并且在每个频段可存储多达八个频率进行显示。此设备工作范围:脉宽1~50000μs,脉冲重复频率20Hz~2MHz,带宽20MHz。此设备对脉冲数据数字化并送入其存储器。它的字母数字显示器(50行,每行80个字符)显示其发射源文件、威胁告警文件、发射源分类参数和选配的雷达/平台数据。此设备(V)3型信号跟踪数为300个发射源;数据库:80个威胁源、300部雷达、1500个雷达模式、150个平台。WLR-1H(V)3型采用新型固定天线组和旋转天线。前者可得到较粗的方位数据(采用单基线干涉仪技术),另外还有左右舷天线。WLR-1H可与SLQ-32(V)4一起工作,用于航空母舰。十六、美国AN/WLR-8电子战接收机系统 AN/WLR-8电子战接收机系统于70年代开始装舰,后经多次改进,它由美国GTE西尔瓦尼亚系统公司研制生产。此系统共生产约45套,共有五型,有一套用于航母,其他用于美国核潜艇。在1990财年,一套WLR-8的典型单价为54.1万美元。WLR-8系统担负频谱扫描和对威胁源进行分析的任务。它能顺序或同时扫掠50MHz~18GHz范围内的任意雷达信号。它装备在美国“三叉戟”型核潜艇和SSN688级核潜艇。此机功能包括:自动测量信号抵达角,分析信号,判定信号参数:如频率、脉冲重复频率、调制类型、脉宽、脉幅、扫描率;对信号进行识别和分类;提供威胁报警,引导重点搜索特定频率范围,把参数显示在显示器上或印在硬拷贝上。WLR-8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有七个电扫倍频程超外差射频调谐器。另有三个

备用调谐器,用来扩展频段。低频段采用变容管调谐,其他频段均用YIG调谐。对重点威胁源采用可预编频率搜索方法进行优先处理,并具有同时对多个频段内并行扫描的能力,从而截获概率高,花费时间短。该机配有西瓦尔尼亚公司PSP300和PSP200计算机各一台,前者用于系统控制、自动信号捕获、分析以及文件处理;后者控制硬件功能。 显控台上的处理器控制调谐器,并在显示管上显示出状态信息、威胁告警情况和系统参数等。另有五线显示管,显示幅度频率等情况。据认为WLR-8(V)2已不适应攻击型核潜艇现代作战的需要,因此在垂直发射型SSN688级艇上将扩展其频率到40GHz,并能适应300万脉冲/s的环境(原为200万脉冲/s环境)。此次改进在90年代前期由ST研究公司(ST Research)进行。十七、美国SSQ-72信号情报系统SSQ-72(“传统舰外”,Classic Outboard)信号情报系统是作为超视距定位项目的一部分,在1973年设想的,这个项目后来就导致“难制服的鹰”(Outlaw Hawk)项目以及“战术旗舰指挥中心”项目的产生。系统由美国桑德斯公司(Sanders Inc.)制造,于70年代开始装舰。开始计划每个航母战斗群有两套SSQ-72系统,因此为巡洋舰和驱逐舰订购24套(对应12艘航母),此外还订购了六套。装备SSQ-72的舰为整个战斗群提供数据,它们之间以及与岸站间通过卫星联系。SSQ-72系统由SRD-19信号情报测向机、SLR-16信号情报接收机和本舰监测站组成。它的第二阶段项目增加用于目标识别的SLR-23和SYQ-8,SLR-23是J频段电子测向器。SLR-16接收机可自动寻找和截获信号,并选取有用的信号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那些友方通信信号则不再去

截获分析。SRD-19天线工作在LF~VHF(低频至甚高频)频段,它们应用了SWRI多极化技术,可用小天线测量较长波长信号的到达方向。SRD-19采用三组八个共24个小型甲板边天线(LF/MF-HF)。这些天线包括标准通信天线(用于目标探测和基准:一组是10~30MHz倒锥形天线,一个10.7m(35英尺)2~30MHz鞭状天线和两个宽带天线),还有一组Adcock(爱德考克)型甚高频测向天线阵(偶极和交叉环形)布置在桅顶一层(见图3.7-7)。

十八、美国SSQ-108信号情报系统SSQ-108(“舰外”,Outboard)信号情报系统是用于取代SSQ-72系统的。它由美国优利系统(Unisys)公司等公司研制生产,于80年代装备使用。SSQ-108系统装备在约36艘选定的驱逐舰和巡洋舰上。英国的22型和23型护卫舰和轻型航母也装备SSQ-108系统。此系统用于对敌信号源(通信信号)信息进行探测、分析和超视距定位。它分为两型:SSQ-108(V)1系统由SRD-19A测向机、SLR-16A信号情报接收机、OK-324/SYQ系统监视站(SSS)、本舰监测站(LMS)和战术情报通信组成。 SSQ-108(V)2系统加入SLR-23自动窄带截获系统和OK-324/SYQ改进配件。SLR-16A、SLR-23和LMS检测和识别信号,SRD-19A为定位提供相当精确的测向信息。SSS提供与舰上作战情报中心和其他情报系统(其他信号情报系统、岸基高频测向网和“作战测向”系统)的接口。十九、美国SRS-1“作战测向”系统 SRS-1“作战测向”(Combat DF)系统是用于导弹目标定位的系统。它由美国桑德斯公司生产,自1986年开始生产以来,该公司已向海军提供22套设备。此系统安排装备在战列舰、

“黄蜂”级两栖攻击舰以及选定的驱逐舰和两栖舰上。SRS-1是SSQ-72/108系统的简化(本舰)型。与SSQ-72/108系统相比,此系统没有任何情报功能,而SSQ-72/108系统则主要是情报系统但兼有定位功能。SRS-1主要处理高频通信信号并对其信息内容进行某些利用。SRS-1工作在一个较宽的频带,并且设想主要支持“战斧”反舰导弹工作。此系统的0型是一个基本的对通信信号阶梯搜索的信号捕获和测向系统。1型加了一个模块化分系统,作为今后自动信号捕获的基础。前八套0型系统安排在1990年交付,还安排了一些补充订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SRS-1取代了SSQ-72,而SRS-1又大量被SSQ-108取代,更多的是订购了SSQ-108系统。看来,这些情况反映了连通受到更大的重视(表现在有了JOTS“联合作战战术系统”)以及超视距数据重要性日益增长,不但可将这些数据用于目标定位,还可用在其他的作战方面。二十、美国WLQ-4电子侦察系统AN/WLQ-4“海蛹”(Sea Nymph)电子侦察系统的基本型在70年代开始装舰,1984财年将其改进为WLQ-4E型。它是由美国GTE电子防御系统公司研制生产的。此系统装备在SSN-637“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上(见图3.7-8)。1987年GTE公司接受1000万美元合同重新改进WLQ-4用于SSN-21“海狼”级潜艇,并于1991年有3900万美元合同生产此型设备。第一套新改进型WLQ-4(V)1系统在1994年左右交付,并装备在“海狼”级潜艇上,最近GTE公司又收到4900万美元的订单,用于AN/WLQ-4(V)1的生产。WLQ-4具有相当的信号收集和识别能力,有时可划入信号情报系统。它可对雷达和通信信号自动搜索、捕获和进

行信号处理,自动记录和报告,对实时测量数据与一个外部系统来的输入信息进行半自动相关,有AN/UYK-44计算机400000行源码,在40个微处理器中有50000行可执行码,系统具有对付新威胁源大的扩展能力。图3.7-8 SSN-637潜艇上的WLQ-4系统二十一、美国BLD-1测向系统AN/BLD-1测向系统于1985年开始装备使用,它是由美国里顿?阿梅康(Litton Amecom)公司生产的一种精确测向系统,用于探测和跟踪海上、机载和陆上雷达威胁源。已有30套以上的BLD-1系统交付使用。1990年有1800万美元合同继续生产此产品,1991年7月又有780万美元的后续合同。BLD-1装备在SSN688 “洛杉矶”级核潜艇,并装备在SSN-21“海狼”级核潜艇。BLD-1测向系统采用相位干涉仪法测向,它利用其桅杆天线升到刚出水面情况下进行工作,可将得到的威胁源精确方位信息与其他探测设备的数据综合,用于战术监视和超视距定位。在SSN-21级艇上,它与WLQ-4(V)1电子侦察系统一起工作。BLD-1主要是测向设备,但也按要求提供频率和脉冲重复频率。它工作在两个频段,每个频段有两个接收机,它配有UYK-20计算机。BLD-1中应用了复杂的算法以解决天线在海水表面附近工作时存在的电波多径传播问题。二十二、美国BRD-7通信测向系统 BRD-7通信测向系统是一部高可靠性、高性能、宽频带通信测向系统。它由美国洛克希德?桑德斯公司(Lockheed Sanders lnc.)生产,于70年代开始服役,目前仍广泛装备使用,其中包括SSN637“鲟鱼”级、SSN688“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目前,美海军已购买100多套BRD-7系统。BRD-7采用单脉冲测向天线,一般安

装在通气管空气引入桅杆顶部,BRD-7可与装在潜艇通用潜望镜上的电子侦察天线组相连工作。-- 电子干扰机电子干扰机,通过发射或转发电磁波,对敌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和舰(机)载雷达进行干扰。按工作原理分噪声(引导式)干扰机、欺骗(回答式)干扰机和双模干扰机。舰载有源干扰设备,通常与侦察设备、显示控制设备等构成完整的干扰分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干扰功率大,中型舰艇干扰机的功率通常在200W以上;反应速度快,系统反应时间小于1~2s;有的能同时跟踪、干扰多批目标,如可迅速跟踪上百个雷达信号和干扰数十个来袭目标的制导雷达;收发隔离度要求高,可保证干扰设备与侦察设备之间互不影响工作;天线系统常用计算机控制的双轴稳定平台,以克服舰艇纵横摇摆时引入的瞄准误差。下面要对各国干扰机做详细说明。二十三、法国ARBB33舰载干扰机法国赛格?达索电子公司(Electronique Serge Dassault,ESD)于1967~1974年研制了ARBB32舰载干扰机,采用距离波门拖引方式干扰。1974~1979年生产了ARBB32B干扰机10台,装备法主要水面舰。 1979年根据法海军要求,ESD公司开始ARBB33干扰机的研制,作为ARBB32的发展产品。ARBB33的样机于1983年交付使用,并在1986年开始批生产,已装备“卡萨尔”级防空型驱逐舰、“萨弗伦”和“图尔维勒”级驱逐舰,它还将装备“戴高乐”号航母。据称共有八套订货。 ARBB33有对付多个威胁源的能力。此机能干扰各种现代威胁源:目标指示雷达、射击控制雷达和导弹自导头。它具有多种干扰方式:连续波噪声、脉冲噪声、覆盖脉冲干扰、同步或非同步假回波以及距离波门拖引。

对付导弹自导头和射击控制雷达可采用“转移”方式或“分散”方式。后一种方式是用噪声抑制自导头或雷达的信号,并有中程箔条干扰弹一起工作。 ARBB33机可由一个威胁源探测设备告警,也具有自主式的探测组件。此机的探测和干扰可用两个电子扫描天线实现360°的方位覆盖,取代了常规的指向组件,因而可在任何方向实现快速反应。 此系统包括四个组件:左右舷半圆形机箱,即两套收发系统,各包括一部发射机、一部接收机和它们的电子扫描天线;一台包括电源在内的设备机柜,还有一个显控台。半圆形机箱每个尺寸1.2m×2.2m,重<500kg。 左右舷机箱中各有隔开的上下两部分,上面为发射机,下面为接收机(见图3.7-9)。发射机采用两组各36个并行安装的小型行波管。前两套设备用美国生产的行波管,后面几套采用法国汤姆逊公司的行波管。此机工作在H、I、J频段(6~18GHz),覆盖两组180°扇面区,每舷36个10°波瓣,图3.7-9 “卡萨尔”舰上的ARBB33机箱方位精度优于5°(均方根值)。此机发射功率大于100kW。ABBB33机可同时对付八个不同的威胁源,反应时间小于500ms。 此设备接收机灵敏度优于50dB?mW,用于确定威胁源频率、方向和脉冲特性。它可对威胁进行识别、分类和优先级排队,并将有关数据送到干扰机中。二十四、法国“萨拉门德”(Salamendre)电子战系统 “萨拉门德”(Salamendre)是一种系列化的电子战系统,它是在ARBB33系统的基础上发展的。此系统由法国赛格?达索电子公司(Electronique Serge Dassault,ESD)研制生产,已装备法国和沙特?阿拉伯的“拉菲耶特”级护卫舰和安曼的轻型护卫舰。 此系统包

括一个接收机(一对半饼形天线罩,固定在桅顶部),1个或3个相控阵发射机(在圆柱形罩内,一般在桅杆周围),此外还有单独的处理器和显示控制台。 此系统有四型:(V)1型只用于电子侦察,(V)2型配置一个干扰机箱(由电子和机械扫描相结合达到360°覆盖),(V)3型有三个干扰机箱(瞬时360°覆盖),(V)B只是一部干扰机。(V)1和(V)2适用于1500t以下的舰艇,(V)3用于3000t及以上的舰,(V)3型总重800kg。 系统的电子侦察机采用宽带相位干涉仪法,可在E~J频段(也可选配C和D频段)进行精确测向(在1°均方根值内)以及对威胁源跟踪。灵敏度优于55dB?mW。据认为此法比普通比幅法有明显优点:它的测向精度高,可使脉冲串去交错工作简化,有利于识别送人信号。它还测量信号频率、脉冲宽度和脉冲重复频率,并将它们与一个容量大于2000个雷达工作模式的数据库中的信息比较。此系统有多个干扰发射机,可用组合几个发射机对一个目标进行干扰,因而可达到高的辐射功率。它还能在方位和频率上进行快速转换,可克服单个行波管发生故障的问题。此系统可对付在H~J频段的多达八个威胁源(取决于态势情况),反应时间小于0.5s。主要干扰模式是连续和脉冲噪声、覆盖脉冲干扰、同步和非同步假目标、距离波门拖引和双模式。二十五、德国FL1800舰用电子侦察干扰设备 FL1800舰用电子侦察与干扰设备是德国海军的标准化设备,由德国AEG-德律风根公司生产,80年代开始装备。 有20套以上的FL1800电子侦察与干扰设备用于德国122型和“不来梅”级护卫舰以及驱逐舰等舰艇上。FL1800U型侦察设备用在德国212犁潜艇上。 FL1800系统的

侦察部分(ESM)工作在0.5~18GHz,干扰部分工作在7.5~17.5GHz。ESM部分有一个全向天线和四个测向天线。系统显控台可容许两人操作,一般情况下,一人即可。 FL1800已改进为FL1800SⅡ设备,于1993年开始在现有舰上实现。改进包括多方面,特别是在信号处理和分析方面,它采用了新型信道化接收机(用九个分波段),可得到很高的测频精度。天线也进行了改进。此外,采用英国SADIE并行处理器,以处理高数据率信息。干扰机中采用新的跟踪处理器和新的转换矩阵(后者为对付多威胁源),它还采用八个行波管共同进行干扰并可进行转换。 FL1800Ⅱ使FL1800发展成为模块化的系列设备。 潜艇用FL1800U型电子侦察设备采用两种天线中的一种(桅顶上一个全向天线和四个测向器;潜望镜顶上有雷达、电子侦察、卫星导航和通信天线)。FL1800U采用“快照”方式,在几秒内完成扫描。FL1800U频率范围2~18GHz,高低角-10°~60°,测向精度:5°(均方根值,典型值)。二十六、以色列SEWS/RAN-1100舰用电子战系统 SEWS/RAN-1100是采用多波束干扰机的新型电子战系统,于1990年左右由以色列“拉斐尔”(Rafael)公司研制成功。它已装备在“埃拉特”级轻型护卫舰(多波束发射机配用NS-9003侦察设备)以及出口新加坡的“胜利”级轻型护卫舰上。 此系统一般包括GET/RAN-1001电子侦察设备、两个MBAT/RAN-1010多波束阵列发射机、一个分布式处理器以及一个标准型电子战显控台。 此电子侦察设备工作在1~18GHz,采用一个宽带瞬时测频接收机和一个瞬时测向接收机,后者一般配用两个透镜天线。此设备可分辨各种复杂的

信号(如线性调频、频率捷变以及参差或抖动重复频率信号)。它的测向精度为2°,测频精度为1.5 MHz,动态范围为60dB,灵敏度优于-60dB?mW。它的干扰响应可以是自动的或操作员控制的、自动工作方式反应时间小于1s。 MBAT/RAN-1010发射机采用电子扫描透镜天线,可同时产生多个干扰信号。MBAT工作在7.5~18GHz,有效辐射功率达78dBm,波束宽度为6°(水平)、25°(垂直),波束数为32个,波束开关时间为150ns。它有两个阵列天线,分开90°角。两个发射机的天线可覆盖360°。 SEWS是一种模块化系统,还有一种配用一个RAN-1020发射机的系统。它有两个输入,有四个透镜天线可覆盖360°。干扰用一个功率管理计算机,它用于选择干扰技术以及分配对不同威胁源的干扰功率。系统采用分布式处理器,它可产生对八个威胁源的欺骗式干扰和指向的噪声干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u2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