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原理考点整理,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3-10-10 14: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周礼考工记 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记述周代王城建设的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书中还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如“都”、“王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周礼》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雅典宪章》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希腊的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后被称为“雅典宪章”。

《雅典宪章》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 “雅典宪章”的主要思想

大纲首先认为,城市要与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

大纲认为,居住的问题是人口密度过大、缺乏空地和绿化、靠近工业、不卫生、日照不良、噪声干扰、公共设施少、分布不合理等。 大纲认为,工作的问题是工作地点无计划布置、与居住区过远、引起郊区扩大、交通紧张等。建议有计划确定工业和居住的关系。

大纲认为,游憩的问题是缺乏空地、少绿化。建议拆空地建绿化,降密度,保留市郊良好的风景地带。

大纲认为,城市道路是旧时代留下的,宽度不够,交叉口多,未能按功能进行分类。指出学院派追求“姿态伟大”、“排场”及“城市面貌”的作法,只可能使交通恶化。道路要从整个系统规划入手,要进行功能分类,按交通确定宽度等。 大纲还认为,大城市公共设施过分集中是中心交通拥挤的原因;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和古建筑;城市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及平衡后,再建立三着联系的交通网;城市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科学;要以国家法律形式保证规划的实现。 3《马丘比丘宪章》 1978年12月,一批建筑师在秘鲁的利马集会,对“雅点宪章”四十多年的实践作了评价。会后发表了“马丘比丘宪章”。 主要思想

“马丘比丘宪章”认为“雅典宪章”的某些原则仍将起作用,如交通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道路按功能性质分类,改进交叉口等;并提出应改变为使私人车辆服从公共运输系统的发展,注意交通与“能源危机”的平衡,简单的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应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生活环境,还提出有效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等。 “马丘比丘宪章”深化了城市规划大纲。 4卫星城镇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20世纪初,大城市膨胀,控制和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问题。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有疏散人口的想法,他的追随者恩维提出了设“卫星城”的理论。 美国规划建筑师惠依顿也提出大城市控制,周围绿地,外建卫星城,并设工业。 卫星城的理论和实践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卧城”。1912-1920年,巴黎制定郊区居住规划,离巴黎16公里范围建28座居住城市,设起码的生活福利机构,居民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需要去巴黎解决。

第二阶段:“半卧城”。1918年芬兰建筑师沙里宁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半独立的城镇,控制大城市的扩张,这些城镇设有一定数量的工业和服务设施,部分居民就地工作,但仍有部分居民仍需去母城工作。瑞典的魏林比也属此类。 第三阶段:“独立城镇”。1928年,大伦敦规划提出人口疏散应从大城市地区工业及人口分布的规划着手,卫星城镇的思想开始和地区的区域规划相联系。特别在二战后,城市重建时英国在卫星城的发展作了很多工作。第一批的“哈罗”、“斯特文内”等。哈罗距伦敦37公里,规划8万人。

独立卫星城镇被称为第三代卫星城,以60年代英国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Milton-Keynes)为代表。规模25-40万,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和公共福利设施。位于伦敦和利物浦之间各80公里。规划目的是疏散伦敦的人口,城镇的就业机会多,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方案具有灵活性和经济性。 5城市性质、只能以及二者关系 城市职能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性质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关系:

城市 和城市职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城市性质是最主要、最本质职能的反映,是对城市职能中的特殊职能、基本职能、主要职能的 综合概括。城市职能一般是通过城市现状资料的分析,对城市现状客观存在的职能的描述。而城市性质则一般表示城市规划期内目标或方向,带有明显的未来发展指向。既要避免把现状城市职能照搬到城市性质上,又要避免脱离现状职能,完全理想化地确定城市性质。同时也要避免城市性质与城市特色混淆,城市特色一般是城市的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突出的特点,内容较为宽泛。 6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的内容 (1) 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尽量少占耕地农田,保护自然和历史

资源、满足重大建设项目的要求、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 城市主要功能要素布局:城市居住与生活系统的布局、城市工业生产用地的布局、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的布局(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的组成、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的组织与布局)、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布局(城市道路系统的架构、对外交通设施与城市布局关系、交通联运和交通枢纽地区的综合开发)、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的布局(城市绿地系统的组织、城市开敞空间体系的布局方式)

(3) 城市整体结构的控制: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的整合、城市分区与组合关系、城市中

心体系与城市形态的关系、各类保护地区与城市布局的关系、空间资源配置的时序关系

(4)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多角度、多场景的方案比较、方案比较的内容(自然条

件与环境的适宜性、工程条件的可行性、城市布局的合理性、经济上的可行性及社会成本的比较)

7城市总体在布局的基本原则 城市总体布局应体现前瞻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紧密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基本要求,努力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 立足区域,讲求整体。 增强区域整体发展观念、把握影响城市与区域整体性发展的

因素、促进城乡融合建立合理的城乡空间体系

(2) 节约紧凑、强化结构。集中紧凑,节约用地;明确重点,抓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

要矛盾;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3) 近远结合、弹性生长: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旧区与新区发展兼顾;注重发

展弹性

(4) 保护环境、突出特色:以生态与资源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前提;保护环境营造和谐

的城市空间;注重城市空间和景观的布局艺术。

8城镇体系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城镇体系规划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含义

l.城镇体系是以一个相对完整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

城镇体系只能是区域的城镇体系,而不是把一座城市当作一个区域系统来研究。 2.城镇体系的核心是中心城市。

没有一个具有一定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中心城市,不可能形成有现代意义的城镇体系。 3.城镇体系是由一定数量的城镇组成的。

城镇之间存在着性质、规模和功能方面的差别,即各城镇都有自己的特色,而这些差别和特色则是依据各城镇在区域发展条件制约下,通过客观的和人为的作用形成的区域分工产物。 城镇体系

4.城镇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相互联系,通过不同区位、等级、规模、职能,城镇之间形成纵向和横向的各种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仅仅在一定区域空间内分布着大小不等而缺乏相互联系的城镇,这只是一种商品经济不发达时期城镇群体的空间形态,而不是有机整体。 9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化发展水平一般以人口的百分比表示。即:城市人口占地区或国家总人口的比例作为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往往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城市化是当前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之一。

该指标简单明确。被广泛运用,但准确性差,关键问题在城市人口的统计口径不一。 10四线 城市绿线: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它应该包括城市规划区内一切已经建成的绿地,已经规划但未建成的绿地,以前没有规划,但拟在规划编修时新增加的绿地等。他包括城市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园林绿地3大类 城市黄线: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

控制界线。

城市紫线: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界限,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城市蓝线:指对城市规划确定范围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标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11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理论 同心圆理论

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他试图创立一个城市发展和土地使用空间组织方式的模型,并提供了一个图示性的描述

a 剧中的图形区域是中央商务区(CBD)是整个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点 b 第二环是过渡区,是CBD的外围地区,是衰败的居住区

c 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主要是由产业工人(蓝领工人)和低收入的白领工人居住的集合式楼房,独户住宅或较便宜的公寓所组成

d 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这里主要居住的中产阶级,他们通常是小商业主、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登,有独立的住宅和高级公寓和旅馆等,以公寓住宅为主

e 第五环是通勤区,主要是一些富裕的、高质量的居住区,上层社会和中上层社会的郊外住宅坐落在这里,还有一些小型的卫星城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在CBD工作,上下班往返于两地之间 扇形理论

霍伊特于1939年提出,他保留了同心环模式的经济地租机制,加上了放射状运输线路的影响,即线性易达式和定向惯性的影响

a 城市的核心只有一个,交通线路由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分布 b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将沿交通线路向外扩大,同一使用方式的土地从市中心附近开始逐渐向周围移动,由轴状延伸二形成整体的扇形

c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的土地使用均是从市中心既有的同类土地使用的基础上,有内向外扩展,并继续留在同一扇形范围内

多核心理论(其空间布局非常富有弹性) a 哈里斯和乌尔曼于1945年提出 b 城市的核心不止一个(最大的特点)

c 他们通过对美国大部分城市的研究,提出影响城市活动的四项基本原则 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如中心商务区要求非常方便的可达性,而工厂需要有大量的水源)

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相互接近(如工厂和工人住宅区) 有些活动对其他活动会产生对抗或有消极影响,就会要求这些活动有所分离(如高级住宅区与浓烟滚滚的钢铁厂不会互相比邻) 有些活动承担不了理性场所的费用,而不得不布置在不很合适的地方(如仓库被布置在冷清的城市边缘地区)

12工业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关系处理 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可以根据生产的产品类别、货运量及用地规模,分为三种情况:布 置在远离城区的工业、城市边缘的工业和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对工业的各种特点,如原料来源、生产协作、运输、能源、水源、劳动力、有害影响 等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影响工业用地布置的主要因素,将各工业用地布置在城市的不同地 段。特别要指出的是,各类工业又有许多不同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照城市发展

战略,保证多种产业发展的弹性可能,才能使布局真正科学合理。 (1)布置在远离城一市和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

由于经济、安全和卫生的要求,有些工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如放射性工业、剧 毒性工业以及有爆炸危险的工业。有些工业宜与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有严重污染的钢 铁联合企业、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厂等。为了保证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这些 厂应按当地最小额中的风向布置在居住区的上风侧,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必须保留足够的 防护距离。对城市污染不大的工业、规模又不太大时,则不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段;否 则由于居民人数有限,公共设施无法配套,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 (2)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

对城市有一定干扰污染、用地大、货运量大、需要采用铁路运输的工厂应布置在城市

边缘,如某些机械厂、纺织厂等。这类工厂有着生产、工艺、原料、运输等各方面的联系, 宜集中在几个专门地段形成不同性质的工业区。

按城市规模的不同,城市中可设一个或多个工业区,分别布置在城市的各处。规模较

小的城市有时只有一个工业区,往往形成高峰交通流量集中在通往工业区的道路上(图4-4-24)。

城市中能够形成两个工业区时,则可将工业区布置在城市的不同方向,如将工业组成 为不同性质工业区,按照其产生污染的情况布置在河流上、下游或风频最小的上、下风向 位置。这种布置方式既有利于减少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有利于组织交通,缩短工人上下 班的路程,但在布置时应注意不妨碍居住区的再发展。

城市工业区往往沿放射的对外交通线路布置,使工业区与居住区交错。这种布局要注 意,如果工业区按当地最大频率的风向位于居住区的上风侧时,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 足够的防护距离,并应注意随城市发展有开辟环路进行横向联系的可能。 (3)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基本没有干扰污染、用地小、货运量不太大的工业可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这类 工业包括:

1)小型食品工业:如牛奶加工、面包、糕点、糖果等厂。 2)小型服装工业:如缝纫、服装、刺绣、鞋帽、针织等厂。

3)小五金、小百货、日用工业品、小型服务修配厂:如小型木器、藤器、编织、搪瓷 等厂。

4)文教、卫生、体育器械工业:如玩具、乐器、体育器材、医疗器械等厂。其中机械 与半机械操作、对外有协作联系、货运量年达3000--4000t、有噪声、有燃物和微量烟尘、 用地达30hm“左右的中小型厂(食品厂、粮食加工厂、纱厂、针织厂、木材加工厂、制药 厂、机械修理厂、无线电厂等)、则应布置在城市内的单独地段。这种地段形成的街坊应靠 近交通性道路,不宜布置在居住区内部。

对居住区毫无干扰的工业为数不多。一般的工厂都有一定的交通量和噪声,由于工厂 规模较小,布置得当,可以使居住区基本上不受影响。 5.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

(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关系

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一般有三种布置形式:一是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 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业区和居住区相应呈带形发展,互不干扰,工业用地与居 住用地的关系较好。另一类是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 人上下班不为工业区内铁路线所隔断;热电站、热加工车间及排出有害物质的车间离居住 区远一些,不排出有害物质的车间可离居住区近一些,这样可以减少防护带宽度,节省建 设费用。这种布置方式对占地面积较小的工业区较为合适,但对于占地面积大的工业区,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u0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