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尊宿语录

更新时间:2024-05-15 11: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尊宿语录

●重刻古尊宿语录序

过去如是如是,见在如是如是,未来如是如是。幸自可怜生,无端黄面老汉 拈花瞬目,金色头陀忍俊脱颐,不觉漏泄。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何时而已哉。 人根有利钝,故机语有开敛。针砭药饵,膏肓顿起。纵横展拓,太虚不痕。虽古 人用过,时无古今。死路活行,死棋活着。观照激发,如龙得水。故曰:“言语 载道之器,虽佛祖不得而废也。”七佛偈及西天此土三十三传,枝出派列,莫知 其几。授受证据,洎夫抑扬示诲,见于《传灯》。而多有载不尽者,往往散落。 异时有颐藏主者。旁广采,仅得南泉而下二十二家示众机语,厥后又得云门、 真净、佛眼、佛照等数家,总曰《古尊宿语》。非止乎此也,据其所搜采而言耳。 夫古人得亲故用亲,行到故说到。其所说者,如国家兵器不得已而用之。从上为 人,只贵眼正。是岂末流刻楮画花,雕蚶镂蛤、瞎学者眼,所可同日语!

觉心居士出善女伦,秉烈丈夫志操,不为富贵所障、世相所縻,着净名衣, 坐空生室。安住正受,动静提撕,是孰使之然哉?谓颐所编《古尊宿语》刊于闽 中,而板亦漫矣,两浙丛林得之惟艰。勇捐已资,锓梓流通。命禅衲精校重楷, 不鄙索序。噫,亦异矣!昔月上女抗舍利弗,发明大涅;庵提遮对曼殊室利 “不生生不死死”之义。达磨来震旦以后,其间善女等伦横机诸大老,发明向上 者多矣。近世秦国计氏,与夫空室道人,皆以锺鼎家世而为般若眷属。今觉心则 发挥古宿机语,以遗佛种,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觉心魏氏,绍兴丞相文节公孙,余文昌之室。先莹住林庵,虚席,命慈林解 无言者摄。解催请主庵人。觉心着语云:“庵主只在庵中,为甚么不见?道有又 无,道无却有。又不近,又不远。举头鹞子过新罗。参得着,吃碗面。”余偈语 多有,皆不计较而得,则日用中无非禅悦法喜之乐矣,并见于此。时圣宋咸淳丁 卯春清明日,江淅等处明州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住持沙门物初大观序。

唐宋诸硕师传佛心宗,道大德备,室中垂示,勘辨学者,征拈代别,皆有机 语,流布寰中久矣。惟《传灯》一书尝赐入《藏》。诸师之语,《传灯》不能备 载者,有颐公藏主别集南泉、赵州、黄檗、临济、云门、真净、佛眼、东山二十 余家,总若干卷,题之曰《古尊宿语》,实有补于宗门。

●卷一

○大鉴下一世(南岳怀让大慧禅师)

南岳大慧禅师,讳怀让,金州人也。俗姓杜。于仪凤二年四月八日降诞。感 白气应于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瞻见。遂奏闻高宗皇帝。帝乃问:“何祥瑞?” 太史对曰:“国之法器。不染世荣。”帝传敕金州太守韩偕。亲往存慰其家。家 有三子。惟师最小。年始三岁。炳然殊异。性惟恩让。父乃安名怀让。

至年十岁。惟乐佛书。时有三藏玄静。过舍见而奇之。告其父母曰:“此子 若出家。必获上乘广度众生。”至垂拱三年方十五岁。辞亲往荆州玉泉寺。依弘 景律师出家。通天二年受戒。后习毗尼藏。

一日自叹曰:“夫出家者为无为法。天上人间无有胜者。”时同学坦然。知 师志气高迈。劝师同谒嵩山安禅师。安启发之。乃直诣曹溪礼六祖。六祖问:

“什么处来?”师云:“嵩山安和尚处来。”祖云:“什么物与么来?”师无语。 遂经八载。忽然有省。乃白祖云:“某甲有个会处。”祖云:“作么生?”师云: “说似一物即不中。”祖云:“还假修证也无?”师云:“修证即不无。污染即 不得。”祖云:“只此不污染。是诸佛之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二十 七祖般若多罗谶汝曰:‘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儿孙脚下行。金鸡解衔一粒粟。 供养什邡罗汉僧。’〔又谶传道一法〕‘心里能藏事。说向汉江滨。湖波探水月。 将照二三人。’”

祖云:“先师有言。从吾向后。勿传此衣。但以法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 惟示道化。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汝 向后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

师侍奉一十五载。唐先天二年。始往南岳居般若寺。示徒云:“一切万法。 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能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非遇上根。宜慎辞哉。” 僧问:“如镜铸像。像成后光归何处?”师云:“如大德未出家寺相状。向 什么处去。”僧云:“成后为什么不鉴照?”师云:“虽然不鉴照。谩他一点不 得。”

马祖居南岳传法院。独处一庵唯习坐禅。凡有来访者都不顾。师往彼亦不顾。 师观其神宇有异。遂忆六祖谶。乃多方而诱导之。一日将砖于庵前磨。马祖亦不 顾。时既久。乃问曰:“作什么?”师云:“磨作镜。”马祖云:“磨砖岂得成 镜?”师云:“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能成佛?”祖乃离座云:“如何即是?” 师云:“譬牛驾车。车若不行。打牛即是。打车即是?”又云:“汝学坐禅。为 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 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

马祖闻斯示诲。豁然开悟。礼拜问云:“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师云: “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马祖

云:“道非色相。云何能见?”师云:“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 祖云:“有成坏否?”师云:“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也。听吾偈曰:心地含 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马祖一蒙开悟。心地超然。侍 奉十秋。日益深奥。

师入室弟子六人。各印可曰:“汝等六人同证吾身。各契其一。一人得吾眉。 善威仪。〔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顾践。〔智达〕一人得吾耳。善听理。〔坦然〕 一人得吾鼻。善知气。〔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谈说。〔严峻〕一人得吾心。善 古今。〔道一〕”

后马祖阐化于江西开元寺。师问众曰:“道一为众说法否?”众曰:“已为 众说法。”师云:“未见通个消息来。”遂遣一僧去嘱云:“待伊上堂时。但问 作么生?记取答话来。”僧如教回举似师。马祖云:“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曾 少盐酱。”师然之。师天宝三年八月十一日。示寂于南岳。敕伢大慧禅师最胜轮 之塔。吏部侍郎归登。撰塔记。

○大鉴下二世(马祖道一大寂禅师)

马祖大寂禅师。师讳道一。汉州什邡人也。俗姓马氏。江西法嗣布于天下。 时号马祖焉。”

问:“如何是修道?”师云:“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 若言不修。即同凡夫。”云:“作何见解即得达道。”云:“自性本来具足。但 于善恶事上不滞。唤作修道人。取善舍恶。观空入定。即属造作。更若向外驰求。 转疏转远。但尽三界心量。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无一念。即除生死 根本。即得法王无上珍宝。

“无量劫来凡夫妄想谄曲邪伪我慢贡高合为一体。故经云:但以众法合成此 身。起时唯法起。灭时唯法灭。此法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前念后念中 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灭。唤作海印三昧。摄一切法。如百千异流同归大海都 名海水。住于一味即摄众味。住于大海即混诸流。如人在大海中浴即用一切水。 所以声闻悟迷。凡夫迷悟。声闻不知圣心本无地位因果阶级。心量妄想。修因证 果。住其空定八万劫二万劫。虽即已悟却迷。诸菩萨观如地狱苦。沉空滞寂不见 佛性。若是上根众生。忽遇善知识指示。言下领会。更不历于阶级地位。顿悟本 性。故经云:凡夫有反覆心。而声闻无也。

“对迷说悟。本既无迷。悟亦不立。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 长在法性三昧中。着衣吃饭言谈祗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不解返源。 随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若能一念返照。全体圣心。汝等诸人。各达自 心。莫记吾语。纵饶说得河沙道理。其心亦不增。总说不得。其心亦不减。说得 亦是汝心。说不得亦是汝心。乃至分身放光。现十八变。不如还我死灰来。淋过 死灰无力。喻声闻妄修因证果。未淋过死灰有力。喻菩萨道业纯熟诸恶不染。若 说如来权教三藏。河沙劫说不可尽。犹如钩锁亦不断绝。若悟圣心总无余事。久 立珍重。”

上堂,庞居士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师云:“待汝一口吸尽 西江水。即向汝道。”又问:“不昧本来身。请师高着眼。”师直下觑。士云: “一等没弦琴。唯师弹得妙”师直上觑。士礼拜。师归方丈。居士随后云:“适 来弄巧成拙。”

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

问:“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师云:“我今日无心情。汝去西 堂问取智藏。”僧至西堂问,西堂以手指头云:“我今日头痛。不能为汝说得。 汝去问海兄。”僧去问海兄。海兄云:“我到者里却不会。”僧回举似师,师云: “藏头白海头黑。”

师采藤次。见水潦便作放势。水潦近前接。师即便踏倒。水潦起来呵呵大笑 云:“无量妙义百千三昧。尽在一毛头上。识得根源去。”

师令僧驰书与径山钦和尚。书中画一圆相。径山才开见。索笔于中着一点。 后有僧举似忠国师。国师云:“钦师犹被马师惑。”

问:“和尚为甚么说即心即佛?”师曰:“为止小儿啼。”曰:“啼止时如 何?”师曰:“非心非佛。”曰:“除此二种人来。如何指示?”师曰:“向伊 道。不是物。”曰:“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师曰:“且教伊体会大道。”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即今是甚么意。”

师问僧:“什么处来?”云:“湖南来。”师云:“东湖水满也未?”云: “未。”师云:“许多时雨水尚未满。”〔道吾云:“满也。”云岩云:“湛湛 地。”洞山云:“什么劫中曾欠少?”〕

又问:“如水无筋骨。能胜万斛舟。此理如何?”师曰:“这里无水亦无舟。 说甚么筋骨。”

一夕西堂百丈南泉随侍玩月次。师问:“正恁么时如何?”堂曰:“正好供 养。”丈曰:“正好修行。”泉拂袖便行。师曰:“经归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 超物外。”

师问百丈:“汝以何法示人。”丈竖起拂子。师曰:“败这个。为当别有?” 丈抛下拂子。

僧问:“如何得合道?”师曰:“我早不合道。”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便打曰:“我若不打汝。诸方笑我也。”

有小师耽源行脚回。于师前画一圆相。就上拜了立。师曰:“汝莫欲作佛否?” 曰:“某甲不解捏目。”师曰:“吾不如汝。”小师不对。

有讲僧来问曰:“未审禅宗传持何法?”师却问曰:“座主传持何法?”主 曰:“忝讲得经论二十余本。”师曰:“莫是师子儿否。主曰:“不敢。”师作 嘘嘘声。主曰:“此是法。”师曰:“是甚么法?”主曰:“师子出窟法。”师 乃默然。主曰:“此亦是法。”师曰:“是甚么法?”主曰:“师子在窟法。” 师曰:“不出不入是甚么法?”主无对。〔百丈代云:见么〕遂辞出门。师召曰: “座主!”主回首,师曰:“是甚么?”主亦无对。师曰:“这钝根阿师。” 洪州廉使问曰:“吃酒肉即是。不吃即是?”师曰:“若吃是中丞禄。不吃 是中丞福。”

师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师于贞元四年正月中。 登建昌石门山。于林中经行。见洞壑平坦。谓侍者曰:“吾之朽质当于来月归兹 地矣。”言讫而回。既而示疾。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师曰:“日面 佛月面佛。”二月一日。沐浴跏趺入灭。元和中伢大寂禅师。塔名大庄严。 ○大鉴下三世(百丈怀海大智禅师)

百丈怀海禅师。福州长乐人也。师参马大师为侍者。檀越每送斋饭来。师才 揭开盘盖。马大师拈起一片胡饼示众云:“是甚么?”每日如此。师经三年。 一日随侍马祖路行次。闻野鸭声。马祖云:“什么声?”师云:“野鸭声。” 良久马祖云:“适来声向什么处去?”师云:“飞过去。”马祖回头。将师鼻便。 师作痛声。马祖云:“又道飞过去?”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 同事问曰:“汝忆父母耶?”师曰:“无。”曰:“被人骂耶?”师曰:“无。” 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

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 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 “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 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明日马祖升堂才坐。师出来 卷却簟簟。马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马祖云:“适来要举转因缘。你为什么卷 却簟?”师曰:“为某甲鼻头痛。”马祖云:“你什么处去来?”师云:“昨日 偶有出入。不及参随。”马祖喝一喝。师便出去。

马祖一日问师:“什么处来?”师云:“山后来。”祖云:“还逢着一人么?” 师云:“不逢着。”祖云:“为什么不逢着?”师云:“若逢着即举似和尚。”

祖云:“什么处得者个消息来?”师云:“某甲罪过。”祖云:“却是老僧罪过。” 师再参马祖。祖竖起拂子,师云:“即此用离此用?”祖挂拂子于旧处。良 久祖云:“你已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遂取拂子竖起。祖云:“即此用离 此用?”师亦挂拂子于旧处。祖便喝。师直得三日耳聋。后住洪州大雄山。以居 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

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涝至。沩山黄檗当其首。一日师谓众曰:“佛 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 曰:“子巳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 大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 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

因僧问西堂:“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堂曰:“怕烂却那?” 师闻举乃曰:“从来疑这个老兄。”曰:“请和尚道。”师曰:“一合相不可得。” 师谓众曰:“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无对。 云岩问:“和尚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因甚么不 教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

僧问:“抱璞投师。请师一决。”师云:“昨夜南山虎咬大虫。”云:“不 缪真诠。为甚么不垂方便?”师云:“掩耳偷铃汉。”云:“不得中郎鉴。还同 野舍薪。”师便打。”僧云:“苍天苍天。”师云:“得与么多口。”云:“罕 遇知音。”拂袖便出。师云:“百丈今日输却一半。”〔佛鉴云虽得一场荣。刖 却一双足〕至晚侍者问:“和尚被这僧不肯了便休。”师便打。者云:“苍天苍 天。”师云:“罕遇知音。”者作礼。师云:“一状领过。”

有一僧哭入法堂,师云:“作什么?”僧云:“父母俱丧。请师拣日。”师 云:“明日一时埋却。”

问:“如何是奇特事?”师云:“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

西堂问师:“你向后作么生开示于人?”师以手卷舒两边。堂云:“更作么 生?”师以手点头三下。

上堂云:“灵光独耀回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 离妄缘即如如佛。”

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云:“固守动静 三世佛冤。此外别求如同魔说。

马祖令人驰书并酱三瓮与师。师令排向法堂前。乃上堂,众才集。师以拄杖 指酱瓮云:“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众无语。师便打破,归方丈。 上堂,众才集,师以拄杖趁下,却召大众。大众回头,师云:“是什么?” 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竖拂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山云: “此是显大机大用。”沩山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 大用?”仰山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道之师。”沩山云: “如是如是。”

师因普请开田。回问:“运庠梨开田不易。”檗云:“众僧作务?”师云: “有烦道用。”檗云:“争敢辞劳?”师云:“开得多少田?”檗作锄田势。师 便喝。檗掩耳而出。

师问黄檗:“甚处来?”檗云:“山下采菌子来。”师云:“山下有一虎子, 汝还见么?”檗便作虎声。师于腰下取斧作斫势,檗约住便掌。师至晚上堂云:

“大众,山下有一虎子,汝等诸人出入好看,老僧今朝亲遭一口。”后沩山问仰 山云:“黄檗虎话作么生?”仰山云:“和尚如何?”沩山云:“百丈当时便合 一斧斫杀,因什么到如此。”仰山云:“不然。”沩山云:“子又作么生?”仰 山云:“不唯骑虎头,亦解把虎尾。”沩山云:“寂子甚有险崖之句。”

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随众散去。一日不去,师乃问:“立者何人?” 老人云:“某甲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 无?’对云:‘不落因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师云:“汝但 问。”老人便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 言下大悟,告辞师云:“某甲已免野狐身,住在山后,乞依亡僧烧送。”师令维 那白槌告众:“斋后普请送亡僧。”大众不能详。至晚参师,举前因缘次,黄檗 便问:“古人错对一转语,落在野狐身。今人转转不错是如何?”师云:“近前 来,向汝道。”黄檗近前打师一掌,师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典座以手撼 门扇三下。司马云:“太粗生。”典座云:“佛法不是者个道理。”后沩山举黄

檗问野狐话问仰山,仰山云:“黄檗常用此机。”沩山云:“汝道天生得从人得。” 仰山云:“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宗通。”沩山云:“如是如是。”

黄檗问:“从上古人以何法施人。”师良久。黄檗云:“后代儿孙将何传授?” 师云:“将谓你者汉。是个人。”便归方丈。

师与沩山作务次。师问:“有火也无?”沩山云有。师云:“在什么处?” 沩山把一茎柴。吹过与师。师接云:“如虫蚀木。”

因普请锄地次。有僧闻鼓声举起锄头。大笑归去。师云:“俊哉。此是观音 入理之门。”后唤其僧问:“你今日见甚道理?”云:“某甲早辰未吃粥。闻鼓 声归吃饭。”师呵呵大笑。”

问:“如何是佛?”师云:“汝是阿谁?”云:“某甲。”师云:“汝识某 甲否?”云:“分明个。”师竖起拂子问:“汝见拂子否?”云:“见。”师更 不管。

师令僧去章敬处:“见伊上堂说法。你便展开坐具礼拜。起将一只鞋。以袖 拂却上尘。倒头覆下。”其僧到章敬。一依师旨。章敬云:“老僧罪过。” △广录

夫语须辩缁素。须识总别语。须识了义不了义教语。了义教辩清。不了义教 辩浊。说秽法边垢拣凡。说净法边垢拣圣。从九部教说。向前众生无眼。须假人 雕琢。若于聋俗人前说。直须教渠出家持戒修禅学慧。若是过量俗人。亦不得向 他与么说。如维摩诘傅大士等类。若于沙门前。说他沙门已受白四羯磨讫。具足 全是戒定慧力。更向他与么说。名非时语。说不应时亦名绮语。若是沙门。须说 净法边垢。须说离有无等法。离一切修证。亦离于离。若于沙门中剥除习染。沙 门除贪病不去。亦名聋俗。亦须教渠修禅学慧。若是二乘僧。他歇得贪病去 尽。依住无贪。将为是。是无色界。是障佛光明。是出佛身血。亦须教渠修禅学 慧。

须辩清浊语。浊法者。贪爱取等多名也。清法者。菩提涅解脱等多名也。 只如今鉴觉。但于清浊两流凡圣等法。色声香味触法。世间出世间法。都不得有 纤毫爱取。既不爱取。依住不爱取。将为是。是初善。是住调伏心。是声闻人。 是恋筏不舍人。是二乘道。是禅那果。既不爱取。亦不依住不爱取。是中善。是 半字教。犹是无色界。免堕二乘道。免堕魔民道。犹是禅那病。是菩萨缚。既不 依住不爱取。亦不作不依住知解。是后善。是满字教。免堕无色界。免堕禅那病。 免堕菩萨乘。免堕魔王位。为智障地障行障故。见自已佛性。如夜见色。如云佛 地断二愚。一微细所知愚。二极微细所知愚。故云:有大智人。破尘出经卷。若 透得三句过。不被三段管。教家举喻如鹿三跳出网。唤作缠外佛。无物拘系得渠。 是属然灯后佛。是最上乘。是上上智。是佛道上立。此人是佛有佛性。是导师。 是使得无所碍风。是无碍慧。于后能使得因果福智自由。是作车运载因果。处于 生不被生之所留。处于死不被死之所碍。处于五阴如门开不被五阴碍。去住自由 出入无难。若能与么不论阶梯胜劣。乃至蚁子之身。但能与么尽是净妙国土不可

思议。此犹是解缚语。

彼自无疮。勿伤之也。佛疮菩萨等疮。但说有无等法。尽是伤也。有无管一 切法。十地是浊流河。众作清流。说竖清相。说浊过患。向前十大弟子。舍利弗 富楼那。正信阿难邪信善星等。个个有鄄样。个个有则候。一一被导师说破。不 是四禅八定阿罗汉等。住定八万劫。他是依执所行。被净法酒醉。故声闻人闻佛 法。不能发无上道心。所以断善根人无佛性。教云唤作解脱深坑可畏之处。一念 心退堕地狱。犹如箭射。亦不得一向说退。亦不得一向说不退。败如文殊观音势 至等。却来须陀洹地。同类诱引。不得言他退。当与么时。败唤作须陀洹人。败 如今鉴觉。但不被一切有无诸法管。透三句及一切逆顺境得过。闻百千万亿佛出 世间。如不闻相似。亦不依住不闻。亦不作不依住知解。说他者个人退。不得量 数。管他不着。是佛常住世间。而不染世法。说佛转法轮退。亦是谤佛法僧。说 佛不转法轮不退。亦是谤佛法。”僧肇云:“菩提之道。不可图度。高而无上。 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语也垛生招箭。言鉴觉犹不是从浊辩清。许说 如今鉴觉是。除鉴览外别有。尽是魔说。若守住如今鉴觉。亦同魔说。亦名自然 外道说。如今鉴觉是自已佛。是尺寸语。是图度语。似野干鸣。犹属耆胶门。本 来不认自知自觉是自已佛。向外驰求觅佛。假善知识说。出自知自觉作药。治个 向外驰求病。既不向外驰求。病瘥须除药。若执住自知自觉。是禅那病。是彻底 声闻。如水成冰。全冰是水。救渴难望。亦云必死之病。世医拱手。无始不是佛。 莫作佛解。佛是众生边药。无病不要吃。药病俱消。喻如清水。佛似甘草和水。 亦如蜜和水。极是甘美。若同清水边数。则不着不是。无是本有。亦云此理是诸 人本有。诸佛菩萨唤作示珠人。从来不是个物。不用知渠解渠。不用是渠非渠。 但割断两头句。割断有句不有句。割断无句不无句。两头迹不现。两头提汝不着。 量数管汝不得。不是欠少。不是具足。非凡非圣。非明非暗。不是有知不是无知。 不是系缚不是解脱。不是一切名目。何以不是实语。若为雕琢虚空作得佛相貌。 若为说道虚空是青黄赤白作得。如云法无有比无可喻故。法身无为不堕诸数。故 云圣体无名不可说。如实理空门难凑。喻如太末虫处处能泊。唯不能泊于火焰之 上。众生亦尔。处处能缘。唯不能缘于般若之上。参善知识。求觅一知一解。是 善知识魔。生语见故。若发四弘誓愿。愿度一切众生尽。然后我始成佛。是善萨 法智魔。誓愿不相舍故。若持斋戒修禅学慧。是有漏善根。纵然坐道场。示现成 等正觉。度恒沙数人。尽证辟支佛果。是善根魔。起贪着故。若于诸法都无贪染。 神理独存。住甚深禅定。更不升进。是三昧魔。久耽玩故。至上涅离欲寂静。 是魔业。若智慧脱若干魔网不去。纵解百本围陀经。尽是地狱滓。若觅如佛相似。 无有是处。如今闻说。不着一切善恶有无等法。即为堕空。不知弃本逐末。却是 堕空也。求佛求菩提及一切有无等法。是弃本逐末。败如今粗食助命。补破遮寒。 渴则掬水吃。余外但是一切有无等法。都无纤毫系念。此人渐有轻明分。善知识。 不执有不执无。脱得十句魔语。出语不系缚人。所有言说不自称师。说如谷响。 言满天下无口过堪依止。若道。我能说能解说。我是和尚汝是弟子。者个同于魔 说。无端说道目击道存。是佛不是佛。是菩提涅解脱等。无端说一知一解。见 举一手竖一指云:是禅是道。者个语系缚人。未有住时。败是重增比丘绳索。纵 然不说亦有口过。宁作心师不师于心。不了义教。有人天师有导师。了义教中。 不为人天师。不师于法。未能依得玄鉴。且依得了义教。犹有相亲分。若是不了 义教。败合聋俗人前说。败如今但不依住一切有无诸法。亦不住无依住。亦不作 不依住知解。是名大善知识。亦云唯佛一人。是大善知识。为无两人。余者尽名 外道。亦名魔说。如今败是说破两头句。一切有无境法。但莫贪染及解缚之事。 无别语句教人。若道别有语句教人。别有法与人者。此名外道。亦名魔说。 须识了义教。不了义教语。须识遮语不遮语。须识生死语。须识药病语。须 识逆顺喻语。须识总别语。说道。修行得佛。有修有证。是心是佛。即心即佛。 是佛说。是不了义教语。是不遮语。是总语。是升合担语。是拣秽法边语。是顺 喻语。是死语。是凡夫前语。不许修行得佛。无修无证。非心非佛。佛亦是佛说。 是了义教语。是遮语。是别语。是百石担语。是三乘教外语。是逆喻语。是拣净 法边语。是生语。是地位人前语。从须陀洹向上直至十地。但有语句。尽属法尘

垢。但有语句。尽属烦恼边收。但有语句。尽属不了义教。了义教是持。不了义 教是犯。佛地无持犯。了义不了义教尽不许也。从苗辩地。从浊辩清。败如今鉴 觉。若从清边数。鉴觉亦不是清。不鉴觉亦不是清。亦不是不清。亦不是圣。亦 不是不圣。亦不是见。水浊说水浊过患。水若清都无可说。说却浊他水。若有无 问之问。亦有无说之说。佛不为佛说法。平等真如法界无佛。不度众生。佛不住 佛。名真福田。

须辩主客语。贪染一切有无境法。被一切有无境惑乱。自心是魔王。照用属 魔民。败如今鉴觉。但不依住一切有无诸法世间出世间法。亦不作不住知解。亦 不依住无知解。自心是佛。照用属菩萨。心心是主宰。照用属客尘。如波说水。 照万像以无功。若能寂照不自玄旨。自然贯串于古今。如云神无照功至功常存。 能一切处为导师。众生性识。他为未曾踏佛阶梯。是耆胶性。多时粘着有无诸法。 乍吃玄旨药不得。作闻格外语。他信不及。所以菩提树下四十九日默然思惟。智 慧冥朦难说无可比喻。说众生有佛性。亦谤佛法僧。说众生无佛性。亦谤佛法僧。 若言有佛性。名执着谤。若言无佛性。名虚妄谤。如云说佛性有。则增益谤。说 佛性无。则损减谤。说佛性亦有亦无。则相违谤。说佛性非有非无。则戏论谤。 始欲不说。众生无解脱之期。始欲说之。众生又随语生解。益少损多。故云我宁 不说法。疾入于涅。向后返寻。过去诸佛皆说三乘之法。向后假说。假立名字。 本不是佛。向渠说是佛。本不是菩提。向渠说是菩提。涅解脱等。知渠担百石 担不起。且与渠一升一合担。知渠难信了义教。且与渠说不了义教。且得善法流 行。亦胜于恶法。善果限满恶果便到。得佛则有众生到。得涅则有生死到。得 明则有暗到。但是有漏。因果翻覆。无有不想酬献者。若欲免见翻覆之事。但割 断两头句。量数管不着。不佛不众生。不亲不疏。不高不下。不平不等。不去不 来。但不着文字。隔渠两头捉汝不得。免苦乐相形。免明暗相酬。实理真实亦不 真实。虚妄亦不虚妄。不是量数物。喻如虚空不可修治。若心有少许作解。即被 量数管着。亦如卦兆。被金木水火土管。亦如耆胶五处俱粘。魔王捉得自在还家。 夫教语皆三句相连。初中后善。初直须教渠发善心。中破善心后。始名好善。菩 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法非法非非法。总与么也。若败说一句。令众生入地狱。 若三句一时说。渠自入地狱。不干教主事。说到如今鉴觉是自已佛是初善。不守 住如今鉴觉是中善。亦不作不守住知解是后善。如前属然灯后佛。败是不凡亦不 圣。莫错说佛非凡非圣。此土初祖云:无能无圣为佛圣。若言佛圣者。亦非九品 精灵。龙畜等类及释梵已来。皆能通变。上品精灵。亦知今古百劫时事。岂得是 佛。如阿修罗王。身极长大。敌两倍须弥山。与帝释战时。知力不如。领百万兵 众。入藕丝孔里藏。通变辩才不少。他且不是佛教语。节级奢缓升降不同。未悟 未解时名贪。悟了唤作佛慧。故云不异旧时人。败异旧时行履处。

问:“斩草伐木掘地垦土。为有罪报相否?”师云:“不得定言有罪。亦不 得定言无罪。有罪无罪事在当人。若贪染一切有无等法。有取舍心在。透三句不 过。此人定言有罪。若透三句外。心如虚空。亦莫作虚空想。此人定言无罪。” 又云罪若作了。道不见有罪。无有是处。若不作罪。道有罪。亦无有是处。如律 中。本迷煞人及转相煞。尚不得煞罪。何况禅宗下相承。心如虚空。不停留一物。 亦无虚空相。将罪何处安着。亦云禅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亦云但融冶表里心尽 即得。亦云但约照境。败如今照一切有无等法。都无贪取。亦莫取着。亦云合与 么学。学似浣垢衣。衣是本有。垢是外来。闻说一切有无声色如垢腻。都莫将心 凑泊。菩提树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属色。十二分教属声。败如今截断一切有无声 色流过。心如虚空相似。合与么学。如救头然始得。临命终时寻旧熟路行。尚不 彻到。与么时新调始学无有得期。临终之时尽是胜境现前。随心所爱重处先受。 败如今不作恶事。当此之时亦无恶境。纵有恶境亦变成好境。若怕临终之时狂不 得自由。即须如今便自由始得。败如今于一一境法。都无爱染。亦莫依住知解。 便是自由人。如今是因。临终是果。果业已现。如何怕得。怕是古今。古若有今。 今亦有古。古若有佛。今亦有佛。如今若得。直至未来际得。败如今一念一念不 被一切有无等法管。自古自今。佛败是人。人败是佛。亦是三昧定。不用将定入 定。不用将禅想禅。不用将佛觅佛。如云法不求法。法不得法。法不行法。法不

见法。自然得法。不以得更得。所以菩萨应如是正念于法。罄然独存。亦无知独 存之法智。性自如如。非因所置。亦名体结。亦名体集。不是智知。不是识识。 绝思量处凝寂体尽。忖度永亡。如海大流尽波浪不复生。亦云如大海水无风匝匝 之波。忽知匝匝之波。此是细中之粗。亡知于知还如。细中之细。是佛境界。从 此初知名三昧之顶。亦名三昧王。亦名尔焰智。出生一切诸三昧。灌一切诸法王 子顶。于一切色声香味触法刹土成等正觉。内外通达悉无有阂。一色一尘一佛一 色。一切佛一切色。一切尘一切佛。一切色声香味触法亦复如是。一一遍满一切 刹土。此是细中之粗。是善境界。是一切上流知觉闻见。亦是一切上流出生入死。 度一切有无等。是上流所说。亦是上流涅。是无上道。是无等等咒。是第一之 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无人能到。诸佛护念。犹如清波。能说一切水清浊深流 广大之用。诸佛护念。行住坐卧。若能如是。我时为现清净光明身。又云如汝自 等语等。我亦如然。一佛刹声一佛刹香。一佛刹味一佛刹触。一佛刹事悉皆如是。 从此上至莲华藏世界。纵广总皆如是。若守初知为解。名顶结。亦名堕顶结。是 一切尘劳之根本。自生知见无绳自缚。所知故系世有二十五。又散一切诸烦恼门 缚着于他。此初知二乘见之名为尔焰识。亦名微细烦恼。便即断除。既得除已。 名为回神住空窟。亦名三昧酒所醉。亦名解脱魔所缚。世界作坏定力所持。漏向 别国土都不觉知。亦名解脱深坑可畏之处。菩萨悉皆远离。亦云失脚作转轮王。 令四天下人一日行十善。此福智犹不能算。自已鉴觉名王。缘念着有无诸法。名 转轮王。败如今于藏腑中都不纳一切有无等法。离四句外名空。空名不死药。为 唤前王名不死药。虽云不死药。与王共服。亦非二物。亦非一物。若作一二解。 亦名转轮王。败如今有人以福智四事。供养四百万亿阿僧败世界六趣四生。随其 所欲满八十年已。后作是念。然此众生皆已衰老。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令得须 陀洹果乃至阿罗汉道。如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尚自无量。何况令得 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道。功德无量无边。犹不如第五十人闻经随喜功德。报恩经 云:摩耶夫人生五百太子。尽得辟支佛果。而皆灭度。各各起塔供养。一一礼拜 叹言。不如生于一子得无上菩提。省我心力。败如今于百千万众中。有一人得者。 价直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常劝众人。须玄解自理。自理若玄。使得福智。如贵使 贱。亦如无住车。若守此作解。名髻中珠。亦名有价宝珠。亦名运粪入。若不守 此为解。如王髻中明珠与之。亦名无价大宝。亦名运粪出。佛直是缠外人。却来 缠内与么作佛。直是生死那边人。直是玄绝那边人。却来向者岸。与么作佛。人 及劢猴俱不能行。人喻十地菩萨。劢猴喻凡夫。读经看教求一切知解。不是一向 不许。解得三乘教。善得璎珞庄严具。得三十二相窟宅。觅佛即不得。教云贪着 小乘三藏学者。犹不许亲近。何况自为。是破戒比丘名字罗汉。涅经中。被配 入十六恶律仪中。同于畋猎渔捕为利养故杀害。大乘方等犹如甘露。亦如毒药。 消得去如甘露。消不去如毒药。读经看教若不解他生死语。决定透他义句不过。 莫读最第一。亦云须看教亦须参善知识。第一须自有眼。须辩他生死语始得。若 辩白不得。决定透不过。败是重增比丘绳索。所以教学玄旨人。不遣读文字。如 云说体不说相。说义不说文。如是说者名真说。若说文字皆是诽谤。是名邪说。 菩萨若说当如法说。亦名真说。当令众生持心不持事。持行不持法。说人不说字。 说义不说文。说道欲界无禅。亦是带一只眼人语。既云欲界无禅。凭何得至色界。 先因地上习二种定。然后得至初禅。有想定无想定。有想定生色界四禅等天。无 想定生无色界四空等天。欲界灼然无禅。禅是色界。

问:“如今说此土有禅如何?”师云:“不动不禅是如来禅。离生禅想。” 问:“如何是有情无佛性。无情有佛性?”师云:“从人至佛。是圣情执。 从人至地狱。是凡情执。败如今但于凡圣二境。有染爱心。是名有情无佛性。败 如今但于凡圣二境。及一切有无诸法。都无取舍心。亦无无取舍知解。是名无情 有佛性。败是无其情系。故名无情。不同木石太虚黄华翠竹之无情。将为有佛性。 若言友者。何故经中不见受记而得成佛者。败如今鉴觉。但不被有情改变。喻如 翠竹。无不应机无不知时。喻如黄华。”又云:“若踏佛阶梯。无情有佛性。若 未踏佛阶梯。有情无佛性。”

●卷二

○大鉴下三世(百丈怀海大智禅师)语录之余

百丈大智禅师。僧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 道如何?”师云:“劫者滞也。亦云住也。住一善滞于十善。西国云佛。此土云 觉。自已鉴觉滞着于善。善根人无佛性。故云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触恶住 恶名众生觉。触善住善名声闻觉。不住善恶二边。不依住将为是者。名二乘觉。 亦名辟支佛觉。既不依住善恶二边。亦不作不依住知解。名菩萨觉。既不依住。 亦不作无依住知解。始得名为佛觉。如云佛不住佛名真福田。若于千万人中。忽 有一人得者。名无价宝。能于一切处为导师。无佛处云是佛。无法处云是法。无 僧处云是僧。名转大法轮。”

问:“从上祖宗皆有密语递相传授如何?”师云:“无有密语。如来无有秘 密藏。败如今鉴觉。语言分明。觅形相了不可得。是密语。从须陀洹向上直至十 地。但有语句。尽属法之尘垢。但有语句。尽属烦恼边收。但有语句。尽属不了 义教。但有语句。尽不许也。了义教俱非也。更讨什么密语。”

问:“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如何?”师云:“空喻于沤。海喻于性。自 已灵觉之性。过于虚空。故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问:“伐林莫伐树如何?”师云:“林者喻于心。树者喻于身。因说林故生 怖。故云伐林莫伐树。”

问:“语也垛生招箭。言既垛生。不得无患。患累既同。缁素何辩?”师云: “但却发箭。途中相拄。如其相差。必有所伤。谷中寻响。累劫无形。响在口边。 得失在于来问。却问所归。还被于箭。亦如知幻不是幻。三祖云:不识玄旨徒劳 念静。亦云:认物为见。如持瓦砾。用将何为。若言不见。木石何殊。是故见与 不见。二俱有失。举一例诸。”

问:“本无烦恼三十二相如何?”师云:“是佛边事。本有烦恼。今有三十 二相。败如今凡情是。”

问:“无边身菩萨不见如来顶相。如何?”师云:“为作有边见无边见。所 以不见如来顶相。败如今都无一切有无等见。亦无无见。是名顶相现。”

问:“如今沙门尽言。我依佛教学一经一论一禅一律一知一解。合受檀越四 事供养。为消得否?”师云:“但约如今照用。一声一色一香一味。于一切有无 诸法一一境上。都无纤尘取染。亦不依住无取染。亦无不依住知解。者个人日食 万两黄金。亦能消得。败如今照一切有无等法。于六根门头刮削并当。贪爱有纤 毫治不去。乃至乞施主一粒米一缕线。个个披毛戴角牵犁负重。一一须偿他始得。 为不依佛。

佛是无着人。无求人。无依人。如今波波贪觅佛。尽皆背也。故云:久亲近 于佛。不识于佛性。唯观救世者。轮回六趣中。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文殊 是七佛祖师。亦云:是娑婆世界第一主首菩萨。无端作见佛想闻法想。被佛威神 力故。犹降二铁围山。不是不解。特与诸学人作标则。令诸后学人莫作与么见闻。 但无一切有无等法有无等见。一一个个透过三句外。是名如意宝。是名宝华承足。 若作佛见法见。但是一切有无等见。名眼翳。见所见故。亦名见缠。亦名见盖。 亦名见孽。

败如今念念及一切见闻觉知。及一切尘垢祛得尽。但是一尘一色。总是一佛。 但起一念。总是一佛。三世五阴念念谁知其数。是名佛逼塞虚空。是名分身佛。 是名宝塔。是以常叹言嗟。见今日所依之命。依一颗米一茎菜饷时。不得食饥死。 不得水渴死。不得火寒死。欠一日不生。欠一日不死。被四大把定不如。先达者 入火不烧。入水不溺。倘要烧便烧。要溺便溺。要生即生。要死即死。去住自由。 者个人有自由分。

心若不乱。不用求佛求菩提涅。若着佛求属贪。贪变成病。故云佛病最难 治。谤佛毁法乃可取食。食者是自已灵觉性。无漏饭解脱食。此语治十地菩萨病。 是从初至十地也。

败如今但有一切求心尽。名破戒比丘名字罗汉。尽名野干。灼然销他供养不 得。败如今闻声如响等。嗅香如风等。离一切有无等法。亦不住于离。亦无不住

知解。此人一切罪垢不能相累。为求无上菩提涅故名出家。犹是邪愿。况乎世 间诤论。觅胜负说。我能我解。贪一门徒。爱一弟子。恋一住处。结一檀越。一 衣一食。一名一利。又言。我得一切无阂。败是自诳。

败如今能于自已五阴不为其主。被人割截节节支解。都无怨吝之心。亦不烦 恼。乃至自已弟子被人鞭打。从头至足。如上一一等事。都无一念生彼我心。犹 依住无一念将为是。此名法尘垢。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

所以常劝众人。须惧法尘烦恼。如惧三涂。乃有独立分。假使有一法过于涅 者。亦无少许生珍重想。此人步步是佛。不假脚踏莲华。分身百亿。败如今于 一切有无等法。有纤毫爱染心。纵然脚踏莲华。亦同魔作。若执本清净本解脱自 是佛自是禅道解者。即属自然外道。若执因缘修成证得者。即属因缘外道。执有 即属常见外道。执无即属断见外道。执亦有亦无即属边见外道。执非有非无即属 空见外道。亦云愚痴外道。败如今但莫作佛见涅等见。都无一切有无等见。亦 无无见。名正见。无一切闻亦无无闻。名正闻。是名摧伏外道。无凡夫魔来。是 大神咒。无二乘魔来。是大明咒。无菩萨魔来。是无上咒。乃至亦无佛魔来。是 无等等咒。一变众生谄曲修罗。二变二乘曲谄修罗。三变菩萨谄曲修罗。是三变 净土。

但是一切有无凡圣等法。喻如金矿。自已如理。喻如于金。金与矿各相去离。 真金露现。忽有人觅钱觅宝。变金为钱与他。亦如面体。真正无诸沙卤。有人乞 ボ。变面为ボ与他。亦如智臣善解王意。王若行时。索仙陀婆即便奉马。食时 索仙陀婆即便奉盐。此等喻。学玄旨人。善能通达。应机不失。亦云六绝师子。 志公云:随人造作百变。十地菩萨不饥不饱。入水不溺入火不烧。倘要烧且 不可得烧。他被量数管定。佛则不与么。入火不烧。倘要烧便烧。要溺便溺。他 使得四大风水自由。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自已滓秽谄曲心。尽透过三 句外。得说此语。菩萨清净弟子。明白所有言说。不执无有一切照用。不拘清浊。 有病不吃药。是愚人。无病吃药。是声闻人。定执一法。名定性声闻。一向多闻。 名增上慢声闻。知他名有学声闻。沈空滞寂及自知。名无学声闻。

贪痴等是毒。十二分教是药。毒未销药不得除。无病吃药。药变成病。病 去药不消。不生不灭是无常义。《涅经》云:“有三恶欲。一欲得四众围绕。 二欲得一切人为我门徒。三欲得一切人知我是圣人及阿罗汉。”《迦叶经》云: “一欲求见未来佛。二欲求转轮王。三欲求刹利大姓。四欲得婆罗门大姓。乃至 厌生死求涅。如是恶欲。先须断之。败如今但有取染动念。尽名恶欲。尽属六 天。总被波旬管。”

问:“二十年中常令除粪如何?”师云:“但息一切有无知见。但息一切贪 求。个个透过三句外。是名除粪。败如今求佛求菩提。求一切有无等法。是名运 粪入。不名运粪出。败如今作佛见作佛解。但有所见所求所着。尽名戏论之粪。 亦名粗言。亦名死语。如云大海不宿死尸等闲说话。不名戏论。说者辩清浊名戏 论。

教文都总有二十一般空。淘择众生尘累。沙门持斋持戒忍辱柔和慈悲喜舍。 寻常是僧家法则。会与么会。宛然依佛教。败是不许贪着依执。若希望得佛得菩 提等法者。似手触火。文殊云:若起佛见法见。应当害已。所以文殊执剑于瞿昙。 鸯掘持刀于释氏。如云菩萨行五无间而不入无间地狱。他是圆通无间。不同众生 五逆无间。从波旬直至佛。尽是垢腻。都无纤毫。依执如是。名二乘道。况乎诤 论觅胜负说。我能我解。败名诤论僧。不名无为僧。

败如今但不贪染一切有无诸法。是名无生。是名正信。信着一切法。名信不 具。亦名信不圆。亦名偏信不具。故名一阐提。如今欲得蓦直悟解。但人法俱泯。 人法俱绝。人法俱空。透三句外。是名不堕诸数。

人者是信。法者是戒施闻慧等。菩萨忍不成佛。忍不作众生。忍不持戒。忍 不破戒。故云不持不犯。智浊照清。慧清识浊。在佛名照慧。在菩萨名智。在二 乘及众生边。则名识。亦名烦恼。在佛名果中说因。在众生名因中说果。在佛名 转法轮。在众生名法轮转。在菩萨名璎珞庄严具。在众生名五阴丛林。在佛名本 地无明。是无明明。故云无明为道体。不同众生暗蔽无明。彼是所此是能。彼是

所闻此是能闻。

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是生语句。是出辙语句。不明不暗。不佛 不众生。总与么也。来去断常。佛与众生。是死语。遍不遍同异断常等。是外道 义。般若波罗蜜是自已佛性。亦云摩诃衍。摩诃是大义。衍是乘义。若守住自已 知觉。又成自然外道。不用守如今鉴觉。不用别求佛。若更别求。又属因缘外道。 此土初祖云:“心有所是必有所非。若贵一物。则被一物惑。若重一物。则 被一物惑。信被信惑。不信又成谤。”莫贵莫不贵。莫信莫不信。佛亦不是无为。 虽不是无为。又不是冥寞。犹如虚空。

佛是大心众生。鉴觉多鉴觉。虽多他鉴觉清净。贪鬼捉他不着。佛是缠外 人。无纤毫爱取。亦无无爱取知解。是名具足六度万行。若要庄严具。种种皆有。 如不要他。不用亦不失。他使得因果福智自由。是修行非是执劳负重。唤作修行。 却不与么。

三身一体一体三身。一者法身实相佛。法身佛不明不暗。明暗属幻化。实相 由对虚得名。本无一切名目。如云佛身无为不堕诸数。成佛献盖等。是升合担语。 要从浊辩清得名。故云实相法身佛。是名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亦名虚空法身佛。 亦名大圆镜智。亦名第八识。亦名性宗。亦名空宗。亦名佛居不净不秽土。亦名 在窟师子。亦名金刚后得智。亦名无垢檀。亦名第一义空。亦名玄旨。三祖云: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二报身佛。菩提树下佛。亦名幻化佛。亦名相好佛。亦名应身佛。是名圆满 报身卢舍那佛。亦名平等性智。亦名第七识。亦名酬因答果佛。同五十二禅那数。 同阿罗汉辟支佛。同一切菩萨等。同受生灭等苦。不同众生系业等苦。

三化身佛。败如今于一切有无诸法。都无贪染。亦无无染。离四句外。所有 言说辩才。名化身佛。是名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亦名大神变。亦名游戏神通。 亦名妙观察智。亦名第六识。

供养者净三业。前际无烦恼可断。中际无自性可守。后际无佛可成。是三际 断。是三业清净。是三轮空。是三檀空。云何比丘给侍于佛。所谓不漏六根者。 亦名庄严。空无诸漏林树庄严。空无诸染华果庄严。空无佛眼约修行人。法眼辩 清浊。亦不作辩清浊知解。是名乃至无眼。

《宝积经》云:法身不可以见闻觉知求。非肉眼所见。以无色故。非天眼所 见。以无妄故。非慧眼所见。以离相故。非法眼所见。以离诸行故。非佛眼所见。 以离诸识故。若不作如是见。是名佛见。同色非形色名真色。同空非太虚名真空。 色空亦是药病相治语。

《法界观》云:不可言即色不即色。亦不可言即空不即空。眼耳鼻舌身意。 不纳一切有无诸法。名转入第七地。七地菩萨不退七地。向上三地。菩萨心地明 白易染。说火即烧。从色界向上。布施是病。贪是药。从色界向下。贪是病。布 施是药。有作戒者割断世间法。但不身手作无过。名无作戒。亦云无表戒。亦云 无漏戒。但有举心动念。尽名破戒。

败如今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惑乱。亦不依住不惑乱。亦无不依住知解。是名 遍学。是名劝护念。是名广流布。未悟未解时名母。悟了名子。亦无无悟解知解。 是名母子俱丧。无善缠无恶缠。无佛缠无众生缠。量数亦然。乃至都无一切量数 缠。故云佛是出缠过量人。

贪爱知解义句如母爱子。唯多与儿酥吃。消与不消都总不知。此语喻十地。 受人天尊贵烦恼。生色界无色界禅定福乐烦恼。不得自在神通飞腾隐显遍至十方 诸佛净土听法之烦恼。学慈悲喜舍因缘烦恼。学空平等中道烦恼。学三明六通四 无阂烦恼。学大乘心发四弘誓愿烦恼。初地二地三地四地明解烦恼。五地六地七 地诸知见烦恼。八地九地十地菩萨双照二谛烦恼。乃至学佛果百万阿僧败诸行烦 恼。唯贪义句知解。不知却是系缚烦恼。故云见河能漂香象。

问:“见否。”答曰:“见。”问:“见后如何?”答曰:“见无二。” “既云见无二。不以见见于见。若见更见。为前见是。为后见是?”“如云见见 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所以不行见法。不行闻法。不行觉法。诸 佛疾与授记。难曰:“见既不是。授记之言复何用记?”师云:“先悟宗人。不

被一切有无诸法相拘。如浣垢衣。故云:离相名佛。虚实尽不存。中旨独玄玄。 达一路同道。后进契其阶。故云授记耳。无明为父。贪爱为母。自已是病。还医 自已是药。自已是刀。还杀自已无明贪爱父母。故云杀父害母。

一语类破一切法。吃非时食者亦复如是。败如今但是一切有无等法。尽是吃 非时食。亦名恶食。是秽食置于宝器。是破戒。是妄语是杂食。

佛是无求人。如今贪求一切有无诸法。但是所有所作皆背也。却是谤佛。但 有贪染。尽名授手。败如今但不贪染。亦不依住不贪染。亦无不依住知解。是名 般若火。是烧手指。是不惜躯命。是节节支解。是出世间。是掌世界于他方。 败如今若于十二分教及一切有无诸法。于藏腑中有纤毫停留。是不出网。但 有所求所得。但有生心动念。尽名野干。败如今于藏腑中都无所求。都无所得。 此人是大施主。是师子吼。亦不依住无所得。亦无不依住知解。是名六绝师子。 人我不生。诸恶不起。是纳须弥于芥子中。不起一切贪八风等。是悉能吸 四大海水入口中。不受一切虚妄语言。是不入耳中。不令身起一切恶于人。是纳 一切火于腹中。败如今于一一境。不惑不乱。不不喜。于自已六根门头。刮削 并当得净洁。是无事人。胜一切知解。头陀精进。是名天眼。亦名了照为眼。是 名法界性。是作车载因果。

佛出世度众生。则前念不生后念莫续。前念业谢名度众生。前念若即将喜 药治之。即名为有佛度众生。但是一切言教。败如治病。为病不同。药亦不同。 所以有时说有佛。有时说无佛。实语治病。病若得瘥。个个是实语。治病若不瘥。 个个是虚妄语。实语是虚妄语。生见故。虚妄是实语。断众生颠倒故。为病是虚 妄。败有虚妄药相治。

佛出世度众生。是九部教语。是不了义教语。及喜病及药。总是自已。更 无两人。何处有佛出世。何处有众生可度。如经云:“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亦 云:“不爱佛菩提。”不贪染有无诸法。名为度他。亦不守住自已。名为自度。 为病不同。药亦不同。处方不同。不得一向固执。依佛依菩提等法。尽是依方。 故云:“至于智者不得一向。”

教中所辩喻于黄叶。亦如空拳诳小儿。若人不知此理。名同无明。如云:行 般若菩萨。不得取我语及依教敕。如石头。爱如河水。败如今但无无爱。是 透山河石壁。直为治聋俗病。多闻辩说治眼病。从人至佛是得。从人至地狱是失。 是非亦然。

三祖云:得失是非一时放却。不执住一切有无诸法。是名不住有缘。亦不依 住不依住。是名不住空忍。执自已是佛自已是禅道解者。名内见。执因缘修证而 成者。名外见。

志公云:内见外见俱错。眼耳鼻舌各各不贪染一切有无诸法。是名受持四句 偈。亦名四果。六入无迹。亦名六通。败如今但不被一切有无诸法阂。亦不依住 不阂。亦无不依住知解。是名神通。不守此神通。是名无神通。如云无神通菩萨 足迹不可寻。是佛向上人。最不可思议人。是自已天。是智照。赞即喜。喜者属 境。境是天。赞是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亦云净智为天。正智为人。本不是佛。 向渠说是佛名体结。败如今但莫作佛知解。亦无无不依住知解。是名灭结。亦名 真如。亦名体如。

求佛求菩提名现身意。败如今但有一切求心尽。名现身意。如云:求菩提虽 是胜求。重增尘累。求佛是佛众。求一切有无诸法是众生众。败如今鉴觉但不依 住一切有无诸法。是不入众数。败如今于一一声香味触法等不爱。于一一境不贪。 但无十句浊心。是了因成佛。学文句觅解者。名缘因成佛。

见佛知佛则得说佛。有知有见却是谤佛。若云佛知佛见佛闻佛说即得。见火 即得。火见即不得。如刀割物即得。物割刀即不得。知佛人见佛人。闻佛人说佛 人。如恒河沙。是佛知是佛见。是佛闻是佛说。万中无一。败为自无眼。依他作 眼。教中唤作比量智。败如今贪佛知解。亦是比量智。

世间譬喻是顺喻。不了义教是顺喻。了义教是逆喻。舍头目髓脑是逆喻。如 今不爱佛菩提等法是逆喻。难舍喻于头目髓脑。如照着一切有无境法名头。被一 切有无境法相挠着名手。都未照前境时名髓脑。圣地习凡因。佛入众生中。同类

诱引化导。同渠饿鬼肢节火然。与渠说般若波罗蜜。令渠发心。若一向在圣地。 凭何得至彼共渠语。

佛入诸类与众生作船筏。同渠受苦无限劳极。佛入苦处亦同众生受苦。佛败 是去住自由。不同众生。佛不是虚空受苦。何得不苦。若说不苦。此语违负。等 闲莫说。错说佛神通自在不自在。且惭愧人不敢说佛是有为是无为。不敢说佛自 由不自由。除赞药方外。不欲得露现两头丑陋。

教云:“若人安佛菩提。置有所是边。其人得大罪。”亦云:“如不识佛人 前。向渠与么说无过。如无漏牛乳能治有漏病。其牛者不在高原。不居下葜。” 此牛乳堪作药。高原喻于佛。下葜喻于众生。如云如来实智法身又无此病。辩才 无阂。升腾自在。不生不灭。是名生老病死疼痛<疒>病<疒>。是暗吃菌羹患 痢疾而终。是暗为藏明头迹。明暗都遣。莫取无取。亦无无取。他不明不暗。王 宫生纳耶输陀罗。八相成道。声闻外道妄想所计。如云非杂食身。纯陀云:我知 如来决定不受不食。第一须具两只眼。照破两头事。莫败带一只眼向一边行。即 有那个边到。功德天黑暗女相随。有智主人二俱不受。败如今心如虚空相似。学 始有所成。

西国高祖云:“雪山喻大涅。”此土初祖云:“心心如木石。”三祖云: “兀尔忘缘。”曹溪云:“善恶都莫思量。”先师云:“如迷人不辩方所。”肇 公云:“闭智塞聪独觉冥冥”者矣。文殊云:“心同虚空故。敬礼无所观。甚深 修多罗。不闻不受持。”败如今但是一切有无诸法。都不见不闻。六根杜塞。若 能与么学。与么持经。始有修行分。者个语逆耳苦口。可中与么作得。至第二第 三生。能向无佛处坐大道场示现成等正觉。变恶为善变善为恶。使恶法教化十地 菩萨。使善法教化地狱饿鬼。能向明处解明缚。能向暗处解暗缚。撮金成土撮土 成金。百般作得变弄自由。于恒沙世界外有求救者。婆伽婆即披三十二相。现其 人前。同渠语音。与渠说法。随机感化。应物殊形。变现诸趣。离我我所。犹属 彼边事。犹是小用。亦是佛事门中收。

大用者。大身隐于无形。大音匿于希声。如木中之火。如钟鼓之声。因缘未 具时。不可言其有无。傍报生天弃之如涕唾。菩萨六度万行。如乘死尸过岸。如 在牢狱厕孔得出。佛披三十二相。相唤作垢腻之衣。

亦云:“若说佛一向不受五阴。无有是处。佛不是虚空。何得一向不受。佛 败是去住自由。不同众生。从一天界至一天界。从一佛刹至一佛刹。诸佛常法。” 又云:“若据三乘教。受他信施供养。他在地狱中。菩萨行慈悲。同类化导报恩。 不可常在涅。”

又云:“如火见火。但莫手触。火不烧人。败如今但无十句。浊心贪心。爱 心染心。心执心。住心依心。着心取心恋心。但是一句各有三句。个个透过三 句外。但是一切照用任听纵横。但是一切举动施为语默啼笑。尽是佛慧。” ○大鉴下四世(黄檗希运断际禅师)

筠州黄檗断际禅师。讳希运。乃福州人也。师初到洛京行乞。吟添钵声。有 一妪出林扉间云:“太无厌生。”师云:“汝犹未施。责我无厌何耶。”妪笑而 掩扉。师异之。进而与语。多所发。檗须臾辞去。妪告之曰:“可往南昌见马大 师。”师至南昌。大师已迁寂。闻塔于石门。遂往瞻礼。

时百丈大智禅师。庐于塔傍。师序其远来之意。愿闻平日得力句。百丈乃问: “巍巍堂堂从何方来?”师曰:“巍巍堂堂从岭南来。”丈曰:“巍巍堂堂当为 何事?”师曰:“巍巍堂堂不为别事。”便礼拜。

又举:“我再参马大师侍立次。大师顾绳床角拂子。我问:即此用离此用。 大师云:汝他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我取拂子竖起。大师云:即此用离此用? 我挂拂子旧处。被大师震威一喝。我直得三日耳聋。”师闻是语。不觉吐舌。丈 云:“子已后莫承嗣马大师去否?”师云:“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 大用。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丈云:“见与师齐减师半德。 子甚有超师之作。”

百丈一日问师:“甚处来?”师云:“大雄山下采菌子来。”丈云:“还见 大虫么?”师作大虫声。丈拈斧作斫势。师与丈一掌。丈吟吟而笑。即归上堂云:

“大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百丈老汉今日亲遭一口。”

师在百丈。普请开田次。丈问:“运庠梨开田不易?”师云:“随众作务。” 丈云:“有烦道用?”师云:“争敢辞劳。”丈云:“开得多少田。”师将旄筑 地三下。丈便喝。师掩耳而去。

师问百丈:“从上宗乘如何指示于人?”丈据坐。师云:“后代儿孙将何传 受?”丈云:“我将谓你是个人。”便起去。

南泉问师:“黄金为城白银为壁。是甚么人居止处?”师云:“圣人居止处。” 泉云:“更有一人居何国土?”师近前叉手而立。泉云:“道不得。何不请王老 师道?”师云:“更有一人居何国土?”泉云:“可惜许!”

师上堂,大众才集。师拈拄杖一时打散。复召大众。众回首,师云:“月似 弯弓少雨多风。”

师一日捏拳谓众云:“天下老和尚总在这里。我若放一线道。从汝七纵八横。 若不放过。不消一捏。”时有僧问:“放一线道时如何?”师云:“七纵八横。” 云:“不放过时如何?”师云:“普。”

裴相国一日请师至郡。以所解一编示师。师接置于座。略不披阅。良久曰: “会么?”裴曰:“未测。”师曰:“若便恁么会得。犹较些子。若也形于纸墨。 何有吾宗。”裴乃赠诗一章曰:“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 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拟欲事师为弟子。 不知将法付何人?”师亦无喜色。自尔黄檗门风盛于江表矣。

问:“如何是道。如何修行?”师云:“道是何物。汝欲修行?”

问:“诸方宗师相承,参禅学道如何?”师云:“接引钝根人语。未可依凭。” 云:“此既是接引钝根人语。未审接上根人复说何法?”师云:“若是上根人。

何处更就他觅他。自已尚不可得。何况更别有法当情?不见教中云:‘法法何状。’” 云:“若如此则都不要求觅也?”师云:“若与么则省心力。”云:“如是则浑 成断绝。不可是无也?”师云:“阿谁教他无?他是阿谁。你拟觅他。”云: “既不许觅。何故又言莫断他?”师云:“若不觅即便休。谁教你断。你见目前 虚空。作么生断他。”云:“此法可得。便同虚空否?”师云:“虚空早晚向你 道有同有异。我暂如此说。你便向者里生解。”云:“应是不与人生解耶?”师 云:“我不曾障你。要且解属于情。情生则智隔。”云:“向者里莫生情是否?” 师云:“若不生情。阿谁道是。”

问:“才向和尚处发言。为什么便道话堕?”师云:“汝自是不解语人。有 什么堕负。”

问:“向来如许多言说皆是抵敌语。未曾有实法指示于人?”师云:“实法 无颠倒。汝今问处自生颠倒。觅什么实法。”云:“既是问处自生颠倒。和尚答 处如何?”师云:“你且将物照面看。莫管他人。”又云:“只如个痴狗相似。 见物动处便吠。风吹草木也不别。”

又云:“我此禅宗。从上相承已来。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只云学道。早是接 引之词。然道亦不可学。情存学者却成迷道。道无方所名大乘心。此心不在内外 中间。实无方所。第一不得作知解。只是说汝如今情量处为道。情量若尽。心无 方所。此道天真。本无名字。只为世人不识。迷在情中。所以诸佛出来。说破此 事。恐你诸人不了。权立道名。不可守名而生解。故云:得鱼忘筌。身心自然达 道。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沙门果者。从息虑而成。不从学得。汝如今将心 求心。傍他家舍。只拟学取。有什么得时。古人心利。才闻一言便乃绝学。所以 唤作绝学无为闲道人。今时人只欲得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多知 多解。翻成壅塞。唯知多与儿酥乳吃。消与不消都总不知。三乘学道人。皆是此 样。尽名食不消者。所谓知解不消。皆为毒药。尽向生灭中取。真如之中都无此 事。故云:我王库内无如是刀。从前所有一切解处。尽须并却令空。即是空如来 藏。如来藏者。更无纤尘可有。即是破有。法王出现世间。亦云我于然灯佛所。 无少法可得。此语只为空你情解。知量但消融。表里情尽。都无依执。是无事人。 三乘教网只是应机之药。随宜所说。临时施设。各各不同。但能了知。即不被惑。 第一不得于一机一教边守文作解。何以如此。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我此宗门不

论此事。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虑后。”

问:“从上来皆云即心是佛。未审即那个心是佛?”师云:“你有几个心?” 云:“为复即凡心是佛即圣是佛?”师云:“何处有凡圣心耶。”云:“即今三 乘中说有凡圣。和尚何得言无?”师云:“三乘中分明向你道。凡圣心是妄。你 今不解返执为有。将空作实。岂不是妄。妄故迷心。汝但除却凡情圣境。心外更 无别佛。祖师西来直指一切人全体是佛。汝今不识。执凡执圣。向外驰骋。还自 迷心。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一念情生即堕异趣。无始已来不异今日。无有异 法。故名成等正觉。”云:“和尚所言即者是何道理?”师云:“觅什么道理。 才有道理便即心异。”云:“前言无始已来不异今日。此理如何?”师云:“只 为觅故。汝自异他。汝若不觅。何处有异。”云:“既是不异。何更用说即?” 师云:“汝若不认凡圣,阿谁向汝道即。即若不即。心亦不心。可中心即俱忘。 阿你更拟向何处觅去。”

问:“妄能障自心。未审而今以何遣妄?”师云:“起妄遣妄亦成妄。妄本 无根。只因分别而有。你但于凡圣两处情莫计念。自然无妄。更拟若为遣他。都 不得有纤毫依执。名为我舍两臂必当得佛。”云:“既无依执。当何相承?”师 云:“以心传心。”云:“若心相传。云何言心亦无?”师云:“不得一法名为 传心。若了此心即是无心无法。”云:“若无心无法。云何名传?”师云:“汝 闻道传心。将谓有可得也。所以祖师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 得时不说知。此事若教会何堪也。”

问:“只如目前虚空可不是境。岂无指境见心乎?”师云:“什么心教汝向 境上见。设汝见得。只是个照境底心。如人以镜照面。纵然得见眉目分明。元来 只是影像。何关汝事。云若不因照。何时得见?”师云:“若也涉因。常须假物。 有什么了时。汝不见他向汝道。撒手似君无一物。徒劳谩说数千般。”云:“他 若识了照亦无物耶?”师云:“若是无物。更何用照。你莫开眼呓语去。” 上堂云:“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第一也。道人是无事人。实无许多般心。 无事亦无散去。”

问:“如何是世谛?”师云:“说葛藤作什么?本来清净。何假言说问答。 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但莫着有为法。出言瞬目 尽同无漏。如今末法向去。多是学禅道者。皆着一切声色。何不与我心心同虚空 去。如枯木石头去。如寒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应。若不如是。他日尽被阎老子 拷你在。你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 省力底事。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路。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是你 清净法身。名为阿耨菩提。若不会此意。纵你学得多知勤苦修行。草衣木食。不 识自心。尽名邪行。定作天魔眷属。如此修行当复何益。故志公云:佛本是自心 作。那得向文字中求。假饶你学得三贤四果十地满心。也只是在凡圣内坐。不见 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 超直入如来地。为你不是。与么人须要向古人建化门广学知解。志公云:不逢出 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你如今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久久虽实。为你 力量小不能顿超。但得三年五年或十年。须得个入处自然会去。为汝不能如是。 须要将心学禅学道。佛法有什么交涉。故云:如来所说皆为化人。如将黄叶为金 止小儿啼。决定不实。若有实得。非我宗门下客。且与你本体有甚交涉。故经云: 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若也会得此意。方知佛道魔道俱错。本来清净皎 皎地。无方圆无大小。无长短等相。无漏无为无迷无悟。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 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一切不如心真实法身。从古至今与

佛祖一般。何处欠少一毫毛。既会如是意。大须努力。尽今生去。出息不保入息。” 问:“六祖不会经书。何得传衣为祖。秀上座是五百人首座。为教授师。讲 得三十二本经论。云何不传衣?”师云:“为他有心。是有为法所修所证将为是 也。所以五祖付六祖。六祖当时只是默契。得密授如来甚深意。所以付法与他。 汝不见道。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若会此意。方 名出家儿。方好修行。若不信。云何明上座走来。大庾岭头寻六祖。六祖便问: 汝来求何事。为求衣为求法。明上座云:不为衣来但为法来。六祖云:汝且暂时

业障。五百者即你五阴身是。以见此夙命障故。求佛求菩提涅。所以文殊将智

解剑。害此有见佛心故。故言你善害。”云:“何者是剑?”师云:“解心是剑。” 云:“解心既是剑。断此有见佛心。败如能断见心。何能除得?”师云:“还将 你无分别智。断此有见分别心。”云:“如作有见有求佛心。将无分别智剑断。 争奈有智剑在何?”师云:“若无分别智害有见。无见无分别智亦不可得。”云: “不可以智更断智。不可以剑更断剑。”师云:“剑自害剑。剑剑相害。即剑亦 不可得。智自害智。智智相害。即智亦不可得。母子俱丧亦复如是。”

问:“如何是见性。”云:“性即是见。见即是性。不可以性更见性。闻即 是性。不可以性。更闻性败你作性。见能闻能见。性便有一异法生。他分明道。 所可见者不可更见。你云何头上更着头。他分明道。如盘中散珠。大者大圆小者 小圆。各各不相知。各各不相碍。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所以四生六道 未有不如时。且众生不见佛。佛不见众生。四果不见四向。四向不见四果。三贤 十圣不见等妙二觉。等妙二觉不见三贤十圣。乃至水不见火。火不见水。地不见 风。风不见地。众生不入法界。佛不出法界。所以法性无去来。无能所见。既如 此。因什么道。我见我闻于善知识处得契悟。善知识与我说法。诸佛出世与众生 说法。迦旃延败为以生灭心传实相法。被净名呵责。分明道。一切法本来无缚。 何用解他。本来不染。何用净他。故云实相如是。岂可说乎。汝今败成是非心染 净心。学得一知一解。绕天下行。见人便拟定当取。谁有心眼谁强谁弱。若也如 此。天地悬殊。更说什么见性。”

问:“既言性即见见即性。败如性自无障碍无剂限。”云:“何隔物即不见。 又于虚空中近即见远即不见者如何?”师云:“此是你妄生异见。若言隔物不见 无物言见。便谓性有隔碍者。全无交涉。性且非见非不见。法亦非见非不见。若 见性人何处不是我之本性。所以六道四生山河大地。总是我之性净明体。故云见 色便见心。色心不异故。败为取相作见闻觉知。去却前物始拟得见者。即堕二乘 人中依通见解也。虚空中近则见远则不见。此是外道中收。分明道。非内亦非外。 非近亦非远。近而不可见者。万物之性也。近尚不可见。更道远而不可见。有什 么意旨。”

问:“学人不会。和尚如何指示?”师云:“我无一物。从来不曾将一物与 人。你无始已来。败为被人指示。觅契觅会。此可不是。弟子与师俱陷王难。你 但知一念不受即是无受身。一念不想即是无想身。决定不迁流造作即是无行身。 莫思量卜度分明即是无识身。你如今才别起一念。即入十二因缘。无明缘行亦因 亦果。乃至老死亦因亦。果故善财童子一百一十处求善知识。败向十二因缘中求。 最后见弥勒。弥勒却指见文殊。文殊者即汝本地无明。若心心别异。向外求善知 识者。一念才生即灭。才灭又生。所以汝等比丘。亦生亦老。亦病亦死。酬因答 果已来。即五聚之生灭。五聚者五阴也。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 果。即心便是灵智。亦云灵台。若有所住着。即身为死尸。亦云守死尸鬼。” 问:“净名默然。文殊赞叹云是真入不二法门如何?”师云:“不二法门即 你本心也。说与不说即有起灭。无言说时无所显示。故文殊赞叹。”云:“净名 不说声有断灭否?”师云:“语即默默即语。语默不二。故云声之实性亦无断灭。 文殊本闻亦不断灭。所以如来常说。未曾有不说时。如来说即是法法即是说。法 说不二故。乃至报化二身菩萨声闻。山河大地水鸟树林一时说法。所以语亦说默 亦说。终日说而未尝说。既若如是。但以默为本。”

问:“声闻人藏形于三界。不能藏于菩提者如何?”师云:“形者质也。声 闻人但能断三界见修。已离烦恼。不能藏于菩提。故还被魔王于菩提中捉得。于 林中宴坐。还成微细见菩提心也。菩萨人已于三界菩提。决定不舍不取。不取故 七大中觅他不得。不舍故外魔亦觅他不得。汝但拟着一法。印子早成也。印着有。 即六道四生文出。印着空。即无相文现。如今但知决定不印一切物。此印为虚空 不一不二。空本不空印本不有。十方虚空世界诸佛出世。如见电光一般。观一切 蠢动含灵。如响一般。见十方微尘国土。恰似海中一滴水相似。闻一切甚深法。 如幻如化。心心不异。法法不异。乃至千经万论。败为你之一心。若能不取一切 相。故言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

问:“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如何?”师云:“仙人者即是你心。歌利王 好求也。不守王位谓之贪利。如今学人不积功累德。见者便拟学。与歌利王何别。 如见色时坏却仙人眼。闻声时坏却人耳。乃至觉知时亦复如是。唤作节节支解。” 云:“祗如仙人忍时不合更有节节支解。不可一心忍一心不忍也。”师云:“你 作无生见。忍辱解无求解。总是伤损。”云:“仙人被割时还知痛否。”又云: “此中无受者是谁受痛?”师云:“你既不痛。出头来觅个甚么?”

问:“然灯佛授记为在五百岁中五百岁外?”师云:“五百岁中不得授记。 所言授记者。你本决定不忘不失。有为不取菩提。但以了世非世。亦不出五百岁 外别得授记。亦不于五百岁中得授记。”

云:“了世三际相。不可得已否?”师云:“无一法可得。”

云:“何故言频经五百世前后极时长?”师云:“五百世长远。当知犹是仙 人。故然灯授记时。实无少法可得。”

问:“教中云:‘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败获法身’者如何?”师云: “若以三无数劫修行。有所证得者。尽恒沙劫不得。若于一刹那中获得法身。直

了见性者。犹是三乘教之极谈也。何以故。以见法身可获故。皆属不了义教中收。” 问:“见法顿了者。见祖师意否?”师云:“祖师心出虚空外。”云:“有 限剂否?”师云:“有无限剂。此皆数量对待之法。祖师云:‘且非有限量。非 无限量。非非有无限量。以绝待故。你今学者。未能出得三乘教外。争唤作禅师。 分明向汝道。一等学禅。莫取次妄生异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行一住一刹那 间念念不异。若不如是不免轮回。”

问:“佛身无为不堕诸数。何故佛身舍利八斛四斗?”师云:“你作如是见 败见假舍利。不见真舍利。”云:“舍利为是本有。为复功勋?”师云:“非是

本有。亦非功勋。”云:“若非本有又非功勋。何故如来舍利唯炼唯精金骨常存。” 师乃呵云:“你作如此见解。争唤作学禅人。你见虚空。曾有骨否。诸佛心同太 虚。觅什么骨。”云:“如今见有舍利。此是何法?”师云:“此从你妄想心生 即见舍利。”云:“和尚还有舍利否。请将出来看。”师云:“真舍利难见。你 但以十指撮尽妙高峰为微尘即见真舍利。夫参禅学道。须得一切处不生心。败论 妄机即佛道隆。分别即魔军盛。毕竟无毛头许少法可得。” 问:“祖传法付与何人?”师云:“无法与人。”

云:“云何是二祖请师安心?”师云:“你若道有二祖。即合觅得心。觅心 不可得故。所以道与你安心竟。若有所得全归生灭。”

问:“佛穷得无明否?”师云:“无明即是一切诸佛得道之处。所以缘起是 道场。所见一尘一色。便合无边理。性举足下足不离道场。道场者无所得也。我 向你道。败无所得名为坐道场。”

云:“无明者为明为暗?”师云:“非明非暗。明暗是代谢之法。无明且不 明亦不暗。不明败是本明。不明不暗。败者一句子。乱却天下人眼。所以道。假 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其无碍慧出过虚空。无你语 论处。释迦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忽有一菩萨出来。一跨跨却三千大千世界。不出 普贤一毛孔。你如今把什么本领拟学他。”

云:“既是学不得为什么道归源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如之何?”师云: “归源性无二者。无明实性即诸佛性。方便有多门者。声闻人见无明生。见无明 灭。缘觉人但见无明灭。不见无明生。念念证寂灭。诸佛见众生。终日生而无生。 终日灭而无灭。无生无灭即大乘果。所以道。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举足即 佛。下足即众生。诸佛两足尊者。即理足事足。众生足生死足。一切等足。足故 不求。是你今念念学佛。即嫌着众生。若嫌着众生。即是谤他十方诸佛。所以佛 出世来。执除粪器。轺除戏论之粪。败教你除却从来学心见心。除得尽即不堕戏 论。亦云搬粪出。败教你不生心。心若不生自然成大智者。决定不分别佛与众生。 一切尽不分别。始得入我曹溪门下。故自古先圣云:少行我法门所以无行为我法 门。败是一心门。一切人到者里尽不敢入。不道全无。败是少人得得。者即是佛。 珍重。”

问:“如何得不落阶级?”师云:“但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

曾踏着一片地。与么时无人无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 人。念念不见一切相。莫认前后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 运不拘。方名解脱。努力努力。此门中千人。万人。败得三个五个。若不将为事 受殃有日在。故云: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卷四

○镇州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 (住三圣嗣法小师惠然集)

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师升座。师上堂云:“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 方登此座。若约祖宗门下。称扬大事。直是开口不得。无你措足处。山僧此日以 常侍坚请。那隐纲宗。还有作家战将直下展阵开旗。么对众证据看。”僧问: “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便喝。僧礼拜。师云:“这个师僧。却堪持论。”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我在黄檗处。三度发问三度被 打。”僧拟议。师便喝。随后打云:“不可向虚空里钉橛去也。”

有座主问:“三乘十二分教。岂不是明佛性?”师云:“荒草不曾锄。”主 云:“佛岂赚人也?”师云:“佛在什么处?”主无语。师云:“对常侍前拟瞒 老僧。速退速退。妨他别人请问。”复云:“此日法筵。为一大事故。更有问话 者么?速致问来。你才开口。早勿交涉也。何以如此。不见释尊云:法离文字。 不属因不在缘故。为你信不及。所以今日葛藤。恐滞常侍与诸官员昧他佛性。不 如且退。”喝一喝云:“少信根人。终无了日。久立珍重。”

师一日到河北府。府主王常侍请师升座。时麻谷出问:“大悲千手眼。那个 是正眼?”师云:“大悲千手眼。那个是正眼。速道速道。”麻谷拽师下座。麻 谷却坐。师近前云:“不审。”麻谷拟议。师亦拽麻谷下座。师却坐。麻谷便出 去。师便下座。

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 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把住云:“道道。”其僧拟议。师 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橛?”便归方丈。

上堂,有僧出礼拜。师偈便。僧云:“老和尚莫探头好。”师云:“你道落 在什么处?”僧便喝。又有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便喝。”僧礼拜。师 云:“你道好喝也无。”僧云:“草贼大败。”师云:“过在什么处?”僧云: “再犯不容。”师便喝。是日两堂首座相见。同时下喝。僧问师:“还有宾主也 无?”师云:“宾主历然。”师云:“大众要会临济宾主句。问取堂中二首座。” 便下座。

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又僧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师乃云:“大众。夫为法者不避丧身失命。我二十年在黄檗先师处。三度问佛法 的的大意。三度蒙他赐杖。如蒿枝拂着相似。如今更思得一顿棒吃。谁人为我行 得?”时有僧出众云:“某甲行得。”师拈棒与他。其僧拟接师便打。

上堂,僧问:“如何是剑刃上事?”师云:“祸事祸事。”僧拟议。师便打。 问:“败如石室行者踏碓忘却移脚向什么处去?”师云:“没溺深泉。”师 乃云:“但有来者不亏欠伊。识伊来处。若与么来。恰似失却。不与么来。无绳 自缚。一切时中莫乱斟酌。会与不会都来是错。分明与么道。一任天下人贬剥。 久立珍重。”

上堂云:“一人在孤峰顶上无出身之路。一人在十字街头亦无向背。那个在 前那个在后。不作维摩诘。不作傅大士。珍重。”

上堂云:“有一人论劫。在途中不离家舍。有一人离家舍不在途中。那个合 受人天供养?”便下座。

上堂,僧问:“如何是第一句?”师云:“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 分。”问:“如何是第二句?”师云:“妙解岂容无着问,沤和争负截流机。” 问:“如何是第三句?”师云:“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都藉里头人。”

师又云:“一句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有权有用。汝等诸人。作 么生会?”下座。

师晚参示众云:“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俱夺。有时 人境俱不夺。”时有僧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云:“煦日发生铺地锦。 婴孩垂发白如丝。”僧云:“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云:“王令已行天下遍。

将军塞外绝烟尘。”僧云:“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师云:“并汾绝信独处一方。” 僧云:“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云:“王登宝殿野老讴歌。”

师乃云:“今时学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见解。若得真正见解。生死不染去住 自由。不要求殊胜。殊胜自至。道流。败如自古先德。皆有出人底路。如山僧指 示人处。败要你不受人惑。要用便用。更莫迟疑。如今学者不得。病在甚处病在 不自信处。你若自信不及。即便茫茫地。徇一切境转。被他万境回换。不得自由。 你若能歇得念念驰求心。便与祖佛不别。你欲得识祖佛么?”败你面前听法底。 是学人信不及。便向外驰求。设求得者皆是文字胜相。终不得他活祖意。莫错诸 禅德。此时不遇。万劫千生轮回三界。徇好境掇去。驴牛肚里生。道流。约山僧 见处与释迦不别。今日多般用处。欠少什么?一道神光未曾间歇。若能如是见得。 败是一生无事人。

“大德。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此不是你久停住处。无常杀鬼一刹那间不拣贵 贱老少。你要与祖佛不别。但莫外求。你一念心上清净光。是你屋里法身佛。你 一念心上无分别光。是你屋里报身佛。你一念心上无差别光。是你屋里化身佛。 此三种身。是你即今目前听法底人。败为不向外驰求。有此功用。

“据经论冢。取三种身为极则。约山僧见处不然。此三种身是名言。亦是三 种依。古人云:身依义立。土据体论。法性身法性土。明知是光影。大德。你且 识取弄光影底人。是诸佛之本源。一切处是道流归舍处。是你四大色身不解说法 听法。脾胃肝胆不解说法听法。虚空不解说法听法。是什么解说法听法。是你目 前历历底。勿一个形段孤明。是这个解说法听法。若如是见得。便与祖佛不别。 但一切时中更莫间断。触目皆是。败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所以轮回三界受种种 苦。若约山僧见处。无不甚深无不解脱。

“道流。心法无形通贯十方。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 在手执捉。在足运奔。本是一精明。分为六和合。一心既无随处解脱。山僧与么 说。意在什么处?败为道流一切驰求心不能歇。上他古人闲机境。道流。取山僧 见处。坐断报化佛头。十地满心犹如客作儿。等妙二觉担枷锁汉。罗汉辟支犹如 厕秽。菩提涅如系驴橛。何以如此。败为道流不达三败劫空。所以有此障碍。 若是真正道人。终不如是。但能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要行即行要坐即坐。 无一念心希求佛果。缘何如此。古人云:若欲作业求佛。佛是生死大兆。

“大德。时光可惜。败拟傍家波波地学禅学道。认名认句。求佛求祖求善知 识。意度莫错。道流。你败有一个父母。更求何物。你自返照看。古人云:演若 达多失却头。求心歇处即无事。大德且要平常莫作模样。有一般不识好恶秃奴。 便即见神见鬼指东划西好晴好雨。如是之流。尽须抵债。向阎老前吞热铁丸有日。 好人家男女。被这一般野狐精魅所着。便即捏怪。瞎屡生。索饭钱有日在。” 师示众云:“道流。切要求取真正见解。向天下横行。免被这一般精魅惑乱。 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败是平常。你拟向外傍家求过觅脚手错了也。败拟求佛。 佛是名句。你还识驰求底么三世十方佛祖出来。也祗为求法。如今参学道流。也 败为求法。得法始了。未得依前轮回五道。

“云何是法。法者是心法。心法无形通贯十方目前现用。人信不及。便乃认 名认句。向文字中求意度佛法天地悬殊。道流。山僧说法说。什么法说心地法。 便能入凡入圣。入净入秽。入真入俗。要且不是你真俗凡圣。能与一切真俗凡圣 安着名字。真俗凡圣与此人安着名字不得。道流。把得便用。更不着名字。号之 为玄旨。山僧说法与天下人别。败如有个文殊普贤出来。目前各现一身问法。才 道咨和尚。我早辨了也。老僧稳坐。更有道流来相见时。我尽辨了也。何以如此。 败为我见处别。外不取凡圣。内不住根本。见彻更不疑谬。

师示众云:“道流。佛法无用功处。败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 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古人云:向外作工夫。总是痴顽汉。你且随处作 主。立处皆真。境来回换不得。纵有从来习气五无间业。自为解脱大海。今时学

者总不识法。犹如触鼻羊。逢着物安在口里。奴郎不辨宾主不分。如是之流。邪 心入道。闹处即入。不得名为真出家人。正是真俗家人。夫出家者。须辨得平常 真正见解。辨佛辨魔辨真辨伪辨凡辨圣。若如是辨得。名真出家。若魔佛不辨。 正是出一家入一家。唤作造业众生。未得名为真出家。败如今有一个佛魔。同体 不分。如水乳合。鹅王吃乳。如明眼道流。魔佛俱打。你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 浮沉。”

问:“如何是佛魔?”师云:“你一念心疑处是佛魔。你若达得万法无生心 如幻化。更无一尘一法。处处清净是佛。然佛与魔是染净二境。约山僧见处。无 佛无众生。无古无今。得者便得不历时节。无修无证无得无失。一切时中更无别 法。设有一法过此者。我说如梦如化。山僧所说。皆是道流即今目前孤明历历地 听者。此人处处不滞。通贯十。三界自在。入一切境差别不能回换。一刹那间 透入法界。逢佛说佛。逢祖说祖。逢罗汉说罗汉。逢饿鬼说饿鬼。向一切处游履 国土教化众生。未曾离一念。随处清净光透十方。万法一如。道流。大丈夫儿今 日方知本来无事。败为你信不及。念念驰求。舍头觅头。自不能歇。如圆顿菩萨。 入法界现身。向净土中厌凡忻圣。如此之流。取舍未忘。染净心在。如禅宗见解 又且不然。直是现今更无时节。山僧说处皆是一期药病相治。总无实法。若如是 见得是真出家。日消万两黄金。道流。莫取次。被诸方老师印破面门道。我解禅 解道。辩似悬河。皆是造地狱业。若是真正学道人。不求世间过。切急要求真正 见解。若达真正见解。圆明方始了毕。”

问:“如何是真正见解?”师云:“你但一切入凡入圣。入染入净。入诸佛 国土。入弥勒楼阁。入毗卢遮那法界。处处皆现国土成住坏空。佛出于世。转大 法轮。却入涅。不见有去来相貌。求其生死了不可得。便入无生法界。处处游 履国土。入华严世界。尽见诸法空相。皆无溶法。唯有听法无依道人。是诸佛之 母。所以佛从无依生。若悟无依佛亦无得。若如是见得者。是真正见解学人。不 了为执名句。被他凡圣名碍。所以障其道眼不得分得。如十二分教。皆是表显之 说。学者不会。便向表显名句上生解。皆是依倚落在因果。未免三界生死。你若 欲得生死去住脱着自由。即今识取听法底人。无形无相无根无本。无住处活泼泼 地。应是万种施设。用处败是无处。所以觅着转远。求之转乖。号之为秘密。道 流。你莫认着个梦幻伴子。迟晚中间便归无常。你向此世界中。觅个什么物作解 脱。觅取一口饭吃补毳过时。且要访寻知识。莫因循逐乐。光阴可惜。念念无常。 粗则被地水火风。细则被生住异灭四相所逼。道流。今时且要识取四种无相境。 免被境摆扑。”

问:“如何是四种无相境?”师云:“你一念心疑。被地来碍。你一念心爱。 被水来溺。你一念心。被火来烧。你一念心喜。被风来飘。若能如是辨得。不 被境转。处处用境。东涌西没。南涌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履水如地。履 地如水。缘何如此。为达四大如梦如幻故。道流。你败今听法者。不是你四大能 用你四大。若能如是见得。便乃去住自由。约山僧见处。勿嫌底法。你若爱圣。 圣者圣之名。有一般学人。向五台山里求文殊。早错了也。五台山无文殊。你欲 识文殊么?败你目前用处。始终不异。处处不疑。此个是活文殊。你一念心无差 别光。处处总是真普贤。你一念心自能解缚。随处解脱。此是观音三昧法。互为 主伴。出则一时出。一即三三即一。如是解得始好看教。”

师示众云:“如今学道人。且要自信。莫向外觅。总上他闲尘境。都不辨邪 正。败如有祖有佛。皆是教迹中事。有人拈起一句子语。或隐显中出。便即疑生。 照天照地。傍家寻问。也大茫然。大丈夫儿。莫败么论主论贼论是论非论色论财。 论说闲话过日。山僧此间不论僧俗。但有来者尽识得伊。任伊向甚处出来。但有 声名文句。皆是梦幻。却见乘境底人是诸佛之玄旨。佛境不能自称我是佛境。还 是这个无依道人。乘境出来。若有人出来问我求佛。我即应清净境出。有人问我 菩萨。我即应慈悲境出。有人问我菩提。我即应净妙境出。有人问我涅。我即 应寂静境出。境即万般差别。人即不别。所以应物现形。如水中月。

“道流。你若欲得如法。直须是大丈夫儿始得。若萎萎随随地。则不得也。 夫如<其瓦>嗄(上音西下所嫁切)之器。不堪贮偌俸。如大器者。直要不受人惑。

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但有来者皆不得受。你一念疑。即魔入心。如菩萨疑时。生 死魔得便。但能息念。更莫外求。物来即照。你但信现今用底。一个事也无。你 一念心生三界。随缘被境分为六尘。你如今应用处。欠少什么?一刹那间便入净 入秽。入弥勒楼阁。入三眼国土。处处游履。唯见空名。”

问:“如何是三眼国土?”师云:“我共你入净妙国土中。着清净衣。说法 身佛。又入无差别国土中。着无差别衣。说报身佛。又入解脱国土中。着光明衣。 说化身佛。此三眼国土。皆是依变。约经论家。取法身为根本。报化二身为用。 山僧见处。法身即不解说法。所以古人云:身依义立。土据体论。法性身法性土。 明知是建立之法。依通国土。空拳黄叶用诳小儿。蒺藜菱刺。枯骨上觅什么汁。 心外无法。内亦不可得求什么物。你诸方言道。有修有证。莫错。设有修得者。 皆是生死业。你言六度万行齐修。我见皆是造业。求佛求法。即是造地狱业。求 菩萨亦是造业。看经看教亦是造业。佛与祖师是无事人。所以有漏有为。无漏无 为。为清净业。

“有一般瞎秃子。饱吃饭了。便坐禅观行。把捉念漏不令放起。厌喧求静是 外道法。祖师云:你若住心看静。举心外照。摄心内澄。凝心入定。如是之流。 皆是造作。是你如今与么听法底人。作么生拟修他证他庄严他。渠且不是修底物。 不是庄严得底物。若教他庄严。一切物即庄严得。你且莫错。道流。你取这一般 老师口里语。为是真道。是善知识不思议。我是凡夫心。不敢测度他老宿。瞎屡 生。你一生败作这个见解。孤负这一双眼。冷噤噤地。如冻凌上驴驹相似。我不 敢毁善知识。怕生口业。道流。夫大善知识。始敢毁佛毁祖。是非天下。排斥三 藏教。骂辱诸小儿。向逆顺中觅人。所以我于十二年中。求一个业性。如芥子许 不可得。若似新妇子禅师。便即怕趁出院。不与饭吃。不安不乐。自古先辈。到 处人不信。被递出始知是贵。若到处人尽肯。堪作什么?所以师子一吼野干脑裂。 “道流。诸方说有道可修。有法可证。你说证何法修何道。你今用处欠少什 么物。修补何处。后生小阿师。不会便即信这般野狐精魅。许他说事。系缚他人 言。道理行相应护惜三业始得成佛。如此说者如春细雨。古人云:路逢达道人。 第一莫向道。所以言。若人修道道不行。万般邪境竞头生。智剑出来无一物。明 头未显暗头明。所以古人云:平常心是道。大德。觅什么物。

“现今目前听法无依道人。历历地分明。未曾欠少。你若欲得与祖佛不别。 但如是见。不用疑误。你心心不异。名之活祖。心若有异。则性相别。心不异故。 即性相不别。”

问:“如何是心心不异处?”师云:“你拟问早异了也。性相各分。道流莫 错。世出世诸法。皆无自性。亦无生性。但有空名。名字亦空。你败么认他闲名 为实。大错了也设有皆是依变之境。有个菩提依涅依解脱依三身依境智依菩萨 依佛依。你向依变国土中。觅什么物。乃至三乘十二分教。皆是拭不净故纸。佛 是幻化身。祖是老比丘。你还是娘生已否。你若求佛。即被佛魔摄。你若求祖。 即被祖魔缚。你若有求皆苦。不如无事。有一般秃比丘。向学人道。佛是究竟于 三大阿僧败劫。修行果满方始成道。道流。你若道佛是究竟。缘什么八十年后向 拘尸罗城双林树间侧卧而死去。佛今何在。明知与我生死不别。你言三十二相八 十种好是佛。转轮圣王应是如来。明知是幻化。古人云:如来举身相。为顺世间 情恐人生断见。权且立虚名。假言三十二八十也。空声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 你道。佛有六通。是不可思议。一切诸天神仙阿修罗大力鬼。亦有神通。应是佛 否。道流莫错。败如何修罗与天帝释战战。败领八万四千眷属入藕丝孔中藏。莫 是圣否。如山僧所举。皆是业通依通。夫如佛六通者不然。入色界不被色惑。入 声界不被声惑。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触界不被触惑。入法界不 被法惑。所以达六种色声香味触法皆是空相。不能系缚此无依道人。虽是五蕴漏 质。便是地行神通。

“道流。真佛无形真法无相。你败么幻化上头作模作样。设求得者。皆是野 狐精魅。并不是真佛。是外道见解。夫如真学道人。并不取佛。不取菩萨罗汉。 不取三界殊胜。迥然独脱不与物拘。乾坤倒覆我更不疑。十方诸佛现前。无一念 心喜。三涂地狱顿现。无一念心怖。缘何如此。我见诸法空相。变即有。不变即

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以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唯有道流目前现今听法底人。 入火不烧入水不溺。入三涂地狱如游园观。入饿鬼畜生而不受报。缘何如此。无 嫌底法。你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由心故有。无心烦恼何拘。不劳分 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你拟傍家波波地学得。于三败劫中终归生死。不如无事 向丛林中床角头交脚坐。

“道流。如诸方有学人来。主客相见了。便有一句子语。辨前头善知识。被 学人拈出个机权语路。向善知识口角头驺过。看你识不识。你若识得是境。把得 便抛向坑子里。学人便即寻常。然后便索善知识语。依前夺之。学人云:上智哉 是大善知识。即云:你大不识好恶。如善知识把出个境块子向学人面前弄。前人 辨得了。不作主不受境惑。善知识便即现半身。学人便喝。善知识又入一切差别 语路中摆扑。学人云:不识好恶老秃奴。善知识叹曰:真正道流。如诸方善知识。 不辨邪正。学人来问菩提涅三身境智。瞎老师便与他解说。被他学人骂着。便 把棒打他。言无礼度。自是你善知识无眼。不得仓他。有一般不识好恶秃奴。即 指东划西。好晴好雨。好灯笼露柱。你看眉毛有几茎。这个具机缘。学人不会。 便即心狂。如是之流。总是野狐精魅魍魉。被他好学人微笑言。瞎老秃奴惑乱他 天下人。

“道流出家儿。且要学道。败如山僧往日曾向毗尼中留心。亦曾于经论寻讨。 后方知是济世药表显之说。遂乃一时抛却。即访道参禅。后遇大善知识。方乃道 眼分明。始识得天下老和尚。知其邪正。不是娘生下便会。还是体究练磨一朝自 省。道流。你欲得如法见解。但莫受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 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不与物拘。 透脱自在。如诸方学道流。未有不依物出来底。山僧向此间从头打。手上出来手 上打。口里出来口里打。眼里出来眼里打。未有一个独脱出来底。皆是上他古人 闲机境。山僧。无一法与人。败是治病解缚。你诸方道流。试不依物出来。我要 共你商量。十年五岁并无一人。皆是依草附叶竹木精灵野狐精魅。向一切粪块上 乱咬。瞎汉。枉消他十方信施。道我是出家儿。作如是见解。向你道。无佛无法 无修无证败与么傍家拟求什么物。瞎汉。头上安头。是你欠少什么?

“道流。是你目前用底。与祖佛不别。败么不信便向外求。莫错向外无法内 亦不可得。你取山僧口里语。不如休歇无事去。已起者莫续。未起者不要放起。 便胜你十年行脚。约山僧见处。无如许多般。败是平常着衣吃饭无事过时。你诸 方来者。皆是有心。求佛求法。求解脱求出离。三界痴人。你要出三界什么处去。 佛祖是赏系底名句。你欲识三界么?不离你今听法底心地。你一念心贪。是欲界。 你一念心。是色界。你一念心痴。是无色界。是你屋里家具子。三界不自道我 是三界。还是道流目前灵灵地照烛万般酌度世界底人。与三界安名。

“大德。四大色身是无常。乃至脾胃肝胆发毛爪。齿唯见诸法空相。你不念 心歇得处。唤作菩提树。你一念心不能歇得处。唤作无明树。无明无住处。无明 无始终。你若念念心歇不得。便上他无明树。便入六道四生披毛戴角。你若歇得。 便是清净身界。你一念不生。便是上菩提树。三界神通变化意生化身。法喜禅悦 身光自照。思衣罗绮千重。思食百味具足。更无横病。菩提无住处。是故无得者。 “道流。大丈夫汉。更疑个什么?目前用处更是阿谁。把得便用。莫着名字。 号为玄旨。与么见得。勿嫌底法。古人云: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 性。无喜亦无忧。道流。如禅宗见解。死活循然。

“参学之人。大须子细。如主客相见。便有言论往来。或应物现形。或全体 作用。或把机权喜怒。或现半身。或乘师子。或乘象王。如有真正学人便喝。先 拈出一个胶盆子。善知识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作模作样。学人便喝。前人不肯 放。此是膏肓之病不堪医。唤作客看主。或是善知识不拈出物。随学人问处。即 夺学人被夺抵死不放。此是主看客。或有学人。应一个清净境出善知识前。善知 识辨得是境。把得抛向坑里。学人言。大好善知识即云:咄哉不识好恶。学人便 礼拜。此唤作主看主。或有学人。披枷带锁出善知识前。善知识更与安一重枷锁。 学人欢喜。彼此不辨。呼为客看客。

“大德。山僧如是所举。皆是辨魔拣异。知其邪正。道流。溶情大难。佛法

幽玄。解得可可地。山僧竟日与他说破。学者总不在意。千遍万遍。脚底踏过。 黑没扭地。无一个形段。历历孤明。学人信不及。便向名句上生解。年登半百。 败管傍家负死尸行。檐却檐子天下走。索草鞋钱有日在。大德。山僧说向外无法。 学人不会。便即向里作解。便即倚壁坐。舌拄上氪。湛然不动。取此为是祖门佛 法也。大错。是你若取不动清净境为是。你即认他无明为郎主。古人云:湛湛黑 暗深坑。溶可怖畏。此之是也。你若认他动者。是一切草木皆解动。应可是道也。 所以动者是风大。不动者是地大。动与不动俱无自性。你若向动处捉他。他向不 动处立。你若向不动处捉他。他向动处立。譬如潜泉鱼鼓波而自跃。大德。动与 不动是二种境。还是无依。道人用动用不动。如诸方学人来。山僧此间作三种根 器断。如中下根器来。我便夺其境。而不除其法。或中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俱夺。 如上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人俱不夺。如有出格见解人来。山僧此间便全体作用不 历根器。大德。到这里学人着力处不通风。石火电光即过了也。学人若眼定动。 即没交涉。拟心即差。动念即乖。有人解者不离目前。大德。你檐钵囊屎檐子。 傍家走求佛求法。即今与么驰求底。你还识渠么?活泼泼地。败是勿根株。拥不 聚拨不散。求着即转远。不求还在目前。灵音属耳。若人不信。徒劳百年。道流。 一刹那间便入华藏世界。入毗卢遮那国土。入解脱国土。入神通国土。入清净国 土。入法界。入秽入净。入凡入圣。入饿鬼畜生。处处讨觅寻皆不见。有生有死 唯有空名。幻化空花不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道流。山僧佛法的的相承。从麻谷和尚丹霞和尚道一和尚庐山拽石头和尚。 一路行遍天下。无人信得。尽皆起谤。如道一和尚用处纯一无杂。学人三百五百。 尽皆不见他意。如庐山和尚。自在真正顺逆用处。学人不测涯际。悉皆茫然。如 丹霞和尚。玩珠隐显。学人来者皆悉被骂。如麻谷用处。苦如黄檗近傍不得。如 石巩用处。向箭头上觅人来者皆惧。如山僧今日用处。真正成坏。壅弄神变。入 一切境。随处无事。境不能换。但有来求者。我即便出看渠。渠不识我。我便着 数般衣。学人生解一向入我言句。苦哉瞎秃子。无眼人把我着底衣。认青黄赤白。 我脱却入清净境中。学人一见便生忻欲。我又脱却。学人失心茫然狂走。言我无 衣。我即向渠道。你识我着衣底人否。忽尔回头。认我了也。

“大德。你莫认衣。衣不能动。人能着衣。有个清净衣。有个无生衣。菩提 衣。涅衣。有祖衣。有佛衣。大德。但有声名文句。皆悉是衣变。从脐轮气海 中鼓激牙齿敲磕成其句义,明知是幻化。大德,外发声语业。内表心所法。以思 有念。皆悉是衣。你败么认他着底衣为溶解。纵经尘劫败是衣通。三界循还轮回 生死。不如无事。相逢不相识。共语不知名。今时学人不得盖为认名字为解。大 策子上抄死老汉语。三重五重复子体。不教人见。道是玄旨。以为保重大。错。 瞎屡生。你向枯骨上觅什么汁。有一般不识好恶。向教中取意度商量成于句义。 如把屎块子向口里含了吐过与别人。犹如俗人打传口令相似。一生虚过也。道我 出家。被他问着佛法。便即杜口无词。眼似漆突口如檐。如此之类。逢弥勒出世。 移置他方世界。寄地狱受苦。

“大德。你波波地往诸方觅什么物。踏你脚板。阔无佛可求。无道可成。无 法可得。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道流。真佛无形。 真道无体。真法无相。三法混融和合一处。辨既不得。唤作茫茫业识众生。” 问:“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乞垂开示。”师云:“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 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三即一皆是空名。而无溶有。如真正学道人。念 念心不间断。自达磨大师从西土来。败是觅个不受人惑底人。后遇二祖。一言便 了。始知从前虚用功夫。山僧今日见处与祖佛不别。若第一句中得。与祖佛为师。 若第二句中得。与人天为师。若第三句中得。自救不了。”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若有意自救不了。”云:“既无意。云何 二祖得法?”师云:“得者是不得。”云:“既若不得云何是不得底意?”师云: “为你向一切处驰求心不能歇。所以祖师言。咄哉丈夫。将头觅头。你言下便自 回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佛不别当下无事。方名得法。大德。山僧今时 事不获已话度。说出许多不才净。你且莫错。据我见处。溶无许多般道理。要用 便用。不用便休。败如诸方说六度万行以为佛法。我道是庄严门。佛事门。非是

佛法。乃至持斋持戒。擎油不氵闪。道眼不明。尽须抵债。索饭钱有日在。何故 如此。入道不通理。复身还信施。长者八十一。其树不生耳。乃至孤峰独宿。一 食卯斋。长坐不卧。六时行道。皆是造业底人。乃至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象马七珍 尽皆舍施。如是等见。皆是苦身心故还招苦果。不如无事纯一无杂。乃至十地满 心菩萨皆求此道流晨迹了不可得。所以诸天欢喜。地神捧足。十方诸佛无不称叹。 缘何如此。为今听法道人用处无晨迹。”

:“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未审此意如何? 乞师指示?”师云:“大通者。是自已。于处处达其万法无性无相。名为大通。 智胜者。于一切处不疑不得一法。名为智胜。佛者。心清净光明透彻法界。得名 为佛。十劫坐道场者。十波罗密是。佛法不现前者。佛本不生法本不灭。云何更 有现前。不得成佛道者。佛不应更作佛。古人云佛常在世间。而不染世间法。 “道流。你欲得作佛。莫随万物。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一心不生 万法无咎。世与出世。无佛无法。亦不现前。亦不曾失。设有者。皆是名言章句。 接引小儿。施设药病。表显名句。且名句不自名句。还是你目前昭昭灵灵鉴觉闻 知照烛底。安一切名句。大德。造五无间业。方得解脱。

问:“如何是五无间业?”师云:“杀父害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焚烧经像等。 此是五无间业。”云:“如何是父?”师云:“无明是父。你一念心求起灭处不 得。如响应空。随处无事。名为杀父。”云:“如何是母?”师云:“贪爱为母。 你一念心入欲界中。求其贪爱。唯见诸法空相。处处无着。名为害母。”云: “如何是出佛身血?”师云:“你向清净法界中。无一念心生解。便处处黑暗。 是出佛身血。”云:“如何是破和合僧?”师云:“你一念心。正达烦恼结使如 空无所依。是破和合僧。”云:“如何是焚烧经像?”师云:“见因缘空。心空 法空。一念决定断。迥然无事。便是焚烧经像。

“大德。若如是达得。免被他凡圣名碍。你一念心。败向空拳指上生溶解。 根境法中虚捏怪。自轻而退屈言。我是凡夫他是圣人。秃屡生。有甚死急。披他 师子皮。却作野干鸣。大丈夫汉。不作丈夫气息。自家屋里物不肯信。败么向外 觅。上他古人闲名句。倚阴博阳。不能特达。逢境便缘。逢尘便执。触处惑起。 自无准定。道流莫取山僧说处。何故。说无凭据。一期间图画虚空。如彩画像等 喻。道流。莫将佛为究意。我见犹如厕孔。菩萨罗汉尽是枷锁缚人底物。所以文 殊仗剑杀于瞿昙。鸯掘持刀害于释氏。道流。无佛可得。乃至三乘五性圆顿教迹。 皆是一期。药病相治。并无实法。设有皆是相似表显。路布文字。差排。且如是 说。

“道流。有一般秃子。便向里许着功。拟求出世之法。错了也。若人求佛。 是人失佛。若人求道。是人失道。若人求祖。是人失祖。大德莫错。我且不取你 解经论。我亦不取你国王大臣。我亦不取你辩似悬河。我亦不取你聪明智慧。唯 要你真正见解。道流。设解得百本经论。不如一个无事底阿师。你解得。即轻拗 他人。胜负修罗。人我无明。长地狱业。如善星比丘。解十二分教。生身陷地狱。 大地不容。不如无事休歇去。饥来吃饭。睡来合眼。愚人笑我。智乃知焉。 “道流。莫向文字中求心。动疲劳吸冷气无益。不如一念缘起无生。超出三 乘权学菩萨。大德。莫因循过日。山僧往日未有见处时。黑漫漫地。光阴不可空 过。腹热心忙。奔波访道。后还得力。始到今日。共道流如是话度。劝诸道流。 莫为衣食。看世界易过。善知识难遇。如优昙花时一现耳。你诸方闻道有个临济 老汉出来。便拟问难。教语不得。被山僧全体作用。学人空开得眼。口总动不得。 懵然不知以何答我。我向伊道。龙象蹴踏非驴所堪。你诸处败指胸点肋道我解禅 解道。三个两个到这里。不奈何咄哉你将这个身心。到处簸两片皮。诳喑闾阎。 吃铁棒有日在。非出家儿。尽向阿修罗界摄。夫如至理之道。非诤论而求。激扬 铿锵以摧外道。至于佛祖相承。更无别意。设有言教。落在化仪三乘五性人天因 果。如圆顿之教又且不然。童子善财皆不求过。

“大德。莫错用心。如大海不停死尸。败么担却拟天下走。自起见障以碍于 心。日上无云丽天普照。眼中无翳空里无花。道流。你欲得如法。但莫生疑。展 则弥纶法界。收则丝发不立。历历孤明未曾欠少。眼不见耳不闻。唤作什么物。

古人云:说似一物则不中。你但自家看。更有什么?说亦无尽。各自着力珍重。” △勘辨

黄檗因入厨次,问饭头:“作什么?”饭头云:“拣众僧米。”黄檗云: “一日吃多少?”饭头云:“二石五。”黄檗云:“莫太多么?”饭头云:“犹 恐少在。”黄檗便打。饭头却举似师。师云:“我为汝勘这老汉。”才到侍立次。 黄檗举前话。师云:“饭头不会。请和尚代一转语。”师便问:“莫太多么?” 黄檗云:“何不道来日更吃一顿?”师云:“说什么来日。即今便吃!”道了便 掌。黄檗云:“这风颠汉。又来这里捋虎须。”师便喝出去。后沩山问仰山。

“此二尊宿意作么生?”仰山云:“和尚作么生?”沩山云:“养子方知父慈。” 仰山云:“不然。”沩山云:“子又作么生?”仰山云:“大似勾贼破家。” 师问僧:“什么处来?”僧便喝。师便揖坐。僧拟议。师便打。

师见僧来便竖起拂子僧礼拜。师便打。又见僧来亦竖起拂子。僧不顾。师亦 打。

师一日同普化赴施主家斋次。师问:“毛吞巨海芥纳须弥。为是神通妙用本 体如然?”普化踏倒饭床。师云:“太粗生。普化云:“这里是什么所在。说粗 说细?”师来日又同普化赴斋。问:“今日供养何似昨日?”普化依前踏倒饭床。 师云:“得即得。太粗生。”普化云:“瞎汉。佛法说什么粗细。”师乃吐舌。 师一日与河阳木塔长老。同在僧堂地炉内。坐因说普化每日在街市掣风掣颠。 知他是凡是圣。言犹未了。普化入来。师便问:“汝是凡是圣?”普化云:“汝 且道我是凡是圣。”师便喝。普化以手指云:“河阳新妇子,木塔老婆禅。临济 小厮儿,却具一只眼。”师云:“这贼。”普化云:“贼贼。”便出去。

一日普化在僧堂前吃生菜。师见云:“大似一头驴。”普化便作驴鸣。师云: “这贼。”普化云:“贼贼。”便出去。

因普化常于街市摇铃云:“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方八面来旋风 打,虚空来连架打。”师令侍者去,才见如是道,更把住云:“总不与么来时如 何?”普化托开云:“来日大悲院里有斋。”侍者回举似师,师云:“我从来疑 着这汉。”

有一老宿参师,未曾人事便问:“礼拜即是,不礼拜即是?”师便喝。老宿 便礼拜。师云:“好个草贼。”老宿云:“贼贼。”便出去。师云:“莫道无事 好。”首座侍立次,师云:“还有过也无?”首座云:“有。”师云:“宾家有 过主家有过?”首座云:“二俱有过。”师云:“过在什么处?”首座便出去。 师云:“莫道无事好。”后有僧举似南泉。南泉云:“官马相踏。”

师因入军营赴斋,门首见员僚,师指露柱问:“是凡是圣?”员僚无语。师 打露柱云:“直饶道得,也败是个木橛。”便入去。

师问院主:“什么处来?”主云:“州中粜黄米去来。”师云:“粜得尽么?” 主云:“粜得尽。”师以杖面前画一画云:“还粜得这个么?”主便喝。师便打。 典座至。师举前语。典座云:“院主不会和尚意。”师云:“你作么生?”典座 便礼拜。师亦打。

有座主来相看次。师问座主:“讲何经论?”主云:“某甲荒虚粗习《百法 论》。”师云:“有一人于三乘十二分教明得,有一人于三乘十二分教明不得。 是同是别?”主云:“明得即同,明不得即别。”乐普为侍者。在师后立云: “座主,这里是什么所在,说同说别?”师回首问侍者:“汝又作么生?”侍者 便喝。师送座主,回来遂问侍者:“适来是汝喝老僧?”侍者云:“是。”师便 打。

师闻第二代德山垂示云:“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师令乐普去 问:“道得为什么也三十棒?待伊打汝,接住棒送一送,看他作么生。”普到彼 如教而问,德山便打。普接住送一送。德山便归方丈。普回举似师,师云:“我 从来疑着这汉。虽然如是,汝还见德山么?”普拟议,师便打。

王常侍一日访师,同师于僧堂前看,乃问:“这一堂僧还看经么?”师云: “不看经。”侍云:“还学禅么?”师云:“不学禅。”侍云:“经又不看禅又 不学,毕竟作个什么?”师云:“总教伊成佛作祖去。”侍云:“金屑虽贵,落

眼成翳,又作么生?”师云:“将谓你是个俗汉。”

师问杏山:“如何是露地白牛?”山云:“底底。”师云:“哑那。”山云: “长老作么生?”师云:“这畜生。”

师问乐普云:“从上来一人行棒一人行喝,阿那个亲?”普云:“总不亲。” 师云:“亲处作么生?”普便喝,师乃打。

师见僧来,展开两手。”僧无语。师云:“会么?”云:“不会?”师云: “浑仑擘不开,与你两文钱。”

大觉到参。师举起拂子。大觉敷坐具。师掷下拂子。大觉收坐具入僧堂。众 僧云:“这僧莫是和尚亲故。不礼拜又不吃棒。”师闻令唤觉。觉出。师云: “大众道。汝未参长老。”觉云:“不审。”便自归众。

赵州行脚时参师。遇师洗脚次。州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

“恰值老僧洗脚。”州近前作听势。师云:“更要第二杓恶水泼在。”州便下去。 有定上座到参,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下绳床擒住与一掌。便托开。 定伫立。傍僧云:“定上座何不礼拜!”定方礼拜。忽然大悟。

●卷五

○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之余

师问洛浦云:“从上来一人行棒一人行喝。阿那个亲。洛浦云:“总不亲。” 师曰:“亲处作么生?”洛浦便喝。师便打。

一日大觉到参。师举起拂子。大觉敷坐具。师掷下拂子。大觉收坐具入僧堂。 众僧云:“这僧莫是和尚亲故。不礼拜又不吃棒。”师闻令唤觉。觉出。师云: “大众道。汝未参长老。”觉云:“不审。”便自归众。

麻谷到参。敷坐具问:“十二面观音。阿那面正?”师下绳床。一手收坐具。 一手ㄐ麻谷云:“十二面观音。向什么处去也?”麻谷转身拟坐绳床。师拈拄杖 打。麻谷接却,相捉入方丈。

师问僧:“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师子。有时一喝如 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

师问一尼:“善来恶来。”尼便喝。师拈棒云:“更道更道。”尼又喝。师 便打。

龙牙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与我过禅板来。”牙便过禅板与 师。师接得便打。牙云:“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牙后到翠微问:“如何 是祖师西来意?”微云:“与我过蒲团来。”牙便过蒲团与翠微。翠微接得便打。 牙云:“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牙住院后,有僧入室请益云:“和尚行脚 时参二尊宿因缘。还肯他也无?”牙云:“肯即深肯。要且无祖师意。”

径山有五百众。少人参请。黄檗令师到径山。乃谓师曰:“汝到彼作么生?” 师云:“某甲到彼自有方便。”师到径山。装腰上法堂见径山。径山方举头。师 便喝。径山拟开口。师拂袖便行。寻有僧问径山。这僧适来有什么言句。便喝和 尚。径山云:“这僧从黄檗会里来。你要知么,自问取他。”径山五百众太半分 散。

普化一日于街市中。就人乞直裰。人皆与之。普化俱不要。师令院主买棺一 具。普化归来。师云:“我与汝做得个直裰了也。普化便自担去。绕街市叫云: “临济与我做直裰了也。我往东门迁化去。”市人竞随看之。普化云:“我今日 未。来日往南门迁化去。”如是三日。人皆不信。至第四日无人随看。独出城外 自入棺内。倩路行人钉之。即时传布。市人竞往开棺。乃见全身脱去。败闻空中 铃响隐隐而去。 △行录

师初在黄檗会下。行业纯一。首座乃叹曰:“虽是后生与众有异。”遂问: “上座在此多少时?”师云:“三年。”首座云:“曾参问也无?”师云:“不 曾参问。不知问个什么?”首座云:“汝何不去问堂头和尚。如何是佛法的的大 意?”师便去问。声未绝黄檗便打。师下来。首座云:“问话作么生?”师云: “某甲问声未绝。和尚便打。某甲不会。”首座云:“但更去问。”师又去问。

黄檗又打。如是三度发问三度被打。师来白首座云:“幸蒙慈悲。令某甲问讯和 尚。三度发问三度被打。自恨障缘不领深旨。今且辞去。”首座云:“汝若去时 须辞和尚去。”

师礼拜退。首座先到和尚处云:“问话底后生。甚是如法。若来辞时。方便 接他。向后穿凿成一株大树。与天下人作阴凉去在。”师去辞黄檗。檗云:“不 得往别处去。汝向高安滩头大愚处去。必为汝说。”师到大愚。大愚问:“什么 处来?”师云:“黄檗处来。”大愚云:“黄檗有何言句?”师云:“某甲三度 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不知某甲有过无过?”大愚云:“黄檗与么老婆心 切。为汝得彻困。更来这里问有过无过。”师于言下大悟云:“元来黄檗佛法无 多子。大愚ㄐ住云:“这尿床鬼子。适来道有过无过。如今却道黄檗佛法无多子。 你见个什么道理。速道速道。”师于大愚胁下筑三拳。大愚托开云:“汝师黄檗。 非干我事。”

师辞大愚。却回黄檗。黄檗见来便问:“这汉来来去去有什么了期?”师云: “败为老婆心切。”便人事了侍立。黄檗问:“什么处去来?”师云:“昨奉慈 旨。令参大愚去来。”黄檗云:“大愚有何言句?”师遂举前话。黄檗云:“作 么生得这汉来待痛与一顿?”师云:“说什么待来。即今便吃。”随后便掌。黄 檗云:“道风颠汉。却来这里捋虎须。”师便喝。黄檗云:“侍者引这风颠汉参 堂去。”后沩山举此话问仰山。临济当时得大愚力。得黄檗力?”仰山云:“非 但骑虎头。亦解抵虎尾。”

师栽松次。黄檗问:“深山里栽许多作什么?”师云:“一与山门作境致。 二与后人作标榜。”道了将旄头打地三下。黄檗云:“虽然如是。子已吃吾三十 棒了也。”师又以旄头打地三下。作嘘嘘声。黄檗云:“吾宗到汝大兴于世。” 后沩山举此语问仰山。“黄檗当时败嘱临济一人。更有人在?”仰山云:“有。 败是年代深远。不欲举似和尚。”沩山云:“虽然如是。吾亦要知。汝但举看。” 仰山云:“一人指南吴越令行。遇大风即止。”〔谶风穴和尚也〕

师侍立德山次。山云:“今日困。”师云:“这老汉寐语作什么?”山便打。 师掀倒绳床。山便休。

师普请锄地次。见黄檗来。拄旄而立。黄檗云:“这汉困那?”师云:“旄 也未举。困个什么?”黄檗便打。师接住棒。一送送倒。黄檗唤维那。维那扶起 我。维那近前扶云:“和尚争容得这风颠汉无礼。”黄檗才起便打维那。师旄地 云:“诸方火葬。我这里一时活埋。”后沩山问仰山。“黄檗打维那意作么生?” 仰山云:“正贼走却逻晨人吃棒。”

师一日在僧堂前坐。见黄檗来。便闭却目。黄檗乃作怖势。便归方丈。师随 至方丈礼谢。首座。在黄檗处侍立。黄檗云:“此僧虽是后生。却知有此事。” 首座云:“老和尚脚跟不点地。却证据个后生。”黄檗自于口上打一掴。首座云: “知即得。”

师见普化乃云:“我在南方驰书到沩山时。知你先在此住待我来。及我来得 汝佐赞。我今欲建立黄檗宗旨。汝切须为我成褫。”普化珍重下去。克符后至。 师亦如是道。符亦珍重下去。三日后普化却上问讯云:“和尚前日道甚么?”师 拈棒便打下。又三日克符亦上问讯,乃问:“和尚前日打普化作什么?”师亦拈 棒打下。

师会下有同学二人相问:“离却中下二机。请兄道一句子。”一人云:“拟 问即失。”一人云:“恁么则礼拜老兄去也。”前人云:“贼。”师闻得升堂云: “要会临济宾主句。问取空中二禅客。”便下座。

有僧来问:“礼拜则是。不礼拜则是。师便喝。僧作礼。师云:“这贼。” 僧亦云:“这贼。”便出去。师云:“莫道无事好。”首座侍立。师回顾云:

“还有过也无?”座云有。师云:“宾家有过。主家有过?”座云:“二俱有过。” 师云:“过在甚么处?”座便出去?”师云:“莫道无事好。”后有僧举似南泉。 泉云:“官马相踏。”

师问僧:“什么处来?”僧便喝。师便揖坐。僧拟议。师便打。

师见僧来便竖起拂子。僧礼拜。师便打。又见僧来。亦竖起拂子。僧不顾。

师亦打。

示众云:“参学之人大须子细。如宾主相见。便有言论往来。或应物现形。 或全体作用。成把机权喜怒。或现半身。或乘师子。或乘象王。如有真正学人便 喝。先拈出一个胶盆子。善知识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作模作样。便被学人又喝。 前人不肯放下。此是膏肓之病不堪医治。唤作宾看主。或是善知识。不拈出物。 败随学人问处即夺。学人被夺。抵死不肯放。此是主看宾。或有学人。应一个清 净境。出善知识前。知识辨得是境。把得抛向坑里。学人言。大好善知识。知识 即云:咄哉不识好恶。学人便礼拜。此唤作主看主。或有学人。披枷带锁。出善 知识前。知识更与安一重枷锁。学人欢喜。彼此不辨。唤作宾看宾。大德。山僧 所举。皆是辨魔拣异。知其邪正。”

师到明化。化问:“来来去去作什么?”师云:“败徒踏破草鞋。”化云: “毕竟作么生?”师云:“老汉话头也不识。”

又往凤林。路逢一婆。婆问:“甚处去?”师云:“凤林去。”婆云:“恰 值凤林不在。”师云:“甚处去?”婆便行。师乃唤婆。婆回头。师便行。 师升堂。有僧出。师便喝。僧亦喝。便礼拜。师便打。

问僧:“甚处来?”曰:“定州来。”师拈棒。僧拟议。师便打。僧不肯。 师曰:“已后遇明眼人去在。”僧后参三圣。才举前话。三圣便打。僧拟议。圣 又打。

师应机多用喝。会下参徒亦学师喝。师曰:“汝等总学我喝。我今问汝。有 一人从东堂出。一人从西堂出。两人齐喝一声。这里分得宾主么?汝且作么生分。 若分不得。已后不得学老僧喝。”

示众云:“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 时。先照后用有人在。先用后照有法在。照用同时。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 骨取髓。痛下菥锥。照用不同时。有问有答。立宾立主。合水和泥。应机接物。 若是过量人。向未举已前撩起便行。犹较些子。”

师见僧来。举起拂子。僧礼拜。师便打。又有僧来。师亦举拂子。僧不顾。 师亦打。又有僧来参。师举拂子。僧曰:“谢和尚指示。”师亦打。

师在堂中睡。黄檗下来见。以拄杖打板头一下。师举头见是黄檗却睡。黄檗 又打板头一下。却往上间。见首座坐禅乃云:“下间后生却坐禅。汝这里妄想作 什么?”首座云:“这老汉作什么?”黄檗打板头一下。便出去。后沩山问仰山。 黄檗入僧堂意作么生?仰山云:“两彩一赛。”

一日普请次。师在后行。黄檗回头见师空手乃问:“旄头在什么处?”师云: “有一人将去了也。”黄檗云:“近前来。共汝商量个事。”师便近前。黄檗竖 起旄头云:“败这个。天下人拈掇不起。”师就手掣得竖起云:“为什么却在某 甲手里?”黄檗云:“今日大有人普请。”便归院。后沩山问仰山。“旄头在黄 檗手里。为什么却被临济夺却。”仰山云:“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师为黄檗驰书去沩山。时仰山作知客。接得书便问:“这个是黄檗底。那个 是专使底?”师便掌。仰山约住云:“老兄知是般事便休。”同去见沩山。沩山 便问:“黄檗师兄多少众?”师云:“七百众。”沩山云:“什么人为导首?” 师云:“适来已达书了也。”师却问沩山。“和尚此间多少众?”沩山云:“一 千五百众。”师云:“太多生。”沩山云:“黄檗师兄亦不少。”师辞沩山。仰 山送出云:“汝向后北去有个住处。”师云:“岂有与么事。”仰山云:“但去 已后有一人佐辅老兄在。此人败是有头无尾。有始无终。”师后到镇州。普化已 在彼中。师出世。普化佐赞于师。师住未久。普化全身脱去。

师因半夏上黄檗。见和尚看经。师云:“我将谓是个人。元来是揞黑豆老和 尚。”住数日乃辞去。黄檗云:“汝破夏来。不终夏去?”师云:“某甲暂来礼 拜和尚。”黄檗遂打趁令去。师行数里。疑此事。却回终夏。

师一日辞黄檗。檗问:“什么处去?”师云:“不是河南便归河北。”黄檗 便打。师约住与一掌。黄檗大笑。乃唤侍者:“将百丈先师禅板怠案来。”师云: “侍者将火来。”黄檗云:“虽然如是。汝但将去。已后坐却天下人舌头去在。” 后沩山问仰山。“临济莫辜负他黄檗也无。”仰山云:“不然。”沩山云:“子

又作么生?”仰山云:“知恩方解报恩。”沩山云:“从上古人还有相似底也无。” 仰山云:“有。败是年代深远。不欲举似和尚。”沩山云:“虽然如是。吾亦要 知。子但举看。”仰山云:“败如楞严会上阿难赞佛云: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 名为报佛恩。岂不是报恩之事。”沩山云:“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 过于师方堪传授。”

师到达磨塔头。塔主云:“长老先礼佛先礼祖。”师云:“佛祖俱不礼。” 塔主云:“佛祖与长老。是什么冤家。”师便拂袖而出。

师行脚时到龙光。光上堂,师出问云:“不展锋芒如何得胜?”光据坐。师 云:“大善知识岂无方便?”光瞪目云:“嗄。”师以手指云:“这老汉今日败 阙也。”

到三峰平和尚。问曰:“什么处来?”师云:“黄檗来。”平云:“黄檗有 何言句?”师云:“金牛昨夜遭涂炭。直至如今不见晨。”平云:“金风吹玉管。 那个是知音?”师云:“直透万重关。不住清霄内。”平云:“子这一问太高生。” 师云:“龙生金凤子。冲破碧琉璃。”平云:“且坐吃茶。”又问:“近离甚处?” 师云:“龙光。”平云:“龙光近日如何?”师便出去。

到大慈。慈在方丈内坐。师问:“端居丈室时如何?”慈云:“寒松一色千 年别。野老拈花万国春。”师云:“今古永超圆智体。三山锁断万重关。”慈便 喝。师亦喝。慈云:“作么?”师拂袖便出。

到襄州华严。严倚拄杖作睡势。师云:“老和尚瞌睡作么?”严云:“作家 禅客宛尔不同。”师云:“侍者点荼来与和尚吃。”严乃唤维那。第三位安排这 上座。

到翠峰。峰问:“甚处来?”师云:“黄檗来。”峰云:“黄檗有何言句指 示于人?”师云:“黄檗无言句。”峰云:“为什么无?”师云:“设有亦无举 处。”峰云:“但举看?”师云:“一箭过西天。”

到象田。师问:“不凡不圣请师速道。”田云:“老僧败与么?”师便喝云: “许多秃子。在这里觅什么碗。”

到凤林。林问:“有事相借问得么?”师云:“何得剜肉作疮。”林云: “海月澄无影。游鱼独自迷。”师云:“海月既无影。游鱼何得迷?”林云: “观风知浪起。玩水野帆飘。”师云:“孤轮独照江山静。自笑一声天地惊。” 林云:“任将三寸辉天地。一句临机试道看。”师云:“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 诗人莫献诗。”凤林便休。师乃有颂:“大道绝同。任向西东。石火莫及。电光 罔通。”沩山问仰山:“石火莫及电光罔通。从上诸圣将什么为人。”仰山云: “和尚意作么生?”沩山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仰山云:“不然。”沩山 云:“子又作么生?”仰山云:“官不容针私通车马。”

到金牛。牛见师来。横按拄杖当门踞坐。师以手敲拄杖三下。却归堂中第一 位坐。牛下来见乃问:“夫宾主相见各具威仪。上座从何而来。太无礼生?”师 云:“老和尚道什么?”牛拟开口。师便打。牛作倒势。师又打。牛云:“今日 不着便。”沩山问仰山。此二尊宿。还有胜负也无。仰山云:“胜即总胜。负即 总负。”

师临迁化时据坐云:“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三圣出云:“争敢灭 却和尚正法眼藏。”师云:“已后有人问你。向他道什么?”三圣便喝。师云: “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言讫端然示寂。 ○兴化(存奖)禅师语录

师讳存奖。初谒临济。济令师充侍者。济问:“新到甚处来?”云:“銮城。” 济云:“有事相借问得么?”云:“新戒不会。”济云:“打破大唐国。觅个不 会人难得。参堂去。”师问:“适来新到是成褫伊耶。”济云:“我谁管你成褫 不成褫?”师云:“和尚只会将死雀就地弹。不解将一转语盖覆却。”济云: “你又作么生?”师云:“请和尚作新到。”济遂云:“新戒不会。”师云: “却是老僧罪过。”济云:“你语藏锋。”师拟议。济便打。至晚济谓师云:

“我今日问新到。是将死雀就地弹。就窠里打。及你出得语。又喝起向青云里打?” 师云:“草贼大败。”济又打。

师开堂日。拈香云:“此一炷香。本为三圣师兄。三圣为我太孤。便合承嗣 大觉。大觉为我太赊。我于三圣处会得宾主句。若不遇大觉师兄。洎乎误却我平 生。我于大觉处吃棒。见得临济先师在黄檗处吃棒底道理。此一炷香。供养我临 济先师。”

示众云:“今日不问如何若何。便请单刀直入。兴化与你证明。”时有缸德 长老。出作礼起便喝。师亦喝。德又喝。师又喝。德作礼归众。师云:“适来若 是别人。三十棒一棒也不较。何故。为他缸德长老会一喝不作一喝用。”

师入堂见首座乃云:“我见你了也。”座便喝。师打露柱一下。便出去。首 座随后上方丈云:“适来触忤和尚。”便作礼。师就地打一棒。座无语。

师见同参来才上法堂。师便喝。僧亦喝。行三两步。师又喝。僧亦喝。须臾 近前。师拈棒。僧又喝。师云:“你看这瞎汉。犹作主在。”僧拟议。师便打。 直打下法堂。时有僧问:“这僧有甚触忤和尚处?”师云:“是伊适来也有权也 有实。也有照也有用。及乎我将手向伊面前横两遭。便去不得。似这般瞎汉。不 打更待何时。”

僧问:“四方八面来时如何?”师云:“打中间底。”僧作礼。师云:“兴 化今日赴个村斋。中路遇一阵卒风暴雨。却去古庙里避得过。”僧问:“多子塔 前共谈何事?”师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师举。三圣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三圣云:“臭肉来蝇。”师云: “兴化即不然。破脊驴上足苍蝇。”

上堂云:“我闻三圣道。我逢人即出。出即不为人。兴化即不然。我逢人即 不出。出即便为人。下座。”

师巡堂次垂语云:“我有一只圣箭。遇作家即分付。”至下间有一道者云: “便请。”师云:“你唤什么作圣箭?”道者把衲衣便拂。师接住云:“败者个 别更有在?”道者拟议。师便打。

师到云居。”问:“权借一问以为影草时如何?”云居道不得。师三度举话 头。云居无语?”师云:“情知和尚道不得。且礼三拜。”云居一日上堂云:

“我二十年前兴化问我,当时机思迟钝。道不得。为他致得问头奇特。不敢辜他。 如今败消一个何必。”后有僧举似师。师云:“二十年败道得个何必。兴化即不 然。不消一个不必。”后三圣拈云:“二十年道得底是云居。如今商量犹较兴化 半月程。”

师见僧来云:“你未恁么来。山僧早行了也。”僧便喝。师云:“据令而行。” 僧又喝。师云:“作家。”僧又喝。师便打。

问:“王程有限时如何?”师云:“日驰五百。”

同光帝驾幸河北。回至魏府行宫。常坐朝。僧录名员来朝后。帝遂问左右。 此间莫有德人否。近臣奏曰:“适来僧录名员皆是德人。”帝曰:“此是名利之 德。莫有道德之人否。”近臣奏曰:“此间有兴化长老。甚是德人。”帝乃召之。 师来朝见帝。赐坐茶汤毕。帝遂问:“朕收下中原获得一宝。未曾有人酬价。”

师云:“如何是陛下中原之宝?”帝以手舒啜头脚。师云:“君王之宝谁敢酬价。” 圣颜大悦。赐紫衣师号。师皆不受。宣马一疋与师乘骑。马忽惊坠。师遂伤足。 帝闻宣药救疗。

师唤院主。院主至侍立次。师云:“与我作个木罢子。”院主做了将来。师 接得绕院行。”问僧云:“汝等还识老僧么?”僧云:“和尚争得不识?”师云: “疠脚法师。说得行不得。”又至法堂上。令维那声钟上堂,师如前垂示。众皆 无对。师掷下罢子。端然而逝。敕谥广济大师。塔曰通寂。 ○临济慧照禅师塔记

师讳义玄。曹州南华人也。俗姓邢氏。幼而颖异。长以孝闻。及落发受具。 居于讲肆。精究毗尼。博嗫经论。俄而叹曰:此济世之医方也。非教外别传之旨。 即更衣游方。首参黄檗。次谒大愚。其机缘语句载于行录。既受黄檗印可。寻抵 河北镇州城东南隅。临帖沱河侧。小院住持。其临济因地得名。时普化先在彼。 佯狂混众。圣凡莫测。师至即佐之。师正旺化。普化全身脱去。乃符仰山小释迦 之悬记也。适丁兵革。师即弃去。太尉默君和于城中舍宅为寺。亦以临济为额。

迎师居焉。后拂衣南迈至河府。府主王常侍。延以师礼。住未几即来大名府兴化 寺。居于东堂。师无疾忽一日摄衣据坐。与三圣问答毕。寂然而逝。时唐咸通八 年丁亥孟陬月十日也。门人以师全身。建塔于大名府西北隅。敕谥慧照禅师。塔 号澄灵。合掌稽首。记师大略。住镇州保寿嗣法小师延沼谨书。住大名府兴化嗣 法小师存奖校勘。

●卷六

○睦州(道踪)和尚语录 △上堂对机第一

上堂云:“你诸人。还得个入头处也未。若未得个入头。须得个入头。若得 个人头。不得辜负老僧。”又云:“明明向你道。尚自不会。岂况盖覆将来。” 问:“如何是学人自已?”师云:“观世音菩萨。”进云:“学人不会。” 师云:“大慈悲菩萨。”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一队衲僧来。一队师僧去。”

问:“如何是展演之言?”师云:“量才补职。”进云:“如何是不展演之 言?”师云:“伏惟尚飨。”

问:“如何是向上一路。师云:“你问将来。我与你道。”进云:“便请道。” 师云:“抖擞多年穿破衲。褴艄一半逐云飞。”

问:“请师讲经?”师云:“买帽相头。”进云:“谢师慈悲。”师云: “拈头作尾。拈尾作头。还我第三段来。”

问:“如何是径截一路?”师云:“大众久立。速礼三拜。”进云:“请师 道。”师云:“有头无尾汉。”又云:“来来还我径截一路来。”僧无语。 有座主问:“某甲虽讲得经兼行脚。不会教意时如何?”师云:“灼然实语 当忏悔。”进云:“乞师指示。”师云:“你若不问,老僧缄口无言。你既问, 老僧不可缄口去也。”进云:“便请道。”师云:“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问:“知时者是大沙门。如何是大沙门?”师云:“我向鼻孔里问你。”进

云:“作么生问?”师云:“自领出去。”又云:“来来我共你葛藤。你却问我。” 问:“如何是大沙门?”师云:“观世音菩萨。会么?”进云:“不会?” 师云:“大慈悲菩萨。”

问:“以一重去一重即不问,不以一重去一重时如何?”师云:“昨日栽茄 子。今朝种冬瓜。”

问:“一句道尽时如何?”师云:“义堕也。”进云:“什么处是某甲义堕 处?”师云:“三十棒教谁吃?”

问:“祖意与教意。是同是别?”师云:“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进

云:“如何是青山?”师云:“还我一滴雨来。”进云:“学人道不得。请师道。” 师云:“法华峰前阵。涅句后收。”

上堂,大众云集,师云:“章表将来。”时有僧出应诺,师云:“据状领过。” 问:“佛法大意,请师举唱。”师云:“我者里不曾泥里洗土块。你诸方作 么生道。”僧无语。

有大德曾讲《法华经》。来问:“和尚。某甲虽讲。不会教家大意极则处。” 师云:“不得错举。”

问:“如何是向上事?”师指一僧云:“那个师僧何不问?”僧无语。

有僧举雪峰语。乞师指示。峰云:“是什么?”学云:“乞师指示。”峰云: “因什么到与么地。”举了僧遂问:“败如雪峰和尚意作么生?”师便打。 师看经次。僧问:“看什么经?”师云:“《金刚经》。”僧云:“六朝翻 译。次当第几?”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问:“如何是教意。”师云:“我不答你。”进云:“和尚为什么不答?” 师云:“为你念来。”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那个师僧。何不近前来。”僧便近前。师 云:“我唤淅东人。干浙西人什么事?”

问:“如何是曹溪的的意?”师云:“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时有座主问:“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未审宗门事。乞师提纲。”师云: “问着宗门事。有什么难道。恰问着老僧鼻孔。你头上漫漫脚下漫漫。教家唤作 什么?”主云:“教家无这个意旨。”师以拄戴趁。

上堂云:“汝等快与快与。老僧七十九也。看看脱去也。”僧便问:“师百 年后。向什么处去?”师云:“三十年后有人举在。”

问:“迦叶上行衣。谁人合得披?”师云:“抖擞多年穿破衲。褴艄一半逐 云飞。会么?”僧云:“不会。”师云:“有时豹向肩头上。也胜时人着锦衣。” 问:“终日着衣吃饭。如何免得着衣吃饭?”师云:“着衣吃饭。”进云: “不会。”师云:“不会即着衣吃饭。”

有座主问:“三乘十二分教即不问:“如何是宗门中事?”师云:“老僧入 你钵囊里。”主云:“和尚为什么在学人钵囊里?”师云:“有什么槟榔豆钽速 将来。”主云:“和尚欠少个什么?”师云:“这贼今日败也。”进云:“学人 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云:“量才补职。”进云:“学人咨和尚。”师咄云: “这扶篱摸壁汉。三家村里保头。也不能作得。”

师因赴斋回。有僧就师乞徇钱。师云:“赴斋得三十文。”僧云:“便请。” 师云:“施者虽无厌。受者应知足。”

问:“佛法大意,请师提纲。”师云:“拈将来与你提纲。”进云:“便请 和尚道。”师云:“拆东篱补西障。”

有僧名宗阐。宗阐咨和尚。师云:“住。”僧便住。师咄云:“名也不识。” 又云:“有阐即判。快道快道。”阐无对。

有俗官问:“一气还转得一大藏经么?”师云:“有什么匹疲。快将来。” 问:“古人有言究竟一路。如何是究竟一路?”师云:“底底。你这鄄子我 这里难遇。笔墨两状一时领过。”进云:“某甲有什么过?”师便打趁。

问:“从上已来老宿作家还有差别异路难会底道理么?”师云:“有。”进 云:“如何是差别异路难会底道理?”师云:“待你三生六十劫信去始得。”进

云:“某甲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云:“你不解问。”进云:“和尚作么生?” 师云:“放你三十棒。自领出去。”

问:“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乘法。如何是一乘法?”师云:“你若不问,我 即不知。你若问我。我即知。”进云:“为什么如此?”师云:“底底。什么处 得这个问来?”僧无语。”

问:“说即振动乾坤。不说即丝毫不豹。说即是不说即是?”师云:“道什 么?”僧再举,师云:“这脱空谩语汉。”进云:“某甲话在。”师云:“说即 振动乾坤。是你恁么道?”僧云:“是。”师拈拂子便打云:“底底。这里吓我 来。”

问:“教意请师提纲?”师云:“但问将来。我与你道。”进云:“便请道。” 师云:“佛殿里装香。三门头合掌。”

问:“学人有问,未审师还许也无?”师云:“灼然贼来须打。客来须看。” 进云:“未审和尚作么生道?”师云:“这贼不能打得你。” 问:“三乘十二分教。从何而得?”师云:“对机故得。”

问:“请和尚答一转语得么?”师云:“得。”进云:“请便道。”师拽拄 戴趁。

上堂云:“不受谩底人出来。”有僧出应诺,师云:“被我挑一块屎。植喉 咙塞却植眼打也。争不受谩。”

师因看《金刚般若经》,僧问:“和尚看甚经?”师云:“无二无二分。无 别无断故。会么?”僧云:“不会。”师云:“我念经也不得。”

有俗官问:“和尚依教不依教?”师云:“光剃头净洗钵。作么生不依教。” 师因斋次。有俗官问:“请师施食。”师云:“三德六味施佛及僧。底底。 快将来。老僧要吃。”俗官云:“请和尚施财。”师云:“弟子施财。和尚施法。 先到老僧后到佛。”

又俗官问:“弟子今日开藏经。乞师一句提纲藏经。”师云:“此问难得。” 官云:“便请提纲。”师云:“对牛弹琴。”

师因看经次。僧问:“和尚看什么经?”师云:“《涅经》茶毗品最在后。” 问:“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师蓦拈拄杖示众云:“我唤作拄杖。你唤作 什么?”僧无语。师再将拄杖示之云:“超佛越祖之谈。是你问么?”僧无语。 师因焦山借斧头。师唤童子。取斧头来。童子取得来。向师前云:“未有绳 墨且斫粗。”师遂喝。又唤童子:“来来。作么生是你斧头?”童子遂作斫势。 师云:“斫你屋里老爷头不得。”

师举黄檗和尚语云:“天下老和尚一气道。在我者里。要放你也在我这里。 要不放你也在我这里。”僧便问:“如何是一气道?”师云:“量才补职。”僧 云:“如何是不放一气道?”师云:“伏惟尚飨。” 问:“如何是禅?”师云:“猛火着油煎。”

问:“不择一切请师提纲佛法。”师云:“山河大地畜生驴马。”进云: “为什么不会?”师云:“你若被我把住。直须百杂碎。”僧云:“和尚不可一 向?”师云:“不信道百杂碎。”

问:“近入丛林。乞师方便。”师云:“你近入丛林?”进云:“是。”师

云:“心不负人面无惭色。”进云:“某甲不会。”师云:“近前来。与你注解。” 僧近前。师云:“去。”

上堂,大众侍立。师喝出去。大众不出去。师又再喝。大众茫然。师举拄杖 一时趁下去。

师因看《华严经》,僧问:“是什么经?”师云:“大光明云,青色光明云, 紫色光明云。那边是什么云?”僧云:“南边是黑云。”师云:“今日应有雨。” 又云:“将为是个师子儿。元来是个老鼠儿。”

上堂云:“还有踏倒禅床底出来。”有僧出来应诺。师云:“北来抛钩钓鲸 濞。下场头却钓得个虾蟆出来。”

问:“如何是禅?”师云:“还我第二段来。”进云:“不会。”师云: “三段不同万里崖州。”

问:“如何是佛?”师云:“裂转鼻孔。”

问:“如何是葛藤一句?”师云:“山河大地是你问。”进云:“如何提纲 拈掇?”师云:“到我问。”

问:“托即乾坤大地。不托即丝发不逢时如何?”师云:“底底不曾见。” 师却问:“先孛跳三千里倒退八百。你作么生?”学云:“诺。”师云:“先责 一状好打者汉。”又云:“来来。我共你葛藤。托即乾坤大地。你且道洞庭湖水 深多少?”进云:“不曾量度。”师云:“是洞庭湖水又作么生?”进云:“败 为今时。”师云:“这葛藤尚不会得。”便打。

问:“大众云臻。合谈何事?”师云:“作么?”

问:“华藏海即不问,如何是向上一路?”师云:“好来好来。”

师举古人语次。问大众云:“三乘十二分教。成得个什么边事?”有僧云: “今日大众普请不易。”师云:“不要将出来。”僧云:“打鼓吃药石。”师云: “莫拈出。”僧云:“和尚得恁么忉忉生?”师云:“我也败要你恁么道。” 问:“如何是触途成滞底句?”师云:“我也败道。”进云:“作么生道?” 师云:“底底。箭过西天十万里。向大唐国里等候。”

僧打门。问:“己事不明。乞师指示。”师才开门。僧拟开口问,师便植口 掴。

问:“如何是学人入头处?”师云:“一不得了。”进云:“某甲不会。” 师云:“这个语话。三十年后大行。”

问:“如何是禅?”师云:“摩诃般若波罗蜜。”进云:“不会。”师云: “抖擞多年穿破衲。褴毵一半逐云飞。”

睦州僧正并诸大德众。请师上堂,师问僧正。僧正应诺。师云:“监寺尔?” 正云:“不在。”师云:“都监庠黎尔?”正云:“不在。”师云:“上座

尔?”正云:“不在。”师云:“三段不同。今当第一。向下文长。赴在来日。 不词谨退。”便起。诸大德罔措。

师举古人语云:“捏聚也在我。裂破也在我。”僧问:“如何是裂开?”师

云:“菩提涅真如解脱。三九二十七。还我第一筹来。”又云:“即心是佛。 我且恁么道。你作么生?”僧云:“某甲不恁么道?”师云:“盏子落地, 成七片。”僧云:“如何捏聚?”师乃敛手而坐。

一日睦州剌史问:“如何是禅宗事?”师云:“近前来近前来。”史近前, 师云:“得恁么脱空妄语。”史无语。师遂问:“曾见什么人来?”史云:“曾 见恁么老宿来。”师云:“更作么生?”史云:“看经来。”师蓦打床一下云: “教中唤这个作什么?”史云:“教中不说。”师云:“教中道:治生产业与正 理不相违背。又作么生?”史无对。师又打床一下云:“大凡唤这个作什么?” 史云:“唤作床。”师云:“这吃饭粘汉。”

睦州陈操尚书因斋次。尚书自行饼袤与僧。僧遂引手接。尚书却缩手。僧无 语。尚书与诸官在镇楼上坐。忽见有数僧来。官人云:“有几个衲僧来?”尚书 云:“不是。”官人云:“争知不是?”书云:“待来到这里与你勘。”其僧遂 至。尚书蓦唤云:“上座上座。”僧回首,无语。书云:“不信道?”

上堂,众集,师云:“忽然忽然。”有僧出来云:“却请大众归堂去。”师 拍绳床一下云:“苦杀人。”僧遂回头。师举拄杖一时趁下。

问:“如何是佛法径截?”师云:“三人两人不问。”进云:“便请和尚道。” 师云:“三人一状领过。”

问:“一言道尽时如何?”师云:“底底。筑着老僧当门齿。”进云:“已 蒙和尚指示。”师云:“有头无尾汉。钱唐去国三千里。”僧无语。

问:“一句净尽时如何?”师云:“摘却你眉毛。换却你眼睫。”僧无语。 师云:“底底。脱空谩语汉。”

问:“如何是向上一路?”师云:“朝看东南暮看西北。”

问:“不涉廉纤。请师道。”师云:“三段不同。今当第一。向下文长。赴 在来日。”

问:“如何是教意?”师云:“还我一问来。”进云:“未审和尚作么生道?” 师云:“底底。不敢望你分外。话也不领。”

问:“如何是量才补职。”师云:“不要补。”进云:“为什么不要补?” 师云:“虾蟆之类。”别有一僧出来:“请和尚道。”师云:“不要搅扰百姓。 养子方知父慈。会么?”僧云:“如何是养子方知父慈?”师云:“心不负人面 无惭色。”

问:“如何是禅?”师云:“归依佛法僧。”进云:“不会。”师云:“咄 这虾蟆。得与么恶业。”

问:“学人有疑。请师一决。”师云:“独掌不浪鸣。”进云:“不会。” 师云:“只丝不成束。自领出去。”

问:“径截处。乞师指示。”师云:“早朝有人问了也。”进云:“早朝有 人问了且致。请师道?”师云:“三门头市合金刚脚子小儿子簸钱。”

问:“如何是教意?”师云:“一问不再举。”问:“如何是一代时教?” 师云:“上大人丘乙已。”问:“如何是急?”师云:“通你一问。”进云: “如何是急中急?”师云:“朝向西瞿耶尼。暮向北郁单越。”

俗官问:“弟子广陈供养,师有何方便?”师云:“败怕你不问。”官云: “便请和尚道。”师云:“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问:“以八不成是何章句?”师弹指一下云:“会么?”进云:“不会?” 师云:“上来讲赞无限胜因。虾蟆孛跳上天。蚯蚓蓦过东海。”

问:“如何是鹞子。师云:“这死雀儿。”进云:“如何是鹞子之机?”师 云:“昨日有师僧趁出去。你今日又来这里。”进云:“过在什么处?”师云: “敕贬朝官。”

问:“如何是机前一句?”师云:“老僧一问教你摸。”进云:“莫便是么?” 师云:“对牛弹琴。”

问:“正当说时时如何?”师云:“你为什么话堕。”进云:“什么处是话 堕处?”师云:“担枷过状万里崖州。自领出去。”

问:“大众云集。合谈何事?”师云:“那个师僧。置将一问来。”学人举

头。师便打云:“老僧却不恁么。”进云:“未审和尚作么生问?”师云:“佛 殿里装香。三门头合掌。”又云:“你不解问。”进云:“未审作么生问?”师 云:“速礼三拜,放你三十棒。”又云:“后园生菜熟水淘饭。”

问:“如何是向上事?”师云:“向下文长。”又云:“惭愧解问。”进云: “请和尚道?”师云:“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问:“如何是教眼?”师云:“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乘法。”进云:“此是 经文。”师云:“驴年会么?”进云:“如何是教眼?”师云:“量才补职。” 问:“如何是衲僧眼?”师云:“朝看东南,暮看西北。”

上堂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信受奉行。”问僧:“我适

来念什么?”僧云:“和尚念经。”师便打云:“此老古锥,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问:“如何是诸佛师?”师云:“钉钉东东,骨低骨董。”进云:“乞师慈 悲。”师云:“我问你,第二句作么生道?”进云:“不会。”师云:“灼然灼 然。”

师坐次,有僧蓦然问:“请师道?”师云:“苏噜苏噜娑婆诃。”

问:“如何是向上关捩子?”师云:“新罗国里坐朝,大唐国里打鼓。” 上堂云:“烁电之机罕遇,且向摸沧村里作活计。”僧问:“如何是摸沧村 里作活计?”师云:“归依佛法僧。”进云:“如何是烁电之机罕遇?”师云: “灼然。”

问:“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时如何?”师云:“牙齿敲磕,更置将一问来。” 僧无语。师云:“舌头无骨。”又拈拄杖一划云:“会么?”僧云:“不会。” 师云:“甘々鸟。”

问:“不落玄机,便请道。”师云:“老僧三十年来行脚,未曾置此一问。” 进云:“请师答话。”师云:“这个阿师,什么处得此一个问头来。”

问:“高揖释迦不拜弥勒时如何?”师云:“到老僧这里,觅个什么,速礼 三拜。”又云:“近前来,早是教七教八。”进云:“也知和尚恐某甲不实?” 师云:“拄杖不在,扫帚柄打三十下。”

问:“古人点土成金意旨如何?”师云:“老僧不与么道。”进云:“和尚 作么生道?”师云:“金变为土。”

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云:“饱吃饭了,颠言倒语作什么?” 进云:“与么即一切法不可得也。”师云:“你道我语作么生?”进云:“一切 法不可得也。”师便打。

问:“学人近入丛林,乞师指示。”师云:“不得埋没老僧。”进云:“乞 师慈悲。”师云:“一箭过西天。一不成两不是。”

有长讲《法华经》座主,来问:“某甲虽讲经,不明教意,乞师方便。”师 云:“悟即实初三十一中九下七,面前背后相去多少?”主云:“某甲不会,乞 师指示。”师云:“拈起着。”主再问,师云:“摩诃般若波罗蜜。”进云: “某甲不会。”师云:“入乡随俗。”进云:“如何是教意?”师云:“妙法紧 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主云:“某甲不会。”师云:“真个是无孔铁槌。近 前来。主便近前。师以手空捞一转却云:“会么?”主云:“不会。”师云: “不在这里。”

上堂云:“识贱即贵。”僧便问:“败如长街里还有贵也无。”师云:“有。” 进云:“如何长街里贵?”师云:“陈陈。”进云:“恁么则学人买得也。” 师云:“一两二两。还我三文钱来。”僧无语,师云:“底底。这脱空妄语汉。” 师问僧:“什么处来?”僧云:“天台来。”师云:“见说石桥作两段是否。” 僧云:“和尚什么处得这个消息?”师云:“将为是华顶峰前客。元来是平田庄 里人。”

因见新到,师云:“老僧不曾向第二句里勘人。近前来。”僧遂近前,师云: “近离什么处?”僧云:“请和尚辩。”师云:“今日云色稍高。”

问僧:“什么处来?”僧云:“和尚合知?”师云:“我即知。”僧云: “且道某甲从什么处来?”师云:“猪跳圈不出。”

问僧:“你是行脚僧是否。”僧云:“诺。”师云:“筑着便虾蟆叫。”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u0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