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材的设计思路及特点分析

更新时间:2023-12-13 17: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级教材的设计思路及特点

一、设计思路

七年级 成长中的我 (备注:下册16、17两课 列入中考)

八年级 我与他人关系 (备注:上册7、8、9三课;下册16、17两课 列入中考) 九年级 我与国家社会 (备注:全册是中考重点 ) 二、设计特点

●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整合性) ● 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生活化)

● 内容呈现借助系列教学活动(活动化) ● 情境问题体现学生思维过程(探究性)

九年级 责任与使命(主题)

第一单元 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道德教育) 第二单元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国情教育) 第三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 (国策教育) 第四单元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理想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第一单元 内容安排及设计思路 故事引导 共同探讨 走进生活 创新实践平台

故人在生学

事们承活会 十永担中承七恒责的担

孟的任现责 杰追中象任和求成案

他长例 的公伙

平伴 、们正

义 (基础) 公平 正义 (保障) ((

要要 求求 承承担担

)) 责任

(落脚点)

—— 1

教材内容逻辑结构 实现社会公平

维护公平坚持正义 维护社会稳定

人们合作关系中的公平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在 社 会 生活 中 承 担 责 任

第一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三、2.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三、2.2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部分整合和体现)

?第一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第一个项目“我们向往公平”(主要是谈社会合作中公平的含义以及维护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的意义)

?第一层次: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1、公平的含义 公平就是在社会合作中合理地分配利益和责任,就是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教材从三个角度谈了公平的含义 :第一、公平是与合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合作中的公平。第二、公平是一种主观感受,是参与合作的人们通过比较而产生的。第三、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利益和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2、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公平是社会合作不可或缺的条件,没有公平,合作就不能维持下去,就不会获得成功。因此,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利益;第二、合作双方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第三、合作双方互惠互利,努力实现“双赢”,共享合作成果。

?第二层次: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2

坚持社会正义 正义要求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遵守制度规则 青少年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认识责任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好处 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学会承担责任 维护社会秩序,承担社会责任 服务奉献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承担起人生的责任 选择责任 承担责任 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

教材内容分析

公平合作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积极承担责任,不取不应得的

1、社会公平在我国的表现

从内容上看: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平等、结果的平等。从范围上看: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教育领域等等方面。

两个层次中公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第一层次中的公平是从个人角度、微观的角度来分析的,主要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合作中的公平,侧重谈合作中关于利益与责任的合理分配。第二层次中的社会公平是从社会角度、宏观角度来分析的,侧重谈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分配结果的平等。联系:两个层次所谈的公平又是一致的,第一层次谈的是合作中的公平,第二层次公平的概念是放在更加宽泛的社会生活的大领域里,来谈合作,谈公平。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合作系统,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系统中,每个人都离不开和必须依赖这个社会,因此,都要为社会做出贡献,都要承担应尽的义务,同时,社会也要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使每个人获得到应得的利益。

2、维护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其中第三点体现了胡锦涛关于和谐社会“公平正”特征的内涵。胡锦涛对公平正义内涵的概括: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维护社会公平要靠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

第二个项目:为正义而高歌 该项目的主要教育目标是:教育学生辨别什幺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知道正义要求人们遵守社会规则与程序,以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该项目分为“分清生活中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1、社会正义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

2、划分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一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行为;二是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 3、正义要求人们遵守制度、规则与程序。

4、正义行为应得到人们的赞扬和支持,非正义行为要遭到道德的谴责或法律制裁。

正义要求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第一、社会离不开规则和程序,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组成了正义制度。第二、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普遍性。制度之所以是正义的,是因为,社会的规则和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正义代表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违反这些规则和程序就是违背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第三、正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不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就不符合正义的要求,就是非正义的。第四、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社会合作就无法进行,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第二个层次“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要为人正直 2、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 3、要坚持正义的标准。 4、不侵犯他人的利益。 5、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的行为。 一、关于公平问题的多种表述

1、辞海:《辞海》中对公平的解释为“对一切有关的人公正、平等的对待”和“办事公允,不偏不倚,不偏袒哪一方。”2、《课程标准》:公平是在合作中合理地分配利益和负担。

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人与人之间都处在相互合作的关系中,每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及各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他人的活动与服务,都离不开社会合作。合作会给双方产生利益和责任,良好的合作就需要公平地分配利益与责任。每一个人在从他人的职业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同时,也都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因此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既享受合作的利益又承担合作的责任,实现利益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3、胡锦涛主席: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和谐社会特征的解释)4、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公平理论侧重于研究利益分配,尤其是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积

3

极性和工作态度的影响。这种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自己的实际收入)的影响;而且还受其所得的相对报酬(自己的收入与自己的劳动之比值)的影响;员工不仅会将自己付出的劳动或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之比值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还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或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之比值与过去进行纵向的比较。如果两种比值是相等的,就会产生公平感;如果两种比值不相等,则会产生不公平感。 5、美国哈佛大学的哲学大师罗尔斯关于公平的三条原则:

(1) 每个个人有获得最广泛的、与他人相同的自由;(权利平等)

(2)人获得的不均等待遇、其所获得的地位、职位、利益应该对所有人开放;(机会平等)(3)如起始状况(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同,处于不利地位者的利益应用“补偿利益”的办法来保证。(分配结果的平等)6、国内学者的表述:现代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第一,权利公平;第二,机会公平;第三,规则公平;第四,效率公平;第五,结果分配公平;第六,社会保障公平;第七,过程公平 二、关于对正义问题的多种表述: 正义就是公正的道理,也就是合于人民利益的道理。(《辞海》)2、公平就是正义。①亚里士多德关于正义的标准:“相同的状况应该以相同的方式对待,不相同的状况则应以不相同的方式对待”;“公正就是守法,不守法就是不公正,法代表着公平,代表着正义。②罗尔斯:公平的三原则实际是正义的三原则;他的最著名的两部著作:《正义论》提出了三原则,《作为公平的正义》发展了三原则。③胡锦涛公平正义的内涵。(协调各方利益,处理社会矛盾,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④课标解读:公平的合作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制度的正义包括分配的正义、矫正的正义和程序的正义。

分配正义包含的范畴是:社会制度能确保社会成员间的利益与责任分配是公平且公正。 矫正的正义所指的范畴是:司法机关对触犯法律的人的处罚是公平且公正的。

程序的正义:处理问题的程序要公平。这三个方面的正义,也都可以说是三个方面公平社会正义,是指一个社会要有是非标准,公正行事,扶持社会正气,谴责歪风邪气,打击邪恶势力。(国内学者)4、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国内学者)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课程标准)三、关于正确认识目前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政治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基本上实现了社会公平,这是主流,是大局。但不公平现象确实存在,不可回避。

2、国家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极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社会不公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不公平的现象正在逐步减少。

3、我们要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4、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

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三、2.3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 三、2.4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 三、2.5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 三、3.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 第一项目 责任对于你我他

依据的课标内容是:三2.3“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和三2.4“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其目标是教育学生认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初步树立责任感。 第一个层次 有承诺就有责任 1、责任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承诺

2、责任产生的来源归根结底是由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第二层次“身份不同,责任不同”

1、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

2、认清人生的不同责任,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第二个项目 面对责任的选择所依据的课标内容

4

是:三2.3“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在责任面前学会正确地选择,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 第一层次 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承担责任对个人、对社会的好处。 第二层次 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第三项目“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

所依据的课标内容是:三2.5“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同时,也整合了三3.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部分内容,目标是教育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会承担责任,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第一层次“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认清自己的责任,树立责任意识。

2、承担责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3、在责任面前,学会选择、学会处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第二层次 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1、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2、公民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三个层次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1、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3、积极承担责任,赢得社会赞成

人生责任的基本内容可从三个维度来审视。 ?第一个维度:对自我负责。 “自爱、自尊、自律、自强。”?第二个维度:对他人负责。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第三个维度:对社会负责。

?首先:“忠诚祖国,振兴中华”是当代个人对国家和民族负有的历史责任的首要使命。 ?其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是个人的基本职责。

?最后,对人类的未来负责,是个人对社会的最根本责任。

第二单元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共和国巨变 巨龙腾飞

党是领路人 为

祖 基本经济制度 国 而经济制度 骄分配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3课腾飞的东方巨龙 本课是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三4.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的内容规定而构建的,其教育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第一个项目“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第一层次“百姓生活大变迁” 第二层次“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2、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5

3、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绩,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第二个项目“党是我们的领路人”。第一层次“执政兴国图伟业”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源于她的先进性。3、中国共产党为我国勾画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宏伟蓝图。第二层次“旗帜引领前进路”。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指引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新旗帜。

【与时俱进、一脉相承】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第4课全民共同富裕

?落实的是课标三4.2中 “知道我国现阶段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内容。?本课的教育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懂得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第一个项目“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层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现阶段,我国主要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几种经济成分。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层次“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1、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2、实行这一充满生机和活力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和政策】

1988年修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3年修宪:“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提供新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1999年修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修宪:“引导、监督和管理”增改为“鼓励、支持和引导”

2005.2《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服务。 第二个项目“切好?蛋糕? 共同富裕”。 第一层次“分配制度的新变化”。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实行这一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层次“诚实劳动 合法致富”。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干事创业的机会。 2、致富要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要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

3、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关于分配制度的新变化】1、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2、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以贡献大小作为标准,等量贡献取得等量报酬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初次分配——效率——鼓励部分人先富再次分配——公平——国

家调节(调节高收入、提高低收入)——共同富裕

第五课 人民当家作主 落实的是课标三4.2中的“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政治制度,体

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三4.6中“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的内容。 其教育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

6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第一项目“一年一度人代会”。 第一层次“阳春三月看人大”。

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层次:“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1.人大代表能够代表人民的意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3.青少年学生要热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代表大会——权力机关(基本职能、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选举产生——职责(权利)——接受人民监督第二个项目“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个层次“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已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系。

2、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 第二个层次“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3.青少年要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历史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现实条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特点。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国家统一领导下(2)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3)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现第三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第六课“走强国富民之路”讲党的基本路线和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的强国富民之路。

?第七课“走科教兴国之路”讲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据此制定的科教兴国战略。

?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讲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状况和据此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讲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巨大作用,我们国家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六课 走富国强民之路

本课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三4.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编写的。其教育教学目标主要是: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责任感。根据这一目标,教材安排了 “发展是硬道理”、“讲述春天的故事”两个项目的内容。第一个项目“发展是硬道理”。

第一个层次“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个层次“?一个中心?是关键”。 1、经济建设是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

2、发展的重大意义。(第一要务是发展)

3、青少年应关注国家发展,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个项目“讲述春天的故事”

第一个层次“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改革使我们国家充满了活力

7

2、我国实行改革的必要性

3、改革促进了国家的发展。4、当代青年应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第二个层次“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和作用 (1)引进来

(2)走出去(进入新层次)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2)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3、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七课 走科教兴国之路本课是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三4.4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容规定构建的,其主要教育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作用和意义,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这一目标,教材安排了 “时代的选择”、“创新是关键”两个项目的内容。第一个项目“时代的选择”。 第一个层次“科教兴则国兴”。

1、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3、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第二个层次“面对竞争与差距”。

1、在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我国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2、我国科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从整体上看,科技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际还有较大差距。

3、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第二个项目“创新是关键”。

第一个层次“科技创新,赶超一流” 1、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2、我国实施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

第二个层次“教育创新,人才蔚起” 1、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2、积极推动教育改革

3、教育创新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自主创新是中心环节】一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技术竞争。

二是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创新能力。 三是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措施:

1、科技创新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2、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3、“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八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课落实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为三4.5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课的主要教育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我国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一个项目“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第一个层次“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2、我国的人口问题。3、我国的资源问题。4、我国的环境问题。第二个层次“可持续发展是正确的选择”,

1、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第二个项目“我们在行动”。第一个层次“计划生育好”。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我国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第二个层次“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1、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

8

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 2、青少年应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树立科学发展观

其一,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其二,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即社会的发展不仅指经济的发展,还包括人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人自身的发展。

其三,科学发展观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相互协调的发展观。 其四,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即人类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包括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比可持续发展内涵更丰富的概念,是一种比可持续发展更高的理念。 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首先,是我们国家基本国情决定的,特别是我们国家资源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其次,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三,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第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第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第六,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重塑节约文化的迫切需要。

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本课是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三4.6中的“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来编写的。其教育教学目标主要是:教育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了解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根据这一目标,教材安排了两个项目的内容,第一个项目“民族精神耀中华”,第二个项目“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 ?从逻辑关系上来看,第一个项目主要讲“是什么?”、“为什么?”即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二个项目主要讲“怎么样?”即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一个项目“民族精神耀中华”

第一个层次“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1、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2、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第二个层次“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1、从古至今,民族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支撑。2、民族精神是我们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第二个项目“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第一层次“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汲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营养。第二个层次“火炬在我们手中” 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自觉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2、要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关于民族精神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是维系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撑。 ?①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 ?②在无数巨大灾难面前,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③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始终没有中断。

?从现实的角度,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精神支柱。 ?①经济全球化各国更强调本国的国家利益,需要通过弘扬以维护本民族本国家利益为宗旨的民族

9

精神。

?②从应对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掌握主动的角度看,弘扬民族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③从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的角度看,弘扬民族精神是非常必要的。?从未来的角度看,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我们的目标。 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发展的作用。 ①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新的民族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最大贡献。

②在中华民族的危难之时,唤醒了民众,重新弘扬了民族精神。 3、弘扬民族精神要坚持辩证的态度

(1)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辩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2)对待外来文化也要辩证对待,既不能盲目崇拜,照抄照搬,也不能搞自我封闭,一概排斥,要洋为中用。

(3)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第四单元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第10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 实现共同理想不是梦” 第11课“走向世界的中国” “实现和平发展不是梦” 第12课“美好人生我选择 实现美好人生不是梦”

第十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

落实的课标的是“三4.8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三4.3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共同理想”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第一个项目“共同理想共同使命” 第一层次“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当代青年应该树立共同理想第二层次“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1、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分“三步走”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经阶段第二个项目“奋斗成就未来” 第一层次“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实现共同理想仍需要艰苦奋斗 第二层次“优良传统不能丢”

1、当代青年肩负着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历史重任2、当代青年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生活富裕了仍然要艰苦奋斗第十一课走向世界的中国

落实的课标是“三4.7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和“二2.6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中的部分内容。 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观念,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参与国际交往,维护世界和平。第一个项目“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第一个层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1、当今时代的主题。 2、当今时代的主流 3、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及影响

第二个层次“国际竞争中的中国” 1、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3、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项目“在竞争中和平发展”第一个层次“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1、我国面临的机遇。 2、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3、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第二个层次“开放的中国期盼着我”1、走向世界,需要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2、走向世界,需要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3、要走向世界,还需要善于学习。

10

第十二课美好人生我选择

根据《课程标准》“一2.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一2.4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三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一1.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等内容规定而设置的。

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升学与考试、就业与择业的问题,提高选择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创新意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第一个项目“直面升学与择业”第一层次“升学与考试”1、正确认识考试中的焦虑现象2、认真克服考试焦虑现象

3、合理填报升学志愿

第二层次“就业与择业”1、我国劳动者的就业方式和渠道。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二个项目“人生追求无止境”第一层次“立志成才担重任”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2、当代青年应奋发向上、立志成才

第二层次“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1、实现人生的意义,必须不懈地追求只有学习、创造、奉献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

2、不懈追求应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3、在不懈的追求中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关于艰苦奋斗(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发扬光大。(2)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一是从国内来讲,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二是从国际上来讲,是激烈的国际竞争决定的;三是实现共同理想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所决定的。(3)在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艰苦奋斗精神的缺失。如:①在人生目标方面,缺少远大理想,进取心不够。②成才品质方面,缺少坚强的毅力,知难而退,缺少竞争意识自理能力和创新精神。③消费观念方面,不懂勤俭节约,或者不屑勤俭节约,在吃穿用上有较高甚至超高的要求,注重攀比,一味追求打扮,盲目崇尚时尚,浪费严重。④在生活中,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骄”二气严重。⑤在学习中,由于期望值低,毅力差,缺乏顽强拼搏,苦干攻关的精神等。(4)时代赋予艰苦奋斗的新内涵:一是在思想上要锐意进取;二是在学习上要永不满足;三是在工作上要不断创新;四是在生活上要朴实无华。 关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 ?(1)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战争与和平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由两级到多级转化,经济全球化加快,邓小平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2)为什么是主题?①世界人民的希望。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③世界发展趋势即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提供了机遇和有利条件。?(3)和平与发展一个问题也没解决。世界并不安宁,经济差距拉大,新的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3、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1)辩证认识: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又潜力巨大、前景光明,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2)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一、最大的世界市场。第二、最大的投资场所。第三、9.4%的速度迅速增长,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的“发动机”之一。(3)我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

以前:韬光隐晦、埋头建设,不当头。现在:积极主动的和平外交,做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承担责任,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亚洲金融危机、朝鲜半岛核问题六国会谈、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新主张,提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等。)

11

第十二课美好人生我选择

根据《课程标准》“一2.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一2.4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三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一1.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等内容规定而设置的。

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升学与考试、就业与择业的问题,提高选择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创新意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第一个项目“直面升学与择业”第一层次“升学与考试”1、正确认识考试中的焦虑现象2、认真克服考试焦虑现象

3、合理填报升学志愿

第二层次“就业与择业”1、我国劳动者的就业方式和渠道。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二个项目“人生追求无止境”第一层次“立志成才担重任”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2、当代青年应奋发向上、立志成才

第二层次“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1、实现人生的意义,必须不懈地追求只有学习、创造、奉献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

2、不懈追求应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3、在不懈的追求中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关于艰苦奋斗(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发扬光大。(2)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一是从国内来讲,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二是从国际上来讲,是激烈的国际竞争决定的;三是实现共同理想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所决定的。(3)在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艰苦奋斗精神的缺失。如:①在人生目标方面,缺少远大理想,进取心不够。②成才品质方面,缺少坚强的毅力,知难而退,缺少竞争意识自理能力和创新精神。③消费观念方面,不懂勤俭节约,或者不屑勤俭节约,在吃穿用上有较高甚至超高的要求,注重攀比,一味追求打扮,盲目崇尚时尚,浪费严重。④在生活中,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骄”二气严重。⑤在学习中,由于期望值低,毅力差,缺乏顽强拼搏,苦干攻关的精神等。(4)时代赋予艰苦奋斗的新内涵:一是在思想上要锐意进取;二是在学习上要永不满足;三是在工作上要不断创新;四是在生活上要朴实无华。 关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 ?(1)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战争与和平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由两级到多级转化,经济全球化加快,邓小平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2)为什么是主题?①世界人民的希望。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③世界发展趋势即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提供了机遇和有利条件。?(3)和平与发展一个问题也没解决。世界并不安宁,经济差距拉大,新的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3、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1)辩证认识: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又潜力巨大、前景光明,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2)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一、最大的世界市场。第二、最大的投资场所。第三、9.4%的速度迅速增长,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的“发动机”之一。(3)我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

以前:韬光隐晦、埋头建设,不当头。现在:积极主动的和平外交,做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承担责任,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亚洲金融危机、朝鲜半岛核问题六国会谈、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新主张,提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等。)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te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