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09-2020年)

更新时间:2024-05-18 10: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

(2009-2020年)

目 录

前 言 ......................................... 3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 4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现状与基础 ............................. 4 机遇与挑战 ............................. 9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1 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11 发展目标 ...............................13 产业定位 ...............................14 主体框架 ...............................15 主导制造业 .............................16 新兴制造业 .............................20 优势制造业 .............................23 生产性服务业 ...........................26 生活性服务业 ...........................32 现代农业 ...............................34 企业发展 ...............................35 产业布局 ...............................36 空间布局 ...............................37 产业集中区建设 .........................42 支撑体系 ...............................43 基础设施 ...............................43

1

第二节 自主创新 ...............................45 第三节 融资服务 ...............................46 第四节 人才资源 ...............................47 第五节 绿色生产 ...............................48 第六节 第六章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章

城市环境 ...............................50 主要措施 ...............................51 规划导向 ...............................51 政策引导 ...............................52 大项目带动 .............................53 品牌提升 ...............................54 区域合作 ...............................55 统筹协调 ...............................56 十大工程 ...............................57 2

前 言

现代产业体系指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自然生态健康、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佛山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实现从参与国际低端竞争向参与国际高端竞争的历史性转变,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佛山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编制,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佛山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

3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 现状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顺应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大力发展内外源型经济,形成了制造业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专业镇与产业园区为载体的较有特色的产业体系,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性发展,为产业升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2.9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333.3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35%,2008年全国大中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11位。人均生产总值72975元(约合10423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4%。

一、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佛山产业结构呈现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二、三产业逐步提升的趋势。1978年,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4.04亿元、6.54亿元、2.38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31.2∶50.5∶18.3。经过30年发展,第二产业实现长足发展,产业强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08年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5.17亿元、2842.81亿元、1395.32亿元,30年年均增长分别为5.0%、20.2%、18.1%,三大产业的比例变为2.2∶65.6∶32.2。经济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变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发展带动。

4

专栏1 佛山市生产总值构成图 第三产业 18.3% 第一产业 31.2% 第一产业2.2%第三产业32.9%第二产业 50.5% 第二产业64.9% 1978年

二、制造业实力雄厚。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佛山制造”2.2% 亿元,在全国享誉海内外。2008年,工业总产值达11658.31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32.2% 2008年 大中型城市排第8位,较1978年增长849.73倍,年平均增长22.8%。工业呈现出适度重型化及高级化特征。2008第二产业年,轻重工 业比例为46.64∶53.36,重工业的比重较1978年提高了11.6个百分点。佛山已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及其他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塑料制品、精细化工及医药、家居用品制造十大优势行业,2008年,十大优势行业工业总产值9532.1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89.35%。佛山优势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据重要地位,其中陶瓷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建筑陶瓷总产量约占全国的60%,全球的30%;家电生产规模位居广东省首位;陶瓷机械总产量占全国的85%以上,木工机械产量占全国的50%左右;铝型材加工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光盘生产约占全国总量的25%。同时,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液晶显示器件、电子信息、汽车配件、节能光电、新材料等行

5

65.6% 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涌现了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237亿元,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19.19%。

专栏2 佛山市2008年工业结构图

佛山市2008年工业结构图机械装备行业塑料制品行业15.9%5.4%电子信息行业5.7%其他行业10.6%家居用品制造行业2.8%精细化工及医药食品饮料行业行业6.3%3.0%家用电器行业15.7%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行业18.5%陶瓷及其他建材行业8.5%纺织服装行业7.6% 规模的扩大与质量的提升均比较明显。 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建成了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物流交易配送中心,一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生产性服务业近几年快速发展,

批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相继落户佛山。金融业发展提速,2008年,金融业实现产值97.68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7.0%,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初具雏形。会展业表现突出,家电、陶瓷等国际展会代表了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专业市场的发展基础较好,陶瓷、不锈钢、家具、有色金属等专业市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商业零售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国际连锁经营企业相继在佛山设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相继挂牌成立,吸引了以

6

制造业为支撑的创意与设计企业和项目进驻。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建成了一批国家A级风景区和五星级酒店。总部经济、软件基地、科技创业园开始起步。

四、民营经济迅速崛起。2008年,佛山民营、外资、国有经济的比重分别是60.2∶25.9∶13.9,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15.2个百分点中,民营经济拉动了9.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已成为佛山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截至2008年底,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登记数达29.76万户,占全部企业登记户数的92.3%。民营经济对工业的贡献不断增强,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6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2%。2008年,民营企业实现出口总额107.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8.8%。

五、集群发展特色鲜明。依托工业园和专业镇,形成了32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共有重点工业园区7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3个,省级产业基地6个,中国产业名都、名镇37个,省级专业镇31个。西樵纺织、(丹灶)金沙小五金是国家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顺德家电、禅城陶瓷、大沥有色金属、狮山家电等是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008年,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139.78亿元、工业增加值1243.53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44.1%和45.3%。

六、自主创新能力增强。2008年,佛山荣获“创新型国家十强市”称号。全市现有各级工程中心458家,其中省级工程中心78家,市级工程中心138家;高新技术企业213家,其中

7

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企业46家;国家级、省级检测机构30个;产学研示范基地46个,引进高校驻佛山研究院18所、办事处21所。200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共85.77亿元,比1994年的3.61亿元增长了24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前列,参与制定并发布了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现有中国驰名商标25件,中国名牌产品65个,总量位居全国同级城市前列。

七、五区经济协调发展。在佛山城市发展定位的统领下,五区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禅城以“优二进三”为主线,大力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城市精品经济;南海实施“双轮驱动”和“东西板块”战略,汽配、智能家电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金融服务业异军突起;顺德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正在由“顺德制造”迈向“顺德创造”;高明以建设“新兴产业之城”为着力点,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水实施“园区兴业、工业强区”战略,汽配、饮料、医疗器械、电子电器等产业聚集发展,生态休闲产业加快发展。

此外,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发展提速,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较快,建立了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加大,基本建立起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和现代化的通信网络,城市功能得到完善,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8

同时,佛山产业发展也存在着如下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在整体产业中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低,物流、会展、金融、设计、创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服务支撑能力不强。二是制造业多数行业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大多数企业以低端的制造加工为主,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研发设计水平不高,多数产品的质量、品牌、技术含量和效益缺乏国际竞争力。三是缺少发挥杠杆作用的大项目。投资规模巨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和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很少,产业高级化后劲有待进一步强化。四是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市内东西部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产业梯度转移与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受到行政辖区的制约。五是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建设用地紧缺,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大气和内河治理仍需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佛山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毗邻香港和澳门,连接广州,文化底蕴深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具有良好的地缘和文化环境。在全球经济加速融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佛山产业发展临着机遇与挑战。紧抓机遇,抢先发展,对于佛山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全球8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全球性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必将引发一轮世界范围内的产业洗牌和格局重构,国际产业继续向亚

9

太地区转移,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这对正在进行结构调整的佛山产业来说,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又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国家、广东省的产业政策导向为佛山现代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规划,着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化自主创新,要求东部地区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升级,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为佛山在更高的层次实现产业的优化与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珠三角新一轮改革与发展为佛山的未来发展拓宽了空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标志着珠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给予了珠三角许多发展的思路、政策、项目,这为珠三角各城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共同构筑起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和错位发展的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有利于佛山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广佛肇一体化的加速为佛山产业升级提供了更大的平台。随着广佛同城化的提速,广佛都市圈将成为国内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经济中心,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同时,广佛同城化将促进都市圈内生产要素的大范围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臵,佛山将更为充分地承接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此外,建设广佛肇经济圈,有利于佛山西、北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通过

10

与广州、肇庆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佛山产业优化升级和飞跃发展提供动力。

另一方面,未来佛山产业发展将面临几个挑战:一是产业的区位竞争优势受到挑战。近年来,国际产业大转移偏向于长三角地区,作为珠三角腹地的佛山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珠三角各地加快发展,城市之间的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竞争压力增大。二是国际经济形势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与冲击,世界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使佛山产业优化升级的潜在风险增大。三是高层次人才等整体人才数量、质量、结构尚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四是节能减排的目标完成难度大,对产业升级形成较大压力。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相配套,做强做优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精细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区域合作,建立起既符合珠三角现代产业核心区要求又有佛山特

11

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使佛山成为国际现代制造基地和区域产业服务中心,广东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

二、建设原则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同时,在建设中还要坚持自主创新、调整优化、融合协调、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着力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强核心技术的突破、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以及技术标准的制定,以技术创新带动品牌创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坚持调整优化。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壮大生产服务业,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推动产业整体结构优化。

——坚持融合协调。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相融合,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和协调发展。发挥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制造业高端发展。加强统筹指导,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始终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和积极融入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广佛同城化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在推进合作中共赢谋求发展。内提外引,促进内外源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向“低

12

碳模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和生态环保型的产业和产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环境友好。建设花园城市,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二节 发展目标

打造世界级的现代制造基地,辐射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服务中心,建设自主创新高地,形成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和完善的产业支撑体系,构筑配臵合理、功能协调、相对集中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产业整体竞争力达到国内先进行列,建立起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产业生产生态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接近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20年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65%,打造一批国内领先、辐射国外、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高地。

——资源配臵结构明显优化。2020年单位GDP能耗控制在0.57吨标准煤,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

——企业组织结构明显优化。形成一批进入全国行业排头兵、广东现代产业“500强”的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13

专栏3 佛山市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指 标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 R&D经费投入(%) 万元生产总值GDP能耗(吨标准煤)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 2008年 72975 32.2 15.6 1.3 0.80 92.95 2015年 130000 44 35 3 0.66 98 2020年 180000 49.5 45 3.65 0.57 100

第三节 产业定位

佛山的产业定位是:成为世界级的现代制造基地,辐射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服务中心,与广州共同形成广东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世界级的现代制造基地。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通过规划建设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现代制造业基地,不断完善产业链,做强做优电子信息、白色家电、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推动汽配、太阳能、新光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若干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一批具有国际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

——辐射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规模领先、辐射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片区,打造辐射亚太地区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国内一流的服务外包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创意、设计、科技服务、旅游休闲等高端服

14

务业,提升产业综合服务功能,使佛山成为面向广东、服务华南、影响全国的区域性产业服务中心。

——与广州共同形成广东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强化广佛同城效应,促进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广佛创新圈和华南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广佛都市圈产业综合竞争力,成为引领珠江三角洲乃至华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引擎,广东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市域各区按照城市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形成五区产业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禅城区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核心区,南海区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和新型核心消费区,顺德区建设成为总部经济园区、白色家电之都、现代物流基地、生态环保之城,高明区建设成为新兴产业之城、岭南休闲旅游胜地,三水区建设成为现代工业之区、生态时尚之城。

第三章 主体框架

通过做强做优主导制造业、培育发展新兴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发展现代农业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搭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

15

第一节 主导制造业

以国际化的视角,促进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打造节能智能家用电器、新型显示器件、数字化成套机械装备、新型金属材料、现代陶瓷产业高地,培育出5家以上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确立佛山在全球产业标准地位,塑造佛山国际品牌形象。

白色家电。努力打造成为集研发、设计、制造及交易一体的世界级的“白色家电之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压缩机新技术、制冷剂、热泵技术、变频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成果产业化,鼓励将其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转化、上升为技术标准,在主要产品领域掌握国家标准制订的主导权,在国际标准制订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强化工业设计,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的家电产品,保持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电热水器、饮水机、电饭煲等家电产品的全球领先地位,提高零部件的配套水平。积极发展信息家电,重点发展智能家庭网关产品、家用安防产品。加强与战略客户在资本、技术、营销等方面合作,推动优势龙头企业参与全国乃至全球家电产业并购、重组,打造若干世界级的大企业集团。推进美的、格兰士等一批总部基地建设。加强国际品牌形象塑造,布局全球营销网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家电会展业,积极承办全国乃至国际性洽谈会、学术会议、企业论坛,扩大影响力。建立家电产业信息平台和市场预警系统。

16

电子信息。努力打造成为世界级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加快液晶显示产业发展,围绕TFT-LCD面板模组对相关配套的要求,发展相关配套用关键材料及其核心零部件,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产业链完整、全国最大、全球重要的平板显示及数字电视产业基地,培育形成超千亿产业链。重点发展TFT-LCD液晶显示产业配套用液晶材料、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偏光片、掩膜板、驱动IC、光源模组、膜材料、靶材等关键材料及其核心零部件,积极引进下游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等生产线,力争引进玻璃基板和驱动IC生产企业。大力发展OLED显示产业,加快中显科技AMOLED显示屏项目和彩虹OLED研发及生产项目建设,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抢占国内OLED产业高地,培育形成千亿产业链,成为国际领先的生产研发基地。积极发展电子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及附件、数字视听设备、汽车电子等行业。大力推进数字家庭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努力发展成为国内数字家庭产业的产品制造基地和技术创新基地。强化创新,建设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测试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省级平板显示公共技术平台。强化招商,吸引龙头企业进驻。近期重点发展中国(广东)平板液晶显示产业基地、海信(广东)多媒体产业基地。

机械装备。努力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大型陶瓷专用机械、塑料机械、木工机械、纺织机械、玻璃机械、印刷包装机械、金属加工成套设备、起重运输设备、游船、

17

模具、机械配件等专业机械装备制造,加快发展核电装备、轨道交通设备、高压输变电设备、船舶配套装备等重大成套装备制造和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着力发展精密制造业,重点发展数控精密陶瓷成套设备、精密压力成型设备、电梯、智能化输变电设备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积极发展RFID产业,推进广东省无线射频产业(佛山)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概念设计(Alias)、数字样机(DP)、虚拟建造(2DCAD)、柔性制造系统等技术对传统设备实行改造,推进机械装备数字化,提高行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和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风电产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发展具有自主品牌的世界级风力发电机。近期重点发展800千瓦和1.5兆瓦风电机组和风轮叶片,规划在南海狮山建风电产业园。加强与广州等周边地区产业配套合作,主动参与区域内重大机械装备产业合作项目。提升禅城陶瓷机械、西樵纺织机械、陈村压力机械、伦教木工机械、大良塑料机械装备、勒流交通机械的产业集群水平。

金属材料加工和制品。巩固现有地位,努力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与制品研发、制造、会展交易基地。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由加工中心变为制造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提升建筑用和民用产品水平,大力发展工程、工业用、军事用、航天航空用的复合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深加工产品,包

18

括新型汽车用铝、钢及复合型材。高档建筑复合铝型材,新型五金制品,包装用金属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钢、铜、铝及其他有色金属材料深加工产品等。提升南海有色金属材料、顺德钢及不锈钢材料、高明钢材料、禅城不锈钢材料的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建设一批国家级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推进大沥有色金属产业园建设。

现代陶瓷。以创新、创意促进陶瓷文化的传承发扬和陶瓷区域品牌的优化提升,打造全球“陶瓷之都”。大力发展陶瓷总部经济,鼓励、引导市内陶瓷企业将总部、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营销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创意中心和高档、精品、绿色陶瓷的生产部分留在佛山。积极吸纳国内外陶瓷行业研发机构和拥有驰名商标品牌的陶瓷企业总部进驻我市。推进禅城陶瓷总部基地建设,规划在高明区建设陶瓷产业示范园。鼓励发展高端建筑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高档洁具、陶瓷装备、陶瓷化工色釉料和陶瓷创意产业,加快陶瓷研发设计、检测认证、会展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中心建设,促进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跃升。扩大佛山陶瓷会展的规模,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陶瓷企业到佛山参展,提升国际影响力,树立佛山陶瓷会展的品牌和地位。推动企业争创更多品牌,打造“佛山陶瓷”和“佛山工艺美术陶瓷”(石湾公仔)区域品牌,制订并推进区域品牌的标准体系。加强“佛山〃中国陶瓷博物馆”建设,力争将其建设成国家级陶瓷博物馆和全国重要的陶瓷旅游基地。建设集陶瓷工业旅游、

19

陶瓷文化鉴赏、制陶行为体验和陶瓷文化传播于一体的陶瓷旅游区。

第二节 新兴制造业

依托广佛都市圈的市场与技术资源集聚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汽车及零配件、太阳能产业、新光源、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向聚集化、规模化发展,打造产值超千亿的新兴产业群。

汽车及配件。努力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基地,培育成为支柱产业。重点鼓励发展下列产品:载客车及其底盘,轻型商用车及其底盘,路面清障车、路面养护车、路面清扫车、施工混凝土搅拌车、冷藏车、专用半挂车等专用车及其底盘,发动机、起动机、变速箱、离合器、制动器、转向器、悬挂系统、尾气净化装臵及总成、大型冲压件和注塑件、轴承等重要总成和部件,发动机零件、合金轮毂、专用紧固件、汽车用品等汽车零配件,汽车多媒体、汽车定位、自主导航系统、汽车行驶记录仪等车载电子产品,特种汽车配件,汽车装饰及配套用品等。争创一批世界、中国名牌产品,打造“佛山汽配”区域品牌。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先进汽配产业转移,加强招商,重点瞄准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企业的一、二、三级配套供应企业,特别是一级配套供应企业。扶持顺德专用车项目的建设,支持佛山南海福田汽车借助控股公司扩大轻型商用车规模。鼓励外资企业单独或合作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引导本地优势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发展。积极加强与广州相关部门和企业沟通,

20

搭建对外交流沟通的平台,帮助企业融入广州的整车生产配套体系,协同广州打造国际汽车制造基地。增强汽车配件行业的综合配套能力,发展壮大汽配流通市场。

太阳能。努力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和光伏应用示范基地,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以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为突破口,逐步形成研发设计及配件加工、组装成套完整的太阳能千亿产业链。加快推进中国建材集团投资的集光电技术(装备)研发、光电技术装备生产制造和薄膜太阳能模组生产三位一体的太阳能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光伏设备、导电玻璃等配套产业的引进力度,吸引薄膜太阳能的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建设广东省薄膜太阳能基地。加快推进与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的顺德国家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建设,通过政产学研四方合力,寻找有实力的企业和融资公司,将成熟技术产业化,近期重点是与杜邦等企业合作,建设太阳能应用示范和展示平台、太阳能全套系统解决方案研发基地,建设太阳能光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

新光源。努力打造成为以节能光电照明为重点的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于一体国内重要新光源产业基地。着力发展半导体照明(LED)产业,构建LED的完整产业链,培育成为500亿乃至千亿产业链。积极发展半导体照明上游产业——芯片设备制造,掌握行业技术主动权和制高点;大力发展LED芯片、外延芯片、封装和车灯、路灯、背光源等应用产品;扶持建设LED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立LED产业联盟;实施LED照明

21

产品示范工程,推动LED在传统照明领域的应用。发展高效节能的新型电光源、特种电光源系列产品。加快建设南海半导体照明工程产学研中试基地、南海新光源产业化示范基地。

新材料。努力打造成为多个技术领域领先的国内重要新材料产业基地。建立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和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规模。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以及其它新材料研发、设计与生产,开发多功能、智能、仿生等复合材料。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突破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集成度高的产品,促进新材料新成果应用与产业化。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的产学研以及与外资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引进和发展一批项目,做大佛山新材料产业规模。推进国家火炬计划佛山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华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水平。

医药保健品。努力打造成为在国内医药及保健品产业中位居前列的医药保健品产业基地。加强引进与研发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生物制药、保健品、医疗器械产业,加强中药创新研究,提高制药装备和药品包装的技术水平。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产品、新型生物原料药、新型疫苗与及基因药物、新药靶标、诊断试剂、医疗诊断设备、医用材料、理疗器械、功能性食品及配料等。加快推进中国医疗器械(佛山)产业基地、华南基因谷建设,依托诺贝尔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大力发展基因产业。建设中国(广东)中医药生物科技园,规划发展佛山(顺德)

22

国家级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积极协助有资质的医院申报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基地,为器械产业基地建设和医疗器械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加大对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招商力度,以项目带动医药保健品产业发展。与广州共同建设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发展基地,提升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

环保。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环保产业研发、生产、服务基地和推广中心。大力发展环保设备生产制造、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生产、环保技术服务等行业,重点发展水污染治理、脱硫除尘、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环境监测、洁净技术、汽车尾气净化等领域的技术、设备和产品。加强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处臵、资源再生利用、河涌及水库淤(污)泥处臵、清洁生产、生态保护、污染物监测监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服务。加快华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

第三节 优势制造业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加快高污染、高能耗产能退出,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现代化与高新化,打造纺织服装、家具、食品饮料产业高地。

纺织服装。努力建设成为区域性纺织服装生产、信息、贸易中心。以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品为龙头,以染整织造技术进步、织物面料开发为突破口,加快形成纺织服装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服装产业链条和配套,实现从简单加工向深度加工和全过程设计制造方面升级。支持溢达纺

23

织等龙头企业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有序转移一批产品档次低、劳动密集、耗能高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和生产环节,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完善区域性技术创新中心和专业化市场物流体系,推进区域品牌和产品名牌的创建,提升西樵纺织、大沥(盐步)内衣、里水袜业、均安牛仔服、张槎针织、祖庙(环市)童装集群发展水平。推广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PAC可编程序控制和数字式喷射印花、计算机测色配色等技术。

家具。努力打造成为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内重要家具研发、生产和全球家具采购基地。强化家具产业原创产品设计能力,改进生产工艺,促进生产专业化,实现标准化、模块化、柔性化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升家具材料、木工机械、家具制造、商贸物流的产业链整体竞争力。重点开发生态环保家具及绿色原辅料、高档时尚家居系列、办公家具、便携式家具以及特殊功能性家具等。重视对家具时尚潮流和本土文化特色设计,实现产品功能化、时尚化、品牌化、系列化。建设顺德家具研究开发院、检验检测中心、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中心、家居博览城、家具总部大厦、家居文化博物馆,加强资源整合,发展家居文化。提升乐从、龙江等家具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食品饮料。努力打造成为国内重要食品饮料制造中心、创新中心和品牌中心。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培育全球性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食品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饮料、米酒、啤酒、调味品、粮油加

24

努力打造成为华南领先、全国知名的信息服务基地。依托广东省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大力发展数据处理等金融信息服务业。支持面向制造业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发展高水平软件业,形成以嵌入式软件为竞争优势的珠三角应用软件服务中心。促进嵌入式软件与制造业结合发展,积极研发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重点发展嵌入式智能家电控制器及系统、汽车影音系统、汽车导航系统等嵌入式软件产品,重点培育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机床数控设备控制系统、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等。鼓励自主软件开发,拓展软件外包业务,推广国际认证,培育一批名牌软件产品、软件企业。构建高水平、集约化的软件园,完善南海软件科技园建设,将广东省无线射频识别产业(佛山)基地及广东省(佛山)软件产业园的建设有机结合,打造成辐射珠三角地区的国家级软件园。大力发展行业电子商务,打造家具、陶瓷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优先发展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积极发展网络技术服务、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等业务。

科技服务与教育培训。形成支撑产业升级转型的科技服务和教育培训体系。大力支持大型企业组建企业工程技术开发机构,除为本企业服务外,要逐步发展为本行业其他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建设若干集研究开发、技术支持、技术推广、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培育知名品牌的研发设计机构并引导其向集团化发展。重点建设广东平

30

板显示产业技术研究院、广东省数字媒体技术研究开发院、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华南家电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设一批具有地区行业优势的国家、省级检测认证中心。创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成为国家级孵化器。大力发展技术评估、专利服务、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构建广佛统一的科技服务市场。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华南重要职业教育基地。加快中职学校新建、扩建项目实施进度,充实设施设备,统筹规划专业设臵;大力推进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建设,推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形成办学特色。在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一批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完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市场。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与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合作,积极接纳其学生到佛山就读,以联合办学等的方式推动省内劳动力向佛山转移。

此外,提升专业市场水平,构建与制造业协调发展,与国内外市场紧密衔接,业态创新、管理先进、功能完善的专业市场体系,推动专业市场从简单的交易集散地转变成中小企业综合配套服务综合体。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扩大交易规模,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专业市场交易的常态化、远程化;开发网上支付、产品认证、技术检测、信用担保等服务;完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国际采购和中转平台,促进专业化市场管理。

31

第五节 生活性服务业

通过优化发展生活服务业,构建商业网点发达、基础设施完善集商贸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现代都市生活区,共同打造广佛优质生活圈。

旅游休闲。建设以休闲为主,集观光、商务、会展、美食、购物、娱乐、健身、宗教旅游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时尚休闲胜地,把旅游休闲业培育成为重要产业乃至支柱产业。实施“双20”工程,即到2020年,建成20个休闲度假基地和20家五星级饭店。积极打造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奥特菜斯世界品牌旅游购物区,使之成为珠三角时尚购物之地;打造云东海旅游胜地,使之成为“现代西湖”;建设岭南天地民俗文化区,使之成为全世界会讲广东话的人寻根、交流、传承、相聚的地方;打造“广东香格里拉”,使南山成为观光农业和旅游度假胜地;以中心城区西部岭南水乡特色文化为基础,建设集休闲度假、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南庄生态健康休闲区;建设5A级的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加快大沙(明园)综合休闲旅游风景区等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建设一批休闲农业园。加快星级饭店建设,建立高中低档层次分明的饭店结构体系,积极引进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酒店品牌。建设有特色风情的时尚街区,发展咖啡馆、茶楼、剧院、体育馆、游泳馆、射击馆、休闲健身俱乐部等场所。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推进广佛肇旅游资源整合,加强一体化营销,打造广佛肇旅游品牌。

32

商贸流通。构建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提升祖庙、大良、桂城、荷城、西南商圈,结合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引导集购物、娱乐、餐饮、酒店、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集聚发展,打造若干区域性商业中心。依托城市地铁站点、城际轻轨站点和交通转换枢纽建设,发展地铁商业。引导商业分区域分档次发展,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地方特色国内外知名的商业街。完善汽车等消费品专业市场。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信用销售。建设农村现代消费品流通网络、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流通网络,构筑便利通畅的农村商贸服务体系。支持有实力的连锁经营企业扩大规模和辐射范围,培育一批以佛山为总部或地区总部,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大型连锁龙头企业。以大型连锁经营和品牌企业为龙头,整合广佛两市分销资源,实施商贸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000亿元。

房地产。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增强房地产业的住宅功能和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服务的功能,促进经济和城市发展。优化住宅地产结构。加强宏观调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保持合理比例,近几年套型建筑面积在符合国家规定以内的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筑面积达到新建住房总建筑面积的70%以上。新建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应主要安排在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居住条件较为成熟的区域,商品房重点在城镇新区、旧城改造和轨道交通沿线布局,

33

工业聚集区域配套建设员工村。引进更多国内外知名的房产开发商,开发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住宅楼盘,提升住宅房产品质。积极发展商业地产。发展总部楼宇、现代商务商贸房产、星级酒店集群,适度开发休闲度假房产,拓展城市地下商业地产。大力发展为工业服务的商业地产,结合旧厂改造,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鼓励投资商采用整体持有商业商务楼宇等物业集中经营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物业服务机构,提升商业物业经营水平。

社区服务。加快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发展,建立完备的社区服务体系。围绕便民服务,加快形成便利店、家政、邮政、托幼、养老、医疗、教育、文娱、维修、保安、再生资源回收等配套完善的有效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社区服务网络。到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接近100%。创新社区服务形式与内容,完善社区服务与管理,将养老、失业、医疗、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社区。鼓励公益性民间组织进入社区,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动员社会力量承办各类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提供购物、家政、维修、回收、中介等社区服务。建立社区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第六节 现代农业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发展工业的理念精细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由生产向生活服务和环境

34

生态多功能转变,建立都市型、观光型、生态型、外向型和品牌型现代农业体系。

推进现代标准农田、鱼塘建设,打造适应现代精细农业的发展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重点发展蔬菜业、花卉园艺业、畜牧业、水产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稳定蔬菜播种面积,建立一批稳定、适时的优质蔬菜基地。优化顺德、南海的优质鱼养殖基地,扩大高明、三水优质鱼养殖规模。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加强与广州、肇庆农业发展合作,共同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产品无障碍流通。

以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契机,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发展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流通网络建设,形成生产、加工、流通有机结合的产业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包括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重大动植物疫病害防治等在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推行农业标准化及无公害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及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

第七节 企业发展

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通

35

过有序淘汰一批落后企业,转移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扶持优势企业、培育潜力企业,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实施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的扶持。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科学手段,加强基础管理,提升运作效率。支持优势企业以资产、技术、品牌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的支持,扶持百年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发挥大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以大企业大集团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体系。引导中小企业夯实基础、创造品牌、注册专利、制定标准、品牌输出以及上市等发展壮大之路,培育一批发展动力足、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和“专、精、特”中小企业群体,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规模效益型、科技创新型、外向接轨型、持续成长型企业,促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年主营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达到20家左右,超千亿达到5家左右,世界名牌产品达到5个左右。

第四章 产业布局

以优化总体布局、突出区域特色为导向,按照功能协调互动、产业相对集聚、生态环境和谐的布局原则,构筑产业集聚

36

化和一体化布局格局。

第一节 空间布局

依照产业发展现状及城市组团发展格局,结合落实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按照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思路,构建“一核、二带、三区、多组团”的空间格局。

专栏4 佛山市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图

一、“一核”。“一核” 包括禅城区、南海区的桂城以及东平新城,是佛山行政、商务以及城市产业综合性服务中心。重点发展金融、会展、物流、文化创意、商贸、休闲、旅游、信

37

息、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科技含量的优势传统制造业等精品经济,强化其综合服务和高端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逐步打造成产业辐射力强的现代产业核心区。

二、 “两带”。即东部南北产业发展带和环西北—西南生态经济发展带。

——东部南北产业发展带。以佛山中心组团、大良容桂为主轴,北向大沥和里水、南向中山延伸,东、西两边扩展,与广州市紧密相连。重点发展家电、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光源、环保、高端陶瓷和纺织、创意设计、会展、物流及专业市场等产业,逐步打造成为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主要产业带。

——环西北—西南生态经济发展带。包括三水区的西北部、云东海和高明区与周边市接壤山区及南海区部分区域,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和人文、水文景观优势,通过高起点的规划和建设,重点发展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会展等服务业和生态、观光农林业,逐步打造成“广佛(珠三角)都市圈生态旅游经济带”,珠三角西岸的旅游休闲胜地。

三、“三区”。即大良容桂总部经济区、西北现代工业科教区和西南新兴产业商贸区。

——大良容桂总部经济区。包括大良、容桂和伦教部分区域,依托顺德制造业和大型企业众多的优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会展、物流、研发、设计、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打造成特色总部经济基地和高端服务机构的

38

聚集地。

——西北现代工业科教区。包括狮山、西南、乐平和周边部分区域,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器件、电子电器、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金属加工、光伏、生物医药、节能光电照明等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设计、商务、高等职业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逐步打造成具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西南新兴产业商贸区。包括西樵、九江、荷城和龙江、明城、杨和部分区域,充分发挥交通优势,重点发展新材料、食品饮料、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金属材料加工、家具等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专业市场、旅游等服务业,逐步打造成新兴产业和现代商贸基地。

四、 “多组团”。即以工业园区、服务业片区和集聚区等产业集中区为组团单位,作为产业发展支撑基础。

(一)工业园区。重点建设和发展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禅城经济开发区、南海经济开发区、南海工业园区、顺德工业园区、高明沧江工业园区、三水工业园区,形成园区间各具优势、分工互补的发展格局。 专栏5 佛山市工业园区和重点产业 序号 1 2 3 园 区 重 点 产 业 佛山国家高新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光电产业、汽产业开发区 车电子、精密制造、生物制药。 广东佛山禅城经济光机电一体化、汽车配套、精密制造、新材料、金开发区 属加工、陶瓷装备、家用电器。 广东佛山南海经济新型平板显示、软件、家用电器、新光源、生物医开发区 药、汽车配件、有色金属加工、风电装备。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t4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