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31 14: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备课组长:

互 动 调 控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 2.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学情分析

通过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它是总结事实,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这方面要注意强调。在学生已经建立力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并为后面惯性和二力平衡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物体的惯性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概括、推理。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让学生观察16页上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合作探究 1.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按照书本第45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

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三)、交流展示 : (1)体验图8.1-3的实验

(2)体验物体小球入原处的实验 (3)通过观察图8.1-26,尝试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

XX课堂 备课组教案

- 1 -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责任人

互 动 调 控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鸡蛋魔术、套锤柄、行车跳下易摔倒、泼水、丢垃圾、车启动人后倒,刹车人前倾等等。

(4)阅读19页读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 (四)归纳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表述的?

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惯性的例子,防止惯性产生危害的措施? (五)当堂训练 1.长江学案 P16必做1---7 选做8

2.课外书本第19页第1、2

(六)、教学反思

x k

m

- 2 -

b 1 .c o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备课组长:

第二节 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

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

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对受力分析还不够全面,对物体受到力的理解也还不够准确,在学习过程中,在这方面要注意正确的引导。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探究法”,并贯穿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教学 教具:2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如图1所示),一把剪刀。 图1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

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 1.力的平衡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其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 2.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

XX课堂 备课组教案

- 3 -

互 动 调 控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责任人

互 动 调 控 个力平衡。

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 [实验]: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

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

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

F 图3

图4

对第四种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进行点拨:将塑料片从中剪断,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能静止吗?

结论: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演示实验]:手在绳端用力F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静止,观察弹簧秤的示数。然后用力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匀速上升,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并比较两次弹簧秤示数的大小。

三、交流展示

分析物块受的两个力的大小、两个力的方向、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归纳: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将条件归纳成口决:“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归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x k b 1 .c o m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

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求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3.反馈练习

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 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 2.汽车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 (填“是”或“不是”)平衡的力。 3.每方十人拔河时,某时刻绳子静止不动,这时这二十个人拉绳子的合力是 。

4.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500牛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是 牛顿,方向是 ,重力和支持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 和 。

5.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重为5000牛,受到的牵引力是200牛。那么,汽

- 4 -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备课组长:

车受到的阻力是 牛,方向是 。

6.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静止悬挂在绳子上,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体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时,拉力又是多少?(g=9.8牛/千克)

7.如下图所示,物重6牛,弹簧秤竖直向上拉,示数为4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 四.归纳小结

五.当堂训练 1、长江学案P18 必做1---8 选做9

2、课外:课本第22页练习1-2。

互 动 调 控

教学反思

XX课堂 - 5 -

备课组教案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责任人

互 动 调 控 第三节 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对物体运动的作用。(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知道摩擦力的利弊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2)经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学情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一节富有探究性的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然而摩擦力又是一节较难理解的而又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定性地学习滑动摩擦力,并知道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一些方法,通过分组实验定性地研究滑动摩擦力与表面粗糙程度有关等。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启发式、转换法。

●教具: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道路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为什么?(受地面摩擦力)讨论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二.合作探究

(一)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接触、不光滑、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提问: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日常生活中知道:推箱子,箱子越重,用的推力越大。地面越粗糙,用的推力越大,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1)接触面所受的压力(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接触面面积的大小??可用下面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原理:二力平衡条件:f=F(转换法),

图甲 图乙 图丙

三、交流展示

由上述实验填写下表

- 6 -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备课组长: 表格设计:

实验次数 压力大小(N)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力f(N)(弹簧测力计示数) 1 2 3 互 动 调 控 (三)图甲和图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并且,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图甲和图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四)摩擦的利与弊:

利的方面:例如,鞋(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弊的方面:例如,机器部件间的摩擦。 (五)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六)、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2.加润滑油。3.安装滚动轴承(滚代替动)。4.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四.归纳小结

五.当堂训练:1、长江学案 P20 必做1---8 选做 8

2、课外作业:阅读课本P26 动脑筋学物理

教学后记:

XX课堂 备课组教案

- 7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t1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