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通用版专题12.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押题专练)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04-29 15: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1、图2划分的分别是()

A.地形区、自然区B.行政区、工业区

C.自然区、行政区D.地形区、工业区

2.有关两图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图2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划分的

C.图1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D.图2中区域有大有小,为不同层次的区域

3.下列有关图1中四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光照充足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土壤肥力高

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丙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变化大;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由于高温多雨,枯枝落叶腐烂速度快且养分易淋失,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4~6题。

4.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5.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6.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宁夏平原

C.长江三角洲D.三江平原

8.从第Ⅰ阶段到第Ⅲ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D.市场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9~11题。

9.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环境、科技B.科技、市场

C.市场、环境D.成本、人才

10.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

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

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

C.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D.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11.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未来最可能的是()

A.农业经济消失

B.影响演进的因素趋于复杂

C.整个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D.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小

下图为我国2011~2015年三次产业比重和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与2011年相比,2015年我国()

①第三产业产值增加②第二产业产值减少

③第一产业产值减少④三次产业结构优化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13.2011~2015年我国()

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②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增强

③环境质量日益改善④区域差异持续减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在江苏中部的兴化地区(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有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垛田。当地人们在号称“锅底洼”的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高成垛,垛上耕作,形成一块块状如小岛的精致农田。读图回答14~16题。

14.根据其耕作方式判断,垛田种植的作物最不可能是()

A.水稻B.棉花

C.冬小麦 D.玉米

15.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主要作用有()

①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

③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

A.②③B.①④

C.①②D.③④

16.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流域上游兴修水库,新修垛田的高度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泥沙淤积加剧

B.地壳不断下沉

C.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减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su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