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重点与习题

更新时间:2024-06-18 07: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物化学》重点与习题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2、理解生物化学与化学及有关生物学科间的关系。

3、了解生物化学的应用,生物化学的发展状况及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重点:

生物化学的概念及内容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主要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一、二级结构,掌握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理解肽键的概念,肽键的形成,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组成成分和分类及重要的化学键。 3、了解蛋白质的三、四级结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离和提纯,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

重点:

1、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2、蛋白质的一、二级结构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难点: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空间结构 2、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总结:

蛋白质的重要性、元素组成及基本结构单位,明确: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是氮,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结构特征,熟练地掌握20种标准氨基酸、氨基酸重要的理化性质。

氨基酸之间的连接键——肽键。了解有关肽的概念:肽,肽键,氨基酸残基等。掌握肽的方向性问题:从左到右,为N端→C端。

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区分构型与构象,理解主链构象和侧链构象,肽平面等概念,明确维持各个层次结构的作用力,重点掌握α-螺旋结构及β-折叠结构的结构特征。理解蛋白质是如何形成其稳定的三维构象的。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要求能够以血红蛋白为例来阐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明确别构现象与别构蛋白质。

蛋白质的各种理化性质,掌握其中的两性解离性质,等电点,变性作用等。

习题:

1、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含有10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的分子量大约为多少?(11000) 2、某蛋白质样品含氮15.2%,它的蛋白质含量约为多少?(95%)

1

3、丙氨酸、精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和丝氨酸的中性(pH7)溶液属于以下哪一类?

非极性、极性不带电荷、极性带负电荷或带正电荷

4、写出丙氨酸和谷氨酰胺作用产生二肽的反应式及可能的二肽产物的结构式。 5、苯丙氨酸有2个可解离的质子,写出相当于两次解离的平衡方程式。

6、什么是等电点?如在pH6.0时对Gly、Glu、Lys、Arg、His和Ala的混合溶液进行电泳,哪些氨基酸移向正极?哪些氨基酸移向负极?哪些氨基酸不移动或接近原点?

7、如用电泳法分离脲酶和肌红蛋白c,使pH值维持在3、6还是9才能得到最好的分离效果?为什么?在其它两种pH值时,这两种蛋白质移动的方向是什么?(等电点:脲酶5.0 肌红蛋白c7.0) 8、解释下列名词:

酰胺平面、变性、兼性离子、等电点、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及四级结构。

9、蛋白质的α-螺旋及β-折叠结构的结构要点。 10、确定下列概念的正误:

⑴、因为细胞色素c和血红蛋白都是血红素蛋白,它们必具有相同的三级结构。 ⑵、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与血红蛋白的α-和β-亚基的三级结构很不相同。 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有所改变。 ⑷、血红蛋白的α-亚基有运输氧的功能。

⑸、肽链中截然分开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二级结构。 ⑹、在序列中空间接近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则产生三级结构。 ⑺、非必需氨基酸不是体内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

⑻、生物体内的一切多肽,毫无例外地均由L-α-Aa组成。 11、以血红蛋白为例,说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12、简述蛋白质电泳的原理。

13、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举例说明与实践的关系。蛋白质变性后性质与结构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什

么叫复性?

14、用紫外吸收法测定溶液中蛋白质含量时,波长是多少?用此波长的依据是什么? 15、试述蛋白质沉淀的类型、方法及与实践的关系。试述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及用途。

2

第二章 核酸的化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核酸的主要理化性质及核酸的一、二级结构。 2、理解核酸的组成、分类和分布。 3、了解生物体内重要的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4、了解核酸的重要性

重点:

1、核酸的二级结构即DNA双螺旋结构与tRNA的三叶草型结构 2、核酸重要的理化性质

难点:

1、3'、5' 磷酸二酯键的表达 2、核酸的空间结构

3、核酸变性与复性性质的应用

总结:

在本章中,首先介绍了核酸发现的历史及命名,然后讲述了核酸的分类与分布,接下来,又重点介绍了核酸的生物功能,由此向大家介绍了一个著名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要求同学们了解这个的实验过程,了解这个实验的巨大意义。

核酸的化学组成章节里,要了解核酸的特征性元素是磷。掌握二种戊糖、五种碱基的基本骨架,取代基团及取代部位。要掌握核苷酸的结构,其分子中戊糖与碱基之间的连接键及在生理条件下,磷酸在戊糖上的连接部位,并要了解核酸水解产物的性质。

在核酸的结构这一节里,要掌握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即3'、5'-磷酸二酯键,掌握多核苷酸链的方向性问题。理解核酸一级结构的两种书写方式。对于核酸的空间结构,DNA应掌握Watson-Crick提出的双螺旋结构,即双螺旋结构的特征、稳定其结构的作用力及该结构提出的伟大意义;RNA则要掌握tRNA的二级结构——四臂四环的三叶草型结构,并要知道各臂各环的功能。对于A型DNA、Z-DNA的结构、DNA及tRNA的三级结构作一般了解。

在掌握核酸结构的基础上,应将核酸的结构与性质联系起来。了解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掌握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最大紫外吸收波长,核酸的变性与复性性质等。对于基本概念,要掌握的有:核酸的热变性、Tm、退火、核酸杂交、增色效应及减色效应等。

要了解体内常见的核苷酸的衍生物及功能。 了解核酸序列测定的一般步骤。 了解DNA的化学合成法。

习题:

1、比较DNA、RNA在化学组成上,大分子结构上及生物学功能方面的不同特点。 2、RNA有哪些主要类型,其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3、酵母DNA的碱基组成中,T的摩尔分数为32.9%,试计算此DNA分子中其它碱基的含量。 4、试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及其与DNA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5、如果人体有1014个细胞,每个细胞DNA含量为6.4×109 bp,试计算人体DNA(以双螺旋形式存在)的总长度有多少米?每个细胞DNA的分子量约是多少?(设碱基对的平均分子量为660)。

3

6、写出下列核苷酸序列的反平行互补链。pATCGCAGTTCGCTAC 7、噬菌体M13 DNA的碱基组成是:A=23%,T=36%,

G=21%,C=20%。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关于此噬菌体DNA的哪些性质? 8、下列哪种关于DNA碱基组成的关系是错误的?

(a)A+T=G+C (b)A=T (c)A+G=C+T (d) G=C 9、在下列描述后面填上合适的化学键。

(a)连接核糖和磷酸 (b)在两条DNA链间搭桥 (c)连接碱基和戊糖 (d)在RNA中连接核苷酸 10、tRNA在分子结构上有哪些特点?其主要环与臂的功能是什么? 11、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有何特点?有何应用? 12、核酸变性后,其性质上发生哪些变化?

13、DNA溶液强烈吸收260nm的紫外光。天然DNA与其变性DNA溶液相比,哪一个的260nm光吸收值

高?怎么解释?

14、什么是核酸的热变性、解链温度、核酸的分子杂交?核酸杂交技术有何应用?影响特定核酸分子Tm

值大小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15、有一DNA,其结构为

GCGCGCGCGCGCGCGC CGCGCGCGCGCGCGCG

将此DNA的溶液加热到80℃时其粘度大幅度下降。原因何在?如将溶液保持在100℃,DNA的哪种结构占优势? 如使溶液缓慢冷却到25℃,DNA结构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16、同源DNA的变性是可逆的。有三个因素可促使DNA的复性,即:(a)阳离子的存在(b)比熔点低

的温度(c)DNA链的高浓度。解释这些因素的作用。

17、在一定条件下,双螺旋DNA部分变性(即螺旋只在一定区域解链)。能否推测解链区的G≡C对多还

是A=T对多? 为什么? 18、解释下列名词:

复制、转录、反转录、翻译、三联体密码、中心法则(信息流)、内含子、外显子、居间序列 19、真核生物DNA的基因组织有何特点?

4

第五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酶催化的特异性,酶的作用原理,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2、理解酶的化学本质,组成,概念,分类及同工酶的概念。 3、了解酶的命名,酶活力的测定,酶的制备和应用。

重点:

1、酶催化的特性,酶的作用机制。

2、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难点:

1、酶的作用机制,中间产物学说,诱导契合学说。 2、底物浓度及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总结:

在本章中,首先介绍了酶的一般概念,理解酶的概念,理解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异同点,特别应理解酶作为特殊的催化剂——生物催化剂,所具有的几个特点。

对于酶的命名,一般了解即可,了解酶有习惯命名与系统命名。酶的分类,则应明确分类的依据,据此,可将酶分为六大类,应明确每一大类中,酶催化反应的类型及实例。

在酶的化学本质这一节里,应理解酶的化学本质就是蛋白质。掌握结合酶的组成,及各个组成在催化反应中所起的作用。还应掌握许多基本概念:辅酶、辅基、全酶、酶蛋白等。理解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物等概念。

在介绍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一节时,介绍了一些概念。应理解同工酶、酶原及酶原的激活等的概念,掌握什么叫酶的活性部位、什么叫酶的必需基团。掌握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在酶作用的专一性这一节中,应掌握酶作用专一性的概念, 酶作用专一性的几种类型。

酶的作用机制,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应掌握酶的催化作用与分子活化能的关系,如何用中间产物学说解释之。掌握解释酶作用机制的几种学说:锁钥学说及诱导契合学说的要点,了解其不足之处。了解使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几点因素。

酶促反应的速度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这一节中,应理解酶促反应速度的测量,理解为何要测酶促反应的初速度。理解酶浓度、pH 、温度、激活剂等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掌握底物浓度、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掌握米氏方程式,米氏常数的意义及测定方法,掌握抑制作用类型及特点等。

对酶活力的概念、酶活力的测定及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酶的活力单位等要有所了解。 应了解什么是核酶、什么是抗体酶,理解什么是化学酶工程和生物酶工程。 酶的制备、酶的应用作一般了解即可。

习题:

1、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异同点

2、为什么说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3、区别: 酶蛋白和全酶 酶蛋白和酶的辅因子 (各起何作用) 4、活性部位

5、何谓酶分子的必需基团? 有哪些类型?其作用如何? 6、何谓酶原?其是怎样被激活的?有何生理意义? 7、什么是同工酶?同工酶的生物学意义。

5

8、何谓酶的专一性?有哪几类?各举一例说明。

9、中间产物学说要点 诱导契合学说要点 它们各是解释什么问题的? 10、酶促反应的初速度是如何规定的?为什么要测定初速度?

11、假如反应体系中存在着下列各种情况,求其速度v相当于理论最大速度Vmax的百分数。

⑴S=Km ⑵S=(1/2)Km ⑶S=2Km ⑷S=(1/10)Km ⑸S=10Km

12、酶促反应的初速度:(a)、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b)、与酶浓度成正比 (c)、在中性pH时最大

(d)、当底物浓度与Km相等时最大 (e)、与温度无关。 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13、米氏方程的基本形式是什么?Km的意义何在?如何测定? 14、区别:v0与Vmax 15、判断下列概念的正误: ⑴、一般酶和其底物大小差不多 ⑵、酶分类的依据是其催化的反应类型 ⑶、酶影响它所催化反应的平衡

⑷、如果有一个合适的酶存在,达到化学反应能阈所需的活化能就减少 ⑸、在酶已饱和的情况下,底物浓度的增加能使酶促反应的初速度增加 ⑹、当 ES 络合物的量增加时,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也增加 ⑺、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与所使用的底物无关

⑻、在低底物浓度时,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⑼、若已知在给定酶浓度时的Km和Vmax,则可计算在任何底物浓度时酶促反应的初速度 16、酶的最适温度与最适pH 酶的激活剂与抑制剂

17、什么叫酶的抑制作用?其可分为哪些类型? 比较不同类型可逆抑制作用的特点或机理。

18、人血清中含有酸性磷酸酶,这类酶在微酸性(pH=5.0)条件下可水解磷酸酯类物质。红细胞、肝、肾、

脾和前列腺都能产生酸性磷酸酶。从临床的观点出发,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最重要,因为血液中此酶活性的升高常是前列腺癌的征兆。前列腺磷酸酶被酒石酸根强烈抑制,而其它组织的酸性磷酸酶则不被酒石酸抑制。怎样利用这种性质设计测量人血清中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活性的特殊方法?

19、甲醇(木醇)是一种常用作汽车防冻剂的商业溶剂,毒性很强,人服用30mL即可致死。其毒性并非

来自甲醇本身,而是来自它的代谢产物甲醛。甲醇能被肝脏中的醇脱氢酶迅速氧化成甲醛。甲醇中毒的医药处理之一是:给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乙醇(酒精),使用量是能引起正常人中毒的剂量。为什么这种处置会奏效? 20、酶的分类与命名:

(1)、叙述酶的系统分类法,其优点何在? (2)、酶共分成几大类?反应通式?举出具体实例。

(3)、酶的命名如何规定?一个酶可有几种表示法?举例说明。

6

第六章 维生素和辅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水溶性维生素和辅酶的关系、功能及功能部位。 2、理解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3、了解维生素的概念、分类、来源及化学性质。

重点:

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难点:

维生素在体内的活性形式及其作用

总结:

在维生素和辅酶这一章中,首先应理解的是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维生素的分类。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在生物体内均以辅酶的形式参与代谢,要掌握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的活性形式,功能部位及维生素以辅酶形式存在时,在体内物质代谢中所起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对于脂溶性维生素,应理解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了解维生素的来源,常见维生素的缺乏病及一般防治方法。

习题:

1、什么叫维生素?维生素在体内主要有什么作用?

2、列举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下列辅酶(或辅基)中含有哪些维生素成分? (a) NAD+ (b) FADH2 (c) 辅酶A (d) FH4

3、在人类中曾发现哪些维生素缺乏症?写出其名称并注明这种病是因为缺乏何种维生素所致? 4、为什么缺乏硫胺素常会引起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的机能障碍? 5、进食生鸡蛋过多为何能引起生物素缺乏症?

6、叶酸由哪几种化合物缩合而成?又以何种形式在体内起作用? 7、维生素C具有什么化学特征?缺乏时可引起何种疾病?

8、下面的哪种维生素在甲基(-CH3)和甲酰基(-CHO)的转移中有用? (a) 硫胺素 (b) 抗坏血酸 (c) 叶酸 (d) 核黄素 9、下列各种说法是否正确?指出错误的说法并加以改正。 (a) α-生育酚为维生素E (b) 氰钴胺素为维生素B12 (c) 硫胺素即维生素B1 (d) 磷酸吡哆醛又叫维生素B2 (e) 羧基生物素是氢的载体

10、若缺乏水果蔬菜类食物,人最可能发生下列哪些维生素缺乏症?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C (c) 硫胺素 (d) 烟酸 (e) 氰钴胺素 11、下列哪些辅酶(或辅基)为核苷酸类化合物

(a) FAD (b) NAD+ (c) FH4 (d) TPP (e) 磷酸吡哆醛 12、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什么? 为什么多晒太阳可以预防佝偻病? 13、维生素A、K、E各有什么生理功能?

7

第七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糖代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糖的无氧氧化过程,糖的有氧氧化过程,戊糖磷酸途径,糖异生作用,主要代谢过程的生理意义及能量计算。

2、理解糖的酶促水解,自由能的产生和变化,高能化合物的概念及重要的高能化合物。 3、了解单糖的吸收,蔗糖、淀粉及糖原的合成过程。

重点:

1、糖的无氧氧化途径,糖的有氧氧化途径,戊糖磷酸途径。各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 2、糖异生作用及生理意义。 3、能量计算。

难点:

1、糖的各条分解代谢途径 2、糖异生途径

3、糖代谢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总结:

在糖代谢这一章中,一共讲了三个大问题:新陈代谢、自由能与高能化合物、糖代谢。

新陈代谢这一节中,要理解各种基本概念: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等,理解新陈代谢的内容及特点。

关于自由能与高能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叙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然后介绍了自由能的概念。要理解自由能的概念,理解高能化合物的概念。要求能够根据自由能,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要求掌握几种常见的高能化合物。

最后是糖代谢。糖代谢不仅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也是本学期的主要内容,因为它也是学习其它物质代谢的基础。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掌握各种基本概念,例如:酵解、发酵、无氧氧化、有氧氧化、糖异生等;其次,是糖的分解代谢途径,在四条分解代谢途径中,重点要求掌握糖的无氧氧化途径及糖的有氧氧化途径,要求掌握这两条途径中参与反应的酶或酶系、反应方程式、生理意义、关键酶、ATP的计算及途径在细胞内的定位,对于乙醛酸循环途径作一般了解即可,对戊糖磷酸途径,要掌握其重要的生理意义,要理解这四条途径之间的关系,将这四条途径沟通的物质;再次,糖的合成代谢途径,重点在糖异生途径,要掌握其概念及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的代谢通路,对于糖原的合成,作一般了解;最后应总结:小分子核苷酸在糖代谢中的作用,生物大分子合成的特点等。

习题:

1、何谓中间代谢?何谓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举例说明说明是高能磷酸化合物。 3、糖类物质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4、何谓淀粉或糖原的磷酸解?

5、解释:无氧氧化,何谓“发酵”与“酵解”,两者有何异同?

6、在缺氧状态下葡萄糖是如何转变为乳酸的?有什么生理意义?(具体过程、参与反应的酶及辅因子) 7、葡萄糖在肌肉细胞中转化成乳酸所释放的自由能仅为葡萄糖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时的7%,这是否

8

意味着肌肉中的酵解作用是一种浪费?为什么? 8、解释:糖的有氧氧化、三羧酸循环

9、试述丙酮酸脱氢酶系的组成、影响其活性的因素?

10、三羧酸循环中有几个调节酶?它们受什么物质调节?各催化哪些反应?

11、比较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过程(进行的部位、反应的条件、反应过程、生理意义、ATP生成的方

式等)。

12、何谓乙醛酸循环?对植物体有何生理意义? 13、何谓戊糖磷酸途径?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14、戊糖磷酸途径可使(选择下述正确的答案)

A、葡萄糖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B、产生甘油参加脂肪合成 C、产生NADPH C、产生戊糖参加核酸合成 D、产生葡-1-磷参加糖原合成 15、何谓糖异生?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16、写出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它们受哪些重要因素的控制?这些关键酶各催化哪些反应?17、下列反应中各需何种辅助因素或辅酶?各起何种作用?

A、丙酮酸→乳酸 B、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 C、糖原→糖原(多一个葡萄糖) D、琥珀酰CoA→琥珀酸+HSCoA

E、丙酮酸+CO2→草酰乙酸 F、甘油醛-3-磷酸+Pi→甘油酸-1,3-二磷酸 G、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

18、指出下列酶各参加哪一个反应?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A、丙酮酸激酶 B、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羧激酶 C、果糖磷酸激酶 D、葡萄糖激酶 E、果糖-1,6-二磷酸磷酸酶 F、葡-6-磷磷酸酶

19、从2 mol丙酮酸合成1mol葡萄糖,需要几mol ATP及几mol NADH?(写出推算的大致过程)

9

第八章 生物氧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氧化过程中水的生成、ATP的生成,掌握电子传递与氧化呼吸链的关系,呼吸链各组分的结构与功能。

2、理解生物氧化过程中CO2的生成,生物氧化的概念,生物氧化的特点,氧化磷酸化偶联作用和偶联部位。

3、了解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正确理解呼吸链中各组分电极电位与排列顺序的关系。

重点:

1、电子传递与氧化呼吸链,呼吸链的组分、结构与功能。 2、氧化磷酸化作用。

难点:

1、电子传递链组分的结构和排列顺序。 2、ATP生成的偶联机制。

总结:

本章基本概念多,所以首先要掌握各个基本概念。

在CO2的生成这一节中,要明确,生物体内CO2的生成,是有机酸脱羧的结果。对脱羧的两种方式:氧化脱羧和直接脱羧,要能举例说明。

电子传递和氧化呼吸链是重点。首先应掌握呼吸链的概念,通过此概念来理解生物氧化过程中水是如何生成的。然后要掌握呼吸链的重要组分,这些组分的基本结构,在呼吸链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各个组分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

在氧化磷酸化作用这一节中,首先要掌握两个概念: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这是ATP生成的两种方式,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要求掌握ATP生成的方式、数量、部位,理解ATP生成的机制,即ATP生成的三种假说,理解化学渗透假说的要点。

在这一章中,还遇到一个概念:穿梭。要理解什么叫穿梭,理解线粒体外的NADH是通过穿梭方式进入线粒体的,明确当穿梭物质不同时,一对由NADH所携带的氢,由线粒体外进入线粒体内后,产生ATP数量的不同。

最后,要了解ATP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习题:

1、何谓生物氧化?它与体外氧化有何不同? 2、何谓呼吸链?其由哪些组分构成? 3、列举维生素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

4、将下列物质按容易给出电子的顺序加以排列: CytC NADH CoQH2 乳酸 H2 5、将下列物质按容易接受电子的顺序加以排列: α-酮戊二酸+CO2 草酰乙酸 O2 NADP+

10

6、当1摩尔电子对从下列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时,ΔG°=? A、由琥珀酸→Cytb B、由苹果酸→NAD+ C、由NADH→O2

7、α-酮戊二酸经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能否完全燃烧?为什么? 8、试述NADH脱氢酶、CoQ、Cytaa3在呼吸链中的特殊作用。 9、说NADH呼吸链有三个偶联部位,有何依据?

10、解释: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P/O比值

11、区别两种磷酸化作用。在哪些代谢反应中ATP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

12、苹果酸在三羧酸循环中氧化成草酰乙酸时,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3个ATP,而琥珀酸氧化成延胡

索酸时仅产生2个ATP。上述氧化作用均需要传递2个电子,为什么琥珀酸氧化却少产生1个ATP?由此比较NADH呼吸链及琥珀酸呼吸链在组成上及产生ATP上的异同点。 13、写出各氧化呼吸链中组分的排列顺序。 14、试述体内ATP如何生成?

15、说明氧化磷酸化中化学渗透学说的要点。 16、组织中肌酸有何生理功能?

17、何谓穿梭?胞浆中NADH可以通过哪些穿梭进入线粒体?

18、下列底物在细胞匀浆中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时可以产生多少ATP?假设酵解、三羧酸循环及氧化

磷酸化作用均正常进行

A、果糖-6-磷酸 B、甘油醛-3-磷酸 C、乙酰CoA

D、烯醇式丙酮酸磷酸 E、NADH F、甘油 G、果糖-1,6-二磷酸 19、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线粒体电子传递的功能是使质子移位跨过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 B、线粒体电子传递释放的自由能储存于电呼吸梯度中。 C、线粒体内膜的头部是F。-F1ATP 酶。

D、F。-F1ATP酶催化ADP及Pi在体内合成ATP。 E、化学渗透偶联生成ATP仅在线粒体中存在。

11

第九章 脂类的代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酮体的生成和利用,脂肪酸的从头合成过程。 2、理解脂类的酶促水解,甘油的分解过程,脂肪酸氧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3、了解脂类的吸收,脂肪酸合成的其它途径,磷脂的生物合成,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转变和排泄。

重点:

1、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 2、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3、脂肪酸的从头合成过程。

难点:

1、脂肪酸β-氧化途径及能量计算 2、酮体生成的意义 3、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

总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脂类分类的依据,了解脂类的生理功能,理解为什么称脂肪是富能燃料,同时也要了解脂类的酶促水解过程。

在脂肪的分解代谢这一节里,首先学习了甘油的氧化,然后又学习了几种脂肪酸的氧化途径,其中,最重要的,要求掌握的是脂肪酸的β-氧化途径,要求掌握其反应过程,产生ATP的数量及部位。在这一节中,还应掌握酮体的概念,明白酮体是如何生成的又是如何利用的,其生理意义是什么,由此来理解糖代谢与脂代谢的关系,理解为什么脂肪必须在糖的火焰中燃烧这一说法。

脂肪酸的合成途径,介绍了几条,重点是从头合成途径。在复习时,可总结比较脂肪酸β-氧化途径与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例如在细胞内的定位,反应过程,参与反应的酶与辅酶,酰基的载体,能量变化等等,以加深印象,更好地掌握本章的重点。

对于磷脂,要了解其结构通式,了解在磷脂合成时,CTP所起的重要作用。

最后是胆固醇,要明确知道其合成原料是什么,在体内胆固醇有什么重要的生理功能,即胆固醇的转化。另外,也可从胆固醇的合成原料——乙酰CoA,合成时的供能物质——ATP,合成反应的供氢体——NADPH等,来说明糖的分解代谢与胆固醇的合成代谢之间的关系。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可总结:在生物体(这里主要指人及动物)内,脂能否转化为糖?糖又能否转化为脂?要用具体事例来说明。

习题:

1、何谓脂类?脂类有哪些种类?脂类物质有哪些重要的生理功能? 2、何谓必需脂肪酸?举例说明。 3、何谓酰基载体蛋白?

4、写出脂肪、卵磷脂、胆固醇的结构式。

5、何谓β-氧化学说?Knoop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存在β-氧化方式? 6、β-氧化降解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7、试计算1分子硬脂酸在细胞内完全燃烧时生成ATP的分子数。 8、脂肪酸合酶复合体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如何?

12

9、乙酰CoA在参加脂肪酸合成之前需发生哪些转化反应? 10、试比较脂肪酸氧化及合成的区别。 11、脂肪在体内能否转化为糖?为什么?

12、以谷物填喂家鸭,结果鸭体肥美多脂,试述此种鸭在填喂期间体内有何代谢特点。 13、在豆蔻酸(14C)β-氧化过程中:

A、活化豆蔻酸生成脂酰CoA需几摩尔ATP? B、需通过几轮β-氧化才能生成7摩尔乙酰CoA? C、生成几摩尔FADH0及NADH?

D、FADH2及NADH进入呼吸链生成几摩尔ATP?消耗几摩尔氧? 14、上题(13题)中,7摩尔乙酰CoA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A、产生多少摩尔GTP?

B、产生多少摩尔FADH2及 NADH? C、通过三羧酸循环产生多少摩尔ATP? D、消耗多少摩尔氧?

E、此酸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净生成多少摩尔ATP? 15、指出胞浆脂肪酸生成及线粒体β-氧化的特点:

A、胞浆饱和脂肪酸生成 B、饱和脂肪酸β-氧化

(1) 需ACP转移脂酰基 (2) 利用 NAD+ → NADH (3) 利用丙二酰CoA为主要前体 (4) 能包括 18C到 24C 的脂肪酸 (5) 利用FAD→FADH2 (6) 利用 NADPH→ NADP+ (7) 能由柠檬酸激活 (8) 需乙酰CoA参加 根据其特点将A或B填入各项.

16、在胞浆合成软脂酸时要消耗多少丙二酰单位?

A、5 B、6 C、7 D、8

17、二氧化碳是脂肪酸生成的必需原料,二氧化碳的功能是什么?假如用肝脏的可溶部分与14C标记的二

氧化碳及其它脂肪酸合成所需组分共同保温,生成的软脂酸中是否含有14C? 18、试写出从甘油及软脂酸合成脂肪(三软脂酰基甘油)的平衡反应方程式。

19、何谓酮体?在何处生成?如何生成?在何处氧化?如何氧化?酮体的生成有何生理及病理意义? 20、眩晕症患者,主诉不能进食、乏力、眩晕、恶心呕吐,经检查血酮体明显增高,尿中酮体强阳性,诊

断为酮症酸中毒,试分析其酮症产生的机理。 21、磷脂(卵磷脂、脑磷脂)的合成过程如何?

22、体内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为何?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为哪些物质?

13

第十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氨基酸脱氨基作用及其产物氨和α-酮酸的代谢去路。

2、理解蛋白质酶作用的专一性;理解氨基酸合成的几种方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义。 3、了解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蛋白质的酶促水解和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重点:

1、联合脱氨基作用 2、氨的代谢去路

难点:

1、联合脱氨基作用 2、鸟氨酸循环 3、一碳单位的作用

总结:

在这一章中,首先简单复习了一下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并介绍了有关氮平衡的概念及正常成年人的每日蛋白质需要量问题。

接着,学习了有关蛋白质的酶促降解问题。要掌握酶作用的专一性,要理解何谓内切酶,何谓外切酶的概念及何谓自溶现象。

在氨基酸的一般代谢这一节中,介绍了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重点在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即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和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这里,重点放在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要理解脱氨基作用的几种方式,掌握联合脱氨基作用,其概念、反应通式、参与反应的酶等。对于脱羧基作用,一般了解即可。当氨基酸脱去氨基后,产生了氨,氨是有毒的,必须转化成无毒的物质排出体外。所以,还应掌握体内氨的转化,特别是尿素的生成,即尿素生成的部位、过程及概念——鸟氨酸循环,理解临床上肝昏迷的解释。在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中,还应理解几个概念: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等。

在氨基酸的合成代谢中,要理解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理解什么是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了解氨基酸的合成途径。

最后是一碳单位的概念和作用,要掌握一碳单位的概念,理解一碳单位和氨基酸代谢的关系。

习题:

1、氨基酸有哪几种脱氨形式?举例说明。

2、参与氧化脱氨作用的酶有哪些类别?其区别是什么? 3、何谓转氨基作用?氨基酸转氨机理如何?

4、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物α-酮酸、氨和二氧化碳的去向如何? 5、氨基酸生物合成有哪几种方式?

6、解释:必需氨基酸 一碳单位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联合脱氨基作用 鸟氨酸循环 7、联合脱氨基作用的生理意义。 8、鸟氨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14

9、维生素B6在氨基酸代谢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10、体内氨的来源及去路有哪些?

11、写出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转氨基作用后生成相应α-酮酸的名称和结构式。 12、谷氨酸的氨基如何参与鸟氨酸循环而生成尿素的? 13、何谓生糖氨基酸?Asp、Glu各是如何成糖的?

14、Asp、Glu在体内进行分解代谢时各可产生多少ATP?写出其大致代谢途径。 15、脑中γ-氨基丁酸、5-羟色胺是如何生成的?

16、叶酸及维生素B12在一碳单位代谢中有何作用?为什么缺乏此二种维生素皆可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 17、临床上用谷氨酸及精氨酸治疗肝昏迷,其生化基础是什么?

18、禁食动物喂以无精氨酸蛋白质可导致氨中毒,如单纯喂以甘氨酸,则氨中毒更加严重,如给以鸟氨酸

则无中毒现象,试解释其机理。如非禁食动物,则不易中毒,何故?

19、假如膳食中含有丰富的丙氨酸,但缺乏天冬氨酸,问是否会出现天冬氨酸缺乏的现象?为什么? 20、有哪几个氨基酸参与了尿素合成的鸟氨酸循环代谢途径? 21、尿素循环中尿素的两个氮原子来自何方?

鸟氨酸中γ氨基 氨基甲酰磷酸盐 鸟氨酸的α氨基 天冬氨酸的氮 22、参与蛋白质水解作用的酶有哪些类型?专一性如何?

15

第十一章 核苷酸代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理解嘌呤环和嘧啶环上各个原子的来源。

2、了解核酸、核苷酸及核苷的酶促降解,了解两类碱基的分解代谢和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重点:

1、嘌呤碱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 2、嘌呤环及嘧啶环上各个原子的来源

难点:

本章无难点

总结:

本章在简单复习了核酸及核苷酸的生理功能后,就转入对核酸酶促降解的介绍。首先是DNA和RNA的酶促降解,这里,要掌握几个概念: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5'→3' 外切酶和3'→5' 外切酶等,并要了解核酸酶促降解的大致过程。然后是核苷酸的酶促降解,也应了解其降解的大致过程及参与的酶。

对于嘌呤和嘧啶的分解代谢,要掌握的是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对分解代谢过程,反应方程式看懂即可。

在核苷酸生物合成一节中,要了解核苷酸合成的两种方式——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途径,要了解其概念,要掌握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合成时,其碱基上各个原子的来源,及核苷酸合成代谢与糖、脂、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要了解NDP、NTP及脱氧核苷酸是在什么水平上生成的,胸腺嘧啶核苷酸是在什么水平上生成的。 最后,根据本章P.245,图11-13,了解各个核苷酸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

习题:

1、降解核酸的酶有哪几类?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特点。

2、核酸中嘌呤和嘧啶在体内的合成原料各是哪些?要分解产物又是什么?说明嘌呤环及嘧啶环上各原子的来源。

3、体内脱氧核苷酸是如何形成的? 4、PRPP可参加哪些物质的合成代谢?

5、嘌呤核苷酸全合成的特点是什么?述从IMP合成AMP和GMP的生化过程。

6、在嘌呤合成中,有1种氨基酸完全参入到嘌呤环结构中。如口服放射性标记的这种氨基酸并收集所排泄的标记尿酸,可以估算人的尿酸每日生产量。这是哪种氨基酸? Asp Gly Gln Glu 7、在嘧啶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嘧啶环的氮原子从何而来?

谷氨酰胺和氨 氨甲酰磷酸和谷氨酸 天冬氨酸和氨甲酰磷酸 谷氨酰胺和谷氨酸

16

8、嘧啶分解代谢

产生尿酸 在痛风病中过强 需要黄嘌呤氧化酶 产生氨和二氧化碳,它们能转变成尿素 9、在合成过程中,嘌呤核苷酸的3个组分产生或结合的次序为何? A、嘧啶环、咪唑环、然后是核糖-5-磷酸 B、核糖-5-磷酸、嘧啶环、然后是咪唑环 C、咪唑环、核糖-5-磷酸、然后是嘧啶环 D、核糖-5-磷酸、咪唑环、然后是嘧啶环 10、哺乳动物核苷酸还原酶

A、催化核苷二磷酸(如ADP)还原产生相应的脱氧核苷二磷酸(如dADP)B、使用NADPH作为辅因子 C、用维生素B12为辅因子

D、用蛋白质为辅因子,如硫氧还蛋白

11、简述从乳清苷酸合成UMP、CMP的生化过程。 12、简述从四种核苷酸合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生化过程。 13、胸苷酸合成酶

A、催化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甲基化产生脱氧胸苷三磷酸(dTTP) B、用甲基四氢叶酸为甲基供体 C、用NADPH为辅因子 D、用硫氧还蛋白为辅因子

14、简述糖、脂肪、氨基酸及核苷酸代谢的相互关系。

17

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DNA的半保留复制,DNA指导下的DNA合成及DNA指导下的RNA合成过程。 2、理解DNA的损伤和修复,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基因重组与DNA克隆,逆转录过程。 3、了解RNA复制,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重点:

1、DNA的半保留复制 2、DNA指导下的DNA合成 3、DNA指导下的RNA合成

难点:

1、DNA的生物合成(复制、逆转录) 2、RNA的生物合成(转录、转录后加工) 3、细菌的限制-修饰作用及限制性内切酶

总结:

本章叙述的是DNA和RNA的生物合成,实际上讲的就是遗传信息的传递问题。在这一章中,首先一个就是基本概念,本章介绍了许多基本概念,例如:信息流、转录、复制、逆转录、翻译、半保留复制、冈崎片段、有意义链、半不连续复制、RNA的转录后加工等等。在复习时,要把这些概念好好地理一下,给以掌握,要求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予以回答。

在介绍DNA的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等问题时,同时介绍了与之相关的证明实验,要求能理解这些实验,复述这些实验。

围绕着生物大分子DNA与RNA的合成,介绍了四种酶: DNA合成 RNA合成

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 (DNA复制) 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 (RNA的逆转录) 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 (DNA转录) 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 (RNA复制)

应总结一下这四种酶催化反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此基础上,总结生物大分子合成的特点。在总结比较时,可从这么几方面进行:四种酶催化反应时的底物、多核苷酸链延伸的方向、模板、引物、需要的金属离子等,可列表比较,从而更好地掌握本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合成过程:均有起始、延长、终止三个阶段

均要模板

底物都是高能化合物(NTP、dNTP),所以合成反应要消耗大量能量 聚合反应,有很强的方向性,均为5'→3'

均要二价金属离子(Mg2+ 或Mn2+)及多种蛋白因子参与)。

另外,要求理解引起DNA损伤的因素及几种损伤后修复的机制。对于细菌的限制-修饰体系,要求掌握什么是限制性内切酶,以及该酶发现的重大意义。

要掌握的内容还有一个,就是RNA转录后的加工,特别是真核生物 mRNA的转录后加工问题,在哪里加工,如何加工等。

最后,还可以总结DNA病毒与RNA病毒的复制与感染过程:①、DNA病毒:复制: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感染宿主时,合成RNA: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②、RNA病毒:在RNA病毒中的RNA有双重作用:第一,指导RNA复制: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第二,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③、RNA-DNA病毒(使动物致癌的RNA病毒):通过逆转录酶即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指导病

18

毒DNA的合成,该DNA可插入到宿主DNA中,随宿主DNA的复制而复制,也可再转录成RNA并指导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习题:

1、何谓中心法则?其意义如何?

2、若使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在14N培养基中繁殖三代,然后提取DNA,以密度梯度超离心进行分析,测定14N-DNA分子与14N-15N杂合分子的比例应为多少? 3、试根据Meselson-Stahl实验,说明DNA是进行半保留复制的。

4、何谓DNA的半不连续复制?何谓冈崎片段?大肠杆菌中前导链和滞后链的合成各有何特点?试述冈崎片段的合成过程。

5、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异同及两者DNA聚合酶的特点和作用。 6、DNA复制的真实性如何?哪些因素可保证此特性?

7、简要说明大肠杆菌DNA的复制过程,参与反应的酶和因子,以及它们在复制中的作用。 8、紫外线造成的DNA损伤为何?如何进行修复?何谓光复活修复?

9、何谓反转录作用?其具有哪些生物学意义?反转录酶的酶活性包括哪些方面? 10、把下列DNA复制的各步骤编排一个合适的次序:

A、引物合成酶合成RNA引物 B、解旋蛋白质打开DNA双螺旋

C、DNA指导的DNA聚合酶合成互补的DNA链 D、DNA连接酶连接DNA片段的末端 E、DNA聚合酶移去RNA引物

11、有一种修复胸腺嘧啶二聚体的方法是利用DNA连接酶、DNA聚合酶和核酸内切酶,这些酶作用的次

序是怎样的?

A、DNA连接酶、DNA聚合酶、核酸内切酶 B、DNA 聚合酶、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C、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 D、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 12、有一双链DNA为:

5'-ATTCGCGAGGCT-3' 链1 3'-TAAGCGCTCCGA-5' 链2

如转录方向为5'→3',上述哪一条链为有义链?其转录产物mRNA的碱基序列为何? 13、比较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引入1个错误碱基的后果。 14、转录作用在遗传信息流动中的重要性为何? 15、何谓不对称转录?

16、试说明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及RNA复制酶催化不同的核酸生物合成作用有哪些共

性?

17、何谓启动子?何谓终止子?各有何功能?

18、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RNA加工过程的异同。RNA加工过程主要有几种类型的反应?举例说明。 19、试述mRNA前体剪接作用中有哪些反应发生? 20、RNA聚合酶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21、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的DNA或RNA合成的抑制剂有哪些?

19

第十三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肽链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和释放。

2、理解mRNA、tRNA、r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肽链合成后的加工处理。

重点:

1、遗传密码的基本特点

2、主要的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3、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难点:

1、肽链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和释放 2、遗传密码的摆动性

总结:

在本章中,首先介绍了mRNA的作用,要求掌握三联体密码的概念,理解其证明过程及遗传密码的基本特点。

第二部分是tRNA的作用,要掌握氨基酸接受臂的运载功能及反密码子环的功能。

然后介绍了核糖体的作用,要理解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核糖体的主要组成,大小亚基的组成及各种结合位点,由此,来理解为什么说核糖体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最后具体讨论了原核生物的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以大肠杆菌为例说明。要求掌握: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参与的因子及这些因子的作用,按图,应能描绘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全过程。对于真核生物的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应了解其与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主要区别。还应了解蛋白质合成时所需的能量。

习题:

1、何谓三联体密码?何谓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2、遗传密码有哪些特点?第一个密码子是怎样破译的? 3、已知DNA单链的顺序为:

5'-TCGTCGACGATGACTATCGGC-3' ① 试写出复制合成的另一条链的顺序 ② 转录生成的mRNA的顺序 ③ 指导合成的肽链中氨基酸顺序 4、tRNA的生物功能是什么? 5、rRNA的生物功能是什么? 6、何谓多聚核糖体?

7、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由哪些物质组成,它们各起何作用?

8、何谓起始密码?何谓终止密码?是否在mRNA任何部位的AUG都代表起始信号? 9、起始tRNA与一般的甲硫氨酰-tRNA有何差别?

10、何谓核蛋白体循环?简述肽链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的重要步骤。

20

11、下面四个密码子是编码甘氨酸的,请写出它们所有可能的反密码子。

GGU GGC GGA GGG

①、根据你的答案,指出反密码子中哪一个位置对于它编码的专一性是最重要的。 ②、在这些密码子-反密码子对中,哪个是摇摆配对

③、在这些密码子-反密码子对中,是否所有三位均为标准的Watson-Crick碱基配对?

12、肽链合成时,每合成一个肽键,需消耗多少高能磷酸键。并说明在哪个步骤、以什么形式消耗的。 13、下列哪个RNA序列为结合在终止密码子UAG上的tRNA反密码子编码?

(a) TAG (b) ATC (c) CTA (d) GAT 14、将下列翻译步骤安排成正确的次序:

(a) 氨酰-tRNA与GTP和延长因子结合 (b) 肽基转移酶制造一个肽键

(c) 两个核糖体亚基再连在一起并与mRNA结合 (d) 氨基酸被活化

(e) 肽酰-tRNA发生移位作用 15、选出不消耗高能磷酸键的翻译步骤

移位作用 氨基酸活化 肽基转移酶催化的反应 氨酰-tRNA与核糖体活性部位结合 16、如DNA中的TAA突变成TAC,将发生什么结果?

(a) AUU密码子变成AUG密码子,甲硫氨酸代替了亮氨酸 (b) UUA密码子变成GUA,缬氨酸代替了亮氨酸 (c) 可译框架移动(移码突变) (d) DNA复制被抑制,发生转录作用 17、选择关于tRNA的正确答案

(a) 负责mRNA从核到细胞质的转移 (b) 通常约为150个核苷酸长 (c) 为单链

(d) 含有许多稀有碱基

(e) 有许多类型,但3'端常有CCA序列

18、在肽链延长阶段,新氨酰-tRNA与核糖体的 A 位结合。什么因素保证结合的是正确的氨酰-tRNA? 19、一个tRNA的反密码子为IGC,它可识别的密码子为

(a) GCA (b) GCG (c) CCG (d) ACG 20、RNA噬菌体R17外壳蛋白质mRNA上起始部位周围的碱基序列为:

5'-GAAGCAUGGCUUCUAACUUU-3' (a) 此蛋白质第1个氨基酸的密码子为何?

(b) 为什么在上列序列右侧的UAA三联体不引起链的终止?

21

第十四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酶水平和激素水平的调节机理。 2、理解各类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3、了解酶在细胞内的集中与隔室分布,神经水平的调节

重点:

1、酶对代谢的调节作用 2、激素对代谢的调节作用

难点:

1、别构调节机理 2、级联反应机理 3、酶生成的诱导和阻遏 4、激素调节机理

总结:

对代谢的调节可在四个水平上进行,即:酶水平、细胞水平、激素水平、神经水平,重点在酶水平与激素水平。

围绕着代谢的调节的介绍,给出了许多基本概念,如:级联反应、别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反馈调节等等,要求掌握这些基本概念,能用准确的语言予以表达。对于课堂上所举的各个实例,要理解并会应用。对于酶调节机理、激素调节机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

习题:

1、解释下列名词:

别构酶 别构部位 级联放大 酶的诱导生成 酶生成的阻遏 第二信使 2、细胞通过哪几种主要方式调节代谢? 3、举例说明酶活力的非共价修饰调节。 4、简述代谢途径在细胞中的区域化作用。 5、以磷酸化酶为例说明酶活力的共价修饰调节。

6、叙述操纵子的概念。操纵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lac操纵子及trp操纵子的调控原理。 7、高等动物的激素依其化学本质可分为几类?各举几例。 8、关于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机制,下述情况哪些是正确的?

(a) 进入靶细胞 (b) 通过特异胞浆受体传送进入靶细胞 (c)在靶细胞中起动cAMP合成 (d) 在靶细胞中通过磷酸化作用发挥作用 (e) 通过活化基因发挥作用 (f) 影响细胞蛋白质生物合成 (g) 靶细胞核膜结合 9、调节酶主要有哪些种类?酶分子催化活性调节机理主要有哪些?

10、别构酶的分子结构和动力学性质有什么特点?何谓别构作用?何谓反馈抑制?何谓别构激活?何谓协

同效应?

11、何谓共价修饰调节?为什么说共价修饰调节有放大调节信号的作用? 12、操纵子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它们的基本组成和调控性能有什么异同?

13、试用操纵子学说解释酶的诱导合成和阻遏作用是如何产生的?诱导和阻遏的生理意义何在? 14、叙述含氮类激素及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原理。

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sl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