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3-11-22 19: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小型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 3、微机组装与调试技术。 通过上述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的计算机知识主要是:. 1、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和算法知识; ...

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2、小型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 3、微机组装与调试技术。 通过上述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的计算机知识主要是:. 1、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和算法知识; ...

2、小型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 3、微机组装与调试技术。 通过上述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的计算机知识主要是:. 1、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和算法知识; ...

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福建商专计算机系 陈志明(盟员)、 游贵荣 350012)

【摘要】文章总结了福建商专计算机系开展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与实践,开发并使用课程模块,改变了原来按学科分类的教育与课程体系,探讨以职业能力为主、以学科为辅的课程体系改革。

【关键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模块、考核方式 一、背景

自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下发和实施以来,各高职高专院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均开展了有关“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高职高专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涌现出一批教学改革成效较大、办学特色较鲜明、办学实力较强的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我校做为一所百年老校,财经类专业在大专层次无论在省内还是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然而,由于教育资金长期投入不足,专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到了停滞不前的状态。与此同时,各本科院校加大了财经类专业的建设力度、大量的中专院校升级,民办高职院校象雨后春笋般出现,福建商专的专业特色已不再明显,同时也失去了财经类专业的优势。 计算机系作为高校教育高速发展的产物,几乎所有的院校都有设置,前几年确实也培养了国家大量急需的计算机人才。然而,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社会和企业大量需求既懂专业又懂计算机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也有进一步细分的要求等。高职高专计算机人才教育与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改革的突破口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如何理解“高职高专”的涵义,许多人存在理解上的错误,教育部专家[1]新近给我们的解释:“就是高职和高专本来是两件事,高职是高等教育的类型,高专是一个层次,这个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在教育的情况下,会和本科有很大的差距,不是一个量的差别,……”。依照国家教育部的精神,按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商专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并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

二、教学计划制定与实践

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首要的任务就是教学计划的制定。依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2](以下简称“意见”):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5、贯彻产学结合思想; 6、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意见”还要求“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各校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自主制订教学计划,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即使在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也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或在执行同一教学计划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具体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对三年制专业和二年制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也作出一般的规定:“三年制专业以1600~1800学时为宜;二年制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100~1200学时为宜”[2]。

根据近年就业市场上对大专层次的计算机人才就业状况,以及权威部门的预测:细分的计算机应用型、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将受到欢迎[3]。同时借助福建发展海峡西岸经济的大好时机,结合当地计算机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我校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出了贴近市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 具体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是这样进行的:在学生入校学习一年基础课后,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为了突出各方向的目标,各方向的课程计划将有比较大的区别,对于决定方向的主干课程都有比较大的课时量和较多的实验实践课时与其配套。同时根据新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我们修订了所有的教学大纲(包

括理论课与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保证了专业技能训练的课时,为将来就业作准备。

02级有4个班级,学生总人数174人,分两个专业方向,但由于当时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大,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计划中大部分沿用宽基础、以学科划分专业方向的教育模式,专业方向主要通过选修课程来实现,通过必修与选修课程模块组合来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存在的问题是明显的,如体现职业能力的课程没有足够的课时量,不能使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方面有更多的训练等等。

从03级开始,学校也加大了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力度,我们制定出了贴近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增加了专业方向。为了指导学生选择方向,顺利实施分方向的工作,系领导、专业课教师及辅导员开过多次的动员大会、班级指导会,经过报名→调整→再调整,最终03级的总共294个学生,分别选择在不同的五个方向:(1)“计算机图形与图象设计”;(2)“计算机应用编程”;(3)“网络工程”;(4)“网络编程”;(5)“电子技术”学习。

其中“电子技术”,是我校与福日电子集团下属企业开展的定向人才培养计划,本方向在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计等都经过企业的审定,依协议学生毕业时将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到集团企业实习、就业。 04级的分专业工作,在总结03级工作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调整,专业方向调整为六个:(1)“计算机图形与图象设计”;(2)“信息产品营销”;(3)“网络工程”;(4)“网络数据库”;(5)“嵌入式系统应用”;(6)“互联网开发与应用”。

其中在04级分方向时根据03级学习“网络工程”人数多的特点,我们进行了分析,进一步细分该方向,把原来的“网络工程”分为二个方向:“网络工程”(偏硬件)与“互联网开发与应用”(偏软件)。 另外,经过我们的市场调研以及根据我系师资的教育背景和能力,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投入了资金,建设了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并与上海双实科技有限公司签定了共同培养国内急需的嵌入式系统人才的协议。同时把“电子技术”方向调整为“嵌入式系统应用与开发”方向,为05年正式招收“嵌入式系统应用与开发”专业学生打下基础。

三、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前提下,为了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我们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体现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重视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经过走访企业,与用人单位负责人、技术专家的座谈,组织系里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制定出按“综合素质能力”、“专业知识”及“职业能力”三个模块划分的课程和课时体系,并重新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

在制定教学计划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对“意见”中提出的“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认真的学习与研究。同时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对课程的理论教学是这样理解的:“课程体现它的实用性、技术性,同时它的课程把大量的理论阐述、推导给简化了,加强了实践操作方面的训练”。应该说修改后的课程体系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各专业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均在49%和51%左右; (2)基础理论突出实用性、技术性。例如,计算机专业数学课程过去一般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4—5门,持续二年,总学时数在288课时以上。我们经与基础部相关课程教师的多次研讨,参照我省软件高职教学大纲,把计算机专业数学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计算机数学基础》,按教学大纲要求对许多理论阐述和推导过程简化了,增加了应用性内容,总课时量为120个课时左右,在一年内完成,其中还安排了非常实用化的数学软件(MATLAB或Mathematica)的使用和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掌握工程计算的有用的工具;

(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一般除了安排验证性的实验以外,还安排了独立的实训课程并编写了实践指导大纲,为学生创造模拟的实际工作环境,真正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在实际工作中;

(4)注意综合素质的培养。在04级教学计划中除了对《思想品德》、《社会主义理论课程》等课程作了整合,寄希望于公共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教育形式,接受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教育。我们还针对现在学生的行为模式,增设了《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教育》课程,并提出对该课程的建议,但由于条件等原因,该课程并没有正式开出;

(5)教学大纲编制。围绕着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三个模块,我们对各专业的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重新讨论编写。如何办出专业特色?教学大纲是支撑课程的关键,没有一个完备的教学大纲,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目标,也就无从检验、考核。我系组织各教研室对所有的课程大纲进行修订,依据是近年高职高专课程的相关文件和标准,同时考虑我校软硬件资源,编写了理论课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大纲(见附件五《分专业方向教学大纲》)。

(6)我们根据大纲选择了配套的实验或实践指导书,有条件的课程我系组织教师编写了相关的教材和指导书。例如:正式出版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数据库应用基础》,同时还编写了配套的实验指导书:《计算机基础练习与实验指导书》、《PASCAL语言上机指导书》、《实用网络技术实践指导书》、《数据库应用实验指导书》、《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指导书》等,正式出版教材6本,自编讲义10本。

四、与课程模块开发

作为课程模块开发方面,我们依据职业与岗位对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设计了专业课程,同时对所有专业方向必须完成的基础课也进行了设计。(一)、如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模块: 通过上述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的计算机技能主要是: 1、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 2、小型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 3、微机组装与调试技术。

通过上述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的计算机知识主要是: 1、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和算法知识;

2、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组织与结构及一般的应用; 3、 计算机专业初步阅读能力。 (二)、专业方向模块:

(1)信息产品营销方向 (2)网络工程 (3)互联网应用与开发

在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中,尽管不同方向课程有交叉,但课程学时数有较大的不同,体现了专业特色。

五、考核

考试(考核、考察)是指对人的知识、智力、能力、个性和品德的测定。人们通过考试实施这种测定,都是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目的。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考核学生的学业,我们认为考试不是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惟一形式,伴之而生的实验与实践、报告、设计和讨论的地位反而越来越重要。

1、在考核方式选择上,应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着重考核“考不出”的能力。如:毅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方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而这些考不出的能力,正是职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如何考核学生的这些 “考

不出”的能力?也是以前大家未系统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探索各种不同方式的考核方式。如:一般考核成绩包含:期末考试、实验考核、平常作业、实验报告、考勤等等,而且实验考核占总比40%左右。 2、综合评价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过去由于受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引入不够重视,在我系没有建立起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随着国家对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的重视,我系在考察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的成功范例,认为它具有以下优势:考核的公正性、全面性和权威性。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目录,我系选择两种类型证书,作为“双证书制度”的可执行项目,第一种类型为基本技能,有目录: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组网技术、微机组装与调试技术;第二种类型为专业技能,有目录:网页设计、网络工程、平面图像设计、数据库管理与维护、互联网应用等。

3、考核形式以课业为主、多种形式并用。如“课业+笔记+活动”、“课业+笔记”、“课业+案例分析”、“课业+口试”,等等。 六、结束语

我系所做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仅仅是开始,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年的人才培养预评估中部分专家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存在的问题。希望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进一步探索,创出一条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sg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