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课时教师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20: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课时 运动的世界

【课标要求】

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1.3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活动建议

(1)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说明这些现象表现出的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2.1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例1 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2.2.2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活动建议

(1)利用脉搏和步长,估算走路的平均速度。 (2)学读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 (3)会看《旅客列车时刻表》。

【本节考点】

考点1: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A)

考点2:长度与时间(A,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考点3:速度(A,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复习导航】

1. 动与静

⑴在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⑵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 。

⑶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 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 的。一切物体都可以当作参照物,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往往会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2.运动的快慢

(1) 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我们把 叫做速度。

(2)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 或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 ;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常用单位是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

(3) 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基础回顾】

1.如图1.1所示,司机回答乘客的话是以 为参照物,而马路旁小朋友的赞叹又是以 为参照物。同一名乘客,既可以说他是运动的,又可以说他是静止的,原因是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

2.如图1.2所示,是A、B、C、D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的情形,⑴你认为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其余

1

图1.1

的同学测量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cm12A.334B.5图1.2

56C.7D.⑵该木块的长度为 cm。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总是存在的,只能尽可能减小,不可能消除。通常我们采用 的方法减小误差。另外,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提高估计能力等方法也能减小误差。 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⑴图a是通过在 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 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⑵图b是通过在 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 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5.速度是反映物体 的物理量。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为: 。 1m/s= km/h。

6.请写出图1.4中交通标志的含义 (1)“80”:

(2)“西大桥120km”:

(3)图1.4中速度表的示数为: km/h,合 m/s。 (4)从此处到西大桥最快多少时间?

图1.3

4.如图1.3所示是学校运动会100m比赛的情景。请借助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生活中人们比较物体

图1.4

【考点解析】

考点1: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A)

例1.夜晚抬头望星空时看到:“月亮在云里穿行”,这是以 为参照物;“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 为参照物。

例2.如图1.5所示,空中加油机对飞机进行加油时,相对加油机来说飞机是 的,相对地面来说,飞机是 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图1.5

考点2:长度与时间(A)

你身上的长度测量工具:一根手指(宽度约1cm);一拃(长度约20 cm);一步(长约50 cm)。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通过自己测量,了解你的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这就是你身上的计时工具。

例3.填上合适的单位:教室里的日光灯管长1 ,成年人拳头宽10 ,拇指指尖宽度1 ,一张纸的厚度70 ,中学生身高170 ,课桌高8 。

2

考点3:速度(A)

例4. 4×100米接力,A组4的人分别跑了12s、13s、12.5s、11s,A组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5.斜面上小球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怎么测的?楼房上自由落下的小钢球下落最后3米的平均速度如何测?

例6.在分析坐标时,需准确判断横坐标和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及每个物理量的单位,控制横坐标(纵坐标)对应物理量不变,比较纵坐标(横坐标)对应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白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乙在前、甲在后,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的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s o 甲 乙 s o 乙 甲

v o t

甲 乙

v o 甲 乙

t

A

t

C

t

D

B

图1.6

【巩固练习】

【基础类】

1. (2014?广西)小明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路旁的树木 B. 小明背着的书包 迎面走来的行人 C.D.从 小明身边驶过的汽车

2.(2012四川成都)2011年11月3日,“神舟 八号”飞船与 “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完成首次对接,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图4所示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 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C.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质量 D.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惯性

图1.7

3.(2012安徽)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1.8,某物体分别滑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 A.路程相等,位置韵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图1.8

3

4.(2012广东广州)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 量程3m,分度值1mm B. 量程10m,分度值1dm C. 量程30cm,分度值1mm D. 量程15cm,分度值0.5mm

5.(2012山东滨州)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6.(2012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图1.9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

A. 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C. 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B. 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D. 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S/米 8

6 4 2

a b

7.(2012玉林)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10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8.(2012湖北恩施州)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1.11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c t/秒

2 4 6 8 10 12 图1.9

图1.10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9.(2012福建福州)如图1.12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cm。

图1.12

图1.11

10.(2012潍坊)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1.13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 燃烧的速度,要求: (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2)说明测量方法.

图1.13

4

【提高类】

1.如图1.14所示的情景,是一种旅游项目,叫漂流。一叶扁舟, 顺水而下,出没浪端谷底,惊险刺激。我们说坐在橡皮艇 上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 A.两岸山上的树 B.橡皮艇

C.河岸上的摄影记者 D.水中四处游动的鱼 的一种.同步通信卫星( )

A.在高空静止不动 B.相对于地球静止

C.相对于月亮静止 D.相对于太阳静止

3.(2014?随州)马航客机MH370失联后,中国派出多艘舰船到南太平洋海域进行水下搜寻,其中用到“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设某次搜寻中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已知电磁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C1和C2;声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 ) A.B. C. D.

4.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指出下列数据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中学生课桌高约为80cm

B.两个普通鸡蛋中约为10N

D.珠穆朗玛峰山脚今天的大气压约1.5×10Pa

5

图1.14

2.为了实现全球快速、简捷地通信,人类发射了各种各样的通信卫星,同步通信卫星是其中最重要

( )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A.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

5.下列运动的物体,属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B.快慢不变地在圆形跑道上行驶的摩托车 C.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D.火车在平直的铁轨上快慢不变地前进

6.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1.15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7.(多选)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C.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图1.15

5

D.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肯定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8.在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如果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的结果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9. 一小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以后过0.6s开始刹车,又经过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 m/s. 10.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A、把一张纸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的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周,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出圆柱体的直径,计算出周长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11.在火车站,通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从其中的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蚌埠到济南的列车运行距离为 km,列车从蚌埠到济南区间运行所经历的时间为 h min。 列车从蚌埠到济南区间运行时,平均速度为多少?

停靠站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上海 蚌埠 济南 北京 ?? 22:07 03:04 08:00 18:00 22:15 03:12 ?? 0 484 966 1463

【教学反思】

6

第2课时 声的世界

【课标要求】

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例1 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叉,观察与其接触的乒乓球的运动。

例2 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抽去空气后,声音变小。

2.3.2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例3 列举超声的应用实例。

例4 举例说明如何减弱生活环境中的噪声。

活动建议

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控制措施,提出进一步控制噪声的建议。

【本节考点】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掌握程度B,实验。) 考点2:乐音的特性(掌握程度A) 考点3:超声与次声(掌握程度A)

考点4:防治噪声的途径(掌握程度A)

【复习导航】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

⑴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⑵固、液、气体都可传声,但传播的速度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二、乐音与噪声 3.乐音的特征

⑴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

⑵物理学中把人们能感觉到的声音的 称为响度。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该因素越大,响度越 。声音的强弱常用(dB)来表示。

⑶物理学中把声音的 称为音调。声音的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 有关,该因素越快,音调越 。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 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该单位的符号是 。

⑷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我们能够分辨出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就是由于它们的不同。 4. 噪声及其防治

⑴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 。

⑵通常人们从噪声的 、 及 这三个环节对噪声进行防治。 三、 超声与次声

5.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 Hz到 Hz之间的声音。通常把高于 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 Hz的声音称为次声。 6.超声的应用:

7

①利用 可以用来探测海底深度、海中暗礁、鱼群位置、潜艇位置等。

②超声诊断仪(如B超)可以用来检查、治疗人体疾病。超声金属探伤仪能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是因为超声有很强的 能力。

③超声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可用在化学工业上。它还能破坏细菌结构,因此用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等进行杀菌消毒。是因为超声对物体有很强的“ ”能力。

7.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核爆炸、导弹发射等都能产生 。次声具有很高的能量,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基础回顾】

1.如图2.1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时,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上去做,观察到实验现象是 。

2.战争中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

3.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员要根据需要时而用力,时而轻柔的演奏,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坐在后排的观众即使看不清舞台上的情况也能听出进行独奏的是何种乐器,这样主要利用了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

4.在教室里听到小明讲话的声音时,这声音是小明的声带 而产生的。忽然,小明大喊起来,这时他声带的 (填“频率”或“振幅”)增大了。

5.减弱噪声三种有途径。在 减弱 ;在 减弱 ;在 减弱。一天晚上,宿舍里的几位同学正准备休息时,从对面的歌舞厅传来阵阵喧嚣声,宿舍里小明用被子蒙住了头,小华关上了窗户,小军给歌舞厅打电话交涉,请他们将音量调小。请问这三位同学各采用哪种途径减弱噪声的?

小明: ;小华: ;小军: 。

6.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 Hz到 Hz之间的声音,低于和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人都听不到。通常把高于 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 Hz的声音称为次声。

下面是几种动物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⑴狗:15~50000Hz,⑵青蛙:50~8000 Hz,⑶猫:60~35000 Hz,⑷鳄鱼:20~6000 Hz,⑸知更鸟:250~21000Hz。上述的动物中,能听到次声的有 ,能听到超声的有 ,超声和次声都听不到的是 。 7.人们倾听地声,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 A.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B.固体比较坚硬,振动强烈 C.固体传播声音速度快 D.固体传播振动均匀

图2.1

【考点解析】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掌握程度B)

例1.(2014?无锡)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8

传播到人的耳朵.

考点2:乐音的特性(掌握程度A) 响度与音调、音色的区别

1.物理意义不同:响度是指声音强弱的程度;音调是指声音高低的程度;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影响因素不同: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

例2.在完全相同的几个玻璃瓶中盛上不同高度的水,用嘴分别吹玻璃瓶口,可以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其原因是( )

A.它们的响度不同 B.它们的音调不同 C.它们的音色不同 D.它们的振幅不同

例3.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是“高”、“低”指的是 ;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的“高”、“低”指的是 。

例4.听力有障碍的人,戴上助听器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口技演员模仿鸟叫或其他声音时惟妙惟肖,是因为他模仿声音的 相同。 考点3:超声与次声(掌握程度A)

例5.(2014?随州)据图2.2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B. 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C. 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

D. 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 所 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考点4:防治噪声的途径(掌握程度A)

例6.(2014?贵阳)随着社会的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请你结合相关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为我市创建宜居城市,提出几条减弱噪声的合理措施.

【巩固练习】

【基础类】

1.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2.3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不能传声。

2.(2014沈阳)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9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3. (2014?锦州)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环保部门在一些主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是为了减弱噪声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4.(2012江苏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5.(2012四川成都)如图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空中宇航员能 B. 手在小提琴上不 C. 道路两旁的隔音 D. B超检查身体是 对话,说明声音 同位置按弦,主要 墙是在声源处减 超声波在医学中 可在真空中传播 目的是改变响度 2.4 弱噪声 的应用

6.(2012山东烟台)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2.5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图2.5

7. (2014?眉山)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湖,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 A.震耳欲聋 B. 闪烁其辞 C. 掩耳盗铃 D. 耳熟能详

8.(2012山东菏泽)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9.(2012四川内江)如图2.6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轻轻敲击杯子时,两个杯子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不能发出声音

10

图2.6

B.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能发出声音,产生了共鸣 C.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甲的音调较低 D.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乙的音调较低

10.(2012四川宜宾)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11.(2012贵州安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2.“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赞美泉城济南趵突泉美景的佳句。其中 “波涛声震大明湖”形容了泉水喷涌时产生的声音( )

A.音调非常高 B.音色非常美 C.响度非常大 D.节奏非常快

13.防治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做法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B.市区某些路段严禁车辆鸣笛 C.街道两旁种草植树搞好绿化 D.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仪

14.为纪念“五三惨案”,我市在每年5月3日上午10时至10时30分都试鸣防空防灾警报。警报声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美 D.节奏快 【提高类】

1.(2014?娄底)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2.(2014?湖北)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c-n-j-y 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禁止广场舞活动 B. 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C. 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3.(2012陕西)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4.(2012包头)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雷雨天,总是先听到雷声,稍后才能看到闪电 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C.弹奏吉他时,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是要改变弹奏的响度

11

D.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5.(2012江苏南通)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是为了研究(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的大小

6.分体式空调的室外机,一般不直接固定在金属支架上,而是在四个固定脚与支架间垫上厚厚的软橡胶垫再固定。软橡胶垫的主要作用是( )

A.装饰美化产品 B.防止螺丝生锈 C.防止支架带电 D.减弱振动和噪声 7.医生使用的听诊器的作用是( )

A.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B.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缩短听者发声体的距离,使响度更大 D.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8.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9.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 A.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太小 B.蝴蝶翅膀振动不能产生声波 C.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够大 D.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是超声

10.(2012湖南株洲)“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1.(2012江苏南京)噪声是由发声体 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 (声源处或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 能转化为 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

12.(2012山东烟台)如图2.7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13.(2012昆明)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

图2.7

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2.8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华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以下是他们对“土电话”的探究。 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⑵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7 6 5 4 3 2 1

图2.8

12

⑶相距相同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

⑷小华和小刚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 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2.9中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

a(铜) 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b(铜) ①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c(尼龙) d(铜) 琴弦 和 (选填“a”、“b”、“c”或“d”)。

图2.9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则该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答: 。

【教学反思】

13

第3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课标要求】

2.3.3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例5 探究光束在平面镜上反射时,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

2.3.4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本节考点】

考点1:光的反射(A,实验探究,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考点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A,实验探究,不要求做平面镜的成像光路图。)

【复习导航】

一、光的传播

1. 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 3.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 、 、 等。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 ,约为 m/s。 二、光的反射

5.光的反射规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反射角 入射角。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

6.根据反射面的不同,光的反射可分为 和 。我们之所以看到本

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则光在粉笔字上发生 反射。

7.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关于镜面 。

8.物理学上把 叫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 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基础回顾】

1.能够 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萤火虫、璀璨的钻石中,属于光源的 是 。

2.甲同学能看到乙同学,是因为 同学处发出的 进入 同学的眼睛。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大,该速度值为 m/s。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速度分别用v1、v2、v3表示,则v1 v2 v3。 3.在①日食月食②平面镜成像③凸透镜成像中,与阳光下“立竿见影”的原理相同的是 (写序号),都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 4.如图3.1所示,在较暗的屋子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面前,在它们之间放一个钻有小孔的硬纸板,塑料膜上就会呈现出烛焰的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像,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此实图3.1 验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

5.如右图3.2所示,一束光线AO与镜面间夹角为40°,则点O即

为 ,而所谓“法线”是指过 所做垂直于 的辅助线,请根据反射定律做出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i、反射角∠r。通过做图可知,∠i= ,∠r= 。当光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 。

图3.2 6.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表

面上时发生了 的缘故,原理如下图3.3 (“甲”或“乙”)所示,其中的每一条光线都 (“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用久了的黑板表面容易产生“反光”现象,是因为发生了 的缘故。

14

图3.3

7.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做出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则图3.4中做错的是 图,它错的原因是: 、 。 图3.5 图3.4

8.如图3.5所示小明坐在平面镜前3m处的椅子上,他离椅子的像 m;当他站起来靠近平面镜1m时,他离椅子的像 m。

9.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 m。 10.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水B 平桌面上,桌面上放一把与玻璃板垂直的直尺,再取两段等长的蜡

A

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旁,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3.6所示,在此实验中:

⑴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图3.6 ⑵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关系。

⑶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 接收到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使用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解析】

考点1:光的反射(掌握程度A) 利用反射定律画反射光线

(1)光的反射定律可以表述为:“同平面,居两侧,角相等,路可逆”。

(2)画好反射光路图的关键是认识到“法线”的价值,反射光线位置的确定、入射角及反射角的定义都以法线为参照物,必须明确各光线、各角与法线之间关系。 例1. (多选)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应增大10°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掌握程度A)

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虚像具有与该物体等大、等距、两者连线与镜面垂直的特点,所以,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是“轴对称” 的关系,镜面就是对称轴。

例2.“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如图3.7所示)。关于井中月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7

15

A.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 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例3.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巩固练习】

【基础类】

1.如图3.8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图3.8

2(多选)如图3.9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图3.9 (a) (b) (c) (d)

A. 图(a)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B. 图(b)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亮光”部分属于光的镜面反射

3.下列四种物理现象中,不能直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 A.平面镜成像 B.日食

C.影子 D.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

4.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3.10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图3.10 5.如图3.1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拱桥倒影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钢笔错位 D. 树林间的光线

图3.11

16

6.如图3.12,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 )

图3.12

7.如图3.13所示,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8.(多选 )如图3.14,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图3.13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漫反射

9.(多选)如图3.15,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平面镜前放了一块橡皮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3.14 A.橡皮泥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橡皮泥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图3.15

D.把橡皮泥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

10. (多选)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窗口,为了能从镜子中更清楚看到自己的脸部,应面向窗外

11.如图3.16所示,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这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为 ;如果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为 。

图3.16 12.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在我省北部将能观察到日全食。

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3.17的两种简便方法:

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 成像原理;

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光沿 传播的原理。 甲

图3.17 13.图3.18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

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图3.18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17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14.集会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光的________来解释;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的________反射的缘故(填“镜面”或“漫”)。

15.如图3.19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

图3.19

【提高类】

1.(2014?威海)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 A. B. C. D. 墙上手影“孔雀” 水中“折笔” 湖面“月影” 树荫下“光斑” 0

2.(2012福建福州)如图3.20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

0

A.入射角是30

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0

C.反射角是60 图3.20

0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3.(2013?湘西州)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 A.光的漫反射 B.光的镜面反射 C.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D.彼此处在眼睛的明视距离位置

4.(2012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D.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5.(2012江苏无锡)小明用如图3.2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向后转动板A

图3.21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18

6.(2012山东泰安)伦敦奥运会圣火于5月11日在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点燃,如图3.22所示。利用凹面镜采集圣火的过程属于下列哪种光现象?(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图3.22 D.光的折射

7. 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下图3.23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

图3.23 图3.24

8.(2012四川自贡)一位同学身高1.7m,站在1m高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像高是( )

A.0.7m B.1m C.1.7m D.无法判断

9.(2012湖北恩施州)在做“研究光的反射实验”时,如图3.24所示,将一束光沿MO射向镜面,则反射光的方向是( )

A.OA B.OB C.OC D.OD 10.(2012浙江嘉兴)今年6月6日,天空再次上演了金星凌日的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1)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 原理来解释。

(2)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3.25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图3.25 还能看到 凌日现象。

11.(2012浙江义乌)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3.26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_________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_________性质。

图3.26

12.(2012山东滨州)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

潢,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 反射。

19

13.(2012贵州安顺,第7题)人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米处,若人以0.5米/秒的速度向镜移动6秒后,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____________米,此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2012浙江杭州)自行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塑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车时,在车灯照射下,能把光线按原来方向返回。反光镜结构如图3.27所示,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当一条光线AB人射到其中一平面镜,

(l)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2)证明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

15.(2012年桂林)如图3.28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图3.27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

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 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

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

甲 乙

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3.28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

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15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

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

是: 。

16.(2012徐州)如图3.29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

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光能否发生反射?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图3.29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

(3)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 (4)接下来,如果想探究对于已知光路,光能否沿它的反方向传播,请你简要说明做法. 。

【教学反思】

20

第4课时 光的折射和色散

【课标要求】

2.3.3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例6 通过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例9 观察两只手电筒分别射出的红光与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本节考点】

考点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掌握程度A,实验探究)

考点2:白光的组成和不同 色光混合的现象(掌握程度A)

【复习导航】

一、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规律是: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 。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从水等其他透明物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 是 的。

2. 光的折射现象:岸上的人看池水变浅、 、 、 等。 二、光的色散

1.雨后的天空悬浮有大量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它被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因此,有时我们能看到太阳光和小水珠在人间建造的“鹊桥”——彩虹。这七种色光分别是 、 、 、 、 、 、 。

2.光的三基色是 、 、 ,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3.颜料的三原色是 、 、 ,这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可以调出各种不同颜色。

【基础回顾】

1.下列各种现象中,⑴水中月 ⑵镜中花 ⑶海市蜃楼 ⑷立竿见影 ⑸金星凌日 ⑹佛山倒影 ⑺湖中的游鱼 ⑻雨后彩虹 ⑼冰透镜向日取火 ⑽潜水员看岸上的树比实际的高。其中序号 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 2.画出图4.1中光线 AO 过 O 点以后的折射光线的大约方向。

图4.1 图4.2

3.如图4.2所示,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其中 是入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MMˊ是 ,反射角为 ,折射角为 , 侧是空气. 4.如图4.3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图4.3

21

5.诗句“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前后两句描述的现象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 A.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B.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C.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光的折射

6.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 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 桃花吸收红光 C 桃花反射红光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如图4.4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

图中区域1应标 色,区域2应标 色。 图4.4 【考点解析】

考点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掌握程度A)

在生活中有很多光学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如看水中的鱼变浅、潜水员看岸上的树变高等。

光的折射形成的像与物在界面的同侧,而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在界面的两侧;

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像点)比实际物体的位置高了;

因为光路是可逆的,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像点)也比实际的位置高了(此时看到的像均是虚像)。

光射入不均匀介质中也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如海市蜃楼、雨后彩虹等。 例1。如图4.5,通过画出光路,解释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 像变浅了。(类似的现象:有水的游泳池底,看起来比 真实情况浅;岸上的人看到的是鱼被抬高了的虚像)

考点2:白光的组成和不同 色光混合的现象(掌握程度A) 例2.(2014?甘井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5 A.彩色电视机的各种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B.蓝光不能透过蓝色玻璃 C.紫外线眼睛是可以看见的 D.红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巩固练习】 【基础类】

1.(2014?绥化)看起来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学及时相救.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 ) A.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 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 B. 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C. D.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2.(2014?遵义)下列事例及现象中,由光的折射产生的是( ) A.小孔成像实验 海市蜃楼 B. 在公路上急转弯处安装的“拐弯镜”能帮助司机提前知道弯道前方的情况 C. D.城市里的一些高楼采用玻璃幕墙进行室外装潢,造成一定程度的“光污染”

22

3.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好似顽皮的孩子在眨眼睛。星光时明时暗闪烁的原因是( )

A.星星的发光是断断续续的 B.是时而被其他星体遮挡的结果 C.是大气层对星光反射的结果 D.是大气层对星光折射的结果 4. 如图4.6,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图4.6

5.(多选)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C.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反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引起的

6.如图4.7所示,OA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为60°,关于入射角α、折射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α=60°,β<60° B. α=60°,β>60°

C. α=30°,β<30° D. α=30°,β>30° 图4.7 7. (多选)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小孔成像 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

8.如图4.8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容器底部,在A处成一光斑,当往容器中注入水后,光斑的实际位置将( )

A.仍在A处 B.在A处的右边 C.在A处的左边 D.在A处的上方

图4.8

9. 一束光照到一张纸上,看到这张纸呈绿色,那么这束光和这张纸是( ) A. 绿色的光、白色的纸 B. 白色的光、绿色的纸 C .绿色的光、绿色的纸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0.站在平静的湖边,会看到鱼在白云中游动,你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形成的,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形成的;看到的比鱼的实际位置_________(填“高”或“低”),它们都是_________像。

11.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 现象

12.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__________而成的像,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4.9中__________位置(填“甲”或“乙”)。

13.小明同学用蓝色墨水笔在白纸上写了二个字,他在只有红色图4.9 灯光的暗室里,看到的纸是 色,看到的字是 色。

23

14.舞台上的演员穿着白上衣,蓝裤子,在红色的舞台灯光的照射下,他的上衣呈现 色,裤子呈现 色。 【提高类】

1.(2013湖南益阳)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4.10中,能正确表示其传播方向的是( )

4.10 A B C D

2.(2012江苏苏州)如图4.1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图4.11

3.(2012广东梅州)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4.12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

4.(2012山东日照)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图4.12 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C.在太阳光下我们看到红色的玫瑰花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D.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出不同的红外线实现电视机遥控的

5. (2014广州)图4.13,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

图4.13

( )

A.猜想 B.评估 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 源 的 图4.13 6.(2012潍坊)如图4.14让一束光斜射向一块玻璃砖.这束光射入玻璃和射出玻璃后的光路正确的是( )

图4.14

24

7.(2012广东广州) 一个苹果在阳光下看起来是红色,这是因为( )

A. 红光透过苹果 B. 苹果只吸收红光 C. 苹果只反射红光 D. 红光折射进苹果

8.黑白照片进行暗室加工时,所用温度计的液柱是蓝色的,而不是红色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暗室安全灯是红灯,红色液柱在这种环境中不易看清。 B.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是黑的。 C.蓝色液柱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 D.红色液柱在红灯照射下反射白光。

9.这张试卷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仅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10.(2012安徽)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4.15),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_。

11.(2013江苏宿迁)日环食形成的原因是_____;当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图4.15 发生____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多种色光。

12.(2012山东菏泽)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7所示。请在图4.16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空气水图4.16 13.(2012浙江衢州)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全棉T恤(白色) 全棉T恤(黑色) 化纤 衣服材质 天蚕丝 衣服布料层数 1 2 1 2 1 1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2% 5% 28% 14% 7%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

25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

【教学反思】

26

第5课时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课标要求】

2.3.5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例7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的应用。 例8 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活动建议

(1)阅读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

(2)用凸透镜制作简易望远镜,并用其观察远处景物。

【本节考点】

考点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A)

考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A,实验探究,不要求作透镜的成像光路图。)

【复习导航】

一、透镜

1.分类: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 。 2.凸透镜:

⑴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 于一点,这一点叫 ,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 。

⑵凸透镜对于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于光有 作用。 ⑶凸透镜成像规律(把表格补充完整) 物距u和焦距f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倒立 倒立 倒立 等大 实像 不成像 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 应用 照相机 ―――― 幻灯机 放大镜 u﹥2f u﹦2f f﹤u﹤2f u﹦f u﹤f f﹤v﹤2f v﹦2f v﹥2f v﹥u 二、眼睛与视力矫正

1.人眼看物体和 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 的实像。 2.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 ,需要佩戴合适 镜来矫正。

3.远视眼(老花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 。需要佩戴合适 镜来矫正。 三、神奇的“眼睛”

1.利用光的折射制成的光学仪器有 、 、 、 和 。 2.放大镜应该将被观察物体放在 才能正常工作,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

3.照相机是利用被拍摄的物体在镜头的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 4.投影仪则应该将投影片放在镜头的 时才能成 、 的实像工作的。

【基础回顾】

1. 图5.1中已给出了射向透镜的入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经过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图5.1 27

2.在森林里如果游客随意丢弃装水的透明圆饮料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是因为装水的饮料瓶相当于 镜,对太阳光具有 作用。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条直线上,要调整________和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

(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时,眼睛要观察________,一直到光屏上出现__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4)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图5.2中a、b、c、d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蜡烛放在_______点时,光屏上的像最

图5.2 小,放在_______点,光屏上的像距镜最远。 4.如图5.3所示,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

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 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在该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像.

5.在图5.4中,______图(选填“甲”或“乙”)

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图5.3

【考点解析】

图5.4

考点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掌握程度A)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是指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相对于未经折射的原方向来说的。

和原方向相比较,两条折射光线“相互靠近”了,这就是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的结果,会聚作用并不等于一定会聚于一点。同理,凹透镜能使光线经它折射后相互“远离”,这就是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例1. 图5.5反映了 对光起 作用。图5.6反映了 对光起 作用。

图5.5 图5.6

考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掌握程度A)

口诀:一倍焦距分_____________,二倍焦距分_____________;虚正实______;成实像时,物近像_____像变_____。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题目可分为两种类型:⑴已知焦距、物距判断成像情况;⑵已知成像情况判断焦距或物距的范围。熟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必要时由条件列出不等式。 例2.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厘米时,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厘米 B.10厘米 C.15厘米 D.20厘米

28

例3.图5.7是小明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情景,他所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 A.实像,这个像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虚像,这个像能用光屏承接 D.虚像,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眼睛及视力矫正

图5.7

了解人眼的视物原理: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起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物体位于“晶状体”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经晶状体成一个物体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近视和远视均是成像偏离了视网膜,了解各自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校正透镜。

例4.如图5.8所示,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巩固练习】

图5.8

【基础类】

1.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此时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6cm,该同学用此透镜观察较小的文字时,看到了正立较大的字,则较小文字到透镜的距离( )

A.等于12cm B.大于6cm小于12cm C.小于6cm D.大于12cm

2.如图5.9的甲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图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甲 A B C

图5.9

3.(多选题)如图5.10是张敏同学拍摄的安溪凤城铁索桥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使铁索桥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铁索桥靠近些,再拍摄 B铁索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铁索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4.把图5.11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凸图5.10 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保持在原来位置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5.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放在距透镜图5.11 20cm处,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像到透镜的距离为16cm。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29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6.如图5.12是用同一相机拍摄的千佛山“齐烟九点”的景色照片。比较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拍摄甲照片时镜头与景物的距离较远,拍摄乙照片时相机底片到镜头的距离较远 B.拍摄甲照片时镜头与景物的距离较远,拍摄乙照片时相机底片到镜头的距离较近 C.拍摄甲照片时镜头与景物的距离较近,拍摄乙照片时相机底片到镜头的距离较远

甲 乙

图5.12 D.拍摄甲照片时镜头与景物的距离较近,

拍摄乙照片时相机底片到镜头的距离较近

7. 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D.玻璃砖

8.(多选)下列关于四种光学仪器成像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图5.13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5.14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 )

图5.14

10.我国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削冰”其实是把冰制成____透镜,“取火”其实是利用了这种透镜对光线的_______作用。

11. 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5.15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图5.13

图5.15

(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0

【提高类】

1.(2012湖北咸宁)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5.16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潜望镜

2.(2014?海南)如图5.17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图5.16

图5.17

A.放大镜 B. 幻灯机 C. 照相机 D. 近视眼镜

3. (2014济南)如图5.18甲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P与F的某点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 )

4.(2012广东广州)如图5.19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虚像( )

图5.19

5.(2012湖南益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C.凸透镜可矫正近视眼 D.凹透镜可矫正近视眼 6.(2012贵州铜仁)如右图5.20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像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A.大于100mm B.大于50mm小于100mm C.小于50mm D.等于50mm

7.(2012江苏南京)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图5.20 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1

8.(2012山东泰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

像,如图5.21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

9.(2012山东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5.22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图5.21

图5.22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10.(2012四川凉山)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 )

A.10cm <f<20cm B.f>10cm C.f<10cm D.f>20cm

11.(2012河北)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12.(2012江苏南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

A. 像距增大,像增大 B. 像距减小,像增大

C. 像距减小,像减小 D. 像距增大,像减小

13.(2012山东济宁)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中,他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5.23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图5.23 C.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32

D.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14. (2014?包头)如图5.24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15.(2012重庆)如图5.25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6.(2012江苏苏州)如图5.26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________;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______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

图5.25

的烛焰的像。

17.(2013山东烟台)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5.27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 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18.(2012四川南允)在图5.28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图5.26

图5.27

图5.28

19.(2013资阳)如图5.29所示,画出光线ab和Oc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

图5.29

20.(2013江苏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5.30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上或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厘米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 (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 。

33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要在光屏杀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远离或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 (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图5.30

21.(2012山东聊城)如图5.31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图5.31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__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_______(填 “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_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____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教学反思】

34

第6课时 质量和密度

【课标要求】

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例4 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克、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的一些物品,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1.2.3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本节考点】

考点1:物质的质量(掌握程度A, 会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

考点2:物质的密度(C,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记住水的密度。)

【复习导航】

1. 质量

⑴质量反映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 、 及所处的 而变化。

⑵体检时所说的“体重”实际上是物理学中的“ ”。

⑶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天平。天平上所标的“称量”是指“ ”。所标的“感量”是“天平所能测量出的最小质量”,它反映天平的灵敏度,感量越小,说明天平的灵敏度越高。

⑷使用天平的操作要点:① ;② ;③ ;④ ;⑤ 。

2. 密度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根据密度可鉴别物质。

33

(2)密度的两个常用单位是: 、 。1g/cm= kg/m

(3)密度的公式: ρ表示 ,m表示 ,V表示 (4)水的密度值为 ,人体的密度近似等于水的密度。

【基础回顾】

1.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 2.下列物体中,质量为0.2kg的可能是( ) A.一头大象 B.一只苹果 C.一台电视机 D.一只蚂蚁 20g 20g

10g ml ml 3.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100 100 90 90 A.一桶水的密度大于一滴水的密度

80 80 0 1 2 3 4 5g B.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70 70 图图6.1 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60 60 A

50 50 B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C 40 40 4.在食用油、酱油、白酒和水这几种常见液体中,D 30 30 20 20 密度最大的是( )

10 10 A.食用油 B.酱油 C.白酒 D.水 甲 乙 5.在实验室里,用托盘天平测一金属块的质量。在

35

称量物体质量之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并将游码 ,若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左侧,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 ,待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红线上即可称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放有20g、20g、1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的位置如图6.1所示,该金属块的质量为 g。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如图甲所示,量筒中水的体积是 ml,读数时应按照 方向读数,(填A、B、C、D)。如图乙所示,放入金属块后量筒中水所达到的刻度是 ml,合

33

cm,则待测金属块的体积是 。用公式 算出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

【考点解析】

考点1:质量(掌握程度A):会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 例1.

考点2:密度(掌握程度C):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用常规的方法测量密度(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1、 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砝码、线。

实验步骤:① 用天平和砝码测出固体的质量m ; ② 在量筒中取一定体积的水V1 ;

③ 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中,(若固体漂浮在水面,可以用针扎入液体内部)记下此 时的体积V2 。 表达式: ρ=m/(V2-V1) 2、测液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

实验步骤:① 用天平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② 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体积为

V1;③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质量m剩。 表达式:ρ=(m总—m剩)/ V1

例2.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如图6.2: 图6.2甲

图6.2乙

36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乙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

3

是_____________cm。

3

(3)矿石的密度是 kg/m,图乙从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原因是 。

(4)实验中测矿石体积所采用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巧妙运用“水”的特点在解决问题时起的纽带作用。由于水没有固定形状,且密度已知,因此,可利用水来计算不规则容器的体积,进而求解质量或密度。

例如:缺少量筒,测液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烧杯、水。

实验步骤:① 用天平测空烧杯质量m杯 ;

② 用烧杯取一定量的水,在液面处做标记,然后用天平测出质量m总; ③ 用烧杯取与水同体积的液体,用天平测出质量m 。

表达式:水的体积就是液体的体积V液=V水= (m总—m杯)/ρ水;液体的质量 m液=m—m总 ;所以ρ= (m—m杯)ρ水/(m总—m杯)

3

一容器的质量为200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700g,则该容器的容积是 cm,装满某种液体时的

3

总质量是600g,此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kg/m。

【巩固练习】

【基础类】

1.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

A.被“神八”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

3

2.(2012益阳)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60 (填单位),若苹果的密度为0.8g/cm,这个苹果的体

3

积约为 cm。

3.(2012凉山)某钢瓶内装的氧气密度是8 kg/m3,在一次气焊中用去其中的1/4,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kg/m3。

4.(2012聊城)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5.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酒调配而成,颜色不同的酒界面分明,因为颜色不同的酒有( ) A.不同质量 B.不同体积 C.不同温度 D.不同密度

6.(2012德州)小强同学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他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如图6.3所示的实验操作。

(1)在调节天平时,小强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

图6.3

37

(2)在图6.3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图下对应序号): 。

3

(3)由图6.3可知,橡皮泥质量m = g,通过计算,橡皮泥的密度ρ= kg / m。 【提高类】

1.用铜、铁、铝三种不同物质构成的质量相等的实心球体,体积最大的是( ) A.铁球 B.铜球 C.铝球 D.一样大

2.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量度范围和最小刻度,要一次较准确地量出100g密度为

33

0.8×10㎏/m的酒精,则应选用的量筒是( )

A.500ml,10ml B.100ml,2ml C.250ml,5ml D.50ml,2ml 3.在用托盘天平测质量的实验中,如果使用了沾有油污的砝码,则( ) A.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B.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C.测量结果仍然很准确 D.测量结果偏大偏小是不能确定的

4.自从公布了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图6.4后,某同学就迷上了篆刻艺术。印模经过专用工具的钻、磨、刻等工艺后,可以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印模在加工过程中,以下科学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体积 B.密度 C.质量 D.重力

5.小赵同学在一次实验中,测出了玩跳棋用的玻璃球(直径约1cm)的密度。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为:托盘天平、砝码、小烧杯、溢水杯和和足量的水(水的密图6.4 度ρ水为已知量)。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让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5个玻璃球的总质量m1 ③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

④在溢水杯中装入适量的水,让水面刚好到达溢水口,将烧杯放到溢水口下方,将已测出质量的5个玻璃球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进入烧杯

⑤用天平测出溢出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 ⑥整理器材,计算出玻璃球的密度 问题:

(1)小赵计算玻璃球密度的表达式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小赵用了5个玻璃球,而不是1个玻璃球,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发现同学们要用的篮球气不足了,于是他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当篮球变圆后,仍继续给它打气,则篮球内气体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过程是( ) A.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增大 B.质量增大,体积不变,密度增大 C.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不变 D.无法判断

7.天平的技术参数中有两个重要的量,一个是最大称量;另一个是感量(称量的精确度).如图6.5

-10

所示的超微天平可以精确到10kg,它的感量应是 mg.而如图所示的电子汽车秤的最大称量可达100 .(填写单位) 8.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由小陶等同学组成的物理兴趣小组准备测量牛奶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牛奶、量筒、天平

超微天平 电子汽车秤

(带砝码)、烧杯。 图 6.5

(1)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38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牛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3;(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2;(3)测出烧杯及剩下牛奶的总质量m4;(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用m3、m4、V2表示)

(2)评估与交流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 中,牛奶的 (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选填“大”或“小”)。 9.(2014?益阳)小明五一随父母去西藏旅游,回到益阳时发现他在西藏喝剩的矿泉水瓶变瘪了,则这瓶矿泉水的质量 ,瓶内气体的密度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教学反思】

39

第7课时 密度的应用

【课标要求】

1.2.4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例5 收集有关物质属性研究的信息。

【本节考点】

考点:密度的应用(掌握程度C)

【考点解析】

1.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鉴别物质或判定物体是否是实心的,可以计算该物体的密度,并与密度表中的物质密度进行对比,从而鉴别。也可根据密度表中物质密度计算物体的实际质量或体积,与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判定。

3

例1.有一件标称纯金的工艺品,其质量是100g,体积是6cm,请你判断它是否是纯金(不含其他常

33

见金属)制成的?(?金=19.3×10㎏/m)

2.运用密度判断物体是否空心

333

例2.如铁的密度为7.8×10kg/m ,一个铁球的体积是10cm,质量为70g,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试着用多种思路解决本题)

3. 运用密度估测质量、体积

例3. 现有一个空瓶,给你一些水和天平及配套砝码,请你设计一个测空瓶容积的方法,简述操作步骤。

【巩固练习】

【基础类】

1.如图7.1所示,四个相同的杯子中,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水、盐水和酒精,盛有盐水的杯子是( )

B D A 图7.1 C 2.(2013云南)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下列关于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密度增加 B. 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增加,密度不变学科王 D. 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sa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