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线技巧之机柜理线
更新时间:2024-05-29 19: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综合布线技巧之机柜理线
在综合布线工程中,机柜理线一向是布线工程的最后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因为机房理线的美观度和专业度很直观的反应了提供综合布线服务商的技术水平。所以不要因为到了理线的时候就是工程结束的时候,大家就松懈了下来,一定要给项目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机房内的各种弱电强电线缆往往会进入机柜配线架或壁挂配线架。在本文中将主要涉及机柜型配线架的理线工艺。
机柜内的水平双绞线位于机柜的后侧。过去,这些双绞线不进行整理,或进行简单的绑扎后立即上配线架,那时,从机柜的背后看去,水平双绞线就象瀑布一样垂荡在那里,或由数根尼龙扎带随意绑扎在机柜的两侧。大家关心的重点是每根双绞线的性能测试合格。
随着综合布线水平的提高,布线系统的工程商已经通过施工工艺及层层把关,有把握达到每根线都能够通过性能测试。这时,人们的注意力就转向了美观。
垂直桥架内的线缆每隔1.5米应绑扎一次(防止线缆应重量产生拉力造成线缆变形从而影响内部线缆扭绕形成干扰,影响传输质量),对水平桥架内并没有要求。而终端面板、机柜、配线架、配线箱按照标准必须做到两底角平行,因此布线系统的美观就主要集中在机房内的线缆部分。
机房内的线缆往往会进入机柜配线架或壁挂配线架。在本文中将主要涉及机柜型配线架的理线工艺。 在机柜正面,生产厂商已经制造出了各种造型的配线架、跳线管理器等部件,其正面的美观已经不成问题。而机柜后侧的美观,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造成工程完工后不敢让人参观机柜的内部。
在机房内,应当做到每根线从进入机房开始,直到配线架的模块为止,都应做到横平竖直不交叉。并按电子设备排线的要求,做到每个弯角处都有线缆固定,保证线缆在弯角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同时做到横平竖直。
上述要求同样适用于机柜后侧。既然水平双绞线布置成瀑布型已经不再理想,因此对机柜内的水平双绞线就应该进行理线。
理线的形式也分为很多种,我们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理线方法。 瀑布造型
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布线造型,有时还能看到其踪影。它采用了“花果山水帘洞”的艺术形象,从配线架的模块上直接将双绞线垂荡下来,分布整齐时有一种很漂亮的层次感(每层24-48根双绞线)。 这种造型的优点是节省理线人工,缺点则比较多,例如:安装网络设备时容易破坏造型,甚至出现不易将网络设备安装到位的现象;每根双绞线的重量全部变成拉力,作用在模块的后侧。如果在端接点之前没
有对双绞线进行绑扎,那么这一拉力有可能会在数月、数年后将模块与双绞线分离,引起断线故障;万一在该配线架中某一个模块需要重新端接,那维护人员只能探入“水帘”内进行施工,有时会身披数十根双绞线,而且因双向没有光源,造成端接时看不清。 正向理线
正向理线是在配线架端接前进行理线。它从机房的进线口开始,将线缆逐段整理,直到配线架的模块处为止。在理线后再进行端接和测试。
正向理线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自机房(或机房网络区)的进线口至配线机柜的水平双绞线以每个16/24/32/48口配线架为单位,形成一束束的水平双绞线线束,每束线内所有的双绞线全部平行(在短距离内的双绞线平行所产生的线间串扰不会影响总体性能,因为桥架和电线管中铺设着每根双绞线的大部分,这部分是散放的,是不平行的),各线束之间全部平行;在机柜内每束双绞线顺势弯曲后铺设到各配线架的后侧,整个过程仍然保持线束内双绞线全程平行。在每个模块后侧从线束底部将该模块所对应的双绞线抽出,核对无误后固定在模块后的托线架上或穿入配线架的模块孔内。
正向理线的优点是可以保证机房内线缆在每点都整齐,且不会出现线缆交叉。而缺点是如果线缆本身在穿线时已经损坏,则测试通不过会造成重新理线。因此,正向理线的前提是对线缆和穿线的质量有足够的把握。
正向理线的优点是在机房(主机房的网络区或弱电间)中自进线口至配线架之间全部整齐、平行,十分美观。缺点是施工人员要对自己的施工质量有着充分的把握,只有在基本上不会重新端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向理线施工。 逆向理线
逆向理线是在配线架的模块端接完毕后,并通过测试后,再进行理线。其方法是从模块开始向机柜外理线,同时桥架内也进行理线。这样做的优点是理线在测试后,不会因某根双绞线测试通不过而造成重新理线,而缺点是由于两端(进线口和配线架)已经固定,在机房内的某一处必然会出现大量的乱线(一般在机柜的底部)。
逆向理线一般为人工理线,凭借肉眼和双手完成理线。
逆向理线的优点是测试已经完成,不必担心机柜后侧的线缆长度。而缺点是因为线缆的两端已经固定,线缆之间会产生大量的交叉,要想理整齐十分费力,而且在两个固定端之间必然有一处的双绞线是散乱的,这一处往往在地板下(下进线时)或天花上(上进线时)。
机柜理线步骤
1、首先是测量需要多长的线。根据就是决定好放配线架的位置,然后结合线从外边进入机柜的距离等等计算出把配线架打上并且安装上机柜需要多长的网线,以方便后面的整体理线,如果线缆放置在机柜里过长
容易造成不美观的情况,而且后期理线比较麻烦,要不停的往后扯方能整齐美观的把线缆整理。其次还要综合考虑到线缆从机柜上部或者下部进入机柜后要怎么走,尽量不要弯曲或者绕过一些东西,能从贴着机柜走就贴着机柜走,要考虑到走线的方向不能够影响后来的网络设备的进入,这需要工作人员有一定得可预见能力。
2、根据第一步测算出来的长度进行裁剪,把多余的剪去,注意要尽量一致避免影响美观,而且要比计算的留出一部分冗余,最好能留上十到十五厘米,其中包括剪去包皮打上配线架的长度。此时还不需要把线缆从外部放入机柜,因为此时放入会难以理线。 3、接下来开始理线,理线的步骤如下:
A、在线缆根部开始外露的地方开始用扎带绑好,如果线缆过多就暗中网线的编号从中间分成两份或者多份,但是需要保证分出来的网线每一部分都是连续的,因为这样下步工作就容易进行
B、根据需要把大部分网线扎好就开始用配线板理线,配线板的使用方法就是按照一个约定把线缆从配线板的背部一条条的穿过配线板,在配线板背部按照两根连续的网线一起用扎带扎起来,每两个扎一块儿都要求有一个错位,就是不要并排的扎太多,每两个扎带上下最好有点距离,两根连续的扎起来以后就开始六根网线一块儿扎一起,平均需要每半米重新扎一次,注意扎的时候注意整齐,不要胡乱扎一起给人不和谐的感受。
C、使用理线板一一直顺着往下移,在理线板的背部也一直用扎带缠好(半米一扎)。最后一次六根一乍 的位置在离线缆尾部一米左右,扎好了以后就在附近距离开始两根一扎,当然还是按照顺序扎好。每两根扎好后往下半米左右再次使用同样的方法再扎一次,有利于下一步打配线架。
4、下面就是开始打配线架这一环节了,由于上面的工作做完了以后线缆已经非常明确了,把线缆甩到机柜的外边开始放置在一张工作台上三人一组开始进行压线的工作。按照事先安排好的位置进行压线就不容易出错了。压线的具体工艺步骤在这里不再赘述。
5、对打过的配线架进行测试,测试通过给予安装上机柜,如果发现有没有通过的点仔细检查网线和模块的接触和线序等问题,争取一下子全部通过,在测通模块全部压好以后就开始安装上机柜,装好后按照原先的计划对网线进行绑扎,做到整齐美观横平竖直。对每一个点的连通性进行记录,如果始终无法通过需要记录在备注日志上。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就说过,理线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好坏,甚至影响到对项目的验收,所以大家一定不能在理线上掉以轻心。 ...
正在阅读:
布线技巧之机柜理线05-29
电镜样品制备01-16
果树学资料 203-09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园区 产业选择 产业布局07-28
“8+1”绩效量化模式资料04-20
原告李锦锋不服被告梧州市房产管理局房屋所有权登记一案04-18
北电表演考试题目06-09
2017年秋季新版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14.1、全等三角形学案09-25
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07-2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机柜
- 布线
- 技巧
- 理线
- 七言绝句格律(3)
- D306三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器使用说明
-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英语试题 含答案
- 关于投资生物质电厂合作框架协议书
- 论文期末毛邓作业21
- 苏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测试英语试题
- 14秋福师《中国当代文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 物理化学第四章溶液练习题
- 连续梁桥设计计算书 - 图文
- 房屋建筑毕业设计(论文)公寓楼设计 - 图文
- DELL T420 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
-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5月份) Wor
-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汇总
- 7、致空气 教案
- 夏季高温施工方案
- 2016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练习卷
- 海洋污染与治理
- 18大汉译英表述
- 实验一 SQL Server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 国图站地连墙钢筋笼吊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