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更新时间:2024-02-01 04: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课题

研 究 方 案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落实以德治国的方略奠定了基础。推进以德治国,落实《纲要》要求我们加强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校坐落在眉山市东坡区岷江东畔,是一所具有良好声誉的百年老校,现在全校有19个班,大约一千名学生。学生大部分来自永寿镇的各个村,永洪,永顺,永东等较为偏远、经济条件、文化底蕴、文化素质偏差的区域,还有相当一部分由外地流入,在我们永寿镇从事投资、经营、务工和其他职业没有长住户口的外地人员的子女,这样的学生比例接近10%。他们来自贵州、安徽、湖南、广西、阳江等地区,遍及几十个省市,相当部分是少数民族。由于原来成长环境、生活习俗等诸多差异,造成了许多个体行为习惯的不同表现,他们一时难融入本地学生的群体之中。他们居住条件较差,多随父母以租房为主,所接触的也大多是外来人员,生活地周边环境较复杂,耳濡目染的不良行为很多。他们的家长本身素质不高,有一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一般学历也只有是小学或中学,对他们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更有些家长每天打工时间超过12小时,无暇顾及他们的家庭教育。这些都导致他们的习惯出现偏差,诸如迟到、旷课、偷懒、作业缺交、不讲卫生、说脏话、乱扔垃圾等行为屡见不鲜。虽然我

校的老师努力地加强德育工作,但由于得不到家长有效积极地配合,加上这些学生经常会在中途转入或转出我校,与德育教育必须遵循的持久性、反复性原则相悖,老师的付出难见成效。时间一久,老师的心理产生疲惫感和倦怠感,逐渐走入“以不变教育应对万变学生”的惯性教育轨道,教育创新意识和热情正在逐步退去。另外近几年学校大量引进年轻教师,他们充满激情,但面对如此特定的教育对象,缺乏一定的教育经验和科学的方法引导,造成德育教育的低效。

由此可见,以坦然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教育对象,激发我校教师德育工作的革新意识,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从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成为特定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从这一角度出发,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综观上述,本课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既符合了国家对整个德育教育发展的要求趋向,更立足了学校现有的德育问题,具有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理论依据

1、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重要论述: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18条指出:“小学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对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各国教育学家、学者对“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阐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

美国哲学家培根谈道:“习惯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觉得:“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三、课题界定

1、“良好行为习惯”的界定:“习惯”:人的行为有四个层次,按从低到高分别为被动性行为、自发性行为、自觉性行为和自动行为。所谓的习惯就是指第四层次的自动行为。自动行为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自然的、稳定的、持久的行为。“良好行为习惯”是指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符合各类生活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2、“养成教育”的界定:“养成”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养成教育”是指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受教育者良好习惯的教育。 四、课题研究意义

1、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2、使我校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逐步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3、提高教师德育理论水平和艺术,整体提升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五、研究内容

1、依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按“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从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交往行为习惯、社会行为习惯四个方面进行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的研究,并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

2、根据我校现有生源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探寻养成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的研究。

3、进行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开展矫治的初步研究。 六、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的养成教育的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提取对本课题有价值的理论,指导本课题的实施。

调查法: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了解学生家庭生活背景,受家庭教育情况,了解他们父母在习惯培养上的做法。

个案跟踪法:用于不良行为的矫正研究,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积累有效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提取日常研究中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有针对性的理论,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顺序,解决问题,获取相关经验。

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及时将养成教育的某些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七、研究对象

全校1——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八、课题侧重点及实施措施 (一)研究侧重点设想:

课题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各项教育法规,围绕《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有重点、有目的分阶段实施,切实将课题的研究重点内容渗透于各年级段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之中。

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我们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采用递进式研究模式,切实保障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其中低年级侧重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中年级侧重于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高年级侧重于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社会的小主人。 (二)实施措施: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受

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如下的一些措施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1、加强对课题教师的培训

全体课题组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持之以恒、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是本课题研究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都要加强对课题组教师相关理论的培训,强化教科研方法的指导,采取一定措施激发他们参与教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 2、转变家长的人才观

一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偏颇,一味强调学习第一,而忽略或不太重视同样影响学生一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学校要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加强家校交流互动,切实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提高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为本课题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九、研究保证措施

1、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也为了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课题组请学校主管科研工作的主任和校长作为本课题的研究顾问,在课题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总结阶段进行跟踪式指导。

2、制定课题方案的实施细则,明确各阶段的研究计划,在上级科研部门的督导下由课题组负责按课题研究的阶段要求认真落实课题计划,确保课题稳步进行。

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几位主研共同设计、落实、管理课题的实施,各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学骨干参与课题研究,适时聘请有关专家作为顾问指导课题工作。

4、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的形式进行学习与研讨,定期检查学习笔记,每月、每学期、期末上交学习心得或论文。

5、 学校保障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切必要的研究经费,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十、课题研究步骤:

1、2010年9月—2011年1月为课题准备阶段

(1)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组人员。 (2) 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应理论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2011年—2012年为课题研究阶段

(1)2011年4月—6月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调查阶段 ①设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情况问卷调查表。

②对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

③对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对各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状况作出评价。 (2)2011年9月—2011年12月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阶段

①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②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举办主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及时反馈课题研究成果,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

4、2012年4月—2012年6月为课题总结阶段

(1) 对前一阶段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性成

果。

(2) 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十一、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及呈现形式:

预期完成时间 2011年6月 2011年12月 2012年4月 2012年6月 成 果 名 称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调查》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研究专集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终期研究报告 成 果 形 式 调查报告 研究报告 论文、个案集 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研究》的成果报告

来源:颜张小学 作者:张军 发布时间:2012-06-04

一、课题提出

新学期开学不久,接替新班的刘老师情绪激动的抱着书本跑到校长办公室。声泪惧下的诉求说:“张校长,我不得任教这班级了。张校长立即请该教师坐下,倒了一杯热茶递给她,并与其拉起了家常。待张老师情绪平静了许多,张校长才询问所教班级的情况。顿时,该教师像倒豆子似的说到:“这个班的学生学习习惯很差,上课铃声响了很久,老师都在上课了,还有部分学生才进教室,上课时身体东倒西歪的,认真听课的学生也没几个,都已经中年级了,个个还像幼儿园的孩子一样,回答问题不举手,讨论问题不知道该怎样做。教室里

经常是乱成一团,而且作业拖拉现象也很严重。老师费力很多,学生学业成绩得不到提高” 张校长语重心长的说:“首先我代表学校感谢你,富有责任心,想把这班带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这个班级学习氛围不浓、学习方法欠缺、学习习惯不好,这是事实。我们大家都甩摊子,学校工作怎么做。孩子们的未来就这样毁掉了吗?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去认识。如果孩子们都能自己学习了,习惯已经很好,还有我们这些教师的用武之地吗?其实,这种班级给我们带来挑战与机遇,我们应该迎难而上,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交流,刘老师情绪渐渐平息,回到了班级认真的上课去了。

是啊,每个新学年开始不久,都有不少接替别班的老师抱怨:“这

个班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等等……”

我们也常听老师们抱怨:上课铃响了,当我走进教室时却看到:课桌歪歪扭扭,孩子们有的在收拾上节课的用品,有的和同桌说笑,有的跑出来扔垃圾,有的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每次上课,我都提醒他们,上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坐端正,等着老师。次次说,可孩子们就是记不住。

以上现两个案例道出了我校不少学生存在的问题――学习习惯不好。

根据上面的个案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调查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2、学生上课听讲时有意注意的能力较差,不善于倾听教师讲解和学生的发言;

3、学生没有良好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也不够正确;

4、课堂上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5、作业书写难以持之以恒地做到认真工整; 6、读书自主学习的方法欠缺;

7、回家就玩,到校时经常没完成作业; 8、学生不会合作学习。

我们课题组通过研究,对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产生做出了下面的分析:

1、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身教胜于言教”,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好的榜样影响将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老师要求学生在本子上把字写端正、工整,而自己的板书却常常是龙飞凤舞,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2、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其特点是具有科学性、阶段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由简到繁、由低到高、一环套一环、循序渐进。低年级是基础中的基础,部分学生由于低年级基础没打好,到了高年级想学又使不上劲,以至于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形成不读书,抄作业等不良学习习惯。

3、不懂得合理支配时间,学习兴趣不浓厚。

“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是现如今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真实写照,学生上课不珍惜时间,老师讲,他也讲,或者思想溜号、开小差,耽误了听课、阻碍了内容进入记忆。另外,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学习抱有应付差事的心理。究其原因,有一部分出在教师身上,如课上松松垮垮,课下十分紧张,造成学生本末倒置地对待时间分配。但原因的症结还在学生本身,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自己是给家长和老

师学的,由于优越的生活条件,养成了现在学生懒惰的心理。

4、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其一,是教育方法不得当。有些属于溺爱型,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要求怎样做就怎样做,对孩子百依百顺,要求却不严格,纵容放任,用溺爱代替教育,是学生养成自私自利的习惯、蛮横放肆的性格,在学习上更是放松要求,学生根本不知道刻苦努力为何事。有些属于放任型,对孩子行为的对错不管不问,对其学习努力与否也不关心,任其所为。有些属于专制型,父母过多干预子女的行为,无视引导、劝解、说服的作用,尤其对子女期望过高的家长,采取揠苗助长、打骂、恐吓等手段,造成了子女压力过大,出现极端情况。

其二,是家长知识层次较低,他们的看法是“混个毕业证就行了”、“自己的孩子就不是学习那块料”、“自己没什么文化不也过得挺好”……这些家长对学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成绩好坏也随其自然,这种家庭的孩子受家长的影响,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很难纠正。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叶圣陶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

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针对我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我校就此成立了课题组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成果

我校课题组成员在为期三年的课题研究中对学生进行了反复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经过努力探索,取得了如下成果。 (一)我们弄清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1、意识培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为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 2、兴趣激发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具、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3、学法指导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来,切实照着做。“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4、强化训练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逐渐形成的。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期望一两次就培养起好习惯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在开始阶段,可用一定时间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按要求进行督查、指导。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初步养成一些良好学习习惯后,可由课内发展到课外,并在学科间迁移。如培养一边阅读一边圈点的习惯,教师可让学生明确圈点的具体要求,并且有意识的进行分步训练,因为一次要求、一次训练,是不能形成习惯的。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要有意识的训练,使之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5、权威激励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态度容易受到权威效应影响。在对学生学习习惯施加影响时,可以告诉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作家的学习态度和成长经历,让学生时时向“权威”学习,从中汲取力量,在自我教

育中发展良好习惯。例如:毛泽东“多思”的习惯与潜心研究、开拓创新的独特性格;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与看书着迷的个性品质;华罗庚教授的“刻苦自学”的习惯与“勤奋出天才”的伟大气质。用这些伟人、名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生自然明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6、以身示范

小学生习惯未定,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二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师写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洁美观一丝不苟,藏书都留下圈点划记的痕迹,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 7、师生平等

“不要把孩子当孩子,而你自己要成为不是孩子的孩子。”教师用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学生会乐意与老师合作,尊重老师的劳动。学生一旦与老师有了感情基础,上课就能认真听课;课间就愿意与老师一起玩一起游戏,有时和老师讲,有心里话向老师说。在取得孩子的信任后,教师可利用这些机会把学生的不良习惯善意地提一提,这样学生既乐于接受,也不厌烦。 8、自我督促

教育心理学表明,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克服缺点,

改正错误,强化行为,印象既深,效果又好。例如,高年级阅读习惯的自我督促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想,注意圈、点、批、注,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做好读书笔记,然后在阅读文章时对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全面考查评价,发现不良习惯自我纠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9、同伴互助

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如发现同学修改习作不认真,随心所欲,有同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受性要好的多。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又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巩固和提高良好习惯。 10、家校协同

成功的习惯培养,需要家校协同。否则,就造成学校教育的苍白无力。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教育他们自觉地与自己已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行为来代替它。如果家校教育协同,不断提醒、督促、检查,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其发展过程。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觉化,提高能力,健全心智,张扬个性,成就

特长,都具有重要用。学习习惯培养应成为课内外教育教学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我们探索出了以下教学要求及考核办法:

小学生应该着力养成以下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1、一心向学的习惯;2、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3、良好的听、说、读、写;认真的作业习惯;4、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5、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及考核办法。

1、教学要求:

(1)、教师在每节课上已比较注重学生认真倾听、朗读、写字姿势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2)、工作中引进激励机制,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及时给予表扬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3)、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能把学习习惯纳入评价内容,并采用师评、生评、家长评、自评等相互结合互动的评价方法;

(4)、书写方面也是低年级学生不可忽视的一个学习习惯,教师可通过表扬优秀习作展示等活动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5)、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做到每天身边都带课外书,每天回家都看课外书;

(6)、布置一些收听广播、收看新闻并转述的作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构建质疑教学模式;

(7)、留有充份的时间,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积累说话写作的素材;

(8)、开展多种形式的“说话比赛”活动,将良好的说话习惯引入评比内容;

(9)、开掘书源,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2、考核的途径与方法:

(1)、日常考察采用观察、打等第的方法; (2)、期末考查以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法;

(3)、定期考核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态度、方法、技巧与效果。 (4)、采用课堂上生生互动评价、师评、自评与互相相结合等形式,平日考查试卷中考核书写阅读的能力。

(5)、校内用观察法和个案跟踪法,由每位科任教师来完成;校外用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由每位学生家长来完成。。

(6)、养成写周记、日记的习惯,记录印象最深刻的所见、所闻、所感,学习自改、互改习作,愿意将自己的习作与他人分享。

(7)、开展多种活动,使学生具有兴趣性。 (三)、分层实施、具体落实、积极推进。 1、抓课堂教学这一习惯养成的主阵地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就要依托课堂教学来进行。

(1)、制定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体系

在制定目标体系的过程中,课题组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探索。 ①学习《课程标准》,理清《课标》的要求与脉络

《课程标准》是教师运用教材组织教学和学生学习探究的凭借。研究之初,我们首先组织广大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进行了周密的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组织形式上建立了以学科组长为主研人员,其他教师全员参与的研究格局。研究内容一是认真领会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明确“教”与“学”两种方式转变的内涵;二是把握《课程标准》对各年级段教学的要求,并理清《课标》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与脉络;三是钻研每册教材,依据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找出对学生知能培养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培养的对应内容与要求。研究要求每个教师通过学习研讨,对所教年级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和课标规定的知能教学要求娴熟于心,了如指掌。我们利用暑假集体学习,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中讨论、攻关的方式,较好地完成了学习新《课标》的任务。

②对应《课程标准》,制定目标体系

在理清新《课标》要求与脉络的基础上,课题组把制定目标体系的研究任务安排到各个学科组,并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目标的确

定要按知识版块与新课标的要求对应,不随意拔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二,确定的目标要具有导教、导学、激趣和培养习惯四大内容。第三,要树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空间观念,体现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

各学科各年级备课组组织全组教师,按照课题组的三点要求,依据本学段的教材内容和《课标》中对应的要求,经过个体的认真研究和小组集体的充分讨论,制定出本学段的目标体系。

(2)、进行教学、作业和讲评方式的改革

学生的厌学情绪和不良学习习惯主要是在课堂中的上课、做作业和听作业讲评的几个教学环节中产生的。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要依托这几个教学环节来进行。这样,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和讲评方式设计的改革和创新就势在必行。我们在研究中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①确定教学、作业和讲评方式的设计理念

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讨,我们确定了教学、作业及讲评方式设计的基本理念。

A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活动为载体,达成知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内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体系,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来设置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程序,让每一道学习活动的程序都能调动学生主体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能、学

习兴趣、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教师要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过程中,探究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案例。

B作业设计:作业形式要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作业内容要有思维价值和趣味性,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又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乐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作业量要精炼,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控制在8分钟、10分钟、15分钟以内。作业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既要能调动学生动脑筋,又能让学生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

C作业讲评要摒弃以往讲评答案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点拨引导。整个讲评过程应是学生进行思维辨析、探究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探讨和总结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调整学习思路的过程。在设计上应有以下四个要素:学生作业效果情况的记载要有归纳与分析;讲评方式的设计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讲评内容以肯定成绩为主,以总结思维和学习方法为主;讲评过程让学生唱主角,教师搞好点评。

②构建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和讲评方式设计的模式 这一研究以上述设计理念为原则,经历了以下过程:

A集中培训。我们集中课题组成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宣讲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围绕着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教学设计的创新与改革意识;宣讲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和讲评方

式设计的新理念和着眼点,明确设计的要求和方向。然后分年级分学科参照目标体系分头进行设计。

B个案研究。把分散研究出的各类设计收集到课题组,进行筛选整理,形成一个个讨论稿,下发到全校教师手中进行个案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再把教师的修改意见收集起来,交由课题组成员对案例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范例试用稿。

C试用观察。由课题组主研人员用范例试用稿在教学中试用,在试用过程中抓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观察学生的表现、组织学生座谈,听学生的反应和意见,有针对性地再修改;二是组织全校教师观摩,进行现场研讨,进一步修改、完善、优化范例试用稿。

D推广使用。将展示修改后的范例模式推广到全校,全校教师人手一册参与试用。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了教学设计和使用上的困难,则以学科组为单位集体攻关克服。

这项艰辛的工作,我们整整花费了一个学年的时间。 2、家庭作业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延伸。

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依托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空间外,还应延伸到学生家庭学习生活的空间中去。如果让学生家庭学习生活的空间出现空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效果就会出现此长彼消的结果。因此,抓家校协同至为关键。小学生在家的学习主要是做家庭作业,如何让学生做家庭作业象在学校上课一样同样感兴趣,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了课题组研究的重要环节

之一。如何设计家庭作业,课题组进行了一些有益且有效的探索。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忘性大、表现欲强的特点,通过反复研讨,我们明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设计观。第一,作业量不能大: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年级不超过三十分钟,四到六年级不超过40分钟。第二,作业的趣味性要强:题型要新颖,内容要有一点技巧性、探究性,摒弃机械抄写,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并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第三,结合学生的生活与知识积累:如低年级段的学生背背诗歌,猜字谜、谜语,数数家里有几个人,几棵树、几盆花、几把椅子……;中年级段学生写写毛笔字,描写家里人的不同外貌,实地观察,写写家里的小花园,家里的客厅,写写画画自己的书房或卧室,量量院子,量量客厅,算算面积……;高年级段的学生写观察日记,写自己观察的景物片段,写介绍家庭小院、客厅、家庭情况的解说词,办节日手抄报,写自己的理想,帮爸爸妈妈计算怎样植树,怎样购物,怎样设计小花园等。第四,要调动家长参与:如背诗歌、猜字谜,写家人的外貌、毛笔字、画景物、介绍家里花园、客厅,请家长即时评判,丈量、计算请家长当帮手等。这种设计观下的家庭作业,在学生眼中不再是一种学习负担,而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活动,能大大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有效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1)、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广泛开展“写字”、“阅读”、“写话、写作文”、“说话”、“朗诵”、等活动,帮助学生练就过硬的语文基本功,使学生从语文实践中获得

自信,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

低年级组:

我们开展了“讲故事”、“看图说话、写话”、“词语接龙”、“铅笔字、”等竞赛活动。

中年级组:

我们开展了“即兴说话”、“朗诵”、“阅读能力”、“钢笔字”、“毛笔字”等竞赛活动。

高年级组:

我们开展了“即兴说话”、“朗诵”、“阅读能力”、“钢笔字”、“毛笔字”、“阅读笔记展示”等竞赛活动。

(2)数学活动

a、口算比赛。

b、学校“数学之星”的评比(部分学生参与的竞赛) c、“生活中的数学”小论文和制作数学小报比赛。 d、各年级段根据各年级实际开展数学趣味竞赛。 一、二年级 拼七巧板;

三、 四年级 考考记忆力; 五、六年级 算24点竞赛。 e、“数学讲坛”。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引入竞争机

制。不但加强语文、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广泛联系,而且加强语文、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语数实践活动的热情,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自信,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竞赛的方式常常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形展了丰富多彩的竞赛、评比活动。如:整理书包大赛,消灭错别字大赛,礼貌表演大赛等,给成绩最佳者受予“自理能手”、“纠错卫士”、“礼仪标兵”等称号。这些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要抓紧,抓细,抓实,反复抓,抓反复,还要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出实效。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让我们共同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吧

三、课题效益

1、学生素质测查令人欣喜

(1)、学生学习兴趣测查发现:学习兴趣普遍增强。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在听、说、读、以及审题、检查、作业书写、倾听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独立的,有策略的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的

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从“愿学”、“乐学”到“会学”“独立学”的境界。

(2)、学生学习习惯测查发现:学生学习习惯普遍较好。 问卷调查表: 评价方评 价 内 容(标准) 法 1、学生在家学习表情是否快乐。 问 2、学习是否主动,是否需要家长提醒和督促。 卷 3、学习时是否专注,态度是否认真。 调 4、每天学习的时间是否有规律。 查 5、家长是否参与或帮助了孩子的学习。 1、学生学习情绪是否热烈,表情是否快乐。 2、个人探究是否专注,举手发言是否积极。 观 3、倾听是否认真,交流、质疑是否踊跃。 察 4、坐姿是否端正。 (自评互评) 5、作业字迹是否工整,格式是否规范,完成是否按时。 6、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是否积极,表现是否活跃,学生 教师 家长 人 评价表情是否快乐。 我们在所有参与研究的学生中抽样调查100名:想成为一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人占100%;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各方面帮助自己的占98%;过去的 67%的学生处于说得到,做不到的状态,变为可喜的87%的学生有较强的自控力,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从学生各科的作业和试卷的抽样调查100份,分析:99%的学生的作业及试卷卷面整洁,书写越来越工整。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参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能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愿意参与探究活动,能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收获。

(3)、学生学习成绩测查 ①、纵向测查对比

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语文、数学学习成绩一年比一年进步,优生率、合格率没有随着年级的增加知识的难度增大而减少,却是保持或稳步上升。

语文:

一年级 100% 98% 95.2 二年级 100% 95.5% 94.5 合格率 优生率 平均分 数学:

②横向测查对比

一年级 研究班 对比班 100% 二年级 研究班 100% 对比班 98.2% 三年级 研究班 100% 对比班 97.6% 合格率 优生率 平均分 100% 98.7% 97.2% 94.5% 93.4% 93.8% 91.9% 95.2 94.5 93.5 一年级 100% 98.7% 95.9 90.8 90.7 二年级 100% 96.8% 94.8 88.4 合格率 优生率 平均分 表明:随着研究的开展,学生的成绩越来越优于对比班。

(4)学生语文、数学、科学单项能力测查(抽样100份) 语文单项能力测查统计表

一年级 上期 下期 C 0% A 100% B 0% C 0% A 100% 上期 B 0% 二年级 下期 C 0% A 100% B 0% C 0% A 100% B 0% 识字能力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 数学单项能力测查统计表

100% 0% 0% 100% 0% 0% 100% 0% 0% 100% 0% 0% 100% 0% 0% 100% 0% 0% 100% 0% 0% 100% 0% 0% 100% 0% 0% 100% 0% 0% 99% 1% 0% 98% 2% 0% 一年级 上期 下期 C 0% A 100% B 0% C 0% A 100% 上期 B 0% 二年级 下期 C 0% A 100% B 0% C 0% A 100% B 0% 计算

仔细 探98% 索规律 应用知识 解92% 决问题 科学单项能力测查统计表

2% 0% 97% 3% 0% 99% 1% 0% 98% 1% 1% 100% 0% 0% 100% 0% 0% 96% 3% 1% 97% 2% 1% 2% 6% 93% 2% 5% 94% 2% 4% 96% 3% 1% 三年级 上期 下期 C A B C A 上期 B 五年级 下期 C A B C A B 细83% 9% 8% 90% 8% 2% 90% 8% 2% 95% 4% 1% 致观察 质85% 8% 7% 92% 3% 5% 92% 5% 3% 94% 4% 2% 疑问难 科92% 3% 5% 94% 4% 2% 90% 3% 7% 95% 4% 1% 学探究 规87% 5% 8% 93% 2% 5% 92% 2% 6% 96% 2% 2% 范操作 从表中不难看出学生的单项能力随着研究的开展在逐步增强。 2、教师教学与研究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进入研究阶段以来,老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呈现出三个重要转变。即从注重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学生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从注重一味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向学生“授之以渔”;从只注重研究教材,转变为更注重研究学生。三个转变,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新的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由此的师生关系也变得更为和谐。

教师个人的研究能力不断增强,研究习惯蔚然成风。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老师们撰写的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论文,有7篇在校级刊物发表获奖,有2篇在片区交流。研究能力的提高,促成了教师在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有机结合中显得得心应手。

3、社会给予好评

上学期,张校长收到了一封来自四(1)班周俊同学的家长写的感谢信。信中周俊的父母以挚诚之心表达了对学校、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信中,周俊的家长说:“儿子转学回来才一年多,使我儿子从一个“小调皮”迅速进入了自觉学习的懂事的小学生角色,在生活上、学习上得到了班主任老师如母亲般悉心的关照,我们家长心里充满了感谢之情。”

周俊的家长在信中还提到,儿子以前作业很慢、上课容易走神、写字姿势不正确已得到纠正……这一句句朴素的话语不仅是对我校教师的肯定,更是对学校工作的鞭策。

总之,我们会从这次研究中认真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把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引向深入持久的轨道。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是我校2009年申报,2010年5月被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广西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2010年度B类课题。经过三年多的艰辛努力,基本完成了研究方案设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学生的个性与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懒惰贪玩,不爱学习;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令人担忧;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无视校纪班规,蛮横放肆;有的不爱锻炼;有的语言粗俗;还有部分学生卫生存在问题,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致使校园环境卫生及保持较差等。这些不良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我们从本地区农村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入手,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特别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生命教育、国学经典和文体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活动内容,进而在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铁山港区所有农村完全小学。具体研究对象为火禄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三、研究目的

①探求一种适合农村小学教育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方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

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②促使教师树立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③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指导本校的工作。 ④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模式有机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对学生做人好习惯养成的研究。懂得尊重别人,关心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讲文明有礼貌,诚实守信不说谎;遵守纪律,知错就改等。 2.对学生做事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做事有始终的习惯;节约时间的习惯;乐于助人的习惯;不给他人添麻烦的习惯;自我管理有条理的习惯等。 3.对学生学习好习惯养成的研究。提前预习,专心听讲的习惯;提问和讨论的习惯;质疑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经常阅读的习惯;反思的习惯等。 4.对学生生活好习惯养成的研究。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如: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等。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我校对本课题的研究十分重视,2009年9月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由陈宗东校长亲自担任组长,负责课题实施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聘请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的领导和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技术指导。 (一)第一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2009.6-12) 从2009年9月起在全校学生当中,要求每个学生一本《弟子规》、《礼仪手册》和《养成教育》和四个好习惯要求,使学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让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更具时代特征,课题组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组织课题组学习培训 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特色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并在研究小组内更加仔细划分研究任务,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确立各自的研究专题,做到分工明确,并定期展开课题汇报会,及时交流情况,触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二至五年级学生,发放324份问卷,回收324份,回收率100%。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习惯养大问卷” ,分为学生做人好习惯、做事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和生活好习惯四个问卷。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其中行为习惯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文明礼貌、品德行为、卫生习惯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是学校通过观察课内外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际表现,召开师生座谈会、班主任会,分析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几个环节确定的。 (1)调查结果与说明: 我们对调查所得资料,组织专人进行统计处理,其情况报告如下: 表1:文明礼貌情况 主动问好 见到老师问好 62.1% 18.3% 20.6% 被动 低头走过

经常使用 和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 60.2% 偶尔使用 33.9% 从不使用 5.9% 从上表可知,62.1%学生能向老师主动问好,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多数同学做得好。同时在调研中发现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坚持不够好。 表2:做人习惯情况 583.% 能主动谦让 和同学发生冲突时 55.8% 34.1% 10.1% 36.4% 力争高低 5.3% 动手打架 给老师 捡到东西交给老师 75% 18.7% 6.3% 给家长 自己留着 从上表可知,有75%捡到东西交给老师,反映学生比较诚实。同时在调研中发现,41.7%的学生做错事,不能主动承认,44.2%的同学在和同学了生冲突时,一能主动谦让,61.2%的同学不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所表现被动性尤为突出。 表3:生活习惯情况 每次都洗手 每次吃饭前洗手 61.7% 赶快捡起来 学校内发现脏物 43.4% 50.5% 6.1% 32.5% 有时捡起来 5.8% 装作没看见 有时洗手 太脏了就洗手 从上表可知61.7%同学每次吃饭前洗手,43.4%同学看到学校内有脏物赶快捡起来。现时调研中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在个人卫生,保持学校卫生方面较被动,应引起重视。 表2:学习习惯情况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大胆发表 48.8.% 课外读物经常阅读 经常阅读 听别人发表 45.7% 偶尔阅读 不参与讨论 5.5% 不阅读 主动承认 做错事 教育下承认 不承认 40.3% 53.2% 6.5% 提前预习 对于新知识提前预习 35.5% 经常复习 对于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 41.8% 偶尔预习 57.3% 偶尔复习 46.8% 不预习 7.2% 不复习 11.4% 从上表可知48.8%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大胆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在调研中发现,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达59.7%,在学习方法方面对学习新知识提前预习仅达35.5%,对学过知识经常复习达4.18%。反映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行为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部分学生品德行为、学习习惯较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 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 调查中发现有39.8%的学生和别人交流中不没有形成保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尤其是课后和校外;有38.3%的学生还没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是由于农村部分家长对学生卫生要求、使用用语要求意识浅薄;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较差。 调查中发现有44.2%的学生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谦让,甚至动手打架,51.2%的学生对有困难同学不能主动帮助。问题的原因在于受到不良影响、不良家庭教育影响,当今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使得相当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轻德”,孩子缺乏人际交往,唯我独尊,脆弱娇气,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冲突家长却不能正确对待的现象,因此“孩子好了,大人恼了”的事情屡见不鲜。树人树德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紧密配合,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尤必要和迫切。 ②学生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相关 调查中发现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仅占40.3%,有课后自学习惯的学生仅占35.5%,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意识薄弱。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有关,还与老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有关系。老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重视优生评价,忽视差生评价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倡导新课改理念,转变学生观是当着一项重要的任务。 ③生活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调查中发现41.7%的学生做错事不承认,6.1%的学生发现教学楼脏物装作没有看见,虽然老师经常说教往往收效不在。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多,引导实践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说谎话,不诚实,自我约束能力差。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如果学校能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诚信习惯,对提高教育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第二阶段 操作实施阶段(2009.12-2010.12) 1.抓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强化首先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学校将持之以恒在开展“日查、周结、期结”的常规教育活动。日查:每天由少先队监督岗的学生根据文明礼貌、爱校守纪、仪表卫生、普通话等养成教育内容,全天进行细致检查,进行量化评比。各班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周结:总结一周工作,根据四个好习惯进行文明班流动红旗评比,表扬文明班级、四个好习惯之星(学生)。通过公布每周量化评比成绩,督促各班进行反思,找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期评:根据《火禄小学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和《火禄小学“好习惯之星”评比办法》开展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家长评,每学期每班评出好习惯之星四人并在校园内进行公布,文明班级六个,明确达标要求,以评价促养成,循序渐进鼓励评价提高,使学生外化行为转变为内驱力。 2.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各班每日:坚持背诵古诗,口算练习。每周:写一篇日记或读书心得,出一期学习园地。每月:根据《火禄小学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每月进行一次学习情况评价,同学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导处有计划的开展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如:读书竞赛,口算比赛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要严格教学常规,培养学习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一份潜能生转化案例,耐心细致、满腔热情的做好潜能生转化工作。 3.家校联手,形成全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第一,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正确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老师良好形象。例如:老师带头讲诚信,说到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普通话课内课外都要讲好,带头营造推广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处处事事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潜移默化教育中养成习惯。

第二,家庭教育要从落实家庭教育常规入手,从家长自身做起。如:对长辈有礼貌,养成按时学习的习惯以及生活、劳动习惯。通过家长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通过撰写“共筑诚信”征文等不断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教育实效性。

4.利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学校发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开展“以诚实守信,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运用“诚信讨论”、“诚信评价”、“评选诚信小”五小公民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号召学生学习身边榜样,如:区校级三好学生,校园之星,诚信小标等,营造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增强活动效果。

5.注重环境渲染,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为此 ,学校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三年来,我校不断巩固和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校园文化氛围日趋浓厚,学校环境进一步改善,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2011年学校被评为铁山港区校园文化建设十佳校。一是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学校环境和设施。投资60万元,铺设硬底化面积300多平方米,新建200米环形跑道一条,铺设硬底化排球场一个,羽毛球场两个,改造500平方米劳动实验基地一个,安装监控设置一套,购置电脑六台和办公设备一批,拆除教学楼不安全硫璃瓦并粉刷墙漆,拆除旧厕所一个,新建厕所一个,铺设草皮2000多平方米,种各种名贵花草300枝,改建垃圾池一个,粉刷围墙700多米、粉刷墙壁和教室3000多平方米、平整土地1500立方米,完善六室及各功能室的布置。二是合理规划,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成绩喜人。完善树文化、墙文化、地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运动区文化、楼梯文化和厕所文化等八大块。更新板报60块,80条宣传标语,完善校园文化规章制度36个,做温馨提示牌50块,班牌12块,布置教室16个,做到让每一股墙都会说话,每一棵树都能育人,学校已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6.根据不周时期学生中的问题邀请专家给学生家长及家长做专题讲座。

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们充分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要性,进一步调动家长们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并切实参与其中,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地开展提供有力的保

障国,全面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2009年9月成立了家长会,更便利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每次家长会后,下发家长会意见反馈表,了解家长们教育孩子们的情况,解答提出的疑问。通过一些问卷,了解家长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定期组织家长学校的党员开展心得交流经验活动,发动家长积极行动起来,研究孩子、了解孩子,定期做经验交流,对于家长中有特点、有实效的家教经验,及时在广大家长中进行宣传推广,让他们现身说法,使广大家长体会到教育好孩子并不难。

7.利用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近三年,为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保证养成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求班主任来抓实管、经常、反复地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并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班主任评、学校评等形式,要求学生人人争做合格生,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示范生称号。

(2)充分利用少先队监督岗对学生进行卫生、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行为习惯等的养成教育。少先队监督岗每天对各班的操行进行评比打分,这样使各班学生竞争意识空前加强,学校出现了一种比哪个班的流动红旗得到多良好学风和校风,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学校对规范学生行为采取了正反两方面教育相结合的办法,管教结合,让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进行评比,并把检查、评比的结果列入班级考评内容。作为班主任和文明班级评选的重要依据。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认真做好德育常规工作“五个坚持”。始终坚持规范的升旗仪式。坚持“文明班评比”制度,坚持“刘明监督岗”制度、坚持“主题队会”制度、坚持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工作等。本学期我校老师开设的一节题队会《铁军精神永不忘 民精神代代传》,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各们领导的一致好评

(5)大力开展实践体验和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每个学年度安排全校性主题活动八次。如:三月份学守则、学规范活动。四月分清明节扫墓活动。五月份学习新交通安全法教育活动。六月份庆“六一”文艺活动。九月份尊师爱校教育活动。十月份国庆庆祝活动民。十一月份我是小主人,从我做起活动。十二份我最棒,我能行活动。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8.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紧密配合,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中,单靠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教育还是不完善的,我们积极的把科任教师也纳入到学生习惯的养成中来,使学校的养成教育更加丰满,形成一个全校一盘棋的共同研究格局。使学生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真空,时时刻刻都有教师去管理。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德育纲要》中强调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做到“在全部教学活动中,请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学校的各科教师也是按《纲要》中提出的去做的。作为班主任,尤其要重视各个方面的教育。一是重视每天的“晨间教育”。晨间教育是在每天早操结束后的三、五分钟内进行的,教师对前几天的班级情况小结,进行表扬批评;或是讲个故事、或是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体会。二是重视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和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班队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学生的喜爱。思想品德本身是一本教材,里面有许许多多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如《尊敬师长》、《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可以到较好的成效。 9、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文化,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校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等都是是校园文化的表现范畴。如校园的建筑设计、绿化、校规、作息时间、活动课程设置,学校环境布置、办公室布置、教室的布置。。。。。它是直接影响学生成长的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具有

导向、激励、传递文化信息、审美、娱乐及教育人等功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熏陶、感染作用。如何优化校园环境,增强育人功能: (1)美化校园环境。

学校环境优美整洁,师生的荣誉感就强,学校凝聚力就大,这就是校园文化的魅力。为了创设这样一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花大力气美化、绿化校园,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为最美丽的地方,为学生创造一个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作用。我校地处农村,虽然学校面积不大,但踏进校门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校训、小学生守则、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设施比较完备:实验室、卫生室、队室、广播室、图书室??学校尽可能地为学生开辟活动天地:操场上有副篮球架,四周有单杠、双杠等活动器材。老师还精心布置校园,努力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会说话。如“校园是我家 ”“伸伸手,弯弯腰,果皮纸屑不见了”等固定性标语。 (2)优化班级文化

良好的班集体犹如一个大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每个教室的布置,每个学期举行一次班务评比活动,并把结果作为班主任绩效工资奖励的依据。评比要求:教室布置有图书角、卫生角、好人好事、班务日记、班务栏、学习园地、好习惯之星等,干净整洁,突显班级个性。充分利用教室的四周,教育学生,随时随地让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 (3)严格校纪校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校纪校规,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力保证。学校有严格的校纪校规,“一日常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火禄小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细则》。圾规范的检查奖罚制度,有力地染了教育气氛,充实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4)和谐人际关系

校园人际是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的。大家互相理解、团结协助、平等相处,能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近几年来,我校教师转变了“育人”观,热爱学生,相信学生,“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开发学生的潜能,师生关系十分融洽。

10.运用多种手段,唤醒学生的养成意识。

儿童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感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随兴趣而转移,还不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唤起学生的习惯养成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纳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要求上来,逐渐形成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生习惯、生活习惯等。 (1)说理教育

知、情、意、行是道德教育界的四个重要层次,而“知”是最基本的。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当学生对它产生了正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思想,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因此,当对学生提出种行为习惯的要求施教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胡感性的认识。如今,小学生身边的零用钱较多,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钱,老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如有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老师可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形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设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学习用品。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不乱吃零食的意义,从而很乐意、主动地节约用钱,多买、多看书,形成良好的习惯。 (2)分层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要根据不同段儿童的年龄特征,有重点地分层次进行。如一、二年级 学生可通过儿歌、讲故事等形式,了解小学生行为规范。中年级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等形式强化一日常规制度。

高年级可以通过黑板报、讲故事、帮互结对等巩固常规制度。 (3)仪式教育 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如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会令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这进老师适当点拨引导:我们已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们应怎样做:每周的升旗仪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契机。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的各项竞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精神。 (4)榜样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 这一特点,教师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什么“毛泽东尊敬老师”雷锋听电影??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树立榜样的作用,在学生心中都留下下深刻和印象。老师本人的行为素养对学生行为养成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学生心中,老师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人。老师率先垂范,要示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同时从学生中树立榜样,在学生中评选出“好习惯之星”、“文明礼仪之星”等,从身边的人和事,从集体当中受到教育,产生了“我也能行”的感受,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5)情境教育 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总结教育得失,老师十分重视信息反馈工作,创设各种情境,对学生进行测试。教育,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化,使每位学生明确,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话就说。实际上是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定出方圆让学生养成规矩。 (三)第三阶段 结题总结阶段(2011.1——2011.6) 全方位了解研究初期成果的推广情况,进一步修正完善各了课题研究成果,全面整理研究过程集结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形成本课题的结题成果。 六、研究的成效 (一)实践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经过三年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教育和行为训练,各种行为习惯指标比率得到普遍提高。 为了证实这一效果,我们课题组用与开题时同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对比,即采用问卷调查法,其结果如下: 表1 课题开展前后文明礼貌对比表 见到老师问好 主动问好 62.1% 89.6% 28.4% 被动问好 18.3% 9.3% 低头走过 20.6% 1.1% 和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 经常使用 偶尔使用 60.2% 83.5% 23.3% 33.9% 10.4% 从不使用 5.9% 6.1% 开展前 开展后 提高率 从上表可知,89.6%学生能向老师主动问好,比活动前提高28.4%,交流中能经常使用礼貌用语比活动前提高23.3%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开展教育实践,在活动后明显的提高。表2:课题开展前后品德行为做人习惯情况对比表 做错事 主动承认 教育下承认 不承认 36.4% 18.8% 5.3% 1.4% 和同学发生冲突时 能主动谦让 55.8% 78.3% 22.4% 捡到东西交给老师 给家长 自己留着 18.7% 8.4% 6.3% 1.3% 力争高低 动手打架 给老师 34.1% 13.3% 10.1% 8.5% 75% 90.3% 15.3% 开展前 58.3% 开展后 80.2% 提高率 21.9% 从上表可知,有75%捡到东西交给老师,反映学生比较诚实。同时在调研中发现,41.7%的学生做错事,不能主动承认,44.2%的同学在和同学了生冲突时,一能主动谦让,61.2%的同学不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所表现被动性尤为突出。 表3:课题前后卫生习惯情况对比表 每次都洗手 每次吃饭前洗手 61.7% 赶快捡起来 学校内发现脏物 43.4% 50.5% 6.1% 32.5% 有时捡起来 5.8% 装作没看见 有时洗手 太脏了就洗手 从上表可知61.7%同学每次吃饭前洗手,43.4%同学看到学校内有脏物赶快捡起来。现时调研中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在个人卫生,保持学校卫生方面较被动,应引起重视。 表2:学习习惯情况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大胆发表 48.8.% 经常阅读 课外读物经常阅读 40.3% 提前预习 对于新知识提前预习 35.5% 经常复习 对于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 41.8% 46.8% 11.4% 57.3% 偶尔复习 7.2% 不复习 53.2% 偶尔预习 6.5% 不预习 听别人发表 45.7% 偶尔阅读 不参与讨论 5.5% 不阅读 从上表可知48.8%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大胆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在调研中发现,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达59.7%,在学习方法方面对学习新知识提前预习仅达35.5%,对学过知识经常复习达4.18%。反映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课题研究前后对比,学生行为习惯发生了从量到质变的变化,现在学生里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蔚然成风,学生文明礼貌、诚信征文、有45项活动在区级以上获奖。学生劳动习惯明显提高,我校学生常年在近500多平方的地里参加生产劳动,不仅锻炼了劳动习惯,过增加学校的经济价值,每年我校的劳动实验基地硕果累累。

2.提高了老师的教育研究水平

课题组老师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材料,外出考察交流生得益,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体会和教案。更新了观念,改善了老师的教育行为和实践。三年来,我校老师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获奖共论文100余篇,发表在区级以上刊物或网站论文30余篇。其中陈宗东老师论文发表公开课等 2.

新局面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先接受教育和产生影响的地方。当代教育正在走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格局。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规范家庭教育要求,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力。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家校知识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研究。尤其是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更是注意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向家长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变为首先关注孩子做人上来。如:二(2)班陈函的妈妈靠卖小菜维持全家生计,没读过多少书,但她却用质朴的话语道出了自己对孩子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认识:“读书不行不要紧,只要好脚好手,总能劳动养活自己就行。但行为习惯坏了,将来偷呀、抢呀、好吃懒做,那一辈子就完了”。这说明家长们认识到了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当然他们的教育子女的方法也随之端正了,多数家长都能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步树立了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科学育人的新观念。据统计,全校有80%的家庭教育水平和家长素质在研究中得到明显提高。 4.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

该课题的实施还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月撰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在贯彻落实规范的过程中,六(1)的年青班主任王美良老师为使学习活动开展得更细、更有成效,还特地将《规范》条例编成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以促使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日从起床到上学,做操及站队、回家的行为要求,把《规范》条例都给具体化了,使学生读起来是朗朗上口,做起来是实实在在。 5.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调查显示,实验前:我们的学校有50%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太乐观,表现在对任何事都处于漠然的态度,以我为中心:随手乱扔乱现象突出,随处都可看见乱写乱画等现象;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时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力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养成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具体表现在:1.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几乎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2.文明礼仪程度提高,遇到陌生不熟悉的人,都能主动打招呼。3.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4.学生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班级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经过三年实验,学校学生都明确了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学生们对习惯培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问卷调查,四3班学生陈芳说我家庭作业老是出错,想我的小学习方法一定不对。自从学校发了三字经

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后,我认真学习,牢记心理,并付诸于行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但作业错误减少了,而且上课发言也越来越积极。另外,三字经介绍的学习方法,使我能先审题,再动笔,现在不管做做什么作业,我总要细心地一道道地检查,错的马上改正。我会不断改正不良学习习惯,争取不断进步,学好知识,建设祖国。六2班杨洋同学说:上课时,专心听,习惯好,早养成,好习惯,重培养。通过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弟子规》的背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必须从小树立良好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为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打好基础。我深深感到:只有靠自己,样样都能行。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五(1)班张春同学说:以前,我做作业或课外活动时,经常会和同学闹小矛盾,还强词夺理。现在呢?通过老师的教育,我改掉了往日的面貌,理事总以礼相让,不和别人争吵,因为我做到了这一点,我与同学的矛盾减少了,与同学更加团结了,也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和信任。五(1)玫李强同学洋:自从开展了这项研究,我胆子逐渐大起来了。上课能积极发言,跟以前的我简直没法比。前,老师提出了问题,我即使会回答,与不敢举手。我非常羡慕其他同学的胆量。老师看到这下缺点,上课有意识地经常鼓励我发言。我也暗地里对自己说:我能行!老师总是叫到我的名字。四(1)玫扬去说:结实房子要从地下造起,房子才能经得起长年风吹雨打的考验;我们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因为学校非常注重习惯培养,我的进步可大了!平时学校不时有老师从我身边走过,可我却旁若无人,只顾低着头走自己的路,连打招呼也不打一声。自从学校进行了行为习惯的培养,我改正了许多。看见老师都能主动说:老师,您好!回家时遇见老师也能说一声:老师,再见! (二)理论成果

1.完成了《〈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2.《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论文集》。 3.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集》 4.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感想集》

5.在该课题实验研究促进下,我校现已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运用,并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特色进行发展和完善。

6.学校得到了持续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地发展。学校的育人环境得到了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办学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了广西义务教育常规管理先进集体等。

7.由于现今大部分专家都居住在城市,他们相对来说,对农村学校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得不是很多,而我校对此课题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对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8.该课题实际研究已在我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我校研究的不断推进,该课题实验研究的成果,在我市广大农村小学都都具有广泛的推广运用价值。 9.初步拟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式的教育模式。

课题组根据研究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每个子课题对学生提出的行为习惯目标与要求不同,采用以班主任为推行,任课老师和家长积极配合少先队监督的教育管理模式,经过三年的研究实践,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初步形成。

学校 学生 课题领导小组

家长

学生 班主任 教师 少先队

教育 教育 教育 监督

指导培训 指导实施

七、研究体会与建议:

(一)和谐的大教育环境是全方位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必备条件。

要使学生得以全面健康发展,必须具备和谐的教育环境。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出现分离,社会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各自的教育功能无法形成合力。要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以学校为基础,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发挥其教育功能的互动作用,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确保学生所受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一致性。 (二)教育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生性格波动大,可变性快,加上社会多方面的负面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复非常大,无论我们主观怎样努力,客观差异和变化终于令人美中不足。这段时间好,过段时间又反弹,通过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我们体会到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润物细无声,注重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和特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个别反弹的现象,对学生要倾注极大的耐心,对教育要倾注满腔的热情,言传声教,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九、尚待研究的问题

1.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主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仅靠学校和家庭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这正是本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只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在校小学生,加之我们区情特殊,学生少,提供的样板少,而农

村小学生指的是所有在农村就读的青少年,因而学前学生和接受义务教育后未进入初中和高中继续学习的广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待进一步研究。

3.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广阔,内容涉及比较多,有些内容尚未涉及,有些范围虽涉及,但深入不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rh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