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新教材科学(浮力、大气压)竞赛题

更新时间:2023-09-04 08: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上册

1.从黑暗环境进入光亮处,瞳孔会变小,这是瞳孔反射,与膝跳反射属于同一类反射。有关

瞳孔反射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射属于激素调节 B. 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 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该反射是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解:A、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从黑暗环境进入光亮处,瞳孔会变小,这是瞳孔反射,与膝跳反射属于同一类反射,不属于激素体节.故符合题意;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故不符合题意;

C、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瞳孔反射,与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一下的脊髓或脑干,因此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不符合题意;

D、瞳孔反射是人体对环境明暗变化(从黑暗环境进入光亮处)作出的一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下图所示,四个相同的鱼缸内装满水,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小船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内有一条悬浮的鱼,丁容器的底部有一石块.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每个容器的总质量都相等;②乙容器中倒入盐水后,小船在液面下的体积减小 ③丙容器中小鱼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④丁容器中倒入酒精后,石块将上浮

A. 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解:①∵石块下沉,

∴石块受到的浮力小于小船重, ∵F浮=ρ

v

g,

∴小船受到的重力大于排开的水重, ∵甲丁两容器水面等高

∴丁容器的总重大于甲容器的总重, ∵G=mg,

∴丁容器的总质量大于甲容器的总质量相同,故①错;

②乙容器中再倒入盐水后,使水的密度增大,但木块还是漂浮,受到的浮力相等, ∵F浮=ρ

v

g,

∴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故②正确;

八年级上册

③∵小鱼悬浮, ∴F浮=G鱼,故③正确;

④原来石块下沉在水底,受到的浮力小于石块重,F浮<G, 丁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使水的密度减小, ∵F浮=ρ

v

g,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小球受到的浮力减小,石块不会上浮,故④错. 故选B.

3. 如图所示,水中有一支试管处于悬浮状态,现在用细棒在试管上端轻轻往下按一下,则( )

A、试管将下沉,最后沉底 B、试管将上浮,最后漂浮 C、试管先下沉,然后回到原来位置 D、试管先下沉,接着在原来位置上下运动

解:当用细棒在试管上端轻轻往下按一下,所处深度变大,由p=ρgh可知试管内空气受到的压强变大,使试管内空气的体积变小,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再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

v

g可知,受到水的浮力变小,而自重不变,所以可得F浮<G,试管将下沉、

沉到水底. 故选A.

4.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A为圆柱形,容器B为圆锥形,两容器的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装入深度相同的水后,再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木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入木块前,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B.放入木块前,由于A容器中的水多于B容器,所以A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大于B容器

C.放入木块后,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相等

D.放入木块后,B′容器底受水的压力大于A′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力

解:A、放入木块前,A中水的体积比B中的大,故A的重量比B的大,即A对桌面的

压力大于B对桌面的压力,A错.

B、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由P=ρgh得,两容器内液体高度相同,故压强相等,由F=Ps得,两容器内的水对底部的压力相等.B错.

放入木块后,木块在两容器中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因B容器上部窄故B液面升高要多,B′中液体对底部的压强比A′中的压强要大,故压力也要比A中的压力大,故C错,D对. 故选D.

5. 现有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且ρ1<ρ2.在甲杯中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也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假设

八年级上册

两种液体之间不发

生混合现象,甲、乙两个杯子也完全相同.则( ) A.甲杯内液体的质量大 B.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 C.两杯内液体的质量-样大 D.无法确定

解:模型1

即为甲杯:由于ρ1<ρ2,两种液体的质量且各占一半.可得密度ρ1的液体体积大于密度ρ2的液体,密度ρ1的液体体积用灰标记,密度ρ2的液体体积用蓝色标记.

模型2即为乙杯:两种液体体积相等,密度ρ1的液体体积用灰标记,密度ρ2的液体体积用蓝色标记.

对照组体现体积相等时之间的分界线.

对模型1密度ρ1的液体体积进行处理,切割成和模型2中密度ρ1的液体体积相同,即是容器体积的一半(如图所示).对模型2中密度ρ2的液体体积进行处理,切割成和模型1中密度ρ2的液体体积相同(如图所示),经过处理便可以直接从对比处比较甲、乙两杯内液体质量的大小了,答案很明显是对比处是蓝色的乙杯大.即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

故选B.

6. 如图所示,在一块浮在水面的长方体木块上放一质量为272克的铁块甲,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拿掉铁块甲,用细线把铁块乙系在木块下面,木块也恰好浸没在水中,则铁块乙的质量为( )A.312克 B.237克 C.318克 D.326克

八年级上册

7. 甲、乙两容器内盛有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

和p

乙.当水温从80℃降低到20℃时,则p甲和p乙的变化情况是( ) A.p甲变小,p乙不变 B.p甲不变,p乙变小 C. p甲和p乙均变小 D.p甲和p乙均不变

8. 如图所示,玻璃瓶侧壁有三个用木塞塞住的小孔a、b、c,一根两端开口的管子,上端穿过软木塞与大气连通,另一端浸没在液体中,管中的液面和b孔等高,瓶内的液面比a孔的位置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 A.只有拔去a孔木塞的瞬时,水才会流出瓶外 B.只有拔去b孔木塞的瞬时,水才会流出瓶外

八年级上册

C.只有拔去c孔木塞的瞬时,水才会流出瓶外

D.拔去a、b、c三孔中的任一木塞的瞬时,水均会流出来

解:设瓶内气压为p0,大气压为p,

由题知,管中的液面和b孔等高,p0加上hb水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p,拔去b孔木塞的瞬时,水不会流出瓶外;

管中的液面比a孔低,p0加上ha水深产生的压强小于大气压p,拔去a孔木塞的瞬时,水不会流出瓶外;

管中的液面比c孔高,p0加上hc水深产生的压强大于大气压p,拔去c孔木塞的瞬时,水会流出瓶外;

大大

所以只有拔去c孔木塞的瞬时,水才会流出瓶外.故选C.

9. 物体没有带电而呈电中性是因为该物体( ) A.既无电子又无质子 B.只有质子没有电子 C.只有电子没有质子 D.不缺少也不多余电子

解:(1)由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可知,物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里面有电子和质子.故选择项ABC错误.

(2)物体不带电,呈中性,这是由于物体内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数量相等,所以呈中性.故D正确. 故选D.

10. 把两根相同的玻璃棒相互摩擦,其结果是( ) A.一根玻璃棒失去电子,另一根玻璃棒获得电子 B.两根玻璃棒都从空气里获得等量的电子 C.两根玻璃棒都失去等量的电子 D.两根玻璃棒都没有电子的得失

解:(1)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得电子带负电,能力弱的失电子带正电.

(2)由于是同种物质,所以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相同.在摩擦的过程中不会

八年级上册

发生电子的转移.

两根玻璃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相同,所以在摩擦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电子的转移. 故选D.

11. 关于电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锌片浸在硫酸铜溶液中就做成伏打电池 B.铅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都是铅板组成的 C.干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是铜棒和锌筒 D.伏打电池和一般的干电池都不是原电池

解:A、将不同的金属片插入电解质水溶液形成的电池,是伏打电池; 把铜片和锌片浸在硫酸铜溶液中就做成伏打电池,故A正确;

B、铅酸蓄电池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板作负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板作正极,故B错误;

C、干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是碳棒和锌筒,故C错误; D、一般的干电池是原电池,故D错误. 故选A.

12. 甲、乙两个构造相同的验电器都带了正电,但甲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大.当用不带电的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的金属小球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验电器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乙验电器上 B.乙验电器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甲验电器上 C.甲验电器上的一部分质子转移到乙验电器上 D.乙验电器上的一部分质子转移到甲验电器上

解:由于质子不能发生转移,所以CD是错误的; 由于甲的金属箔张角大一些,说明甲带的电荷数比乙要多一些,所以甲的电子数比乙的电子数要少,所以此时是乙把电子转移给甲,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13. 一个验电器由于带了负电而使金属箔张开了一定的角度.若用一根不带电的绝缘金属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小球时,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验电器原来带负电,在不带电的绝缘金属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小球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上的电子就会转移到金属棒上去,导致验电器上所带的电量减少,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故选A

八年级上册

14. 如图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图.玻璃管内

的水银柱稳定后,两水银面的高度差是

760mm.下列情况中(试管口始终没离开水银面),水银面的高度差变小的是( ) A.稍稍提高玻璃管 B.使玻璃管顷斜 C.往水银槽中添加水银

D.将实验装置转移到高山上进行实验

解: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就不变,稍稍提升玻璃管、使玻璃管倾斜、以及往水银槽中加水银都不能影响到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但将实验装置转移到高山上进行的时候,高度增加了,大气压减小了,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也减小.故ABC错误. 故选D

15. (多选题)如图所示,在木块A上放一金属块B后,木块A恰好没入水中,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1.将金属块B从木块A上取下,放入水中并浸没,静止时容器底对金属块B的支持力为20N,

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2.已知木块A的体积为7.5×10-3m3,金属块B的密度为3×103kg/m3,取g=10N/kg.则( )

A.P1大于P2 B.P1小于P2

C.金属块B的体积为2×10-3m3

D.木块A的密度为0.6×103kg/m3

八年级上册

1、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千克/米,人体的平均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当。质量为60千克的人

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大约是__________

牛。

3

2、如图5所示的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酒精、清水与盐水,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所装三种液体的质量最大的是______,质量最小的是______。

八年级上册

解:设酒精的深度为h1,密度为ρ1, 则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p1=ρ1gh1,

若容器的底面积为s1.则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力: F

酒精

=p1s1=ρ1gh1s1,

酒精

酒精的重力:G=m

酒精

g=ρ1v1g,

由图示装酒精的容器的形状可知:h1s1<v1, ∴ρ1gh1s1<ρ1v1g,

∴酒精受到的重力大于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力,G同理,可以求得:G水=F水,G∴G∴m

>G水>G>m水>m

,即:m.

盐水

酒精

>F

酒精

<F

盐水

g,

∵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

酒精

盐水

酒精

g>m

g>m

盐水

酒精盐水

故答案为:酒精,盐水.

3.把一物体放在水中, 有1/10的体积露出水面. 把盐粉撒入水中待溶解后

, 物体有1/5的体积露出液面, 则物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千克/米3, 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千克/米3。

4.如图所示,用细线将术块A和金属块B连接在一起,放入水中.A、B恰好悬浮在水中,此时,B受到______________个力的作用.若木块A的密度为O.8×103kg/m3.木块A与金属块B的体积之比为79:2,则金属块的密度为

八年级上册

______________kg/m3.

解:由图可知,金属块B受到木块A的拉力,自身的重力,水的浮力3个力的作用;

设木块A与金属块B的体积分别为:79V、2V,

因为A、B恰好悬浮在水中,所以GA+GB=F,则排开水的体积V就等于木块和金属块的总体积,即V=V+V=(79+2)V, 即mAg+mBg=ρgV,

则ρA79Vg+ρB2Vg=ρg(79+2)V,

将A的密度为O.8×103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代入上式解得ρB=8.9×103kg/m3.

故答案为:3;8.9×103kg/m3.

金属

5.抽水机是利用_______来抽水的,如图所示为活塞式水泵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完成下列填空.

甲图:提起活塞时,阀门______关闭,大气压迫使水推开阀门______,进入圆筒. 乙图:压下活塞时,阀门B______,活塞下面的水推开阀门_______,涌入活塞上面. 丙图:再提起活塞时,阀门________关闭,它上面的水从出水管______,_____迫使水推开阀门B,水就进入____________.

解:(1)活塞式水泵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原理工作的; (2)活塞式水泵工作过程如下:

①提起活塞时,阀门A关闭,大气压迫使水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 ②压下活塞时,阀门B关闭,活塞下面的水推开阀门A,涌入活塞上面;

③再提起活塞时,阀门A关闭,它上面的水从出水管流出,大气压迫使水推开阀门B,水就进入圆筒. 故答案为:大气压; 甲图:A、B; 乙图:关闭、A;

丙图:A、流出、大气压、圆筒.

八年级上册

2

6.如图所示,长为1米的直玻璃管横截面积为2厘米,

5

重为5牛。当时大气压为1.0×10帕,玻璃管的上端为真 空。则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____。

解:弹簧秤下面挂着的是玻璃管及水银,所以弹簧秤的示数为玻璃管的重力与高出液面的那段水银柱的重力之和.

玻璃管的上端为真空,正是大气压支撑着管内水银柱,所以有G×2×10-4米2=20牛,又G管=5牛, ∴F=G管+G

水银

水银

=pS=1.0×105帕

=20牛+5牛=25牛

故答案为:25牛.

1.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薄壁平底试管中装入一些沙子,管口密封,制成一个“土密度计”.当把它放入水中竖直漂浮时,试管露出水面的高度为5cm;当把它放入某液休中竖直漂浮时.试管露出液面的高度为7cm.若试管和沙子的总质量为30g,试管的横截面积为1.5cm2,水的密度为1×103kg/m3.求: (1)试管在水中漂浮时所受的浮力. (2)在水中漂浮时,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3)某液

体的密度.(取g=10N/kg,保留两位小数)

八年级上册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克,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现用5700克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假定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上仍残留100克溶液): 方法一:用5700克清水一次性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克。(用分数表示)

方法二:将5700克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三份(每份1900克),分三次漂洗,第1次,用1900克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克(用分数表示);第2次再用1900克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用分数表示);第3次如此再漂洗,所得的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克(用分数表示)。

由以上计算分析,用相同质量的水漂洗衣服,是一次漂洗效果好,还是将水等分为三份,分三次漂洗的效果好? 。

八年级上册

9.硫酸的密度和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常温)如下。现往盛有45毫升水的烧杯

333

中放入一个密度为1.14×10千克/米、体积为1厘米的耐酸小球,然后再慢慢倒入15克98%的浓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

冷却至常温后,耐酸小球所受的浮力比原来在纯水中时增大了多少?(g取10牛/千克)

答案:1.4*10-4 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rg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