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规范 -

更新时间:2024-04-10 00: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基本规范

Guideline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by different levels

& latent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for work safety

(征求意见稿)

目 次

1 总 则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基本规定 ............................................ 3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 4 5.1 基本程序 .......................................... 4 5.2 策划和准备 ........................................ 4 5.3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 6 5.4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 8 5.5 隐患排查治理 ..................................... 11 6 持续改进 ........................................... 14 附录A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 ...................... 15 附录B 常见的能源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 .............. 16 附录C 常见事故原因 .................................. 16 附录D 常见异常和紧急状态 ............................ 17 附录E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 .............................. 18 附录F 安全风险分析准则 .............................. 20 附录G 风险矩阵 ...................................... 21 附录H 风险分布四色图 ................................ 21 附录I 安全风险清单 .................................. 22

II

1 总 则

1.0.1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规定了全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简称“双重预防”)的基本要求。

1.0.3 全省各行业领域应根据本规范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细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33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20000.4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GB/T 23694 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4353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1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文件。 3.0.1

危险源 hazard source

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3.0.2

安全风险 work safety risk

对事故伤害的一种综合衡量,包括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无处不在但风险不等于损失。 3.0.3

固有风险 inherent risk

危险源在不考虑风险控制措施时的安全风险。 3.0.4

现实风险 controlling risk

危险源在现有风险控制措施时的安全风险。 3.0.5

危险源辨识单元 element for hazard source analysis

为方便危险源识别和事故原因分析,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的生产功能明确、管理责任和空间界限清晰的相对独立区域。 3.0.6

安全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危险源辨识、安全风险分析和确定安全风险等级的全过程。

2

3.0.7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by different levels

根据安全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及管控措施复杂和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包括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安全风险控制。 3.0.8

事故隐患 potential accident factors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缺陷等。 4 基本规定

4.0.1 企业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责任主体,应根据本单位实际开展双重预防工作,构建主要负责人组织、各部门实施、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安全风险自辨、自评、自控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工作格局。 4.0.2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保证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所必须的投入。

4.0.3 企业双重预防工作应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废弃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

4.0.4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至少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

3

——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或数据库; ——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

——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

4.0.5 双重预防机制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运行不断夯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规范运行,促进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和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和一体化。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基本程序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包括策划和准备、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具体流程见附录A。 5.2 策划和准备 5.2.1 成立领导小组

5.2.1.1 企业应成立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完善本企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方案。

5.2.1.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明确目标、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工作程序、考核标准等。

5.2.1.3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明确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责任落实、

4

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

5.2.1.4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应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

5.2.1.5 根据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各部门应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5.2.1.5 为保证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至少包括一名熟悉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人员。 5.2.2 人员培训

5.2.2.1 为确保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和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运行,应开展针对性的人员培训。

5.2.2.2 人员培训应明确责任部门、具体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

5.2.2.3 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够带领员工以正确的方法工作,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5.2.2.4 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尤其是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 5.2.3 资料收集

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前应准备基础资料: ——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5

——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 ——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

——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 ——生产工艺过程、反应机理及操作条件; ——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 ——相关典型事故案例;

——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交通、周边环境等); ——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5.3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5.3.1 危险源辨识

5.3.1.1 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全面查找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辨识危险源。

5.3.1.2 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企业地上和地下以及承包商占用的场所和区域的所有作业人员、生产经营过程和装备设施。

5.3.1.3 为方便危险源辨识,可按照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明确、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划分相对独立的危险源辨识单元。 5.3.1.3 危险源辨识重点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能量; ——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 ——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 ——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5.3.1.4 根据辨识结果确定危险源并建立建立危险源清单。危险源清单

6

至少应包括责任部门、班组/岗位、生产区域、生产设施、能量源或能量载体等方面的内容,并根据GB6441给出的事故类型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常见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别见附录B。

5.3.1.5 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对照安全管理法规、技术规范、事故案例、未遂事件等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缺陷等事故原因。常见的事故原因见附录C。

——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是指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的活动。

——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常见的异常和紧急状态见附录D。

——不良环境应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管理缺陷应考虑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内部管理的需要及更新情况。

5.3.1.6 对危险化学品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确定是否存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5.3.2 安全风险评估

5.3.2.1 安全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可能发生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赋值。常见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见附录E。

5.3.2.2 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判别指标应包括国内同类风险引发事故的发生频次、安全标准化得分情况、现场存在的隐患数量。

5.3.2.3 事故发生后果严重程度的判别指标应包括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经济损失数额。

7

5.3.2.2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危险源的固有风险和现实风险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判定准则见附录F。 5.3.2.5 已经建立安全风险评估行业标准和方法的,按其执行。鼓励企业采用仿真模拟软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5.3.2.6 小微企业可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5.3.3 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5.3.3.1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采用风险矩阵法(附录G)确定危险源可导致不同事故类型的安全风险等级。

5.3.3.2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代表。

5.3.3.3 按照生产功能、空间界限相对独立的原则将全部作业场所网格化,以最高的风险等级作为该网格的风险等级,根据该风险等级分别绘制固有风险和现实风险的四色分布图,图例见附录H。 5.4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5.4.1 在危险源清单基础上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清单,逐一落实企业、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清单的主要项目包括责任部门、作业班组、场所部位、生产设施、能量源或能量载体、事故类型、固有风险等级、现实风险等级、工艺技术条件、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见附录I。

5.4.2 按照风险管控清单开展风险分级管控,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8

5.4.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明确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各级的管控重点,分类别、分专业明确车间、班组的管控职责。

——固有安全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重大安全风险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进行管控。

——安全风险控制资源投入如安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等应根据安全风险等级确定优先等级。

——按照消除、替代、隔离、降低、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的顺序控制和降低风险。

5.4.4 应结合安全风险特点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的规定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工程技术; ——安全管理; ——人员培训; ——个体防护; ——应急处置。

5.4.5 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现实风险评估为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时,企业应立即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在采取有效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并将风险降低到一般风险及以下时,经主要负责人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9

——当现实风险为一般时,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进行评估,并确认程序和控制措施已经落实,并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需要时可增加控制措施。

——当现实风险为低级时,维持现有管控措施,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 5.4.6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作为重大安全风险进行管控: ——固有风险为重大风险;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各行业领域确定的其他重点管控对象。 5.4.7 作为重大安全风险进行管控的,必须制定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建立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得到执行。

——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并保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明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并定期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以岗位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为重点,强化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

——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将重大安全风险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以适当方式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

10

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依法制定重大安全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和方便使用。

——制定重大安全风险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5.4.8 企业应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电子化的安全风险分布图。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与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

5.4.9 企业应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辨识和分析建设项目、生产经营活动潜在的风险,查找规划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改进和预防措施,实现安全生产全过程管控。 5.5 隐患排查治理

5.5.1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计划、排查、治理和验收环节,形成闭环管理。

5.5.2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5.5.2.1 企业应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5.5.2.2 隐患排查计划应明确组织级别、责任人和频次,细化排查清单。隐患排查计划应全面覆盖,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应强化对重大安全风险进行管控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

11

5.5.2.3 企业应对照风险管控清单中的危险源,依据各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内容至少应包括: ——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 ——排查内容; ——排查标准; ——排查方法。 5.5.3 实施隐患排查

5.5.3.1 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应按照隐患排查计划和隐患排查清单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隐患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形成隐患和问题清单。

5.5.3.2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5.3.3 事故隐患的等级由隐患排查组织单位确定。企业可根据本单位实际需要,对事故隐患进行更细分级。

5.5.3.4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

5.5.3.5 应及时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

12

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 5.5.4 隐患治理

5.5.4.1 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

5.5.4.2 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

5.5.4.3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责任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整改。 5.5.4.4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5.5.5 隐患治理验收

5.5.5.1 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填写复查验收清单,实现闭环管理。

5.5.5.2 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当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对政府督办的重大隐患,按有关规定执行。

5.5.6 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排查任

13

务清单、隐患和问题清单、整改工作清单、复查验收清单。

5.5.7 应建立完善企业隐患排查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好隐患信息的登记、分类分级、整改、跟踪等工作。

5.5.8 企业应将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上传至辽宁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并实时更新。 6 持续改进

6.0.1企业每年至少应对本单位的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一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保证风险管控的延续性及管控水准提升的持续性。

6.0.2 遇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及时进行专项更新:

——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发生变化; ——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发生伤亡事故或相关行业发生事故; ——组织机构发生变化;

——企业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14

附录A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

成立领导小组 策划和准备 人员培训 资料收集 危险源辨识 可能性分析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安全风险分析 后果严重程度分析 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建立安全风险清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隐患排查计划 隐患排查实施 隐患整改 隐患整改验收 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 持续改进

隐患排查治理 图A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

15

附录B 常见的能源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

表B 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事故类型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灼烫 淹溺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能量源 产生物体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设备、场所、操作 车辆、使车辆移动的牵引设备、坡道 机械的驱动装置 起重、提升机械 电源装置 江、河、湖、海、池塘、洪水、储水容器 可燃物 能量载体 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物体 运动的车辆 机械的运动部分、人体 被吊起的重物 带电体、高跨步电压区域 热源设备、加强设备、炉、灶、发热体 高温物体、高温物质 水 火焰、烟气 高差大的场所、人员借以升降的设备、人体 装置 土石方工程的边坡、料堆、料仓、建筑物、构筑物 矿山采掘空间的围岩体 地下水、地表水 炸药 炸药 瓦斯 锅炉 压力容器 可燃性气体、可燃蒸气、可燃性粉尘 边坡土(岩)体、物料、建筑物、构筑物、载荷 顶板、两帮围岩 蒸汽 内容物 产生、储存、聚积有毒有害物质的装置、有毒有害物质 容器、场所 放射性物质;踩踏;职业危害因素 射线;人群;职业危害因素场所 附录C 常见事故原因

表C 常见事故原因 序号 类型 事故原因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6

1 人的不安全行为

序号 类型 事故原因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14)其他。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设备或工具布局问题; (4)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5)其他。 (1)照明光线不良; (2)通风不良; (3)作业场所狭窄; (4)作业场地杂乱; (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7)地面滑; (8)贮存方法不安全; (9)境温度、湿度不当; (10)其他。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 2 物的不安全状态 3 不良环境 4 管理缺陷 附录D 常见异常和紧急状态

表D 生产设施常见的异常状态和紧急状态

异常状态 1. 监测参数偏离正常值; 2. 试生产阶段; 3. 异常开车、停车 4. 设备带病作业; 5. 临时性变更工艺; 6. 事故排放; 7. 其他。

17

紧急状态 1. 监测参数严重超过限值; 2. 危险物质泄漏; 3. 紧急停车; 4. 设备事故; 5. 压力管道和容器破裂; 6. 停水停电(需要连续供水和供电); 7. 其他。 附录E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

表E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 可提供的评估结果 评估方法 安全检查表法 头脑风暴法 因果分析图法 (鱼刺图法) 情景分析法 评估目的 危害分析、安全等级 危害分析、事故原因 危害分析、事故原因 危害分析、事故原因 危害分析、风险等级 适用范围 设备设施 管理活动 设备设施 管理活动 设备设施 管理活动 设备设施 管理活动 项目的初期阶段、维修、改扩建、变更 已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事故、事件 设备设施系统 复杂工艺系统 设备管理及人员管理 作业活动 作业活动 人员行为 装置单元 和设备 化工类工艺 过程 化工类工艺 定性/定量 事故 频率 事故 原因 /概率 后果 不能 提供 不能 不能 不能 提供 风险 分级 不能 不能 定性 定性 定性 提供 不能 提供 不能 定性 提供 不能 提供 不能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定性 提供 不能 提供 提供 事故树分析法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 风险矩阵法 作业活动风险评估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人员可靠性分析方法 危险度评价法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ICI 司蒙德

事故原因、事故概率 故障原因、影响程度、风险等级 偏离原因、后果及其对系统的影响 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 人员失误 风险等级 火灾爆炸、毒性及系统整体风险等级 火灾爆炸、定量 提供 提供 不能 概率分级 事故后果分级 事故后果分级 提供 提供 提供 不能 提供 定性 提供 提供 提供 定性 提供 提供 提供 半定量 半定量 半定量 定量 定量 不能 提供 不能 提供 不能 提供 提供 提供 提供 不能 提供 提供 提供 不能 不能 定量 不能 不能 提供 提供 定量 不能 不能 提供 提供 18

可提供的评估结果 评估方法 评估目的 适用范围 过程 定性/定量 事故 频率 事故 原因 /概率 后果 风险 分级 火灾、爆炸、毒性及系统毒性指标法 整体风险等级 火灾爆炸、易燃、易爆、毒性及系统有毒重大危整体风险等险源评价法 级 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方法 事故后果 化工类工艺 过程 定量 不能 不能 提供 提供 区域及设施 定量 不能 提供 提供 提供 19

附录F 安全风险分析准则

表F-1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计算 指标 人 经济损失 损失参数 死亡M1 重伤M2 经济损失S 单位 人 人 万元 预期损失 预期总损失SUM=M1/3+M2/10+S/1000 表F-2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判定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 Ⅰ Ⅱ Ⅲ Ⅳ Ⅴ SUM≥10 死亡人员超过9人或5≤SUM<10 1≤SUM<5 SUM<1 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小于100万 表F-3 事故发生可能性计算

指标 类似风险事故发生概率Q1 释义 国内同类风险引发事故的发生频次 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评判依据 分级 过去2年内发生过1次 过去5年内发生过1次 过去10年内发生过1次 过去10年以上发生过1次 过去从未发生过 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 高于60分 高于75分 高于80分 高于90分 存在特别重大安全隐患, 需立即停产 以风险评估单元存在隐患量为依据 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需立即采取措施整改 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可制定临时措施,限期整改 存在一般安全隐患,限期整改 无安全隐患 Q=Q1+Q2+Q3

表F-4 事故发生可能性判定

事故发生可能性 A(很有可能) B(较有可能) C(有可能) 判定依据 21<Q≤27 15<Q≤21 9<Q≤15 可能性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等级 9 7 5 3 1 9 7 5 3 1 9 7 5 3 1 等级值 判定依据 企业安全管理水平Q2 风险评估单元是否存在隐患Q3 20

事故发生可能性 D(较不可能) E(基本不可能) 附录G 风险矩阵

判定依据 5<Q≤9 Q≤5 表G 风险等级判定矩阵图 风险等级 A(很有可能) 可 能 性

附录H 风险分布四色图

B(较有可能) C(有可能) D(较不可能)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 Ⅰ(灾难) Ⅱ(严重) Ⅲ(较重) Ⅳ(一般) Ⅴ(较轻) 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 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较大风险 较大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低风险 低风险 E(基本不可能) 一般风险 堆场区 煤库 总配电 固体成品库房 装置区 甲类 丙类 甲类 甲类 自备发电厂 罐区 装置区 装置区 循环水 循环水 循环水 污水处理设施 辅助设施 员工 宿舍 中控

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21

图I-1 固有风险分布图

堆场区 煤库 自备发电厂 总配电 固体成品库房 装置区 丙类 甲类 甲甲类 罐区 类 装置区 装置区 循环水 循环水 循环水 污水处理设施 辅助设施 中控 员工 宿舍

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图I-2 现实风险分布图

附录I 安全风险清单

表H 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序号 1 2 3 4 责任作业 场所 生产设能量源或事故固有风现实风工艺技管理应急处部门 班组 部位 施名称 能量载体 类型 险等级 险等级 术条件 措施 置措施 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r6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