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总复习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20 17: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3级汉班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复习题 145题
2016.6.8 目 录
第一章 地理教学设计总论 21 第二章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32 第三章 地理教学内容设计 12
第四章 地理课堂教学技能 10 第五章 地理教学方法设计 50 第六章 地理教学过程设计 20 要求:
1.每个小组独立完成144道题的答案;组内成员分工协作。 2.6月15日(周三)交作业
第一章 地理教学设计总论 21 1.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学科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地理教授法 地理教学法 地理教材教法 地理教学法 地理教育学 地理教学论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地理教学设计
2.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学科研究对象是什么?
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七个要素)
3.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学科研究哪些内容? (1)地理教学设计总论 (2)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设计 (3)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设计 (4)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与策略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心理、中学地理教学原则、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中学地理教学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形式
(5)中学地理教学评价设计
(6)地理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行为设计(技能) 4.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学科属于何种学科?
(1)学科属性:教育科学 (应用学科、设计学科)
地理教学设计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设计实践的学科。
5.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学科主要特点有哪些?
1
(1)教育性(2)综合性(3)理论性(4)应用性(艺术性) 7.地理教学要素之间关系有哪些?
8.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有哪些?
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地理学理论。 9.地理教学设计含义?
“地理教学设计”三种含义:作为一门学科的“地理教学设计”,作为一项活动的“地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方案的“地理教学设计”。 10.地理教学设计包括哪些类型?
地理课程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地理活动教学设计,地理微课教学设计,地理园的设计,地理教室的设计,乡土地理教育实践基地。 11.地理教学设计总的功能是?
使地理教学工作科学化,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12.地理教学设计具体功能(基本功能)有哪些? (1)使教师明确如何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2)使学生明确如何学习地理;
(3)使地理教学环境(学习环境)和地理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更具有了科学性; (4)使地理教学活动具有了创造性;
(5)使地理教学媒体设计与使用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13.简述学习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1)应用学习理论,明确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从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
2
认识方式设计地理学习策略。
(2)运用学习理论,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对意义建构的作用。
(3)地理教学设计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使实际地理教学更符合地理学习规律,探讨最佳的一系列有效的地理学习策略和方法。 14.初中地理教学理念的三大教学理念?
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③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年版 ) 15.地理教学规律有哪些?
地理教学规律: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文图结合律、区域差异律、综合联系律、人地相关律、“地”“理”结合律、知能统一律、智德统一律等。 16.教学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1)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2)注意运用发现式和范例式教学。 (3)注意优化教学过程,选择教学设计方案。
(4)注意贯彻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遵循地理教学基本理论。注意探讨如何使实际地理教学更符合地理教学规律的具体策略。
17.简述传播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知识的传授所依附的条件和过程,应注意到中间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2)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媒体的选择中,应尽可能的选择多种媒体,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反馈。
(3)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信息结构和信息数量的多与少。
18.系统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利用系统理论为指导,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各因素,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的设计,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1)应用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能有效整合教学因素,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做到明确每个教学因子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也要能为每个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
地理教学是由教学目的、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诸多因
3
素构成的运动系统。
(2)应用系统科学的有序原理,设计教学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即应符合学生认知的序、心理发展的序;地理感性知识是地理理性知识掌握的基础;陈述性的地理知识、程序性的地理知识和策略性的地理知识学习与掌握也存在内在联系和学习顺序;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序。
(3)应用系统科学的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进行反馈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只有注意教学中的反馈设计,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19.地理学家提出的六大问题?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1992年)
(1)它在哪里?(2)它为什么在那里?(3)它产生了什么作用?(4)它是什么样子的? (5)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6)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环境 20.简述地理学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1)运用地理学理论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设计工作。
(2)人地关系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人地关系既是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地理教学设计的思想论、方法论。
(3)地理教学设计中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是促进学生地理智慧成长的有效途径。 (4)地理学研究思想与方法对地理专题方法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5)地理学的学科内容对地理教学目标和地理教学内容的设计起着关键的作用。 21.本章的内容体系如何?(本章总结) (1)地理教学设计发展历史。
(2)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对象:中学地理教学系统。 (3)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内容:6个问题。 (4)地理教学设计学科属性:教育科学。
(5)地理教学设计主要特点:教育性、综合性、理论性、应用性。 (6)地理教学设计含义:概念、类型、功能。
“地理教学设计”三种含义:作为一门学科的“地理教学设计”,作为一项活动的“地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方案的“地理教学设计”。
(7)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地理学理论。 第二章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32
4
1.什么是中学地理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目标就是地理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简言之,就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2.地理课程目标制定的三个依据? 社会需要、地理学科、学生发展。
3.地理课程目标与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依据,二者关系?
(1)地理课程目标制定的三个依据为:社会需要、地理学科、学生发展。 (2)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依据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学生情况。 4.地理教学目标有哪些作用?
(1)指导教学过程、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2)指导学生学习,所谓导学,目标能够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学习他应该学会做什么。
(3)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所谓导测评,就是目标应暗含观察学生学习结果的条件。 根据目标编写测验题,根据目标评价学生、教师。 5.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1)全面、全体性原则;(2)难度适中原则;(3)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 6.如何理解地理课程目标的“三维与三层次”?
第一,地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属于终极性目标;过程与方法属于主导性目标;地理知识与技能属于基础性目标。
第二,地理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1)地理知识的三个层次为:了解、理解和应用水平;(2)地理技能的三个层次为: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水平;(3)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层次为:经历(感受)、反映(认同)和 领悟(内化)水平。 7.阅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填写《著录卡》,理解初中地理课程目标。11 (1)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4)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5)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
(7)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8)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9)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10)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11)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2)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13)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14)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15)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16)运用家乡的人口资料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说出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的特点。 (17)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18)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8.阅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填写《著录卡》,把握高中地理课程目标。
9.地理动作技能包括哪些?
地图、图表的绘制技能,地理仪器使用技能,制作地理模型技能。 10.地理智力技能包括哪些?
6
地理观察、调查、实验技能,地理分析技能,阅读、分析地图、图表的技能,地理统计、计算技能,地理信息技能。
11.地理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本要义:要十分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 12. 初中地理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哪些?(2011版)
(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13.阅读下面试题,试分析该试题的能力考核目标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下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或拉美(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或位于低纬地区或位于热带地区,西临或濒临太平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或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或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或全年高温,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或交通便利,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或该国劳动力成本低或劳动力充足,政府决策或国家政策支持或政府推动花卉种植和出
7
口。
考核目标:(1)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别,防止将二者混为一谈;
(2)注意审题习惯的培养,该题是要回答有利因素,防止把有利和不利因素一起写。 (3)思维全面性训练,防止答案不全; (4)思维准确性训练,防止答案重复;
(5)理论要与具体区域事实结合,防止答成一般原理。 答: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14.阅读黄京鸿主编《新课程地理教学论》:“第二章 追求和谐:地理教学目的的时代取向”,填写《著录卡》。 15.地理感性知识包括?
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演变、地理数据。 16.地理理性知识包括?
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
17.自选一节初、高中地理教材,从认知分类的视角划分其地理知识类型。 18.下列地理知识哪个属于地理分布知识、哪个属于地理概念知识? 温带草原景观(概念);温带草原(概念);内蒙古草原分布(分布)。 19.下面这道作业题,可以培养学生何种地理技能?
图9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甲地为苏联中亚某地(46°N,62°E),乙地为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属于 温带大陆性(或温带干旱)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 降水少
8
(或干旱),适合发展的农业为 畜牧业。
(2)乙地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对种植玉米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或雨热同期利于玉米生长。
(3)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 松嫩(或松辽)平原。 答: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技能
20.阅读下列图,回答如下问题:(1)简述甲城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2)该题可以培养学生主要地理技能是什么技能?
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图1 图2 答: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21.下面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学生已学习过的地图知识,以“我帮学校做规划”为主题,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第一步,以学校校园作为考察和规划的目标,由教师确定规划范围,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实践活动小组。
第二步,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并整理学校校园的轮廓底图、校园面积、校园四周院墙的长度、校园内建筑和设施的分布、校园绿化的分布等相关资料。按照校园图,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以形成对学校各区域的初步印象。
第三步,小组内进行有效分工,搜集各方面数据资料,并对校园内各种建筑、设施及绿化的分布情况进行核对、调查、测量和记录。
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校园布局和绿化规划提出建议,突出校园布局的实用性、美观性、艺术性以及可操作性。
第五步,各个小组将本组的校园布局和绿化规划建议进行综合介绍,师生共同评议。最
9
后,教师和学生针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 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责任感
22.举例说明根据不同的地理知识类型设计恰当的地理教学方法。
比如,地理陈述性地理知识,教学方法可用讲述,导读,形象,练习,反馈,实践等。 地理程序性知识,教学方法可用讲解,纲要,演示,练习,反馈等。
地理专题知识,教学方法可用讲解,讨论,图解,探究,案例,参观,调研,调查等。 23.以传授地理理性知识为目的的最佳教学方法有哪些?
地理知识的认知体系,决定学生地理认识活动中的心理过程;
研究学习心理 设计学习方法 改进教师的“教法”。 24.阅读洋流概念教学案例,试说明地理概念一般应从哪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第一步:陈述其定义:常年的、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的、大规模的海水的运动。 第二步:举出墨西哥湾暖流、秘鲁寒流等来例证洋流的本质特征。
第三步:呈现一定干扰变式来进一步辨清洋流的特征,如海啸引起的海水运动、风浪、潮水等虽都是海水运动,但非洋流。 答:(1)概念名称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范畴
(2)概念的例证是指能够说明或代表概念属性的事或物,分为正例和反例 (3)概念的属性是指概念的一切正例的共同本质 (4)概念的定义是指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 25.地理教学目标的四要素包括?
10
对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和标准。 26.目前在世界上流行的教学目标陈述技术为
(1)马杰的行为目标陈述法;(2)格伦兰的内外结合法;(3)艾思纳的表现性目标陈述法。
27.指出下面教学目标中,行为主体、行为、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1)行为主体:学生
(2)行为: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行为条件: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4)行为标准:
28.从《地理教学》(《地理教育》或《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刊物中选择一个地理教学设计案例,试评析该文章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情况。
29.观课:“形形色色的地图”一节课视频,分析该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阅读地图技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高度;
(2)根据需要选择地图,运用地图收集地理信息;
(3)说出地图类型,举例说明分层设色地形图、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值、
等高距、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高度表含义。
过程与方法:(1)根据需要选择地图,运用地图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
(2)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相对高度和海深的方
法,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地图知识与技能的兴趣;
(2)通过感受地图的重要作用,培养运用地图的习惯与意识。
30. 举例说明如何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初步确定教学目标。 (2)依据地理教材内容完善和细化教学目标。
(3)依据学生的存量知识与学习能力、学校教学条件和当地教学资源调整教学目标。 31.根据下列教材内容,设计本教材的教学目标。
新疆的三大山脉,是指北边的阿尔泰山脉,中间的天山山脉,南边的昆仑山脉。在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是北疆的准葛尔盆地。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是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三山夹两盆”,是新疆地形轮廓的主要特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说出新疆的三大山脉和两大盆地名称;②结合新疆地形图说出新
11
疆三大山脉和两大盆地分布;③说明新疆的地形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新疆地形图判别不同的地形类型,初步学会根据地形图分析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新疆地形特点的认识,领会人类应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的思想。 32.本章的内容体系如何?(本章总结)
本章主要阐述了地理教学目的与功能,强调了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思想以及地理教学随着时代的更迭的时代取向;同时及介绍了地理课程的目标等一些内容。 第三章 地理教学内容设计 12
1.自选一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进行阅读,将其教材结构填写到《著录卡》。 2. 自选一个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进行阅读,将其教材结构填写到《著录卡》。 3.如何进行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
第一,深层系统的分析【功能系统】 {一}划分知识的组成
划分知识的组成,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划分 {二}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 分析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分析外部联系
1.根据教材需要,分析本教材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补充内容 2.外部联系类型:A比较外联B加深外联C应用外联 {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
确定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目标和实现途径和方法 {五}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
1.确定教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和实现途径的方法 2.表现形式:A显露式B隐藏式C互补式 第二,表层系统分析
1文字系统:包括系统的正文,阅读等辅助教材的文字表述形式。
2图像系统:包括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漫画照片,卫片等组成。 3练习系统:活动,思考,阅读思考,问题研究组成。 4.如何进行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 一、背景分析
1. 背景分析的内容:背景环境;背景环境对教材的影响 2. 背景分析的目的:教材功能;特点 二、结构分析【核心】
1.结构分析的内容:教材组成及其关系
2.教材分析的目的:教材各部分的地位,作用
3.教材分析的步骤: 划分组成,确定关系,建立模型 三外部联系分析
1. 外部联系分析的内容:对教材内容补充,完善
12
2. 外部联系分析的目的:提高教材的功能
3. 外部联系分析的方法:确定联系对象,分析其关系 5.地理教材科学体系如何?.
(一)中国地理教材知识的三体系 (1)地理知识的科学体系
A地理基础知识B世界地理C中国地理D系统地理 (2)地理知识的认知体系
A感知知识认知: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 B地理理性知识: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3)地理知识的表述体系
1、文字系统;包括课本的正文,阅读等辅助教材的文字表述组成2.图像系统:包括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漫画,照片,卫片等组成3.练习系统:活动,思考,阅读思考,问题研究组成
(二)地理教科书的表层系统 1、地理教科书的表层系统
地理课文系统 地理图像系统 地理练习系统 2、地理教科书的深层系统
地理知识系统 能力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系统 6.试论述地理教材表述体系的教育功能
1、实现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方法的了解
2、知道学生思考,或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系统 3、培养学生视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操作实践能力等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兴趣,责任以正确的态度价值观 7.运用教材微观分析法对《海底地形》一段教材进行分析
海底地形
我们知道,海洋中分布着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由此可知,海底地形也同陆地地形一样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
看海底地形示意图:在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这叫做大陆架。
大陆架外缘有一巨大的陡坡,叫做大陆坡,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大陆坡以外是大洋底部,那里分布着面积广大的洋盆、很深的海沟以及绵延很长的海岭。
做一做 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一)划分知识组成
1、海底地形的主要特征:高低起伏,复杂多样 2、组成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底部 (二)分析内部联系
1、海底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基础,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部属于海底地形 2、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部是并列关系 (三)分析外部联系
13
联系已经学过的岛屿部分知识内容,分析海底地形主要特征 (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
通过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部的分析,学会演绎法 通过海底地形示意图的阅读,学会读图分析法 (五)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观念
通过本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魅力所在培养对地理的兴趣 8.运用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法对《海底地形》一段教材进行分析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和干湿状况的空间差异大,气候类型多样(图2.24)。此外,我国一些高大的山地,气候呈明显的
垂直变化。
图2.24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活动
一. 地位和作用
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张第二节,是学习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面的
14
人文地理做基础 二. 分析教材结构和内外部联系
1. 内部联系: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这都和我国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分不开关系,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导致东部沿海地区常年气候湿润而因高山的阻挡季风气候无法深入西北干旱地区
2. 外部联系:1气候的分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起居,人口的分布,工业生产力的
布局,了解气候的分布及其影响可助于我们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资源,提高生产力有效改善国名生活水平2不同的气候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地理环境,与人们出行旅游的选择也有不同的关系3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同地域的人生活习俗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学习我们国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国家的的情感,初步形成尊重自
然的意识,为形成真确的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 重,难点分析
1. 我国气候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2.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五. 教学方法
以阅读图标的方法为基础,运用综合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来理解记忆 9.阐述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地理教材与《地理课程标准》的关系
在使用地理教材时,既要体会教材编写者对课标的诠释,如教材对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课标为依据,在教材的基础上,合理把握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并思考地理学科,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教学实践中,应在保证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开放思想,灵活应用要在课标指导下,创造性的用教材教书,而不是被动的教材教书。
10.你认为应该树立何种地理教材观?
教材是什么?是与学生对话的“文本“:是指导学生思考和进行教学活动的范例: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中介,桥梁:是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教学活动的构建手段
工具性-教材具有辅助教学的功能。有助于引导教学有利于培养能力:有益于实践活动,成功的教学是借助教材,但不依赖于教材的活动。
(1)树立“标准本位”的教材观;(2)树立“一标多本”的教材观;(3)树立“学生为本”的教材观;(4)树立开放的教材观 。
11.地理教科书的表层系统又称形式系统,包括:地理课文、图象和练习系统;地理教科书的深层系统又称功能系统,包括:地理知识系统、能力系统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系统。 12.本章的内容体系如何?(本章总结)
本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地理课程近现代的变革,以及介绍了地理课程标准的演变和它的含义,以及特点,并着重介绍了各大地理教材体系的特点。 第四章 地理课堂教学技能 10
1. 自选一段地理教材,设计微格教案,进行语言与讲解技能训练。
2. 自选一段地理教材,设计该教材的导语与结语,进行导课与结课技能训练。 3. 自选一段地理教材,设计该教材的提问,进行提问技能训练。
15
3、水土流失在导致土壤侵蚀的同时,也会导致地貌的变化,植被的退化,地方气候的变化,所以水土流失是一种统一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然后逐一分析地貌、植被、气候、水文的变化。
40.运用地形特征专题方法,试分析巴西地形特征。
(1)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高原占全国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
(2)北部是圭亚那高原,东部为巴西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势北低南高,起伏平缓,地面覆盖着热带草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之间是广阔的亚马孙平原,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平原西宽东窄,地势平坦,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米以下.
41.运用气候专题方法,分析澳大利亚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一)、澳大利亚气候特征
澳大利亚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干旱区面积比例最大、年降水量成半环状分布和全大陆普遍暖热。
(1)干旱区面积广大、比例最高。全大陆平均年降水量为470 毫米,除南极洲外在各洲中是最少的,比非洲还少许多,只相当于全球各大洲平均年降水量的五分之三。 (2)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图式,即自北、东、南三面向内陆和西部沿海减少。
(3)全大陆普遍暖热,特别是夏季内陆地区炎热程度不亚于撒哈拉沙漠区。总之,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在三个热带大陆中,既不同于南美洲,又有别于非洲,具有其独特性,这是在其所处纬度位置及大陆轮廓、地形、洋流、气压与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二、澳大利亚气候成因
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的控制下,炎热干燥。
②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属地中海气候。
③北部夏季受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为干季。
④东南沿海一带,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比较湿润。东北部常年吹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1
⑤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带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干燥少雨。
⑥中部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东南信风受大分水岭的阻挡,形成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42.设计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一节的专题方法 多火山多地震岛国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
43.在《地理1》中自选一节课进行自然地理教学方法设计 案例1:地形知识的教学设计 (1)地形特征
中国地形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网格。
地势特征(绝对高度、相对高度、高低趋势:变化形式); 种类特征:齐全程度;主要类型(常态类型、特殊类型); 分布特征:分布格局;具体分布。
(2)地形成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为因素;主导因素 案例2:中国气候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东部由北向南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
32
日本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特征 人文特征 环境问题 地形 资源 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渔业走向枯竭太平洋沿岸污染严重 例3:拉丁美洲湿热气候的成因:(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大气环流(4)地形状况(5)洋流情况
案例4:河流知识的教学设计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我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支流众多、近似W形状的河流;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终年不冻、水能资源占全国三分之一。 河流知识的教学设计
(1)水系特征:源流;长度;密度;形状;面积。 (2)水文特征:流量;流速;汛期;冰期;含沙量。 (3)特征成因
案例5:资源知识的教学设计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但比例不合理、 分布不均、人均土地占有量小。 小结:资源知识的教学设计
(1)资源特征:数量特征;质量特征;种类特征;分布特征。开发条件特征。 (2)资源成因
(3)资源问题:问题表现;问题成因;问题解决对策。 44.在《地理2》中自选一节课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方法设计 案例1:产业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
案例:日本工业特点的分析 (美国的农业特点分析) ①工业现代化水平高,许多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
②重工业比重大,轻工业也很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造船、电子、化学等; ③工业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工业产品大部分外销,属外向型; ④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有东京、名古屋、北九州和濑户内海工业区; ⑤这几年,工业分布向海外扩展。 小结:产业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 (1)产业特征
发展特征(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速度); 部门特征(齐全程度;主导部门);
33
布局特征(具体布局;布局规律)。
(2)产业条件:区位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条件。 (3)产业问题:成就;问题;对策。
案例2:《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节人地关系知识的教学设计(参考答案) (1)人地关系表现: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人地关系协调 。 (2)人地关系问题:环境问题类型: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地域性:城乡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3)人地关系协调 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原因;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小结:人地关系知识的教学设计 (1)人地关系表现:环境对人影响;
人对环境影响。
(2)人地关系评价:人地关系问题; 人地关系改善。 (3)人地关系协调:人地关系整治; 人地关系发展。
45.在《地理3》中自选一节课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方法设计 问题:如何讲“大洲、地区、国家、省”等区域地理? 案例:关于日本地理教学方法分析 关于日本地理位置的分析
①日本的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纬20°-46°之间
②日本的海陆位置:位于欧亚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③日本的相对位置:四面临海的岛国 ,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关于日本自然条件的分析
①日本地形:万岛之国 、山多坡陡 、平原狭小 、“地震”频生。
②日本气候:属于海洋性气候,受太平洋季风和洋流的影响较大,气候变化十分复杂。地区间差异明显 、季节特征分明 、降水量大。
34
③日本河流:流程短 、流域面积小 、落差大 、水流量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 ④日本资源:日本除鱼类、森林和水力资源较丰富以外,只有少量的矿物资源, 如石炭石、铅、铜矿、煤、硅石、铬铁矿、锌、金砂和锰等。 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特征的分析
①经济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发展水平:经济十分发达,是世界经济强国 。
③经济结构:制造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IT产业化进程取得较快进展 、高度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提高产业竞争力。
④对外联系: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多,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原材料的进口国;而国内市场狭小,就要求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现在日本的工业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因此,对外依赖愈加严重 。
⑤工业部门及其分布: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湾、骏河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这狭长地带成为著名的太平洋带状工业区。
⑥农业部门及其分布:日本的耕地少,对农业发展不利,但日本人民因地制宜,精耕细作,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农业
46.试说明下面的教学活动所运用的教学方法
在有关“我国农业分布”的教学中,可以把中国地形、中国气候、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等地图与景观图结合起来使用,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首先展示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景观图(例如,南方的水田插秧、北方的小麦收割、西北的高原畜牧、西南的山地林业等),并介绍景观图片拍摄的时间和反映的事物,但不注明景观图片代表的地点。然后让学生结合相关地图观察景观图片,分组讨论图片上的农业生产景象可能出现的地区。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利用表格对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深刻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象征图示直观方法、形象直观方法、综合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47.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要求:(1)写出设计的教学方法名称(要将所设计的全部教学方法名称写全),(2)简要表述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主要教学步骤要表述清晰;所阐述的具体步骤应符合所设计教学方法的特点与要求)。
新疆的三大山脉,是指北边的阿尔泰山脉,中间的天山山脉,南边的昆仑山脉。在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是北疆的准葛尔盆地。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是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三山夹两盆”,是新疆地形轮廓的主要特点。
35
的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 转 地球的自转速度 运 标题 动 地球的自转运动自转的周期 学案作业题答案要点 运动形式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地球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恒星日:23h56min4s;太阳日:24h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各点角速度都相等;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1.B.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2.A.东南方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难度较大,试图通过直观地球仪演示观察和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解决难点,设计思路新颖独特,操作起来容易出现时间不够,课堂组织困难的问题,应提前考虑。 《地球的自转运动》学案
41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具体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2.通过观察说明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两者的关系 3.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活动1.根据前面所讲内容,讨论怎么判别地球自转的方向。 活动2.练习绘制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的地球自转方向 活动3.根据学习内容,填写表格 自主学习 学会学习 运动形式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课堂练习 地球自转 1.地球自转过程中( ) A.太阳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B.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C.任何地点的自转线速度都相同D.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2. 甲 乙 如果该地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位于乙的( ) 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应用多媒体资源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掌握本节课内容。由于本节课抽象难懂,所以应用多媒体资源不但能清晰展示地球的自转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印象深刻。 学习小结
14.地理说课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①说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②说教材③说学情学法④说教学方法⑤说教学过程
15.根据下列教材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要求:(1)写出设计的教学方法名称(要将所设计的全部教学方法名称写全),(2)简要表述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简述要求:主要步骤要表述清晰;所阐述的具体步骤应符合所设计教学方法的特点与要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进行能量流动的同时,生物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等也参加流动。营养元素首先是以矿物质的形式被植物从周围空气和土壤中吸收,然后以有机分子的形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生物体死后再由分解者把生物遗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并把它们归还到环境中去,重新被生物所利用,完成营养物质的生物循环。
任何一种生物都要从外界取得营养物质,最终死后如数还回外界,并被其他生物利用,
42
因此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循环,从而维持着生物圈营养物质的收支平衡。 (1)归纳法、分析综合法;略图法;讲授与谈话法相结合。
? (2)首先,讲授生态系中除了能量流动外,还有物质循环; ? 其次,举例如食物链: 环境
草 羊 狼
细菌
结合该食物链实例讲授物质循环的环节;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物质循环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进一步说明物质循环主要环节和主要途径及其规律;
生产者(绿色植物) 环境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 最后,归纳出结论: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含义; (2)物质循环途径:食物链;
(3)物质循环规律:生物圈营养物质收支平衡。
16.根据“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教材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要求:(1)写出设计的教学方法名称(要将所设计的全部教学方法名称写全);(2)简要表述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要求:主要步骤要表述清晰;所阐述的具体步骤应符合所设计教学方法的特点与要求)。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陆地表面的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相反,植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并由此带动其他要素发生变化。水也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地理要素,而岩石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43
(1)教学方法:形象直观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活动探究法
(2)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学中应利用形象直观法,选取相应的图片或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实例,使学生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并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例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以及理解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启发引导,归纳总结出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整体关系,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17.根据下面一段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1)题目:在地球仪上确定某一地点纬度和经度的基本方法 (2)内容: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一地点纬度和经度的基本方法
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图1)。上面两例中的经纬位置,可以根据经纬网来确定。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轮船,在辽阔天空中翱翔的飞机,都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方便导航。因此,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 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图1经纬网 (3)基本要求:
1)教案要求有简要的教学提纲(课题名称、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 2)教学过程须有提问环节 3)结合教学内容板书 4)合理利用地球仪和材料 5)试讲10分钟左右。 (4)考核目标:
1)教学设计能力;2)教学实施能力;3)教学评价能力。
44
课题名称:在地球仪上确定某一地点纬度和经度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运用地球仪能进行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2.能够说出经纬线的特点、划分方法和排列规律 3.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经纬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 1978年4月8日,我国“团结号”海轮在海面上起火,它马上发出呼救信号,救援船只怎样才能准确而又迅速找到“团结号”呢?今天我们就利用地球仪,来寻找下它在哪里。 环节1 大家看地球仪表面是不是有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数,那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有什么作用呢? 环节2 首先我们观察到,在地球仪上,有一个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它叫赤道,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以赤道为界以北的是北纬,以南的是南纬。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地球仪上,有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与纬线的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的是东经,以西的是西经,而且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环节3 最后我们一起观察下经纬网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变化,思考:这些平行的纬线大小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特点?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纬线的特点:1.赤道同侧纬线大小不等。2.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3.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两极缩小成了点。(2)经线的特点:1、经线的方向都为南北走向。2、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级。3、所有经线的都长度相等。 小结 由此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经线,什么是纬线,并且了解了它们的特点,而且知道如何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的经纬度。 重复记忆 跟随老师思路,进行思考,并观察地球仪,进行知识点记忆 跟随老师思路,进行思考,并观察地球仪 跟随老师思路,进行思考,并观察地球仪 学生活动 跟随老师思路,进行思考,并观察地球仪 45
正在阅读:
地理教学设计总复习 - 图文03-20
组织学与胚胎学分章试题01-15
修习解脱道的闻思基础 空海法师讲解06-07
龙津溪地之旅作文800字07-16
混凝土成品保护11-09
西北政法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专业目录以及相关说明08-27
获取ASPxGridView 中的数据03-23
微笑的力量作文500字02-05
1、公司(企业)单位给实践生的评语06-07
Java语言程序设计第10章04-2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教学设计
- 复习
- 地理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