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悲剧性——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更新时间:2023-08-13 04:23: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女性形象加以具体分析,并由此考察构成悲剧性的性别话语,可以发现,这种性别话语在悲剧创作中的直接反映是,其中的女性形象作为依附于男权话语而存在的角色,要么是悲剧的牺牲品,要么是悲剧的附属品。而真正的悲剧冲突只能由男性来完成。其根源在于深刻反映不平等男女关系的男权话语对文学创作的隐性控制。

维普资讯

天府新论 20年第3 06期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悲剧性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悲剧性以莎士比亚“大悲剧”四中的女性形象为例翁再红李健[摘要]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莎士比亚“大悲剧”中女性形象加以具体分析,并由四

此考察构成悲剧性的性别话语,可以发现,这种性别话语在悲剧创作中的直接反映是,其中的女性形象作为依附于男权话语而存在的角色,要么是悲剧的牺牲品,要么是悲剧的附属品。而真正的悲剧冲突只能由男性来完成。其根源在于深刻反映不平等男女关系的男权话语对文学创作的隐性控制。[词]女性主义;悲剧性;四大悲剧;男权话语关键[中图分类号]I 6[ 1 文献标识码]A[ 0文章编号]10 -' 3 (06 3 l3 3 04 -63 20 )o一 3—0 0莎士比亚在其“大悲剧”中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四一

情长,英雄气短”,在那样一个“亲爱的人相互疏远,朋友成为陌路,兄弟变为仇雠,城市有暴力,国家生内乱,宫廷伏逆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全破灭”的“倒颠混乱的时代”,只有“饮热腾腾的鲜血,干那白昼所不敢 痛正视的残忍的行为”才符合情节发展的必然趋势,才能,

直以各自的魅力吸引着不同时代的读者。然而通过具体

分析,她们所扮演的角色却无法令人感到满意。因为,虽

然这些悲剧情节错综复杂、人物个性鲜明,很难用一种简单的模式去归纳、概括,但在这四个悲剧文本中,“只有都单独的男主人公”,所有这些女性角色都是依附于他们…——

使悲剧真正具有悲剧性,爱也就只能因其将成为累赘而遭到摈弃。这恰恰反映了男权话语下至今仍具有主流意义的思维方式。它既强调了选择的不可选择性:在事业与女人

实际上是男权话语而存在的。一方面,苔丝狄蒙娜、

奥菲利娅等以“善美”的形象出现,并通过各自的纯真、真 善良和爱心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但从故事结构的整体去考察,她们几乎都是作为情节发展的牺牲品而香消玉陨的。 另一方面,麦克白夫人、高纳里尔等则完全以另一番形象登场,所作所为令人不齿。

她们主要是作为情节发展的催化剂存在的,最终也只能成为情节发展的附属品。

之间,只有事业是唯一正当的选择;又强调了只有男人才有选择权:给一个理由,女人随时都是可以抛弃的。藏在文本后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种思维方式是以文

化心理规范的姿态出现的。女性在这种规范中被先验地作为低于男性的存在物而被人们理所当然地普遍接受。所以在使对方成为“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人”之后哈一

( )一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是不乏令人怜爱的女性形象的。一批栩栩如生的“人”正是通过作者天才的演绎而佳散发出迷人的光辉,成为人们传诵的对象。可惜她们在作品中所处的地位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光辉便有所改变,反而都随情节发展的需要成为必须的牺牲品。 这其中,第一个为人所熟知的是《哈姆莱特》中溺水而亡的奥菲利娅。剧中,身陷复仇旋涡的哈姆莱特为了复

姆莱特还会说:“我爱奥菲利娅;四万个兄弟的爱合起来, 还抵不过我对她的爱。”一方面为了需要而让女人彻底地死去,另一方面又让仍然活着的男人表白他已不再需要的爱,

却全然不顾正是“他把感情践踏在脚下,用无情的手撕毁了他和那纯洁、美丽的女子间的神圣的关系”这种表白。既暗示了选择的艰难性,更是以女性先天的从属地位为前

提的:不是我不爱你,而是我只能选择事业。充斥其间的男权意识正是隐藏在这一前提下而被轻易地忽视。

仇大业而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奥菲利娅的爱。正所谓“女儿

而《奥瑟罗》中的苔丝狄蒙娜则既善良、贤淑,为了

[收稿日期]2 0— 1 _ 2 o5 2 0

[作者简介]翁再红,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李健,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l o 3 0 9

13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qi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