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word学案

更新时间:2024-05-27 18: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0.《小石潭记》导学案

编写者:徐春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 2、疏通文意,落实字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相关链接】 了解作者和背景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遍游永州山水,永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皆有情。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永州八记》依次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 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自主学习】

1、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2、给下列汉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摇缀( ) 为屿( ) ....

参差( ) 俶尔( ) 披拂( ) 寂寥( ) ...... 幽邃( ) 恕己( ) ..

3、积累一组美词。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如鸣珮环: 水尤清冽: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4、译读全文。 (1)、参考课本注释和下面的补充注释,译读全文。批注疑难词句。 补充注释: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名词作状语) .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名词作状语)

其岸势犬牙差互 (象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 凄神寒骨 (使……凄 ,使……寒) (2)、疑难词句: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②、卷石底以出

③、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⑤、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⑥、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小组合作,共同译释,逐段互相译读、互相指正。

5、我的疑问(请你将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解决):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文本理解

(对学、群学,小组质疑解难。仔细读读课文,整体感知 。) 1、课文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

2、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3、看看作者都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

4、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探究点二:综合探究

(小组交流,综合探究。理清文章脉络。) 5、学生讨论概括出各段大意。理清文章结构。

6、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用四个字归纳出游记内容。

【拓展提升】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80字左右)

【当堂检测】

1、本文作者是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他唐宋八大家吗?请例举两个以上。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B. 为坻(chí) 为嵁(kān)

C. 参差(cēn cī) 佁然(yí) D. 俶尔(shū) 翕忽(xī) 3、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参差披拂: 影布石上: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2、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相关链接】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文学理论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所谓“景”则指由人所遇、所想、所见的“人、事、物、景”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图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对生活的再观体,是承载主旨的形象”;而“情”指“感情”“情绪”“思想”“想法”等作者主观的内蕴实质,是作品主旨。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所谓情景交融,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文艺理论,以情景交融构成的意境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成为上乘佳作的重要因素。它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自主学习】

1、原文语句填空: (1)、可以看出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语句: 。 (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潭水的特点是什么?潭水为什么这样清澈?从哪里可以看出水的清? [学习建议]:本文篇幅较长,希同学们好好研读课文,形成整体性认识之后,认真思考问题,结合自己的疑问,开始探究之旅。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文本理解

1、作者怎样写潭中的水、游鱼的?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2、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作者心情如何?

3、作者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本文描写小石潭融情入景,在小石潭的自然风光中,投入了作者本人的身影。结合写作背景,试分析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5、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探究点二:综合探究

6、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写水“清”这一特点的?你由此还能联想到哪些与它有关的古诗文名句?

7、本文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你最喜欢文中哪个四字短语?以“______用(写)得美,美在_________”的句式加以品析。

如:“如鸣佩环”用得美,美在它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

【拓展提升】 一、文本拓展

(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麻(xiū),树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民桥其上( ) (2)逾石而往有石泓 ( ) ..

(2)北堕小谭( ) (4)卷石底以出(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泉幽幽然 B.其侧皆诡石怪木 ..

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 ..

C.然卒入于渴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甲文:

乙文:

二、写作提升

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100字以内)

【当堂检测】 1、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1)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2)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 ”是近。 (3)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

(4)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q7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