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学习笔记

更新时间:2023-05-21 03:3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校本培训资料

校本培训学习笔记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校本课程早已纳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野。我国过去实施的是“一纲一本”高度集中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管理体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开发课程改革,从单一的国家课程结构发展成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的具体情况,开发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承、互为补充的校本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领导和教师的关注,对它的探索和研究也构成了新时期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校作为新生成的江苏省示范初中,根据自身办学的理念,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核心,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我们语文教研组群策群力,开发了《说话的艺术》的校本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中国文化经典导读》的开发也正在酝酿之中。我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对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落脚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以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为蓝图,以指定的教科书为依据。教师遵照大纲和教科书所罗列的内容进行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的内容是教学的上限。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教科书,即挖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而绝不敢超越雷池半步,否则即视为“超纲”。这就必然抑制了师生的创新思维。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封闭的,教条的,没有生机的,更不必社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培养总目标定位为“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由此提出了语文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的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内容的开放性。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点,是底线,而不是全部内容。而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生水平和当地各方面的情况,去开发教学内容和供学生学习的各种资源,树立“用教科书去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新理念。

从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渠道来看有三条:一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二是教师开拓的知识;三是师生互动生成的知识。学生来自社会的不同家庭,对于同一知识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在学习时就会提出不同的要求。生活中的好多问题随时可以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与语文学科相关的内容,充分挖掘生活素材,编写校本教材。这正是新课程的新理念:从生活走向语文,从语文走向社会。

由于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必然会有一些科技前沿知识,环境教育知识,也会随机地闯进我们的课堂,这又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不断补充和更新,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开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但要重视文字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一切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

二、开发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特点

1、与教学进度同步谐调,突出及时性

校本培训资料

教学中尽可能地自然地及时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开发初中语文校本教材,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应用过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努力寻找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及社会实际的结合点编写与教科书同步配套的一系列校本教材。例如,学了《秃鹰之死》这篇说明文后,教师及时搜集一些有关环保的材料,向学生介绍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分组对周边的环境资源展开调查,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情况。写调查报告,编写环保方面的宣传小册子,张贴环保标语等,提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2、克服学科本位,突出综合性

教材是现实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质量指标的主要凭借,但不是唯一,教材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比如有些问题限于篇幅和主次安排,不可能展开阐述。有些跨学科的问题语文教科书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其他学科也各自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观察研究,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组整合。不但如此,还要寻求教材以外的各种材料,比如,平时阅读积累的,从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获得的;从互联网上搜集的教材和非教材的各种资料的整合。经常编写一些跨学科的综合问题,引导学生尽量利用各学科的知识加以解决,以训练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巧妙地寻找那些能够借助不同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主动挖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资源。

3、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自主探究性

好奇是思维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不论举行语文研究性学习,还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要首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教育资源的开发应当致力于与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联系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环境中相互交流、对话。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常开设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来增强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来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因此,可以确定“生活作文”为作文校本课程的特色主题。这是因为: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可以成为其与人交流的形式很多,语言、神情、动作等,当然,书面表达也是一种形式,它能充分地传达出学生个人的内心情感,能充分表现出一个人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的习作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使作文内容日趋生活化、实用化和交际化;让学生的生活更多地运用作文这一形式,以提升个体在群体中的形象展示品味。应该说,生活与作文,两者的整合从眼前利益看,满足了其交际的需要,从长远来看,促进了其更广范围的交往与发展。

4、反映本校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定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各个学校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重视所开发的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为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给学生有价值的、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而学生所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验证,也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才能变成活的知识。可以确定“童话”为语文和美术相结合校本课程的特色主题。童话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一个个丰富多彩、充满诗意的童话陪伴着每一个人度过快乐的童年。因此,

校本培训资料

我们开发童话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需求,让同学们在“看童话、编童话、画童话、演童话”的活动中快乐的成长。

三、开发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注意点

1、校本课程开发应明确课程的目标

无论是综合性的校本课程,还是学科性的校本课程,开发时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目标都必须充分体现该校的办学思想,服从学校的办学目标。例如,我校的办学思想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而刚开始开发的语文校本课程却是介绍本地区的文人史料,这样就不能凸现学校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办学思想。因此,要使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相一致,就必须对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整合。使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不断地融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中。对上述的语文校本课程,我们引进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变单纯向学生介绍本地的文人史料为让学生自主去调查、分析、得出结论。这样,该语文校本课程就能很好地体现出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

2、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开发校本课程所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就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和谐发展。而一些学校在开发语文校本课程时,恰恰把“学生需要”这一关键词忽略了,有的闭门造车,有的硬性统一,即或一个年级统一用一本校本课程教材,或全校三个年级统一用一本校本课程教材,忽视了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扼杀了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因此,学校在进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时,必须通过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和科学分析,然后再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为主要依据来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切不可从教师的个人意愿出发,或为了接受检查和评估而开发。

3、校本课程开发应突破教材的局限

校本课程的变化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必须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并不主张编制统一的学生使用教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有些语文教师一下子就陷入到“课程即教材”的传统“围城”中去,认为只有形成“有形的教材”,校本课程才算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和实施,这是对校本课程特征的严重曲解。事实上,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除了编写出教材以外,还有其他的途径,如组织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教师的教学活动等。当然,对于已经有的、较为成熟的课程经验,我们还是要认真总结和提炼,以形成“有形的教材”,从而为今后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提供支撑,给其他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参照。

4、校本课程开发应完善评价的机制

无论是较为成熟的校本课程,还是不太成熟的校本课程,都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论证,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改造重建。然而,由于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尽管有些语文校本课程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语文课程一旦成型为教材,就不会再去质疑、反思,不会再去修正、改造,更不会再去创新、重建,这不仅影响了语文校本课程质量的提高,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发展潜能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在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评价机制的完善,利

校本培训资料

用教师互评、师生互评、自我评价、家长参评、学校考核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指导。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课程资源 开发校本资源 丰富课程资源

摘要: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常常是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教师看重的往往是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技能的培养,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扼杀了农村初级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阻碍了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如何使农村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本人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摒弃教材的“专制”是关键。

2007年春天,吹进我这个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近三十年的老语文教师心中的第一缕春风是“两会”对义务教育的高度关注。欣喜之余,不禁也引起本人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常常是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教师看重的往往是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技能的培养,是如何在中考时取得高分。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的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农村初级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如何使农村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本人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摒弃教材的“专制”是关键。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一个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语文教学活动是农村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其活动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起来说就叫语文。” 本人认为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每日从早到晚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早餐半小时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前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交流一句名人名言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可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学生晚餐的时候,我们可在食堂餐厅放一台电视机,给学生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或者是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

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可以给教学条件简陋的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们创造一种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周而复始,学生便会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就会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词汇和内容,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校本培训资料

二、 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美读习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农村初中图书匮乏、现代教育媒体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可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他们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倡导学生读中要疑。如在阅读《变色龙》时,我们可让学生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变色龙”指谁?有何明显的特征?为什么称“变色龙”?抓住标题不放松,根据这一疑问仔细读过全文,许多同学一定会明白“变色龙”真正蕴含的意义。又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要组织学生讨论:“欧洲那么发达,供人游乐的游艇上为什么还有于勒那样人?”“于勒命运的变化为什么会那么大?”老师要从社会保障体系,家庭经济情况,赡养老人,遗弃弱者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资本积累的罪恶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看书阅读质疑的兴趣,通过讨论把他们的视角从课本引向社会。

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以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三、 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

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基础之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语文实践能力。

我认为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校园广播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那怕只是有一点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作文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激励、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为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农村初级中学生语文素养全

校本培训资料

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例如我们在教学《榆钱饭》《挖荠菜》等课文后,可让学生去更多地了解一下我们的祖辈曾用哪些野菜来做保命粮的,调查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可食用野菜?它们的生长状况如何?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且认真作好记录,并绘出植物的草图,用相机拍下野生可食用植物照片供大家认识和了解,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农村初级中学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们虽然生活在偏僻的农村,但同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臧陈旧址,九里一千墩古汉墓群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荷藕之乡,崛起的现代工业,使我们领略到现代文明,只要我们注意开发,生活中处处有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我校组织编写的《我爱射阳湖》校本课程,在我校语文教学中就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我相信真正能提高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只能是两个方面:阅读量的积累,思想观念的成型与个性化。如果我们能开发利用好身边的这些资源,搞好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工作就不会是一件多难的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q1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