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doc2

更新时间:2024-05-27 02: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海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目 录

前言??????????????????????????5

一、海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和背景???????????????5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海南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6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海南建设生态省的有效途径??????????6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止污染、节能降耗的重要保证????????6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海南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的有效措施????7 (五)发展循环经济是海南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8 二、海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8 (一)政府政策中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位和要求????????????8 1.生态省建设概况???????????????????????8 2.循环经济定位????????????????????????9 3.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和主要目标?????????????? 10 (二)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10 1.建筑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成绩明显 ?????????????? 11 2.工业现存污染主要问题???????????????????12 (三)热带农业中循环经济模式应用效果良好????????????12 (四)发展海南特色经济,生态旅游潜力较大????????????13 (五)节能降耗任务紧迫,节能产品有待改进????????????14 1.资源利用状况和节能降耗任务 ????????????????14 2.节能产品与消费市场 ????????????????????15 (六)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任重道远?????????????????15 三、海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和优势???????????????16 (一)海南生态省成为品牌,循环经济发展备受关注?????????16 (二)环境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16 (三)受外界污染较小,具备半开放的排污渠道???????????17 (四)工业企业起步晚、规模小,新建项目环保指标严格???????17 四、海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现阶段主要问题及其分析??????????18 (一)循环经济普及力度小,社会基础薄弱?????????????18 (二)政府执行力有待改善????????????????????19 (三)企业缺乏主动性 ?????????????????????19 (四)部分领域节能降耗成本高,循环经济项目被迫经营?????? 20 (五)环境信息服务业基本空白,循环经济信息不对称????????21 (六)循环经济专业人才缺乏???????????????????22 五、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主要问题的相关对策?????????????22 (一)加强生态道德观念建设?????????????????? 22 (二)完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加大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 ???24 (三)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 24 (四)建立经济驱动体系,切实提高循环经济发展经济效益??????24 (五)发挥产业优势,加快特色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步伐????????25

1

(六)充分发挥科技的核心作用????????????????? 26 (七)建立循环经济模范激励机制,进一步推广成功经验???????27 (八)发展循环经济信息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信息高效传递渠道????27 (九)改进节能产品,提倡绿色消费????????????????28 结束语 ????????????????????????????28

摘 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国家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宏观背景和海南建设生态省的政策指引下,如何结合海南本土的实际情况,建设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成了摆在世人面前的历史性课题。本文阐述了海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和背景,论述了海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海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和优势,总结了海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现阶段主要问题,并就解决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构建科学的海南循环经济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循环经济、海南经济特点、可持续发展、循环工业、循环农

业、绿色消费、生态省、生态旅游、节约型社会

前 言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

2

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一般的物质意义上看,循环经济一词是对物质闭循环流动型经济(closing-loop materials economy)的简称。循环经济要求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是一种能实现“三赢”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出发点在于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实现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统一。从物质流动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特征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为“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线性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费资源以及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而循环经济则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从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调整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必须结合各地区各企业的具体经济特点和条件,选择和构建可行有效和富有特色的模式和形态,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

在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和海南建设生态省的政策实施下,我省循环经济朝着怎样的方向在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又取得了哪些成功的可复制的经验及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和障碍,是我省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上急需整理和总结的迫切问题。只有

3

在总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进而找寻相关解决措施才能让我省的循环经济事业更上一个台阶,真正实现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海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和背景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国家在充分研究全国经济发展形势和各行业企业特点后,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政策在海南建设生态省工程的配合下,更显出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海南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20世纪末,我国政府确定在新世纪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循环经济的形成正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对污染进行全程控制,在工业生产中实行清洁生产,倡导生态工业,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等,这些特点恰恰符合了可持续发展所含有的几个特征:可持续性、和谐性、需求性和高效性。同时,循环经济也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增长过快,迅速耗尽了国内的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环境保护工作是海南省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岛屿环境系统要保持有利与经济发展的状态需要做特别的规划和特殊的保护,自成体系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将难以恢复。海南省经济发展起步晚,工业基础薄弱,这更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来节约资源、防治污染,避免走

4

改革开放后很多工业企业“先污染、后治理”老路。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海南建设生态省的有效途径

生态省建设是海南的一面旗帜,是许多兄弟省市学习的模范。这样做好做大生态产业是海南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现在海南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生态省的阶段,许多工作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当中,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也进入了项目操作、工程建设阶段。在这个时期,如何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来高效、扎实地开展生态省建设的具体项目是急待研究的领域。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先进技术是否能得到学习和应用,直接关系到污染能否成功防治、能源是否能高效利用等严峻的问题。如果海南省循环经济发展良好,各工业企业都能安装使用较为先进的循环技术,全社会能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大风气,那生态省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就指日可待。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止污染、节能降耗的重要保证

根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1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28亿吨,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8.9亿吨,排放量0.3亿吨。长期以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愈来愈不容忽视,再加上经济、科技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但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也直接关系到相关产业的发展。海南的环境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而旅游业是海南的一大支柱产业,同时,依托旅游资源发展的还有会展经济、酒店业及广大的服务业。如果海南环境被大面积污染和破坏从而失去环境资源优势,很多行业将萎缩和消亡,更将会导致失

5

业率上升、治安混乱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五年间要降低20%左右,这个指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全国各省都要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绩效考核和政绩考核中。单位GDP降耗指标分解到海南省为12%,虽然我省指标低于国家指标,但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型企业少等特点导致完成单位GDP降耗指标对于我省来说,依然是个非常严峻的任务。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生态压力,遏止环境恶化,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它要求实施清洁生产,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各种产品和废弃物的循环和回收再利用也可大大减少固体污染物的排放。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江冰2010年10月在国网能源研究院主办的“能源·经济·发展”论坛上就表示,“十二五”期间必须将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标准煤以内,才能实现国家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

“现在我国年人均能耗水平只有2.5吨标准煤,按照正常的人口增长测算,如果不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到203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可能接近或超过70亿吨标准煤。”江冰说,70亿吨标准煤对世界都是灾难性的。因此,实行总量控制,要坚决建设节能型国家,是“十二五”期间乃至“十三五”、“十四五”长期的战略选择。

中国能源消费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两年能源消费增长

6

速度,世界大约不到2%,去年甚至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有所下降或持平。中国前几年则在7%、8%左右。”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海南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的有效措施

国家“十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结构调整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集约式经营,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止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循环经济所倡导的新理念正符合结构调整的原则,它要求摒弃粗放式经营方式,建立生态工业园,在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效率,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对可能产生的污染进行全程控制。

另外,循环经济还能我省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是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和就业岗位新的强劲增长点。海南生态旅游、有机农业、循环工业、绿色服务业的发展对于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发展循环经济是海南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上各式各样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接踵而来,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政府、企业界和知识界急需探讨的重大问题。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甚至对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重要影响。我省许

7

多产品更是存在竞争力薄弱的缺憾,许多矿产资源、农产品、生产资料都缺乏深加工的能力,许多具有市场潜力的优质的资源能源产品很难取得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效益。对此,我们不仅要清醒地认识,更要及时和巧妙的应对。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可以在资源和能源消耗相对较少的基础上增强企业竞争力,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丰富优质的自然资源加上循环生产模式的指引,海南企业将有希望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二、海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海南省循环经济研究会经过充分的调研和有针对性分析,总结出我省循环经济在现阶段发展中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一)政府政策中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位和要求 1. 生态省建设概况

建设生态省,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以保持海南环境资源独特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把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为城乡居民创造健康、安全、殷实的生活环境,逐步走上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发展道路。

1999年2月,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海南环境优势、打造海南特色、加快和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协

8

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并与会上讨论制订了《海南生态省建设实施纲要》。

6年多来,海南实施生态省战略,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全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呈现双赢的发展势头。“十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2006年是海南生态省建设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的第一年。根据《2006年度海南生态省建设工作意见》,今年生态省建设任务繁重,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之年。政府已经部署了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公益林建设、水污染防治与饮用水安全保障、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工程、文明生态村建设、循环经济试点项目等29项重点工作。1月8日,第三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在三亚成功召开,这不仅是我省政府在今年生态省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总结性成绩,更代表了我省在生态省建设的许多具体工作上对于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2. 循环经济定位

海南省领导曾在许多场合明确表示:建设生态省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海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琼府〔2006〕30号]文件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意见》明确强调: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增长方式转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抓好洋浦经济开发区、东方化工城、老城开发区、昌江工

9

业区等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及余热利用、冶金废物利用、粉煤灰回收利用、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糖业蔗渣利用等行业的循环经济建设。

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海南生态省建设的成败,政府《实施意见》已经从循环经济项目优惠供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品税收减免、差别电价制度、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等方面对循环经济做了具体部署,非常关注节能降耗、资源利用的各个方面工作。

2006年1月,海南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在海口成立。研究会将在研究循环经济、探索循环经济实践方面,以全新理念推进生态省建设,实现我省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4月,海南省发改厅资源处召开《海南省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制订研讨会,就《海南省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如何制订展开讨论,交换看法。会议初步议定了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要着手的工作,并阐明了方案的重点和创新点。 3.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和主要目标

根据2006年8月《海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有新的转变;推进生态省建设,处理好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推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增强节约意识,倡导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法规体系。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低于2.74吨标准煤,水耗低于132立方米;全省电网综合线损率控制在8%以内;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不超过900立

10

于给全村节省燃料费10万多元。沼气作为燃料使用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高效措施,更是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在农业服务市场中,出现了一些较好的有机肥料等产品,小部分肥料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也实现了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据调查,部分国外先进有机肥料产品已经进入海南,现处于试验阶段;海南农丰宝肥料有限公司已经掌握了以淤泥作为原料的生产技术。这些产品和技术与传统种植业相结合,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改良土壤、改善环境,有利于我省热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海南特色经济,生态旅游潜力较大

海南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市场广阔,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业为海南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旅游业将依旧是我省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如何发展新型旅游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又一个热点话题。

生态旅游是符合循环经济基本要求的,包括绿色酒店的创建和旅行社经营模式改变等内容的新型旅游业发展模式,它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和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模式在海南旅游业的应用,证明了人们已经改变了过去“旅游资源无成本”的错误想法,转而积极地保护旅游资源。海口、三亚许多旅游宾馆、酒店主动参与“绿色酒店”的创建活动,循环使用的消毒碗筷已经全面使用并可能在将来的几年内代替一次性产品;南山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已经将原有的景区建设成了大规模的生态旅游景点;各旅行社也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16

在细节方面基本做到了在旅游过程中预防污染。

旅游业经营者们已经意识到我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不能依靠景点的重复建设和过度奢侈浪费的豪华包装,符合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原理的发展模式才是正确的道路。生态旅游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绿色消费模式的普及,有助于人们生活方式向更健康、更和谐的方向改进。这一正确的经营理念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生态旅游的内涵等待着进一步的探索和挖掘。

(五)节能降耗任务紧迫,节能产品有待改进 1.资源利用状况和节能降耗任务

海南省水资源丰富,但许多年份某些地区还濒繁出现干旱灾害;居民节水缺乏意识,水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浪费现象严重;相对封闭的岛屿环境对水污染的治理提出了挑战。我省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但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我省电力资源价格高昂,在人均收入处全国下游的居民承受全国罕见的高额电费。要改变种种资源的不合理使用所产生的问题,必须使用节能产品,加快节能降耗的步伐。

根据《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告》,海南的单位GDP能耗0.92吨标准媒/万元、单位GDP电耗912.3千瓦时/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3.65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6个单位。我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居全国第八的事实表明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我省工业节能降耗任务紧迫。根据国家规定,海南省在未来五年内GDP降耗指标是20%,

17

这虽然低于其他省份,但对于我省仍然是个紧迫的任务。在工业领域,新项目基本按照低消费、高产出的集约型经济模式建设,节能幅度较小;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下的企业往往存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改造困难。要改变这些局面,必须引进高科技节能产品,加快实现资源再生利用,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2.节能产品与消费市场

工业企业的节能设备,基本从外地直接购买,或请外地科研机构设计建设,这样直接加大了节能设备的成本,很难实现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由此,企业都在政府强制的情况下,被迫增加环保投入,经营管理也相对消极。

居民消费市场上的节能产品,基本由外地技术、外地生产,只拥有销售团队的企业在经营,普遍存在市场开拓困难、销售和服务脱节等问题。消费者缺少节能意识,加上各节能产品参差不齐,我省节能市场普遍缺少购买力,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六)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任重道远

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和各方面、各部门的配合,有相当的难度。我省现在建有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塔岭生态药业示范园,同时在老成开发区、洋浦开发区内有部分企业外循环的成功经验。就建设程度而言,这些园区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在设计规划的实施上缺乏力度。同时,这些园区建设受资金、人才、技术的严重限制,建设能力有待提高。

18

2006年3月,昌江黎族自治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十一五”期间,昌江县将全力推进昌江工业园区建设,建设钢铁、水泥、浮法玻璃、钴铜冶炼等产业,初步建成岛西高新技术产业节能型环保基地。昌江工业园区是全省7大工业园区之一,按照省工业“十一五”规划,昌江工业园区以加工铁矿石及其伴生矿、石灰石矿、白云石矿和石英砂等地矿资源为主,建设钢铁、水泥、浮法玻璃、钴铜冶炼、钴酸锂电池、氟盐化工等产业,利用蔗渣纤维制造人造板和新型建材,实行废弃物再生和循环利用。

当前,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建设任务紧迫。园区内废气物处置中心由环保企业投资建设,这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带来了管理问题。企业行为的特殊目标隐藏了废气物处置中心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另外,园区内部分传统污染较重的企业还处于资源循环利用的物质转化圈以外,在工业“三废”减量化排放方面也有待改善。

2006年7月,海南省(塔岭)生态药业示范园成立。定安县自然条件优越,空气污染少,保证了农副产品和药材、药品的质量,定安县在1999年完成了“一控双达标”任务,并通过省组织评估,几年来,县政府明确规定禁止使用高剧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农业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塔岭工业园的发展,使污水排放和垃圾数量不断增加,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园区问题是对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承载力关注不够,园区内的企业间的产品没有形成循环,废物代谢链条中起关键作用的静脉产业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出现生态链的断裂。

19

三、海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和优势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是我们不断前进的方法论武器。同时,分析可以利用于循环经济建设领域的条件和优势,也是我们探索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海南具有发展生态产业、建设循环经济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一)海南生态省成为品牌,循环经济发展备受关注

经过6年的稳步发展,海南的生态省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闯出了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三赢之路。目前,海南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三亚和海口的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国47个重点城市榜首。生态省已经成为海南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尤其是“非典”过后,海南“无疫区”和“健康岛”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在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的同时,经济也开始步入快车道。全省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438亿元增至2005年的903亿元,2005年全省GDP比1998年增长了106%。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省的突破口,全省范围内对生态省的建设,不但为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资基础,更为大范围、深层次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氛围。 (二)环境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海南地处热带,四季如春,光热充足,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先天优势。

海南省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的三

20

大河,集水面积均超过30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海南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绿色宝库”之称,是我国最大的热带自然博物馆、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经地质普查勘探证实海南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先后圈定了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3个大型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其中,对油气勘探有利的远景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海南岛大小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约100万千瓦,可供开发的约6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6亿度。地下水资源储量约75亿立方米,占总水资源的20%左右,其中理论可开发利用25.3亿立方米。目前尚未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的能源资源还有海洋能、太阳能和生物能。

海南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全省共发现矿产88种,经评价有工业储量的矿种66种、产地320多处,其中列入《海南矿产储量表》的44种、产地205处。海南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现已探明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优势矿产有天然气、玻璃用砂、钛铁砂矿、锆英砂矿、宝石、富铁矿、铝土矿(三水型)、饰面用花岗岩、饮用天然矿泉水、热矿水等许多种类。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利于我省工业的发展,也为资源循环使用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这表明节能降耗存在较大空间,在许多领域都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海南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一旦提高,定能进一步发挥我省的地理、资源优势,带动经济加速发展。

(三)受外界污染较小,具备半开放的排污渠道

21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生态环境自成体系,有琼州海峡作为屏障,内地广大范围内的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很难影响到岛内的生态环境。同时,这也使我们海南岛独立承担起消化、稀释工业“三废”的责任,这对岛屿生态是个严峻的考验。

我省四面环海,海洋具有稀释受污染水体的能力,而且,这也是传统经济模式下排放污水的唯一渠道。经过处理的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污水,可以利用自然生态自有的方式通过海洋实现水循环。我省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多海风,这也提高了大气稀释废气物的能力并加快了气体净化速度。

虽然我们具有一定的排污渠道,但这些渠道只是半开放的,在很大程度上容易产生反作用。这些渠道可以排放污染,同时也可能在超负荷的情况下加速污染,造成我省的周边污染扩大等问题。 (四)工业企业起步晚、规模小,新建项目环保指标严格

相比国内的其它省份,海南的工业企业起步较晚。而且在生态省战略的指引下,各类产业在原有基础上逐步生态化,优先发展生态型产业,构筑以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生态工业共同发展的生态产业格局。

历年来,海南政府多次申明:“海南的开发建设中,如果项目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宁愿少上几个项目,也要把环境保护好,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代价”。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决策,但发展经济始终是政府工作的中心,GDP的增长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唯一途径,所以,我们一直努力寻找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有利措施

22

并有了实际性成果。

近年来,在建设新兴工业省的进程中,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制定了以“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双大”政策,并“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为指导,建设了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大工业,洋浦60万吨纸浆厂、富岛大化肥厂、三亚南山发电厂等一批资源型和清洁生产型的生态工业项目,及一批生物制药、IT产业、光纤光缆等高科技项目先后落户海南,促进了产业升级。这些项目在上马时就充分考虑了污染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问题,大力投入技术和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从而切实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为工业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效益的实现提供了有利保证。 四、海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现阶段主要问题及其分析 (一)循环经济普及力度小,社会基础薄弱

海南经济特区的文化呈现复杂和多样的特性,各地文化相互影响,居民价值观念复杂并对信息的接受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同时,岛屿环境影响了我省的对外信息沟通和产品流通。这些,都对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和先进技术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障碍。

循环经济是上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新理念,从最早的“宇宙飞船理论”的提出到今天不过50年。其先进理念要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循环经济建设已经到了较高的阶段,宁波实现了焚烧污泥发电、福建垃圾循环使用量与日俱增,西部也成功建设CDM 项目,国内发展循环经济

23

的形式一片大好。同时,各地的生态论坛、节能会议、环保运动如火如荼,国家正在调动一切力量建设节约型社会。

我省在享受生态省建设的成果的同时,对循环经济的强调力度不够,现在社会仍然对循环经济处于概念陌生的阶段,基本知识普及的环节相当薄弱。甚至于一些正在进行节能降耗、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内部,也未能普遍开展循环经济基本知识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和长远的发展。 (二)政府执行力有待改善

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是关系重大的热点问题,省长卫留成反复强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关系到海南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宏观调控的的支持,同时,政府执行能力的提高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人才的培养又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一个恶性循环。

我省建省较晚,由于历史原因,政府领导更换濒繁、政策变动较大,再加信息沟通障碍等其它问题,造成了我省政府执行力不高的现状,由政府造成的不公平现象仍然不能避免。我省每年编制年度生态省建设规划,但至今没有出台发展循环经济的明确政策和相关法规。相比苏州工业园和我省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及洋浦经济开发区,我省在从事园区管理的政府工作人员数量和专业化程度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缺乏主动性

24

正确、高效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指标,而企业始终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从而忽视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效益,因此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深层次动力。

在经济结构调整期间,我们虽然不倡导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但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是企业不可推卸的任务。经济实力并不能支撑能源的无限供应,各行业企业必须对人类共有的能源、资源采取减量化使用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长远利益;防治污染更是企业不可松懈的责任。

在污染的预防和治理阶段以及节能降耗的过程中,都需要资金、物资、人力的大量投入,有时甚至是大规模地更新设备,需要企业一次性付出大量成本而且很难因此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各企业对于这些方面的工作,就保留消极的态度,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最低限度地开展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工作,有的甚至在国家排放标准线上徘徊,以侥幸心理、消极被迫的态度对待格方面的检查、参观、交流等。事实上,循环经济模式正是因为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而被各企业所认同的,企业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并不需要同时接受经济损失。我们的企业只要主动地去寻找、积极地向外看,很多成功案例就在眼前,只要引进了适合企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技术或产品,就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双赢”。

海南省华盛天涯水泥有限公司在2006年采用国内领先技术建成海南省首个“余热发电”项目,装机容量6000千瓦,年可节约标煤2万多吨,发电成本只有0.03元/度,实现了生产用电的自己自足,

25

为企业今后的发展节约了无法计算的电力成本。海南农风宝肥料有限公司以湖底淤泥为原料生产化肥,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生产资料的投入成本。海口市医院引进污水处理设备,免去了以往漂白粉的成本投入。因此,发展循环经济项目是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标并且能够给企业带来长久的、可持续的经济效益。这些优秀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应该在更广泛的领域中被推广,各行业企业更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向具有成功经验的企业学习,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四)部分领域节能降耗成本高,循环经济项目被迫经营

企业要实现节能降耗就必须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引进先进技术,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我省现阶段有些企业,特别是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普遍希望可以发展循环经济以带动企业走出困境,然而,企业在过去发展过程中由于粗放型的生产模式而遗留的种种问题导致了发展循环经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

我省首个“余热发电”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国内较好的污水处理项目的第一次投入成本大约在20—30万左右;对于缺乏经济效益的企业而言,节能降耗成本太高,项目首次投入成本太大。因此,他们只经营政府强制实施的污染减量化处理流程,使“三废”排放勉强符合国家标准,有些企业还采取“表面一套、实际一套”的做法来节省成本,结果走入了更为严重的恶性循环。

2004年10月,投资2900万元的琼海市垃圾处理厂,经过两年

26

的建设,目前仍在试产,而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的三亚市生活垃圾生态处理厂无法正常运转,目前已经停产,两市每天产生的约300吨生活垃圾只好用最原始的填埋、堆积方式进行处理。

停产原因主要是资金和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好。该厂2001年开工建设,计划1年半可建成,但工期拖后了三年多,至2004年10月才投入试产,工期的拖延造成了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按合同,虽然三亚市在三年内每年给予50万元的补贴,但公司资金缺口仍然很大,该厂处理1吨垃圾需要60元至80元,政府所补贴的资金远远不够企业运转之用。据该厂的技术负责人介绍,该厂原设计垃圾处理费用为48元/吨,但从试产情况来看,要维持正常运转,处理费用必须达到70元—80元/吨。

2004年10月,环保世纪行检查组在检查琼海市嘉积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发现嘉积镇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加浪河和双沟溪,最终都排入万泉河。长约3公里的双沟溪横贯嘉积镇,两岸居民区的生活污水均直接排入溪内。有关部门测算,嘉积镇每天产生2.8万吨生活污水,有70%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双沟溪。加上经由加浪河排出的污水,嘉积每年都有约一千万吨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万泉河。

琼海市负责人在答复检查组成员提问时说,该市正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招商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该市已同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确定了项目业主,现已进入前期调研和规划设计阶段。建成后,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3万吨。

27

在筹建污水处理厂的同时,该市还将编制整治规划,筹措整治资金,整治嘉积双沟溪,对城市的排污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建设,保证城市污水集中处理。

我省目前除了海口、三亚、乐东及兴隆、亚龙湾建成污水处理厂外,其他市县的城镇均未建污水处理设施,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

(五)环境信息服务业基本空白,循环经济信息不对称

发展循环经济要取得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企业的认可和实施以外,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也急为关键。环境信息服务业是指由从事环境保护领域数据收集、信息发布的中介机构及专门从事企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咨询机构、专家学者等组成的致力于加强企业间、企业和政府间政策和信息沟通的组织的总称。信息时代,技术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财富源泉。能够在大量信息中寻找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化分工逐渐细化的今天,信息服务工作已经相对脱离生产企业,成为了一个专业化的领域。大量的数据需要分析、各种规划需要考证、多样化信息需要筛选和交流,这些都需要专业化的团队来实施。我省在这个领域的发展相当薄弱,很多地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意味这掌握信息的一方可以从份利用政府、社会和各界的资源来发展生产,而信息较为落后的区域往往失去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时机。

28

(六)循环经济专业人才缺乏

科学的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人是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现代经济建设人才朝着多样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我省还缺乏专业人才。

在企业内部,缺乏独立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细则的能力,对已经上马的项目缺少可以独立解决运营过程中问题的职工。我省企业现有的循环经济项目基本都是从国外或内地发达地区引进,外地企业基本承担了我省节能降耗、污染治理项目的从产品到技术到服务的所有工作;我省的几大高校至今没有开设有关循环经济的课程。这些都表明了我省这方面人才的匮乏和技术的落后。

采用引进技术的方式的却可以推动现阶段经济发展,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阻碍长远利益实现的致命缺陷。在循环经济项目经营过程中,我们至少需要高效的方案实施人才和有丰富经验并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的职工。在信息服务行业我们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现有的从业人员也急待提高知识驾驭能力和运用能力。

五、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主要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生态道德观念建设

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培训,把与发展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活动逐步变成全体公民的责任意识和自觉行为。

29

明确企业责任,推进循环经济产品生产。强调企业在废弃物产生方面的源头作用,明确废弃物处理的企业责任,对促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按循环经济的产品生产理念,海南企业生产应本着如下原则进行:要尽可能使用有利于环保的原材料和清洁原料,推行清洁生产;产品设计时要考虑节约材料,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在工艺流程设计中要注意尽可能节电、节水和节约原材料,降低废品率,有利于废弃原料的再利用;在产品出厂时尽可能实行简易包装,利用原材料输入时和生产过程中的废弃材料包装;使用过程中使用寿命要尽可能长,应用范围要尽可能广,要尽可能节电、节水;废弃后要尽可能回收利用或生态降解,尽可能少污染环境。

(二)完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加大政府对循环经济企业的扶植力度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能有效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快立法步伐,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制度条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系统出台循环经济法律,对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循环型社会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海南应当加快立法,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循环经济办事规则和操作规程,对循环经济加以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宏观方面来说,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微观方面来看,要着手制订具体的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弃物回收制度;制定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特别是要实行政策引导,制定税收、贴息、补贴等各项政策措施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扶持,激励企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pp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