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北部组团双凤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3-09-25 08: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合肥市北部组团双凤路道路工程 设计说明书

合肥市北部组团双凤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述

2011年5月在合肥市北城办进行了本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根据相关部门意见和初步设计专家组审查意见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双凤路施工图设计范围起自阜阳北路,起点桩号为K0+887.033,自西向东分别与凤庆路、凤祥路、凤鸣路、凤锦路、凤麟路,终于凤霞路,终点桩号为K2+908.271,道路全长2021.238米。

进行调整。

答复:由于北侧企业密集,道口归并困难,施工图设计中通过在单位出入口设臵警示标志和让行等交通安全措施,在保证各单位出行方便的同时也能保证主线的机动车道通行安全。

⑵、细化交通组织设计。

答复:根据专家意见优化全线的交通组织设计。 ⑶、补充沿线挡土墙的结构方案及设计构造详图。 答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挡墙图设计方案及平面布臵位臵。

⑷、注意与淮南铁路及合埠、京福高铁交叉处道路路幅变化对于行车和行人的影响,并采用相应措施。

答复:根据专家意见采取交通安全设施来引导交通通行。

二、编制依据

1、中标通知书;

2、建设单位提供2007年11月测绘的1:1000带状地形图;

3、《合肥市北部组团双凤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1月; 4、建设单位提供的板桥河综合治理的施工图设计资料; 5、沿线相交现状道路施工图设计或竣工设计文件等;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998年局部修订) 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1、《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年3月) 以及其它有关的设计规范、规定、标准。

3.2、排水工程

⑴、现状排水管废除后的处理措施应明确;

答复:对于设计予以废除的现状排水管线需在两侧新建的排水管线建设连通后方能予以废除,废除后对其沟槽需采用碎石进行回填压实。

⑵、蒙城北路截水边沟未纳入排水系统; 答复:按照意见修改纳入排水系统

⑶、凤巢路东侧K0+565处改沟应在平面图上标明; 答复

⑷、老管道废除后,新建管道预留管井位应与原地块排水出口相对应;

答复:施工图设计中按照双凤路老路排水管线竣工图,将新建预留管井位与原地块排水出口相对应。

⑸、淮南铁路下穿段最低点应设检查井,并采取措施预防外水进入低点。

答复:对下穿段最低点设臵雨水口收水,同时在道路红线外设臵截水沟防止外水进入道路低点。

三、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3.1、 道路工程

⑴、与凤祥路交叉口处,道口开启过密,并且与交叉口的距离太近,不利于安全行车,建议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 施工图设计

合肥市北部组团双凤路道路工程 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标准

通过对本项目的道路功能、服务对象、地理位臵分析,并考虑沿线区域未来城市化发展趋势,对本项目的相关技术标准确定如下:

根据双凤管委会及规划部门提供的道路中心线方程,全线指标满足规范不设超高和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要求,全线仅桩号K1+814.819处设臵了半径为1610m的圆曲线。

5.3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标高:设计轴线处路面标高(中央绿化带外侧)。

①、本次纵断面设计首先考虑道路的功能,纵面技术指标均能满足60km/h的要求。 ②、结合规划的交口竖向设计,充分考虑现状道路路面高程。 ③、两侧地块标高。

④、充分考虑纵断面设计高程以及考虑雨、污水的排放走向,结合竖向规划高程并做适当调整,减少土方工程。

下穿淮南铁路段依据铁路设计单位提供的路面最低高程(35.165m),下穿淮南铁路净空按5.0米进行控制。双凤路下穿淮南铁路北侧非机动车道受蚌福高铁、合蚌客专桥墩影响,本次施工图设计依据铁路单位要求,抬高北侧的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下穿淮南铁路的净空≥2.5m考虑。

淮南铁路至凤霞路段,该段沿线企业较多,且被交叉道路均为现状道路,本次施工图设计拟合老路纵面。

全线纵断面充分考虑到非机动纵坡要求,共设臵8处变坡点,道路最大纵坡为2.2%,最小纵坡为0.3%,最大坡长为630.182米,最小坡长为171米,具体指标详见竖曲线设计表。

4.1道路工程技术标准

⑴、车道及路缘带宽度标准

按照合肥市北部组团总体规划,双凤路采用城市主干路Ⅰ级技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采用60km/h。

⑵、车道及路缘带宽度标准

根据本项目功能及相关规划,主车道采用双向8车道的设计标准,每侧车道宽16米,即每边布设3个3.75米的大车道,1个3.5米的小型车道,路缘带每侧宽度均取0.5米。非机动车道正常路段为6米,人行道正常路段为4.5米。正常路拱横坡均为2%。

4.2、荷载标准

根据双凤路城市主干路的道路性质,本项目构造物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行车道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

4.3排水标准

设计重现期采用p =1.0年,地面综合径流系数w—0.6。

4.4抗震要求

本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

5.4横断面设计

本次道路横断面方案采用规划横断面。

4.5m(人行道)+6.0(非机动车道)+3.5m(机非分隔带) +16m(机动车道) +16m(机动车道) + 3.5m(机非分隔带) +6.0(非机动车道)+4.5m(人行道)=60m。

道路路面、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均采用直线坡,坡向向外,正常路段横坡为2.0%;人行道横坡为2%,坡度向内。

五、设计概要 5.1工程范围

本次双凤路施工图设计范围起自阜阳北路,起点桩号为K0+887.033,自西向东分别与凤庆路、凤祥路、凤鸣路、凤锦路、凤麟路,终于凤霞路,终点桩号为K2+908.271,道路全长2021.238米。

其中下穿蚌福高铁、合蚌客专铁路两侧支护及下穿淮南铁路箱涵已由铁路设计单位委托相关单位设计,本次涉铁部分我院仅完成道路路基路面、排水穿越铁路部分的施工图设计。

5.5公交停靠站设计

本次施工图设计公交站点布设采用港湾式停靠站,减速段采用25米长,站台长40-50米,加速段长35-40米,公交车道宽3.5/3.0米,停靠站站台宽1.5米,采用硬质铺装。

5.2平面设计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 施工图设计

合肥市北部组团双凤路道路工程 设计说明书

公交港湾均与交叉口出口端一体化设计,距离出口端按不小于50米控制,受交叉口间距、桥梁等构造物限制时距离也适当压缩,以方便乘客换乘。本项目全线共有公交站台5对,间距为400米左右。

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臵缘石坡道,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

②、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 ③、缘石坡道为单面坡型式的坡道,变坡段10米长,坡度为1.3%。 ④、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 ⑤、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5.6.3道路侧石和缘石

侧石采用C30混凝土预制。 5.6.4沿线道口设臵

道路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若沿线企业单位需增设单位出入口,出入口开口大小和位臵需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5.6.5台阶及挡块设臵

双凤路下穿淮南铁路北侧非机动车道受蚌福高铁、合蚌客专桥墩影响,本次施工图设计依据铁路单位要求,抬高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下穿淮南铁路的净空≥2.5m考虑,由于淮南铁路距离凤鸣路交口较近,高差较大,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过设臵台阶踏步进入交叉口,并设臵坡道供非机动车道推行。

5.6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5.6.1盲道设计

根据我国现有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及合肥市地方相关标准,应全面推行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本次道路设计把无障碍设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a、设臵位臵

在道路路段人行道、沿线单位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公交车站等设施处设臵,满足视力残疾者与肢体残疾者以及体弱老人、儿童等利用道路交通设施出行的需要。

b、设臵要求

本工程的无障碍设施,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

行进盲道在路段连续铺设,无障碍盲道铺设位臵一般距人行道边缘1.0-2.0米左右,行进盲道宽度0.5米,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

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开。同时路段人行道上不得有突然的高差与横坎,以方便肢残者利用轮椅行进。 c、盲道设臵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人行道设臵的盲道位臵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臵; ②、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

③、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 ④、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⑤、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 ⑥、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5.6.2坡道设计

5.7路基路面设计 5.7.1路基工程

1、设计依据

⑴、《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⑵、《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⑶、《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⑷、《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⑸、《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⑹、《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D30—2004; ⑺、《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3- 施工图设计

合肥市北部组团双凤路道路工程 设计说明书

⑻、《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⑼、《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⑾、《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⑿、《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⒀、《合肥市北部组团主干道路双凤路工程地质勘查报告》(详勘);

2、路基设计原则

本项目路基设计主要是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基土性质等因素,结合项目所处区域建筑材料分布,提出合理的路基处理方案,以确保城市道路工程路基的强度和整体性,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

道路沿线分布老路金华路,如何利用老路路基是设计重点之一。 3、区域概况

拟建道路沿线总体地形西高东低,局部岗凹相间。

场区内属第四系覆盖区,地基土主要为硬塑状粘土,坳沟微地貌单元处局部分布有可塑状粉质粘土、粘土。场区内地基土可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其岩性特征主要如下:

①层素填土(Qml)——局部为耕植土,层厚一般0.20~3.60m(一般厚0.5~1.0m左右,于坳沟微地貌单元处局部填土较厚)。成分主要为粘性土,湿,松散~稍密状。分布普遍。

②层粘土(Q4al+pl)——局部为粉质粘土,层厚0.50~3.20m,层顶埋深0.20~3.60m,层顶高程30.79~45.00m。可塑状,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于坳沟微地貌单元处。

③层粘土(Q3al+pl)——揭露层厚1.30~7.00m,层顶埋深0.30~6.70m,层顶高程27.57~47.44m。硬塑状。分布普遍。

④层强风化泥质砂岩(K2)——未揭穿,层顶埋深3.60~6.20m,层顶高程30.13~42.39m。风化呈土状,稍湿,密实。主要在场地西侧揭露该层。

上述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压缩模量Es建议如下: ①层素填土:[fa0]= 80kPa。

②层粘土(粉质粘土): [fa0]= 170kPa、Es=6.5MPa ③层粘 土: [fa0]= 280kPa、Es=10.5MPa

④层强风化泥质砂岩:[fa0]= 350kPa、Es=20.0MPa

场区内地下水不丰富,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①层素填土,②层粉质粘土、粘土中的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渗入补给,静止水位埋深1m左右,水量有限,无稳定的地下水位。 4、路基边坡

本项目为城市道路,路基填挖较小(下穿铁路段及超过道路红线范围均设臵了支挡工程)。 填方边坡坡率一般采用1:1.5(包括浸水路基)。

结合地勘资料,沿线基本为弱膨胀土,路堑边坡坡率一般采用1:1.5。 5、路基填料要求

本项目总体为借方,部分填料利用路基挖方(老路路基反挖方、下穿开挖方)。 借方及挖方利用方需满足如下要求:

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泥炭、淤泥、强膨胀土、有机质土不得使用。

清表、清淤、地基处理、改路改沟等形成的土方不宜用于路基填筑,但其中包含的大量耕植土是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需要进行妥善保管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耕植土等土料在生态、环保和绿化方面的价值。清表、清淤等工程措施整理所得的耕植土前期主要存放于临时堆放场地内,施工中后期用于边坡生态恢复、场地生态恢复以及分隔带的回填等。施工期间须对耕植土妥善保管,植草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6、路基、基底压实标准及压实要求 ⑴、 路基

为了使路基获得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保证路基路面的综合服务水平,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本项目路基压实度要求应达到如下标准: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 填料强度控制CBR 填料应用部位(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 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 上路床0.00~0.30 路床路堤 下路床0.30~0.80 上路堤0.80~1.50 ≥8% ≥5% ≥4% ≥5% ≥3% ≥3% 机动车道 ≥96 ≥96 ≥94 非机动车道 ≥94 ≥94 ≥93 填料压实度(%) 填料最大粒径 (mm) 100 100 150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4- 施工图设计

合肥市北部组团双凤路道路工程 设计说明书

路堤1.50以下 0~0.30 零填及挖方路基 0.30~0.80 ≥3% ≥8% ≥5% ≥2% ≥5% ≥3% ≥93 ≥96 ≥96 ≥90 ≥94 ≥94 150 100 100 膨胀土改性处理的掺灰最佳配比,以其掺灰后胀缩总率不超过0.7%为宜。

膨胀土区域挖方段除加大路堑边坡坡率外(路堑边坡坡率为1:1.5),应结合现场开挖加强边坡的防排水。

石灰剂量是按消石灰占干土的百分率计,石灰采用Ⅲ级及以上消石灰。

路基施工必须结合天气做好施工计划组织,路堤基底严格执行翻干晾晒,做好临时排水以保证路基压实质量。

②、下穿铁路段

本项目(K1+750~K1+900段)先后下穿蚌福高铁、合蚌高铁、淮南铁路,为加快施工进度(尤其是不利季节施工),简化施工工艺,机动车道80cm路床采用碎石填筑,机动车道范围内杂填土开挖夯实线与路床底之间填筑碎石。碎石压实建议采用静压,不应采用振动压路机以减少干扰;路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桥墩基础的保护,应报专项方案或支护方案以保证施工期间的道路、铁路安全。

道路红线范围内杂填土均需挖除换填,机动车道范围内采用碎石填筑,其余范围采用4%灰土换填。

③、沟塘段路基

本项目K1+250左侧分布较大沟塘,根据实地踏勘统计,水塘现有水深在2米左右,淤泥深度较大。

较大型沟塘段路基施工时,对路基浸水范围内的沟塘进行排水清淤后,在塘底设臵40cm厚碎石,以提高承载力,提供施工平台,加速塘底土层的排水固结。40cm碎石采用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得小于90%,塘底为湿软地基时,建议采用轻、中型静态压实,保证碾压机械既能满足路基压实要求,又不扰动地基。

施工可采用草袋装粘土构造围堰再抽干明水。挖淤前应横向开挖沟槽与排水设施相连,将地下水引排。

浸水路堤部分填料采用4%石灰改善土。 浸水边坡采用M7.5浆砌片石防护。 ⑸、路基防护及支挡 ①、植物防护和拱形护坡

一般路堤边坡及路堑边坡采用植物防护。

人行道路床压实度≥93,填料最大粒径要求同上表。 路基应分层铺筑,取其最佳含水量均匀压实。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⑵、基底

一般路基清表处理后的压实度(重型)应不低于90%;低填浅挖路基须对地表土层进行反挖,反挖深度不小于路床层位,并将地基碾压密实,地基压实度(重型)要求不低于94%以保证路床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需进行排水、翻晒或超挖处理。

本项目沿线分布杂填土,层厚0.2 ~3.6m,由于土质极不均匀且平均较薄,设计予以挖除换填。换填填料应按照路基填料标准控制。杂填土清除夯实后基底压实度(重型)应不低于90%。

⑶、材料要求

石料:挡墙、浸水护坡等工程使用的片石石料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石料应为中硬或硬质岩石,不易风化和软化。

⑷、路基设计

①、一般路基(利用老路路段)

根据地勘报告,结合路基取土、沿线可利用挖方土体性质(为弱膨胀土)及本项目所处区域类似高等级道路建设经验,一般路基按照膨胀土路基设计,设计采用掺石灰对土体改善处理后作为路基填料。

道路沿线分布①层杂填土(土质极不均匀,湿~稍湿,松散~稍密),考虑杂填土层均匀不一,土质差且平均较薄,设计予以挖除,换填石灰土(灰土土方为借方)。

原有老路由于道路等级较低,路基强度及填料要求不满足新建道路标准,设计中结合路面及雨、污水管改造,对老路路基进行反挖处理,不良土质(杂填土、软弱土、夹层淤泥质土等)弃除,II类土及II类土以上就地掺灰改善处理。

根据地勘报告,沿线间断分布②层粘土、粉质粘土(湿、可塑),含水量较大;为方便施工、保证路基质量、减短施工周期,②层土分布段路基底部设臵40cm碎石垫层。

机动车道80cm路床采用6%石灰土填筑,其余路基部分采用4%石灰土。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5- 施工图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pk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