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低产低效林改造总体规划

更新时间:2024-04-18 12: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总 论 .................................................................................................................. 2

一、规划任务的由来 ..................................................................................................... 2

(一)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的背景 ...................................................................... 2 (二)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的必要性 .................................................................. 3 二、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 ............................................................................................. 5

(一)规划范围 ...................................................................................................... 5 (二)规划时限 ...................................................................................................... 5 三、规划编制依据 ......................................................................................................... 5 第二章 基本情况及林业建设现状 .................................................................................... 6

一、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条件 ................................................................................. 6

(一)自然环境条件 .............................................................................................. 6 (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10 二、林业建设现状 ....................................................................................................... 12

(一)森林经营与保护情况 ................................................................................ 12 (二)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 15 三、区域森林的地位和特性 ....................................................................................... 17

(一)生态地位的重要性 .................................................................................... 17 (二)生态的脆弱性 ............................................................................................ 18 (三)产业发展的需求性 .................................................................................... 18

第三章 低产低效商品林现状 .......................................................................................... 19

一、低产低效商品林类型划分 ................................................................................... 19

(一)立地类型划分 ............................................................................................ 19 (二)划分标准 .................................................................................................... 19 (三)低产低效商品林类型 ................................................................................ 20 二、低产低效商品林现状与评价 ............................................................................... 23

(一)低效次生残次林 ........................................................................................ 23

1

(二)低效次生劣质林 ........................................................................................ 23 (三)低效灌木林 ................................................................................................ 24 (四)低产低效竹林 ............................................................................................ 24 (五)衰退过熟林 ................................................................................................ 25 (六)低产低效稀疏林 ........................................................................................ 25 (七)低产低效其它用材林 ................................................................................ 26 (八)衰产期经济林 ............................................................................................ 27

第五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 28

一、指导思想 ............................................................................................................... 28 二、基本原则 ............................................................................................................... 28 三、规划目标 ............................................................................................................... 28

(一)总目标 ........................................................................................................ 28 (二)阶段目标 .................................................................................................... 29

第六章 规划内容 ................................................................................................................ 31

一、改造措施 ............................................................................................................... 31

(一)补植 ............................................................................................................ 31 (二)更替 ............................................................................................................ 31 (三)调整 ............................................................................................................ 32 (四)抚育 ............................................................................................................ 32 (五)复壮 ............................................................................................................ 33 (六)综合改造 .................................................................................................... 34 二、改造内容和规模 ................................................................................................... 34

(一)低产低效次生残次林 ................................................................................ 34 (二)低产低效次生劣质林 ................................................................................ 36 (三)低效灌木林 ................................................................................................ 37 (四)低产低效竹林 ............................................................................................ 38 (五)衰退过熟林 ................................................................................................ 38 (六)低产低效稀疏林 ........................................................................................ 40 (七)低产低效其它用材林 ................................................................................ 41

2

(八)衰产期经济林 ............................................................................................ 43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44

一、投资估算 ............................................................................................................... 44

(一)估算依据 .................................................................................................... 44 (二)估算指标 .................................................................................................... 44 (三)投资估算 .................................................................................................... 45 二、资金筹措 ............................................................................................................... 47 第八章 效益分析与评价 .................................................................................................. 48

一、社会效益 ............................................................................................................... 48 二、经济效益 ............................................................................................................... 48 三、生态效益 ............................................................................................................... 48 四、综合评价 ............................................................................................................... 49 第九章 保障措施 .............................................................................................................. 50

一、组织和制度保障 ................................................................................................... 50 二、队伍和技术保障 ................................................................................................... 50 三、资金和质量保障 ................................................................................................... 51 四、宣传和信息保障 ................................................................................................... 52 附表1 成都市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各县市区改造规模和年度分配汇总表 ............... 53 附表2 成都市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基地建设规模和年度分配汇总表 ....................... 54 附表3 成都市低产低效次生残次林改造规模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55 附表4 成都市低产低效次生劣质林改造规模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56 附表5 成都市低效灌木林改造规模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58 附表6 成都市低效竹林改造规模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58 附表7 成都市衰退期过熟林改造规模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59 附表8 成都市低产低效稀疏林改造规模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60 附表9 成都市低产低效其它用材林改造规模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61 附表10 成都市衰产期经济林改造规模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62 附表11 成都市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单位造价表 ......................................................... 64 附表12 成都市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按工程建设投资估算和年度分配汇总表 ......... 66

3

附表13 成都市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按各县市区投资估算和年度分配汇总表 ......... 68 附表14 低产低效次生残次林改造投资估算(直接费)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70 附表15 低产低效次生劣质林改造投资估算(直接费)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71 附表16 低效灌木林改造改造投资估算(直接费)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73 附表17 低效竹林改造投资估算(直接费)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73 附表18 衰退期过熟林改造投资估算(直接费)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74 附表19 附表20 附表21 低产低效稀疏林改造规模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74 低产低效其它用材林改造投资估算(直接费)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76 衰产期经济林改造投资估算(直接费)和年度分配统计表 .............................. 77

4

前 言

低产低效商品林是成都市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市森林面积的17.67%,具有较大的比重。然而,受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响,低产低效商品林的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其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的平均水平,严重制约了成都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森林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为了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业产业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培育优质、丰产和高效的森林资源,为成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对低产低效商品林进行改造已迫在眉睫。

省林业厅高度重视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的原则、目标和任务;市委和市政府亦十分重视低产低效商品林的改造工作,强调了低改的必要性;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决定以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作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并作为当前和今后林业的一项主体工作。为此,成都市林业勘查规划设计院和成都香林林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受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局的委托,根据省林业厅川林发2009[15]号文件的精神,以《成都市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为基础,编制完成了《成都市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总体规划》,作为全市各级市区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设计的蓝本。

由于时间仓促,报告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

第一章 总 论

一、规划任务的由来

(一)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的背景

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建设高度重视,先后启动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加大了造林绿化力度,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为林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没有专项资金投入,经营主体没有开展低效林改造的积极性,使得低效林改造成为林业工作最为薄弱的环节,森林结构和质量问题十分突出。如,有的人工林分每公顷密度高达15000株以上,既严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又带来了发生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隐患。低效林改造是培育森林的重要措施,也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进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工作,对于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促进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以来,成都市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全市宜林荒地越来越少,单靠增加商品林规模、提高林产品数量的空间十分有限;而现存大量商品林中存在大量低产低效林,导致林产品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远不能满足林业产品发展需要,严重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市有74128公顷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低下的低产低效商品林,林地生产远未得到发挥。随着成都市森林分类工作的逐步完成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为推进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工作创造了条件;省林业厅高度重视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工作,于2009年1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工作的通知》,通知

2

中明确了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的原则、目标和任务。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低效林改造工作,是实现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协调发展、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成为当前和今后林业的一项主体工作。

(二)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的必要性

1、是提高商品林地经济产出的需要

据森林资源清查,成都市商品林总面积252868.2公顷,商品林活立木总蓄积9440761立方米,而低产低效商品林面积占了17.67%,蓄积却仅占11.78%。因自然或人为原因,低产低效商品林林木生长慢,单产出材率低,全市低产低效商品林分平均蓄积仅有35.50立方米/公顷,而最大单位蓄积可达600立方米/公顷;衰产期经济林由于树种老化、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等原因经济产出极为低下;低产竹林因其竹鞭腐烂死亡、老竹鞭蔸充塞林地等原因,导致发笋率或新竹成竹率低;现有拟培育为用材林的灌木林地与疏林地面积共计8356.61公顷,这些林地几乎无任何经济产出,林地的生产潜力远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对低产低效商品林进行改造是提高商品林地经济产出的需要。

2、是解决林产企业原材料“瓶颈”的需要

从2005年开始,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牵头实施《成都市科—企—农一体化林产业建设实施方案》,市财政连续投资近500万元在成都市相继实施了以巨桉为主体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深受山丘区林农支持,企业青睐,项目建设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就。但,各类木(竹)加工企业的新建,现有与未来原材料供给将仍然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成都市土地资源极为珍贵,林地拓展已无空间,现有的17万公顷公益林需要

3

严格保护。因此,对低产低效商品林进行改造,提高现有商品林地的产出,是解决林产企业原材料“瓶颈”的需要。

3、是稳定森林结构、提高森林健康的需要

低产低效商品林往往是纯林、同龄的种群结构,其林分本身的稳定性较差,生物多样性低,导致森林的健康状况恶劣,森林病虫害和火灾隐患严重,因而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低下,水土和林地有机质流失较重,林地自养能力不能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可以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和火灾隐患,使林分结构更加合理,使系统的生态功能更加完善,从而提高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因此,对低产低效商品林进行改造是稳定森林结构、提高森林健康的需要。

4、是构建和谐社会、引导林农脱贫致富的需要

市内绝大多数山丘区林农“倚山而居,以林为生”,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虽然极大地改善了整个成都市的生态环境,但却制约了山丘区林农的发展,“变相失地”林农的增加,加重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全市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占有商品林面积0.028公顷,占有商品林蓄积1.29立方米,人均占有产值不到1500元,产值增加量不到50元/年,而林地收入是山区林农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大面积的低产低效商品林既没有充分发挥较好的生态效益,又没有产生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影响了林木所有者对林业长期投入信心。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完成,深化林权制度的配套改革,挖掘现有商品林地生产潜力,促进区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山丘区林农脱贫致富极其重要的补充。因此,对低产低效商品林进行改造是构建和谐社会、引导林农脱贫致富的需要。

4

二、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

(一)规划范围

低产低效林改造的范围限定于成都市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确定的商品林或商品林林地。具体改造对象是林地生产力明显低于所在立地条件较同类林分的平均水平低的林分,以及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影响,林分质量不高的低价值的低效残次林、劣质次生林、灌木林地、疏林地、低产低效竹林、衰产期经济林和低质低效其它经济林以及需更新改造的过熟林。

(二)规划时限

规划用10年时间,即2010年至2019年,对全市现有74128公顷低产低效商品林进行全面改造。

三、规划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2、《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690-2007); 3、《低产用材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560-1999); 4、《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国家标准》(LYT 1646-2005); 5、《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2003);

6、《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LYT 1557-2000); 7、《四川省林产业发展纲要》

8、四川省林业厅文件关于《加快推进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工作的通知》(川林发[2009]15号);

9、《成都市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报告》。

5

第二章 基本情况及林业建设现状

一、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条件

(一)自然环境条件

1、地理位置

成都市地处四川省中部,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自治州接壤。成都市地理位臵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全市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幅员面积1239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55%。2006年底,成都市市区面积为217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96.90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最高处位于大邑县西岭镇的苗基岭,海拔高度为5364米。东部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平原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海拔高度一般在750米上下,最低处在金堂县云合镇的金简桥,海拔高度为387米。全市丘陵、平原、山区面积分别占全市幅员面积的40.1%、27.6%、32.3%。由于成都市东、西部两个部分地表海拔高度差异显著,直接造成气候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形成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

3、地质与土壤

成都市地处中国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境内主要有龙门山断裂带、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等活动性断裂带通过。成都市

6

平均每2年左右就有1次4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并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成都土壤肥沃,类型多样,土地资源丰富。全市土壤以灰色及灰棕色潮土的平原冲积土为主,占50%左右;低山及丘陵紫色土占20%;山区以山地黄壤、黄棕壤为主体。灰色及灰棕色潮土、紫色土中的矿物质基本上覆盖辖区内整个平原,且养分丰富,水热协调,肥力较高。

4、森林植物资源

成都市植被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在植物区划上属盆周西部中山植被区,植被类型随海拔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带。由于相对高差很大,森林植被复杂多样,又因人为活动频繁,原始植被大多遭到破坏。境内植物资源3000余种,珍稀濒危植物46种。主要用材树(竹)种有云杉、冷杉、铁杉、杉木、柳杉、水杉、马尾松、柏木、桢楠、香樟、桤木、桉树、慈竹等,经济林树种有柑橘类、梨桃类、茶、枣、核桃、油桐、板栗、棕树、黄柏、厚朴、茶树、杜仲、猕猴桃等。

成都平原区:为农田植被,森林植物以人工栽培的四旁树、竹为主,绕村舍院落,形成典型的“岛式林盘”。

低中山、丘陵区(海拔700米-1500米):西部、北部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由于其分布地理环境优越,水热充分,土地肥沃,人为活动较为频繁,除个别风景区外,原始植被基本被人工林、次生林所取代。人工林主要以杉木、水杉、柳杉、桦木、喜树及 “三木药材”等为主;次生林主要为桦木、青冈、灯台、丝栗、润楠、化香、刺楸等,是历史上采伐后不断交替形成的林分,林相不整齐,林分质量不高。东南部浅丘区分布较大面

7

积的马尾松林;东部丘陵则为70-90年代种植的柏木林分。低山、丘陵区是成都市商品林主要分布区。

中低山区(海拔1500-2300米):植被是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与高山针叶林。建群种主要以壳斗科、槭树科、桦木科、漆树科、山毛榉科树木为主。伴生的常绿树有木兰科、山毛榉科、栲属、石栎属、樟科的乔木。原生树木品质较好,但由于历史原因,亚高山区采伐破坏严重,次生落叶先锋树种占林分主要地位;形成了较大面积的灌木林地。该区域是公益林与商品林交错区。

中山区(海拔2300米—3500米):为高山针叶林,植被为亚高山暗针叶林,优势树种为冷杉、铁杉、落叶树为槭树科植物。大部分区域植被保护良好,是成都市纳入生态林保护的重点植被类型。

高山区(海拔3500米以上):植被属亚高山灌丛,草甸及流石滩植被。主要有杜鹃花科、蔷薇科、小蘖科、毛茛科、菊科等植物。是最脆弱的生态植被类型,属绝对禁止商品性经营的植被类型。

5、野生动物资源

由于成都市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野生动植物种类多且分布广。境内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牛羚、川金丝猴等,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熊、岩羊、红腹锦鸡、贝母鸡等。境内珍稀脊椎动物大约578种,兽类114种,鸟类384种,两栖类24种,爬行类29种;我市自然保护区已记录的高等植物有264科1224属3287种,占全国种数的十分之一,占全省种数的三分之一;建城区园林种植的植物有1690种,为国内动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

8

6、其他资源

(1)矿产资源:成都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类,45种,其中有一定资源量的矿种有20种,主要有天然气、煤铁矿石、蛇纹石、芒硝、石灰石、白云石等。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等地有一定的煤和铁藏量,天然气探明储量16.77亿立方米,远景储量42.21亿立方米。新津县有全省芒硝储量最多的矿区,已探明储量98.62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60%,远景储量达200亿吨。都江堰市、彭州市的石灰石储量较为丰富,已探明储量为2.87亿吨。

(2)水利资源:成都属足水区域,年均水资源总量为93.26亿立方米。境内河网稠密,西南部为岷江水系,东北部为沱江水系,过境水量183.67亿立方米/年。全市有大小河流40余条,水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水利电力资源丰富,用于农田灌溉的蓄引提水量为22.6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6.46万公顷。据对水资源的普查,成都地区拥有水力资源161.5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量65.3万千瓦。成都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区域内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31.5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0.33亿立方米,分布在离地表20米以上的地层中,水层厚度10米~20米,水质多为重碳酸钙型。颇为优良,具有自然净化能力,若当年开采当年即可自然补足。

(3)旅游资源:成都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成都历来均为文化荟萃之地,从而留下众从名胜古迹。全市现有人文景观182处,并且类型多、规模大、分布广、价值高,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64家(国家级26个。省级76个,市级62个)。其中,二王庙、武侯祠、杜甫草堂、罨画池、回澜塔、升庵桂湖、王建墓、蜀僖王陵等极

9

具特色,新津县观音寺的壁画、花臵寺的摩崖造像等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更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成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水俱全,自然风光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山景具有高、险、奇、秀幽的特色,如有“天下幽”之称的道教名山青城山、雄奇多姿的九峰山、高耸挺拔的西岭雪山,景色秀美的玉垒山等,水景中有汹涌湍急的溪流,清澈明亮的水潭,飞珠溅玉的瀑布,秀美如画的湖泊等等。生物景观中有少见的珙桐林、桂花林、箭竹林、杜鹃林等植物群落和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成都的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现以形成以成都市区为核心,不同组合,风格各异的12个国家、省市级风景片区。成都处在由剑门蜀道、九寨沟、峨眉山、长江三峡等旅游胜地组成的四川旅游环和由北京、西安、成都、昆明、桂林、广州等旅游中心组成的全国旅游环的联结点上,又是内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优越的旅游地理位臵为开发利用丰富的成都旅游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行政区划与人口

成都市是四川省会,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2007年,成都市辖有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候区、成华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共9个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共4个县级市,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共6个县。

2007年,全市户籍人口111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9万人。常住人口125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

10

2、社会经济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初步核定,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5.5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04.0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84.9亿元,增长13.6%。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7.1∶45.2∶47.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6527元(按2007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634美元),比上年增长13.7%。成都经济总量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六位,中西部省会城市首位,财政总收入996亿元。先后获得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CCTV城市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等称号。

3、交通通讯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通信枢纽,铁路有成渝、宝成、成昆和达成铁路交汇于此;公路除成渝、成绵、成乐、成雅、成灌高速公路外,还有3条国道通过,形成了以川陕、川藏、川甘和成渝、成阿等23条省级以上公路为骨干的放射型公路网络;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四大空港之一,现已开通了国际国内航线170多条。

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完善。2007年末公路里程达20100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437公里;2007年新改建公路2010公里。2007年末全市拥有汽车84万辆,增长20.6%,其中私人拥有68.1万辆,增长22.6%。

11

二、林业建设现状

(一)森林经营与保护情况

1、林业组织管理机构现状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局机关共有编制105名,设有办公室(行政审批处)、政策法规处、计划财务处、造林和产业发展处(挂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牌子)、规划科技处、绿化处、森林资源管理处、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公园管理处、城镇绿化建设处、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森林公安局(挂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牌子)等16个处室,有直属事业单位23个,在职职工2000余人,直属事业单位中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人,教授、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9人,工程师147人,初级职称143人,合计339人;有高级工以上技术工人450人。

目前,已建立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8个,市级森林公园10个,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2个;全市有片区林业工作站85个,国营林场5个,木材检查站16个。为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2、天然林保护工程

1998年,国家启动“天保工程”试点建设,全市7个区(市)县首批纳入试点工程。2000年,“天保工程”正式实施,全市除五城区以外的14个区(市)县全部纳入工程建设范围。经过近10年的建设,全市累计完成“天保工程”人工造林10.1万亩、点播造林0.84万亩、封山育林69.3万亩,落实常年管护面积572.39万亩,中央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7129万元。

12

全市造林绿化成果得以巩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30%提高到2006年的36.15%,森林植被得到恢复性增长。

大力推行定人、定责、定目标、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工作方法,积极开展森林管护工作,在全市基本形成了区(市)县、管护站(林业站)、乡镇、专兼职管护员为一体的森林管护体系。2007年,全市落实管护面积641.4万亩,落实森林管护人员1380人,实现了森林管护全覆盖,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

3、退耕还林工程

成都市自1999年在全国率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到2006年底,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95.99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46.09万亩、配套荒山造林47.4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国家平均每年投资8000万元,已累计投资5.66亿元。工程实施覆盖我市11个区(市)县、152个乡(镇)、1321个村,涉及农户20.1万户、农民70.5万人。退耕还林工程改善了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带动了林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对我市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其他林业建设工程

(1)林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成都市启动了50万亩以工业原料林为主要内容的林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包括新建50万亩工业原料林、5万亩三木药材、5万亩笋材用竹、27万亩低产(效)竹林改造),至2006年底共完成近15万亩苗木栽植,并进行了全面验收,幼林长势良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工业原料林、木竹加工业和家具产业为基础的林产业链条,通

13

过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助农增收,给林农带来实惠。

(2)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建设一期工程通过上级验收竣工。白水河自然保护区一期基建项目基本完成,争取的第二批基建项目已被列入计划。黑水河自然保护区一期基建项目已被列入国家计划。

5、人工商品林采伐

成都市和各区(市)县党委、政府以及林业园林主管部门妥善处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切实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各编限单位实施的人工商品林采伐的采伐类型、消耗结构、森林起源、林种等各分项控制指标都完全控制在限额计划之内,自天保工程区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开始至2006年底,共完成商品林采伐总量22万立方米。

6、征占用林地

成都市依法保护林地,编制了征占用林地利用规划,全市各级林业(园林)主管部门积极支持国家及地方重点工程建设,依法审核审批工程征占用林地,至2006年,共审核审批征占用林地327.77公顷,各区(市)县都编制了“十一五”征占用林地利用规划,严格执行林地征占用定额管理制度。

7、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完备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特别是森林资源管理执法体系,林业基层管理组织建设。同时还初步建立了森林灾害(火灾、病虫害等)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理系统。

(1)森林防火:全市的护林防火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按照

14

上级护林防火指挥部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在全市实行了行政区域领导责任制和单位法人责任制,切实强化火源管理,积极加强森林扑火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实行上下联动,形成整体合力,千方百计地消除了森林火险隐患,确保全市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情,到2006年底,实现了连续20年无森林火灾的目标。

(2)森林病虫害防治:全市森林病虫害的主要种类有:蜀柏毒蛾、松毛虫、天幕毛虫、舞毒蛾、森林鼠害、叶甲、炭疽病等有害生物的危害。为有效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全市依托成都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在全市建立了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监测站,布控了监测样地, 同时积极开展产地检疫与调运检疫,严控有害生物的传入与传出,确保了全市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率90%以上,产地检疫率100%,无公害防治率90%以上,有害生物成灾率为零的目标。

(二)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保证生态建设优先的前提下,以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支持重点龙头企业,促进了我市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涵盖范围较广、产业链较长、产品种类较多的林业产业体系。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林业产业生产基地288万亩,其中,以巨桉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45万亩,材用竹42万亩(可利用面积27万亩),笋用竹12万亩,“三木药材”(厚朴、黄柏、杜仲)基地28.1万亩,其他林产业基地(含世行贷款人工商品林、苗木花卉等)等160.9万亩。2006年底,有木竹产品加工、经营企业3767户,仅木质家具生产企业就有1000余家,年总产值达50

15

多亿元,从业人员达30万人。

1、第一产业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以巨桉、杨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45万亩,建立笋材用竹基地4.68万亩,更新复壮材用竹基地8.8万亩,建立三木药材基地2.7万亩,建立干果基地1万亩。

2、第二产业

(1)木业产业。截至2006年底,共有木材经营加工单位3767户,约占全省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四分之一。其中,规模企业74户,全市纤维板加工能力达80多万立方米,名牌家具企业22家。

(2)竹业产业。截至目前,竹产业销售收入达1.9亿元,竹材生产基地42万亩,竹笋生产基地11万亩,涉足该产业的龙头企业达13家。其中,广乐公司精加工产品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崃山纸业竹材加工能力30万吨。

(3)中药材生产加工。成都市是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重要基地和全国中药材三大流通市场之一。全市中药材产值达2.5亿元,发展三木药材、乌梅、黄连等中药材生产基地23万亩,涉林的中药材种植和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4家,带动农户9万户,其中,彭州协力、亚宝光泰、大邑利民制药等企业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

3、第三产业

山区生态旅游开发发展迅猛,原有的8个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年收入达7000万元以上;全市生态农家乐年收入达1.5亿元,5个山区市、县生态农家乐达5000多家,从业人员达3万人。依托森林公园等资源,全市

16

森林生态旅游蓬勃开展。

三、区域森林的地位和特性

(一)生态地位的重要性

1、区域森林是大熊猫栖息地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市北部、西部分布有1101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境内有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和白水河自然保护区以及3个大熊猫栖息地,由北向南构成了国宝大熊猫与国家级野生动物栖息地走廊,是国家级重要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为大熊猫栖息与繁衍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区域森林是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成都市西部属岷江流域,东部为沱江流域,境内大小河流四十余条,汇入长江。西北部高山峡谷地带与丘陵区的森林植被具有强大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为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区域森林是蜀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

在蜀文化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自古以来森林都是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就是森林文化的典型代表,区域森林为成都市的旅游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现以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和大熊猫栖息地生态走廊的世界自然遗产以及以龙池、西岭雪山、天台山、白水河、九龙沟、鸡冠山、石象湖、朝阳湖、云顶石城等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拉动了成都市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了地方经济。

4、区域森林构建了成都市的宜居环境

以邛崃山系为依托的成都北部生态屏障,以龙泉山脉为主体的东部屏障的森林资源,一方面维系着平原区、丘区农业生产的安全;另一方面,

17

区域森林资源事关成都市区空气质量和气候调节,也是千万人口的饮用水源保护地。成都地区周边森林多重效益的实现,为构建了宜居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生态的脆弱性

成都地处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盆地四周群山环绕,地形山、丘、坝皆俱,高差十分明显。西部、北部为邛崃山、岷山,山峦重叠,谷狭壑深;东部为龙泉山。成都平原位于腹心地带,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的丘陵区环抱平原。全市西北山地为西南高山峡谷地带,占国土面积的32%。该区域分布较大面积的天然灌木林地,还包括植被盖度极低的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植被一旦破坏,将极难恢复,属于生态极端脆弱区。

由平原向山地过渡的丘陵区,面积占市域国土面积的40%。丘顶、丘坡部分地段土层浅薄,坡度较大,特别是龙泉山脉一带,因干旱少雨,降水分配不均,造林难度大,植被恢复困难。全市中度以上水力侵蚀面积1934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该区域。而其中东部龙泉山脉就占了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43.8%。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相当脆弱。

(三)产业发展的需求性

成都市森林资源的总量在四川省各市(州)中并不占优,但是,西南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地位,使成都市的森林资源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山区林农倚山而居,以林为生。林业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关系山区林农的生计,另一方面也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全市现有的公益林资源的合理保护,将直接带动全市旅游业的升级;现有的商品林资源的有序开发必将带动山区林农增收致富,同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8

第三章 低产低效商品林现状

一、低产低效商品林类型划分

(一)立地类型划分

根据成都市的地形地貌,充分反映立地的水、热、光资源及土壤条件,采用海拔、坡度与土层厚度三个为主导因子,每一主导因子分二级,将成都市森林(林地)分为8个立地类型。见表1。

表1 成都市森林(林地)立地类型

立地类型 中山区缓平坡薄层土类型 中山区缓平坡中厚土类型 中山区斜陡坡薄层土类型 中山区斜陡坡中厚土类型 平坝丘陵区缓平坡薄土类型 平坝丘陵区缓平坡中厚土类型 平坝丘陵区斜陡坡薄层土类型 平坝丘陵区斜陡坡中厚土类型 代码 A B C D E F G H 主要特点 海拔(m) 1000-3500 1000-3500 1000-3500 1000-3500 ≦1000 ≦1000 ≦1000 ≦1000 坡度(°) 0-15 0-15 16-35 16-35 0-15 0-15 16-35 16-35 土层厚度(cm)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二)划分标准

低产低效林是指受人为因素的直接作用或自然因素的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林分的总称。根据起源的不同,低产低效林可分为低产低效次生林和低产低效人工林;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低产低效林可分为低产低效防护林和低质低产商品林,后者是指以林产品生产为主要经营目的且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好的商品林林分(地)。依据《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为提高

19

可操作性,便于生产实践中掌握,结合成都市实际,从以下几个指标来划分低产低效商品林。

1、郁闭度﹤0.3的中龄林或近熟林;

2、按培育目区划界定为一般用材林的灌木林地; 3、目的树种组成低于40%的天然次生林地; 4、衰产期经济林与过熟林;

5、郁闭度≧0.3的林分,但蓄积生长量比同类立地条件林分平均水平低30%以上(见表2);

6、生产非木质产品,但林木或品种退化,已不适应市场需求; 7、生产非木质产品,连续3年产品产量较同类立地条件林分的平均水平低30%以上;

8、因过度砍伐或经营不当、竹鞭腐烂死亡、老竹鞭蔸充塞林地等原因,导致发笋率或新竹成竹林率低的竹林。

表2 各立地类型蓄积平均生长量统计表

立地类型 中山区缓平坡薄土类型 中山区缓平坡中厚土类型 中山区斜陡坡薄层土类型 中山区斜陡坡中厚土类型 平坝丘陵区缓平坡薄土类型 平坝丘陵区缓平坡中厚土类型 平坝丘陵区斜陡坡薄层土类型 平坝丘陵区斜陡坡中厚土类型 编码 A B C D E F G H 综合年生长量 (m3/hm2) 2.430 2.541 2.132 2.176 2.517 2.351 2.222 2.350 低产林指标 (m3/hm2) 1.7010 1.7787 1.4924 1.5232 1.7619 1.6457 1.5554 1.6450 (三)低产低效商品林类型

根据上述划分指标,将成都市低产低效商品林细分为18类,见表3。

20

表3 成都市低产低效林类型划分表

区域 起源 林种 类 型 名 称 西部低效次生残次林 天 然 次 生 用 材 林 西部低效次生劣质林 划 分 标 准 郁闭度﹤0.3的中龄林以上的林分或龄组超过 过熟林1个龄级的林分。 目的树种组成低于40%的天然次生林地; 郁闭度 ≧0.3,但蓄积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低 30%以上的林分。 西部低产低效灌木林 按培育目的区划界定为一般用材林的灌木林地。 竹鞭腐烂死亡、老竹鞭蔸充塞林地等原因,导致 发笋率或新竹成竹率低的竹林地。 龄组超过过熟林1个龄级的林分。 郁闭度﹤0.3的中龄林以上的林分。 郁闭度≧0.3、但蓄积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林分 的平均水平低30%以上的林分。 衰产期经济林。 林木或品种退化,已不适应市场需求或连续3年产品 产量较同类立地条件林分的平均水平低30%以上。 主要成因 过度采伐或自然灾害。 代码 A 不合理利用,自然发育退化。 人为干扰破坏。 经营不当或砍伐过度。 丧失自然更新能力 过度采伐、自然灾害 经营不当、树种不适、 自然灾害。 树种老化。 市场淘汰、经营不当。 B C D E F G H I 西 西部低产低效竹林 用 人 工 经 西部衰产期经济林 济 林 西部低质低效其它经济林 材 林 西部衰退过熟林 西部低产低效稀疏林 西部低产低效其它用材林 部

21

续表3

区域 起源 林种 类 型 名 称 东部低效次生残次林 天 然 次 生 用 材 林 东部低效次生劣质林 划 分 标 准 郁闭度﹤0.3的中龄林以上的林分或龄组超过过熟林 1个龄级的林分。 目的树种组成低于40%的天然次生林地; 郁闭度 ≧0.3的林分、但蓄积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林分 的平均水平低30%以上林分。 东部低产低效灌木林 按培育目的区划界定为一般用材林的灌木林地。 竹鞭腐烂死亡、老竹鞭蔸充塞林地等原因,导致 发笋率或新竹成竹率低的竹林地。 龄组超过过熟林1个龄级的林分。 郁闭度﹤0.3的中龄林以上的林分。 郁闭度≧0.3的林分、但蓄积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 林分的平均水平低30%以上的林分。 衰产期经济林。 林木或品种退化,已不适应市场需求或连续3年产 品产量较同类立地条件林分的平均水平低30%以上。 成 因 过度采伐或自然灾害。 代码 J 不合理利用,自然发育退化。 人为干扰破坏。 经营不当或砍伐过度。 丧失自然更新能力 过度采伐、自然灾害 经营不当、树种不适、 自然灾害。 树种老化。 市场淘汰、经营不当。 K L M N O P Q R 东 东部低产低效竹林 用 人 工 经 东部衰产期经济林 济 林 东部低质低效其它经济林 材 林 东部衰退过熟林 东部低产低效稀疏林 东部低产低效其它用材林 部

22

二、低产低效商品林现状与评价

据森林分类经营界定,成都市低产低效商品林面积共计74128.06公顷,有林地蓄积2631470.48立方米,分布于全市11个市县区。按低产低效商品林类型,成都市现有的低产低效商品林现状分析如下:

(一)低效次生残次林

该林分类型的形成主要是采伐过度导致林相残败、结构失调和乔木层郁闭度低,生态功能上表现为林地土壤侵蚀较严重,生物多样性较低;而在经济利用上价值较低。该类林分分布于各区县和各立地类型中,面积1778.42公顷,占整个低产低效商品林面积的2.40%,现存蓄积量仅31.72m3/公顷(表3—1)。其林分的主要树种是柏木、马尾松和栎类,面积1256.98公顷,占该类面积的70.68%。

行政区域 龙泉驿区 青白江区 金堂县 双流县 大邑县 蒲江县 新津县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崃市 崇州市 全市总计 表3-1 低效次生残次林面积和蓄积 面积(公顷) 蓄积(m3) 55.70 1361.10 2.08 62.40 19.56 82.62 1023.99 24949.60 249.49 10684.11 103.86 11595.72 37.50 2340.90 111.20 1009.00 98.81 1561.95 41.40 1980.68 34.83 780.40 1778.42 56408.48 单位蓄积(m3/公顷) 24.44 30.00 4.22 24.37 42.82 111.65 62.42 9.07 15.81 47.84 22.41 31.72 (二)低效次生劣质林

由于对该类林分的受不合理利用,导致优良种质资源枯竭,保留下来的种群遗传品质低劣,自然发育退化,从而失去了经营培育的价值。该类林分主要分布于西部各区县和各立地类型中,是低产低效商品林的主要类

23

型之一,面积为29091.12公顷,占整个低产低效商品林面积的39.24%, 现存蓄积量59.54m3/公顷(表3—2)。其林分的主要树种是柏木、枫香、马尾松、栎类和楠木,面积21349.64公顷,占该类面积的73.38%。

行政区域 金堂县 双流县 大邑县 蒲江县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崃市 崇州市 全市总计 表3-2 低效次生劣质林面积和蓄积 面积(公顷) 蓄积(m3) 6.34 129.79 2479.25 8637.72 527536.18 3510.76 203576.33 4561.60 188536.6 1284.83 50198.05 6545.52 586696.74 4414.56 172988.10 29091.12 1732011.30 单位蓄积(m3/公顷) 19.10 61.07 57.99 41.33 39.07 89.63 39.19 59.54 (三)低效灌木林

该类型主要指受干扰破坏、失去经营培育价值且生态功能低下的灌木林或林地;或经反复干扰,乔木层树种极为稀少,林分已轮为灌木林,且发育较差。该类型分布于各区县和各立地类型中,面积为7578.72公顷(表3—3),占整个低产低效商品林面积的10.22%。

表3-3 低效灌木林面积 行政区域 双流县 大邑县 蒲江县 彭州市 邛崃市 崇州市 全市总计 面积(公顷) 7.21 4703.75 58.12 2526.92 4.37 270.17 7578.72 (四)低产低效竹林

低产低效竹林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经营措施不当、管理不善等,致使竹鞭腐烂死亡、老竹鞭蔸充塞林地,导致发笋率或新竹成竹率低。该类林分主要分布于成都市西部的大邑县、蒲江县、彭州市和邛崃市,总面积为

24

7077.56公顷,占整个低产低效商品林面积的9.55%(表3—4)。其竹种为慈竹和毛竹二种,前者6851.75公顷,占低效竹林的96.81%;后者225.81公顷,占低效竹林的3.19%。

表3-4 低产低效竹林面积

行政区域 大邑县 蒲江县 彭州市 邛崃市 全市总计 面积(公顷) 1114.07 500.60 867.74 4595.15 7077.56 (五)衰退过熟林

该类型主要指林木进入衰老期,丧失自然更新能力的整体衰败的过熟林分或果树老化、进入产量衰减阶段的经济林。该类型主要分布于成都市西部的大邑县、蒲江县、彭州市、邛崃市和崇州市,总面积为1964.88公顷,占整个低产低效商品林面积的2.65%(表3—5)。过熟林现存蓄积量较高,其全市平均值达185.13m3/公顷,主要树种是柳杉和杉木,面积1342.43公顷,占该类面积的68.32%。

行政区域 大邑县 蒲江县 彭州市 邛崃市 崇州市 全市总计 表3-5 衰退过熟林面积和蓄积 面积(公顷) 蓄积(m3) 854.30 67571.47 77.60 7858.73 227.61 46618.58 448.82 134196.04 356.55 107503.97 1964.88 363748.79 单位蓄积(m3/公顷) 79.10 101.27 204.82 299.00 301.51 185.13 (六)低产低效稀疏林

该林分类型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掠夺性采伐和林分反复遭到破坏,导致乔木层稀疏,郁闭度低于0.2,林下目的树种更新达不到规程规定标准。

25

此类林分生态功能低下,又无经济利用价值。该类林分面积为777.90公顷,占整个低产低效商品林面积的1.05%,现存蓄积量仅13.98m3/公顷(表3—6)。其林分的主要树种是柏木、柳杉和水杉,面积493.34公顷,占该类面积的64.42%。

行政区域 金堂县 双流县 大邑县 彭州市 邛崃市 崇州市 全市总计 表3-6 低产低效稀疏林面积和蓄积 面积(公顷) 蓄积(m3) 304.92 14.50 435.00 140.36 1690.80 48.45 3782.07 76.44 252.46 166.76 1693.10 777.90 10873.81 单位蓄积(m3/公顷) 30.00 12.05 78.06 3.30 10.15 13.98 (七)低产低效其它用材林

该类林分主要是指经营措施不当、树种不适或自然灾害形成的郁闭度≥0.3以上的林分,其林木生长不良,蓄积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低于30%以上的中龄林和近熟林,林分功能低下与效益显著低下。

行政区域 金堂县 双流县 大邑县 蒲江县 彭州市 邛崃市 崇州市 全市总计 表3-7 低产低效其它用材林面积和蓄积 面积(公顷) 蓄积(m3) 单位蓄积(m3/公顷) 4454.95 840.58 20484.60 24.37 4896.02 167478.41 34.21 10.71 198.02 18.49 1675.82 68042.96 40.60 2451.37 45685.20 18.64 1538.09 22374.86 14.55 16533.41 465780.86 28.17 该类林分是成都市低产低效商品林的主要类型之一,面积达16533.42公顷,占整个低产低效商品林面积的22.30%(表3—7)。低产低效其它用材林包括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和一般用材林,涉及的树种有桉树、柏木、枫香、国外松、栎类、马尾松、泡桐、水杉、杨树、榆树、樟树、桦

26

木、柳杉、楠木和杉木等十几种,现存蓄积量较低,平均为28.17m3/公顷。其中,主要树种是柏木、枫香和柳杉,其林分面积分别为5343.22公顷、3537.71公顷和1982.79公顷,分别占该类面积的32.32%、21.40%和11.99%。

(八)衰产期经济林

该类型主要指果树老化、进入产量衰减阶段且果实品质较差、市场竞争力较弱的经济林,其面积9326.04公顷(表3—8),占全市低产低效商品林面积的12.58%。主要品种为柑橘类和梨类,面积8401.28公顷,占该类面积的90.08%。

表3-8 衰产期经济林面积 行政区域 金堂县 双流县 大邑县 蒲江县 彭州市 邛崃市 崇州市 全市总计 面积(公顷) 3832.42 455.69 535.58 2887.06 216.15 560.03 207.35 9326.04

27

第五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培育优质高效商品林为宗旨;以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分类经营为基础,科技支撑为手段,林权所有者和使用者为实施主体,通过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加快我市森林资源培育步伐,促进林产业发展和林区农民增收;促进林地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发展林产业基地,促进林产业资源培育,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通过资源高效利用来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突出区位优势资源潜力,促进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为了科学合理利用低产低效商品林(地)资源,充分发掘林地生产潜力,营造合理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避免再次轮为低产低效林,在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中应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1)坚持分类经营,因地制宜的原则;

(2)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主体明确、业主自愿的原则; (3)坚持科学规划、重点突出、示范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 (4)坚持科技先导、适地适树、良种壮苗、集约经营的原则; (5)坚持创新机制、规范运作、依法监管、保护生态的原则。

三、规划目标

(一)总目标

规划用10年时间,对全市现有74128.04公顷低产低效商品林进行全

28

面改造。其中,改造低产低效商品林建设成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基地36850.82公顷、珍稀珍贵用材树种基地11398.12公顷、三木药材基地(黄柏、厚朴、杜仲)5462.77公顷、葛根生物质能基地12486.037公顷(其中,葛根纯林7588.65公顷,林下套作折合面积4897.387公顷)、竹产业基地12827.70公顷(其中,材用竹7077.56公顷、笋用竹5750.14公顷),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充足的后备资源。

(二)阶段目标

2010—2014年:改造43212.435公顷。 2015—2019年:改造30915.625公顷。

各市县区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阶段目标见表5—1,各基地建设阶段目标见表5—2。

表5-1 各县市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阶段目标

县市区 龙泉驿区 青白江区 金堂县 双流县 大邑县 蒲江县 新津县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崃市 崇州市 总 计 前 5 年 2010 34.405 140.002 638.560 373.564 2011 34.405 144.092 638.560 377.169 2012 0.000 72.757 465.055 228.014 2013 0.000 66.587 451.835 224.409 2014 0.000 66.587 445.495 176.969 后5年 2015-2019 0.000 332.935 2227.475 1011.915 合计 68.81 822.96 4866.98 2392.04 2749.250 2842.802 2772.622 2848.557 1993.020 10811.610 24017.86 504.567 52.840 550.760 561.744 52.840 550.760 521.974 2.520 432.510 573.904 2.520 432.510 488.707 37.500 432.510 716.962 1951.545 0.000 2273.750 4602.44 148.22 4672.80 1610.555 1610.555 1586.330 1750.915 3590.675 10865.99 6214.920 14434.62 2500.800 7235.34 1635.735 1750.975 1664.005 1618.435 1550.550 898.694 1167.659 1097.079 9188.93 9731.56 8842.87 785.554 8755.23 785.554 6693.85 30915.63 74128.06

29

表5-2 全市林产业基地改造建设阶段目标

基地名称 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基地 珍稀珍贵用材林基地 三木药材林基地 其中:黄柏 其中:杜仲 其中:厚朴 葛根生物质能基地 其中:葛根纯林 其中:林下间作 竹产业基地 其中:材用竹 其中:笋用竹 前 5 年 2010 2011 2012 2013 后5年 2014 2015-2019 合计 3384.91 3395.62 2995.96 3002.30 2995.96 21076.06 36850.82 1755.19 1755.19 1753.73 1769.28 1806.78 2557.94 11398.12 1360.70 1413.15 1370.69 1318.24 54.45 496.89 809.36 54.45 549.34 809.36 11.99 549.34 809.36 11.99 496.89 809.36 0.00 0.00 0.00 0.00 0.00 5462.77 0.00 132.87

0.00 2092.46 0.00 3237.44

2397.9560 2811.8135 2359.5720 2287.7520 722.5135 1 906.4300 12486.037 1311.611 1693.188 1402.278 1361.928 587.631 1232.015 7588.650 1086.346 1118.626 957.294 925.824 134.883 674.415 4897.387 1376.51 1474.41 1320.21 1303.48 1303.48 6049.62 12827.70 707.76 668.76 707.76 766.65 707.76 612.45 707.76 707.76 3538.78 7077.56 595.72 595.72 2510.84 5750.14

30

第六章 规划内容

一、改造措施

依据低产低效商品林形成的因素,结合立地条件,采取补植、更替、抚育、调整、复壮、综合措施等方式,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林分改造,避免改造后的林分再次形成低效林。

(一)补植

补植包括林下补植和间伐补植,其目的在于调整现实低产低效商品林林分的密度和结构,改变现有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的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同时提高森林的保水保土效能。林下补植补播适用于乔木层郁闭度在0.4以下的天然次生残次林、天然次生劣质林和低产低效稀疏林等商品林地;间伐补植适用于乔木层郁闭度>0.6的天然次生劣质林和其它用材林等商品林地。根据林地目的树种和林木分布现状,确定补植方法。通常,对现有林木分布比较均匀的林地,采取均匀补植的方法;对现有林木呈群团状分布及林窗较多的林地采用块状补植的方式。补植密度根据经营方向,现有株数和该类林分所处年龄阶段确定密度大小,补植后密度应达到合理密度的85%以上。

(二)更替

适用于采用任何措施都不能恢复商品林定向经营目的林分。这种林分由于人为干扰严重,反复采伐利用、砍大留小、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以及经营管理不当或造林时未能适地适树造成林分密度过稀,林木生长不良,材质低下,林下植被稀少,土壤侵蚀较严重,不经改造达不到所在林分的用材林生长标准。本规划中更替改造对象主要为低产低效残次林、低产低

31

效劣质林、低效灌木林、衰退过熟林、衰产期经济林和其它用材林等低产低效商品林(地)。根据经营方向,更新改造时本着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可保留原树种或引入种源优良、速生、材质好的乡土或外来针阔叶树种,并确定定向改造类型。更替改造包括块状改造法和带状改造法。

(1)块状改造法:块状自行规定,随地形布局。每块面积山地条件下一般不超过3公顷,平川或河滩地不超过10公顷。每块之间的距离为改造林分平均高的2倍以上。及时更新,待幼树生长稳定后,再改造剩余林分。

(2)带状改造法: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林分,应斜等高线设臵采伐带,带宽度不得超过林分平均高的2倍,间隔距离不得小于采伐带宽度。及时更新,待幼树生长稳定后,再改造剩余林分。

(三)调整

对需要调整林分树种的低效纯林和树种不适林分,进行采伐后根据经营方向、目标和立地条件确定调整的树种,生产非木质林产品林侧重于市场需求的调研分析确定,生产木质林产品的商品林充分考虑立地质量和树种的生长特性来确定,方法可采用抽针补阔、间针育阔、栽针保阔等方法。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皆伐改造、择伐改造和综合改造等。

(四)抚育

抚育改造的目的是调整林分密度和树种结构, 伐除生长衰弱、无培养前途的林木,补植适宜树种或商品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以提高林分质量,培育生产力较高和经济价值较大的林分。抚育改造适用于采用间伐、补植、补造等抚育措施,调整树种组成,提高林分质量,可以培育成较高生产力

32

的林分。包括林下补植和间伐补植改造法。

(1)间伐补植改造法

间伐补植适用于乔木层郁闭度较高,林地土壤暴露,林下几乎无下木的林分。因林分密度过大,林内光照不足,种内种间竞争强,从而使得整个林分生长不良,材质低劣。间伐作业时,应保留生长健壮、中幼龄级的目的树种,伐除生长衰退、受害严重、无培育前途的林木;补植方式因林分结构而异,可均匀补植成行或成团,定位开窝;在林冠下或林中空地,选择适宜树种,按照1000~1500株/公顷的密度补植、补造。对新造幼林改造时可采用合格小苗栽植,成林时可大苗栽植,灌木应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采取补播;同时对新造幼林和保留木应及时进行抚育,协调上下层林木共生关系,形成复层混交林。

(2)林冠下造林改造法

郁闭度较低的林分,可在林冠下栽植耐荫、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视幼树生长情况伐除上层林木,形成高产林分。

(五)复壮

复壮改造侧重于对环境的改造,主要采取施肥、林地垦复、扩穴松土等营林措施,改造低产低效商品林的立地质量和林分不良状况。规划中主要针对低产低效竹林和经济林。

(1)施肥间作法。为了改善土壤营养条件,促进林木生长,施肥作业时应根据林木所缺养分进行施肥,或间作绿肥植物,施肥包括施基肥和施追肥。在进行林下补植和间伐补植时,将所用肥料与表土混合均匀后再回填到穴的中下部,切忌将肥料成堆施入穴中就覆土,或者将肥料施于穴

33

表不覆土,一般施基肥后半个月再植苗,可用厩肥、饼肥、复合肥作基肥,速效性肥料不能选作基肥。对于新植入的目的树种和伴生树种的幼树以及原有树种可施追肥,肥种选用速效性肥料为主,或选用速效性和缓效性混合肥,时间在林木生长的初期,方法采用环沟施法,即沿幼树树冠外缘距树蔸的距离为树冠的半径,在树上方或左右两侧挖一条环形沟,沟宽10cm,沟深10~15cm,将肥料均匀施入沟中复土填平沟槽。施追肥不能采用点施法或者将肥料直接施在树干基部,这样易造成肥害和浪费。

(2)林地复垦和除杂松土法

对长期失抚,林地严重荒芜,杂灌丛生的幼林,铲除影响林木生长的灌丛杂草,扩穴松土,对林地进行复垦,促进幼林复壮。作业时沿树蔸周围去除杂草、松土和壅蔸,切莫全面复垦引起水土流失。林地复垦和除杂松土可以与施肥同时进行。

(3)嫁接改造法

对生长不良,无培育前途并适宜嫁接的幼树,可通过嫁接优良树种,改造成有培育前途的新林。

(六)综合改造

对部分林分,可以通过采取补植、抚育、调整等多种方式和带状改造、育林择伐、群团状改造等措施来提高质量的林分,通过综合手段进行改造。

二、改造内容和规模

(一)低产低效次生残次林

本类型为天然次生林,全市现有1778.42公顷,总蓄积量为56408.43m3,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柏木、栎类、枫香、桦木等。郁闭度<0.4

34

的林分面积为558.89公顷,占31.43%;郁闭度在0.4~0.6的林分面积为558.86公顷,占31.42%;郁闭度>0.6的林分面积为660.67公顷,占37.15%。

改造方向:主要依据立地类型和林分郁闭度,确定低改方向。规划将郁闭度<0.4以下的平坦丘陵区立地类型改造成葛根纯林,郁闭度<0.4以下的中山区斜陡坡中厚土类型改造成笋用竹林;将郁闭度>=0.4的林分改造成珍稀珍贵用材林。通过改造培育成葛根生物质能生产基地、笋用竹基地和珍稀珍贵用材林基地。

树种选择:笋用竹竹种主要有乌头绿竹(引进种)、牛尾竹、方竹和雷竹(当地种)等,珍稀珍贵用材树种主要有楠木、细叶楠、油樟、水杉、秃杉、珙桐、银杉、岷江柏、四川红杉、康定云杉、铁杉、梓叶槭、大果青冈、黄檀、鹅掌楸、圆叶玉兰、西康玉兰、峨眉含笑、红椿、峨眉拟单性木兰、青檀、红花木莲、刺秋等。

改造和整地方式:改造成葛根纯林的林分,采用更替法,伐除稀疏乔木和灌草,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地,二年内交叉进行;改造成笋用竹的林分,于林中空隙处,采用团状、块状或带状整地,保留原有乔木和灌草,与竹类形成混交林;郁闭度在0.4~0.6之间的林分采用林下补植法,伐除生长不良、无培育前途的乔木,团状、块状或带状补植珍稀、珍贵树种;郁闭度>0.6的林分采用抚育法,间伐生长不良、无培育前途的乔木,稀疏林冠层,团状、块状或带状或零星状补植珍稀、珍贵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

种植密度:葛根纯林种植密度6000株/公顷,笋用竹造林密度可控制在750~1200株/公顷,珍稀、珍贵用材林林分补植和保留密度控制在

35

1250~1500株/公顷,蓄积抚育强度控制在25%以下。

改造规模:全市将低产低效残次林改造成珍稀珍贵用材林1220.03公顷,葛根纯林344.07公顷,笋用竹214.32公顷。各县市区改造规模见附表3。

(二)低产低效次生劣质林

本类型为天然次生林,全市现有29091.12公顷,总蓄积量为1732009.25m3,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柏木、栎类、枫香、桦木等。郁闭度<0.4的林分面积为1338.41公顷,占4.60%;郁闭度在0.4~0.6的林分面积为18998.63公顷,占65.31%;郁闭度>0.6的林分面积为8754.08公顷,占30.09%。

改造方向:主要依据立地类型和林分郁闭度,确定低改方向。规划将郁闭度<0.4以下的平坦丘陵区立地类型改造成葛根纯林,郁闭度<0.4以下的中山区斜陡坡中厚土类型改造成笋用竹林;将郁闭度≧0.4的中山区立地类型的林分改造成珍稀珍贵用材林,将郁闭度≧0.4的平坝丘陵区立地类型的林分改造成短周期用材林。通过改造培育成葛根生物质能生产基地、笋用竹基地、珍稀珍贵用材林基地和短周期用材林基地。

树种选择:笋用竹竹种主要有乌头绿竹(引进种)、牛尾竹、方竹和雷竹(当地种)等,珍稀珍贵用材树种主要有楠木、细叶楠、油樟、水杉、秃杉、珙桐、银杉、岷江柏、四川红杉、康定云杉、铁杉、梓叶槭、大果青冈、黄檀、鹅掌楸、圆叶玉兰、西康玉兰、峨眉含笑、红椿、峨眉拟单性木兰、青檀、红花木莲、刺秋等;短周期用材林主要树种有杉木、柳杉、桤木、桦木、枫香、桉树、香椿、水杉、杨树、马尾松等。

36

改造和整地方式:改造成葛根纯林的林分,采用更替法,伐除稀疏乔木和灌草,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地,二年内交叉进行;改造成笋用竹的林分,于林中空隙处,采用团状、块状或带状整地,保留原有乔木和灌草,与竹类形成混交林;郁闭度在0.4~0.6之间的林分采用林下补植法,伐除生长不良、无培育前途的乔木,团状、块状或带状补植珍稀、珍贵树种或短周期用材林树种;郁闭度>0.6的林分采用抚育法,间伐生长不良、无培育前途的乔木,稀疏林冠层,团状、块状或带状或零星状补植珍稀、珍贵树种短周期用材林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

种植密度:葛根纯林种植密度6000株/公顷,笋用竹造林密度可控制在750~1200株/公顷,珍稀、珍贵用材林和短周期用材林林分补植和保留密度控制在1250~1500株/公顷,蓄积抚育强度控制在25%以下。

改造规模:全市将低产低效次生劣质林改造成短周期用材林18639.58公顷,珍稀珍贵用材林9113.13公顷,葛根纯林824.27公顷,笋用竹514.14公顷。各县市区改造规模见附表4。

(三)低效灌木林

全市现有低效灌木林7578.72公顷,主要分布于中山区,占68.43%,全为天然起源。

改造方向:结合现有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将平坦丘陵区、中山区缓平坡立地类型改造成葛根纯林,将中山区斜陡坡立地类型改造成笋用竹竹林培育成葛根生物质能生产基地和笋用竹基地。

树(竹)种选择:笋用竹竹种主要有乌头绿竹(引进种)、牛尾竹、方竹和雷竹(当地种)等。

37

改造和整地方式:采用更替方式实施改造,改造方式采用块状或带状皆伐。沿等高线伐除灌木和草本,进行带状整地,全垦松土、隔一年交替进行。

造林密度:葛根种植密度6000株/公顷,笋用竹造林密度可控制在750~1200株/公顷。

改造规模:全市将低效灌木林商品林地改造成葛根生物质能基地2557.04公顷,改造成笋用竹基地5021.68公顷。各县市区改造规模见附表5。

(四)低产低效竹林

全市现有低产低效竹林7077.56公顷,其中,慈竹林6851.75公顷,毛竹林225.81公顷,主要分布于成都市西部县市。

改造方向:规划将低产低效竹林改造成材用竹林,培育成材用竹生产基地。

改造方式:采用复壮方式实施改造。

密度控制:根据慈竹林丰产结构指标,慈竹林立竹密度控制在645丛/公顷,36株/丛,丛间距3.4~3.76m,叶面指数7.9~8.8,1、2、3年生竹比例1:1:1,且竹株分布均匀,无四年生及四年以上老竹。

改造规模:通过抚育复壮,将全市7077.56公顷低产低效竹林改造材用竹基地。各县市区改造规模见附表6。

(五)衰退过熟林

全市现有衰退过熟林1964.88公顷,亚林种为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和一般用材林二类。前者目的树种为柳杉、水杉、杉木、杨树和其他软

38

阔类,面积1267.85公顷,平均蓄积208.32m3/公顷;后者目的树种为柏木、枫香、楠木和其他软阔类,面积337.03公顷,平均蓄积73.09m3/公顷。

改造方向:规划将中山区斜陡坡立地类型的衰退过熟林更替(更新)改造成珍稀珍贵用材林,平坦丘陵区斜陡坡立地类型更替(更新)改造成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平坦丘陵区缓平坡和中山区缓平坡更替(更新)改造成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且林下间作葛根,培育成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基地、珍稀珍贵用材树种基地和葛根生物质能生产基地。

树种选择:珍稀珍贵用材树种主要有楠木、细叶楠、油樟、水杉、秃杉、珙桐、银杉、岷江柏、四川红杉、康定云杉、铁杉、梓叶槭、大果青冈、黄檀、鹅掌楸、圆叶玉兰、西康玉兰、红花木莲、峨眉含笑、红椿、峨眉拟单性木兰、青檀等,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主要有杉木、柳杉、日本柳杉、桤木、桦木、枫香、桉树、香椿、千丈、杨树等。

改造和整地方式:采用更替方式实施改造,改造方式采用块状或带状皆伐。全垦松土、穴状整地,隔一年交替进行。

种植密度:珍稀珍贵用材林种植密度为1650株/公顷,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种植密度为1650株/公顷,林下间作葛根的种植密度为600株/公顷,葛根种植密度6000株/公顷。林下间作的葛根面积占改造面积可控制在50%,即间作面积按改造面积的0.5来计测葛根生物质能基地建设面积。

改造规模:全市将衰退成熟林改造成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基地899.92公顷,采伐原有林分蓄积130674.79m3,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林下间作葛根238.545公顷;改造珍稀珍贵用材树种基地1064.98公顷,采伐原有林分

39

蓄积233073.67m3。各县市区改造规模见附表7。

(六)低产低效稀疏林

全市现有低产低效稀疏林777.90公顷,全为人工起源的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林分郁闭度<0.3,其亚林种为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和一般用材林二类。前者目的树种为桉树、杉木、柳杉、水杉、杨树和其他软阔类,面积343.62公顷,平均蓄积19.29m3/公顷;后者目的树种为柏木、枫香、栎类、马尾松、榆树、桉树、华山松和其他软阔类,面积434.28公顷,平均蓄积9.77m3/公顷。

改造方向:规划将平坦丘陵区缓平坡、平坦丘陵区斜陡坡中厚土立地类型改造成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且林下间作葛根;平坦丘陵区斜陡坡薄层土和中山区立地类型改造成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林下不间种葛根,培育成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基地和葛根生物质能生产基地。

树种选择: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主要有杉木、柳杉、桤木、桦木、枫香、桉树、香椿、水杉、杨树、马尾松等。

改造和整地方式:依原有林分目的树种的分布和生长现状,采用补植方式实施改造,改造方式可采用块状或团状或带状补植;同时伐除原有林分生长不良林木,采伐成、过熟的乔木。穴状整地,次年交替进行,林下栽植葛根的林地,伐除灌木和草本,可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地。

种植密度:短周期工业用材林补植密度为1250株/公顷,林下间作葛根的补植密度为500株/公顷,葛根种植密度6000株/公顷。林下间作的葛根面积占改造面积可控制在50%,即间作面积按改造面积的0.5来计测葛根生物质能基地建设面积。

40

改造规模:全市将衰退成熟林改造成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基地899.92公顷,采伐原有林分蓄积130674.79m3,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林下间作葛根238.545公顷;改造珍稀珍贵用材树种基地1064.98公顷,采伐原有林分蓄积233073.67m3。各县市区改造规模见附表8。

(七)低产低效其它用材林

本类型低产低效林为人工林,全市现有16533.42公顷,总蓄积量为465778.65m3。分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其林分面积和平均蓄积分别为8955.23、3688.39、3889.80公顷和20.20、35.03、40.02 m3/公顷。林分郁闭度从0.3、0.4、0.5、0.6、0.7、0.8到0.9皆有,原来培育目标为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和一般用材林二类。前者目的树种有桉树、杉木、柳杉、水杉、杨树和其他软阔类,面积共4056.36公顷(其郁闭度0.3、0.4、0.5、0.6、0.7、0.8、0.9的面积分别为824.36、680.65、698.87、1276.37、410.84、161.85、3.42公顷),平均蓄积12.64m3/公顷(其郁闭度0.3、0.4、0.5、0.6、0.7、0.8、0.9的平均蓄积分别为11.84、16.38、13.11、13.61、8.74、18.97、5.80m3/公顷);后者目的树种为柏木、桦木、枫香、马尾松、栎类、桉树、樟树、楠木、国外松、榆树和其他软阔类,面积共12477.06公顷(其郁闭度0.3、0.4、0.5、0.6、0.7、0.8、0.9的面积分别为694.58、1398.01、2784.93、4497.45、2372.62、728.25、1.22公顷),平均蓄积31.59m3/公顷(其郁闭度0.3、0.4、0.5、0.6、0.7、0.8、0.9的平均蓄积分别为16.64、27.52、36.29、30.33、40.89、37.19、32.30m3/公顷)。

改造方向:依据立地类型和林分郁闭度,并参考原来林分的经营类型(或树种),确定低改方向。规划将郁闭度0.4(含0.4)以下的平坦丘陵

41

区立地类型改造成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且林下间作葛根;郁闭度0.4(含0.4)以下的中山区立地类型及郁闭度0.4以上的其它林分改造成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且林下不进行间作。通过改造培育成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基地和葛根生物质能生产基地。

树种选择: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主要有杉木、柳杉、桤木、桦木、枫香、桉树、香椿、水杉、杨树、马尾松等。

改造和整地方式:依原有林分目的树种的分布和生长现状,郁闭度0.4(含0.4)以下的林分采用补植方式实施改造,改造方式可采用块状或团状或带状补植;郁闭度0.5的林分采用复壮进行改造,同时伐除生长不良的林木;郁闭度0.6(含0.6)以上的林分采用间伐补植改造法。穴状整地,按小班进行,林下栽植葛根的林地,伐除灌木和草本,可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地。

种植密度:郁闭度0.4(含0.4)的林下间作葛根的低改林分,乔木层的密度控制在500株/公顷,补植密度约250株/公顷,葛根种植密度6000株/公顷。林下间作的葛根面积占改造面积可控制在50%,即间作面积按改造面积的0.5来计测葛根生物质能基地建设面积;郁闭度0.4(含0.4)的林分(不间作葛根),乔木层的密度控制在1250~1500株/公顷,补植密度约500株/公顷;郁闭度0.5的林分补植密度大约100株/公顷;郁闭度0.6(含0.6)以上的林分保留密度控制在1250~1500株/公顷,按“三砍三留”的原则伐除部分目的树种,蓄积抚育强度控制在25%以下。

改造规模:全市将低产低效其它用材林改造成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基地16533.42公顷,间伐原有林分蓄积93155.73m3,林下间作葛根1066.095

42

公顷。各县市区改造规模见附表9。

(八)衰产期经济林

全市现有急需改造的衰产期经济林9326.04公顷,涉及的树种有黄柏、厚朴、杜仲、梨桃类、柑桔类、苹果、蚕桑、棕榈和茶叶,主要以柑桔类和梨桃类为主。

改造方向:规划将中山区和平坦丘陵区斜陡坡立地类型的衰产期经济林全面更替改造成“三木”药材,林下套种葛根;平坦丘陵区缓平坡立地类型的衰产期经济林全面更替改造成葛根纯林,培育成“三木”药材基地和葛根生物质能生产基地。

改造和整地方式:皆伐更替带状改造,全垦松土、穴状打窝,二年内交替进行。“三木”药材可进行带状种植,行之间的树木应错开,而并非对齐。

种植密度:“三木”药材种植密度450株/公顷,葛根纯林种植密度6000株/公顷,林下间作的葛根面积占改造面积可控制在60%,即间作面积按改造面积的0.6来计测葛根生物质能基地建设面积。

改造规模:全市将衰产期经济林改造成“三木”药材基地5462.77公顷(其中,黄柏132.87公顷,杜仲2092.46公顷,厚朴3237.44公顷),改造成葛根生物质能基地7140.932公顷(其中“三木”药材林下套种3277.662公顷)。各县市区改造规模见附表10。

43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一)估算依据

估算依据为《林业建设工程概算编制办法》、《造林技术规程》、《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低产用材林改造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的劳动定额,并结合成都市的造林、经营等林业建设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关于发布工程建设监理费有关规定通知》等国家规定的管理费、监理费、规划设计费等工程的其他费用、预备费等项目,作为规划投资估算的基本标准。

(二)估算指标

1、直接费

工程直接费包括采伐费、种苗费、 整地和植苗费、肥料费、幼林抚育费、幼中抚育采伐费和森林保护费等。基本费用标准如下:

(1)用工费:用工60元/工日; (2)采伐费:170.0元/立方米;

(3)种苗费:短周期工业用材林苗木平均价1.0元/株,珍稀珍贵树种苗木平均价3.0元/株,黄柏和厚朴苗木平均价0.15元/株,杜仲苗木平均价1.0元/株,葛根苗木平均价1.20元/株,笋用竹苗(二年生生)平均价1.0元/丛。

(4)造林整地和植苗费:穴状整地平均价1.0元/个; (5)清林费:采用更替法改造的有林地及灌木林地清林费1500

44

元/公顷,如改造成葛根纯林;其它方法如林下补植的清林费450元/公顷;

(6)肥料费:复合肥3000元/吨,有机肥150元/吨。林木(散生竹)施基肥(有机肥)1kg/株,追肥(复合肥)0.5kg/株;竹林复壮有机肥10kg/丛,复合肥2 kg/丛;葛根施基肥(堆肥或厩肥(加1/2草木灰))1.5kg/株,追肥(复合肥)0.5kg/株。

(7)幼林抚育费(3年):每年需抚育1—3次,一般连续抚育3年,平均按4次计。按低改方向和密度确定每公顷抚育1次平均所需工日,每个工日60元。其中,短周期用材林、珍稀珍贵用材林和三木药材平均7.5工日/公顷,笋用竹林按15工日/公顷,竹林复壮和葛根按22.5工日/公顷,则造林抚育分别为1800、3600、5400元/公顷。

各低产低效林改造单位费用见附表11。 2、间接费

间接费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施工管理费、规划和可行性研究费、科技支撑费、勘测作业设计费、施工图审查费、工程监理费、招投标代理及造价咨询费、环境影响咨询服务费等项,分别按总投资发生额的1.00%、0.55%、0.15%、0.70%、2.50%、0.50%、2.00%、0.50%和0.10%计算。

3、基本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按总发生额的2.5%计。

(三)投资估算

经估算,成都市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总投资为92692.23万元。

45

投资构成中,按投资发生费用分,直接费用82959.54万元,占总投资的89.50%;其它费用7415.38万元,占总投资的8.00%;预备费2317.31万元,占总投资的2.50%。

按建设内容分,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基地建设18792.93万元,占总投资的20.27%;珍稀珍贵用材树种基地建设11748.4万元,占总投资的12.67%;三木药材林基地建设2582.74万元(其中,黄柏60.66万元,杜仲1043.64万元,厚朴1478.44万元),占总投资的2.79%;葛根生物质能基地建设37152.59万元(其中,葛根纯林23268.51万元,林下套作13884.08万元),占总投资的40.08%;竹产业基地建设12682.88万元(其中,材用竹7245.61万元,笋用竹5437.27万元),占总投资的13.68%。

按建设区域分,龙泉驿区低改费用81.38万元,占总投资的0.09%;青白江区低改费用1204.2万元,占总投资的1.30%;金堂县低改费用3321.5万元,占总投资的3.58%;双流县低改费用2359.43万元,占总投资的2.55%;大邑县低改费用28292.62万元,占总投资的30.52%;蒲江县低改费用4518.3万元,占总投资的4.87%;新津县低改费用339.99万元,占总投资的0.37%;都江堰市低改费用2893.19万元,占总投资的3.12%;彭州市低改费用19325.23万元,占总投资的20.85%;邛崃市低改费用12943.25万元,占总投资的13.96%;崇州市低改费用7680.45万元,占总投资的8.29%。

按建设年度分,2010年投资12274.31万元,占总投资的13.24%;2011年投资13740.33万元,占总投资的14.82%;2012年投资12053.98

4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ph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