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代价和风险分析毕业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3 09: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

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代价和风险分析

摘 要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在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情况下,双顺差的增速有所放缓。中国政府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拉动转变为内外需同时拉动,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外高新技术产品的采购力度,因此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增速有所放缓。资本与金融账户也正在朝着均衡的方向努力。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潜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商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其中也有一些是国际游资对华进行投机活动),另一方面,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经验的中国企业正在中国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贯彻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方法、新途径。

总体来看,中国虽然仍然保持着双顺差,但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有向平衡发展的趋势。常年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些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包括巨额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还包括了贸易伙伴国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因此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这一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本文以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国际收支数据为出发点,分析双顺差产生的原因和中国因为双顺差所付出的代价,并通过研究双顺差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各种风险,得出了一些双顺差的风险防范及对策。最后,作者根据中国政府和人民应对双顺差风险的措施和一些已经取得的成果,展望未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得出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将逐步改善,走向均衡的结论。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收支,双顺差,货物贸易,外商直接投资

1

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代价和风险分析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Cost and Risk Resulted from

China's Balance of Payments Double Surplus

Abstract

As the financial crisis breaks out, China’s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shows some new features. In the condition of the continuous double surplus, the growth is slowing dow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transform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the overseas market demand and domestic demand in China improve economic development together rather than the overseas marker demand alone. China has enlarged the import scale of high-tech product,so the growth of the China’s goods trade is slowing down. The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is tending towards balance .On the one hand, the high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great potential results in the pouring of FDI. On the other hand, the Chinese enterprise lacking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investment is trying to invest overseas under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encourage and guidance.

General, although China is still keep the double surplus, the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is improved. Years of double surplus leads to many risks for China’s economy. These risks include not only the difficulty of the management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appreciation of RMB, but also the stries by taxing foreign goods. It’s high time that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top this situation.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reason and the cost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 The author comes up with some positive suggestions by analyzing the risks of the double surplus. Finally, the author indicates China will gain a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 step by step thoug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eople’ effort.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double surplus,

goods trade, FDI

2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课题的选题理由............................................... 1 1.2课题的研究意义............................................... 1 第2章 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及分析..................................... 3

2.1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3 2.2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解释......................................... 4 第3章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的各种风险分析......................... 6

3.1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面影响分析................... 6

3.1.1外部经济对本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 6 3.1.2政策搭配冲突加剧 ...................................... 6 3.1.3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 .................................... 7 3.1.4外汇储备管理陷入困境 .................................. 7 3.1.5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 .................................. 7 3.1.6国家隐性利益流失大 .................................... 8 3.2内外不均衡的恶性循环......................................... 8

3.2.1内部失衡导致了外部失衡 ................................. 9 3.2.2外部失衡又加剧了内部失衡 ............................... 9 3.3内外失衡相互传导,恶性循环,导致“双顺差”稳定增加.......... 10 第4章 双顺差的代价及风险对策建议................................. 11

4.1贸易收支顺差的代价——以本国资源为代价换来的贸易收支双顺差.. 11 4.2转变贸易顺差由国内资源换来的状况的对策建议.................. 12

4.2.1加快产业的转移和升级 .................................. 12 4.2.2进一步扩大内需 ........................................ 13 4.3 经常项目顺差带来的风险——加大外汇储备的管理难度 ........... 13 4.4外汇储备风险的对策建议...................................... 14

4.4.1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 ............................ 14 4.4.2进一步优化美元资产结构 ................................ 14 4.4.3优化金融资产与商品资产结构 ............................ 14

第5章 中国国际收支的展望......................................... 15

5.1应对国际收支双顺差取得的成效................................ 15

5.1.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外需拉动转向由内外需均衡拉动...... 15 5.1.2加强与重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对话,积极消除贸易壁垒 ...... 16 5.1.3积极引导对外直接投资,中国的企业正在“走出去” ........ 16 5.2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前景..................................... 17

5.2.1中国经常项目账户收支的前景 ............................ 17 5.2.2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的前景 .......................... 17

谢 辞............................................................ 28 参考文献........................................................... 18

1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 绪论

1.1课题的选题理由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强是当前世界经济中的一个不健康因素。近年世界反倾销浪潮高涨。中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并继续在人民币币值问题上承受压力。金融危机中,美国是其发源地,美元的贬值却给中国的外汇储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今的欧洲债危机同样让无辜的中国蒙受了损失。这一切都与我国常年保持巨大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有者密切的联系。由表1.1中近年来的国际收支数据可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长期保持着巨大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并且这一状况很难迅速改变。常年巨大的国际双顺差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也给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同时其带给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带来的弊端日益突出。提出并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已经迫在眉睫,因此选择此题。

近5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2课题的研究意义

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是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双顺差这一现象却在我国发生了。

当国际收支顺差形成于实际资源的大量输出时,会制约一个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国外投资的大量净流入,则又增加了对远期利润、利息流出的资金需求,同时可能会对国内资金的利用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外币不能直接投资于本国,需要兑换成本国货币,因此本币的需求增加,在本币的发行量不变的情况下,势必会引起本币的利率提高,由于国内的投资受利率的影响是反向的,利率提高

1

经常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 1608.18 2532.67 3718.33 4261.07 2971 629.64 66.62 735.09 189.65 1448 表1.1

储备资产变动 -2070.16 -2469.81 -4617.44 -4189.78 -3984 净误差与遗漏 -128.77 -129.49 164.02 -260.93 -435

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代价和风险分析

势必带来了本国投资的高成本,所以本国的投资会减少)[1];如果流入的资金中包含大量国际游资,很可能会对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经济安全带来威胁。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还可能招致伙伴国的经济对抗和制裁。

因此,尽快研究出应对我国持续增长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研究》 殷琳

2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2章 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及分析

2.1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且迅速向全世界蔓延,最终演变为国际金融

危机,实体经济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了衰退,大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增长速度下滑、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等新情况和新问题,但由于中国政府及时果断地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略有增长,增速出现下滑。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继续呈现“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货物贸易顺差增速放慢,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势头减弱,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加快,国际收支总顺差由快速增长转为趋于平衡。同时,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国内经济形势有所改变,国际收支运行的不确定性加剧。

根据表2.1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2008年上半年,中国的贸易出口增速有所放缓,进口增速加快,货物贸易顺差下降;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大幅增长,资本和金融项目大额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加。2008年下半年,中国的贸易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进口增速下滑更快,货物贸易顺差较快增长;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国际资本为求自保在去杠杆化过程中向母国回流,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逆差,外汇储备增长明显放缓。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尚未出现资金大规模集中流出的情况,国际收支顺差规模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整体抗风险能力依然较强。

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9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2495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294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433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37亿美元。

2009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48亿美元,较上年上升6.64倍。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34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387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入679亿美元。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因交易而增加3984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净增加3821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特别提款权增加111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4亿美元,货币黄金增加49亿美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代价和风险分析

数据来源于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与报告

年份 2008年1-6月 2008 2009年1-6月 2009

经常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 1917.17 4261.07 1344.6 2971 719.31 189.65 609.94 1448 表2.1

储备资产变动 -2807.81 -4189.78 -1859.41 -3984 净误差与遗漏 171.32 -260.93 -95.13 -435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 2.2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解释

我们从表2.2可以明显地看出,1995——1998年这段时间,一般贸易创造的顺差相对于加工贸易创造的顺差占主导,这很可能跟加工贸易的发展阶段相联系。1999——2004年间,月度加工贸易顺差持续增长,而一般贸易顺差始终在顺差与逆差上下徘徊,在某些年份甚至积累了不小的逆差。2004年下半年之后,事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加工贸易月度顺差持续高攀的同时,一般贸易顺差已经开始增长,尽管由于季节性原因个别月份出现逆差,但是大多数月份顺差呈现出持续上涨趋势。[2]

表2.2

我认为这是由加工贸易——出口主导型FDI——国有企业主导型一般贸易经济结构组合向双贸易方式(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国内市场占有型FDI——民营企业主导型一般贸易这一经济结构组合转变的信号。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方向由加工贸易行业向其他国内增长型行业扩散,这是资本账户进一步保持持续顺差的一个最重要动力。同时,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方式也正发生着改变,主要的方式将是股权式跨国并购。另一方面,贸易方式和结构正发生着微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实证研究》 吴亦强

4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的变化,随着国内金融抑制的逐步消除和民营经济经营环境的改变,民营企业在

一般贸易中创造的顺差将成为一般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同时,中国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兴起与加工贸易已经形成的良好基础相结合,加工贸易持续顺差的能力仍然存在。

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贸易部门逐步成为进出口主体的贸易格局,这是发展的趋势,仍然在演化之中,相信随着国内民营贸易部门竞争力的提升,民营贸易部门的发展是解释的双顺差将成为主要问题。当然,这之后必然又面临着双顺差时代向国际收支均衡化时代的转变,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5

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代价和风险分析

第3章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的各种风险分析

3.1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面影响分析 3.1.1外部经济对本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一般说来,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原材料进口比重较小的情况下,在出口换来外汇的同时,会过早耗费掉本国的实际资源。同时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容易受到外部经济体的经济状况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对外的依赖程度随之增大。比如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导致世界经济的疲软,中国经济受到影响较大。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2008年第二季度同比是14.86%,从第三季度开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开始凸现,一路走低下滑,变为8.99%,第四季度持续走低到7.03%,为此中国政府在一系列的会议上通过了2009年经济增长率“保八”的目标。到了2009年第一季度的时候,经济增长率同比达到近年来较低点3.58%,第二季度4.02%,经济增长率下降导致失业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凸现,这充分说明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 3.1.2政策搭配冲突加剧

近年来,由于贸易账户与资本账户的双顺差,使得外部经济目标收支一直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而在内部目标方面,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多年累积的隐性失业一下子凸显出来,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出现,内外目标的失衡导致了政策搭配的难度加大。比如2007年由于国内通货膨胀问题严重,中央政府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措施,提高了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种政策措施在治理通货膨胀的同时,引起国际游资向中国的流动加剧,使得国际收支顺差进一步加剧,解决内部失衡的经济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引起外部经济目标的失衡加剧,造成内外均衡目标的冲突。2008年在通货膨胀没有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为了确保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不受到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只好采取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以及取消利息税的“三降一取消”政策措施,有可能造成下一轮房价的上涨和通货膨胀的抬头。到了2009年底,较低的利率和较大的货币发行量,使得房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预期得以实现,房价涨速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2010年,政策当局为抑制通胀,提高央行票价贴现利率,

6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控制新增贷款量,各地方政府陆续制定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细则,利率提高的预期越来越严重。中国的股市、楼市前景扑朔迷离。 3.1.3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

国际收支顺差,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引起“热钱”的流入,“热钱”具有流动性非常强的特点,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后,随时可能反向流动,尽管到目前为止中国200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在世界各国名列前茅,在金融危机来临时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能力增强,但中国并没有做到“藏汇于民”,一旦市场发生逆转遭到金融风暴袭击,这些外汇储备对付全球游资的冲击,在市场信心丧失的情况下,可能远远不够,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各国投入的大量资金救市效果并不明显就是一个启示。人民币的升值,对出口产业的冲击也很大,这又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导致本来失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尤显突出。 3.1.4外汇储备管理陷入困境

按照国际惯例,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例保持在30%左右较为合理,中国2009年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两万亿美元,达到2.399万亿美元,领先全球各先进国家,与同期外债余额4286.47亿美元的比值为559.67%,远远大于国际上公认的30%的比值。外汇储备中大部分是以美元和美元资产形式持有的,随着美元资产的贬值,我们外汇储备的价值在缩水,而抛售美元的结果,会让美元进一步贬值,反过来又让剩余部分美元资产更大幅度缩水,这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陷入“囚徒困境”的两难境地。 3.1.5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

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出现急剧下滑、各国就业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形式下,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提高关税、滥用救济措施等各种贸易摩擦急剧增多。据世界银行统计,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缓解经济衰退带来的国内就业压力,许多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20国集团中17国推出或拟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大约有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关税、实施贸易禁令、出口补贴、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以及多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基本上都采取补贴等较隐蔽的方式,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采取提高关税、贸易禁令等传统做法。一些国家在应对危机中还不断推出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如在财政刺激计划中加入了歧视性采购条款,并向运

7

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代价和风险分析

转不良的国内企业提供补贴等。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需要世界各国的协调与合作,而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各国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将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甚至加剧世界经济的衰退。 3.1.6国家隐性利益流失大

从等式TB(贸易账户差额)=S(储蓄)-I(投资)来看,中国国际贸易顺差

是由于中国的储蓄高于投资造成的,也就是说,中国是在用自己实际资源生产出美国需要的产品,换取美元,然后中国又用这些通过出口实际资源换来的美元储备,购买美国的收益率较低的国债,美国再用中国向其购买国债换来的美元,向中国进口商品和对华直接投资。一方面通过进口中国商品来减少美国的实际资源耗费而又保证了消费,另一方面又通过对华投资获取到更高的投资回报利润,而对华投资挤占了中国国内的投资,导致S进一步大于I,自己的储蓄得不到充分利用,却还要通过引用外资来满足投资,并在不远进一步支付给外方更高的投资回报利润,这就是目前中国顺差付出的代价和利益丧失,由此循环反复造成的恶果不言而喻。[3]

3.2内外不均衡的恶性循环

储蓄率和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导致国内经济结构失衡。

社会总需求由投资、消费和出口构成,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需求作为最基本的需求,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从发展趋势上来看,中国消费率从2000年以前的60%下降到2008年的36%,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消费率78%的水平,而同期投资率与储蓄率却一路走高,2008年中国的储蓄率达到创纪录的64%,投资率达到57.3%。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投资,低消费”,投资拉动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GDP中投资比例过高,GDP中资本形成率从来没有低于35%。与韩国、日本的经济成长数据比较,中国的GDP投资率高出其15%~25%;再加上政府为了快速集中和利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迅速形成和积累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资本,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将本应转化为居民的消费部分转化为投资,进一步加剧了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失调。[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融海啸下中国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蔡云 [4]《浅析“双顺差”下内外不均衡的恶性循环》 张扬

8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3.2.1内部失衡导致了外部失衡

(一)储蓄率高于投资率,投资率高于消费率,产能过剩,经常账户顺差激增。 我国消费不旺的状况形成了高储蓄,而高储蓄则带来了高贷款和高投资,这种结构性失衡在国际收支账户上表现为,居民将收入过多地存入银行,导致对消费品的进口逐渐减少。另外,我国的贫富差距较大,而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内需不足使得高投资所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经常账户不断扩大的顺差。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攀升,2008年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同比增长10%,进出口额占GDP比重达58%,很好地说明了这个情况。

(二)外商直接投资(FDI)过快增长导致金融项目顺差

我国资本金融账户中金融账户对于国际收支影响较大,而其项下的直接投资是其顺差的主要原因。外贸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顺差中超过52%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但其规模远远小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我国一直是资本的净流入国,两者之间的巨大差额形成了资本项目的顺差。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使得外商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目前,世界五百强企业有四百多家在中国投资设厂。2008年我国实际利用FDI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我国吸收外资水平连续1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此外,外商为了减少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扩散和溢出,以确保长期竞争优势,在我国的主要直接投资多为加工贸易,其特点是“两头在外”,即中国进口半制成品和原材料,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把生产的制成品出口到国外。因此,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特征,既增加了我国资本项目顺差,又增加了经常项目顺差。

3.2.2外部失衡又加剧了内部失衡

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了高额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因BT总体差额的扩大迅速增加,在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超过10000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为了维护汇率的稳定,央行必须卖出本币买入外币,因此外汇储备的增加就带来了高额的外汇占款,在高额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的情况下,基础货币不断增加,货币乘数作用带来数倍的货币供 给扩张,导致内部流动性过剩加剧。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到中国之前的股市泡沫, 楼市泡沫等资产泡沫和CPI的狂涨就是内部流动性过剩的恶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影响的分析》 刘紫钧、陈莹、向丽

9

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代价和风险分析

大致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到2010年上半年前,央行迫于通胀压力,不得

不大规模地通过发行票据来回收人民币,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加息预期越来越浓重,这样会带来一系列复杂影响。第一,抑制消费需求,进口减少,扩大贸易顺差;二是利率提高吸引国际资金内流,扩大金融项目顺差;三是央行的紧缩货币政策会打击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投资营商环境,导致出现企业融资困难—生产下降—倒闭增加—失业增加—收入下降—消费减少—生产下降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甚至引发经济下滑风险。

3.3内外失衡相互传导,恶性循环,导致“双顺差”稳定增加

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传导机制:投资过旺,信贷过多和顺差大问题有紧密联系——国内消费不足,通过高投资带来的高增长,必然加剧生产过剩,过剩产品不得不寻求国外市场,导致出口过快增长,顺差增加;为了维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保持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购入外汇,汇率低估,更进一步刺激出口,国际收支失衡加剧;“双顺差”持续增加,外汇储备激增,央行基础货币

供应量增加,银行货币流动性增加,贷款增加,投资与消费失调比例加剧即国内失衡更加严重。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经济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增长。

10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4章 双顺差的代价及风险对策建议

近年来,尤其是入世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外资持续大量流入,

中国的国际收支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外汇储备也逐年激增。从 1995年至今我国常年维系着双顺差和高额外储,并呈现加速增长之势。然而,本轮金融海啸来势汹涌,已经给中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了冲击。金融危机中,中国出现过沿海大批中小企业停产停工,倒闭风潮不断,大大波及了我国的出口产业。我国在危机中也遇到过进出口规模双双下滑,外汇储备规模也罕见地出现了下降的现象。此次金融危机被各方看成是全球各国经济金融的一次重新洗牌。在当前这种形势下,一方面中国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双顺差及高外储的现象,另一方面,中国应该巧妙把握这一契机,在世界分工中,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发挥政府干预市场职能和提升国际话语权层面作出战略性的调整。

4.1贸易收支顺差的代价——以本国资源为代价换来的贸易收支双顺差

对于巨额的贸易顺差,中国只不过是一个“过路财神”。中国在亚洲是一个加工中心,东亚其他国家大量的元器件到中国加工、组装后向欧美出口,所以我们对日本、俄罗斯、东南亚都是逆差,而对欧美则有很大的顺差。我们不能只是看到外贸总额,更要看到其背后的财富、利润的分配。从表4.1中的数据上看,中国对欧美贸易顺差确实很大,但通过深入分析便可看出,中国很大一部分出口实质上是亚洲其他地区的出口,只是许多跨国公司选择把其产品的最后一个环节安排在中国完成。因此,不能只看到中国对欧美的贸易顺差,还应看到中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贸易逆差。

2009年1-6月中国对外贸易部分数据

单位:万美元 国家(地区) 进出口额 全国 欧洲 欧盟(27国) 欧盟(15国) 独联体 出口额 进口额 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减%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94,624,424 52,163,181 42,461,243 19,877,391 12,376,171 15,996,626 10,346,953 14,524,775 3,086,765 9,135,254 1,696,030 7,501,220 5,649,672 5,389,521 1,390,735 -23.4 -21.8 -25.4 -22.4 -26.7 -14.1 -20.9 -24.5 -13.1 -20.8 -24.8 -13.0 -31.6 -38.5 -20.8 11

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代价和风险分析 俄罗斯 美国 日本 1,699,984 13,209,260 9,972,636 741,029 9,708,377 4,402,982 958,956 -36.8 -48.1 -24.0 3,500,884 5,569,654 -16.6 -16.9 -15.6 -23.1 -20.3 -25.1 表4.1 数据来自中国商务部网站

总之,中国贸易顺差是国际产业分工之结果。中国每年用国内的资源换取了对欧美的贸易顺差,从东南亚进口加工半成品以及从日韩进口一些电子产品形成少量的逆差。这种有限资源换来的国际收支总体的顺差是不可持续的。 4.2转变贸易顺差由国内资源换来的状况的对策建议 4.2.1加快产业的转移和升级

国际产业发展规律表明,人均GDP达到五千到一万美元这个阶段,是产业结构快速变化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转向研发设计、品牌培育、营销体系、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的滞后。可以说,工业化过程既是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过程,更是经济结构持续调整转型升级的过程。我国的企业大多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多数处于国际产业链的末端,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较弱,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逐渐显现。国际金融危机传递的信息进一步表明,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已发挥到了极致,需要一次全新的产业革命,以赢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 在当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既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应对各种经济风险的根本之策。

一方面,随着人力资本的提高,用地紧张矛盾的日益突出,市场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低端制造产业,同时积极承接发达国家附加值较高的服务外包产业转移,完成产业层次上的升级换代。而中部地区则应适当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制造产业。这样一方面可继续解决数亿劳动大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以缓解每年农民工春运暑运带来的客运紧张问题。产业层次的再调整使得产业结构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由东往西阶梯式分布,可使得中国在不失已有优势的同时尽可能的发展新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是高附加值竞争的源泉,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的条件下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促进

12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产业升级,是维持未来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在开放条件下,自主创新是规避高技术产品的低附加值现象、深化专业化潜力的关键。 4.2.2进一步扩大内需

调整巨额贸易顺差,改变外贸增长方式势在必行。中国政府应当继续采取政

策措施拉动内需,尤其是消费内需。目前固定资产的投资居高不下,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内需是解决国内经济不平衡的重要途径,也是缓和中国国际贸易收支顺差的重要途径。

中国目前是世界储蓄率、投资水平以及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这些变量的参数都已经处于临界值,对于中国未来经济高速增长的作用开始处于递减的趋势,但是中国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中国消费率基本上处于世界的最低水平。以当前较低的消费率水平难以承担未来经济增长新源泉的重任,深入探究当前国内消费不足的原因是中国启动新增长源泉的必要前提。我认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支配总收入比例不断下降的原因是居民在收入分配体系中处于弱势状态,居民在初次分配中的弱势地位在再分配中也没有得到纠正。因此,长期来看,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是大力提升消费率的重要途径。

其次,城市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城市化的过程中,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社会对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需求不断加大,未来将使得居民的消费开支增加,从而有效拉动国内需求。

最后,充分就业是提高居民消费率的重要保证,因此就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居民就业率。中国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过低是制约中国产业发展和需求提升的一个核心因素。服务业对于提升就业的空间很大,公共政策要充分考虑并重视社会服务业和卫生体育及社会保障等服务业对于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

4.3 经常项目顺差带来的风险——加大外汇储备的管理难度

根据外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3月份外汇储备总额为24470.84亿美元。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中国同期持有美债的数额为8952亿美元,美债占中国外汇储备总额的36.58%。整个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超过70%。较为单一的外汇储备结构使得中国的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

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居民过度消费和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依靠抑制居民消费和政府支出这种结构性调整是困难和长期的,而通过美元大幅度贬值来平衡美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可以把调整的负担从美国转移给其他

13

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代价和风险分析

国家。因此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的一大特征是美元面临中长期贬值。美元继续贬值,则以美元计价的外汇资产则大幅度缩水。 4.4外汇储备风险的对策建议

在当前世界经济前景还不明朗的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可采取一下一些

措施:

4.4.1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

要改善外汇储备管理,必须合理控制外汇储备的规模。需对国内经济增长模

式进行调整: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度依赖,继续扩大内需;转变招商引资政策并对国际游资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从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加以合理的控制。 4.4.2进一步优化美元资产结构

其次,进一步优化美元资产结构。一方面,美元存款和美国国债资产收益虽

然较低,但可以满足外汇储备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吸收前期海外投资失败的经验教训,谨慎选择投资对象,合理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进行海外投资,配合整体战略发展与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性。 4.4.3优化金融资产与商品资产结构

优化金融资产与商品资产结构。一国的国际储备并不仅仅是外汇储备,还包

括货币性黄金储备等商品储备。优化一国的外汇储备管理,还需要保持外汇储备与商品储备的合理比例。我国可将一部分外汇用来增加石油、黄金等战略物资储备,但同时要把握好买入的时机。

14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5章 中国国际收支的展望

5.1应对国际收支双顺差取得的成效

5.1.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外需拉动转向由内外需均衡拉动

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表5.1)总体来看,我国涉外经济活动趋于活跃。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经济也呈现反弹回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我国资本较大净流入的态势已是基本确立。

具体来看,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409亿美元,同比有所下降。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294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80亿美元,收益顺差213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83亿美元。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政策当局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由依靠外需拉动转变为依靠内外需同时拉动,由政府组织全球采购高新技术产品。2010年一季度的经常收支顺差下降说明了国际收支的状况继续改善。经常项目的顺差占GDP的比总再次下降,这已经是从2008年开始连续第三年的下降。这表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初见成效,经济增长正在从外需拉动更多的转向内外需均衡拉动。

2010年一季度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项目 行次 金额 一、经常项目 1 409 A.货物和服务 2 113 a.货物 3 294 贷方 4 3160 借方 5 2866 b.服务 6 -180 B.收益 7 213 C.经常转移 8 83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9 550 其中:直接投资 10 175 三、储备资产 11 -960 3.1货币黄金 12 0 3.2特别提款权 13 -1 3.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14 0 3.4外汇 15 -959 15

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代价和风险分析 3.5其它债权 16 0 表5.1 本表数据取自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0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5.1.2加强与重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对话,积极消除贸易壁垒

应对当前双顺差,中国政府不但对内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的策略,对外也密切和与我国有密切贸易关系的大国进行谈判和交流。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欧洲国家取消了之前的对中国出口高新技术的限制。2009年2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赴欧访问,随后商务部积极会同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安排赴欧采购。这是中国近年来首次向欧洲专程派出如此规模和级别的采购团。此前在2006年、2007年、2008年,为了改善中美之间的贸易平衡,中国连续三年向美国派出商务部副部长率领的采购团,采购金额分别为162亿、326亿美元和136亿美元。

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对中国的国际贸易经常项目的影响至关重要。美国由于常年的贸易逆差地位以及这次金融危机的打击,使得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不利于中国以及世界其它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保护政策。中美关系也一度紧张。2010年5月的中美在中国北京举行了中美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大会上中国代表团积极主动,大会取得了一些成果。美国更是对“放宽对华出口管制”的问题上做出了让步。美国放松对华出口的管制将有利于促进贸易平衡,改善双边投资环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不仅能够使得中国企业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为美国企业创造了参与中国市场公平竞争的机会。放松对华出口管制,会给美国带来跟多的贸易机会,有利于中美贸易的平衡发展。

5.1.3积极引导对外直接投资,中国的企业正在“走出去”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家出台了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2009年对外投资合作实现逆势上扬。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其中并购类投资占40.4%,获取国外先进技术、营销网络和能源资源成为投资重点;对外承包工程快速增长,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达到1262亿和7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7%和37.3%,大型合作项目增多,结构继续优化;对外劳务合作恢复增长,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7.8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3.8万人。

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pf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