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5-02 19: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欧洲古代文学主要指公元前9世纪到前1世纪产生在欧洲本土上的文学,其中最辉煌和最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其中,古希腊文学的成就又比古罗马文学更大,是欧洲文学史的开端。

第一节 古希腊文学概述

一、 古希腊文学的文化渊源:

古代希腊的地域范围:

——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年,古代希腊是指以巴尔干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①沿岸为中心,在包括北非、西亚和意大利半岛南部及西西里岛的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的一系列奴隶制国家。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部,其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

一是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存在于公元前第三千纪至公元前12世纪,史称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又称爱琴文化。二是本土之外的埃及、亚细亚文化。

东方文化的痕迹:一般认为,生活在克里特岛青铜时代的居民大多数来自西亚。爱琴文化分布的爱琴海地区是地中海东部文明的发源地,它与东方各国、特别是新王国时期(公元1567-前1085年 )的埃及有过频繁的经济和文化交往。在建筑、科学、宗教、哲学、文学等方面,都能看到埃及、巴比伦等东方国家的影响。

如:希腊语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腓尼基字母:腓尼基是地中海东岸的古国,约在今黎巴嫩和叙利亚一带。在古代以航海经商,贩卖奴隶闻名。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依据古埃及文字制订了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腓尼基的意思是“红色”,朱衣的颜色。从海中软体动物身上提取的红色用于染衣。 希腊人学习东方文化,采纳了腓尼基字母文字,由此发展为希腊字母表,形成了文明史上第一套真正完整用文字表现语音的方法。

再如:希腊神话《欧罗巴》篇:欧罗巴是出生于亚细亚的腓尼基(Phoenicia)国王阿革诺耳(Agenor)的女儿(阿革诺耳是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宙斯爱上她之后化为牛把她诱骗到克里特岛上,并使她委身于自己。这一爱情故事,通常被看做是西亚、埃及文化与欧洲文化相结合的象征。此外,根据希腊神话传说,《俄狄浦斯王》故事的发生地忒拜城的创建者卡德摩斯,即是欧罗巴的哥哥,因奉父命去寻找妹妹,而流落到希腊,在希腊中东部,创建了忒拜城(今日称“锡韦”)。

迈锡尼文明的衰落与“荷马时代”的开始: 约公元12世纪至前11世纪,居住在北方的多利安人南下,结束了亚该亚人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统治,迈锡尼文明也随之衰落。由此,欧洲的上古文化从此逐渐让位于古希腊文化。

前11-前9世纪,希腊历史进入“荷马时代”(又称“英雄时代”)。 这是铁器时代,生产力水平随之提高。农耕和畜牧业是此间基本的经济内容。经济活动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

2.古希腊文学的地位、分期与成就:

古希腊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然而古希腊文学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早在古希腊文学出现之前, ①

土耳其的亚洲部分被称为安纳托利亚,也称小亚细亚。希腊文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1

古代东方文学就已产生。公元前15世纪,巴比伦(今伊拉克一带)史诗《吉尔伽美什》,埃及箴言文学,印度诗集《吠陀》就已出现。但是它们的影响都没有希腊文学大。

后起的希腊文学能够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并在世界文学中占有显著地位,有三个明显的优越条件: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其便于交流和传播、奴隶主民主制的体制保障其自由的发展和对人的重视赋予其重视现世人生和个性自由发展的思想传统。古希腊文学既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又是欧洲文学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文学。

分期:古希腊的历史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希腊被罗马占领为止,经历了大约1000年的时间。其文学分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荷马时代”:(前11-前9世纪,又称“英雄时代”),氏族公社制向努力社会过渡时期。主要文学成就:神话和史诗。

2)第二阶段: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形成和繁荣时期:(前8世纪-前5世纪)主要文学成就:抒情诗和寓言。

赫西俄德:约生活在前8世纪末至前7世纪初。祖籍小亚细亚的库墨。代表作为《工作与时日》和《神谱》。

《工作与时日》:共828行,用六音部写成。是一部道德格言集和农业历书,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古希腊时期的种种宗教祭日和从事不同工作时的黄道吉日。诗歌的主旨是:幸运偏爱兢兢业业劳作并善于利用天时的人。诗中劝谕其弟珀尔塞斯靠劳动赢得幸福生活。

《神谱》:主要描写宇宙的形成和诸神的世系与斗争。(但有学者怀疑不是他的作品)①

抒情诗:源于民歌,多以双管、排箫和竖琴伴唱,主要体裁有哀歌(双行体诗)、讽刺诗和琴歌②(独唱琴歌和合唱琴歌),反映上层贵族的情趣。独唱琴歌的代表诗人有萨福、阿尔凯奥斯和阿那克瑞翁,合唱琴歌的代表诗人是职业诗人品达等。

女诗人萨福(公元前610—?),出生在古希腊的莱斯博斯岛,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女抒情诗人。她后来在故乡办了一所音乐学校,教学生学习音乐和诗歌,后来因失恋跳岩自杀。她一共创作了9卷诗,但流传下来的只有两首比较完整,其余的都是断简残篇。她以写作爱情抒情诗为主,她的诗歌感情真挚热烈,语言朴素自然。她被称为“第10位缪斯”。她的诗体被后世诗人模仿,称为“萨福体”。

阿尔凯奥斯(公元前620?-前570?),是莱斯博斯岛的又一位大诗人,与萨福过从甚密,但生命略逊于后者。他的诗大多数是应酬答和诗、政治诗、战争诗、饮酒诗和情诗,其中以饮酒诗为最多和最具特色。

阿拉克瑞翁(阿纳克里翁,公元前550—465)的诗歌颂爱情和醇酒,后世诗人模仿他的诗体,称“阿拉克瑞翁诗体”。16世纪法国诗人龙萨和19世纪意大利诗人莱奥帕尔迪就曾深受其影响。

品达(公元前522—442),出生于忒拜的贵族家庭。他的诗充满爱国热情和道德教训,他的诗多歌颂神,歌颂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他反希腊运动会上的竞技胜利者和他们的城邦。他的早期代表作是《皮托竞技胜利者颂》第10首。诗风庄重,词藻华丽。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诗人把他的诗看作“崇高的颂歌”的典范,弥尔顿、歌德等人都曾模仿他的风格。

《伊索寓言》:和抒情诗同时兴起的另一文学体裁是散文体的动物寓言。《伊索寓言》相传由公元前6 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实际上是希腊人民民间口头创作的结晶。有些故事还可能来自亚洲、非洲,所收篇目约300余篇。 著名的如《农夫与蛇》、《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狐狸与葡萄》等。 主要反映的是下层平民与奴隶的思想感情和哲学观点。作者在保留寓言中的动物本性特征的同时,赋予它们以人的语言和思想,几乎每则寓言都要阐明一种道理或观点,发人深省。 它的形式短小精悍,比喻生动恰当,对后来的寓言作家拉封丹、克雷洛夫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①②

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 神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

古希腊的琴(龟壳琴)与中国古代的箜篌相似,可持于手中弹奏。琴弦最初有三根或五根,后渐多至五至七根。。

2

3)第三阶段“古典时期”:(前6世纪末-前4世纪初),是奴隶制的全盛时期。此间经历了两次战争:希波战争(前500年-前449年)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前404年)。[注]主要文学成就: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哲学和文艺理论:公元前4世纪是哲学著作大量问世的时期。哲学家们既注意社会向题,也注意文艺问题,美学问题也得到重视,由此促进了文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哲学探讨的自由是民主制度的保障。在古希腊,文艺理论和美学是哲学的组成部分,因此,当时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也是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的代表:柏拉图(前427—前347),著有《理想国》、 《斐德诺篇》、《伊安篇》和 《会饮篇》等。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著有《诗学》等。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要点: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个永恒的、绝对的精神性“理式”(一译“理念”),它是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这个理式的摹仿或者说影子。这些摹仿或影子不具永恒性和普遍性,也不具有真实性。这一哲学观念被应用到文艺理论上,最主要的观点如下:

“影子说”:文艺是对现实的摹仿,现实是对理式的摹仿。文艺是影子的影子,离真理当然更远。 “灵感说”:诗产生于从神那里获得的灵感,诗人们只是神的代言人。当诗人们获得神的灵感时,会处于一种迷狂状态。

“实用说”:承袭了老师苏格拉底的观点,认为有益的就是美的。是著名的道德论者。 “伤风败俗说”:理性和情感常常有矛盾,好的文艺应该摹仿人的理性部分,而不去摹仿人的容易激动的情感部分。柏拉图并不反对所有的诗人,他只反对那些摹仿人性中低劣部分、摧残理性部分(愤怒、恐惧、忧郁、哀伤、恋爱、妒忌、恶意等情感)的诗人。因此,他反对荷马史诗,也认为悲剧和喜剧都是无益的文艺形式。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要点:他曾受教于柏拉图二十多年。但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并不苟同老师的观点。他不同意柏拉图的理式说,认为一般不可能脱离个别而存在,形式即寓于事物的本质中,理性原则存在于感性事物之中。

他认为,艺术摹仿的是现实,是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它们的必然规律或内在本质,而不是所谓的理式的影子。他将模仿对象划分为三种: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发生的事。认为诗人的职责主要不在描写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写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是可能的事。诗和艺术的真实甚至可以高于生活的真实。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探讨最为系统。他对悲剧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摹仿的媒介是语言,语言具有各种悦耳的声音,分别使用于剧的各个部分;摹仿的方式则借助人物的行动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悲剧借引起怜悯于恐惧来使情感得到净化。”(《诗学》第六章)他提出了关于悲剧的净化说:悲剧能引起怜悯和恐惧。怜悯和恐惧本来是痛苦的情绪,可是借助于悲剧引发出来的怜悯和恐惧却是一种“特别的快感”,能使观众得到宣泄感情的满足感。“净化”(希腊文Katharsis,英文Catharsis ,音译为:卡塔西斯)一词原是古希腊医学术语,又译为“陶冶”、“宣泄”或“平衡”等意。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传达出这样的一个思想:文艺本身就是一剂救治心灵的药方,而非柏拉图所言是伤风败俗的东西。

历史著作:雅典全盛时期,几次著名的战争使希腊出现了正式的历史著作。从文学角度看,它标志着散文的新发展。著名的历史著作有“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公元前485—425)的《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修昔底德(公元前460—400)的《伯罗本尼撒战争史)和色诺芬(公元前430—355)的《长征记》

演说类散文:演说(雄辩术)在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上兴起,成为一种重要的风气。这些演说词也是优美的散文,文体讲究和谐,注重节奏,强调修辞和文学技巧。演说家伊索克拉底(公元前436—338)和狄摩西尼(公元前383—322),对后世雄辩术和散文作家有很大影响。

4)第四阶段“希腊化”时期:(前4世纪-前2世纪),是古希腊奴隶制衰微的时期。公元前四世纪中叶, 正当希腊城邦陷于普遍的危机状态,生活在希腊北部的马其顿人迅速崛起,成为希腊世界的后起之

3

秀。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挥师南下,确立了马其顿人在希腊世界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亚历山大东征,于前331年灭波斯帝国。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只是昙花一现。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形成安提柯王朝、塞留古王朝与托勒密王朝三足鼎立的局面。

随着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前334-前325年)而发生的,是东方诸地区的希腊化。希腊化的明显标志是希腊语的广泛传播,文学成就不大,只有新喜剧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此外,忒奥克里托斯(公元前310?-前250?)的田园诗也有一定的影响。

米南德:奴隶制衰微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新喜剧的代表剧作家是米南德(公元前342—292),代表作有《恨世者》、《萨摩斯女子》等家庭喜剧。尤其是对17世纪英国剧作家影响较大。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人在东地中海发动扩张,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灭亡,宣告了“希腊化”时代结束。

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是以口头文学形式,在原始社会各部落流传了几百年后逐渐形成的,最早见于荷马的两部史诗、赫西奥德的《神谱》以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后人根据这些零散的材料整理成为目前流行的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内容。神的故事主要是原始先民通过想象来解释自然现象(自然物的象征,如雷电之神,太阳神,月神,海神,火神,酒神等);英雄传说主要是古希腊人在幻想中追忆远古社会生活和部落中杰出人物时创作出来的。

一、 前奥林匹斯神统(父权社会代替了母权社会):

【卡俄斯(混沌)——该亚(地母)——乌拉诺斯(以其母该亚为妻)——6男6女,总名提坦。】 提坦神中最小的儿子克洛诺斯(Cronus)反抗其父,救出被囚的同胞,做了天神。后娶妹瑞亚为妻——3男3女,被其父吞食。只剩下最小的儿子宙斯(Zeus)被母亲藏起来。——宙斯设法使父亲吐出同胞,联合起来与克洛诺斯作战。经过十年“提坦之战”,终于打败父亲,自立为王,以雷电霹雳作武器,统治着天地万物。娶姐姐赫拉(Hella)为妻,建立起庞大的奥林波斯(Olympos)神系。从前奥林匹斯神统到奥林匹斯神统的演变,反映了从母权制社会向父权制社会发展的历史。

二、奥林匹斯神统:

指希腊神话中,居住在奥林匹斯神山,以宙斯为众神之主的神的大家族故事。宙斯是雷电之神,其兄波塞冬是海神,哈得斯是冥王。神后赫拉是婚姻生殖神,宙斯的子女阿波罗是日神,阿尔忒弥斯是月神,阿瑞斯是战神,阿佛洛狄忒是爱神。这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反映父权制社会生活。

奥林匹斯神统的主神

1. 宙斯——宙斯是克洛诺斯之子,万神之王,主管天空。希腊神话中的至高神,掌握雷电,所以又被称为雷神。

2. 赫拉——赫拉是克洛诺斯之女,宙斯的姐姐和妻子。她主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3. 雅典娜——智慧及战争女神,是宙斯与墨提斯的女儿。智慧女神雅典娜是从父亲宙斯脑袋里生出来的。雅典娜一生下来就是一个成年女人,身上穿着战争女神的甲胄。她代表军事策略,具有预先推算对手动作的本领,象征着在计谋和智慧上胜敌一筹。

4. 赫淮斯托斯——匠神赫淮斯托斯是宙斯和赫拉所生。娶爱神阿佛洛狄忒为妻。古希腊人相信火来自地下,认为赫淮斯托斯的铁匠铺开在火山下面,尊他为地火之神。他是锻造业的庇护神。

4

5. 阿波罗——太阳神阿波罗的外号叫福波斯,意思是闪光之神。他代表永远年轻、美貌、和谐与沉静。他是艺术和科学(医药,文学,诗歌,音乐等)的保护神,最大本领是预言,擅长射箭,以此执行惩罚。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被希腊人认为是世界的中心。

6. 阿尔忒弥斯——狩猎、接生及月神,阿尔特弥斯是阿波罗的孪生姐姐,三位处女神之一。所以也被称为处女的保护神。她是野生物的主人,神界的主要猎手,希腊神话中第三位月神。 7.阿瑞斯——战神,是凶残,狡诈,非理性的,为战争而战争的神。 8. 阿弗洛狄忒——爱与美女神。

9.赫耳墨斯——神使,宙斯与阿特拉斯的女儿风雨女神迈亚所生的儿子。脚生双翼,速度如飞,成为天界众神传令的使者,后为旅人,商人,盗贼的保护神,经常化为凡人下界帮助被保护者。

10. 赫斯提亚——家灶及火焰女神,她是克罗诺斯与瑞亚最大的孩子宙斯的大姐,掌万民的家事。三位处女神明之一。

11. 波塞冬——海之王,宙斯的二哥,手持巨大三叉戟,统领海中所有生物。

12.德墨忒尔(Demeter)——丰产、农林女神,宙斯的二姐与第四位妻子。她掌管农业与丰产的女神,给予大地生机,教授人类耕种。

13.狄俄尼索斯(Dionysus)——酒神,是宙斯和塞墨勒的儿子。在森林之神西莱娜斯的辅导下,他掌握了有关自然的所有秘密以及酒的历史,成为给人以力量、欢乐和丰收的酒神。

14.普罗米修斯——他和雅典娜一起创造了人类,还用一个大茴香枝帮人们从太阳车上盗来了天火。 15.缪斯——9位文艺女神。年轻貌美的缪斯女神是宙斯和谟涅摩叙涅(记忆女神)的女儿,她们是阿波罗的经常伴侣。

三、英雄的故事:

英雄传说产生于氏族社会末期,主要反映的是人征服自然的斗争和社会斗争。这些英雄都是神人结合所生的后代,被称为半神半人,实际上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围绕不同的半神半人的英雄,形成了许多体系。著名的有珀耳修斯杀蛇怪美杜萨,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的12件大功,伊阿宋寻找金羊毛,七雄攻忒拜,俄狄浦斯王,特洛伊战争和忒修斯为民除害的故事等。

四、希腊神话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神是高度人格化的,神人同形同性。充满追求光明、追求自然、人生中的美(海伦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酷爱现世生活、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相信神、相信命运、有的神话故事与宗教紧密相连,但没有古老神祉的恐怖感和神秘感;强调的却是人的力量、人的奋斗精神。

2.意义:神话是古希腊文学的土壤,此后的诗歌、悲剧等都以神话和英雄传说为题材,同时,古希腊文学还以神话原型的力量影响着后世西方文学。

原型理论认为,希腊神话把古代人类对自然、社会的原始理解用象征性的叙述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神话意象和神话结构。这些神话意象和神话结构,逐渐成为具有原始性、象征性特点的人类最初的文化符号。而不断地重复出现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

第三节 荷马史诗

一、荷马其人:

荷马——“西方文明之父”,相传是公元前8、9世纪期间的小亚细亚一带的盲诗人,跟他在《奥德塞》里所描写的德摩多科斯(德摩道科斯)一样,经常带着竖琴,在贵族的宫廷里演唱一些歌咏英雄事

5

迹的诗歌。

二、史诗情节:

1.《伊利亚特》(15693行):

大体说来,西方学术界一般倾向于将特洛伊战争的进行年代拟定在公元前13到前12世纪,即慕凯奈(或迈锡尼)王朝(前1600—1100年)的后期。后来有许多歌颂这次战争中的氏族部落首领的英雄事迹的短歌流传下来,后来又与神话故事交织在一起。(故事情节参考课本)

2.《奥德赛》(12110行):

《奥德赛》叙述的是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返乡途中海上历险的故事。亚里斯多德曾给《奥德赛》的内容作过高度的概括:一个人离家多年,被波塞冬暗中紧盯不放,变得孤苦伶仃。此外,家中的境况亦十分不妙:求婚人正挥霍他的家产,并试图谋害他的儿子。他在历经艰辛后回到家乡,使一些人认出他来,然后发起进攻,消灭敌人,保全了自己。

三、史诗的成就:

史诗歌颂了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但荷马史诗在赞美人的种种高尚品质的同时,又常常把人的命运归之于神的意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常常是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

1.古希腊社会生活的全息图像: 主要表现:

1)极为生动、丰富地展示了古希腊英雄们的战斗生活及种种历史性场面,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般地领略到原始社会异族之间浩大、壮烈、残酷的斗争。如阿喀琉斯大战赫克托尔,绕城三匝,终于将其击毙的惨烈、浩荡的场景。

2)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制度。民主选举产生联军统帅,许多大事决定于全体士兵大会,阿喀琉斯作为部将与统帅之间产生争执,也并不违反军法。

3)反映了希腊奴隶制形成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国家、阶级、私有制和奴隶劳动制度等已经形成。如,《伊》描写了赫克托尔的妻子在宫廷们智慧女仆们纺纱织布。《奥》中描写奥德修斯可以随意处死手下的女奴。但奴隶主贵族并没有完全脱离劳动,奥德修斯曾经自豪地夸耀自己的竞技技能和劳动本领,安德洛玛刻、佩涅洛佩等都会纺纱织布。

4)古希腊父系家长制社会形态的缩影:妇女没有公民权利,不参加公民大会;男性主宰一切。多妻制盛行。如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居然禁止其母亲发表意见,认为“讲话是男人们的事”,而佩涅洛佩也认为儿子的话有道理。 5)古希腊生活的百科全书:体现了古希腊人关于天文、地理、航海、历史、宗教、社会、哲学、艺术和神话等的一切知识。如《伊》第18卷中关于阿喀琉斯盾牌的精细描写。

2.塑造了非凡的英雄群像、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阿喀琉斯——勇敢、善战、雄辩、坦率、真诚,爆裂易怒。英雄世界的价值观的中心内容是Time(荣誉、声誉、面子)。他们把个人的荣誉和尊严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因而是更可贵的东西。阿喀琉斯爱不朽的名誉胜于自己的生命,他的两次愤怒都造成了巨大伤亡,被亚里士多德称为悲剧英雄的先驱。①他的弱点是残忍、任性、执拗,傲慢而又自尊。但他也时时会流露出真挚善良的一面。当好友死于非命,理性战胜了愤怒,他又回到社会生活中,回到战场上,为好友和族人去战斗。最后,当他接受宙斯的旨意允许特洛伊老王普里阿摩斯赎回儿子尸体时,他的人性恢复了,他怀着恻隐之心向老人伸出手去的场面,被认为是史诗中最感人的时刻。

赫克托尔——赫克托尔不如阿喀琉斯骁勇善战,但却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刚柔相济的善良的人性。一方面,他预知特洛伊以及他的整个民族、整个家庭都注定要在这场战争中毁灭,而他依然悲壮地肩负起保家卫国的大任,誓死与命运抗争。另一方面,他富于正义感,把自己的弟弟帕里斯诱拐海伦的行为引为 ①

《伊》9. 410-6:阿喀琉斯在重新披挂为友报仇时,对告诫他不要出战的神马说:“克珊托斯,你预言我死?这无需你牵挂!我自己清楚我注定要死在这里??”

6

奇耻大辱,他明白希腊军师出有名,然而却不得不粘在自己民族利益的立场上,义不容辞地战斗。赫克托尔告别妻子安德洛玛刻而出战的一幕,细腻地表现了英雄与贤妻依依惜别的感人情境,是历代评论家赞许的段落。

奥德修斯——一方面,他勇敢无畏、足智多谋,不仅心性明智,而且善于克制;另一方面,他不乏正义感和虔敬心,而且,理性的外表下深藏着深沉的感情,这就是对部落集体、家乡和妻儿的深厚感情。他不但是聪明的领导者、勇敢的战士、生产的能手,还是受人爱戴的奴隶主和好家长、好丈夫。他在克服不可想象的艰险困境中充分表现了英雄本色,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故乡伊萨卡岛,运用智谋除掉了那些来犯的求婚者,终于与爱妻、父亲和儿子团团聚。十分多疑、私心很重。

佩涅洛佩——坚贞的妻子。佩涅洛佩不拒绝求婚者们的追求,也无力了结这场纷乱,她在尽量拖延时日。最后,她以给老王莱耳忒斯——他的公公织裹尸布为由来拖延时间,她白天织,晚上拆。她的智慧使她能够以柔克刚。修饰佩涅洛佩的一个常见词是“periphron”,可做“有心计的”、“慎思的”解。

3.描写了凡人、神明与命运的关系,展现了古希腊人的深邃思考: 1)史诗所触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的有限,和在这一有限的人生中对生命和存在价值的索求。荷马史诗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的态度。体现了希腊人以人为本、热爱现实的思想传统。希腊人用有限的生命抗拒无限的困苦和磨难,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展现自身的价值,使它在抗争的最炽烈的热点上闪烁出勇力、智慧和进取的光华。

2)荷马描述了一个好斗的、擅于辞令而不会或很少进行道德说教的神的群体。荷马史诗以人的形象、性情、心态和行为方式为原型,创造或塑造了一个神的群体——神是不死的凡人。神的参与贯穿着整部《伊利亚特》的进程。

3)按照荷马的神学观,除了神以外,人生还受到另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即命运或命限(moira,aisa)的制约和摆布。命运是强大的,人和神都不能抗拒。在荷马笔下,命运高于神明,同时命运通过神明的活动来实现,并且同神明一起产生作用。

4.结构巧妙,布局严整:

两部史诗的故事时间跨度都是10年,都采取倒叙的方法,从结尾处写起。过去发生的事件通过人物的回忆和讲故事叙述出来。《伊利亚特》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51天的战事,重点描写只有4天,概括了10年战争的面貌和精神。史诗以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为情节枢纽,第一次愤怒为我们拉开了战争的帷幕,第二次愤怒使战机急转直下,突出了阿喀琉斯在联军中的决定作用。

《奥德赛》将10年经历压缩在42天中表现,全诗有两条情节线索平行发展。一是奥德修斯回家,二是忒勒马科斯寻父。类似中国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写法。最后两条线索合二为一,父子相认,统一到对求婚人的斗争中。父子俩合力杀死了118个求婚人,全家团圆。史诗回溯倒叙的结构布局,成为西方戏剧和小说的一个传统结构。即从中间写起,从高潮写起,从结尾写起。

5.语言自然质朴,表现手法多样:

史诗的语言都是从民间口头语言发展而来的,生动、准确、富于形象性。特别是大量比喻都是动作语言和视听语言,具有立体感,增添了语言的色彩和史诗的魅力。这些语言大都是具体的名词,具体的动词,具体的形容词,抽象性不强。

1)“荷马式的比喻”:形容死:“哗啦一声,黑夜就盖上了他的眼睛”,形容黎明:“曙光踮着她的猩红的脚趾偷偷走近他们”。

2)哲理性的民间谚语:如“聪明得太晚就是愚蠢到极点”,“狮子不跟人来讲条件,狼也不跟羊来分庭抗礼——它们始终是仇敌”??这些语言跟后来的《伊索寓言》中的结论十分相似,有的已成了至理名言。

3)精彩的细节描写:如《奥德赛》第19卷写:老女佣在给奥德修斯家洗脚时认出了自己的主人,一时惊讶得松脱了双手、哽住了喉咙,这个细节就很传神。

4)间接描写:两部史诗都采用了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和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如,通过奥德修斯的反应,间接描写女妖塞壬歌声的迷人。

7

第四节 古希腊悲剧

一、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和特点:

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其前身是酒神颂歌。 1.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祀。

古希腊语的“悲剧”一词有“山羊之歌”的意思。酒神:名叫狄奥尼索斯,是宙斯和塞墨勒(忒拜王卡德摩斯的女儿)的儿子。他本来是一个植物神,相传擅长种植葡萄、酿酒和饮酒,并曾漫游各地向人们传授技术,受到人们的爱戴,又被称为酒神。每年春秋两季,古希腊人都要祭祀他,讴歌他的苦难身世,颂扬他的冒险经历和传授种植技术的丰功伟绩。人们杀羊来祭祀,并将羊皮披在身上,头上戴羊角,装扮成半羊半神的样子,模拟酒神的侍从,围绕着神坛唱酒神颂歌。这就构成悲剧最初的形式。

此外,还有其他不少影响也有助于戏剧的发展: ? 在早期的民间诗歌里有一种摹拟因素。

? 在许多宗教祭祀里,也有演出的因素。如宙斯的诞生就在克利特演出,他和赫拉的结婚则在萨

摩斯、克利特和亚各斯各地表演出来,给人观看。

? 在普拉提亚地方,流行一种叫做“Daidala”的神圣木偶戏,对早期的神话情节也有戏剧性的表

现。提洛斯的“鹤舞”表现的即忒修斯把一些儿童从迷宫里救出来的故事。 2.古希腊悲剧的程式:

开始时,酒神颂歌由歌咏队提出问题,由作者扮演回答者,临时随口吟诵诗文作为回答。这个回答者就是第一个演员。①对话使戏剧因素进一步加强。后来,又增加第二、第三个演员,每人都穿高底鞋,带面具,轮流扮演各种角色。歌咏队以跳舞、唱歌对剧中人物表示同情,提出劝告,向观众解释或预示后来的情节,对剧中的人和事表示感慨。

古希腊悲剧的结构:

1)开场:歌队入场前,它透过一人独白或几个人对话,来介绍剧情展开前的情况,或者暗示全剧内容。有的剧本并没有这个部分,开始就是进场歌。

2)进场歌:歌队载歌载舞,从“入口处”进入“歌舞池”。

3)场:此时人物进场,正戏开始。这个部分相当于现代戏的一场或一幕,表演主要故事。一出悲剧由3-7场组成。一般4场居多。

4)合唱歌:一场之后,歌队在歌舞池载歌载舞。歌词的内容有很多可能的变化,譬如:对前场所发生的事情表示意见,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表示希望或不安,也可以加入新的内容,扩大剧情的视野。合唱歌完毕之后,接着又是一“场”。同时,每场结束后,歌队歌舞,还起到拉幕的作用。

5)退场:退场也就是尾声。全剧完。每个悲剧都是一个完整的单元,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3.古希腊悲剧的内容与命运观念:

希腊悲剧一般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但反映的却往往是当时的现实;着重表现英雄主义精神,风格崇高,形象高大,气势磅礴;悲剧中贯穿了命运观念,命运作为主人公的强势对立面出场,并且使主人公遭受值得同情的挫折以至毁灭,从而产生了诱导观众内心深处恐惧和哀怜的情感的客观效果。《俄狄浦斯王》是典型的命运悲剧。

二、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

1.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公元前534年,一位名叫忒斯庇斯的诗人首次采用一个演员同歌队对话的形式,并使他可以轮流扮演几个角色。戏剧的雏形由此形成,忒斯庇斯则被称为“戏剧之父”。

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前456),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雅典贵族出身。已知剧名的剧本有80部,然而只流传下来7个完整的剧本:《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波斯人》、《俄瑞斯特斯三部曲》、《乞

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和《普罗米修斯》。剧作提倡民主精神,反对僭主制度,反对不义战 ①

公元前534年,一位名叫忒斯庇斯的诗人首次采用一个演员同歌队对话的形式,并使他可以轮流扮演几个角色。戏剧的雏形由此形成,忒斯庇斯则被称为“戏剧之父”。 ②

“僭主”是不合法的政权篡夺者。僭主政治指用武力夺取政权而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各城邦普遍地实行这种政权形式。

8

争。

埃斯库罗斯对古希腊悲剧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是把第二个演员引进到戏剧表演中来。他还第一个采用故事连贯的三部曲(三联剧)形式,即三部剧作具有内在联系,但又相对独立成篇。在埃斯库罗斯剧作中,只有《俄瑞斯忒斯》是完整流传下来的三部曲,其他的三部曲都已经不完整。此外,他还首先采用了舞台背景、高底靴、定型面具和鲜明艳丽的服装。

《俄瑞斯忒斯》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和《复仇女神》(故事情节参考课本)——在三部曲中,家族复仇这一古老野蛮的氏族习俗逐渐被诉诸法律裁判的文明行为所代替,同时,客观上也反映了没落的母权制和父权制之间的斗争,以及父权制战胜母权制的社会演化进程。

《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和《带火的普罗米修斯》。后两部剧作已失传。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故事情节参考课本):是希腊悲剧中主题最崇高、风格最雄伟庄严的作品之一,表现了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高尚精神和雄伟气魄,体现了雅典民主派反对僭主专制、渴望圣明政治的良好愿望。普罗米修斯,作为诸神中最伟大的形象,被马克斯誉为“哲学日历上最崇高的圣者和殉道者”。

宙斯:僭主、暴君的形象。他恩将仇报、淫邪专横,刚愎自用,残忍暴戾,是人类现实社会中的暴君的缩影。影射了当时雅典的僭主。

埃斯库罗斯悲剧的特点:塑造的大多是巨人式的形象,他们意志坚定、雄伟高大,然而性格单一而缺少变化;风格崇高,诗句庄严、雄浑,抒情气氛浓郁,带有夸张色彩;结构较为松散,剧情发展缓慢。

2.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前406年),被称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他出身于雅典一个工商业主家庭,生活在雅典奴隶主民主国家全盛时期,是个温和的民主派。索福克勒斯一生写过120至130部剧作,然而仅有7部完整地流传下来,它们是:《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厄勒克特拉》、《特剌克斯少女》、《菲罗克忒特斯》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

索福克勒斯的剧作,不再依靠神力、而是依靠人物性格本身的发展构成戏剧发展的动力。加入了第三个演员,加强了戏剧动作和对话,打破了三部曲的形式,便于塑造人物、表现戏剧冲突。他注重刻画人物心理,风格质朴、简洁,对话明快、紧凑。剧作内容大多提倡民主,反对僭主,宣扬英雄主义。

《俄狄浦斯王》(故事情节参考课本):一剧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被亚里斯多得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

《俄狄浦斯王》的结构艺术:该剧是典型的悲剧结构,共包含一个开场、一阕进场歌[注]、四场正戏、四阕合唱歌和一个退场共11部分组成。该剧精妙的艺术结构,历来为论者所称颂。悲剧的地点、时间和人物处理简明扼要,反映出诗人在题材的剪裁与提炼上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力。

故事题材错综复杂,但诗人采取了倒叙的手法,将时间放在俄狄浦斯来到忒拜犯下杀父娶母罪多年以后,此时瘟疫的流行,迫使他坚决地追查当年杀害老王的凶手。剧中通过陆续上场的五个人物交代了五个关键性情节,一步紧逼一步,把问题集中在忒拜王宫前院,在很短时间内把矛盾层层揭示出来并加以解决。

①克瑞翁(伊尔卡斯特的兄弟)带来预言——“福玻斯王分明是叫我们把藏在这里的污染清除出去,别让它留下来,害得我们无从得救。”

②忒瑞西阿斯(忒拜城的先知)被迫说出凶手的名字——“真的吗?我叫你遵守自己宣布的命令,从此不许再跟这些长老说话,也不许跟我说话,因为你就是这地方不洁的罪人。”

③伊俄卡斯忒劝慰国王时,却泄露老王被杀地点——“可是现在我们听说,拉伊俄斯是在三岔路口被一伙外邦强盗杀死的;我们的婴儿,出生不到三天,就被拉伊俄斯钉住左右脚跟,叫人丢在没有人迹的荒山里了。”

④科任托斯使者说明俄狄浦斯不是科任托斯王后亲生——“因为你和波吕玻斯没有血缘关系。 ” ⑤老王仆人证明他曾把婴儿俄狄浦斯交给一个牧羊人(即眼前的这个使者)——“主上啊,我可怜他,我心想他会把他带到别的地方——他的家里去;哪知他救了他,反而闯了大祸。如果你就是他所说的人,我说,你生来是个受苦的人啊! ”

阿波罗的别名,意思是“光明”或“美丽”。

9

“突转”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面,这种“突转”,并且如我们所说,是按照我们刚才说过的方式,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例如在《奥狄浦斯王》剧中,那前来的报信人在他道破奥狄浦斯的身世,以安慰奥狄浦斯,解除他害怕娶母为妻的恐惧心理的时候,造成相反的结果……“发现”,如字义所表示,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使那些处于顺境或逆境的人物发现他们和对方有亲属关系或仇敌关系。“发现”如与“突转”同时出现[例如《奥狄浦斯王》剧中的“发现”],为最好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诗学》 人物形象·俄狄浦斯——从《俄狄浦斯王》一剧中可以看出,俄狄浦斯是一个对城邦、家庭都具有严肃的责任感、对神是心怀敬畏的君王。他真诚地想为城邦消灾弥祸,却导致了自己的毁灭;他竭力反抗可怕的命运,而命运的落网却将他越缠越紧。悲剧写他对亲人间的关系准则、义务、感情等看得很重,就更加突出了他在发现自己的不伦“罪行”之后,内心那种几乎难以承受的痛苦!也更加体现了命运的荒谬无理与不公!尽管命运选定他来捉弄是无理的,但他依然承担起自己行为的责任。因此,黑格尔认为俄狄浦斯的性格是一种典型的英雄性格。

命运观念:俄狄浦斯为什么会犯下杀父娶母的大罪?是命运决定的。无论是拉伊俄斯还是后来长大的俄狄浦斯都曾竭力逃避自己的命运,然而,事实证明这个悲剧命运是逃无可逃的。也就是说,个人意志与残酷命运的抗争,是无济于事的。

希腊神话中,命运三女神都是瞎子,她们随时可能兴之所至,举起镰刀割断手中正在纺的生命之线,她们的意志即使是主神宙斯也无法扭转。然而,假如人真的是被这样一种盲目的力量控制着,那究竟是悲剧还是荒诞?这是几千年来,生而为人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人”之谜:斯芬克斯提出来的“人之谜”,最终由奥狄浦斯破解开了,斯芬克斯也跳崖自尽。这是奥狄浦斯拯救忒拜城的关键。但“早晨四足、中午两足、晚上三足”,仅仅从外形上,说明了人在各个年龄阶段与动物的同异。人究竟是什么?台尔斐的神庙的门楣上也赫然铭刻着神示:“认识你自己”,但找到答案并不容易。

是谁杀了拉伊奥斯?调查结束后,伸张正义的审判者发现自己是杀人犯。表面上,案件的逐步澄清构成剧情的基本线索,而实际上,奥狄浦斯对自己本质的发现才是主要的表现内容。(“将由我查出凶手”也可以理解为“我将发现我是凶手”)

奥狄浦斯这个“无人不晓”的人,“人上人”、“最高贵的人”、拥有权力、智慧、荣誉和财富的人,其实是最下贱、“最可怜的”、“最坏的”人,一个罪犯、污染、让同类人“看着可怕”的人,他“为天神所憎恨”,被迫沦为乞丐,背井离乡。

——[法]让·皮埃尔·威尔南

如果说,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悲剧是一种神话性质的反思,不仅折射出原始社会人类进化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涉及人的本性的奥秘。人在繁衍发展中每每酿成种种错误,为了救赎犯下的错误,又在不经意间导致新的过失,甚至葬送和牺牲了自己最优秀的儿女。宙斯曾通过神使赫尔墨斯警告人类:“你们不是不知不觉,就是因为愚蠢,终将被缠身在解不开的灾难的网罗里。”这代表了对人的一种看法,这充分反映了人类永远无法超越的弱点与局限。

俄狄浦斯情结: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1913)一书中提出,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是其母亲,他总想占据父亲的位置,与自己的父亲争夺母亲的爱情。也就是恋母情结。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是个人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用来解释文化与社会的起源。(女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则是父亲,想占据母亲的位置。叫做厄勒克特拉情结)这种说法虽然著名,但并没有任何科学的证据作支撑。

3.欧里庇得斯:

欧里庇得斯(约公元前480?—前406年?),生活在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国家危机动荡的时期,被称

10

为“舞台上的哲学家”。他出身于阿提卡拥有土地的贵族家庭,倾向于民主思想。他一生写有80-90部剧本,只有18部完整地流传下来,其中重要的有《阿尔刻提斯》、《美狄亚》、《希波吕托斯》、《安德洛玛刻》、《特洛伊妇女》、《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厄勒克特拉》、《海伦》等。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创作的特点在于:1)写实手法:他在悲剧里提出了许多问题,诸如神性与人性、战争与和平、民主、妇女、家庭以及奴隶问题等等,普通人的形象开始在其剧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三大悲剧作家中反映现实问题最具体、最真实的一位。2)心理描写:善于对剧中人物作心理分析,尤其善于刻画女性心理,如对美狄亚以杀子报复背信弃义的丈夫的复杂心理的描写,就很经典。因此被视为心理戏剧的鼻祖。3)在悲剧中加进了喜剧气氛,有的甚至带有一种浪漫情调与闹剧气氛,显示了希腊戏剧艺术的新发展。

《美狄亚》(故事情节参考课本):为妇女地位的低下和命运的悲惨鸣不平。 《特洛伊妇女》:反对不义战争。诗人描绘了特洛伊城被攻陷后,男子被尽数杀绝,妇女沦为奴隶的悲惨景象。后借海神之口寄语雅典人:“你们这凡间的人真是愚蠢,你们毁了别人的都城,神的庙宇和死者安眠的坟墓,你们种下了荒凉,日后收获的也就是毁灭啊!”

4. 三大悲剧家的比较:

埃斯库罗斯的剧作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建成时期的社会生活;索福克勒斯的剧作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由繁荣到盛极而衰时期的社会生活;欧里庇得斯的剧作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的社会生活。

三人的悲剧多为“命运悲剧”,主要写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之间的冲突。所谓“命运”,其实是客观规律、必然性;人和命运之间的冲突,其实是人与外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因此,“命运悲剧”实际上是古希腊社会矛盾的一种反映形式。

在三位悲剧诗人的笔下,命运观念各有不同的表现。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既支配人,也支配神,但他又强调人的意志。(《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把命运看成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而不是具体的神;尽管它是不可抗拒的,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俄狄浦斯王》 中,命运即体现为宙斯的旨意,阿波罗的神谕 ),因此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和坚强的意志;在欧里庇得斯那里,命运不可抗拒、不可动摇的观念开始崩解。他不相信命运,认为命运在人的本身,强调事在人为,强调命运靠自己掌握。(《美狄亚》)[注]

悲剧风格的不同:埃斯库罗斯——风格悲壮,气势雄浑,乐观豪迈;索福克勒斯——悲愤、迷惘,语言质朴简洁;欧里庇得斯——悲痛、探寻,语言华美,哲理色彩浓厚。

三、古希腊喜剧:

古希腊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comedy(喜剧)一词由希腊文音译而来,原意是“快乐的列队游行”(化装,歌唱,伴奏,演说等)。希腊喜剧的出现比悲剧约晚40年。公元前487年,雅典正式确定在春季酒神节庆中增加喜剧竞赛项目。由于喜剧来自民间,语言朴实自然,生动诙谐。既有粗俗的插科打诨,也有优美的抒情诗歌。(莎士比亚风格的源头)

古典时期的希腊喜剧被称为“旧喜剧”,一般是政治讽刺剧或社会讽刺剧,大都取材于当时的现实,讽刺对象多为当时的著名人物,这是当时的言论较为自由的体现。“旧喜剧”的形式是轻松的,意图却是严肃的。剧中人多是普通人,角色比悲剧多一些。每剧一般由六个部分组成:开场、进场、对驳场、评议场、插曲、退场,但也不十分严格。古希腊最重要的喜剧作家是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46年-前385年),被誉为“喜剧之父”。出身于雅典的小土地所有者家庭,代表了自耕农的思想和立场。阿里斯托芬18岁开始创作,一生中曾写过44个剧本,但完整流传下来的只有11部。最著名的剧作是《阿卡奈人》(反战)、《鸟》、《财神》等。

反战喜剧《阿卡奈人》:农民狄凯奥波利斯的形象;剧本表达了人们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 剧本《鸟》:现存的唯一一部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旧喜剧”;剧中的“云中鹁鸪国”,是欧洲文学中乌托邦理想的最早表现。

剧本《蛙》:对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进行比较,指出其长短得失,成为最早的文学批评文字。阿里斯托芬也因此而成为西方文学批评的奠基人。

第五节 古罗马文学

11

古罗马的发祥地是与希腊隔海相望的意大利半岛。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罗马向外扩张,先后统一了意大利本土,并征服了希腊和西部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到了公元前2世纪中叶,终于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罗马人杰出到先进的希腊文化。约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随着国力的强大和经济的繁荣,在希腊文学的影响下,罗马文学开始繁荣。

一、古罗马文学的分期与成就:

罗马文学继承并摹仿希腊文学,但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早期罗马文学(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即共和时期的文学,主要成就是戏剧。

早期罗马文学在民间戏剧的基础上,接受了“希腊化”时期的新喜剧的影响,在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中叶,出现了戏剧的繁荣。由于当政者不容许抨击国政,这一时期的戏剧继承了新喜剧以描写爱情和家庭生活为主的世态喜剧传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普劳图斯和泰伦提乌斯。

普劳图斯(约前254-前184年),出身下层平民,在剧院当过木工和演员,长期从事戏剧活动。据说曾写过130部剧本,流传至今的有20部。他的喜剧打斗根据希腊新喜剧改编,用的是希腊题材,反映的却是罗马人的生活。他利用滑稽可笑的情节,揭露出当时罗马上层阶级生活的腐化和道德的堕落,妇女地位的卑下和婚姻的不自由,具有民主倾向。代表作有《吹牛的军人》、《孪生兄弟》(莎翁《错误的喜剧》)、《一罐金子》(莫里哀《悭(qiān)吝人》)等。普劳图斯的喜剧情节巧妙、富于动作、对话生动自然,充满戏谑成分,接近民间戏剧风格。

泰伦提乌斯(约前190-前159年),是一个贵族的奴隶,曾在罗马受过贵族教育,后来获释,从事戏剧创作。他的作品结构严谨、语言精练、人物性格鲜明,并以严肃文雅著称,深受贵族文人的赞赏。他只写过6部喜剧,全部流传下来,都是根据希腊新喜剧改编的。代表作有《婆母》、《两兄弟》等。

2. 中期罗马文学(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即共和晚期和奥古斯都时期,是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散文与诗歌都有新的成就,文艺理论也有一定影响。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 贺拉斯(公元前65-前8年):既是杰出的诗人,又是有重要影响的文艺理论家。他关于文艺的思想都是用诗简的形式表达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篇是写给皮索父子(Piso,当时皮索氏甚多,不知确指何人)的,这封信后来被罗马修辞学家、演说学家昆提利尔努斯(Quintilianus,约35-95AD)称为《诗艺》(Ars Poetica),其后遂以此名著称。

贺拉斯的《诗艺》分为三部分:诗意论(作诗的一般原则)、诗法论(诗歌的形式和技巧)、诗 人论(诗人的修养和任务)。他根据自身和同时代诗人如维吉尔的创作实践,吸收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和希腊化时期的文艺理论,提出自己对于创作,主要是悲剧创作的理论和要求。

在文艺和现实的关系上,贺拉斯继亚里士多德之后,重申文学摹仿自然的观点; 在文艺的作用上,他明确提出“寓教于乐”的原则;

在艺术创作方面,他提出了“合式”的原则:即要求一部文学作品具有“统一于调和的美”。 在艺术借鉴方面,他提出把古希腊文学作为典范来学习借鉴,提出了文艺模仿古典原则。

贺拉斯是罗马古典主义的创始人、奠基者,丰富发展了古希腊的文艺思想。他在《诗艺》中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他上承希腊化时代的新诗学,下启布瓦洛,架起了一座沟通古代诗学与近现代诗学的桥梁。他的理论特色后来直接为法国路易十四的宫廷诗人和理论家继承,形成古典主义理论。

奥维德(公元前43-公元18年),重要诗人。从18岁开始写作,早期主要写爱情诗,有《恋歌》2卷,《列女志》21篇和《爱的艺术》3卷等。这些诗内容轻佻,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奴隶主阶级的荒淫生活。他中期的作品是两首长诗:《变形记》和《岁时记》。但《岁时记》,因后来获罪流放黑海之滨,只完成了前6卷。《岁时记》内容多反映罗马宗教节日、祭祀仪典和民间风情,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晚期即放逐时期,他心情忧郁,生活凄苦,写了《哀怨集》5卷和《黑海书简》4卷:前者反映流放的生活感

12

受,表达孤寂、怨悔的心情;后者多为恳求皇帝宽恕的信件。

《变形记》是奥维德的代表作,该书用六音步诗行写成,全诗共15卷,包括约250个神话故事。全书以编年体的形式,从创世写到凯撒之死,奥古斯都继位。故事人物有神话中的神,男女英雄和历史人物。第一部分(第1卷)讲述宇宙的创立及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四个时代。第二部分(第2至11卷)是神话英雄故事。第三部分(第12至15卷)为历史故事。作品集希腊罗马神话之大成,每一个故事都生动有趣,穿插巧妙,而所有故事都始终围绕“变形”的主题,以阐明“世界一切事物都在变易中形成”的哲理。作者把神、人一视同仁,对他们采取了不恭不敬的态度①,旨在借神的变形表达事物不断变化的道理,表达世界从混乱走向文明、罗马从建城到帝国强盛、人类在不断进步的深刻内涵,从而表明凯撒的统治不能永久,奥古斯都的登位才是顺应时代的需要。但丁、乔叟、莎士比亚、莫里哀、歌德等伟大作家都很推崇这部作品,并受过它的影响。

3.帝国时期的罗马文学(1世纪-5世纪中叶),罗马文学开始衰落,仅讽刺诗和小说较有成就。 从公元1世纪起,奴隶制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统治者与平民,奴隶主与奴隶周华健的矛盾日益激化。3世纪后,帝国陷入危机,奴隶起义不断发生。与此同时,外族相继入侵。公元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史称拜占庭帝国。公元476年,西哥特人攻进罗马城,西罗马帝国终于在内忧外患中灭亡。

这一时期,文学日趋衰落。唯有塞内加的悲剧、马尔提阿斯和尤维纳利斯的讽刺诗,卢奇安(琉善)的讽刺散文对话,以及佩特罗尼乌斯的小说《萨蒂利孔》和阿普列尤斯的小说《变形记》(又名《金驴记》),有一定的地位。

二、维吉尔

1.维吉尔生平与创作概述:

维吉尔(Vergilius,Publius V.Maro,前70~前19),古罗马最杰出的诗人,他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诗歌的传统,对后世欧洲各国文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前37年,《牧歌》出版。前37-前30年间,他创作了《农事诗》。前30年之后,他用了10年多的时间创作《埃涅阿斯纪》。

《牧歌》共收诗10首。具体写作年代不详。《牧歌》摹仿田园诗的首创者、“希腊化”时期的忒奥克里托斯的诗作。维吉尔的《牧歌》或通过一个牧人的独唱、或采用一对牧羊男女的对唱等形式,歌唱牧人的生活和爱情,抒发田园之乐,有时也涉及当时的一些政治问题,表达了对社会和政治的看法于感受。在第一首牧歌中,表达了他个人在被归还土地之后的感激之情;第九首反映了战争期间人民被迫离乡的痛苦;在第四首中,他歌颂新的黄金时代的到来,抒发久经战乱的人民渴望享受和平幸福生活的心情。

《农事诗》共4卷,2000多行。这是一卷关于古罗马农民的工作于生活的诗歌,摹仿赫西俄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每卷分别叙述一个农业问题:种谷、园艺、畜牧和养蜂。当时罗马是个农业国家,经过内战的破坏,农村凋敝,屋大维实行了一项恢复农业的政策。他写这首诗乃是为了配合屋大维的农业政策的。但他并不是枯燥地介绍农业知识和阐述农业政策,而是把专门的知识同对祖国山河、自然景色、历史事件甚至神话传说的描写结合起来,把农事写得生动有趣。以下节选部分是第4卷8--50行:关于蜂房位置的选择。诗人把它描写得细致入微,情趣盎然。

维吉尔最重要的作品是史诗《埃涅阿斯纪》(一译《伊尼德》)。诗人于公元前29年开始写作此诗,逝世前完成初稿,逝世后由友人发表。

2.《埃涅阿斯纪》:

1)关于埃涅阿斯(Aeneas):在传说中,埃涅阿斯是女神维纳斯(阿佛罗狄忒)与特罗伊王族的子孙安奇塞思之子。特洛亚一战使之成为令人胆寒的勇士。

2)关于古罗马人起源的传说:(略) 3)《埃涅阿斯纪》:史诗全诗12卷,近1万行,叙述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亚城被希腊军队攻陷后率 ①

与荷马和维吉尔不同,奥维德对神怀着一种不敬的、嘲弄的态度。譬如,他在早年的诗《爱》中,嘲讽朱庇特:他的情妇“把门关上不准他进去,这比他自己的霹雳还厉害呢。”。

13

众离开故土,历尽艰辛,到达意大利建立新的邦国的种种经历(其后代建立了罗马)。前6卷摹仿《奥德修记》,以倒叙手法,写埃涅阿斯从沦陷的特洛亚,穿过地中海,在海上漂泊了7年后来到意大利的经历,其间插入迦太基女王狄多对埃涅阿斯的爱情悲剧;后面6卷叙说了埃涅阿斯在意大利不断处在恶战之中,为后来的罗马立国奠定了基础,其战争场面的描写,摹仿了《伊利亚特》。也有些学者主张全书应分三部分:前四卷是对特洛亚战争失败的追述;中四卷是从过去的灾难重压下解脱出来而转向未来;末四卷是为未来的罗马而战。

情节再现:(参考课本)

4)是否遵命文学?《埃涅阿斯纪》写这首诗的目的,是叙述罗马帝国的历史,歌颂罗马祖先建国的丰功伟绩,并歌颂屋大维本人。他根据古罗马的神话传说,把屋大维王族的始祖追溯到特洛亚英雄埃涅阿斯,而后者又是爱神维纳斯的儿子,从而把罗马王族的历史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借以证明屋大维是神的后裔。也因此,该史诗被有些批评家称为:“遵命文学”。

但也有人不同意此种说法,更多的批评家认为:史诗是为政策服务的,但情调完全是诗人独有的。维吉尔生活的时代正值共和国末期、帝国初期,他依附屋大维,但他的态度是矛盾的:他衷心感激屋大维给罗马带来和平,给他本人土地和家宅,屋大维奖励文学,提倡古风,提倡斯多葛派的道德,恢复宗教信仰,维吉尔敬仰他,讴歌他,埃涅阿斯部分地正是屋大维的画像或体现了屋大维所提倡的品德。但最终维吉尔对屋大维有所保留。他对屋大维的事业,对罗马帝国都存有怀疑。《埃涅阿斯纪》中也充满了疑虑不安、悲天悯人甚至忧郁的情绪。因为他多思,所以才多愁,也因此他在思想感情的深度方面超出所有他同时代的诗人,成为所谓“万事都堪落泪”的诗人。

5)《埃涅阿斯纪》与荷马史诗之间的异同: 相同之处:

A. 题材来源都与特洛亚战争有关。

B. 在情节结构方面,前6卷写埃涅阿斯海上漂泊7年,摹仿《奥德赛》;后6卷写特洛亚人和拉丁姆人之间的战争,摹仿《伊利亚特》。另外,有些细节也相同或相近:如埃涅阿斯也曾游历地府;铁匠神应女神之请,为埃涅阿斯铸造甲胄、盾牌等作战兵器;埃涅阿斯为朋友帕拉斯报仇,对应阿喀琉斯为帕特罗克洛斯报仇。双方曾试图以主将(埃涅阿斯与图尔努斯)之间单独交手来定两军胜败(在希腊史诗中是帕里斯和墨涅拉俄斯)。

C. 在人物设置方面,“埃涅阿斯—图尔努斯”对应“阿基琉斯—赫克托耳”;盟友帕拉斯对应帕特罗克洛斯。神也分成两派,参与了人间的战争,维纳斯庇护特洛亚人,尤诺和茹尔图娜帮助图尔努斯一方,主神尤皮特从中调和,并顺应命运的安排,做出决断。

D. 命运观念相似:命运的观念贯穿整部史诗,一切积极的东西和消极的东西,都只能用命运来解释。命运是无情的。

E. 在表现手法上,倒叙手法:主人公追述海上的经历,比喻的运用,重复手法,等等。

比喻:“整群的灵魂像潮水一样涌向河滩……其书目之多恰似树林里随着秋天的初寒而飘落的树叶,又像岁寒时节的鸟群从远洋飞集到陆地,它们飞渡大海,降落到风和日暖的大地。(”6.295-336,冥河岸边)

重复:埃涅阿斯三次想拥抱妻子的亡魂,他妻子三次像轻风和梦影一样闪开(2.792);在埃涅阿斯遇到他父亲的亡魂时,诗人使用了同样的动作描写(6.700ff)。 不同之处:

A. 荷马史诗是民间口头创作,《埃涅阿斯纪》乃是欧洲“文人史诗”的开端;

B. 主人公:荷马史诗的英雄自我意识强,一切行动都出自个人的打算,阿喀琉斯因个人恩怨而决定是否参战,奥德修斯历尽艰险,表现的是个人才智,回家的目的是达成个人的家庭团聚。而埃涅阿斯却

14

是神的意志的执行者,肩负着建立一个新民族和新国家的重任,个人幸福必须要牺牲掉,史诗经常称埃涅阿斯为“pius”,英语里有人将它翻译成“尽职”(dutiful),也就是说,埃涅阿斯是民族英雄、领袖、组织者和民族的象征,不仅要为国家尽职,而且还要对神尽职,由此衍生出他经历千难万险和种种流血牺牲的英雄业绩。《埃涅阿斯纪》中的这种使命感是希腊史诗所没有的,却成为维吉尔之后欧洲民族史诗的基本内容。所以说,维吉尔在欧洲文学发展中占有一个中心的、关键的地位。

C. 荷马史诗擅长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或家庭生活的现实图画,而《埃涅阿斯纪》却长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如,对狄多的爱情心理刻画得既深刻细腻,又惊心动魄。

D. 艺术风格:荷马史诗语言自然质朴,风格活泼明快,充满乐观的音调;而《埃涅阿斯纪》的语言音律谨严而富于暗示性,风格严肃而又哀婉。德莱顿曾对荷马和维吉尔进行了如下对比:“维吉尔气质安详、稳重,荷马狂暴、激动、充满了火。维吉尔的天才在思想得体,文字多采,荷马则思想迅速,语言自由。”“我们这两位诗人在气质方面既如此不同,一个火爆、血性高,一个滞涩忧郁,这就使他们各有不同的卓越之处。”他们塑造的英雄,“阿喀琉斯暴烈、急躁、报复心重……埃涅阿斯则忍耐、考虑周详、关心他的人民、对敌人仁慈、永远服从天命”。

6) 维吉尔史诗的地位与影响:是中世纪未被排斥的少数古典作家之一;但丁认为维吉尔最有智慧、最了解人类,因而在《神曲》中将其作为导师和领路人;文艺复兴以后对诸多诗人、作家的影响(塔索、弥尔顿等)。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p1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