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治理

更新时间:2023-10-28 02: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

摘要:2012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海洋沉积物质量良好。海水、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的放射性水平和海洋大气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处于本底范围内。但近岸海域水体污染、生态受损、灾害多发等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经河流排海的氮、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大,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率依然较低。

一、 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 1、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近年来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2012年我国近海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符合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6 910、30 030和24 70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67 880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了24 080平方公里。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增加了8 870、6 990、6 700和1 52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的近岸海域。 2、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

我国海洋沉积物监测要素主要包括石油类、重金属、砷、多氯联苯、硫化物和有机碳。在我国管辖的海域内共有581个监测点。2012年我国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沉积物中铜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为85%,其余监测要素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均在96%以上。近岸以外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仅个别站位的部分监测要素含量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全国重点海域沉积物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黄海北部近岸沉积物综合质量状况较差,其余重点海域综合质量良好。黄海北部近岸污染区域集中在大连湾,主要超标要素为石油类、铜、镉和锌,其中石油类含量超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同时部分区域贝类体内残留的铅、镉、六六六以及粪大肠菌群等有害物质比例较高。 3、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

由于江河携带大量的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的重点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2年72条主要江河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705万吨,较上年有所增加。辽河口、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等主要河口区环境状况受到明显影响。同时我国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依然较差,水体富营养化是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的主要环境问题。75%以上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40%以上的排污口邻近海域为重度富营养化。与上年同期相比,排污口邻近海域呈富营养化状态的比例明显升高。 4、海洋生物质量状况

目前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基本稳定,部分近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2012年,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海洋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主要类群基本保持稳定,符合其自然分布规律,海草、红树等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主要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长江口、苏北浅滩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关键生态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变化情况值得关注。81%实施监测的近岸河口、海湾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栖息地生境丧失、富营养化严重、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是造成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 二、 我国海洋污染的成因 1、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1)生活废弃物、生产(工作)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2)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的发生。(3)人为过程中和自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石油进入海水中,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石油进入海水后,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盖于水面,使海水与大气隔离,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2、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的兴建

由于围海造田和发展养渔业建设的热潮,使得沿海自然滩涂湿地总面积缩减了约一半。其后果是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重要经济鱼、虾、蟹生息繁衍场所消失,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濒临绝迹,而且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的能力。再加上海水养殖业的盲目

发展,养殖自身污染也较为普遍,海湾潮间带和水域中天然生长的鱼、虾、蟹普遍衰退。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可分为四类:海水养殖、围海造地、海岸工程、深海开发。 3、陆源污染

海洋污染物总量的85%以上来自陆源污染物,其成分主要是化学需氧物质、氨氮、油类物质和磷酸盐四类,合计占总量的95%以上,还有硫化物、锌、铅、铜等。陆源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农业养殖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禽兽粪便等。因此,陆地污染源可分为四类: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陆上养殖污染源。 4、 船舶造成的污染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1)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员故意的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洗舱污水排入海洋,船舶机舱工作人员故意将含有污油的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还有的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开伐门将燃油排入海洋。(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于发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使各种污染物质,主要是燃油外溢、油舱由于事故破裂造成的渗漏对海洋造成的污染。(3)船舶倾倒污染源;这种污染源的产生,主要表现在,经由船舶故意的将陆地工厂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产生的带有污染物质的污泥污水,倾倒入海洋。所以说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此外还有湿地人为破坏、人口和资源对海洋的压力以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等所造成的原因都导致了海洋污染。 (三)应对海洋污染实施的对策

1.确立治海先治陆的思想理念,建立陆源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一是在河流、海湾和近岸海域环境容量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排污总量实施方案。二是加强对企业分类排污的研究,制定不同种类企业的排污实施计划和排污收费标准,加大企业的环境成本,促使重污染企业关、停、并、转,彻底根治污染源。三是加强对政策指导的研究,鼓励企业绿色生产,教育和引导企业把追求环境效益摆上重要位置,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赢。四是指导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

2.治理海洋污染必须实现海陆联动。一是充分发挥环保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各自职责效能,陆海同步控制入海排污种类和数量,强化海洋环境整治的系统管理,实施生态修复的协同工程。二是在全面开展近岸海域环境容量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入海排污口和沿江、沿海排污企业,限期治理,达标排放,逐步实现入江入海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三是建立陆海联动环境执法体系,强化海洋环境保护监督部门的监督处罚职能,实施陆海同步的有效监督。四是建立跨省级行政区河流跨界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加强区域内各省(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协调,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领导下,共同确定跨省级行政区重要河流交界的水质控制断面和标准,建立跨行政区交界断面水质达标交接管理机制,制定跨省级行政区河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逐步建立起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和预警机制。

3.尽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和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建立“损害环境者赔偿,保护环境者补偿”的政策性赔偿、补偿机制,逐步推行环境受益地区向环境输出地区付费,环境资源消耗多的群体向资源消耗少的群体付费,以及污染户向受损害户付费的新政。改变过去实行的“谁污染谁治理”的惩罚方式,对各种排污企业实行政府收费,委托专业公司建设治污设施、集中接纳处理的新模式。提高排污收费和补偿标准,应按用水量计缴排污费,对超计划排放的企业实行同类企业两倍甚至更高的排污收费和补偿标准,促使企业和居民为用水成本的增加自觉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

环境保护的责任是重大的,它关系到子孙后代,因此要有计划地控制入海污染物总量,调整沿江、沿河和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理顺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强化海洋环境执法力度,恢复和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加强污染事故应急防备,增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而为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EB].2011-2012年[Z].

[2]张玉珍,方秦华.我国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山东环境,2003,(2). [3]管华诗,王曙光.海洋环境概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oq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