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物理机械运动实验单元试卷(word版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05 07:3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细心的小轩发现水箱接口处使用不同水管,出水口水流喷射的远近不同.于是,小轩想探究“水压相同时影响水管出水口水流速度大小的因素”。为此,他提出了三个猜想:①与水管的长度有关;②与水管的内径大小有关;③与水管的材质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轩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从而使接口处水的压强________。保持出水口的高度h不变,通过____________来反映出水口水流速度的大小.在接口处接材质相同的不同水管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长度l

(cm)

内径d

(cm)

喷射距离s(cm)

1

40

1.014

2 1.516

3 2.020

4

70

1.012

5 1.515

6 2.017

7

100

1.011

8 1.513

9 2.014

(2)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比较序号________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比较序号1、2、3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

_____。

(4)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

________。

(5)为验证猜想③,接下来的操作应该为_____________。

【来源】【专题】备战2020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题型08-创新探究题

【答案】不变喷射距离刻度尺 1、4、7或2、5、8或3、6、9 水管内径越大,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大越小用内径和长度相同,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使接口处水的压强不变,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

[2]水流速度的越大喷射距离越远,可以通过喷射的距离反映水流的速度。

(2)[3]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水管长度、水管内径、喷射距离。

(3)[4]比较1、4、7或2、5、8或3、6、9发现实验中水管材质和内径相同,而水管长度不同,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5]比较1、2、3或4、5、6或7、8、9发现当水管材质和长度相同,而内径不同,内径越小,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水管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4)[6]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5)[7]猜想③为出水口水流速度与水管的材质有关,所以为验证猜想③应当用内径和长度相同,但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

2.如图所示,是小华和小明两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如甲图所示,小华将木块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两边各用一段细绳通过定滑轮悬挂一定量的钩码.小华发现,当左边悬挂三个钩码,右边悬挂两个钩码时木块A也能保持静止.这是由于____.(每个钩码重1 N)

(2)小明认为将木块A换成带轮子的小车,实验效果会更好,其原因是:________.

(3)换成小车后,若要使小车保持静止,应当在右侧(选填“增加”或“减少”)________1个钩码.

(4)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两边拉力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扭转回来.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________上的条件.【来源】2020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运动和力

【答案】木块与桌面的摩擦力太大导致的;小车比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更小;增加;

同一直线。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木块保持静止,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左的拉力、向右的拉力和向右

的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所以木块静止不动的原因是由于木块与桌面的摩擦力太大导致的;

(2)木块A换成带轮子的小车,将滑动摩擦力变为滚动摩擦力,大大减小了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3)木块换成小车后,要使木块静止,就应该使左右两侧钩码的拉力相等,由于左边是3个钩码,右边是2个钩码,因此应该在右侧增加1个钩码;

(4)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能平衡,所以会扭转回来;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同一直线上.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项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____;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_________cm、v AB=_________m/s;

(4)小车到达C点后,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而是过了一会才停止计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v AC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5)AB、BC以及AC各段速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用“v AB”、“v BC”和“v AC”表示);

(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在做_____(选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并且速度越来越_______。(选填“大”或“小”)

【来源】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v=

s

t

小方便计时0.40.2偏小v AB< v AC< v BC变速大

【解析】

【详解】

(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s

t

(2)[2][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4][5]由图知,小车通过AB、BC、AC走的路程

s AB=10.0dm?6.0dmm=4.0dm=0.4m

s BC =6.0dm?1.0dmm=5.0dm=0.5m s AC

=10.0dm?1.0dmm=9.0dm=0.9m

所用的时间

t AB =15:35:22?15:35:20=2s

t BC =15:35:23?15:35:22=1s

t AC =15:35:23?15:35:20=3s

速度

v AB =AB AB s t =0.4m 2s

=0.2m/s v BC =BC BC s t =0.5m 1s

=0.5m/s v AC =AC AC s t =0.9m 3s

=0.3m/s (4)[6] 小车到达C 点后,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而是过了一会才停止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大,用公式v =s t

算出的速度偏小。 (5)[7] 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 v AB < v AC < v BC 。

(6)[8][9]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4.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小车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2)小车通过AB 段时测得时间t AB =1.6 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______cm/s ;

(3)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4)根据你的实验经历,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时,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来源】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答案】便于测量时间 较小 25 小 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2)[3]小车运动距离:

s AB =80.0cm?40.0cm=40.0cm,

t AB =1.6s ,小车通过AB 段的平均速度:

v =AB AB s t =40.0cm 1.6s

=25.0cm/s ; (3)[4]如果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得的时间偏大,由公式v =

s t

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4)[5]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小车的运动变快,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大。

5.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 (3)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

(4)经测量,10.9 m s =,20.4 m s =,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3s 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

【来源】贵州省水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 较小 s v t =

0.5 【解析】

【详解】

(1)[1]根据s v t

=可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2)[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3]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速度公式s v t

=

; (4)[4] s 1=0.9m ,s 2=0.4m ,则

3

0.9m-0.4m=0.5m s =,

由图知,t 3=1s ,所以小车在s 3上的平均速度

3330.5m =0.5m/s 1s

s v t ==。

6.小军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

(1)图中这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______图,另一种读数方式会使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偏大”或 “偏小”),铅笔的长度应为______cm ;

(2)接着,小军又用这把刻度尺去测量他的物理课本的厚度,五次读数分别为0.72 cm 、0.74 cm 、0.72 cm 、0.92 cm 、0.72 cm 。记录的五个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

_________cm ,该物理课本的厚度应为________cm ,小军多次测量同一本课本并求出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

(3)若这把刻度尺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来源】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检测物理试题

【答案】甲 偏大 3.40 0.92 0.73 减小误差 偏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3]由图可知,乙图中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乙图的读数偏大,甲是正确的;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其示数 为

3.40cm ;

(2)[4][5][6]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厚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5次读数中,0.92cm 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厚度为

0.72cm 0.74cm 0.72cm 0.72cm 0.73cm 4

L +++=≈; (3)[7]这把刻度尺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明显,由于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AC v =_____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BC v _____AC v (填“>”、“<”或“=”);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_(填“大、小”)。

【来源】四川省苍溪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s v t =

小 0.03 > 大 【解析】

【详解】 (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s v t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很小;

(3)[3][4]由题图知,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10cm 0.1m s ==,所用的时间t =3s ,小车从A 点到C 点的平均速度:

AC AC AC 0.1m m/s 3s

0.33s v t ≈==; 小车从B 点到C 点的路程BC 5cm 0.05m s ==,所用时间BC 1s t =,小车从B 点到C 点的平均速度:

BC BC BC 0.05m 0.05m/s 1s

s v t ==

=; 故BC AC v v >; (4)[5]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根据s v t

=

可知,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大。

8.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AB 段的距离s AB =_____cm ,测得时间t AB =1.6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_____cm/s

(3)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_____.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5)v BC _____v AC (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选填“A ”或“B ”)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v=s/t 时间 40.0 25.0 小 同一位置(同一高度) > B

【解析】

【分析】

(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s v t

=; (2)根据图象读出AB 段的距离,已知t AB ,利用速度公式求出AB 段的平均速度;

(3)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4)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

(5)从静止开始的速度肯定越来越快,据此解答;

(6)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图象.

【详解】

(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s v t

=;分段测量时间误差太大,所以要多次测量. (2)由图示可知:s AB =80.0cm-40.0cm=40.0cm ;

小车通过AB 段所用时间,t AB =1.6s ,AB 段的平均速度:

40.0cm 25.0cm/s 1.6s

AB AB AB s v t ===; (3)如果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 v t

=

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A 由静止开始下滑.

(5)小车从静止开始的释放,速度会越来越快,做加速运动,所以v BC >v AC ,

(6)A 图s-t 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

故A不符合题意;

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9.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

(1)测平均速度时需要用______测量路程,用______ 测量时间,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 ;

(2)如图所示,斜面长,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s,现已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请你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保留两位小数);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1.6t1=5v1=0.32

s2=0.8t2=2.8v2=____

(3)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________;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多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十七中等学校联考)

【答案】刻度尺秒表 0.29 0.36 变速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路程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3]本实验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实验原理是v=;

(2)[4]因为

s2=0.8m,

t2=2.8s,

所以

v2=≈0.29m/s;

(3)[5]因为

s3=s1-s2=1.6m-0.8m=0.8m,

t3=t1-t2=5s-2.8s=2.2s,

所以

v3=≈0.36m/s;

(4)[6]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

1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

: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其目的是________(选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一定要注意在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碰到挡板的同时停止计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AC

v偏_____(填“大”或“小”);

(4)小车通过全过程平均速度1v=_______m/s;若2s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

v________m/s;

(5)下列图中,能够反映小车运动过程的图象的是_________.

①②③④

【来源】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11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v=s

t

小增长大 0.24 0.2③

【解析】

【分析】

【详解】

(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s t

;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运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一些,所计时间偏小,由公式v =

s t 知所计算出的速度偏大;

(4)由图知,小车从顶端到底端时间t AC =5s,总路程:s AC =120cm=1.2m ,

故全程平均速度:v 1=AC AC s t =1.2m 5s

=0.24m/s ; 上半段的路程s AB =0.6m,小车运动时间t AB =3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AB AB s t =0.6m 3s

=0.2m/s ; (5) 由图知,BC 段时间t BC =2s,s BC =0.6m ,

所以:v BC =BC BC s t =0.6m 2s

=0.3m/s , v BC >v 2,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图像中①表示小车静止不动,②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④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③正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oh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