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更新时间:2023-07-17 23: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摘 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加强计算机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针对目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状况,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计算机;实践性教学;多模式

  计算机课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实践,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以适应人才培养需求。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模式转变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学理念要转变。关键是要贯彻“精讲、互动、多练”六个字。精讲,就是要把需要向学生传授的理论精华、知识要点和技能要领在有限的时间内精炼讲解、概要讲解,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吸收、能力训练,最终促进理论向实践应用的转化。互动,就是着重开展观点碰撞、问题探讨综合交融式的“思维-能力互动”。多练,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全方位提高素质能力。其次,教师角色要转变。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指导者、调控者、评判者。课堂上,教师更像是一位“导调者”而不是简单的“导入者”,其根本使命就是保证课前准备扎实深入、研究方向正确、课堂交流积极活跃。教师要从过去的“导演+主演”转变为“编导+主持+评委”,由学生来当演员,让学生站讲台,教师主要是起到一个引导、指导、主持和评价的作用。最后,教学方式要转变。教师要注重吸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大力开展小班化教学,大力推广研讨式、案例式、情境式教学,坚决反对“满堂灌”,真正让实践性教学成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常态模式。

  二、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一)任务式教学模式

  任务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式教学模式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在学生阶段性学习以后,围绕某个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进行探讨、交流,提高学生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办公软件word教学中所有操作都演练完后,要求学生应用word软件完成设计一份小报这一具体的任务。首先,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张做好的小报给学生,学生看到这张报纸,头脑里就会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然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图文表混排的小报,内容不做要求。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得到想要的成功欲望,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一个心智感知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创新实践的自学能力。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或中心内容,积极主动地发表观点、互相争论,以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思维,增加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和多种方式的表达能力。

  例如计算机病毒这节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病毒,生物病毒有什么特点?之后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以及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最后教师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清除?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先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病毒及其特点,有了对生物病毒的认识后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计算机病毒及病毒的特点,进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预防与清除。由于讨论式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这样不但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角色转换教学模式

  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师生的角色和地位。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在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这一章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讲课,并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在这章开始时,教师介绍本章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明晰的认识。其次将教学内容按问题分解成计算机网络的组建、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模块,让学生自愿报名,课下自己搜索资料并按照模块内容写出完整讲稿,经教师审查修改后,学生上
台讲授。最后教师对遗漏的问题、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并对全章内容作一个总结。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采取多种模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强烈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发挥其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o8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