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的分离以及药敏试验

更新时间:2023-09-11 21: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肠杆菌的分离以及药敏试验(悠然)

摘 要:山东某集团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的心、肝、脾,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引起该鸡场鸡只发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新霉素敏感,对头孢和新霉素的复方制剂中度敏感,几乎对可克林霉素不敏感。表明该鸡场出现了耐药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在以后的肉鸡生产中应慎用抗生素,在使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且应注意交替用药,按疗程投药。 关键词: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药敏试验

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菌株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各个品种和日龄的鸡均可发病,但肉仔鸡最易感。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与高度集约化饲养,鸡大肠杆菌病已成为鸡群重要的疾病之一。为了控制鸡大肠杆菌在鸡群中的传播,我们对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病例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的培养特性、致病力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为有效防制鸡大肠杆菌病提供了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来源

2006年11月山东省某集团养殖场场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料若干,已死亡鸡只死亡时间不超过24 h。 1.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病、死鸡的肝脏、心血等组织,接种在普通琼脂平板及普通肉汤,37℃培养20 h,抹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挑取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灰白色半透明的单个小菌落划线接种于EC肉汤中,于37 ℃培养20 h。 1.3药敏试验――打孔法

常规制备琼脂板。用已灭菌处理的微型加样器吸取已培养好的生长16小时菌液0.5ml,加入普通琼脂板上,摇匀。无菌打孔,将每孔加入以稀释好的药液0.1ml。置于37 ℃培养24 h,观察结果。 2 结果

2.1细菌分离

在营养琼脂平板上37 ℃培养20 h后,形成中等大小,圆形微凸起,表面光滑湿润,浅灰色半透明菌落。以及针尖大露珠样菌液。经分析部分为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2肉汤中生长情况 分离菌在肉汤中培养18 h~24 h,呈均匀混浊,管底有黏性沉淀,液面管壁有菌环。部分菌株产气。 2.3药敏试验

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此次分离的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新霉素敏感,对头孢和新霉素的复方制剂中度敏感,几乎对可克林霉素不敏感。其他药物的抑菌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分离菌对其不敏感的一个可能原因是药物已接近其使用期限。

表1 分离菌株对6种药物的敏感性 Table 1 Sensitivity of the isolated bacterium to 6 therapeutans 药物 药物含量 抑菌圈直径 敏感菌数 /(μg/孔) /mm Diameters 耐药/R 低敏 中度敏感/I 敏感/S 阿米卡星 2.5 22 6 1 6 2 新霉素 2.5 23 6 0 7 2 克林霉素 2.5 0 14 0 0 1 头孢曲松钠 2.5 11 13 0 0 2 头孢新霉素 2.5 30 7 1 7 0 头孢噻肟钠 2.5 0 13 0 0 2 表二,各场细菌药敏试验统计 本次试验共来自九联不同养殖场以及以前保留菌株。各养殖场药敏监测结果如下: 来源 头孢噻肟 丁卡 新霉素 头孢曲松 克林 新霉素加头孢噻肟 7号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17场 耐药 高敏 高敏 耐药 耐药 中敏 12场3栋 耐药 高敏 高敏 耐药 耐药 低敏 18场2栋 高敏 中敏 中敏 高敏 耐药 中敏 18场2栋 高敏 中敏 中敏 高敏 耐药 中敏 4号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25场2栋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8号 耐药 中敏 中敏 耐药 耐药 中敏 肉3场 耐药 中敏 中敏 耐药 耐药 中敏 3场 耐药 中敏 中敏 耐药 耐药 中敏 17场30日龄 耐药 中敏 中敏 耐药 耐药 低敏 1.4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高敏 耐药 24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7场34日龄 耐药 低敏 中敏 耐药 耐药 耐药 31场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6场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3 讨论 3.1 近十几年,在肉鸡生产中,为了控制大肠杆菌及某些细菌感染,治疗中盲目使用一些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并日趋严重。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形成较快,环境中大肠杆菌耐药性菌株越来越多。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曾对大肠杆菌比较敏感的头孢类、林可酰胺类随着不断的应用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本次试验看发现了对试验中测试的抗生素完全耐药的菌株,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所以,在使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时,有条件的应扩大常规抗生素种类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且应注意交替用药,按疗程投药,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2 从病料来源看,不同场地的大肠杆菌耐药性不同,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相对来讲氨基糖苷类目前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吸收比较差,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有效提高氨基糖苷类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以达到我们临床治疗目的,这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o1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