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篇章阅读精选练习

更新时间:2024-06-01 16: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尽管人类活动对于气温的全面上升确实起了作用,但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要归咎于自然原因。他们对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温度变化所作的详细研究的结果表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近来在一些报告中对全球气温变暖原因的解释是靠不住的。报告的主要作者,担任华盛顿大学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大气和海洋联合所所长的约翰?华莱士说:“我们所作的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是怎样引起气候的短期变动的。反过来,这种变动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大部分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可能引起的气候变暖的程度。”他告诫道,不能因为这个结果而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注意。

这些气象学家说,从1975年到1990年间,北半球冬季气温(特别是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俄罗斯等地)上升了0.3℃。他们认为,这一气温上升有三分之一是由大气环流的自然变动引起的。他们还认为,北半球地区从1900到1990年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月温差约有一半也是由这种变动引起的。华莱士说,“尽管人类活动与气温的全面上升可能也有关系,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应归因于自然变动,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无关。由于地表吸收热量的能力(热容量)比海洋低得多,地表冬季与夏季的温差非常大。因此,当大气环流带动暖气团经过北半球各大陆以及冷气团吹过海洋上空时,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他说,尽管科学家尚不完全了解引起大气环流型式变化的真正原因,但这与自然变化有关。

1.在文中空格处填一个词语( ) A.相信 B.确信

C.信任 D.否认

2.第二段中华莱士说的“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和“短期变动”指的是( )

A.全球气温自1975年以来全面上升和月温差的变化

B.北半球从1990年以来月温差的变化和1975年以来冬季变暖 C.大气环流型式的自然变动和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气温变化 D.全球气象情况的自然变化和大气环流形式的自然变动

3.第二段中华莱士所说的“这种变动”,具体是指( )

A.暖气团、冷气团分别吹过北半球各大陆和海洋所造成的气温的变化 B.若干年间气温上升幅度和月温差的变化 C.温室效应引起的不同程度上的气温变化 D.对全球气候之所以变暖的认识上的变化

4.华莱士这里说的“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比较难以保存热量而海洋往往比较能保存热量 B.地表吸收热量慢而海洋吸收热量快 C.暖气团吹过大陆而不吹过海洋

D.冷气团吹过海洋而不吹过大陆

5.从全文看,华莱士等气象专家的研究成果是( )

A.近一个世纪,特别是1975年以来的气温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 B.不能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注意

C.大气环流型式的变化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D.人为的“温室效应”并不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D

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它的顶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 848米,堪称世界之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青藏高原进行实地勘测,弄清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科学家们从喜马拉雅山的原层海相沉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从而证明:早在4 000~5 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

众所周知,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叫做岩石层,岩石层可以发生脆性断裂,形成为数不多的板块,板块之间可以做相对运动。根据板块大地构造假说,科学家们将全球岩石分为6个大板块,即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这样古海便渐渐消失,代之以高耸入云的山脉。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印澳板块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使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不断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一万米的。他们曾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作解释,①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①不需叠上几层,最底层的豆腐必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的压力而最终“垮台”。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像是“叠罗汉”,只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堆积而已。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所承受的压力也就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那样散架崩塌。

经过推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至10 000米时的负荷。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一万米高山的原因。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②上升速度仍保持每5厘米不变,②不用25 000年,高度将超过一万米。到那时,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

1.对第二段前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果B.条件

C.转折D.解释说明

2.对第三段的大意有几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了地球表层的情况

B.说明了地球的构造

C.说明了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D.说明了板块大地构造假说是如何形成的

3.对科学家推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一万米,但喜马拉雅山能否超过一万米还是个谜

B.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一万米,但喜马拉雅山有可能超过一万米 C.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一万米,喜马拉雅山也不例外

D.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一万米,喜马拉雅山最高只能达到一万米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地球上层约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

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互相碰撞褶曲隆起所致 C.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高度可达一万米

D.喜马拉雅山如果每年上升5厘米,再有25 000年,高度将超过一万米 5.文中①~②处少了两对关联词,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A.只要??就/如果??那么 B.如果??那么/如果??就

C.只有??才/因为??所以 D.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D

原子的结构很像太阳系,中心是原子核,周围环绕着一些带负电荷的电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它由一些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在原子中,电子的数目和原子核质子的数目相等。所以原子是中性的。

铀-235有一个特性,即当一个中子轰击它的原子核时,它能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产生2~3个中子和β、γ等射线,并释放出约200光电子伏特的能量。

如果有一新产生的中子,再去轰击另一轴-235原子核,便引起新的裂变。以此类推,这样就使裂变反应不断地持续下去,这就是裂变链式反应,在链式反应中,核能就连续不断地释放出来。

通常由一回路系统和二回路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放出的核能把水加热为蒸气,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发电的发电厂叫核电站。核电站的核心是反应堆,反应堆工作时放出的核能,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由一回路系统的冷带出,用以产生蒸气。因此,整个一回路系统被称为“核蒸气供应系统”,也称为核岛,它相当于常规火电厂的锅炉系统,但工艺技术复杂得多。由蒸气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二回路系统,与常规火电厂的汽轮发电机系统基本相同。也称为常规岛。

以秦山300兆瓦压水堆核电站为例,核蒸气供应系统(一回路系统)主要由反应堆、蒸气发生器、主泵、稳压器和冷剂管道等组成。汽轮发电机系统(二回路系统)主要要汽轮发电机组、凝结水系统、给水系统等组成。秦山300兆瓦压水堆核电站的一回路系统与二回路系统完全隔开,是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它的原理流程为:主泵将高压冷却剂送入反应堆,带出核燃料放出热能,冷却剂流出反应堆后进入蒸气发生器,通过2975根传热管,把热量传给管外的二回路水,使之沸腾产生蒸气发生器,通过2 975根热管,把热量传给管外的二回路水,使水沸腾产生蒸气,冷却剂流经蒸气发生器,再由主泵送入反应堆,如此循环不已,不断地将反应堆中的热量带出并转换产生蒸气。蒸气冲转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再经凝汽器,由给水泵送蒸气。蒸气冲转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再经凝汽器,由给水泵送入蒸发器。凝汽器由海水循环水加以冷却。这三个回路是完全相互隔离的系统。

1.“裂变链式反应”指的是( )

A.当一个中子轰击铀-235的原子核时所产生的裂变反应

B.一个新产生的中子再去轰击另一个铀-235的原子核所引起的新的裂变的反应 C.能连续不断地释放能量的反应

D.能持续不断进行的原子核裂变反应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核电站有“核蒸气供应系统”,所以蒸气由核反应堆直接产生 B.常规岛主要由给水系统、凝结水系统、汽轮发电机组等组成 C.核岛的结构、功能与常规火电厂的锅炉系统相同

D.根据秦山核电站的原理流程,蒸气由一回路直接进入二回路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子的结构像太阳系,它的质量全部集中在原子核 B.原子是由一些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C.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一些带负电荷的电子环绕其周围

D.原子是中性的,因为中子不带电

4.末段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 A.分类别、举例子 B.作比较、列数字 C.举例子、下定义

D.下定义、分类别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D 2.B 3.C 4.A

俗称黑匣子的飞行记录器,通常都被安装在飞机机身的后段靠近水平尾翼的附近,因为根据实际例子显示,当飞机失事时,黑匣子安装在这一位置可以获得较大的残存率。 从外观上来看,飞行记录器是一个长方形的防震、防火、防水的金属箱口为了使它容易被发现,外表有非常鲜明的桶红色涂装,并且贴有反光条。此外,飞行记录器上还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水下定位信标发射器,当飞行记录器被水淹没时,水将会成为导电介质而启动水下定位信标的石英震荡电路,发射粗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可持续30天以上,在水深400米的范围内均可侦察得到。

语音通话记录器记录飞机电源中断前后30分钟内,飞行组员的无线电通讯和谈话内容。数位飞行资料记录系统主要用来记录对飞机操作状况较有关键性的资料,这些资料取自飞机的其它系统和专用感测元件,资料先经数位化处理,然后被记录的磁带上。磁带上有6个资料轨道,可提供25小时以上的记录时间。收录的资料有:高度、空速、俯仰姿态、磁方位航行、攻角、垂直加速、纵向加速、马赫数、燃油流量、润滑油流量、航次、日期、起飞重量、重心位置等等。判读上述材料,就不难分析出飞机失事的原因。

1.根据文意,对飞行记录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它主要由语音通话记录器和数位飞行资料记录系统组成.

B.它俗称黑匣子,是一个防震、防火、防水的长方形黑色金属箱。 C.它记录的资料内容广泛而精密,对确定飞机失事的真相非常重要。

D.如果飞机失事,落入水深不超过400米的海域,可以凭借它的水下定位信标发射器发射的信号找到它。

2.根据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要确定失事飞机的航次、日期等,可查听语音通话记录器的磁带记录的语言信息。 B.飞机失事前25小时的机长和飞机机械师的谈话内容,可在黑匣子保存的磁带中查听到。

C.当黑匣子掉入大海之中,海水有助于启动水下定位信标的石英震荡电路。 D.数位飞行资料记录器的磁带上有6个资料轨道,从中一下子便可查到飞机失事的所有各种数据。

3.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飞机失事时的燃油流量、攻角可以从黑匣子的磁带上找到数据。

B.飞机的各种机械系统中有专用感测元件,其感测到的资料信号转换成数位模式,再供给数位飞行资料记录系统作记录,保存在黑匣子中。

C.黑匣子的外表有反光条,可以反射夏日的阳光,以免过高的温度影响录音磁头的效果。

D.数位飞行资料记录器的磁带格式和语音记录器的磁带格式并不相同。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B 2.C 3.C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他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作劳动却远远不如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现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选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涵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涵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涵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1.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涵了历史的审美因素。 2.第二段画有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内容。”主要指的是

A.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D.建筑包涵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主观因素。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画有横线的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明人们对建筑感受是具体的。

B.文章的第一段是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流变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作者观点的。

C.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入手以

研究建筑美学。

D.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将来必定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

C.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D.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健康发展。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 B2.D3.D4.D

经过历时一年的技术鉴定,法国热尔省农产品储藏中心最近确认,由法国和美国两家企业\联合生产的强紫外线发生器对农产品保鲜具有很好的效果,并建议予以推广。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能够破坏人体内脱氧核糖核酸结构,导致人体罹患皮肤癌。法国卡莱纳公司和美国马克斯韦尔公司的科学家正是由此得到启发,决定联合生产强紫外线发生器,利用紫外线能够改变脱氧核糖核酸结构的特征,对农产品进行强紫外线照射,通过破坏残留的细菌、病毒、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而达到杀灭它们的目的,使农产品得以长时间储存、保鲜。 据介绍,强紫外线发生器的关键技术是要使用氙灯发射出紫外线占20%的强光,强度比自然光高出两瓦多倍。与普通的热处理和电离处理方法不同,紫外线光照处理不会使农产品出现氧化和变色。另外,由于光照只能及农产品表面,对深层没有任何破坏作用。 据悉,法国已决定在农产品加工、储藏领域中广泛使用强紫外线光照保鲜技术,首批强紫外线发生器将于近期在部分企业中正式投入使用。有专家表示,除用于农产品保鲜外,强紫外线发生器还可进一步推广到空气净化和水处理等其他领域。 1.法国决定广泛使用强紫外线保鲜技术的主要依据是: A.法国卡莱纳公司的技术鉴定

B.美国马克斯韦尔公司的技术认定

C.法国热尔省农产品储藏技术中心的技术鉴定

D.法国卡莱纳公司与美国马克斯韦尔公司的科技实力

2.强紫外线发生器使用农产晶长时间储存、保鲜的途径是:

A.对农产品进行强紫外线照射,进而破坏农产品中的微生物

B.对农产品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紫外线照射,破坏农产品中所含细菌、病毒、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

C.利用高强度和紫外线照射来破坏残留在农产品表层的细菌、病毒、酵母菌等微生的脱氧核糖核酸

D.利用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改变残留在农产品中的细菌、病毒、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

3.选出下列有关紫外线保鲜技术优点叙述有误的一项: A.让农产品在不发生氧化的状态下长时间保鲜

B.让农产品在原有营养成分不受任何损失的情况下保鲜

C.让农产品的储存、保鲜时间较之其他保鲜方法更长

D.不会改变农产品的原有外观色彩 4.下列有关文意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在农产品加工、储藏领域中已广泛使用了强紫外线光照保鲜技术 B.强紫外线发生器使用氙灯能发射出纯度很高的紫外线强光

C.首批强紫外线发生器将于近期由法美两家企业联合开发出来

D.强紫外线发生器除能保鲜外,还能进行空气净化,处理污水等工作 5.下列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A.法美两公司研制出新的保鲜方法 B.法国推广强紫外线保鲜新技术 C.保鲜技术通过鉴定 D.紫外线保鲜方法简介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B

西部,指我国西北、西南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54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57%,人口2.8亿,占人国总人口23%,全国55个少数民族,大多数都生产、生活在广袤的西部地区,由于历史的、环境的原因,西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比较贫困。为使我国东西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央做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开发,原义是开掘、开拓的意思,按《辞海》的解释,主要是经济生产层面的意义:“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进行开发的,有美国的西部开发,其动力是经济因素。美国西部本来是印第安人的家园,他们人数虽少,但在广阔的西部长期生活,拥有自己的传统,创造了自己的历史文化。东部人口大量拥入以后,印第安人被赶到为数不多的“保留地”,其他地方被大量“开发”,结果印第安人创造的历史文化便荡然无存。我们的西部开发,虽然借用了“开发”一词,但其内涵却大不同了。根据中央的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要加快西部地区现代化的步伐,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由于中央的重视,在西部大开发中,许多人已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陕西省一位学者认为,西部开发要以文化为先。他的根据是:西部开发,“真正的困难和应引起重视的是文化贫困问题”。世界银行的一位副行长有这样一段高论同样给我们以启发,他说:“以往的发展经验给予我们两个至关重要的权利:一是仅仅依靠发展经济来减少贫困和保护发展的持续性是不够的。另一个教训是,技术绝对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这些提醒我们必须改变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而改变的源泉就是文化。”文化是什么,按他的解释,“文化不仅是艺术、音乐、舞蹈和戏剧,而是整个的生活方式。从某种程度来说,文化是一种提升的过程。”“因为人和社会只有通过文化才能对整体有所洞悉、有所把握。”当然,这里所谓文化,是指大文化,而不是某一具体文化。对此,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有一个精辟的总结:“20世纪中国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呢?总的说来,是传统文化加上现代化。”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发展,总是根植于其固有的历史文化的沃土之中。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现代化,那么,保护好优秀的历史文化,便是题中应有之义。

1.对文中“虽然借用了‘开发’一词”的“开发”这个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对特定对象进行有目的的开掘和开拓。

B.是以经济因素为动力,类似于美国的西部开发。

C.是促进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实现其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D.是以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而利用它的生产活动。 2.对世界银行副行长的“高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至关重要的权利”实质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教训。

B.减少贫困和保护发展的持续性不能光靠发展经济。

C.从发展经济的角度看,技术不失为解决相应问题的办法。

D.文化是整个的生活方式,而不能视之为艺术、音乐、舞蹈和戏剧。 3.对文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简介了“西部”的情况,点明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B.第二段阐释了“开发”的概念,以美国西部开发为比照,揭示我国西部开发的内涵。

C.第三段引述专家名人的观点,着眼于对文化,尤其是大文化意识的解说。

D.全文围绕“开发与文化”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强调西部大开发必须注重保护好优秀的历史文化。

4.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又一体现。

B.美国的西部开发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却破坏了印第安人创造的历史文化。 C.传统文化加上现代文化,就是对“开发与文化”这一命题的形象诠释。 D.实现东西部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应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目的。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线性和非线性本来是数学名词。所ν线性是指量与量之间的正比关系,用直角坐标形象地画出来,是一根直线。在线性系统中,部分之和等于整体,描述线性系统的方程遵从叠加原理,即方程的不同解加起来仍然是解。非线性则指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叠加原理失效,非线性方程的两个解之和不再是方程的解。对于处理线性问题,已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等。然而对于非线性问题,长期以来科学家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统一方法可循。

线性和非线性物理现象的区分一般有以下三个特征。首先从运动形式上有定性区别,线性现象一般表现为时空中的平滑运动,并可用性能良好的函数表示。而非线性现象则表现为从规则运动向不规则运动的转化和跃变。其次,从系统对外界影响和系统参量微小变动的响应上看,线性系统的响应平缓、光滑,往往表现为对外界影响成比例的变化。而非线性系统中参量的极微小变化,在一些关节点上,可以引起系统运动形式的定性改变,在对外界激励的响应上,则表现为出现与外界激励有本质区别的行为,比如周期驱动的非线性振动系统可以出现驱动频率的分频、倍频形式的运动,而不仅仅是重复外界频率。第三,反映在连续介质中的波动上,线性行为表现为色散引起的波包弥散、结构的消失,而非线性作用却可以促使空间规整性结构的形成和维持,如孤子、涡旋、突变面等等。

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线性作用其实只不过是非线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的近似。

1.对“线性”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线性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现为一根直线 B.线性是非线性在一定条件下的特例

C.人们通过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方法来解决线性问题

D.线性作用在自然界中极其少见 2.对非线性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对非线性来说,量与量之间不存在正比关系 B.对于非线性问题,科学家完全?有方法可言

C.非线性作用包括孤子、涡旋、突变面等

D.非线性系统对外界的响应,既不平缓,也不光滑

3.不能用来区分线性和非线性物理现象的一项是:

A.参量的极微小变化,在一些关节点上,可以引起系统运动形式的定性改变 B.表现为时空中的平滑运动,并可用性能良好的函数表示 C.出现驱动频率的分频、倍频形式的运动 D.量与量之间成反比关系

4.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线性和非线性是数学概念借用到物理现象上 B.叠加原理不能应用于非线性方程

C.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都是数学方法

D.非线性现象是线性现象的进一步变化和发展 5.下列描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非线性系统中参量极微小变化,往往表现为对外界影响成比例变化

B.线性行为可以促使空间规整性结构形成和维持,而非线性却表现为色散引起的波包

弥散,结构的消失

C.线性现象一般表现为时空中的平滑运动,非线性现象表现为从规则运动向不规则运

动的转化和跃变

D.线性作用与非线性作用是毫不相干的两种作用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C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物的世界,在它同爱的世界之间断绝交通的时候,便失支了它的平衡。于是我们就不得不为极低廉的东西,付出灵魂的代价。而这种事情只能发生物物的监狱以其铜墙铁壁永远牢不可破威胁吓唬我们的时候,于是就引起了可怕的战斗、嫉妒和压迫,争夺空间和机会,因为这些都是有限的。我们痛苦地意识到这种事情的邪恶,努力采取一切措施,在一个残缺不全的真理的狭窄范Χ内加以调整。这种努力导致失败。只有他帮助了我们,他以他的一生给我们证明:我们有个灵魂,它的住所建筑在爱的王国里,当我们达到精神上自由的境界,物就无从以其虚假的价格霸道欺压我们了。

1.这段话的主题是:

A.我们的物的世界丰富多采,应该珍惜

B.人们应该有一个爱人的心,去抵制物质所带来的诱惑 C.人应该有感情

D.物质是战斗、嫉妒和压迫的来源 2.文中“断绝交通的时候”的意思是: A.两个世界和情感世界被隔开了

B.物的世界和情感世界被隔开了

C.物的诱惑使人们失去理智而做出不应该的事情 D.人们以后不再被物质所诱惑了 3. 在文中“吓唬我们”指的是: A.因为犯罪而受到身心上的惩罚

B.有人威肋他们

C.他们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遣责

D.大众舆论让此们很难受

4.本文中的“狭窄范Χ内加以调整”指的是: A.因为不合实情而做出调整 B.因为范Χ空间太小而做出调整

C.人类狭窄的认识范Χ内不断吸取教训而不断进步 D.真理很狭窄,需做出调整 5.本文中作者强调的是:

A.物质很重要、要不断丰富我们的物质 B.真理的世界要不断地开拓

C.人类世界的发展过程是残酷、漫长的

D.人们应该有一颗爱心,去爱这个世界,它将让人们不再局限于物的世界,让世界更加美丽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B 2.C 3.A 4. C 5.D

妇女的出·问题,是这几年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 据《中国妇女》杂志对10城市2000余市民的调查,81.2%的人在“女人应该参加工作还是回家做家务”中选择前者,赞成妇女工作;即使丈夫的收入足够维持家庭开支,也有75.7%的丈夫选择让妻子参加工作。 70%的女性和62.5%的男性都认为工作和家务对女性同样重要。相信妇女能在工作中作出成绩的,女性占78.1%,男性则达80.7%;持相反意见的女性反占3.4%,男性为3.2%。中国社会目前男女平等程度如何?71.7%的人认为比较平等或非常平等,19.5%人持相反态度。

1.这段话谈论的主题是:

A.男女平等问题

B. 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 C.中国妇女的出·问题

D.中国妇女地λ逐渐在提高

2.对妇女参加工作,很多人的看法是: A.比较支持妇女参加工作 B.绝对支持妇女参加工作 C.认为妇女应该做家务 D.反对妇女参加工作

3.对妇女能不能在工作中作出成绩,正确的看法是: A.妇女不可能在工作中作出成绩 B.妇女的工作会做出前所δ有的成绩

C.妇女的工作成绩是不能与男性比的

D.大多数人认为妇女完全可以在工作中作出成绩 4.被调查者对中国实现了男女平等的看法是: A.认为已经实现了

B.还不认为实现了男女平等

C.认为中国男女平等逐渐地在实现,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男女应该平等 D.男女之间永远也不可能平等

5.被调查者对工作和家务对女性的重要性的看法是: A.都认为同样重要 B.大部分人认为同样重要 C.大部分人认为不是样重要

D.被调查者中认为工作和家务对女性同样重要的男性的比例富于女性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C 2. A 3.D 4.C 5.B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环境Σ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关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地传染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这是最大的错误。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配。”所ν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业ó易的起飞,而是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进入金属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裂”的理念。这两种文化现象在文明初始阶段已经形成,并延续至今。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商朝的青铜器都是用来作为礼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戈”等等;而商朝所用的农器是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和骨头。但苏末不同,它的青铜器最早是用来种植小麦,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跟前面关系的断裂。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我们当然知道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产生更多,但多不一定好。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这一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从夏朝到商朝,一直到后来的封建时代,我们都是以氏族、宗教为主体的延伸。但是苏δ一开始就放弃了氏族、宗教的团体,而以地缘的团体来代替。因比,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延续了宗族关系,而苏末断裂了,代之以地缘关系。其他,如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差别都是如此。

1.对“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确一项是( )

A.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技术革命的结果,因此“多”不利于社会文明产生

B.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商业ó易的起飞,当时社会还?有这样的商业ó易需要,因此?有“多”的必要

C.“多”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度集中,不符合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要求 D.“多”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这种不尊重自然的做法会影响人类的连续发展。

2.对“延续”这一中国文化的理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续”包含着这样的思想:人与自然,与其他人,与整个宇宙是连成一体的 B.“延续”即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因此商朝所用的农具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跟骨头

C.“延续”是一种连续性的宇宙观,意δ着应该维持和谐、平衡的关系

D.“延续”这一中国的文化现象从文明初始阶段就已经形成,它体现在生产工具、人际关系、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方面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推进了西方文化理念的发展 B.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是现代社会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它影响全世界 C.西方文明较之中国文明,就其特点看,更多地包含着一些错误的理念 D.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不仅影响着西方社会,也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影响 4.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续与断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异之所在,这两种文化是可以互补的 B.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不是后期才产生的,而是从文明一开始出现就形成了 C.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是西方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引以为戒

D.作者对工业革命导致环境Σ机、生态Σ机等问题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5.下列不属于西方所主导的观念的特点是( )。 A. 强调竞争

B. 强调征服

C. 无限制地利用物质 D. 注重和谐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D

关于水族的来源,国內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结论是,水族是我国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后裔的一支,逐渐发展成为单一的民族。但是,水族先民什?时代,什?原因,从什?地方来到南方融入百越之中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水家专家所关注的,也一直?有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蒙熙林说,从殷商亡国变迁的历史、水族古文字及水书、水族历法、水族复杂的韵母系统、水族语言中保留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水族盛大年节--端节以及DNA鉴定等等资料的研究表明,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

蒙熙林进一步分析说,荔波县档案局收藏的一本清代水书上印有÷花1的图案,而÷花1在南方是绝对?有的。其次,登高跑马是水族端节活动的一个重要內容,跑马的时间都在亥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而水族端节跑马讲究配鞍而骑,如实在?有者,也要用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作替代。配鞍而骑是典型的北方民族骑马习俗,与南方“不鞍而骑”的习俗截然不同。另外,水族人嫁女儿时,嫁妆中必须有件羊?大衣,这是水族人

富贵的象征。而南方炎热的气候显然与羊?大衣格格不入。

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医学研究部门通过对水族群体抽血进行DNA鉴定,得到了科学的结论。1997年,贵州医学院遗传专家对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等几个主要世居民族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家庭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结果表明,水家先民确定是西北地区民族的血缘。

专家们分析,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第一次举族迁徙,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使水族先民从殷商的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水家先民第二次举族大迁徙,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朝统一中国,发兵征服岭南之后。这次迁徙促使水家先民从百越母体中分离由来,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大致形成后世分布的格局。

在生产力发展缓慢的古代。水族地区经历了八九百年的生息发展,到公元629年之后,才相继出现唐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置应州、抚水州、莪州、劳州、都尚县、婆览县建制的辉煌。水族在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既有自己的一部分融入到相邻的民族之中,也有相邻民族的一部分融入到水族之中,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

因此,在水族民间、在水族研究史上,出现殷人后裔说、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等等,那只不过是水族发展历史过程中某一时段或某一分支的事实。

1.根据文意,下列对“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的理由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族有自己的古文字,水族语言中保存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有着复杂的声韵母系统

B. 水族书上印有南方绝对?有的动物÷花1的图案,水族人嫁女必送羊?大衣 C. 水族人骑马讲究配鞍而骑,骑马必配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

D. 水族盛大年节--端节的时间和汉族春节的时间相当,端节的活动--登高跑马的时间亥日相当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

2.根据文意,下列有关水族的发展演变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

B.水族先民的第一次举族迁徙,融人了岭南的百越族群中

C.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时期,水族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

D.一直到了公元629年之后,水族才形成了后世分布的格局,有了建制的辉煌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族是由我国南方古代“百越”族的后裔“骆越”族的一支逐渐发展成的单一民族,这是国内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看法

B.遗传专家对水族群体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最终才得出了一个结论

C.水族从殷商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又从百越母体中分离出去,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和相邻的民族互相融合

D.水族先民的两次迁徙,共经历了八九百年的时间,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缓慢,水族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

4.下列关于水族起源的说法,最全面的是( )。

A. 殷人后裔说 B. 两广源流说 C. 江南迁来说 D. 以上都不对

5.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以水族古文字写成的水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极高的研究价值,受到世界语言学界的瞩目

B.贵州的汉族、苗族、布依族等世居民族与水族的种群血缘有较大的区别 C.在对水族群体的DNA鉴定中,也发现了有不同于水族特征的个例 D.“西北迁来说”是水族来源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的谬误做了纠偏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D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沈冠军教授等根据可靠的石制品测年结果,认定云南省宜良县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话动,此前的中国原住民并δ消亡,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这一重要依据相应不能成立。作者同时认为骨化石的常规14C年龄存在较大误差,不宜在学术研究中引为佐证。这一成果发表于最近出版的《科学通报》上。 众所周知,具有现代解剖特征的智人,即现代人起源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多地区连续演化”和“非洲起源”这两种主要的学说,已激烈争论了近20年。相关遗物年代的准确测定,对澄清这一争议十分重要。沈冠军认为,过去20多年里测年新技术的应用表明,西亚和非洲10万年前就有现代人类。而我国相关人类遗址的主要测年手段,是以骨化石为样品的铀系和常规14C法,分辨率都很有限,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3万年内,同时缺少有确实年代依据的距今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所以尽管我国人类学家多倾向于“多地区连续演化说”,但上述测年数据却更有利于“非洲起源说”。 近年来,沈冠军等基于洞穴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研究了广西通天岩、白莲洞等晚期智人洞穴地点,发现这些原认为2万~3万年前的遗址,实际年代应在10万年左右,或者比这更早。也就是说,我国出现现代人类的时间,很可能不晚于西亚和南非,因此当前在学术争议中占上风的“非洲起源说”可能并不成立。

为寻找进一步的证据,沈冠军和云南省宜良县文物管理所李建坤、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学平等一起,将目光锁定到λ于云南宜良九乡风景区内的张口洞遗址。

据介绍,张口洞遗址于1989年被发现,随后共发掘出现代人牙化石40余?、石制品1800多件。上部地层炭块和下部地层骨化石的常规14C法测年结果,分别是距今1万年和1.5万年左右。沈冠军等认为,张口洞文化堆积中夹生的钙板多达10层,纯净致密、结晶良好的洞穴次生碳酸盐岩可作为铀系年代测定的理想材料,堆积物代表的时间跨度显然远大于原认为的5千年左右。为此他们多次进行实地采样,对其人类演化意义进行了“再研究”。 测年结果显示,张口洞的钙板层中表层和第二钙板层小于1万年;第四、五钙板层分别为约5.5 万和11万年,其间出土的石制工具是我国这一时段人类活动的确证。因此作为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论据的“中国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缺环”,很可能只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4万~10万年是现代人类起源、扩散和演化的关键时期,至少我国南方在这一时段存在人类活动,这里人类演化的时间序列很可能并δ间断。

研究结果表明,张口洞第六钙板层形成年代为30万年前,其下堆积远大于骨化石常规14C测年给出的约1.5万年。因此长久以来在国际学术界颇受质疑的骨化石样常规14C年龄,其数据“果真不可相信”。沈冠军认为,上世纪80年代前以这一时标测定年代的地点,都应用新技术重新研究;即使暂无可能,也不宜在学术研究中将其引为重要佐证。 1.文中说:“上述测年数据却更有利于‘非洲起源说’。”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上述测年数据”的一项是( )。

A.云南省宜良县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

B.西亚和非洲10万年前就有现代人类

C.我国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3万年内

D.我国缺少有确定年代的距今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

2.沈冠军教授等人对人类起源研究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出现现代人类的时间,比西亚、南非都早

B.我国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缺环可能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 C.我国南方在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这里人类演化的时间序列很可能δ间断

D.研究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类学家倾向的“多地区连续演化说”。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关于现代人的起源,世界上存在“多地区连续演化”和“非洲起源”两个主要观点,已激烈争论了近20年

B.开始是“非洲起源”论占了上风,后来由于中国考古的发现,“多地区连续演化”论占了上风

C.骨化石常规14C测年法存在较大误差,因而这种测年方法得出的数据长久以来在国际学术界颇受质疑

D.沈冠军等人的研究是采用新的方法,即铀系定年法,这种方法比14C法分辨率更高

4.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法是我国地理学教授沈冠军发明的

B.沈冠军之所以把张口洞作为研究的地点是因为那里出土的化石特别多 C.上世纪80年代前所测定的遗址年代都是不准确的,因而不能在学术研究中加以引用

D.中国现代人可能不是起源于非洲,“非洲是现代人类的发源地”的观点有可能不成立

5.对张口洞遗址的考古研究,其主要是为了说明( )。 A. “非洲起源说”可能并不成立

B. 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 C. 常规14C法测年的准确性 D. 我国最早有人类的产生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 A 2. A 3. B 4. D 5.A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的科学家分别发现,在大洋深处有一些深海声道可以让声波传得很远。在深海声道中,声音可以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的迹象。后来的科学家还为此做过一次实验,他们在澳洲南部海中投下深水炸弹,爆炸产生的声波顺着深海声道绕过了好望角,又折向赤道,横穿大西洋,经过3小时43分钟后,竟然被北美洲百慕大群岛的测听站收听到了。计算起来,这颗炸弹爆炸后的声波一共“走”了19200公里,在海洋中环绕地球达半圈!

经过理论分析,科学家发现,这是因为大自然在大洋深处造成了对声波传播非常有利的深海声道。海水下的声速基本上由温度和海水压力控制:温度愈低,声速也愈慢;而海水压力愈大,则声速愈快。大洋中的水温从总的来说是太阳照射造成的,因此温度总是随深

度增加而降低,但到一定深度后温度就不再改变,形成深海等温层。而海水压力却只与深度有关,深度愈大,海水压力就愈大。因此,如果从海面向下观察,就会发现,声速先是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而变慢,当下降到一个最低值时,海水温度不再改变,这时,声速就会随海水压力增大而变快。

这样,声波传播的速度在整个海洋中变成了上下两层,在上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越慢;在下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则越快。在这两层交界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声道轴,由于声波在传播中总是向声速慢的界面弯曲,因此声道轴上方和下方的声音都会折回声道轴。在上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越慢;在下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则越快。这样,声能被限制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不接触海面和海底,这就像在声道轴上下各放一块反射声音特别好的大平板一样,声音总是在这两块平板之间来回反射,能量不受损失,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这就是“深海声道”。

深海声道经常受到复杂海况的影响,海洋深度的变化、海底山脉的阻挡都是障碍。一般说来,如果海的深度变浅,对声道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不浅到声道的下界,影响就不大,如果越过了下界,声道中的部分声波能量就会受损。海底愈浅,声能受损就愈严重。如果海底穿过整个声道,那么声道效应就没有了,声道就消失了。

1. 下列对“深海声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海声道是可以让声音以由快变慢再由慢变快的速度清晰地传播到大洋很深处一定范围内,并总是向声速慢的一面弯曲的特殊界面

B. 深海声道是位处深海一定深度范围内,环绕地球达半圈并且能使声音在其中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迹象的特殊声道

C. 深海声道是以深海等温层为界面形成的,因而能保证声波迅速而不受损失地传播到深海一定范围内的特殊的声道轴

D. 深海声道是声能不接触海面和海底而不受损失地在大洋深处的一定深度范围内传播,从而让声音可以传得很远的特殊声道

2. 在海水下的声速与温度和海水压力的关系是( )。

A. 温度愈低,声速愈慢 B. 温度愈低,声速愈快

C. 海水压力愈小,声速愈快 D. 海水压力愈大,声速愈慢 3. 根据文意,不属于深海声道“奇异”特点的一项是( )。 A. 深海声道可以使声音传播到很远而没有减弱的迹象 B. 在深海声道中声速基本上不再受温度和海水压力的控制

C. 在深海声道中传播的声音能折回声道轴而能量不受损失

D. 声能在深海声道中总是被限定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

4. 联系上下文,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在声道轴上方,随海水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会越来越低,声速也因此而越来越慢

B. 在声道轴下方,声速和海水深度成正比,和海水温度成反比

C. 这样的声速差别正是使声道轴上下方的声音不断折回声道轴的重要原因 D. 声道轴上下方声速的变化基本上是太阳照射和海水压力影响的结果 5.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海声道形成于大洋深处,这就意味着海洋越深处,声道轴上下方的范围就越大,就越容易形成深海声道,声道效应也就会越明显

B. 深海声道对声波传播非常有利,因此,谁控制了全球深海声道,谁就能从某种程度上控制深海制海权,谁就能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

C. 声道效应会受海底障碍的影响,如果人们想获得某一声道效应,可以在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采取必要措施清除障碍,以使声道畅通

D. 声波竟然可以顺着深海声道环绕地球达半圈,所以我们可以建成环球深海声道,并利用方向可控的声波来发展通讯事业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 D 2. A 3. B 4. B 5. C

你能想像一只绿色老鼠的样子吗?科学家最近通过基因变化技术使老鼠长出了绿色的毛,试验的成功让科学家们相信,将相关基因移植入毛囊可以改变毛发的颜色,这意味着对毛囊进行基因变体疗法可能大有作为。

抗癌公司是美国加州圣迭戈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这里的科学家将一种水母基因移植到老鼠的毛囊中,使老鼠长出了在蓝光下呈现荧光绿的毛发。该公司总裁罗伯特?霍夫曼说:“这些毛发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其中有荧光绿色的蛋白质。”这种荧光绿蛋白质就是使水母在暗处发绿光的那种基因。霍夫曼将这种水母的基因移入一块剪下的老鼠皮上,他用一种名叫胶原酶的物质将老鼠皮组织软化,胶原酶可使毛囊更容易接受水母的基因,然后将老鼠皮放入培养液中。培养液含有一种腺病毒,这种病毒与平常引起感冒的腺病毒相似。该病毒很快进入老鼠皮上的水母基因细胞中。霍夫曼采取措施使病毒迅速复制,这样病毒细胞就可以将自己携带的基因成分载入老鼠的细胞中。霍夫曼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过程,他发现,老鼠皮的毛囊中明显出现了绿色蛋白质的斑点,这是每根毛发生长的基础。此后,这块老鼠皮上80%的地方长出了绿色的毛。然后,霍夫曼将这块长有绿毛的老鼠皮移植到活老鼠缺少毛发的皮肤上,移植的毛发在老鼠身上不断生长,逐渐遍布全身。

目前,该研究最乐观的前景可能就是让灰白头发恢复成黑发。研究人员已通过基因疗法使白老鼠长出了黑色的毛,这对于治疗灰白头发是重大进步。但这种基因变体技术还要在老鼠身上再做几年试验才能用于人类。科学家们认为,一旦人类掌握了关于头发颜色的基因,基因疗法就可以用于美发。黑头发是因为真黑素在发挥作用,红头发和褐色头发也都有其生成色素,但目前还没破解金发的分子构造。一旦科学家们发现了所有决定头发颜色的基因,那么人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头发的颜色,只需激活或减少相关基因,而不是通过染色物质。

霍夫曼同时指出:“毛囊是个了不起的工具。”他相信基因工程能使毛囊产生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比如胰岛素和干扰素(一种免疫系统蛋白质)。小小的毛囊其实是个巨大的工厂。通过基因疗法,毛囊里不仅能长出健康的头发,还有可能承载某些基因来治疗白化病、糖尿病、癌症等。实际上,把基因疗法用于美发要比治病困难得多。美发需要把头上所有的毛囊都进行处理,而治病只在几个毛囊上进行处理就可以了。

言语理解文章阅读练习题(22)

1. 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基因”和“自己携带的基因成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种水母基因 水母细胞的基因成分

B. 关于头发颜色的基因 病毒细胞的原有的基因成分

C. 一种水母基因 病毒细胞的原有的基因成分

D. 关于头发颜色的基因 水母细胞的基因成分 2.文中说“毛囊是个了不起的工具”,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依据的一项是( )。 A.毛囊能通过基因工程产生任何形式的蛋白质

B.小小的毛囊其实是个巨大的工厂,能制造胰岛素和干扰素 C.毛囊里能长出健康的头发

D.毛囊里可能承载某些基因来治疗白化病等顽症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水母身上带有能在暗处发绿光的荧光绿蛋白质,将该蛋白质植入老鼠毛发,就能使之发绿光

B.霍夫曼把一种类似感冒病毒的腺病毒,植入活老鼠缺少毛发的皮肤上并迅速复制,这样就使老鼠皮的毛囊中明显出现绿色蛋白质的斑点

C.霍夫曼采用的基因变体疗法就是通过基因变化技术对老鼠的毛囊进行基因改造,从而改变毛发的颜色

D.科学家们认为,基因疗法能否用于美发,关键在于人类对头发颜色的基因的掌握,如果不能发现所有决定头发颜色的基因,那么人们就很难改变头发的颜色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能通过基因变化技术使老鼠长出绿色的毛,意味着目前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技术使老鼠长出其他各种颜色的毛 B.人类的黑头发是因为真黑素在发挥作用,将来科学家只需激活或减少相关基因,而不是通过染色物质,就可能让灰白头发恢复成黑发

C.霍夫曼移入水母基因细胞时,用一种名叫胶原酶的物质将老鼠皮组织软化,如果不用这种胶原酶,他的实验就不能取得成功

D.如果利用毛囊进行的基因变体疗法在人身上的试验获得成功,那么人类对白化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顽疾的治疗就会轻而易举了

5. 下列哪项最适合作该段文字的标题?( ) A. 彩色头发基因技术 B. 老鼠毛色变绿的原因 C. 毛囊的作用 D. 如何利用基因技术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 D 2. C 3. C 4. B 5. A

你能想像一只绿色老鼠的样子吗?科学家最近通过基因变化技术使老鼠长出了绿色的毛,试验的成功让科学家们相信,将相关基因移植入毛囊可以改变毛发的颜色,这意味着对毛囊进行基因变体疗法可能大有作为。

抗癌公司是美国加州圣迭戈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这里的科学家将一种水母基因移植到老鼠的毛囊中,使老鼠长出了在蓝光下呈现荧光绿的毛发。该公司总裁罗伯特?霍夫曼说:“这些毛发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其中有荧光绿色的蛋白质。”这种荧光绿蛋白质就是使水母在暗处发绿光的那种基因。霍夫曼将这种水母的基因移入一块剪下的老鼠皮上,他用一种名叫胶原酶的物质将老鼠皮组织软化,胶原酶可使毛囊更容易接受水母的基因,然后将老鼠皮放入培养液中。培养液含有一种腺病毒,这种病毒与平常引起感冒的腺病毒相似。该病毒很快进入老鼠皮上的水母基因细胞中。霍夫曼采取措施使病毒迅速复制,这样病毒细胞就可以将自己携带的基因成分载入老鼠的细胞中。霍夫曼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过程,他发现,老鼠皮的毛囊中明显出现了绿色蛋白质的斑点,这是每根毛发生长的基础。此后,这块老鼠皮上80%的地方长出了绿色的毛。然后,霍夫曼将这块长有绿毛的老鼠皮移植到活老鼠缺少毛发的皮肤上,移植的毛发在老鼠身上不断生长,逐渐遍布全身。

目前,该研究最乐观的前景可能就是让灰白头发恢复成黑发。研究人员已通过基因疗法使白老鼠长出了黑色的毛,这对于治疗灰白头发是重大进步。但这种基因变体技术还要在老鼠身上再做几年试验才能用于人类。科学家们认为,一旦人类掌握了关于头发颜色的基因,基因疗法就可以用于美发。黑头发是因为真黑素在发挥作用,红头发和褐色头发也都有

其生成色素,但目前还没破解金发的分子构造。一旦科学家们发现了所有决定头发颜色的基因,那么人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头发的颜色,只需激活或减少相关基因,而不是通过染色物质。

霍夫曼同时指出:“毛囊是个了不起的工具。”他相信基因工程能使毛囊产生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比如胰岛素和干扰素(一种免疫系统蛋白质)。小小的毛囊其实是个巨大的工厂。通过基因疗法,毛囊里不仅能长出健康的头发,还有可能承载某些基因来治疗白化病、糖尿病、癌症等。实际上,把基因疗法用于美发要比治病困难得多。美发需要把头上所有的毛囊都进行处理,而治病只在几个毛囊上进行处理就可以了。

1. 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基因”和“自己携带的基因成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种水母基因 水母细胞的基因成分

B. 关于头发颜色的基因 病毒细胞的原有的基因成分 C. 一种水母基因 病毒细胞的原有的基因成分

D. 关于头发颜色的基因 水母细胞的基因成分

2.文中说“毛囊是个了不起的工具”,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依据的一项是( )。 A.毛囊能通过基因工程产生任何形式的蛋白质

B.小小的毛囊其实是个巨大的工厂,能制造胰岛素和干扰素 C.毛囊里能长出健康的头发

D.毛囊里可能承载某些基因来治疗白化病等顽症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水母身上带有能在暗处发绿光的荧光绿蛋白质,将该蛋白质植入老鼠毛发,就能使之发绿光

B.霍夫曼把一种类似感冒病毒的腺病毒,植入活老鼠缺少毛发的皮肤上并迅速复制,这样就使老鼠皮的毛囊中明显出现绿色蛋白质的斑点

C.霍夫曼采用的基因变体疗法就是通过基因变化技术对老鼠的毛囊进行基因改造,从而改变毛发的颜色

D.科学家们认为,基因疗法能否用于美发,关键在于人类对头发颜色的基因的掌握,如果不能发现所有决定头发颜色的基因,那么人们就很难改变头发的颜色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能通过基因变化技术使老鼠长出绿色的毛,意味着目前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技术使老鼠长出其他各种颜色的毛

B.人类的黑头发是因为真黑素在发挥作用,将来科学家只需激活或减少相关基因,而不是通过染色物质,就可能让灰白头发恢复成黑发

C.霍夫曼移入水母基因细胞时,用一种名叫胶原酶的物质将老鼠皮组织软化,如果不用这种胶原酶,他的实验就不能取得成功

D.如果利用毛囊进行的基因变体疗法在人身上的试验获得成功,那么人类对白化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顽疾的治疗就会轻而易举了

5. 下列哪项最适合作该段文字的标题?( ) A. 彩色头发基因技术 B. 老鼠毛色变绿的原因 C. 毛囊的作用 D. 如何利用基因技术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 D 2. C 3. C 4. B 5. A

综合考察灵感思维的新线索、新结果、新结论,就会发现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凯库勒关于苯分子C6H6环状结构的重大发现,也不是一下成功的。 他受到幻梦中被蛇缠络的启示而产生了灵感,诱发了对苯分子结构为环状的假想,后经多次核验、修正,才得出今天所见的环结构图。K。现代科学发展整体化趋势说明,科学的深化要求更加精确化。但科学的深化又意味着问题的复杂化,而复杂化又难以精确化。因而,与之相伴而来的就是不精确性,即模糊性。人的理性思维,从整体上看,是具有一定模糊性特征的,它最突出表现在灵感思维上,因为灵感在发生过程中,要受知觉经验信息、课题信息,潜意识同显意识不时出现的交流信息,以及神经细胞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影响。只要其中的某一项信息失准,其结果就难以精确。要精确,就必须由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辅佐。当然,这些并非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因为失去创造性功能的“灵感思维”不是我们所说的灵感思维。这一点,钱学森已在《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讲得很明启:“凡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了要创造要突破就得有灵感。”

1.文中“与之相伴”的“之”指代的是:

A.科学的深人化 B.科学的复杂化

C.科学的整体化 D.科学的精确化 2.填入文中K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A.由模糊到清晰,用模糊描述清晰,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B.由模糊到清晰,用清晰描述模糊,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C.由模糊到清晰,由清晰描述模糊,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D.由清晰到模糊,由模糊描述清晰,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3.下列几种理解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A.灵感思维的发生过程受知觉经验信息、课题信息和脑高级神经系统的影响,是三维的 B.灵感思维的突出特征是它的模糊性,本质特征是它的独创性

C.灵感维往往不易精确,这是与不带模糊性的抽象思维活动相比较而言的 D.诗人的“神来之笔”、“军事家?‘奇谋”、科学家“顿悟”都说明灵感思维有特殊作用

4.教育当然需要传授知识,把人类已经获得的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继续获得新的知识、善于总结新的经验、发展新的理论的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教育

A.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B.使新的一代尽快成长

C.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D.要总结经验,发展新的理论和科学方法

5.建筑陶瓷乡镇污染严重,浓烟蔽日,曾经是闽南沿海的一大特色。经过半年多的治理,闽南市拆除了制造污染的两千五百支窑炉烟囱,使当地的环境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制造陶瓷污染严重

B.闽南治海地区制瓷业很发达

C.闽南市加强治污力度,改善当地环境条件 D.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时常是不可兼顾的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B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的医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自己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据国外某些杂志报道,即使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又是迄今为止最难攻克的堡垒。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已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人类大部分的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之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的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样的基因没什么两样。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们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的被称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 ]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看来,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正是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致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所以,有专家将基因比作砖块,“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以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

1.下列对人类基因组研究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据国外有关杂志报道,即使到了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很多基因无法解读

B.“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

C.人类基因组草图只能描绘90%的基因组,因为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D.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只有作为生命分子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蛋白质尚未攻克

2.下列对“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经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基因

B.人与老鼠的基因极为相似,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就在于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有基因而获得进化

C.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致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

D.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正是生物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佐证

3.下列对人类基因工作组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医学信息的空白依靠目前的科技无法解读

B.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控制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以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C.人类大部分DNA几乎不起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这说明“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起源实际上也是很“卑微”的

D.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科技发展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露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 B.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什么两样,但重要的是各自的改良和组合,从而产生了复杂的人

C.“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以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是指同一个基因既可能构成低等动物,也可能构成人类

D.人体解剖学是人们从宏观上了解自己,人类基因组计划则将使人们从微观上,也就是说从根本上了解自己

5.文中[ ]应填入的词语是

A.不足为怪 B.顺理成章 C.理所当然 D.见怪不怪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B。A项不应是“无法解读”,而应是“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C项不应是“只能描绘90%的基因组”,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测绘成功,描绘与测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已经可以描绘全部基因组,只不过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D项的理解也不准确。对蛋白质的研究是最难攻克的难关,而不是唯一的一个尚未攻克的。

2.D。题干要求理解的是“不同物种”间的关系,而D选项中人类属于同一个物种。 3.B。ACD三项几乎都是照搬的原文,B项中偷换了概念。注意是“跟踪”而不是“控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跟踪未必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4.A。由“一旦科技发展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这一前提,推不出“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漏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这一结论。

5.A。本题较简单,联系上下文即可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的医

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自己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据国外某些杂志报道,即使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又是迄今为止最难攻克的堡垒。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已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人类大部分的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之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的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样的基因没什么两样。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们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的被称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 ]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看来,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正是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致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所以,有专家将基因比作砖块,“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以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

1.下列对人类基因组研究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据国外有关杂志报道,即使到了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很多基因无法解读

B.“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

C.人类基因组草图只能描绘90%的基因组,因为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D.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只有作为生命分子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蛋白质尚未攻克

2.下列对“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经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基因

B.人与老鼠的基因极为相似,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就在于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有基因而获得进化

C.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致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

D.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正是生物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佐证

3.下列对人类基因工作组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医学信息的空白依靠目前的科技无法解读

B.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控制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以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C.人类大部分DNA几乎不起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这说明“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起源实际上也是很“卑微”的

D.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科技发展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露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

B.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什么两样,但重要的是各自的改良和组合,从而产生了复杂的人

C.“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以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是指同一个基因既可能构成低等动物,也可能构成人类

D.人体解剖学是人们从宏观上了解自己,人类基因组计划则将使人们从微观上,也就是说从根本上了解自己

5.文中[ ]应填入的词语是

A.不足为怪 B.顺理成章 C.理所当然 D.见怪不怪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B。A项不应是“无法解读”,而应是“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C项不应是“只能描绘90%的基因组”,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测绘成功,描绘与测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已经可以描绘全部基因组,只不过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D项的理解也不准确。对蛋白质的研究是最难攻克的难关,而不是唯一的一个尚未攻克的。

2.D。题干要求理解的是“不同物种”间的关系,而D选项中人类属于同一个物种。 3.B。ACD三项几乎都是照搬的原文,B项中偷换了概念。注意是“跟踪”而不是“控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跟踪未必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4.A。由“一旦科技发展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这一前提,推不出“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漏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这一结论。

5.A。本题较简单,联系上下文即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我们从当今社会生活中看到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推动力,对思想建设的感召力,对环境建设的渗透力,对人才成长的促进力,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文化在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建设工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文化与文明[ ]。文化先生于文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文明孕育着文化。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确实像泰勒所说的那样:“(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的‘包罗万

象的复合体’”。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的神物,如把这个“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解剖一下,便可看到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技术的发明、创造一旦转化为人们所需的物质文化,就对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感情、行为准则、理论观念等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会造成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意识、新的观念去培养“四有新人”。

智能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科学、教育等智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智慧,从经济落后走向经济繁荣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等诸文化要素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文化共同体,世上没有孤立的物质文化、单纯的精神文化和独立的智能文化。因而不能把各个文化要素割裂开来,也不能孤立地发展某一个文化要素,否则就会造成文化失调,贻误事业发展、文明建设。

1.根据对第二段的内容分析,下列判断全对的一项是

①文明植根于文化,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 ②没有文明就没有文化

③文化创造了人 ④文明创造了人

⑤有了文化的积累和进步,人类才能一步步脱离野蛮状态而成为文明的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2.在第二段恩格斯的话中,“自由”和“文明”的关系是

A.两者的含义完全相同 B.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 C.文明是自由的基础 D.二者互相融合,结为一体 3.第三段中引用泰勒的话的意思是

A.文化就是人类的历史经验;文化是各种要素的大杂烩

B.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是多种要素的有机整体 C.文化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文化的影响和作用非常大 D.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文化的社会功能十分显著 B.文化与文明关系密切 C.文化是文明的基石

D.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5.文中[ ]应填入的词语是

A.相辅相成 B.意义相同 C.息息相关 D.彼此不分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C。根据“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和“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可以知①判断正确,②判断错误;“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和“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可知⑤判断正确。文化和文明都不可能创造人。答案为C。

2.C。AD两相显然是错误的。“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这句话是在间接地

论述文化、文明与自由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俗点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最初的野蛮社会尚没有真正的文明,是不自由的,但是以后文化的进步会孕育出文明,然后才会有自由。从文意无法直接推导出“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这样一个结论。

3.B。(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这一句话中,最关键的就是理解“包罗万象的复合体”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只有B项是最恰当的。A项的文化是各种要素的大杂烩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其他两项与题目并无直接关系。

4C。文中论述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文化与文明的息息相关的关系,都是为了说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石。实际上,正因为文化是文明的基石,才应该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的建设来构建社会主义文明。

5.C。“意义相同”和“彼此不分”都没有正确地概括出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不可能入选。“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事实上,文化与文明并不是这样互相扶助的关系,文明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上位概念,只有“息息相关”才最恰当、最准确地概括出了二者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发可视图文信息系统。这种系统把用户终端(计算机和电话机)通过现有的公用电信网与图文信息中心计算机的数据库连接起来,进行数据通信,向公众开放信息服务,使信息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共享,这个系统亦称为可视数据系统。用户在家中只要通过操纵终端设备,就可以方便地向图文信息中心检索所需要的各种可视图文信息。各个用户可在电视机屏幕前分别与图文信息中心的计算机“对话”,而不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这种可以进行人机对话的信息系统又称为交互(交互就是有问题有答)可视信息系统。它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比较理想的通信手段。这种可视信息系统自从1979年问世以来,至今已普及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也已开通了可视图文通信业务。在可视图文系统中,用户与电视节目中心数据库或图像库直接通信,成为声音、图像综合以及娱乐、教育、信息一体化的通信手段。它也是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的重要工具。交互电视信息系统使有线电视可供选择的频道增加到一二百个,而且各家庭(个人)同发射台可以进行双向通信联络,用户不仅可以点播节目,还可以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可视图文系统已经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它给教学活动、生产管理等带来极大的方便。可视图文系统最有效的领域要算是购物和预约订货了。顾客不出家门就可通过可视图文终端进行购物和款项的支付结算。

1.可视图文信息系统是指: A.可视数据系统

B.计算机和电话机的组合

C.电视节目中心数据库或图像库

D.人机对话系统

2.对可视图文信息系统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它是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的重要工具 B.交互可视信息系统是可视图文信息系统的一种 C.用户利用计算机在家中就能购物

D.用户操纵计算机参与电视节目制作已有十几年历史 3.图文信息中心是指:

A.有线电视发射台

B.电视节目中心数据库或图像库 C.是相对于用户的一台计算机

D.是可视图文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4.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交互可视信息系统既可接受信息,又可输出信息 B.可视图文信息系统在购物和预约订货中利用最多 C.通过可视图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D.可视图文信息系统是声音、图像综合以及娱乐、教育、信息一体化的通信手段 5.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 A.可视图文信息系统 B.数据通信

C.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 D.购物和预约订货

国家公务员网参考答案

1.A 2. B 3.D 4.B5.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nn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