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民文明礼仪手册》全文

更新时间:2023-05-09 03: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福州市民文明礼仪手册》全文

一、礼论(略)

二、仪表

1.仪表--第一印象的关键

仪表,也就是人的外表形象,包括仪容、服饰、姿态和风度,是一个人教养、性格内涵的外在表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仪表堂堂、穿戴整齐者比不修边幅、衣冠不整者显得体面、有教养,更受人尊重,这已成为人们的思维定势。

一见钟情就是第一印象的首因效应。成功的交往一般从良好的第一印象开始,而第一印象的形成往往取决于对方的仪表。因此,当今世界流行个人形象包装。许多公众人物在重要活动前要请专家为之进行形象设计。

讲究个人卫生、保持衣着整洁是仪表美的最基本要求。一个人纵然有动人的形体、美丽的肤肌、高档的服饰,如果以肮脏邋遢、汗臭扑鼻的形象出现时,必定黯然失色、大煞风景。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条件,就必须勤梳洗、讲卫生,尤其在社交场合务必穿戴整齐,精神振作。

要正确认识自己,不盲目追赶潮流,注意得体和谐,做到装扮适宜,举止大方,态度亲切,秀外慧中,个性鲜明。

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2.镜箴--内外和谐风貌美

在周恩来青少年时就读的南开中学各教学楼门口有一大镜子,上面写着引人注目的《镜箴》: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

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这段着名的"容止格言"每天都提醒着南开学子要时时保持端庄得体的仪表及其神态,处处注意自己的礼貌。周恩来毕生注重彬彬有礼的风度,保持光彩动人的形象与他在南开中学所受的礼仪教育熏陶是分不开的。

有的人对服饰打扮尚且注意,但往往忽略气色神态。实际上在欢快的社交场合,尤其是迎宾待客之时,和颜悦色的亲切态度比高档服饰更为重要!

要有平和的心态,才能表露和悦的神态。

温馨提示

出门前,请务必照照镜子,看看穿戴是否整洁,眼角、鼻孔有没有污物,男士要特别注意鼻毛是否外露,然后,给自己一个灿烂的微笑!

3.美容--淡妆浓抹要相宜

仪容即容貌,由发式、面容以及人体所有未被服饰遮掩的肌肤所构成,是个人仪表的基本要素。

保持清洁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的美容。

男士要养成每日剃须修面的好习惯。从前,男士蓄须是身份与个性的体现,较为普遍。现在,留长须的人很少了,有的是一种民族习惯。喜欢蓄须的人要考虑工作环境是否允许,有的行业、岗位明文规定不能蓄须,你就必须忍痛割爱。已经蓄须者,无论长短,都要经常修剪,以保持整洁卫生。未蓄须的成年人如果胡子拉碴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是很失礼的表现。

相对而言,女士更注重美容,在保洁方面也更为讲究。

风华正茂的学生,天生丽质,一般不必化妆。女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欲化妆,未尝不可,但只能淡妆,切忌浓妆艳抹。

职业女性,尤其是社交场合的女士,通常要化妆。在某些场合,适当的美容化妆则

是一种礼貌,也是自尊、尊人的体现。

化妆的浓淡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来选择。在平时,以化淡妆为宜,注重自然和谐,不宜浓妆艳抹、香气袭人;参加晚会、舞会等社交活动时,则应适当浓妆。

三分人样七分妆,七分人样不要妆--福州熟语

4.美发--并非时尚的都好

发型是仪容的极为重要部分。头发整洁、发型得体是美发的基本要求。整洁得体大方的发式易给人留下神清气爽的美感,而蓬头垢面难免使人联想起乞丐。

发型的选择要根据自然、大方、整洁、美观的原则,既要观察发型的流行趋势,又不能盲目追赶潮流,重要的是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爱好和脸型特点。

头发的护理:

(1)常梳洗保清洁。洗发时用十指按摩头皮,以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助于头发生长。常梳头亦可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还应及时将枯黄、开叉的发梢剪掉,保持头发的美观。

(2)烫发、染发要审慎对待,把握好分寸,否则会损伤头发,损害自己的形象。近年来,男女青年流行染发,有的染出了自己的个性,又有时代气息,增色不少;有的则不土不洋,不伦不类,黯然失色。

5.服饰--也要讲原则

遵循国际通行的TPO三原则

T(Time)表示时间,即穿着要应时。不仅要考虑到时令变换、早晚温差,而且要注意时代要求,尽量避免穿着与季节格格不入的服装。

P(Place)表示场合,即穿着要应地。比如说上班要着符合职业要求的服饰,重要社交场合应穿庄重的正装。如果去休闲散步也穿西装套裙,既不舒适,又贻笑大方。

衣冠不整、低胸露背者委实不宜进入法庭、博物馆之类的庄严场所。

O(Object)表示着装者和着装目的,即穿着要应己。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社交活动的具体要求、自身形象特点来选择服装。穿着性感的服饰出现在宾馆也容易使人产生不良的印象。

(2)讲究协调

要与年龄、形体相协调。超短裙、白长袜在少女身上显得天真活泼,若穿在少妇身上就有轻佻之嫌。偏瘦和偏胖的人不宜穿过于紧身的衣服,以免欠美之处凸现。与职业身份相协调。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服饰不大自由。行政、教育、卫生、金融、电信以及服务等行业人士的服饰要求稳重、端庄、清爽,给人以可信赖感,若穿红带绿、珠光宝气,则容易给人带来轻率浅浮的印象。公关小姐的服饰也不宜过分性感,否则会带来麻烦,甚至造成伤害。政治家、公众人物的服饰往往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更不可掉以轻心。

6.西装--不要随便乱穿

西装的穿着比较讲究,否则就显得不伦不类。

(1)西装的衬衫

衬衫一般应选用硬领尖角式的,领口一定要挺直,而且要比外套的领子高出1.5厘米左右,并贴紧。颜色以纯色的为佳,其中白色为最容易搭配的颜色。袖口略长出西装袖口约2厘米。下摆要塞进裤子里,不要散在外面。衬衫配领带时,应把所有的扣子系上,不能将袖子卷起。不系领带时,最上面扣子不要扣。

(2)西装的外套

新买来的西装在穿着之前,要把袖子上的商标(小布条)剪掉。

双排扣的西装比较庄重,一般要把扣子系好,不宜敞开。单排两粒扣的西装扣法很有讲究:只系上面一粒的是庄重,敞开都不扣的是潇洒,两粒都扣的是呆板,只扣

最下面一粒的是流气。三粒扣的西装,扣好上面两粒为佳,只扣中间一粒的也行,全不扣的未尝不可;切忌只扣最下面一粒,也不宜只扣下面两粒。

西装外套上的口袋只是装饰性的,一般不装东西,以保持平整挺拔。左胸的口袋,只可插鲜花或手帕饰。切忌把钢笔、记事本等装在左胸外口袋,这些小物品可放在外套左右胸内侧口袋里。

(3)领带

穿着西装,领带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要注意领带的色彩,要与外套协调搭配。领带系好后,其长度以大箭头垂到腰带下沿处为佳,可上下浮动一寸左右。领带夹一般夹在衬衫的第三、第四粒扣子中间;也可将领带夹别在里面而不外露,只起固定作用。如果穿马甲或毛衣,一定要把领带放在毛衣、马甲里面,还要注意毛衣、马甲的下摆切不可塞进裤子里面,以免臃肿不堪。

(4)西装的长裤

西装的长裤以裤脚接触脚背,一般达到皮鞋后帮的一半为佳。裤线要清晰、笔直。裤扣要扣好,拉链全部拉严。

(5)配套的鞋袜

穿西装一定要配皮鞋,千万不要穿凉鞋、布鞋、旅游鞋等,而且皮鞋要擦亮。黑色皮鞋可配各种颜色的西服,其他色彩的皮鞋要与西服的颜色相同或接近才能相配。配袜子也应讲究,不可忽略。袜子的色彩应采用与皮鞋相同或接近的颜色。不宜用白袜子配黑皮鞋,男士切忌穿女士常用的肉色丝袜。

7.女装--体现品位与风采

对于爱美的女士来说,着装要得体、有品位。

(1)首先考虑自己的身材

身材矮胖的人,应避免选择过于鲜艳和大花、大格子的衣服,而应穿着垂直线条式

样、颜色素雅、剪裁合体的服装。

身材高瘦的人,要避免穿垂直线条、过于透明的衣服。

(2)选衣时还要考虑自身的肤色

肤色白皙的人穿什么颜色都合适,如穿深色服,更显得肤色细白洁润;肤色黝黑的人则最好选颜色素雅、较明亮的颜色,可获得健美效果。

(3)衣着搭配要协调

一般来讲,上衣与下装的质地款式应相配,不要上衣十分厚重而下装又极轻薄,也不要上为职业装而下着牛仔裤。除此之外,还要讲究色彩的和谐统一。

(4)服装与鞋子也要在颜色款式上加以搭配,比如套装配高级皮鞋,运动装配旅游鞋等。

8.时髦--也可能有伤大雅

不要乱追时髦。女士穿踏脚健美裤曾非常流行,殊不知这是从欧美妇女内裤袜演变而来的,只能在家里或进行某种运动时穿,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皮短裙也曾在姑娘中流行,令人哭笑不得,因为这是比较开放的性感打扮,白领丽人、女大学生岂能随意仿效?

近年,姑娘们时兴露背低胸的吊带装和拖鞋,构成一个个靓丽的聚焦点。此类服装在休闲娱乐时可以穿,而在办公室、图书馆、教室却有伤大雅!

公务员、公司白领人士在办公室工作时就必须穿着整齐、稳重、大方。工作人员上班时不能穿运动休闲装及短裤、运动服、拖鞋,尤其是女性在办公室不得穿超短裙、吊带衫、露背装、紧身裤、露脐装之类时髦性感的衣服。

温馨提示:

克利里说,鞋子表露了女人的心情,穿凉鞋显示她很轻松,带着度假的心情,而如果在办公室里就传达了负面的信息,可能影响升级加薪。

9.饰品--并非多多益善

装饰品是人装束的点缀,既可画龙点睛,亦可画蛇添足,并非多多益善,因此不得不讲究。

(1)适应场合。高档珠宝首饰,适用于隆重的社交场合,不宜在工作、休闲时佩戴。

(2)适合身份。选戴首饰要与自己的性别、年龄、职业及角色相适应。青少年学生一般不宜戴首饰;公务员穿着执法制服时不能佩戴首饰,平时佩戴的饰物以少为好;男士若戴项链最好不要外露。

(3)扬长避短。选戴首饰要考虑自身的身材、肤色、衣服款式等因素。注意扬长避短。比如体型较胖、脖子较短的人应选佩较长而细的项链;身材苗条、脖子细长的人则最好选佩宽粗一些的短项链,造成视错觉以弥补颈项美感之不足。

(4)量少为佳。炫耀性地佩戴众多首饰显得俗不可耐。若有意同时佩戴多种首饰,总量上不可超过3种,只有新娘可以例外。

(5)色质相同。若同时佩戴多件首饰,应力求色彩、质地相同,以避免五花八门、眼花缭乱之感。

(6)佩戴得法。要了解并尊重风俗习惯。项链通常只戴一条,不宜同时挂着金项链、珍珠项链等;耳环讲究成对佩戴,且不宜在一只耳朵上同时戴多只耳环;手镯戴一只两只皆可,但也不宜在一只手上戴多只手镯,手链通常只在左手上戴一条,不宜双手同时戴手链;胸针通常别在西装左侧领上或左侧胸前。

10.微笑--人生的无价之宝

微笑是人人皆会流露的礼貌表情,不仅为日常生活及其社交活动增光添彩,而且在经济生活中也有无限的潜在价值。

着名的旅馆大王希尔顿成功的奥秘富有启迪性。他以1.5万美元起家经营旅馆业,

当其资产奇迹般地增值到5100万美元之时,母亲告诫他必须把握比5100万美元更值钱的东西,必须想出一种"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而行之久远"的办法来吸引顾客才有前途。后来他悟出了符合母亲提出的四大条件的办法,以"微笑服务"作为经营理念的核心,从而他的事业飞黄腾达。而这"微笑"就是礼仪中最简单、最通常的表达方式,也是人们亲切友好最具美感的表情。

微笑犹如百万财富般的珍贵。它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品格,还是一种技巧,它可以化为巨大能源和物资。

可见,微笑礼仪已成为流行于世界的社会竞争的有效手段,这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又反映了在当今社会竞争加剧、人的生活节奏紧张的状况下,人类更加需要用笑容来点缀生活的现实。

开心一读

微笑箴言

它不需要成本,却创造无限价值。它并不使给予者贫穷,却使接受者富有。它发生在一瞬间,却在记忆中永存。没有人富裕得可以不需要它,贫穷的人却因受益于它而更充实。它在家中创造了欢乐,在商业界建立了好感。它是朋友给予的回报,给疲倦者带来慰藉,给灰心者带来希望,给悲哀者带来光明。它是消除烦恼的天生良药。

三、举止

1.仪态--展示您的教养

仪态,指人的姿态、举止和风度,即一个人的表情、行为、动作,也包括人的体态语。它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心理、感情、素养和气质。个人的礼仪修养正是通过一举一动表现出来的。

一个人即使有出众的姿色、时髦的衣着,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行为美,就破坏了自己

的形象。我们的姿态举止就应该体现秀雅合适的行为美。

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有行相。要率直而不鲁莽,活泼而不轻佻,工作紧张而不失措,休息时轻松而不懒散,与宾客接触时有礼而不自卑。

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及其礼仪教养不能仅是靠高档的服饰装扮而成的,更不是靠人们拥捧而就的,而是在一言一行中自然体现出来的。

用心一读

《史记》记载:汉武帝既宠尹婕妤,又爱邢夫人。为防止彼此之间因妒忌而成仇,令二女不得相见。尹婕妤羡慕邢夫人的高贵美貌,恳请皇上让她见邢夫人一面。皇帝答应了。数十宫女拥着一位夫人款款而至,帝向尹婕妤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尹婕妤看了之后即说:"她不是邢夫人。"帝怪而问道:"为什么?""看她的形貌仪态,不足以当夫人,配不上皇上。"帝又诏来一位穿旧衣的女人,且没有宫女随护。尹婕妤即说:"这才是邢夫人本人",并低头哭起来,伤怜自己不如邢夫人美丽有质。2.站姿--要有稳定感

最容易表现体态特征的是人处于站立时的姿势。社交场合中的站姿,要求做到"站有站相",注意站姿的优美和典雅。

女性应是亭亭玉立,文静优雅;男性应是刚劲挺拔,稳健大方。

正确的站立姿势应是:端正、庄重,具有稳定性。站立时的人,从正面看去,应以鼻为点与地面作垂直状,人体在垂直线的两侧对称,表情自然明朗。

标准站姿的具体要求:表情和顺,呼吸自然;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前方,面带微笑;脖颈挺直,头顶上悬,精神饱满;两手臂放松,自然下垂于体侧,虎口向前,中指触裤缝,手指自然弯曲;双肩平齐放松,舒展微向后张,上体充分挺直;脊椎、后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挺起;腹肌、臀大肌微收缩并向上提,臀、腹部前后相夹,髋部两侧略向中间用力,两腿并拢立直,这样大腿肌肉会出现"紧张感",给人以"

力度感";两脚跟相靠,脚尖开度为45°~60°,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中间。

温馨提示

注意防止不雅站姿,例如:

(1)上身。歪着脖子、斜着肩或一肩高一肩低、弓背、挺着腹、撅臀或身体依靠其他物体等。

(2)手脚。两腿弯曲、叉开很大以及在一般情境中双手叉腰、双臂抱在胸前、两手插在口袋等。

(3)动作。搔头抓痒,摆弄衣带、发辫、咬指甲等。

3.坐姿--讲究稳重感

坐姿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人体姿态,它反映的信息非常丰富。端庄优美的坐姿,会给人以高雅、稳重的美感,所谓坐要有坐相。坐姿优美,并非易事。坐,作为一种举止,同样有美与丑,优雅与粗俗之分。

优美的坐姿是端正、优雅、自然、大方。

入座时,要走到座位前面再转身,然后右脚向后退半步,再轻稳地坐下,收右脚。入座后,上体自然坐直,双肩平正放松,立腰、挺胸,两手放在双膝上或两手交叉半握拳放在腿上,亦可两臂微屈,掌心向下,放在桌上。两腿自然弯曲,双脚平落地上,男士双膝稍稍分开,女士双膝必须靠紧,两脚平行,臀部坐在椅子的中央(男士可坐满椅子,背轻靠椅背)。双目平视,嘴唇微闭,微收下颌,面带笑容。起立时,右脚向后退半步,而后直立站起,收右脚。

温馨提示

要坚决避免以下几种不良坐姿:

(1)就座时前倾后仰,或是歪歪扭扭,脊背弯曲,头过于前倾,耸肩。

(2)两腿过于叉开或长长地伸出去,萎靡不振地瘫坐在椅子上。

(3)坐下后随意挪动椅子,在正式场合跷二郎腿时摇腿。

(4)为了表示谦虚,故意坐在椅子边上,身体萎缩前倾地与人交谈。

(5)大腿并拢,小腿分开,或双手放在臀下,腿脚不停地抖动。

4.走姿--亮出精神风貌

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姿态就是走姿。从一个人的走姿就可以看出其精神是奋发进取或失意懒散,以及是否受人欢迎等。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心打扮穿着入时,如果走姿不美,就会逊色三分;而有的人尽管服装样式简单,优美的走姿却使他气度不凡。

所谓"行如风",即走起路来要像风一样轻盈而有力度。

标准的走姿要求行走时上身挺直,双肩平稳,目光平视,下颌微收,面带微笑;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摆动时,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前臂,向前、后自然摆动;身体稍向前倾,提髋屈大腿,带动小腿向前迈。

正常的行走,脚印应是正对前方,保持膝关节和脚尖正对前进的方向;行走中的步迹要成为"一条线"或"两条平行线"。

温馨提示

注意矫正不雅的走姿:

(1)内八字和外八字。

(2)弯腰驼背,歪肩晃膀。

(3)走路时大甩手,扭腰摆臀,大摇大摆,左顾右盼。

(4)双腿过于弯曲或走曲线。

(5)步子太大或太小;不要脚蹭地面、双手插在裤兜或后脚拖在地面上行走。(6)男士的走姿像小脚女人走路一样,一步一挪;或像闲人一样八字步迈开,那会给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觉。

5.蹲姿--别不顾优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拾地上的东西或取低处物品时,往往是弯腰、翘臀将其捡起。实际上,这种姿势欠妥,尤其是女士一弯腰背后的上衣就自然上提,露出背部皮肤和内衣,很不雅观。

正确的蹲姿应该是:当要下蹲取物时,不要低头弓背,上体尽量保持正直,两腿合力支撑身体,屈膝靠紧,慢慢下蹲。女士无论采用哪种蹲姿,都不要两腿展开平衡下蹲,应将腿靠紧,臀部向下。举止应自然、得体、大方、不造作,才能体现出蹲姿的优美。

蹲姿一般以下列两种为宜:

(1)交叉式蹲姿。下蹲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全脚着地,左腿在后与右腿交叉重叠,左膝由后面伸向右侧,左脚跟抬起,脚掌着地,两腿前后靠紧,合力支撑身体。臀部向下,上身稍前倾。

(2)高低式蹲姿。下蹲时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腿靠紧往下蹲。左脚全脚着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右脚脚跟提起,脚掌着地。右膝低于左膝,右膝内侧靠于左小腿内侧,形成左膝高右膝低的姿势,臀部向下,基本上靠一只腿支撑身体。

温馨提示

下蹲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有弯腰、臀部向后撅起的动作;切忌两腿叉开,两腿展开平衡下蹲,以及下蹲时,露出内衣裤等不雅的动作,以免影响你的姿态美。因此,当要捡起落在地上的东西或拿取低处物品的时候,不可有只弯上身、翘臀部的动作,而是首先走到要捡或拿的东西旁边,再使用正确的蹲姿,将东西拿起。

6.递物--讲究安全、便利、尊重

行为举止要考虑到是否有礼貌,是否伤害他人。有的人衣冠楚楚,却举止粗俗,旁若无人,就是不够尊重他人,缺乏教养的表现。

就以日常生活常见的递交物品为例,请把握递交物品三原则:安全、便利、尊重。若递刀递笔给他人,就必须"授人以柄",千万不要把刀尖、笔尖对着他人递过去,要令人有安全感并使对方很方便地接住,还要等对方接稳后才能松手,这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端茶递水最好双手递上,注意不要溅湿他人;要讲究卫生,捧茶杯的手不要触及杯口上沿,避免客人喝水时嘴唇碰到你手指接触过的地方。

若递交书本、文件,也要尽量双手递上,让文字正向朝着对方,使对方一目了然,不能只顾自己方面而让他人接过书本文件后再倒转一下才看清文字。

尽可能地给对方以方便,就是对他人的尊重。

温馨提示

递交物品时一般要求和颜悦色,并说:"请接好"、"请用茶"、"请收好"之类的礼貌语,还要注意目光的交流,双方最好处于"平视"状态,尽量避免"俯视"时的傲慢、施舍之意或"仰视"时的畏惧、讨好之态。

7.行为--注意情境、角色、距离

行为举止应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如果过分就显得做作、虚假,使人感到别扭。举止三要素:情境、角色、距离。

(1)人们的行为举止应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在办公室与在运动场,在教室与在足球看台上,出席婚礼与出席葬礼,朋友聚会与商务谈判……所表现出来的举止神态截然不同,才是正常现象。

(2)人们的举止行为要有角色意识

如果主从不分,没大没小,反客为主,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贻笑大方。人是社会的一分子,行为举止就不可能为所欲为。特别是官员、军人、教师等类型人物的行动就显然不大自由。特殊人物的举止格外令人关注,其效果也与众不同。

(3)人们的举止还要有距离的概念

男女同学之间如果经常靠得太近,未免有"相处过密"之嫌;情侣之间,如果离得太远,就有闹别扭之感。尤其是在社交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的远近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距离75厘米左右是"个人界域",意为"亲切、友好、融洽",适合于朋友、同志、同事谈心;距离在45厘米以内是"亲密界域",意为"亲密无间、爱抚",适合于恋人、夫妻、母女等最亲近者的交流。

8.握手--友好情感的传递

握手次序应把握尊者优先和女士优先的原则,即将主动权让给尊者和女士。其次序是:上级、长辈、女士。具体说,在上下级之间,一般由上级先伸手,下级再相握;长辈与晚辈之间,应是长辈主动先伸手,晚辈立即反应;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应由女士先大方地伸手,男士有礼貌地响应。尤其是在官场和商场,强调的是领导优先,而不是年长者优先,更不是女士优先。

但人的身份是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的,如对某人在单位是处长,而在村里人称弟弟;一个人在公司是总经理,在家里是儿子或丈夫或父亲。同样,握手的次序也应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如在办公室是领导优先;在家族聚会、婚丧酒宴则应长辈优先;在同学朋友聚会、舞会和一般场合则应女士优先。

在表示祝贺、慰问的特殊场合,下级、晚辈、男士也可先伸手。

主客之间:迎客时,主人先伸手,以示欢迎;告别时,客人应先伸手,表示感谢。告别时,若由主人先伸手,就有逐客之意。

温馨提示

(1)伸手时右手掌要与地面垂直,以示友好、平等。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上是顺从性的握手姿势,以示谦恭、服从,乃至乞求、巴结;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下是控制性的握手姿势,表达的是居高临下、傲慢,支配控制对方之意。

(2)握手时,必须注意目光交流,适当寒暄。切忌与对方握手时目光游移、左顾右盼,与第三人谈话。

(3)通常,握手只能一对一,注意不能几个人交叉握手,要等别人握完后再握。(4)不能戴手套与人握手,女士戴的礼服手套除外。

(5)与一般女性握手只要握手指部分。

(6)要用湿手、脏手或有疾病的手与人握手,如果对方已伸手,你应该亮出双手,简单说明情况表示歉意,以求得谅解,才不至于失礼。

(7)跨门槛时不可握手。宾主告别时,要注意跨门槛(一只脚在门槛边,一只脚在门槛外面)时,不可握手。

9.行礼--多姿多彩、灵活运用

(1)鞠躬

鞠躬是我国古代传统礼节之一,至今仍是人们见面表示恭敬、友好的一种人体语言。和握手相比,鞠躬表达的敬意更深一些,常用于婚丧节庆、演员谢幕、讲演、领奖等场面以及下级对上级、服务员对客人、初次与朋友见面。特别是在大众场合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时,个人不可能和许多人逐一握手,则以鞠躬代之,既恭敬,又节约时间,值得大大提倡。

(2)拱手(抱拳)

拱手礼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礼节,而且它既可以避免人数众多时握手的不便,又可以不受距离的限制,特别适用于春节拜年、单位团拜、亲朋好友聚会或向别人祝贺时。

(3)起立

这是向尊长、来宾表示敬意的礼貌举止。常用于上课前学生对老师,开会时对重要领导、来宾、报告人到场时的致敬。平时,坐着的位低者看到刚进屋的位尊者,坐

着的男子看到站立着的女子,或者在送他们离去时,也都要用起立以表示自己的敬意。

(4)叩指礼

在宴席上、品茶时表示谢意常用叩指礼。通常是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轻叩桌子。如果讲究的话,未婚者用食指表示个人谢意,已婚者用食指和中指表示夫妻共谢,有儿女的人可用五指表示全家谢意。

四、言语

1.言语--体现你的修养水平

未曾说话先有礼,一旦开口更有礼。

(1)说话时要注意对方心态和时机

就是要考虑对方能否听得懂,是否感兴趣,接受程度怎样。对牛弹琴,大可不必;班门弄斧,贻笑大方;扬汤止沸,适得其反。在特殊的日子、特定的时刻,一句由衷的祝贺、一段真诚的赞美,必有锦上添花之效果;在他人陷入困境之时、心情沮丧之日,一句贴心的问候,一番恳切的鼓励,更有雪中送炭之功效。

(2)不可说假话、空话、大话

"狼来了"只能捉弄人一回、两回,第三回就必然受惩罚了。栽赃陷害、出口伤人、诽谤他人,是对人的极大伤害,挨打的皮肉之伤易愈合,被冤的心灵创伤难平复。因此,冤枉他人不仅是亏心的表现,也是礼仪的大忌。

说空话、大话者,可能会迷惑人一时,但绝不能哄人长久。在这种情况下,"日久见人心",所见的是浅薄之心,不可信赖之人。

(3)注意区分客套语和反语

在日常生活及其社交中,还有一类"言不由衷"的现象,是出于特定的需要和惯例,则不能视为虚伪和失礼。

在社交场合的客套话,如"久仰大名"、"幸会"、"光临寒舍"、"蓬荜增辉"等,显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令对方感到舒服,觉得受到尊重,已是约定俗成的社交客套话,是不失礼貌的表现。

在亲友,尤其是情侣之间,常说些"傻妹"、"冤家"、"好恨你"等等,且不必为他们担心,这些带戏谑的反语,与相敬如宾相辅相成,也是一种生活的情趣。

用心一读

我国电影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夏衍先生在他临终前最痛苦的时候,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情急之下说:"我去叫医生。"夏公听见,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是'请',不是'叫'!"照理,夏公以90多岁的高龄,对晚辈医生怎么"叫"都是可以的,但夏公一辈子都注意尊重他人,医生是为自己看病的,无论辈分大小,都要用"请",而不是"叫"!我们不妨学习夏衍先生的崇高人格,尊重他人,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请",少用"叫"!

2.情感--是否动听的关键

人是最富有情感的高级动物,获得礼遇可满足自尊需要,因此,说话必须讲究情感。(1)态度诚恳。与人交谈时,神情应专注,态度应诚恳亲切。表示祝贺时,表情应热情,如果仅是嘴巴动听,表情冷冰冰,就会被认为是敷衍,甚至讽刺。与人交谈时,神态应专注,如果东张西望、漫不经心、答非所问,就很失礼。

(2)善于聆听。当对方说话时,我们应认真听,并经常有一些交流的体态语,如点头等,这样可使对方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千万不要表现出不感兴趣或去打断对方的话语。

(3)细微有别。人类的话语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字之差,所表达的情感就大不相同。如:坐、上坐、请坐、请上座;喝茶、请喝茶、请用茶,就令人明显感受到所获礼遇等级的差别。

(4)严于律己。说话者要有换位思维,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用心一读

作为听众,哪一句话最入耳?

A."你懂不懂?"(责问式:你怎么这么笨?)

B."你听明白了吗?"(抱怨式:归咎于听众。)

C."我说清楚了吗?"(自省式:尊重听众。)

3.技巧--说话也要有艺术

(1)要有角色意识。说话时应注意自己和对方的身份,主从不分、没大没小,从来都是不礼貌的。

对小孩说:"在吃东西前要洗手,懂吗?"对成年人讲就不宜了。

对好朋友、同学可直接说:"张三,今晚来我家一趟";对尊长、对老师你能这样说吗?

(2)要顾及他人。俗语讲"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因此,说话者要顾及他人的情感,不要在无意中刺伤他人的自尊心,令人尴尬难堪。

要考虑到听众是否听得懂,因此要尽量说大家都能听懂的话。比如同学谈天,哪怕在场者有一人不懂当地方言,你就不要用方言讲话,也要避免不时与人耳语。

要将心比心,说话要有善意。从某种意义上讲,出口伤人比出手伤人更重。因此,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避免恶语伤人,不说刻薄的话,避免说出他人隐私、隐痛或伤人自尊心、令人不愉快的话。揭人的伤疤,笑他人的身体缺陷都是极为失礼的言行。

还要注意在聚会场合,不要冷落那些社会地位低、长相欠佳、有自卑感的人。(3)要考虑措辞。直率固然是优良品格,但在许多场合说话则不宜直来直去,否

则就是缺乏教养,可能使人误会、难堪。

在酒店用餐、出席宴会,你就绝不能讲要去大便小便,非说不可的话,也只能讲去卫生间、洗手间。

(4)要学会幽默。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因为幽默能使气氛轻松,活跃。

温馨提示

与其说他人"变胖了、瘦了",不如讲"丰满了、苗条了"。

与其说"她有身孕了",不如讲"她有喜了"。

与其说"他没回来",不如讲"他还未回来"。

与其说"李老先生在吗?"不如讲"李老先生在家吗?"

4.称呼--与人沟通的开始

在人际交往中,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体现着双方关系的程度和社会风尚。

亲缘性称呼:爸爸、妈妈、叔公、婶婆、三叔、二伯、大哥、二姐、姑妈、舅舅、姨妈、表哥、表姐之类。这在家庭生活、亲族聚会时候常用,按辈分身份称呼,显得亲切温馨。

职场性称呼:以交往对象的职务、职称等相称,如"孙院长"、"林教授"、"郑老师"、"陈经理"、"李博士"、"王医生"之类,以示身份有别、尊敬有加,这是一种常见的称呼。

姓名性称呼:其一,连名带姓称呼(单字名的容当别论),显得比较生硬,只在开会等少数场合使用。其二,只呼其姓,并在姓前加上"老、小"等前缀,如"老张"、"小黄",比较尊敬随和,也较常用;姓加后缀,如"王老"、"林公"之类则尊敬有加,只能对德高望重者。其三,只称其名,比较亲切,常用于长辈称呼晚辈,在亲友、同学、同事、邻里之间使用。

泛称性称呼:对未知其姓名职务身份者,可用泛尊称。在公司、服务行业对男士称"先生"、未婚女性称"小姐"、已婚女性称"女士";购物、问路等场合常用同志、师傅、老板、服务员、小姐、小妹、小朋友之类的泛称,也可用"依伯"、"依姆"、"大哥"、"大姐"、"叔叔"、"阿姨"之类带亲缘性的称呼,显得更为亲切。

称呼注意三因素:关系、场合、动听。人际关系随着场合变更而有所不同,称呼也要相应改变。称呼要让对方感到动听,觉得受到重视尊重,一般以"就高不就低"为好。但也有例外,如在学校,对辈分高而年纪小的同学如果称其"叔叔"、"叔公"反而令人尴尬,这就应按同学关系直呼其名为宜。

温馨提示:

"芳"、"明"、"莹儿"、"华哥"、"萍妹"之类昵称和"依弟子"、"依妹儿"等小名只能在家庭、亲族、密友圈内使用,不宜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官场、职场使用。"喂"、"哎"、"老头"之类称呼,在夫妻之间可能带有亲昵戏谑意味,但对他人则是粗俗性的称呼;"瞎子"、"哑巴"、"矮子"之类歧视性称呼是极为失礼的;"看门的"、"卖菜的"之类标志性称呼也是不礼貌的。

5.寒暄--有情有礼不尴尬

寒暄是会面时的开场白,是交谈的序曲与铺垫。常见的寒暄方式有:

(1)问候式。如"您好"、"早上好"、"新年好"之类的常见礼貌语;"好久不见十分想念","最近忙吗?身体好吗?"之类的关切问候语。

(2)触景生情式。如"晚上好!这时散步很好","今天天气真好、这里风景很好"。这类话是日常生活常用的寒暄方式。

(3)赞美式。如"多年不见,您风采依然","小王,你这个发型可真漂亮"之类的语言对方听了肯定高兴。

(4)敬慕型。如"久仰大名"、"拜读过您的大作"、"很高兴见到您"等等。

寒暄语或客套话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却是在人际交往中避免尴尬、缩短人际距离、向对方表达交往诚意的必不可少的礼貌,具有简洁、尊重、友好的特征。

寒暄语或客套话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因人、因时、因地而选用,以诚恳、亲切、自然为好。

温馨提示

对久未联系的朋友也不宜贸然说"孩子多大了"、"代问夫人好"之类用语,以免碰巧触及对方隐痛而尴尬。可用"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寒暄语。

6.雅语--学识修养的表露

尊敬是礼仪的核心内涵,体现在语言上就要常用敬语,如:"您"与"你";"喂"与"先生";"小朋友"与"小孩",虽然称呼的对象相同,但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

我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常用的礼貌用语在古书中,特别是古典文学作品里比比皆是,而在现代语言中却被淡化了。当今,对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还是要继承、借鉴、更新的,为了发扬光大、古为今用,起码要有所了解。

"令、尊、贤",用以尊称对方亲属。"令"通用,"尊"称长,"贤"用于平辈和晚辈,但称对方配偶时"尊、贤"通用。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贤弟、贤妹、贤侄";"尊夫人、贤夫人"等。

"家、舍、小",用以称自己亲属。"家"用以称长者、大者,如家父(母)、家叔(伯)、家兄(嫂)。"舍"用以称比自己小的平辈和晚辈,如舍弟(妹)、舍侄。对子女可称小儿、小女、小婿。

已去世的父母亲可称"先父"、"先母"或"先严"、"先慈"。

"贵"字现代仍常用以尊称对方及其单位、公司,如"贵处"、"贵公司"等。再者询问年龄,对年轻人可问"请问贵庚多少",对长者可问"老人家高寿几何"。

古人的谦辞往往是"自我贬低",如"鄙人"、"在下"、"寒舍"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mte.html

微信扫码分享

《《福州市民文明礼仪手册》全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