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高生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 -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更新时间:2024-05-26 21: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6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代码:10269 学号:YS03302059 单束峰茹带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系:法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院专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张 硕士研究生:卓 教授 生 云高

2006年5月·上海

TheDisse由tionforMasterDegree亩n2006UNIVCODE:10269 UNIV!D:YS03302059 EASTCHINA

NORMALUNIVERSITY

TheStudyontheHumanizationof 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DePartment: Major:

Resea代hField: 知tor:

MasterDegereCandidate:

FinishedinMa,y2006,Shanghai ~少/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脚石、乒尹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联生导师签名:朴日期:迎益退迎~日期:吐二经 皇直生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邱伟光授华东师范大学主席 孙丹薇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委 刘绍庭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委 何修猛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委

二二工d宝Z火火副教授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委委‘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是中国社会的根本转型期,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之相适应,个体的发展也冲破禁区, 步入了高扬个人主体性,关心和尊重个体生命,追求自由和民主的阶段。“人性 化”日益在中国的社会变革中凸现出来。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解决人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从人出发、建构在“人” 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基本工作,其包含的两个能动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其活动必然受人的特性的制约,因此,我们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人性问题。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本来的意义上讲,就是以人性为基础,因此顺应人性、 提升人性,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追求。 全文共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分析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 内涵。文中阐述了人性的内涵、特征和包含着的三重结构;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 人性化内涵的四个方面。

第二部分:分析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理念提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人性是人类发展的历史产物,人性化是当前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思想政 治教育现状发出的迫切呼唤,也是人的本性使然,更是人成为“完善人”、“全面 发展的人”的内在要求。

第三部分: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具体对策。这是本文的重点。即树

立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丰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构建人性化的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营造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性,人性化,人的全面发展 AbstraCt

It15thehindmaentallyehangingPeriodofChina’5socialmodelsineethePolicy ofreofmrandoPeninghasbeenimPlementedofrover20years.DuringthisPeriod,a greatdealofProofundtransofmrationofthestructureofChina,5Politics,eeonomy andeulturehasbeenarisen.Aeclimatizingoneselftothistransofrmation,the

individualdeveloPmentalsohaselashedthetraditionallyofbriddenzoneandstePPed intothePhasesthatraisedPersonalentityhigh,concemedaboutandesteemed individualliefandPursuedoftherfeedomanddemoeraey.“Humanization,,eomesout ProminentlyinthesoeialehangeofChinainereasingly.

IdeologyandPoliticsedueation,resolvingtheProblemsofone’5thoughts,

viewPointsandPolitiealstand,15abasicworkwhieh15erectedonthebaseofhuman. Thetwoaetiveentities,edueationistandedueatee,arehumanandthustheiractivity cannotbutberestrictedbyhumaneharaeteristie.w亡eannotobviatetheProblemof humanjt.y50deliveredtheessentialsignifieationofideology叩dPolitieseducation,it 15justbasedonhumanit.yAccordingl,yaeelimationtohumanit,yexaltationof humanit,yshiningwiththebrillianeeofmoralnatureinthehumanity15the rePsondingPursuaneeofideologyandPoliticseducation.

Thisthesis15madeuPofthreePartsaltogethe.r

Partl:HvaenaalyzedanddiscussedthehumanistietheoryofMaxrismandthe connotationofideologyandPoliticseduaction.ThethesishasexPatiatedonthe

connotation,charaeterandrfameofthecontainedthreelayerofhumanityandoPened outtheofurafeetsoftheeonnotationofthehumanizationofideologyandPolitics edueation.

PartZ:HaveanalyzedanddiseussedtheneeessityandPossibilityOftheideaof

thehumanizationofideologyandPolitieseudeation.Thehumanity15aProduetofhis age.Humanization15thetrendofeurrentlysoeialrealityanddeveloPment,the imminentshouttotheaetualityofideologyandPolitiesedueation,andit15alsothe inherentrequestofbeeominganall一orunddeveloPmentofhumanbeing· Part3:HvaeexPatiatedontheeonereteeountermeasuretothehumanizationof ideologyandPolitiesedueation.It15thekeyPartofmythesisandexPlainsofur afctors:buildinganideaofhumanizationofideologyandPolitieseducation: enriehingtheconnotationofhumanizationofideologyandPoliticsedueation; eonsturetingthemeehanismofhumanizationofideologyandPolitiesedueation: buildingtheenvironmentofhumanizationofideologyandPoliticsedueation. KEYWORD:IdeologyandPolitiesedueation:Humanity:Humanization: All一rounddeveloPmentofhumanbeing /户一 目录 导言·························································??1 一、人性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3 (一)人性的内涵与结构······························??4 (二)人性的特征及人性化释义·······..············??6 (三)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涵义··················??9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提出的现实背景及可能······??13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提出的现实必然性···??13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可能和依据·········??17 三、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具体对策·····················??19 (一)树立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19 (二)丰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22 (三)构建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25 (四)营造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一28 结束语·························································??33 注释·························································??34 参考文献·························································??37 后记·························································??41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导~~吕一曰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趋势主要是由依附性的个人走向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因此,现代教育理论一个重要观点是:教育不仅要使人具有各种现实规定的实然 性,而且更应赋予人以人所独有的应然性。“教育更重要的是发展人之发展的内

在动力,授人以自我发展的‘发动机’和‘钥匙’,并不断提高他们的能量和功 能范围。”‘教是为了不教,这种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未来的学校必须 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2因此,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人文 学科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性,重视人性的培育和完善,这己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 趋势。人性关怀已成为新形势之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面旗帜和一个纲领。 人类要造就自我的至善境界,首先就必须把握自我的人性。人的存在包括着 两层含义:人的先天生就的自然存在和后天教育造就的社会存在。人的自然存在 有了先天之性,亦即天性;后天的造就便有了后天之性,亦即德性。3这两者共 存于人的本性之中。但真正具有“属人”性质的则是德性。因此,用德性规范天 性从而塑造优美人性,促进人类个体的向善性和社会发展共同利益的协调性,这 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所在。 (二)研究现状

人性是一个古老而弥新的问题。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思想家们纷纷从 哲学、文学、管理学等角度去探求人性理论的真谛。当代西方社会,人性理论被 广泛运用于管理学中,通过对人性的关注实施引导性的自我管理进而实现管理目 标,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一方面的实践活动和相关学术研究 成果颇丰。

在当前关注人性、重视人性培养和完善的人性化教育发展趋势之下,思想政 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和管理相统一的实践活动,理应顺应这一潮流,做到与时俱 进。但是多年以来,我们总是回避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 为我们对“人性”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和了解,误认为讲“人性”就是讲抽象的、 永恒不变的人性,就是唯心主义。事实上,“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的 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 径回到人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胜化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思想之上的。

近年来,人性化教育的趋势已为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所关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注。但目前我们还未发现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著作,其相关的研究主 要分散在德育的人性化、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人性化、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学术性文章中。相关理论与实践工作者 的代表性文章主要有:郑咏梅、张承安发表于《求索》杂志2004年第9期上的 《道德教育中人性关怀的缺失与回归》,湖南师范大学硕士陈杰的学位论文《丰 盈人性:当代道德教育的应然追求》,郭毅然发表于《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6 期上的《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解读的新视界》,梁春华发表于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第2期上的《论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的实施策略》 等等。以上文章都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人的全面发展有所涉及,但都没有 系统的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方法,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学、哲学、教育学、 心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进行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 「1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其涉及的领域和自身包含的内容很多,因此,吸收相关学 科当前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 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丰满人性,张扬德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社

会价值,对受教育者的个体价值没有予以充分地肯定和尊重。因此,本文从人性 入手,用人性化的理念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促进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和 人性的完善和发展,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闪耀着人性的 思想,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这是本文选题的创新之处。

2、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教育,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环境。坚持人性化的

理念,必须坚持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阵地,单位环境为依托,社区环境 为载体,创设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环境。这是本文立意的创新之处。 3、博采众长,融合提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哲

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结合使得思想政 治教育学的发展更具科学性、时代性。这是本文研究方法的创新之处。 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做一尝试性地研究,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其研 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完善。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一、人性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

人是宇宙中最伟大的生命,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都是为了人。 几千年来,人们所求索、虑知、论辩的核心、永恒的主题,就是人。可以说,人 永远是人们探究不完、议论不止的中心课题,是一个伟大而常新的永恒课题。正 如当代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所言:“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它己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动摇 的中心”。弓

而人性问题是人类思想史、认识史上最为重大的问题之一。但长期以来,受 人性的阶级性的片面理解,人们对于人性问题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似乎人 性就是资产阶级的东西,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性问题是一 个禁区,人们“谈人性色变”。其实,人性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思想家、 教育家所极为重视、精心思考、着力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众说纷纭、歧义 甚多、辩争激烈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中国古代,关于人性的理论就曾提出各种主 张,如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三品论等。在西方历 史上,从古希腊时期的人性自然论到中世纪欧洲经验哲学的以神性否定人性;伴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15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这一伟大而进步的 历史时期,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中世纪的神性,他们把人、人性、人的本质作 为自己思想的核心。近代欧洲的人性理论,较之前代内容更为丰富、复杂和完善, 其主要思想倾向有如自然人性论、人性自私论、理性即人性论、唯理论的人性论、 人本主义的人性论等。

在人类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尽管中西方人性思想研究的角度、对人性善 恶的理解有所不同,但人性问题一直是他们极为重视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是中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学说和社会政治主张的 理论基础。但这些思想不是失之抽象,就是陷于片面,究其认识论根源,一个通 病就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以往思想家脱离现实的人的实 际状况,从头脑中虚构人性和人的本质根本不同,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他们 理论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6这种人“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

义。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潮流”就应该是依照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要求, 使受教育者在学习、生活、情感、创造等各方面均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成为个体 与社会、个体与自然得到和谐统一的社会化群体人,成为符合一定社会的政治观 点、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人。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全面把握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内涵。 1、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的完整特征

即科学、准确地认识人、了解人,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丛本前捉。思想 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要发挥其职能作用,达到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 的目标,就必须以人为前提,把握“人”这一实体的特征及其表现,这是进行思 想政治教育的起点。

第一,社会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社会中的人,因此,教育对象

具有社会性的特点。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在从事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 人类结成了自己丰富的社会关系。生活在自身所创设的种种丰富的社会关系之中 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社会人,因此,要对教育对象的认识有所认 识,教育者就必须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影响,只有这 样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

第二,能动性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的施教育和受教育者 的受教育是双向互动的。受教育者同教育者一样,都是有思想、有主见、有实践 能力的社会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其在教育活动中决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施教, 而是能动地接受教育。

第三,层次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情况错综复杂、千差万别,表现 出非常明显的层次性。从年龄上看,教育对象可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四 个层次;从地域上看,不仅有城乡差别,东部、中部、西部差别,更有发达地区 与贫困地区之间的差别;从文化知识层次上看,可分为知识渊博、知识水平较高、 知识水平一般、文盲和半文盲四种层次。‘’认清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特点,对于提 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理念是非 常需要的。

第四,可变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 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周围环境、社会关系每时每刻都影响着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引起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结构发生变化。正是教育对象思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想政治品德存在这种可变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有社会价值,受教育者思想政 治品德才能不断实现社会化。

总之,只有全面认识和把握人的特征,立足于社会中的人,才能实现思想政 治教育的人性化。

2、遵循根源于人性之中的人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与发展变化的规律

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收到效果,关键在于能否 揭示人的思想与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按规律办事。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 的规律是受其教育对象的规律制约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 适应教育对象”的规律。显然,人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与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受人的 特性规定的。遵循人的特性的要求,就是遵循人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与发展变化的 规律,也就是遵循思想政i台教育自身的规律。这是员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的一条 红线。

3、以一系列符合人性的教育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遵循人性化理念的具体体现。为了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和人性化, 这符合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因此,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必须要 将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研究和掌握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对症下药, 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实践锻炼法、熏陶感染法、自我教育法、比较 鉴别法、心理咨询法等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人内在的思想和外在行为表现出 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实现教育对象人性的丰富和完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育人”, 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合格”的人,首先要 求教育对象是一个完整、科学意义上的人,具有人的一切高级特征,同时,还要 使人的这些特征丰富化、高级化,即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单面化”和畸形 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

社会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创造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集中表现,也是人区

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人的身心潜能的开发,也就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 特别是人的创造潜能的开发,对社会发展起重大的促进作用。从人类社会的发展 来看,人的身心潜能的优势逐步从体力过渡到智力。现代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 时代的到来,人的智力的开发,以及人们通过智力创造和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是 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任务必然要注重教育对象 在个性和个性潜能上的差异,在普遍关心共性教育的基础上,把发展个性教育作 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任务。‘2一个缺乏自主意识、毫无个性的人,必然对任何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事物没有兴趣与爱好,也无从引起创造的需求和培养创造的能力。所以,思想政 治教育要激发人的身心潜能,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广泛的兴趣、 爱好,增强创造意识,开发创造能力,这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和提高民族素质 的应有之义,也是增长人的本质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需要。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提出的现实背景及可能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代的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对人性发展的追 求。人性是人类发展的历史产物,人性化是当前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思 想政治教育现状发出的迫切呼唤,也是人的本性使然,更是人成为“完善人’,、 “全面发展的人”的内在要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提出的现实必然性

l、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观的转变呼唤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人类社会发展表现在许多方面,如物质极大丰富的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技 术高度发达的文化的发展;道德水准不断提高的精神发展以及人本身摆脱对人和 物的依赖逐步走向个性自由的发展等。70年代以前的社会,主要以经济的发展 和“物的创造”为中心衡量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二战以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 发展中国家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为只要把“经济馅饼”做大做好,社会 的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但事实证明,单纯的经济增长并没有给人类带来生 活的幸福,相反,人们别无选择地遭遇了生态环境恶化、政治腐化动荡、精神空 虚无聊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社会发展呈现出极端不均衡的状况,一方面物质财 富极大丰富,另一方面创造物质财富的人本身却不断走向萎缩,正是这一情况下, 一种新的综合发展观被提了出来。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出版《人类发

展报告》年鉴,提出了人文发展指数,强调社会发展应从传统“以物为中心”转 向“以人为中心,’o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新

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 面发展。”它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需要,着眼于把握发展规 律、明确发展目的、丰富发展难题的根本指针。当然,这一发展观的转变并不是 要排斥和否定经济发展,缩减工业规模,退回到消极无为的自然状态。其实经济 的发展、物质成果的取得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仅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需求在 于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因而,经济的发展和人性的完整和谐发展并不是对 立不相容的,两者完全可以“共存共在”、“共生共荣”。经济发展是人性发展和 完善的前提基础,当一个人终日为三餐而奔波忙碌时,自然谈不上人性的完善和 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终究是为人本身服务的,当人为了经济的发展而付出牺牲 自身或肢解自身的代价时,就出现了“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此时,“物”的价 值也将必然因人的萎缩而失去其应有的意义。经济的发展固然表征着社会的发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展,但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志和合理性检验最终还在人自身的发展。因此,很长一 段时间,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国家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甚至是“负发展” 的现象。‘3

由此看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符合、顺应了这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 然潮流。

2、当代人的精神失落呼唤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人类走出中世纪漫长的自我丧失的迷途之后,人文主义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不约而同地高扬一种时代精神—理性。但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经济起飞进程「},,科学理性取得了工业文化的主导地位,人文理性则被抛于九霄云外。理性日

益从人类走向自由的工具异化为束缚人的自山的羁绊,变成一种轻视人的单一科 技理性或工具理性,人文理性或价值理性:ll益火落。

作为工具的科技理性指向的是人对自然的占有和人的感性欲望满足,是物质 财富的增加和生活资料的丰富,在功利主义利己、占有、征服趋向驱动下,人性 的丰富内涵被消融于物的片面追求之中,人成了只需满足其物欲的“单向度”的

人,遗忘了维护个人尊严的一条最为直截了当的途径—自我精神修养和精神超越的内心努力,切割了人的生活和人性的整体性,把人动物化、实体化、简单化、 粗糙化了,‘4从而使人生意义坍塌,无家可归、远离精神家园的人们普遍地发出 叹息:活得好累!人们在忙碌和兴奋之余,有很深的孤独感、漂泊感、虚无感、 荒谬感。主要表现为:第一,信仰的失落。相当一部分人缺乏人生精神目标,既 无传统精神的支持,又无理想的引导,曾经共同校准的人生理想大部分被否定, 于是乎摆在人们面前的是精神的荒野和对不可确定将来的仿徨苦闷,相当一部分 人处在漠视甚至蔑视精神价值的生存状态之中;第二,情感生活的萎缩。畸形都 市化堵塞了人与自然的交往,功利意识的扩张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淡薄,个 人与社会处于紧张状态,人与人的交往减少,普遍的社会责任感丧失;第三,。文 化生活的粗鄙。价值理性的长期失落和对工具理性的极端重视己导致了难以摆脱 的文化困境,诉诸官能的大众消费文化泛滥,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陷于困境,大 众传媒挑逗、催化大众物欲、情欲、占有欲,人性的崇高、文化的魅力被世俗的 欲求所冲洗、消解。然而,精神的失落和危机不在于科技理性和市场经济本身。

危机真正的根源在于人对科学的理解,在于人对科学的态度,在于被科学的环境 所影响的人。

当今,尽管人类仍处于“对物的依赖性”时代,人们尚不得不把谋生置于相

当重要的位置,不足以从根本上关注并实现人性的完善。43但在深刻的世界性生 态危机和精神文化危机面前,有关人类生存的自由、公正、充实、有价值等安身 立命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思考,人类的生存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这些问题。因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此,我们不得不对人的问题进行探讨,也是需要用精神的感召力来消除人类困境 的时候了。关怀人类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关怀人的生存意义和人性充实已成为当 代人、当代教育、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追求。

3、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呼唤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是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满怀信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问题。当前,国 际形势的变化呈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趋势,国内进 入经济大变革的关键时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 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势的多样化等新情况是对当一前做 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然而,我们有些党组织和政工干部并没有对这“四 个多样化”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予以足够的重视,使得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 境,实效性不高。究其原因固然很多。笔者欲从变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人 出发,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主体性三个角度去挖掘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 的困境缘由,从而揭示出实现人性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针对性、实效 性的必然选择。

()l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物质需要的忽视违背了人的自然性

物质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人的自然性使得人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成为 一种客观存在。物质利益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离开衣、食、住、行、用 等物质资料,人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人从事劳动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物质利 益的获取;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进行最终也是为了改善和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条 件。应该承认,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正如马 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6从现实生活中看, 人的思想和行为,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物质利益紧密 联系在一起。

人的自然性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关注教育对象的物质需求为实 践起点,但由于受自然经济时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正其道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正统儒家义利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重精神轻 物质、重奉献轻索取、重社会利益轻个人利益的片面化倾向较为明显。我党思想 政治工作有着关心群众物质利益的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革命战 争年代和建国初期都曾发挥过巨大的威力。但十年内乱中不顾人们的物质利益、 忽视人的思想实际,用压制代替说服,“假、大、空”的一套“左”的做法完全 违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这种违反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对其产生了 厌恶和恐惧心理,迫于政治高压,人们只有做出虚假的承诺和表面的服从,思想 政治教育由人的自觉需要异化为外在的强制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利益动机和欲望得到充分激发,人们的物质 利益观念空前膨胀和强化,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

得社会物质财富大量涌现,人的物质欲望的满足更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在新的历 史时期,忽视教育对象物质需求的满足必然会导致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疏离, 思想政治教育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

(2)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合力的忽视违背了人的社会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的科学论断揭示了人是一种关系性存在,个体与 他人建立起普遍的关系,普遍关系的建立大大扩展了个体活动的空间,使个体在 与他人的交往中心理、寸青感、信息等方面得到交流,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在与周困 环境进行的信息交流中不断发生变化。‘7这种变化,既有家庭及血缘关系所产生 的早期、长期、直接、细致和深刻的独特性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塑造性影响, 更有社会的诱导和习染性影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一个人不能 够一部分一部分地来教育,而是由人所经受的种种影响的全部总和综合地教育出 来”。‘8其中学校作为制度化的社会机构以发展人的理性、培育人的德性为价值追 求,而人的思想品德的生成在时间上是持续终生的、在空间上是超出于学校之外 的社会存在,学校在时空上的有限性决定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局限。 现代社会的日益开放使得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更加直接、有机的联系和互相渗 透,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的发 挥。

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家庭与社会的影响、片面强调学校的教育作 用,而学校又“用有形和无形的围墙在人的完整世界和整体生活中圈出了一块专 修的领地”,‘9在这块专修的领地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用一元的价值观念和规范 标准并以课堂抽象概念演绎与推理的形式试图去封闭教育对象的思想。不可否 认,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学校内外教育内容的趋同这种教育是有效的,但在经 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作为社会个体的个人无法拒绝 来自社会四面八方的各种浪潮的冲击,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 式和意识形态对个人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生活不断地以事实并且多 半以消极的事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的 应然教育遭致社会实然教育地强力消解,教育对象在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学校 内外教育中感到迷惘和困惑,甚至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这块“专修 的领地”变成了“理论的沙砾堆砌的沙漠”,50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迷也就在所 难免。

(3)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能动作用的忽视违背了人的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世界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性构成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使人具有了理性和意义需要,从而具有了为自 身立法实现自身发展和超越的需要和可能。人是一种意义性存在,但人的意义获 得不是靠自然遗传进行的,而是在自然资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进行的,但在教育

过程中教育对象并非完全被动接受思想改造的客体—人的类思维的代际传递使之成为特定的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使其能够“自由”“自觉”地将自己本身、

自己本身的生活及生命活动当作意识的对象,能动地掌握自己的生活、支配自己 的活动。人的思想政治观点的形成是在外在的价值引导下借助个体主体性的发挥 努力探索、不断架构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教育者所传到的思想品德规范要 求能否被按受、在多大程度上被按受,取决于教育对象能动作用的发挥。这是囚 为教育对象个体的主体性使其能够用理性审视自己的动机、愿望、需要、意图, 并通过外在于自身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内心的法则,把社会要求转化为内在需要,

把各种道德规范逐渐从他律转化为自律。5‘

长期以来,在片面的价值论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重教育者主体、轻教育 客体,重服从规范的工具性价值、轻促进个体发展的目的性价值的功利化倾向非 常明显。过度功利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缺失了,除了表现 在教育内容上无视教育对象内在需求之外,集中表现在教育者独白式的强制性单 向灌输的教育方式上。在这里,强调教育者的权威和教育对象的服从,教育对象 被置于绝对客体化的地位,观念的说教、规范的灌输、行为的约束成为思想政治 教育的重要表征,作为教育对象的人异化成为消极被动接受社会规范的工具。在 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由于教育拥有信息的优先权和传播权,强制性灌输尚具 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单一封闭的社会结构的解体以及 大众传媒的悄然兴起,教育对象主体意识日益觉醒,教育者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就 必然受到质疑,这就意味着强制性灌输的合理性和合道德性受到冲击和挑战。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可能和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其根本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对于自 己本质的全面而真正的占有。而人无论是作为生物存在还是社会存在都是一种具 有未完成性和可塑性的特点,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在价值,这也正是思想政治 教育人性化得以实施的可能性所在。

当代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是一种非特定化、未完成的存在物。人的类本质

不是定型化的存在,也没有应当如何的固定性质,这说明人只是一种存在的可能 性,是有待于自身去争取的一种存在,它自身始终处在不断生成、发展和日益完 善的过程之中。正如马克思从人的主体性向度揭示:人“是为自身而存在的存在 物”。52人的存在不是现成的而是生成的,它具有未完成性、形成性、特定性、开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放性,它总是向未来、向新的可能开放,而不是最终完成于某一确定的状态。这 一状态一旦凝固下来,它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张力。因此,人是一种自我创造 的主体的存在,它在不断地创造中生成自我。人性在这种动态和发展的过程, 表征了人性的生成性、发展性和可塑性,这也正是当今教育的人性化、思想政治 教育的人性化发展趋势的缘由所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可能性所在。 同时,人作为自我意识的存在和人的实践性存在为人性超越提供了内在动

力。53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特存在,人的意识不仅能够认识外界对象,而且能 够反观和认识自己的身心状态,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和心理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 可以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挂币」等,从而控;}川着自己 的力量,调节着个体与周围现实的关系,即成为自己的主体,因此人才能进行白 由自觉地活动,刁一能不断地追求和塑造理想的世界。

前已述及之人的生成性、发展性、开放性和可塑性向我们表明了这样一个自 然事实:在特定的时间维系中,人永远是不充分的、不完满的,而人的生命深处 有一个永恒的意志,那就是对完满人生的追求,对生命意义的向往,完满人生就 是人类生命中的终级层系。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人在完满性、总体性渴 望的促动下,反思自身及现存世界的分裂性和匾乏,探掘现存世界的生长点,抓 住一切可能性,并由此构成了人类现实历史发展的内驱力,人类不断创设新的自 我和新的世界。

实践是人性最根本的存在方式,是人的自我塑造和自我肯定方式。马克思把 实践同人的存在本身联系起来,认为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的本质力 量的直观和确证。马克思说:“在我个人的活动中,我直接证实和实现了我的真

正的本质,即我的人的本质,我的社会的本质”,54又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 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55人正是通过实践活动把自身从自然中提升出来 而赋予主体意义,因此,实践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其他动物活动的根本特征和内在 根据。人的丰富而生动的历史、人的本质力量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展现着的, 也即是人通过实践超越自然界对自己的限制,创造自己的生存条件。人是自己生 活的主人和历史的“造物主”,人类的进化不再表现为生物的进化,而主要是人 的智能和思维的进化、精神和文化的进化。人以自己的创造性从自然界中获得了 自由,使自己的生活成为生动的、有意义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使现实的人超

越人的现实,建构起一个本质上面向未来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人化世界”—真的世界、美的世界、善的世界。

人性的充实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相互促 进的,但作为植根于人性又以发展人性并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目的的思想政 治教育必须以人性化作为自身的根本追求,它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且是势在必行。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三、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具体对策

既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是有效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思想政治教 育的人性化应该如何实现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树立人性化的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丰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构建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 育机制,营造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树立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如何培养和完善人性,提高人性自觉,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面临的重大

问题。当前,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休和以人为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来做好相关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教育 理念树立的当务之急。

1、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人,而不是物或其它组织,这就使得思 想政治教育的施、受双方建立了一个可以相互沟通的平台,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 程,双方可以进行情感的交流,并借助于情感使对方受到影响,使心灵受到触动。 作为教育者,他将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最 终达到知行统一,形成一定的社会可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作为受教育者,就是 将其自身在社会活动中已经形成的一定的思想政治品德结构和水平与施教者所 传授的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相比较,基于自身思想基础和内在需要,找 出二者之间的差距和矛盾,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积极活动,能动地选择、接受影响, 把公认的一定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转化为自我的要求,自觉自愿地遵循社会规 范,从而使自己更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实现社会性价值和个体性价值的统一。可 见,施、受双方主体参与和互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的特点,这也正 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众多学者主张的“双主体”理论的内涵所在,是以人为本思 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体现。

如果把发挥人的主体性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来审视,思 想政治教育所肩负的使命就更加重大。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引导人们形成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 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 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走自主创业、自我积累之路。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通过对千百

万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人心、促进创新,使广大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的精神状态,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当帮助人民 群众认清自己的利益所在,认清社会的发展规律,引导人民群众从实际出发争取 自己的利益,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幸福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 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 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因为现代人 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不再需要外来的肯定,也没有统一的尺度,更不是用金钱 标准所能衡量的,而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理解、自我确认的过程,以人为本的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要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 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对此,我们必须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 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核心就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

能、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民主向往的追求。当前,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人性 化的趋势也是越来越明显,无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有关政策都处 .

处体现了对人性和谐完美的渴求。法国把人权和义务作为公民课的重心,德国和 日本把人性教育当作新德育的标志。尊重人是西方国家最基本的价值观。现代思 想政治教育的本性不仅是管理、控制、约束,更是人性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 3、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思 想政治教育贯彻人性化的理念应坚持如下要求: ()l德才兼备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标准。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完成要依靠一支有千千万万个个体组成的 人才队伍。“人才”是指有能力并善于运用能力高标准地完成组织工作的人, 他们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在培养、运用 和评价“人才”的过程中,除了“才”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德。 德,主要是指“人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它是特定的社会或阶级的 政治的和道德的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人们在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 与社会的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它由认识、 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五个要素构成”。36品德素质本身虽然不是劳动能力,但 是由于它在劳动过程中具有统领、协调和动力的作用,因而它是形成与发挥劳动 者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标准。德才兼备是成才立业、奋 发有为的前提。德才兼备,才会对理想、信念、道德、责任进行升华。 (2)道德价值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教育看成是工具:政治家把教育看成是阶级斗争甚至

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很多家长也把教育看成是谋取优越职业的敲门砖,这都曲解 了教育的本质,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智慧来源于教育、生成于教育、提升 于教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可以说,教育最 根本的任务就在于让教育对象学会与践行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而

忽视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塑造,必然导致教育对象的片面发展,即有知识没文化, 有文化没教养,有欲望没理想,有目标没信仰,这是很危险的。因而,本文倡导 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目的就在于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升华人的全面发展 的人性内涵。

(3)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都包含知、情、信、意、行五个心理要 素,其中除了思想品德认识是智力因素外,其余四个都是非智力因素。因此,从 某种程度上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主要是培养人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美 国哈佛大学情商教育理论认为,人生成就最多2%0归诸于智商,8%0归诸于情商。 谁的情商开发的好,谁的优势就大,成功的机率就高。可以说,非智力因素在个 人的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教育对象个性获 得完全的和谐的发展。简言之,就是培养“和谐的人”,“完善的人”,亦即全面 发展的人。其基本特征应当是:首先,身心健康,亦即身心和谐协调;其次,在 ,’l合”的方面,归根到底,就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协调;再次,智力与非 智力因素的“和谐的人”或“完整的人”是以非智力因素为主导的。因此,为了 实现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就应当把培养非智力因素作为思想政治 教育的重要任务。

(4)人文关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底蕴。

思想政治教育从理性方面关注人的发展无疑非常重要,但忽视源自人们心底

的情感需要—对人文关怀的渴求,必然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融入人文关怀,大力弘扬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人

文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人的尊重和培养 人的主体性始终是其基本的内涵。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人、关心 人、理解人,培养受教育者丰富的人文精神,给予最深厚的人文关怀,是新时期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口 和关键。

(5)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

个性是教育的灵魂。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 个性化。以往的教育强调标准化,这是工业社会时代的产物。但随着知识经济时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 强,标准化教育对人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阻碍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尊重教 育对象的特点、爱好、追求、兴趣,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学生个性发展问题 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都把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培养爱国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结 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美国的学校教育不仅能崇尚个性,而且把培 养具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和义务的“责任公民”作为教育目标。日本 政府则把“充分发展个性,培养热爱真理和正义、重视个人价值、尊重劳动、有 强烈的责任感、充满独立精神的人才”作为21世纪教育的中心目标;并提出,

高校应为学生“创造一利,使个性发展的社会,追求教育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 Z‘,,57

(6)国际人才素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借鉴。

随着我国加入wTO,人才国际化的进程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要 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挑 战,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的过程中,也必须要认真研究国际人才的基本素质。国

际人才标准在经历资历取向、能力取向的阶段后,己向品行取向阶段发展。现在 国外对优秀人才的评价主要参考指标有6个标准:品行、动机、潜能、理解力、 知识、经验,它们的重要程度是依次递减。21世纪更加注重人才的素质和人的 全面发展。

(二)丰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要有科学的、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 念为指导,还必须充实、丰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包 括的内容很多,笔者欲从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1、确立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的重要基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 标一直坚持以政治教育为重心,围绕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党与国家的路线、方针、 政策教育为中心进行的,它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人才一方面,起到了重要 的导向和保证作用。但我们也不难发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侧重于维护社 会政治稳定,强调其政治功能的发挥,忽视了作为教育主体一方的受教育者内在 的发展规律,他们的需要、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受教 育者只是被当作灌输、浇铸的容器,简而言之,即忽视了受教育者作为人的主体 存在。显然,这与新世纪新阶段变化了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内外环境的要求是不相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适应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要转变到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政治发 展相统一上来,促进社会发展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上来,实现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相统一上来,确立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 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新人,培养具有良好 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 展观告诉我们只有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协调统一,才能为将来过渡到 共产主义准备新人的条件和社会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坚持思 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到文出的位置,要尊重个性、 尊重人才、尊重创新。

具体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的指导下,其具体的目标要体现人性化 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充分考虑和认识到受教育者的需要、受教育者思 想行为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其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目 标应当体现以受教育者为核心,以受教育者为基础,以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为最终目的,满足他们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满足他们的民主权利、 公平公正要求、价值实现、精神文化需求等社会需要,关心、尊重、呵护受教育 者的合法和合理的权益,解放和发展受教育者,追求对受教育者本身的关照、关 J

坏以及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2、丰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调整的需要,要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 优化,层次合理,重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实际, 多做释疑解惑工作;联系社会实际,多用事实来说明处于深刻变动中的当代社会 现实,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与深入,国际间思想文化交流必将日益增多,必然 带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各种文明的和谐 共存,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当前情况下,我们要加强中华民族文明的历 史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激发起全体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尤其 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随着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对人的民主 法治观念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这一历史趋势,把对社会主义公 民的民主偿治教育列入重要内容,把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公平意识、竞争意 识、效率意识、诚信意识的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把激励我国公民勇敢走向世界的 平等意识和开放意识的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人性化,就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促进教育对象身心健康发展。对于不同地区、人群、阶层、 职业、收入等背景的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使内容 体现层次性与循序渐进性,体现时代性与实践性。 3、升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人性之美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是靠思想支配的,而思想由动机萌发,动机则 因需要而引起。行为可以规范,思想则需诱导。因此,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 方法上关键是要做到情理交融、理利相济、沟通疏导,5,使思想政治教育闪耀人 性思想的光辉。 (l)寸占理交融。

人既富有情感的自由,同时又受理性的约束,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类的 特性。人的心灵呼唤离不开感情做媒介,人的思想共鸣也需借助友爱来撞响。尽 管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利益对每一个人都会产生极大的驱动作用,但 人情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感召力量同样为人们所公认。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最忌空洞。因为寡情的说教,即便条条是道也如水 浇石头,难以起到润泽心灵的作用。我们通常讲“通情达理”,就是倡导“理在 情中”。然而,不能因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情味就推断出“教化不如感化”. 的结论。如果“感化”失去了“教化”的引导,教育工作也就缺失了正确的思想 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交流情感、转化思想的过程,是一门通情达理的艺术。 因此,我们在开展思想教育中,既要真切地运用情感来感化人,也不能被柔情所 束缚。曾有教育工作者说,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三分含情,七分叙理”。 只有将情、理有机地“化合”,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以理为主, 才能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使人如沐春风、如逢挚友,而且若饮甘霖、若遇 良师,进而起到陶冶心灵、打开眼界、点燃智慧的作用,使人们的心灵与情感都 得到升华,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摄取人心的感染力。 (2)理利相济。

一谈到思想政治教育,很多人总以为那就是讲道理、说精神。其实,思想政 治教育不是空中楼阁,它是从满足人们的思想觉悟、激发人们的精神斗志为目的 而开展的,也是为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需要而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的。马克思有 句名言:们思想’一旦离开了‘利益’,就一定使自己出丑’夕。59曾几何时,人们 谈“利”一色变,物质利益因被捆绑在“钱能通神”的十字架上而受到嘲弄,受到 鞭挞,使思想政治教育几乎成为“假、大、空”的同义词。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如果没有精神的支撑,人生将会坍塌。但是,这绝非意 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人们去排斥一切物质需求,实行苦行僧主义和禁欲主义。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客观地看,人们的思想境界大都是伴随着各种社会需求而萌发的。倘若我们不承 认这一点,不在工作中细心体查人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给人所需、为人 所喜,就无法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更不能发挥预定的作用,相反,只会引起反感, 产生抵触,甚至激化矛盾,发生冲突。

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建设事业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所 以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与物质利益问题的联系就更为紧密和直接,人们对于物质利 益的关心也更为强烈。列宁曾经说过:“只有那些立足于己被认识的一定阶级的 实际利益的战士,才是强而有力的;凡是把这些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起着主要作用 的阶级利益蒙蔽起来,都只会削弱战士的力量。”6。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和 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要求,又要把这种要求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从而保证广大 群众以健康的思想和饱满的热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积极自觉地为开创现代化建 设的新局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3)沟通疏导。

无论是以情感化,还是以理教化、以利催化,都需要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 架设起沟通的桥梁首先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素质、工作作风问题,也涉 及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际关系与工作方法问题。我党的三大作风中的一个,就 是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扬这一优良作风,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要放下架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努力做人民群众的知心朋友。所以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与群众建立起纯洁的人际关系,构筑思想沟通的坚实基 石出。

疏导,即疏通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所讲的疏通,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中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人们把各种意见和观点都充分表达出来;所谓引导, 就是在疏通的基础上,支持和弘扬正确的思想观点,反对和批评不正确的思想观 点,并注意把其中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轨道。生活于错综复杂社会关 系中的人,总会遭遇各种矛盾。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欢乐和追求、忧愁 和困惑,而且,每一个矛盾的背后都隐藏着诸多自身的因素或与外界相互影响的 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调查研究,善于抓住矛盾“链”中的关键“环”, 或分而导之,或浚而疏之,促使人们言有所遵,行有所循,畅通思想脉络。 (三)构建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当前,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涵义和分类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 是。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 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或羌系)和运转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由八个方

面的要素构成的,即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主体、动力、环境、控制、方式、程序、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保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等;6‘也有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主要包 括启动机制、调控机制、评估机制以及保障机制等。62笔者认为,构建正确的人 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出发,创新思想政治教 育机制,建立和完善接受机制、激励机制和说服机制。 1、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

接受理论的凸显始于大众传播迅速发展和全球日益信息化、符号化时代的到

来。在各种必需信息还很匾乏的时代,人们对于信息没有多少选择和拒绝的余地,

而在信息量空前增加,人们不得不在巨大的信息量面前有选择地加以接受的时

代,少、们对信息的态度成为影响信J息按受度的关键囚素。从宏观上训卜人们对- 切思想文化精神客体的接受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科学认识成果的接受,即事实接 受;一类是对价值认识成果的接受,如对善恶、美丑、好坏等价值观念、价值准 则、价值导向的接受,即价值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主要属于价值接受,使 受教育者树立起正面的、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 素养。要增强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 理论为基础,研究人性的自然性、社会性、历史性、现实性和实践性,从受教育 者的实际出发,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关注现实的生活及现实的人。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性活动,

但它并不是以某种主观观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它是以现实社会生活为基础 的,服务于社会实践需要的。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物质利益原则,从人的实际需要、从人的切身利益出发来理解人、关心人、帮 助人和教育人。对此,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指出, “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各级领导 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告诉大家客观的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所做的努力,并且对群 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 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63思想政治教育如 果不能认识到人性的现实性、具体性,而用统一的模式来丈量所有的人,把人的 可塑性变成一个模式的东西,那就是在制造一种类似动物的“新本能”,或后天 本能。6‘这样的教育正是列宁所说的是在把人变成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官吏,是 对人性的最残暴的扼杀和践踏,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意的完全背叛。因此,我 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2)探寻受教育者思想行为变化的社会根源。人总是社会中的人,“人的本 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现实生活中的人都将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 和制约,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就要着力把握受教育者所处的各种社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会关系,从他们所处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去把握人的思想。同时,还要着力 把握受教育者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从而找出他们思想发展变化的根 源,分析原因,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接受 性。

(3)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人是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决定力

量,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实践性是人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说,社会 实践既是人们接受教育、转变思想的基本途径,也是人们施展才能、健康成长的 广阔天地,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

紧密结合起米,着力引导人们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必社会的丁}j大实践,在实践’}’ 锻炼成长。

(4)坚持人性的发展性,关注人的未来。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发展的史

诗,担当发展主角的人其所具有的人性亦是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 政治教育时,就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教育对象,不要认为教育对象一旦出了 点差错就无可救药,甚至产生偏见和歧视,而应坚持发展的观点,对他们充满信 心,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 2、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内在前提在于人有需要。马克思说:“没有需 要,就没有生产”。65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满足正当需要是人不可剥夺的权利, 一切压抑人正当需要的做法都是违背人性的,都从根本上否认了人本身。马克思 说:“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66人的需要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主体 的角度可以分为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个人需要是人的需要的最普遍、最基本的 形式,没有人的正当需要的基本满足,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从人的需 要的作用角度可以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马克思充分肯定了人的 享受需要的合理性,恩格斯也严厉地批判那种“苦修苦练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 的、斯巴达克式的共产主义。”6,人的发展的需要是人们为了自身的完善和文明程 度的提高,为增强人的自由个性而产生的需要。正是因为对人的需要有深刻的认 识,马克思认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动力。 邓小平也强调,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重视物质利益原则,他说: “不讲多劳多得,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 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以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 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68因此,通过满足人们的合法合理需要, 引入激励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指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发生发展 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和组织的要求,通过各种有益的方法,满足受教育者不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同层次的需要,从而激发人们形成积极的心理推动力,鼓励人们在学习、工作和 劳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理想的激励模式应该 是受激励者经过努力后所达到的绩效正好符合激励者预先设置的目标要求,同时 又正好满足受教育者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促进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 的协调发展。这就告诉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不能光讲大道理,不能只 搞“空洞说教”,或者简单地把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满足自我需要说成是拜金主 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和行为,而应重视对人的需要的研究,关心教育对象的切身 利益。我们只有通过满足受教育者的正当需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地结 合起来,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物质保障,刁‘能激发其工作热情,实现思想政治教 育的价值和目标。当然,在照顾教育对象的主体利益时,应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 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满足 个人的持续性需要。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机制

马克思历来主张把人当作人、当作主体来看待,要“绝对承认人格原则”,

反对蔑视人,或只把人看作某种“手段”和工具。每个人的主体性是不同的,这 种主体性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就是哲学所讲的个性。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人的 个性和人的主体性始终是统一的,人的主体性越强,其个性也越强,反之亦然。 因此,教育者必须要确立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辩证统一的新观念。 但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1我们总是视教育者为唯一的主体,而忽视 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把教育对象仅仅视为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的客体。这就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强制压服和单向注入,影响和压抑了教 育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实,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积 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 动能动地选择教育影响,同时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思想 政治教育的说服机制。所谓说服,就是个人或群体运用理由充分的道理、话语,

通过信息符号的传递去影响他人使之信服的教育实践过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不断说服人们的过程。“说服”要以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 为原则,“说服”不是压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在说服过程 中不以势凌人,不以理压人,不以教育者自居俯视受教育者;要与受教育者在同 一平面上,并且给受教育者说话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说服过程,逐步引导受 教育者提高认识。

(四)营造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环境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用,正如马克思所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69春秋时代的墨子也 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荀子用“蓬生麻中,不扶 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来说明环境对人格、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影 响。一般说来,好的环境能形成优秀品德、造就美的心灵和美的人格;坏的环境 容易造就丑的人格,容易产生坏人,所以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有着重大的创 造作用。同时,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能起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优越的 自然环境,美好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精神环境,能启迪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积 极向上,陶冶人的情操,铸造人的美好心灵,使人思维敏捷、情趣高尚、人际关 系和谐、意志坚强,就足说,人在这样的环境门‘有益于培养和塑造自己的优秀道 德品质;相反,恶劣的自然环境、腐败的社会环境和颓废的精神环境,能潜移默 化地使人思想消极颓废、精神萎靡不振、情趣卑劣低下、心胸狭窄、道德败坏。 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是一般的环境,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凡是与人有关的 并对人的思想品德发生影响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环 境。从与人的日常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着的现实环境来说,包括社会环境(政治 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单位环境和社区环境等。 为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必须坚持人性化的理 念,坚持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重要阵地,单位环境为依托,社区环境为 载体,创设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环境。 1、优化家庭环境,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家庭环境是培养人优秀道德品质的摇篮,对人的思想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影

响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到父母对子女影响时就曾说:“你们怎样穿戴, 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读报—这一切都对儿童有重要影响。”’。因此,优化家庭环境,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对子女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建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 定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处世原则、风俗习惯和生活作风等。一个好的家风能 使人积极向上,情绪饱满,精神振奋,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相反,家风 不正,则使人精神萎靡不振,处世油滑,道德低下,从而培养出人格卑劣之人。 其次,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各种素质。家庭成员的素质,特别是父母的政治、 思想、道德、心理、文化、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对子女有着重大的影响。父母的 素质越高,对子女就会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反之,就会对子女产生负面的影响, 甚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烙上不健康的思想。因此,加强家庭精神文明建设,大 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提高 家庭每个成员的素质,是家庭建设的根本,也是优化家庭环境的根本任务。 再次,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家庭教育是塑造青少年优秀道德品质的最重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要的环节。尤其是当前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新的课题。 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被捧为掌上明珠,偏爱、溺爱、娇纵具有一定的普 遍性,久而久之,孩子们也慢慢感觉到了自己独特的优越地位。这对于他们身心 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社会上广为流传地所谓“421综合症”(4位祖父 母加上2位父母,围着1个孩子转)7‘,说明社会公众对于这一问题己有所警觉。 但如何探索独生子女教育的特殊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此外,父母对 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谈吐举止文雅、彬 彬有礼??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表率作用。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不要以为只有

你们同儿童淡话,或教育儿童,l分日{扫匕童的时候,才‘足在教育儿童的时候,刁一是 在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 72其意是说,父母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儿童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见,优化家庭教育 环境,是培养青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 2、优化校园环境,培养一代新人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殿堂,是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 义一代新人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的殿堂。在多数学生十几年的学习生涯 中,学校的教育、校园文化、老师的人格形象等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有重 要的影响。因此,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加强校风 学风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净化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 要的作用。

(1)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校风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对师

生员工有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对其行为有约束、调节和激励作用。优良的校 风,能陶冶人的情操,铸造人的美好心灵,使人积极向上。而学风是校风的重要 组成部分,勤奋好学、刻苦专研、治学严谨、谦虚谨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实事求是、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是应该倡导的优良的学风。它能给人以无形的 力量,使人在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上、在人格美的塑造上扬帆起航,达到成功的 彼岸。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既是向学生传道、授业和解惑的导师,又是

指引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前行的灵魂工程师、长者、良师益友。在传统观念中,教 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在培养学生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过程中,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精神境界、

修养、信仰、信念、理想、情操、才华、能力、人格等的好坏、优劣,在学生的 心灵中会激起很大的震荡。’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提高教师 的师德—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美形象,对于培养和塑造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美,培养他们的高尚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3)净化校园文化。健康的校园文化,能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去追求真善美,

使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培养纯洁的人生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 悟和认识能力,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而当今校园中充斥着一些不正之风:校纪 校风的败坏,评职、评奖中的不正之风,考试作弊,打架斗殴,奢侈享受,吃喝 玩乐风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净化校园文化,大力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抵 制各种腐朽思想的毒害和侵蚀,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3、优化工作单位环境,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工作单位是培养和塑造人的思想品德的熔炉。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必须要净化单位环境。

(1)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树立良好的风气。一个单位的干部素质如

何,对本单位的职工有着直接的影响。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塌下 来。如果一个单位的干部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一身正气,就会带动本单位风气 健康发展,形成和谐的单位环境,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

(2)深入持久地开展单位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改变单位的不良

风气,有效地抵制封建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毒害、侵蚀,必须加强单 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移风 易俗,铲除不良风气,把两个文明建设落到实处,通过表彰单位的对社会做出贡 献的先进人物,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先进思想,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 的风气,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塑造和培养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

(3)协调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人们的生存和发

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劳动,总是处在双向的、多维的人际关系之中。人际关 系是否协调、和谐,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劳动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关 系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协调好人际关系极 其重要。

4、净化社区环境,树立文明新风

社区是世界各国较为通用的社会学概念,在英文中叫做co二uniyt,其词源

来自拉丁语,意即共同的东西和亲密伙伴关系。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区内生活 的。优化社区环境对于燥睁荞人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具有重要作用: (1)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加强道德建设,这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搞好了,

就能净化人们的心灵,培养人们崇高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改变不 良的社会风气。不抓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落空。

(3)净化社区的社会风气,这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社区中的

居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社区风气,对社区居民的思想品德形成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有着重要作用。无论是优良的社会风气,还是不良的社区风气,对居民特别是对 青少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社区风气对人们的 影响时指出:“单单在儿童上学或回家的路途上,他们受到的思想教育,就比在 学校里呆几个小时受到的教育要强烈、鲜明的多。”其原因“就在于这些思想是 包含在形象里,包含在生活的各种画面和现实中。”’3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结语

言及于此,人性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已彰显无疑,因此,我们在现 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必须充分关注人性、培养人性、完善人性,用人性化的 理念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 的人性化是一个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对此有一个较 为深入的探讨、较为精辟的见解,需要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哲学 功底,还要对历史和文学有很好的修养。对于这个问题,我确是进行了一些思考。 又..J人性化的内涵、结构和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内.涵有了较为深入的论 述,并通过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具体对 策。但是,对于人性化思想的历史探寻和人性与人格、个性、人情等现实生活中 的诸多关于人的问题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些都有待于将来的工作、学习中 继续完成。

人的如此复杂性,令我们不能不对“人之为人”的问题肃然起敬,不能不让 我们深怀探究之心。在人类道德生活中,我们应永远牢记,离开了对人本身的关 注,放弃对人性的研究,就无异于窒息了人的道德生命,就会湮灭活生生的道德 生活世界。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坚持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张扬人 性中德性的光辉,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应坚守 的信念。

最后,让我们谨记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里铭刻着的人类理性自觉后发出的古老 篇言:

认识你自己!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注释

‘鲁洁.实然与应然的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1998,(4),4.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05一106.

3孙慧玲、张应杭.困惑与思考: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热点问题探讨[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4,231.

4[英1休漠著,关文运译.人性论[M〕.商务印书馆,1980,.6

5【德]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0. 7同上.

8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2005,90.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I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67.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2. ,’马克思.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王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0. 12舒远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7. 13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2005,99.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巧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1.7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4. 18现代外国哲学论集(第2辑)【C].北京:三联书店,1982,41.

19郭凤志.人性:社会塑造与主体选择的统一[]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6),48.

20吴天武.论人性化教育「J〕.教育探索,2004,(1),48.

21陶富源.终极关怀论:人的哲学之悟[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312. 2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16.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 版社,2002,244.

2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7.

25唐雄.论人性的稳定性与可变性[]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一 26姜国柱、朱葵菊.论人·人性[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534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27参阅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208.

28胡裕树.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175.

2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962. 30《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796.

3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1)〔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04.3 32参见[英1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李北达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 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1997,725一72.6

33吴质富.有关“人性”与“共同人性”的儿个问题叮」.安庆师范学!赛货报(社会科学版), 1999,6,64.

34乔增芳,教育人性化与中小学教育改革〔]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2),54. 35吕晓霞.“人性化管理”—企业成功的推进器[1J.江苏商论,2003,(2),16.36宁绍强、唐克兵.产品的人性化设计〔]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3),63.

37魏矩.没有销售人员,J只有服务人员—人性化营销的管理境界【J].辽宁经济,2003, (3),44.

38转引自:阮照稳.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到人性化教育 hPtt:伪四阴.21gm.ocm.cn/Artclie_Sh.woasP?户Jtielem=200.

39转引自:钱亚梅.从社会阶层分化透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人 大复印资料),2005,5,22. O4同上.

4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65一16.6 4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3一3.4 4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18题[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4,25.

44郑咏梅、张承安.道德教育中人性关怀的缺失与回归[1J.求索,2004,(9),157· 45郑咏梅、张承安.道德教育中人性关怀的缺失与回归[]l.求索,2004,(9),156· 4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47郭毅然.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解读的新视界[]J.理论与改革,2004,(6), 141.

48【苏】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刘长松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27. 49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0.050同上

5,郭毅然.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解读的新视界「J〕.理论与改革,2004,(6), 142.

5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6.9

53陈杰.丰盈人性:当代道德教育的应然追求【J」.2002年湖南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14.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5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37. 5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68. 56唐凯麟.思想道德修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2.

57夏阳.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J〕.理论月刊,2005,(6),巧.7

58林发魁、唐雪生.以情感化十以理教化+以理催化一一对人性化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的思考〔J〕.

医药产业资讯,2005,(6),123.

5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3. O6列宁.列宁全集(第2卷)「M〕.!七京:人民出版社,19刚,魂肠.

6派仔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5一206.

62万美容.论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建构【J」.探索,2000,(4),6氏 6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5.

64刘伟.论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客观依据【]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1),18.

砧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I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6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3. 6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0.6 6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6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70【苏】马卡连柯著,文颖译.马卡连柯全集(第4卷)[M.I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400.

71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20.

72【苏】马卡连柯著,文颖译.马卡连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400.

73转引自: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27.3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参考文献 (一)经典著作

l、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一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971、1979、1980、1982、199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一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995.

3、列宁.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一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一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0.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8、马克思.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王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二)中文著作

1、王勤.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余亚平.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4、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5、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6、郑永廷、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

7、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9、孙慧玲、张应杭.困惑与思考: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热点问题探讨〔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0、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1、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1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4、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5、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新课题与热点难点问题讲座仁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 社,2001.

华东师范大学2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16、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7、梁桂麟、徐海波.当代高校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4

18、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2005. 19、曾波.人就是人仁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20、陶富源.终极关怀论:人的哲学之悟【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21、王海明.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2、葛晨虹.人性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23、姜国柱、朱葵菊.论人·人性〔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 24、曾钊新.人性论〔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25、周晓亮.人性论导读【M」.成都:四力I教育出版社,2002.

26、韩庆祥、邹诗鹏.人学—人的问题的当代阐释〔M〕.贵州: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27、杜祥培.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8、舒志定.人的存在与教育—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29、江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0、郭永玉.孤立无援的现代人—弗罗姆的人本精神分析〔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1、彭运石.走向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996.

33、现代外国哲学论集(第2辑)【C〕.北京:三联书店,198.2

3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18题〔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4 35、杜时忠.人文教育论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6、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仁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37、舒远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8、鲁洁.德育社会学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39、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j.贵州: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40、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三)外文译著 1、【英】休漠著,关文运译.人性论M[」.商务印书馆,1980. 2、【德】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苏】马卡连柯著,刘长松译.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4、【苏】马卡连柯著,文颖译.马卡连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1956. 5、【美】马斯洛等著,林方译.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法】拉罗什福科著,许国政译.道德滚言【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7、【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8、【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四)外文文献

1、AlasairMaelntyre..UnivesrityofNotreDamePress, 1984 .

2、ZygmuntBauman..BlaekwellPublishersLtd.UK,1995.

3、Combs,A.W.(1978).Humanism,educationsandufture.The EducationDigest,APril,PP.16一17.

4、Bronowski,J.(1956).Seieneeandhumanvalues.NewYork:Haprer lbrChbooks.

5、Barrineau,.P(1990).Chicagorevisited:AnintevriewwithElizabeth Sheeer.rperson一CenteredRevie,w5(4),416一424. (五)期刊

1、思想·理论·教育「J〕.上海,2002一200.6

2、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J〕.北京,2002一2006. 2、吴天武.论人性化教育仁J〕.教育探索,2004,(1).

3、郑咏梅、张承安.道德教育中人性关怀的缺失与回归仁J〕.求索,2004,(9). 4、郭毅然.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解读的新视界〔Jj.理论与改革, 2004,(6).

5、夏阳.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J〕.理论月刊,2005,(6). 6、郭凤志.人性:社会塑造与主体选择的统一[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1,(6).

7、万美容.论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建构[J〕.探索,2000,(4).

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8、鲁洁.实然与应然的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1998,(4).

9、吉俊洪、杨森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原则初探「]J.探索,1998,(5).

10、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5,(2). 11、王涛.人性·信仰·道德与社会整合「]J.东岳论丛,2004,(5).

12、曾祥耿.人性假设的演进与以人为本【J」.重庆社会科学,2005,(4).

13、何树华.基于人性化对话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仁J」.学术论坛,2005,(5). 14、马改菊.从马克思人性论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

2004,(1),

15、秦桂秀.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价值[]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2). 16、张健萍、杨蔚.人性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界,2004,(1). 17、王平.让思想政治教育闪耀人性的光辉〔J].当代教育科学,2003,(6).

18、梁彩花、严淑珍.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坚持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J. 桂海论丛,2003,(4).

19、黄晓红.人性、人文、人生、人格「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l). 20、柯闻秀、胡弼成.人性的规定性与教育的本性[J〕.云梦学刊,2001,(3). 21、胡甲刚.试论主体教育思想的人性观基础【]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 22、迪丽娜尔·阿布里孜.试论人性与人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 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3

23、王农昌、张锐.关于教育方式人性化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3).

24、姚利民.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南京航空航天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5、肖群忠.人性与道德关系新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1,(5).

26、陈炳水.道德教育应坚持人性原则[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

27、谈红.从人的本质属性谈教育管理的人性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3,(2). 28、王志义.人性研究学术观点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2). (六)参考网站

1、人民网:http://www.people.eom.en/ 2、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eom/ 3、搜狐网:http://wo.sohu.eom/

4、中国期刊网:http://-www.enki.eom/

张扬人性中德性的光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研究 后记

五月,美丽的名师华苑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值此收获的季节,合着羊羊学 子的一路跳跃歌唱,飘荡在丽娃河畔上空的一首又一首丰收的歌谣和充满朝气的 笑声,构成了华师校园一道美丽而动人的风景线。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却要离 开这学习、生活了三年的地方。此刻,我才真正感悟到留恋和感慨到底意味着什 么。三年来,我庆幸能在华东师大法政学院这个充满学术氛围的环境中学习,这 是我人生中的一次良缘.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我却收获了巨大的财富,不仅是 因为这里有知名的教授,更是因为这里有浓厚的学术积淀和精神世界。. 此刻,终可捧定稿论文。它的完成得益于恩师张云教授的悉心指导,论文从 选题、立意、选材到写作,无不凝聚着恩师的心血和智慧。在与恩师的沟通和交 流中,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恩师高尚的品格、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的言传身教更让我懂得了用一颗积极主动的心去感悟人生, 用执着的追求和孜孜不倦的努力奋斗去收获心灵的充实,去享受劳动与创造的幸 福。在此我深深感谢恩师张云教授多年来对学生的教导、关心、爱护和帮助,学 生将永远铭记在心!

感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各位尊敬的导师和其他辛勤的老师:邱伟光教授、

孙丹薇副教授、刘绍庭副教授、何修猛副教授、王书会副教授、杨芳副教授等等, 是你们使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对研究方法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 感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n位兄弟姐妹们,是你们让我感受到被友情围绕

着的温暖、快乐和感动,感受到犹如家人一般的体贴、温馨和幸福!我相信我们 的友谊之树常青!

感谢我的父母、兄长、妹妹和各位亲朋好友,是你们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 无私的支持和鼓励才使我有了提升和砒砺自我、升学圆梦的机会,使我有了一笔 更为辉煌灿烂的人生财富。

在此,遥拜父母安康,养育之恩,唯有日后再偿;在此,真诚感谢所有帮助 过我的老师们、同学们和各位亲朋好友! 卓高生

2006年5月16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mp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