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及其影响

更新时间:2024-06-06 16: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议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及其影响

程群

【内容提要】 由于北极地区在军事、航道、能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0年9月俄罗斯制定北极战略,提出120万平方公里的北极领土主张,组建北极部队,进行能源开发。就其实质,俄罗斯北极战略就是谋求地缘政治大战略,通过占领部北极地区,弥补因失去欧洲势力范围造成的遗憾;同时希望控制北冰洋,进而控制界经济新走廊;在军事上可以从东西两个方向威慑欧美。就其特点而言,俄罗斯的极战略包括三个方面:通过司法手段力求领土要求合法化;武力配合司法手段,保在北极的既得利益;同时力图构建北极地区安全机制。但是,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引新一轮国际政治博弈,北极地区军事化步伐加快,北极有可能成为新战争的引爆点。

【关键词】 俄罗斯 北极战略 生态安全

【作者简介】 程群,1974年生,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237)

自沙皇彼得大帝以来,俄罗斯与北极建立了密切关系。为显示沙俄帝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俄罗斯多次组织探险队对北极进行考察,收集相关地理和地质信息。在所谓的18~19世纪的北方探险时期,俄国就有居民居住在北极地区,到19世纪前半叶,俄罗斯建立了12个较大规模的居民区,分散在阿拉斯加。直到1867年阿拉斯加卖给美国,由俄美公司共管[1]。20世纪30年代,苏联开始在北极进行资源开发,并向北极适度移民。1948年苏联科学家在北冰洋洋底发现一条绵延2 000公里的罗蒙诺索夫海岭,认为它是西伯利亚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因而,俄罗斯对北极提出领土要求。冷战时期,苏联在北极地区建立军事基地,进行广泛的军事活动,包括进行地下核试验,其中北极地区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在苏联的战略

核威慑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对北极的科学考察、开发、领土要求的步伐明显加快。1997年,俄罗斯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01年,向联合国大陆架限界委员会提出12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主张,2005年、2007年分别对门捷列夫海岭和罗蒙诺索夫海岭进行科学考察,为领土诉求提供科学“依据”,并于2007年在北冰洋罗蒙诺索夫海岭插上俄罗斯国旗,宣示俄罗斯的主权诉求。2007年8月,俄罗斯战略轰炸机恢复对北极地区的战略巡逻。2008年9月,俄罗斯通过了《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并于2009年3月公布在国家安全会议网站上。由是,俄罗斯的北极战略终于浮出水面。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应,引发了新一轮的国际政治博弈。本文试图分析俄罗斯北极战略及其影响。

北极对俄罗斯的重要战略地位

首先,北极地区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历来是苏联/俄罗斯、美国战略核武器的前沿部署基地。

冷战初期,由于导弹射程不远,导弹发射基地必须尽可能地部署在靠近对方的领土上。而北极又是两大阵营直线距离最短的地区,因此双方都迅速在北冰洋沿岸部署了大量陆基弹道导弹发射场。

同时,因北极的冰层为战略核潜艇提供了天然保护,双方加强了北极在战略核威慑的地位。其一,侦察卫星的电磁波可以穿透数10米水层,很容易从空中监视和追踪在世界各大洋游弋的潜艇,但厚度超过1米的冰层便可有效阻挡这种电磁波,从而使侦察卫星无能为力。北冰洋大部分被厚厚 的冰层所覆盖,为潜艇的隐蔽提供了天然条件。

其二,冰层不断破裂所发出的巨大噪声,几乎完全可以掩盖潜艇发动机的声音,使得反潜的专用设备无用武之地。其三,北极地区的电离层的扰动频繁,引起无线电通讯中断及地球磁场的紊乱,从而妨碍雷达系统对核潜艇的监测能力。其四,猎潜的水面舰船因冰层而难以发挥反潜功能。

冷战时期,北极地区一直是美苏等国战略核潜艇的舞台,冷战结束后这种格局也没有改变,反而有加强的趋势。世界上主要大国和军事强国都在北半球,北极圈与这些国家有着相同的最短距离,因而这里便成了地球上最安全、最理想潜射弹道导弹发射阵地,例如,俄罗斯从北冰洋发射洲际导弹,10分钟之内便可对美国腹地进行核打击,美国的反导系统根本来不及进行拦截。因此,俄美两个大国试图在北极强化导弹/反导基地。美国实施太空、空中、水下、地面等立体监视俄罗斯在北冰洋上的战略核力量,单为了击落来袭的导弹,美国首先把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在北冰洋岸。从2004年年底开始,美国在紧临北冰洋的阿拉斯加空军基地建立起第一个反导基地,计划到2011年部署40枚反导导弹。针对美国加紧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计划将核威慑主要阵地转向北冰洋,以突破美国反导系统的包围。

2006年9月9日,俄在北冰洋活动的一艘叶卡捷琳堡级核潜艇发射了一枚PCM-54洲际导弹,3枚弹头均精确摧毁了俄西北端(欧洲方向)靶场的预定目标。这是俄战略核潜艇自1995年以来首次从北冰洋发射洲际导弹。

第二,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其他各种矿产资源,是人类尚未大规模开发的资源宝库。北极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地球尽头的中东”。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等资料,目前全球待发现油气资源1/4分布在北极地区。据俄罗斯等国资料,北极地区原油储量约为2 500亿桶,相当于目前被确认的世界原油储量的1/4;天然 气储量估计为80万亿立方米,约为全球天然气储量的41%。挪

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最新资料也认为,北极地区待发现剩余油气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4。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两种地质构造单元中:沿岸陆地盆地和沿岸大陆架。

前者以俄罗斯最为明显,其中拉普捷夫海域待发现常规技术可采储量相当可观,其中原油4.2亿吨,天然气9 130亿立方米,天然气液1 017亿吨;后者则集中在阿拉斯加北部、欧洲北海沉积盆地等[2]。

北极地区还蕴藏着其他矿产资源。各种数据显示,其煤炭储量达到1万亿吨(一说1.6万亿吨)以上,占全球煤炭储量的1/4,甚至超过一半以上。北极地区煤炭的品质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其低硫、低灰、低湿的特性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洁净最高效的煤炭。北极地区还有大量的铜—镍—钚复合矿以及金、银、金刚石及铀、铁等战略性矿产。

另外,北极还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第三,北冰洋航道的价值开始显现。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北冰洋上的冰层厚度和冰封面积开始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少。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冰洋航道“西北通道”现在每年大约有5个月的适航期。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扭转,那么西伯利亚的“北方通道”(又称东北通道)的开通也将成为现实。北方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进入太平洋的航道。未来,由“西北通道”和“北方通道”形成新的“大西洋-太平洋轴心航线”,成为北美、北欧和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最近的海上通道,亚、欧和美洲之间的航线将缩短6 000~8 000公里。北冰洋航道的开通,世界贸易平衡将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之下,谁控制了北冰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经济的新走廊。

俄罗斯北极战略的主要内容

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就其内容[3],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紧地质勘探与圈地。根据俄北极战略规划,2011年前,俄罗斯将完成对北极地区的地理勘探,以获得可以证明北冰洋海底部分区域是俄大陆架延伸的足够证据,划定北极地区的南部边界。

虽然根据现行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因此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北极点周边为冰层所覆盖的北冰洋被视为国际海域。从北极周边国家地理分布看,俄罗斯北濒北冰洋,是沿北冰洋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同时其北部深入北极圈内。正是这一地理位置,为俄罗斯提出北极主权提供了“准地质”条件,而现行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又为俄罗斯的领土主张提供了法律条件。

根据现行国际法,各国应该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申请200海里大陆架以外的区域以扩张海底开发权。申请国必须提出有科学依据的论据,证明该外大陆架是其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如果大陆架延伸够远,那么申请国就能获得开发最大350海里大陆架资源的主权权利。但是,该委员会的申请规则同时规定,这些国家必须在承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10年内提出申请,否则就会面临永久失去主权权利的机会。俄罗斯是在1997年批准《公约》的,因此,俄罗斯有权利向该委员会提出领土主张。

俄罗斯所提出的北极领土主权,是以科拉半岛俄最西北端、楚科奇自治区俄罗斯最东北端,临白令海峡以及北极为基准点确定的三角形区域,也就是罗蒙诺索夫海岭所延伸的部分地区,总面积为120万平方公里[4]。从20世纪20年代起,苏联在地图上标注为其领土,后来也自然被标注为俄罗斯领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俄罗斯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止,该公约将俄国的外部边界缩小到了200海里经济区。为弥补这些权利的丧失,2001年,俄罗斯向联合国大陆架限界委

员会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对120万平方公里“领土”行使主权。联合国大陆架限界委员会以证据不足驳回了俄罗斯的要求。

为提供证据,俄罗斯亮出了科学家们于2004年编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幅北冰洋海底地形图,据称这是由俄罗斯32个北极流动科考站花了近3万个工作日获得的宝贵地理财富。2005年对门捷列夫隆起进行考察,2007年对罗蒙诺索夫海岭进行考察。两次考察目的均为支持俄对北极地区的领土要求。2007年7月,俄罗斯极地专家、国家杜马副主席阿尔图尔·奇林加罗夫率领科考队,对北冰洋罗蒙诺索夫海岭进行调查,发现它跟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陆架直接相连。于是在8月2日,科考队在北冰洋4 261米的海底插上了一面高1米、能保存100年左右的钛合金俄罗斯国旗。

时任总统的普京对此大加赞扬,并命令俄战略轰炸机恢复在北冰洋地区的巡逻。俄罗斯企图用这 种行为造成俄罗斯对这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享有主权”的既成事实。2009年5月,俄罗斯再次向联合国大陆架限界委员会提交了领土要求。

俄罗斯政府似乎对这块土地势在必得。梅德韦杰夫在2008年9月的国家安全会议上指出,俄罗斯必须制定和批准有关俄罗斯北极地区南部边界的法律,“这是我们对我们后代的责任,完全是对我们后代的直接义务,我们必须确定长期保障俄罗斯在北极的利益”[5]。

战略还规定今后俄北极部分地区将置于联邦安全局的控制之下,优化俄联邦国界边防检查站集体监管体系,在北极地区行政区划中引入边防区制度。在极地建立高效运作的海岸防卫体系,强化边防检查站的监督职能,在位于极地的行政区实施边境区制度。海岸防卫部队将配备大批量专业装备,有效监控北方海路上

的各个河口和三角湾。并建议建立情报网,“有效掌握北极区的经济、军事和生态活动”。

与此同时,俄罗斯谋划“北方航道”的建设与管理。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就对北方航道进行建设,将其建成一条连接其欧洲部分与远东的国内航道,被称为“北方海航道”,并于1971年成立了“北方海航道管理局”。1991年俄罗斯颁布“北方海航道航行规则”[6],强制外国船只接受 破冰、领航服务,征收高额服务费,引起各国不满,再加上航道冰封缘故,没有引起国际航运界的多大兴趣,因此外国利用率很低。但是,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这个航道开通是迟早的事情,俄罗斯正在制定新的北极航行规则。

除了对北极提出领土主张外,俄罗斯还希望与美国、挪威就北极部分海域达成协议。俄罗斯希望与美国就《海域划界协议》进行修约,要回白令海一块方圆1.8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该地区称为楚科奇。按照美苏时代的《海洋划界协议》,这片区域于1990年分给了美国,意在表现双方冷战以后的和解姿态。现在俄罗斯希望修约,得到失去的领土。此外,俄罗斯政府希望与挪威达成关于巴伦支海大陆架的协议。俄罗斯与挪威围绕15.5万平方公里的“灰色区域”争论了40年之久。根据估计,该区域有3万多亿立方米天然气。

第二,进行能源开发,让能源继续为国家振兴发挥关键作用,利用能源外交为俄罗斯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能源在俄罗斯国家发展以及维护俄罗斯大国地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源产业是俄罗斯的支柱产业之一,创造国家1/3的产出、65%的出口和50%的联邦政府预算收入。仅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为俄罗斯创造了8%的工业产值,上交的税收总额相当于俄罗斯财政预算的20%[7],俄罗斯利用能源纵横捭阖于世界,调剂着与世界各大国的关系,力图使世界局势大发展有利于俄罗斯的发展。

俄把能源作为推行外交政策的工具,力图通过能源外交来“复兴国家”,重振大国地位。

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北极,自然为俄罗斯高度重视。俄罗斯GDP的20%和大约22%的俄罗斯出口产自于该地区。梅德韦杰夫总统明确提出北极大陆架是俄罗斯能源安全的保证,北极应该成为21世纪俄罗斯资源的基地[8]。 北极战略规划提及2020年之前北极将成为俄罗斯“首要战略能源基地”,2012~2015年,俄罗斯将力争赢得国际社会对俄方拥有北极部分地区经济专属权的认可,并着手开发北极资源。

开发北极能源在新能源战略草案中得到强化。2009年8月27日,俄罗斯政府通过2030年前新能源战略草案,强调开发俄罗斯远北、北极水域等的能源以及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能源。新能源战略计划到2030年,国家年生产5.35亿桶石油,其中3.3亿桶用于出口;生产9 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中3 680亿用于出口。为实现这个目标,国家要投资60万亿卢布于能源产业,从2013年起,能源领域的预算占GDP的5.5%[9]。

为开采北极能源,俄罗斯采取了两个重大举措。其一,建设海上浮动核电站,为寻找北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海底钻探活动提供必需的电力。

为防止海上“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出现,新核电站将按照最高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这个像大型舰艇一样的平台将安装两台发电量达35兆瓦的反应堆,而平台本身还可以储存核废料。按计划,俄罗斯海军将借助浮动核电站,在北极附近克朗代克河海底进行探测。

其二,通过海洋新战略,提高海上商船运输能力,确保海上能源的运输。2009年即将要通过的新海洋战略也突出北极的重要地位,一个优先议程就是增加海军

与海上商业运输公司的协调。俄罗斯将建立一个海军与海上商业运输公司的共同后勤系统,由海军和俄罗斯运输部共同负责,实际上就是把商船提到了更高水平。这个新战略由国防部负责执行,俄罗斯联邦海洋委员会负责该战略所涉机构的活动的协调[10]。

第三,组建北极部队,保卫北极利益。俄罗斯北极战略规划称,俄罗斯将在北极地区建立北极部队,以确保北极“在各种政治、军事环境下的军事安全”。同时,战略要求这一地区的俄边防部队增强实力和改进装备,“形成旨在跟踪北极动态的综合体系”。俄罗斯组建北极部队很可能通过整合在北冰洋沿岸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以陆军常规部队为基础,并吸纳海军的核潜艇和空军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等力量参加的北极独立部队集群,为俄罗斯未来开发北极资源提供安全保证。北极部队“要能够在各种各样军事政治局势条件下保证俄罗斯国家在该地区的军事安全”。显然,俄罗斯成立北极部队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显示其军事力量在北极的强大存在,保持在北极地区的高压威慑,以此来警示北极周边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国家。

第四,俄罗斯北极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地缘政治大战略,不能单从能源、贸易和战略潜力来解释。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东扩;美国执意要在波兰、捷克部署反导系统;美国利用打击基地组织、塔利班在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驻军;幕后推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向俄罗斯叫板;美国借口朝鲜核问题,向亚太增兵。俄罗斯的东西南三个方向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战略挤压,安全形势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谋求北极领土,能够弥补因为丢失欧洲势力范围造成的后果。现在,俄罗斯媒体上反复出现一个主题,就是对北极的支配正好弥补了随着苏联破溃而导致的霸权丧失。有关北极的话题,出现在大众文化里面,媒体向民

众说明1867年出售阿拉斯加多么遗憾,现在对北极的争夺是重新划分世界的开始[11]。媒体的用意,那就是向民众灌输,俄罗斯必须控制北极。

不仅如此,谋求北极领土还有其他战略意义。

随着全球变暖,北方航道的开通是迟早的事情,北冰洋将成为北美洲、欧洲和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海上通道。俄罗斯大力经略北极,利用在北冰洋沿岸的区位优势,在经济上可以大力开发和利用北极地区的丰富资源,在军事上可以主动出击,沿北冰洋东西挺进实施战略包围,向西可以直接挺进大西洋包围欧洲,向东可以直接挺进北太平洋,对美国的西海岸和阿拉斯加构成威胁,甚至直接威胁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这对美国及其北约盟国都将是致命的威胁。

普京直言不讳地说北极是俄罗斯的战略储备,是国家发展和未来保持大国地位的战略储备[12]。从目前出台的各种战略文件来看,俄罗斯对北极领土主张和控制,不会因为俄美关系的变化而改变,也不会屈服于目前的经济危机。在可预见的将来,北极对于维持俄罗斯大国地位必不可少。但是,谋求北极领土虽然暗含着地缘政治大战略的玄机,加上气候变暖使得西伯利亚适宜开发,为俄罗斯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俄罗斯人口能否支撑起大国复兴这个重担,是一个大问题。俄罗斯每年人口减少70~80万,按此速度计算,到2050年,俄罗斯人口只有1亿左右。想要维持大国地位,守住并开发北极,着力要解决人口数量下降问题。用外来移民(或中国人、或原苏联中亚的加盟共和国穆斯林),似乎不大现实。果真如此,这种趋势的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的后果将是巨大的。

北极战略的特点

首先,通过司法手段,谋求领土要求。力图用科学证据说服联合国大陆架限界委员会,使其领土要求合法化。

尽管俄罗斯以插旗方式,企图造成领土归俄罗斯管辖的既成现实,但是俄罗斯没有放弃用法律手段证明其领土要求的合法性。这需要俄罗斯拿出科学证据证明其所要求的领土是其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俄罗斯早在2001年就已经向联合国提出了对有争议领土归属俄罗斯的具体资料和证明。但由于当时的申请被认为论据不够充分,没能说服委员会,因此委员会建议俄罗斯搜集和提供新的资料和更有力的证据。用司法手段谋求北极领土的关键一点,就是俄罗斯要能拿出可靠的科学证据。现在俄罗斯科学家要对罗蒙诺索夫海岭地带进行深层地质探测,对洋底土壤样品进行研究,如果它能表明北冰洋大陆架是俄罗斯领土,那么俄罗斯就有了证据。此外,俄罗斯还需要对北冰洋深海地质钻探,以获得更加充分的证据。

为促进科学考察,一方面,俄罗斯于1991年在俄罗斯科学院下成立了北极研究中心。北极研究中心的一项任务就是进行科学考察,为俄罗斯政府的领土主张提供信息支持。1993年,俄罗斯大约有2 000名各类专家从事北极研究[13]。另一方面,俄罗斯准备对其破冰船舰队现代化。目前俄罗斯北方舰队拥有18艘破冰船,其中7艘为核动力,包括世界上最大1艘核动力破冰船。2009年4月,政府联邦为建造新核动力破冰船投资5 700万美元,在2010~2011年的预算为1.5亿美元。同时派遣更多研究人员驻扎北极,增加科考站。奇林加罗夫探险后不久,在俄航空兵的帮助下,俄罗斯又在靠近北极附近一个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的冰面上,建起了“北极35”号浮冰漂流站,拥有22位科学家。为保证科考的顺利进行,俄罗斯甚至动用潜艇、战略轰炸机为科考保驾护航。

第二,武力配合司法要求。俄罗斯一方面诉诸法律手段谋求领土要求,另一方面用武力配合其法律诉求。在俄罗斯看来,在盛行丛林原则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武力是谋求国家利益不可或缺的保障和手段。国际法的实施,需要国家强大武力为后盾。

如前所述,俄罗斯北极战略规划的一项内容就是组建北极部队,其主要责任就是保护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利益。俄罗斯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暗示,俄罗斯不惜动用武力保证北极利益。国家安全战略认为,对俄边境地区尚未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油田所有权日益激烈的争夺是未来10年内引发军事冲突的一个起源。文件称:“俄罗斯国家边境附近的目前和潜在的武装冲突升级、俄罗斯和数个邻国悬而未决的边境协议是对俄罗斯利益和边境安全的主要威胁。为了争夺资源,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来解决潜在问题的可能性,潜在问题有可能打破俄罗斯及其盟国边境附近地区的军力平衡。”[14]

除了组建北极部队外,俄罗斯政府决定投巨资对北方舰队的武器装备进行升级。北方舰队是俄海军实力最强的舰队,基地设在摩尔曼斯克,俄的2/3海上力量都集中于这支舰队。它拥有俄新型核潜艇,还装备了新型“布拉瓦”海基洲际核导弹。俄罗斯海军增加了北方舰队潜艇的活动半径,潜艇的冰下训练成为优先科目。同时,恢复对北极的战略力量存在。2007年8月,俄图—95和图—160“海盗旗”战略轰炸机便在北极空域实施战略飞行。在巡航过程中,对编队飞行、飞行准备、空中加油等项目进行了演练,大大提高了在无定位参照物的北极地区飞行的技术能力。根据北极战略规划,俄卫星、空军、北方舰队的军舰和潜艇将更为密集地巡视俄北极领土,一旦需要,将从邻近的陆军驻防部队空降士兵到冲突区域。

俄罗斯用武力配合北极领土的法律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造成既成现实。即使其科学考察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领土要求的合法性,俄罗斯也不会轻易放弃领土要求,如有外国“入侵”,俄罗斯将会与之兵戎相见。

第三,同时力图构建北极安全机制,减少北极地区的冲突。

虽然俄罗斯明确向外界传达了不惜动用武力保护北极利益,但是俄罗斯也明白用武力解决北极领土争端只是最后手段,希望最好能用和平方式加以解决,因此在谋求北极领土的时候,同时希望构建北极安全机制。北极战略也明确提及这一点,并强调俄罗斯要加强与北极国家、国际组织,尤其是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巴伦支海欧洲-北极理事会(Barents Euro-Arctic Council,BEAC)的合作。

首先,与北极理事会合作。1991年,北极的八个国家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芬兰、瑞典、丹麦、冰岛签署《北极环境保护策略》,在此基础上,1996年成立北极理事会。八个国家每两年轮流担任理事会主席。每个主席国在任期结束之际召开部长级理事会,讨论相关主题。理事会设立5个工作小组。北极理事会还有6个非成员国,法国、英国、荷兰、西班牙、德国和波兰,与多个国际组织如北欧理事会、联合国环境保护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北极理事会正在吸纳新成员作为特别观察员,如中国、日本与韩国、意大利。尽管北极理事会不讨论领土纷争问题,但是其讨论的主题,如北极可持续发展、北极动植物保护、北极海洋环境等议题,对领土纷争、油气资源开采都有警示效果。 俄罗斯正在全力打造与北极欧洲国家合作,也就是在1993年成立的巴伦支海欧洲-北极理事会框架下进行。巴伦支海欧洲-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包括俄罗斯、丹麦、冰岛、芬兰、瑞典和欧盟委员会。2008年12月,俄罗斯与瑞典、挪威、芬兰在莫斯科签署了政府间合作协议,决定在巴伦支海及北极欧洲部分开展预警、防灾和紧急情况处理方面进行合作,协议同时包括加强边境地区合作、开展联合演习、提高协同效率及紧急情况处理 能力等。为有效落实该协议,上述四国将成立一个由四国代表组成的联合委员会,约定每年或在必要时间举行会议,以规划和协调相互间的合作,并对协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协议签署将为各方今

后的合作提供共同的法律依据[15]。2008年5月,俄罗斯、丹麦、美国、加拿大和挪威高官在格陵兰岛举行会议,商讨如何解决北极领土归属争端。

在会上,五国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希望在尊重国际法的基础上用外交手段解决北极领土争端。

俄罗斯北极战略的影响

首先,刺激北约国家的领土要求,导致与有关国家关系退步、恶化。

在2001年,俄罗斯提出北极领土主张,引起了其他北极国家的强烈反应,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领土主张。2003年,丹麦将国旗插上北冰洋小岛汉斯岛,因此引发了丹麦加拿大关系的恶化。

汉斯岛位于加拿大与格陵兰岛之间的内尔斯海峡,面积1.3平方公里,距离北极点只有1 000公里,两国为此争吵了20多年。两国对该岛主权的争执缘自1973年国界划定,条约中故意忽略汉斯岛,但以后双方都在该岛插国旗,以宣示领土主权。从1984年,丹麦先后5次到该岛插旗,宣示主权。由于加拿大没有可破冰的军舰,20多年来只能口头抗议。在2003年,丹麦插旗后,2005年加拿大国防部长在岛上插上了加拿大国旗。作为 反击,丹麦再次派出武装护渔船前往汉斯岛确认主权。丹加如何处理该岛现在是一个未知数。

2005年,丹麦宣称,北极与丹麦所属的格陵兰岛由罗蒙诺索夫海岭连接。只要科学家能证明北极海底山脉是格陵兰岛海脊的自然延伸,丹就对该地区资源拥有开发权。在2007年俄罗斯插旗后,丹麦立即组成一支由约40名研究人员组成的科考队启程奔赴北极,在丹麦的格陵兰岛北部海域收集北冰洋海底有关数据,以证明2 000多公里长的罗蒙诺索夫海岭为丹麦所属格陵兰大陆架的延伸。为了

证明北极与其所属的格陵兰岛由罗蒙诺索夫海岭连接,丹麦已花费了超过2.5亿美元。丹麦科学家还在北极地区绘制地图,力图寻找该区属于本国的“证据”。

早在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就宣布对北极地区拥有主权。加拿大宣示对北极地区的岛屿和水域拥有主权,并指出,在争夺北极地区主权问题上,加拿大“不会任由俄罗斯欺侮”,“现在不是15世纪。你不能在世界各地奔走,仅靠插国旗就对这片地域提出领土要求。”[16]自从2006年担任总理以来,哈珀连续4年都前往北部地区进行视察。

2009年8月18日,哈珀宣布成立加拿大北部经济发展署,专门负责开发位于北极圈附近的该国北部地区。同时,加拿大也派出了强大的科考队,进行地质考察,希望找到有利于自己的科学证据。

为此,加政府在2008年8月,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拨款1亿加元,用于勘探其北极地区领土蕴藏资源,并绘制出相应地图,而此前加拿大政府已经拨款1亿多加元进行此项工作[17]。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美国的北极政策》,强调美国在北极地区有着独特的关键性利益,北极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资源及能源开发、科学调查和环境保护。在俄罗斯插旗后,美国也派出了“希力”(Healy)破冰船前往北极进行考察。虽然美国没有提出领土要求,但是,并没有放弃对北极领土的野心。在加拿大宣布加强西北航道的管理与控制后,引起了美国的反对。美国认为西北航道是国际水域,加拿大无权行使主权。

加拿大以“加拿大保护自己的主权无需美国批准”加以反驳[18]。加美关系恶化。芬兰、挪威和冰岛也都将目光投向了北极。

由俄罗斯引起的新一轮北极领土争端,在目前国际法框架下是无法解决的。北极领土争端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其次,北极的军事化,造成地区不稳定。

虽然俄罗斯高官出面表态说,俄罗斯的北极战略无意使北极军事化,但是北极军事化不可避免。针对俄罗斯组建北极部队和用战略轰炸机进行战略巡逻,加拿大也不示弱,表示也准备建立北 极部队。其实,加拿大的这一计划早在3年前就着手进行了,表示2012年前北极部队的总人数将增至5 000人。这支北极部队的主要使命是“对北极地区的任何事件做出反应”。为增加这支部队的作战反应能力,这支军队每年参加4次极地演习。

此外,加拿大政府决定更新北极圈内战略要地雷索卢特湾的军事设施,扩充那里的武装巡逻部队并改善装备,加拿大政府还计划斥资70亿美元建造8艘巡逻舰,并将拨款在北极建设一个军事训练中心,以供加拿大军队全年在北极进行训练,2009年3~4月间,加军进行了8 000公里的巡逻。加拿大政府还决定在巴芬岛(Baffin Is-land)建立主要为军用的北极深水港。

而且加拿大还有意在北极举行军事演习,强化威慑力量。2002年8月的“独角鲸”1号演习,是1989年来首次在北极东部派大型海岸防务舰与空军参加的联合演习,也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在北极地区举行的第一次大型联合军事演习。2004年8月,“独角鲸”2号军事演习,是1982年来加拿大派遣驱逐舰或护卫舰第一次进入加拿大极地水域的演习。2007年独角鲸3号演习是第一次在极地西部举行的联合军演[19]。从2007年开始举行一年一度的“北极熊”,规模逐年增大。2009年的军演从8月6日开始,历时23天,共有700多名海陆空三军士兵、海岸警卫队和皇家骑警参加此次演习首次进行反潜军事训练,主要内容为

模拟追踪一艘来历不明的潜艇并进行潜艇水下作战以及领土、领空和领海巡逻等。

丹麦议会最近通过了2010~2014年防务草案,准备加强驻扎在其所属格陵兰岛的军事力量,其中包括组建一支北极部队和设立一个北极地区军事司令部。防务草案认为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北极海域航运将变得更加便利,北极地区的资源将更易于开发,潜在的冲突将增多,北极地区的战略意义也将变得更加重要起来。为此,丹麦需要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以应对这个地区将出现的挑战[20]。丹麦此举将进一步加强冷战时期美国在格陵兰岛设有军事基地、雷达站和预警系统。挪威也不甘落后,也举行军事演习,选择以北极领土和资源争夺激化进而爆发战争为设定场景,令俄方“倍感惊讶”[21]。

在冷战时期,美国在从阿拉斯加至冰岛的北极线上建立了导弹防御系统,部署了相当规模的雷达、核潜艇、导弹和战斗机,并联合加拿大成立了“北美空间防御司令部”,美国在北极周边部署了强大的联合军事力量。在俄罗斯进行北极考察后,美国加强了在北极的军事力量,派出潜艇在北极海底进行活动,收集情报,并探索北极潜在航道。2007年举行了军事演习, 2009年海伦娜(Helena)号和安纳波利斯(Annapolis)号攻击核潜艇在北极参加了名为“冰训-2009”(Ice exer-cise-2009)的军演。甚至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专家建议,美国应设立北极司令部,由海岸警卫队军官指挥,防范他国对北极资源日益增强的需求,同时警惕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活动,保护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利益[22]。

北极国家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化,由是造成北极国家之间的安全困境。正如丹麦格陵兰司令部前司令菲德勒认为,丹麦的行动将促使加拿大和俄罗斯进一步坚定其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力量的决心[23]。这些反过来又会促使相关国家加强在北极的军备,使这一地区陷于深度安全困境之中。

更严重的是,由北极军事化引发新冷战,北极有可能成为战争的引爆点。由于各方互不妥协,各自加强在北极的军事存在,甚至表示为保护北极领土主权不惜动用武力。世界重新看到了新冷战在北极的出现。如同前述,北极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价值,不仅仅是相关国家的争夺,而且西方国家组成集团对抗俄罗斯。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2008年丹麦、冰岛、挪威、瑞典和芬兰联合发表了一份对北极的权利声明报告。该报告的中心思想是北欧国家应该在军事方面加强合作,特别是海军作战方面以及应联手对付针对北极提出的挑战。北欧五国另一个构想是建立一个快速反应部队,可以进行军事和救助行动,同时要组建一个专门的破冰舰队,使用水陆两用战舰以适应北极气候条件[24]。因为北极8国中,除了俄罗斯外,其他7国是北约成员国、潜在成员国,属于西方阵营。鉴于北极对于北约和盟友安全的“持久战略重要性”,“北极的发展需要仔细与连续研究”,甚至表示北约需要在北极地区驻军以消除紧张局面。夏侯雅伯称:“我是最不希望看到军事冲突的人,但是北约应当在北极地区保持军事存在”[25]。2009年3月16日至25日,北约在挪威北部举行了“冰冷反应”演习,来自法国、德国和西班牙超过7 000人的部队以及250名来自瑞典和芬兰这两个中立国的部队模拟了某一冲突环境,在该模拟场景中,北方的某敌对势力控制了被称为“中部国家”的海底油田和其他矿产。

所有这些都令俄罗斯愤怒,引起俄罗斯强烈反应,俄罗斯不得不加强军事准备,甚至在国家安全战略中表示不惜用武力保卫俄罗斯在北极的利益。针对北约的“冰冷反应”,俄罗斯在北约演习结束前的4天,也举行了自己的军事演习。图-160超音速轰炸机和较老的图-95轰炸机向位于巴伦支海的沃尔库塔地区精确投掷了炸弹和导弹。在演习之后,一位俄罗斯的顶级官员警告芬兰不要有加入北约的想法,“如果芬兰选择了加入北约,那么俄罗斯或许会使用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来进行全面的反制。”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克维钦斯基在

3月28日接受芬兰一家公共广播公司的采访时说道,“芬兰成为北约正式成员国会导致两国双边关系的恶化,芬兰最好不要冒着这样的风险去加入一个军事联盟。”[26]

基于这种强烈对抗,军事专家预测俄罗斯北方舰队和美国第二舰队将会为北极开战。英国权威的防务杂志《简氏评论》甚至发出警告:北极能源争夺战极有可能在12年内成为现实。随着北极周边国家的态度日益强硬,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北极争夺战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冷”的战争。 (责任编辑 陆齐华)

注释:

[1]Catherine Chatzimichailidou, Russia and the Arctic Circle: let’s call it an Arctic Race———A quick review on the problem,

Athens,2008,pp.6-7.http://www.cere.gr/upload/Russia_and_the_Arctic_Circle.pdf

[2]参见岳来群等《关于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战略性思考》,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年第11期。

[3]俄罗斯北极战略文件见国家安全会议网站。Основы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политики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вАрктикена периоддо2020годаидальнейшуюперспективу, http://www.scrf.gov.ru/documents/98.html。 [4]根据俄罗斯的数据,罗蒙诺索夫海岭延绵2 000公里,是西伯利亚北部大陆架的自然延伸。根据76条的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架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到大陆边缘外界不到200海里,陆架宽度可扩展到200海里;如果

到大陆边缘超过200海里,则最多可扩展到350海里。”所以,俄罗斯所要求的领土主张是120万平方公里,而不是整个罗蒙诺索夫海岭所延伸的范围。

[5]“Russia threatens to seize its share of energy-rich Arc-tic”,September 18th, 2008.

http://www.thaindian.com/news-portal/india-news/russia-threatens-to-seize-its-share-of-energy-rich-arctic_10097118.html

[6]有关俄罗斯北方航道管理规则的内容,参见刘惠荣、林晖《论俄罗斯对北部海航道的法律管制———兼论其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冲突》,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7]http://www.chinanews. com. cn/cj/wbsy/news/2008/06- 11/1278530. shtml; http://www. jndpc. gov. cn/E_ Read-News.asp? NewsID=1284 [8]Russia to deploy special Arctic force by 2020-SecurityCouncil. http://en.rian.ru/russia/20090327/120769411.html [9]Russia adopted new energy

strategy,http://barentsob-server.custompublish. com/russia - adopted- new- energy -strategy.4625792.html

[10]New Russian Maritime Strategy highlights Arctic. ht-tp://www. barentsobserver. com/new - russian - maritime -strategy-highlights-arctic.4554994-116320.html

[11]Marlène Laruelle,Russia’s Arctic Ambitions: Transfor-ming the“Cost of Cold”, Institute for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Policy, Policy Brief, No. 7, June 9, 2009, pp.2-3.

http://www.isdp.eu/files/publications/pb/09/ml09russiaarctic.pdf [12]Marlène Laruelle,Russia’s Arctic Ambitions: Transfor-ming the“Cost of Cold”, p. 3.

[13]Vladimir Pavlenko, Commentary: Arctic Research in Russia, Arctic, Vol. 46, No. 3, September, 1993.

http://pubs.aina.ucalgary.ca/arctic/Arctic46-3-iii.pdf [14]New Russian security strategy

released,http://arcticfo-cus.com/2009/05/15/new- russian- security- strategy- re-leased/

[15]张浩:《俄与北欧国家签署北极合作协议》,载《科技日报》2008年12月14日。

[16]Arctic military bases signal new Cold War, August 11,2007.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news/world/us_and_americas/article2238243.ece

[17]加拿大将为其北极地区领土资源绘制地图,新华网ht-tp://news. xinhuanet. com/world/2008 - 08/27/content _9720666.htm

[18]美国不爽加拿大北冰洋巡逻,恐因油气资源。星岛网http://www. stnn. cc: 82/glb _ military/200707/t20070715 _575781.html

[19]Rob Huebert著,知远/米勒编译:《加拿大国防军:极地演习比在阿富汗维和更具挑战》,加拿大军事杂志2006年冬季刊。中网国

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09-01/05/content_17057513_3.htm

[20]丹麦将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力量,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7/15/content_11713439.htm [21]韩墨:《北极资源惹人馋,俄罗斯拟部署军力》,《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3月29日。

[22]Ariel Cohen,Lajos F. Szaszdi & Jim Dolbow,The New Cold War: Reviving the U.S. Presence in the Arctic,Publishedby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No.

2202,October 30, 2008. http://www. heritage.

org/research/energyandenvironment/up-load/bg_2202.pdf [23]丹麦将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实力,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7/15/content_11713439.htm [24]虞非凡:《北约卷入北极能源争夺战》,载《世界报》2009年2月18日~24日。

[25]“Arctic Thaw Raises Security Concerns for NATO”.January 29, 2009. http://www.

topix.com/science/geology/2009/01/arctic-thaw-raises-security-concerns-for-nato;“Nato to Have Military Presence in the Arctic as Melting Ice Leads to Scramble for Energy Reserves”, http://www. daily-mail.co. uk/news/worldnews/article- 1131848/Nato-

military-presence-Arctic-melting-ice-leads-scramble-energy-reserves.html#ixzz0PlUwFTPN

[26]大卫·保格里斯、吉拉德·奥德维耶著,王成译:《加拿大和俄罗斯积极打造北极部队》,2009-07-12。诺方知远网。

http://www.knowfar.org.cn/article-4-149.aspx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第1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mf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