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 (课后题答案 及全部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4-07-11 17: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1、简述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其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2、试分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站爆发,各国都重视学校体育,“新体育”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许多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但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3、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古代体育除供宫廷享乐之外,在民间基本流落为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受儒家思想影响,重文轻武,科举考试文举盛而武举衰,很多体育项目难以普及和推广。统治者不重视,特别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喜欢用儒家思想统治人民,不愿意人民拥有太多的武艺。 4、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5、二战后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1、教学内容更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6、军国民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军国民教育的定义: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特征: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评价1)赋予进步的内容,反映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于世界之林的强烈愿望2)唤醒国民重视体育3)促进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和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4)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

7、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一,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1.在时空观念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增强未来意识,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的“一体化”2.重视学生的“主体观” 二、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 把学校体育作为一种传递各种文化的方式和纽带。 1、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哪些要求? 答:特征:良好的健康素质、终身学习的意识、高超的智力、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求:1、学校体育要坚定的按照“健康第一”的思路开展工作,倡导终身体育思想,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标 2、重视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竞争拼搏和

团结的精神,使学生全面发展。3、注重体育过程教育,已发展性的、过程性的体育学习评价引导学校体育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2、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学校体育该如何做?

答:趋势:1.以满足人们健康需求为根本目标,培养社区居民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2.构建民间主导型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3.倡导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做法:1.要以培养学校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为根本目标2.在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上要体现主体多元化,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3.学校体育特别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3.学校体育和竞技运动之间的关系?谈谈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看法”?

答:关系:1.要正确看待竞技运动的积极作用。竞技运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应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2.要根据学校体育的世纪需要引进和选择竞技运动的内容手段,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改革。

有些运动项目不能完全按统一的竞赛规则去教学,需要对这些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使之转化为体育教育可用的教材,就是“竞技运动教材化”。举例略。。。 4. 竞技运动教材化要遵循的原则?简化型原则、普及型原则、适应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5、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发展有何负面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答:1.应试教育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英才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以升学率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依据2.只用应付考试的一种模式来教育学生,忽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3.搞得是智育至上,知识中心。4.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围绕少数有可能升学的学生转,严重挫伤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使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厌学或应试失败产生心理问题

贯彻: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2.树立全面的质量观3.加强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4.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

6、终身教育思想给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什么深刻影响? 7、大众传媒对学校体育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有哪些?

一、学前阶段体育、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1.①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②注意进行体育养成教育、培养体育兴趣和习惯。

2.①培养体育兴趣和态度②为后续阶段打下基础。包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基础。运动技能的基础。体育与健康知识基础。

3,培养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包括:自我锻炼、学习、运动能力等。 4,。培养学生体育文化修养。

二、现代社会学校体育主要的功能? 1、教育功能。(1)对智育的作用:①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为智力开发奠定生物基础。②有利于促进大脑思维活动物质(脑啡肽)的分泌,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③对培养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④有助于开发大脑右半球功能。t

(2)对德育的作用:①培养学生道德认识与信念。②使学生的道德信念通过体育活动得到强化,内化为学生具体的道德行为。③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④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责任感、荣誉感。(3)对美育的作用:塑造身体美、心灵美、行为美。 2、健身功能。是学校体育最原始、最独特的功能。(1)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人体机能水平、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3)提高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对疾病抵抗能力。(4)增强学生体质功能是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反映。(5)健身功能拓展为:促进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维结构。

学校体育根本目标:是育人,要符合教育目标和教育规律。其本质特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

学生体质,发展身心、达到育人目的。

3、娱乐功能。(1)调节感情、丰富生活、缓解学习引起的紧张和疲劳。(2)通过观赏体育比赛、表扬得到心理上满足和享受。(3)扩大社会交往、表现自我的舞台。 4、文化功能。是最主要的社会功能。(1)学校体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2)学校体育是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3)学校体育对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有重要作用。 5、辐射功能。主要包括:竞技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辐射。 6、经济功能。通过改善、提高未来劳动力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7、竞技功能。学校体育是国家培养和输送竞技后备人才的基础。 三、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1)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要考虑目标是否通过学校体育自身价值和作用来实现。这是确定目标的出发点和基础。(2)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关键。(3)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的目标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4)学校体育和国民体育发展需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一部分,也是国民体育组成部分。(5)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考虑我国现阶段国情。

四、学校体育的目标。

(1)总体目标:①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增强体质,增加健康,促进身心和谐发展。②培养从事体育运动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③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良好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2)效果目标:①增强体质、增进健康。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和运动技能、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修养。③培养体育兴趣、习惯、能力。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④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⑤发展运动能力,提高竞技水平。 五、试述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1)体育课。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2)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六、举例说明如何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

答: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所需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如校园、校舍、各种体育场地、器材、各种学校体育规则制度、学校体育的传统与风气及师生关系等。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应注重。

一、如何理解体育课程的概念?

答:1.体育课程不仅应包括系统的运动知识和规范的运动技术要求,还应包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2.体育课程设计应试有计划、有目的的,但不是僵化的3.体育课程应强调在活动中产生体验,积累经验 4.为了让学生掌握现有的体育文化,学校体育应把体育文化转变成适应学生水平和发展的内容。

二、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1.完善课程体质,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2.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3.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4.课程教材多样化5.课程内容组织现代化、生活化6.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三、体育课程目标和作用?答:作用:1.为体育课程的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为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参考

体育课程目标包括: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

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和健康群体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体育课程的内容分类?1.体育知识与技术类2.运动参与类3.体育活动经验类 五、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1.应符合课程目标要求2.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需求3.适应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使其通过努力能完成4.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资源5.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

六、影响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1.课程特点2.外部环境特征3.教师的培训4.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七、体育课程评价?1.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2.对体育教师的评价3.对体育才建设的评价 八、什么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义?

答;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内外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物力的,人力的;校内的校外的;传统的教材和图书和现代网络和科技成果等

意义:1.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2.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发展3.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九、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答:一,对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利用 1.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2.引进新兴运动项目3.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4.整合各种体育课程体育内容资源,创造新的体育课程内容5.让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进入体育课程 二、对体育课程条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对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2.对体育课程物力资源的开发3.对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 1、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2、体育指导思想、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既联系又区别。指导思想指在最宏观的层面上对相应范畴的理论把握和认识。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就是指对体育教学系统的宏观理论认识和把握,它将对体育教学系统中的一切要素起导向和指导的作用。就此而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体育教学目标间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相比而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更倾向于对理论宏观定位,语言高度概括、精炼;体育教学目标表现为对体育教学微观层面的行为规定,是体育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表达具体、清晰。 3、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和发展趋势以及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的问题?

答;趋势:1.体育教学目标多元化2.人文化3.个性化4.具体化 问题:1.目标结构过于单一2.不同年龄段之间的目标缺乏衔接性3.目标的确定普遍重视教的目标,对学校目标的确立或教与学目标的合理转换有所忽略。3.目标的确定于表述不够明确,提法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4.目标设计仅着眼于达成目标,缺少对发展性目标的设计

1、体育教学过程包含哪些基本要素?1.构成性要素。体育教师、学生和体育器材2.过程性要素。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人际关系、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环境和体育教学反馈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以及各阶段主要任务?

答:一、体育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 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 目标明确、调控得当和积极互动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检查与评价阶段

3、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2.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3.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4.人际关系的多边形5.教学效果的综合性 4、体育教学中交往的概念、特点及功能?

答:概念:是指师生在体育教学环境中,以特定的符号系统为中介,为传递体育知识技能、沟通情感及交换意见而发生的直接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活动。 特点:1.体育教学中交往的身心综合性2.体育教学中交往的自由度大和多样化3.体育教学中

交往双方本质力量的互动性4.体育教学中交往手段的特质性5.体育教学交往的触觉感知性 功能:1.传递信息、增加学生的知识和经验2.调节行为及协调人际关系3.心理保健功能4.提高自我认识、促进个性发展

5、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要素与类型?

答:要素:1.师生互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2.师生互动的受体,即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行为的接受3.师生互动的内容4.师生互动的媒介,即体育教师和学生发生互动行为的联系中介或渠道,语言和非语言等手段

类型:一、从互动行为主体结构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二、从互动行为具体主体分;师个互动、师组互动、个个互动、组组互动、个组互动等

6、体育教学原则体系的构成、依据和标准及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 答: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依据:1.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2.体育教学规律的反映

贯彻要求:1.师生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2.重视教学设计与准备,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要学、练、问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3.积极的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和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4.教学中教师要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性发展5.在大中小学不同阶段,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精神是一致的,但不同学段的教师指导方式、教学策略不同

二、身心发展原则

依据:1.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2.人体是个完整的有机体,不仅具有生物性,而且还有社会性3.体育教学多功能的体现

贯彻要求:1.全面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3.评价的全面性 三、技能教学为主原则

依据:1.体育学科的技能特点2.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3. 体育课教学与课外群体锻炼的区别 贯彻要求:1.防止体育教学竞技化2.突出“全员参与、粗略掌握、基本运用”的原则3.技能教学时要适当与相关知识教学、兴趣培养和能力防止、个性发展相结合

四、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

依据:1.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展针对不同个体教学2.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兴趣想正确方向发展3.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注意全面发展 五、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

依据:1.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

贯彻要求:1.坚持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不仅着眼于当下的教学任务还用放眼多年后的体育学习效应2.突出教会学生学习体育的方法3.注意培养特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六、全面效益原则

依据:1.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2.体育学科的多功能性 贯彻要求:1.结合体育学科特点,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发挥体育教学的多功能综合效应2.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不仅要注意学生体质、体育知识技能的提高,还应注意其道德、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3.以全面效益为指导

第四章 一、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1.的现代化2.的心理学化3.的个性化公平化和民主化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基本要求?

答: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要求:1.科学组织教学内容2.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3.多用设问和解疑4.适当结合黑板、挂图等进行讲授和讨论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

动作示范的示范面有: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

动作示范的几个要素:速度、距离、视线、视线干扰和多媒体配合

动作示范的基本方法: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认知示范、学法示范、错误示范)2.示范要正确美观

要求:1.事先做好准备各种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3.做好总结,将观察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 分解练习法注意的问题:1.划分动作时,应注意其相互间的联系,划分开的段落应易于连接完成并不破坏动作的结构2.使学生明确所划分的段落或部分早完整动作中的地位和相互联系3.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相结合运用4.切忌为分解而分解的练习和步骤

基本要求:1.科学对待身体练习中的运动负荷因素2.选用练习法要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要符合教材的特征3.选用练习法要与培养动脑、动口和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4.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监督、检查和评定等能力和习惯。

4、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和情景教学法 运用游戏法应注意:1.选择游戏法的内容与形式应根据发展体能和技能的教学需要,目的要明确2.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规则,鼓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游戏时裁判应认真、严格、公平、准确,激发学生参加游戏的兴趣4.布置好场地和器材,组织好5.结束后做好点评之处优缺

运用竞赛法应注意:1.依据教学目标、教材性质、教学过程的世纪、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场地器材条件合理开展2.要做到竞赛为教学服务3.教师严格监控学生运动负荷,不要过于劳累4.发扬各种优秀的比赛和竞赛风格是学生应学习的注意点

基本要求:1.活动前,要进行情景诱导和竞争欲望的调动2.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3.注意学生个体差异4.活动后及时总结反馈

5、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发现法、小群体教学法

基本要求:1.依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3.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环境 三、现在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

答:1.要根据体育课目的与任务来选择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来选择3.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4.根据教师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5.根据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适应范围和实用条件等来选择6.根据教学实际和效率的要求来选择

四、体育教学方法的选用与体育教师的特点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1、体育教师形象好、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就可以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现象和问题2、体育教师身体形象和运用技能强,就可以多用示范和帮助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信任感3、体育教师幽默,就可以多用一些有意义的笑话来阐述一些道理或巧妙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4、体育教师给人以严肃的印象,就就不宜开一些不伦不类的玩笑,应多进行正面教育

一、体育教学设计的意义?

答1.有助于突出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2.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3.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体育教学效果 二、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2.选择体育教学内容3.教学体育教学任务分析4.选择教学策略5.体育教学场地设计6.开展教学评价

三、体育教学各种计划设计的种类,以及各类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答:1、体育教学的中观教学设计(水平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

A:水平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a.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b.从学生实际出发c.合理搭配体育教学内容

步骤和方法:a.确定同一水平的不同领域的体育教学目标b.根据同一水平不同领域的学习目标,忈同一水平每个学年、学期的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c.确定不同学习领域学习内容的教学时数,并将其合理地分配到每个学期中

B:学期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a.教材的安排应考虑系统性和连贯性,并注意教材的季节特点b.教材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生理负担,注意学生全面发展c.正确的确定各项教材的排列方法

学期教学设计的方法:a.以水平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学年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b.计算出各项教材在该学期出现的次数c.根据指定学期教学计划的要求,将该学期的考核项目和重点教材,按教材出现的课次系统的安排到每次课中去d.将本学期的其他教材系统的搭配到每次课中

2、单元教学设计

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正确选择体育教学方法

步骤和方法:a.根据单元教学设计的要求,确定某项教材的总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b.根据某项教材的课次及总的教学目标确定每次课的教学目标c.然后找出每次课的重点和难点d.根据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每次课的教学手段f.根据水平教学计划,结合本校实际,确定某项教材的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

3、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1.体育教学目标设计2.体育教学内容设计3.体育教学方法设计4.体育教学环境设计(场地器材需求、布置等)、身体练习的负荷度量设计、体育教学评价的设计

4、体育课堂常规?

答:课前常规 (教师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时间规定) 课中常规(学生集合常规、小姐与送还器材常规) 课后常规(写好课后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5、什么是体育课?简述体育课的种类?

答: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课的类型是根据具体教学任务来划分的。由于体育教学任务较复杂,而每课的时间有限,形成课的多种类型。一般分为下列 5种: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课。 6、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

答:一,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行政班、男女分班和按兴趣爱好分班)二,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随即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 7、体育课的密度的合理控制应做到:1.认真备课,周密安排体育课堂教学设计2.改进和提高组织水平3.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技巧4.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

8、如何控制运动负荷量?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2.根据体育课的联系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3.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性质安排体育的负荷量度 如何评价一节体育课?1.课的教案,场地,器材准备的如何2.教材内容是否具有正确性可接受性和实效性3.组织工作是否严密,教学步骤是否清楚,教育工作和个性培养采取了那些措施,体育骨干的作用是否得到了发挥,教师的精神面貌如何教学目标完成的如何?4即看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合理性),学生掌握“三基”的质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何?5.本节课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如何改进?提出建议 10、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1.体育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功能2.动机强化功能3.教学评价的考察、鉴定功能

11、体育教学评价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指导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

12、常用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一,观察法 二,问卷法 三,测验法(体育理论知识的测验、运动技术的测验、身体素质的测验、体育情感行为的测验) 13、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1.评价理论的不断更新2.评价内容的不断扩展3.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b.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c.自评与他评相结合)4.科学评价,重在激励

14、体育学习评价概念?

它是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依据,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相应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整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以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本质也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是一种达到体育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15、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出勤与课堂表现、体育和保健的基础知识、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运动技能

16、试述体育学习的运动技能形成策略?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不断地改进直至达到自动化程度,而这种改进是逐步发生的。学生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而导致外显动作的变化,随着动作技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中,所采用的练习策略也不尽相同。

1.认知与定向阶段的练习策略: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领会动作技能的基本要求,形成起定向作用的动作映像,并了解具体的动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学生在之一阶段所采用的学习或练习策略的主要方法有:模仿练习、分解练习、突出重点的练习、降低难度的练习等。2.联系形成阶段的练习策略: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动作技术,加强单个技术动作的整合和串联,加深对所学动作技术规律性的理解,提高动作技能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该阶段学生所采用的练习策略的主要方法有:完整练习法、组合练习法、变换练习法、负荷量大的重复练习等。3.自动化熟练阶段的练习策略:本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巩固与发展已掌握的动作技能,将运动技能的动作系列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使运动技能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完成动作技能准确、流畅、稳定、协调、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该阶段所采用的练习策略主要有:变化练习法等。

16、应哪方面评价教师的体育教学质量?1.实施大纲内容的情况2.编写课时计划的情况3.体育课的教学常规4.体育老师的体育专业素质5.课堂教学6.课的完成情况 1、课余活动的地位?

答:一,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 1. 是学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课外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3.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二,在现代体育中的地位 1.是实现现代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2.是开展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3.是发现和培养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

2、课余体育的特点?一,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 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 三,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 四,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 五,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 六,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

3、课余体育的功能?答:一,课余体育对个人的功能 1,健身(能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能促进青少年身体机能发展,提高身体活动能力、提高青少年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2,健美(增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美、塑造青少年的体形美和轮廓线条美、养成青少年的身体姿态美、培养青少年身体动作美)3,健心(调节情绪

使其快乐、发展活泼的个性、培养其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二,课余体育对集体的功能 1.赋予角色地位,规范集体行为2.增强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3.形成校风校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课余体育对社会的功能 1.优化社会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2.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活跃体育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4、课余体育的价值?教育学价值、体育学价值、文化学价值

5、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一,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早操、课间操、大课间体育活动、班级体育活动)二,全校性课余体育活动(体育节、周;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三,校外体育活动(本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校外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家庭体育活动、个人体育活动)

6、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的区别和联系?

(一)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具有更大的自主性、选择性。体育教学则比较强调一致性和统一性。(二)课外体育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即时性和伸缩性。体育教学则受教学计划的限制。(三)课外体育的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体育教学则必须以上课的形式进行组织。 (四)学生在课外活动时活动比较开放,参与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体育教学则是封闭在课上,在固定的40或45分钟时间时进行活动。(五)群众性鲜明。不仅参加的学生人数多,而且参加组织的人员也多,例如:班主任、体育干部,团和少先队干部等,只有各方面协调配合方能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

(六)课外体育活动与普及提高紧密结合。对于全体学生参加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属于普及性质;而对于少数学生参加的运动队训练,则具有提高性质。当然,普及和提高既是相对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七)具有补偿性和独立性。所谓补偿性,是补偿体育课不能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要,也补偿学生心理需要,调节心理平衡。课外体育活动相对体育课具有独立性,它并不完全是体育课的延伸,也并非纯粹是体育的“第二课堂”。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各成体系。

课外体育虽然与体育教学有明显的区别,但它们又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有两个方面。一是与教学有直接联系的活动,这种实质上是非课程性教学活动;二是与教学无直接联系,纯属于课外活动。

1、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原则?

答:特点: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

原则:一,自主性原则(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加强指导、提高技能)二,经常性原则(科学安排、加强计划;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科学锻炼、提高能力)三,差异性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因人因时、适时调控;同一要求、区别对待) 2、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选择及计划?

答:内容:体育教学有关内容、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选择注意:明确目标、注意实效、兼顾全面、加强趣味、适时调整

计划:全校课余体锻炼各种计划、班级..、个人… 一、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①业余性②基础性③相对系统性④亚极限负荷⑤符合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二、简述课余体育训练相对性系统?答:现代体育训练特别强调系统训练,指训练是一个连贯的动态变化过程。但对于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的学生来说训练容易中断;学习过程中的上课、考试、学习、假期的变化都会导致课余体育训练的中断; 课余体育训练是多年体育训练过程中的基础阶段,以培养后备人才为主,训练内容的专项性不是很强,尤其不能采用专业运动员训练的方法,在确定专项内容时不能过早也不能过于突出,所以课余体育训练具备相对系统性,只能在某一个阶段内进行训练。 三、课余体育训练原则?是依据学校体育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体育训练所必须遵循

的基本准则,是学校体育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们长期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对学校体育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四、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 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

.释义:一般训练与专项统一原则指,根据项目的特点、对象的水平和训练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任务,把一般训练与专项结合起来,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 科学依据:(1)人体的统一性 2)运动技能的相互迁移

贯彻要点:(1)安排好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重(2)选择好一般训练的内容(3)形式方法多样 2.周期性原则

3.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 4.直观性原则

五、怎样实施课余体育管理?

答:1、课余体育训练管理的内容(1.加强训练计划的指定与实施2.加强思想教育3.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4.加强生活管理)

2、处理好各种制约因素的关系(.教练员与学生的关系2.规章制度与正面教育的关系3.教练员主导与自我提高的关系)

六、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选材、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思想品德训练和智能训练等方面

七、体能训练? 1.体能训练概述 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① 体能训练要全面②在多年和全年训练计划中要有计划的安排体能训练③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身体素质训练④用技术训练促进身体素质发展 八、战术训练基本要求:(1)培养战术意识(2)培养战术运用能力(3)注意基本战术同多种战术相结合

九、心理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主动把握和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

十、智能训练是在运动训练中,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多科学只是和多种手段,促进运动员智能水平的提高的过程。

十一、思想品德训练是指在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十二、如何划分大周期?如何制定大周期训练计划?

十三、学生体育竞赛的价值?1、学生体育竞赛的内在价值(教育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竞争价值、创造价值和终身体育价值)2、学生体育竞赛的外延性价值(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价值、引领学校体育工作的价值、进行奥林匹克宣传的价值、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价值、发现体育人才的价值)

一、什么是大学竞技体育?它的意义?

答:是指大学招生有一定体育特长和爱好的学生运动员,通过提高学生运动员的竞技运动水平,主要以参加国内外大学的竞技体育比赛,创造优异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意义:1,有助于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拿好成绩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为开展体育竞赛的行业、企业输送人才)2.积极推动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 3.有效提高学校的声誉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大学学生运动员学训矛盾如何解决?1.实行预科制2.让其自有选择专业3.减免其一些非主干课程,把运动训练计算学分加入毕业总学分中4.对其单独编班,专门教学5.对其实行奖励学分、奖励学习成绩的方法。

一、学校体育的含义和任务?

答:含义:学校体育管理是指遵循学校体育和教育的基本规律,充分利用有限的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因素,以最佳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评估等一系列的综合活动。 2、主要任务:(1)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育的各级管理机构,制定一整套管理法规并明确有关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管理职责。

(2)科学地制定学校体育管理的各种计划和文件,使之适应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3)合理地组织管理学校体育各方面、各环节的活动,确保低耗、高效地顺利实施。(4)协调学校体育各管理部门和学校体育内、外部的各种关系,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等条件。(5)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检查评估,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学生体质的不断增强。 二、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

宏观管理的主要内容(1)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长远规划和投资建设的战略布局等。(2)研究制定学校体育的法制建设并监督实施。(3)建立健全全国和地区性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和管理基本要求。(4)研究拟定学校体育管理的总体改革方案和措施。 2、微观管理的内容(1)建立健全学校内部体育管理机构的设置,加强体育人事管理等。(2)加强学校体育各项业务工作(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等)的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效果。(3)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不断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4)加强学校体育的制度建设、体育情报信息与宣传教育工作和场地设施器材经费管理。(5)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与评估。

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学校体育法规和政策;佳丽健全学校体育领导机构及实施机构,制定开展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制度、计划和有关措施。督促检查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 国学校体育现行的主要法规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意义?,在于他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肩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性人才的重任,规范化、制度化、遗体化的 学校体育管理,能在现有人力、才力、物理条件下,通过最 佳的手段和方法,取得更大的学校体育工作效益,以推动学校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学校体育中如何对学校体育进行管理?1.政策法规管理法2.行政管理法3.目标管理法4.评估与奖励法

四、竞赛规程的内容包括哪些?1.体育竞赛的名称2.目的、任务和要求3.时间

地点4参赛单位和人数5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6竞赛办法7奖励办法8报名办法9注意事项

五.制定竞赛规程时一般应考虑哪几个方面?1.竞赛规程应明确可行2.竞赛规程应利于更多的学生参加3.竞赛规程应提前下达。 六、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一)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教师的一般能力1.教育能力 教育能力是体育教师育人职责的需要。 2.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 现代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越来越重

4.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信息化社会为现代教育教学开辟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师生间的关系和沟通更快、更深、更广。

5.其他方面的能力 其他方面的能力包括社会活动能力,独立而有创造性的工作

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并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有事实求是,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和尊重科学的精神。 (二)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能力

体育教师要教会育人身体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运动术,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其次,体育教师应精力充沛,体魄健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各项条件,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根本;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是前提;广博的知识是理论基础;充沛的精力、健壮的体魄是物质基础。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全新的思想风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一个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

七、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和职责有哪些?(一)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1.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3.工作任务繁重复杂4.体育教师的工作面向整个社会 (二)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

1.努力提高政治业务水平2.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3.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4.搞好课外体育工作5.协助学校和教研组做好各项工作6.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28.试述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对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是:1.强化职业信念,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水平2.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意识和观念,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3.掌握一定的本学科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熟悉体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4.掌握基本教学技能,能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且教学效果较好。5.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并能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和理论研究。6.逐步建立一支适应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师队伍

1、学校体育:指在以学习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为手段,对受教育者加以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2、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提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本理论课程,学校体育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一门新兴学科。 3、体育的特点:(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与德育、智育密切配合的组成部分)(以娱乐和竞技的形式)

4、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掷标枪

5、骑士教育:就是世俗奴隶主子弟所受的教育,它同时也是一种培养为世俗封建主服务的、保护封建制度的武夫的教育。作为中世纪西欧早期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西欧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而存在。 6、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7、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8、军国民教育: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注意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9、社区体育:是指在社区居民的居住区内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10、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

11、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12、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13、终身教育: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14、学校体育功能:

15、学校体育目标: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事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16、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培养学生完整个性的有效途径。

17、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专门组织编制和审定的统一课程,是国家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体育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18、地方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19、校本课程: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主要由本校或校际之间的体育老师(校长、家长参与)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资源,根据学校的开办思想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0、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21、直线式课程:将某类体育活动内容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按照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

22、螺旋式课程:是按照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顺序组织起来,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特定的体育活动内容。

23体育课程规划:体育课程规划就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和编写体育教材的过程。

24.体育课程评价:体育课程评价就是对体育课程规划和体育课程实施活动以及整个教学过程所进行的评价活动,以期对已有体育课程进行反馈,为体育课程编制、修正和完善提供事实依据。

25、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6、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27、体育学习: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28、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进程

29、体育教学中交往:指师生在教学情境中,以特定的符号系统为中介,传递体育知识技能、沟通情感及交换意见而发生的直接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活动 30、体育教学评价:是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体育教学各种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31、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32、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指体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教学实际情况,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33、体育课教案:是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切合实际的计划或方案

34、体育课堂常规:是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遵守的、保证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系列的基本要求

35、体育课密度: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

36、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和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

37、体育学习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具体情况而对其学习进程、学习效果所作的一种评判,既包括学习进程的诊断判断,又包括学习结果的评定 38、态度: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和自己的想象,对某种事物喜爱或厌恶情感与观念的表露

39、课余体育:指学生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

40、课余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多种体育手段,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1、余暇体育:指学习、各种之余开展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42、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体育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培养竞技能力,是他们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的教育过程

43、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指根据项目特点、对象的水平和训练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任务,把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结合起来,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

44、周期性原则:指课余体育训练安排应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进行

45、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承受的能力、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并使大、中、小负荷科学结合,取得好的训练效果

46、区别对待原则:课余体育训练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训练水平、不同专项等方面,有区别的确定训练任务,安排相应的训练内容、手段、方法和负荷

47、直观性原则:在课余体育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学生的感受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与实践,提高学生积极水平的训练原则

48、体能训练:指在运动训练整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增进运动员运动技能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为从事专业运动技术训练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49、技术训练:学习、掌握和提高专项运动技术的训练过程

50、战术:是根据自己和对手的竞技能力和外部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本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争取主动,确保比赛胜利或表现出所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用的竞技计谋和行动。

51、心理训练:在训练中,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主动把握和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

52、课余体育训练计划:指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设计出的,为提高运动成绩、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而实施的训练方案

53、学生体育竞赛:指全体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的旨在丰富课余文化体育生活、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比赛

54、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学校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

55、学校体育环境:是一个特殊环境,它是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49、技术训练:学习、掌握和提高专项运动技术的训练过程

50、战术:是根据自己和对手的竞技能力和外部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本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争取主动,确保比赛胜利或表现出所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用的竞技计谋和行动。

51、心理训练:在训练中,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主动把握和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

52、课余体育训练计划:指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设计出的,为提高运动成绩、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而实施的训练方案

53、学生体育竞赛:指全体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的旨在丰富课余文化体育生活、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比赛

54、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学校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

55、学校体育环境:是一个特殊环境,它是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l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