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下一句
更新时间:2024-02-10 08:50: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畏浮云遮望眼
——如何提取关键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指导学生加强对信息筛选和压缩语段这两个考点的认识。
2.明确高考对此考点的要求及考查方式。
能力目标:
1. 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两种提取关键词的方法。
2. 训练学生寻找四种解读文章中心内容的突破口。
3. 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文段语意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
通过解题方法的学习,提高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语文学习的信心。 教学设想:
提取关键词在考纲里并不是一个单设的考点,它其实是信息筛选和压缩语段这两个考点的一个综合,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它首先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且概括时只能用词或短语。因为这个能力会涉及到阅读、语用、作文审题等等,是一个影响学生高考成绩的很重要的能力。所以,我设想通过这样一节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指导课,培养学生整体阅读及准确把握语意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教学重、难点:
如何寻找中心话题和寻找中心句。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从10年江苏的一道高考运用题谈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与水生植物体内。
【解析】属“提取关键词”题型。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2.分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
词语。题中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 答案:吸碳 略施魔法 光合作用
二、考点明析:
关键词这一概念在撰写正规论文时经常涉及,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紧要的词语。
关键词又是网络中经常提及的词语,指的是人们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也就是让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搜索)寻找的东西。关键词的内容大多为人名、术语、网站、新闻、软件等。例如,就今天我们学习的探讨的内容,我们可以搜索[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关键词],那么这四个词就可称为关键词了。
可以说寻找关键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平时语文课堂中的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文章观点、归纳段落大意等,都是具体实践的过程。而“关键词”这个概念出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早在05年就开始有了,它受到出卷老师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每一年的高考卷都会出现了提取关键词的试题,而我们广东省也早在06年就有了涉足。
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摘取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中心内容。这也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寻找关键词需要我们每一个考生具有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它不仅是《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表达”中所要求的“学会压缩语段”,这种能力不仅是语用题中会设考点,其实也辐射到阅读和作文的审题,因此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位考生的重视。
这节课,我们的任务是炼就一双火眼金睛,透过重重浮云般庞杂、繁冗的信息,迅速而准确地聚焦到关键词上。
三、炼就火眼金睛——如何寻找关键词的“关键”所在
尽管这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题型,但它涉及的能力要求在以前的相关考点中早有规定,只要大家掌握老师下面介绍的两种方法,解答起来,仍然可以得心应手。
方法一:步步为营法(从语段中心话题入手)
解题基本流程:明确话题——寻找谓语——连缀成句——提取关键词
具体阐释:我们以2005年全国卷为例。
例①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
椐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分析步骤]
1.明确陈述的话题(对象)。
任何语段,无论是记叙、议论或说明,它总是围绕一个话题来展开的,体现话题的词语肯定是关键词之一。那么,我们就要根据不同文体来寻找语段话题(重要信息)
?寻找中心话题小秘笈: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叙述的对象(人、事)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中心论点或中心论题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说明对象
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描写对象(景、物)
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情感倾向的词
例②这个语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古籍”(“馆藏古籍”)、“人才”,两个都是主题词,都要筛选出来。
2.寻找与陈述对象(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
在这一步,我们主要是寻找和明确与主要话题(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如“修复”、“缺乏”就是对陈述的对象的陈述,不可不取。
3.将几个词语连缀成句(主谓结构)。
话题和谓语等词句选定后,我们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成一个谓结构的句子。本题可连缀成:(馆藏)古籍(亟待)修复,(但这方面)人才(非常)缺乏。(一般可以表述为:“谁或什么怎么样了”这样一种主谓结构)。
4.筛选,提炼出关键词。
最后,我们把连缀成的句子放入文段中检验,如能基本表达出文段的中心内容,即可筛选并敲定关键词——古籍、修复、人才、缺乏(不足)。
方法二:顺藤摸瓜法(寻找中心句入手)
具体阐释:把握语段的中心,关键是找到中心句。中心句往往是语段中表示中心语义的句子,是语段的核心。中心句有时是起始句,有时是终止句,有时又可能在展开部分。这些句子,或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或承上启下,我们要特别关注。在筛选时,我们可抓住这个句子,顺藤摸瓜找到相关关键词。
解题基本流程:确定中心句——仔细琢磨-——提取关键词
我们以2006年广东题为例:
例②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简析]最后一个句子就是本段的中心句,而“舍貌取神”又是这个句子的核心。只要我们抓住这个句子,找出“貌”“取”“神”三字的各自所指,就能轻易套牢其中的三个关键词——“意象”“体味”“神髓”,再用上面所讲的话题法,找出本语段的话题对象——“书法”,另一关键词也便找出来了。
?寻找中心句小秘笈:
除了段首句之外,我们还要留意文中的转折句、因果句、结论句,这些往往是作者有意强调的内容,同学们在筛选信息时千万不能视而不见,因为关键词常常就隐含于其中。
四、关注几个突破口:
上面我们仅仅介绍了提取关键词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但具体操作起来的时候,同学们会发现拿到手中的语段内容宠杂、头绪较多,特别是一些新闻报道和科技类语段,更是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能够有一双慧眼,能够抓准语段的核心,去粗取精,提练出关键词。
下面介绍几个方面,可作为我们概括语段中心,并进一步提炼关键词的突破口。
1.注意用词频率
有时,词语出现的频率也可作为我们答题的一个参考依据,因为有些时候,作者要对重要的内容或反复强调,或多方论述,或全面介绍,这就必然导致相关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所以我们要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这些多次出现的词语往往就是需要提炼的关键词。
例③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湖北宜昌市200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十五”期间,全国妇联与政府部门联手加强城乡妇女教育培训和推动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完成了三个目标,即培训200万下岗失业妇女,为200万妇女提供就业指导,多渠道帮助200万妇女实现再就业。同时建立了国家创业示范基地,组织了妇女创业师资培训班,发放了妇女创业循环资金,总结推广妇女创业孵化器、小额贷款助创业等经验,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妇女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拓展了广大妇女的创业层次和创业领域。
这个语段中的“妇女”“就业”是两个高频词,这一点显得十分明显,这就意味着它们极有可能是关键词,而事实上,它们的确是本语段的陈述话题。而语段的中心是介绍全国妇联与政府有关部门在“帮助”妇女就业方面所作的具体工作及产生的效果。当然,后两个关键词——“帮助”“拓展”,我们还得借助其他的方法,比如层次分析、语意概括等,才能捕捉得到。
2.分析构段特点
每个语段的构成都有自身的特点,或总分,或分总,或并列,或偏正,或解证,或承接,等等。不同的构成,就意味着关键词的位置不同。比如,联合关系语段的关键词就常常分布在并列的各个层次中,而偏正关系语段的关键词一般是在正句之中,即“但”等转折连词所领起的后半部分。前面我们所讲的要寻找中心句,如何寻找,首先就必须分析语段的结构层次。如段落由一正一反两层意思组成,那么,被衬托的那层意思就是中心句;段落由总分关系的句子组成的,总句就是中心句;因果关系的段落,表果的句子往往是中心句;转折关系的段落,表转折的部分就是语义的中心所在。
?从构段关系找关键词小秘笈: 联合结构(包括并列、承接、递进、选择等):兼顾并存,切忌偏废 偏正结构(包括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等):以“正”为主,舍偏取正。
我们以重庆市2006年第二次模拟题为例:
例④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关键词,把它们组合成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话,作为这段文字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
完全秉承商业电影模式的《指环王》成功地“加冕”了奥斯卡。商业电影,是当代流行的“快餐文化”的一种形式。听通俗歌曲、玩电子游戏、看美国大片、网上谈情说爱等都成了快餐文化的“经典”。快餐文化充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它对于面临工作压力和个人空间日益狭小的现代人,有缓解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作用,虚弱的江湖恩怨和匪夷所思的打斗场面,着实让处在生存压力下的现代人放松了一把。但是,快餐文化的文化含量稀薄,蓄意炒作、相互复制是其特征。粗糙低俗的快餐文化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引起的“精神沙化”已经显现:形形色色的文化赝品,大面积地侵占了我们的精神领域,把我们的精神文化空间堵塞得水泄不通,“繁华的荒芜”成为现代人的精神病根,人们在接受快餐文化的同时,逐渐失去了高雅的品位,导致价值取向的迷失。
从内容上看,这个语段前后两个层次是分别就“快餐文化”的优点和缺点作分析,但前后是一个转折关系,属偏正结构,表意自然在后半部分,而后半部分又以冒号为界分为两层。冒号后是具体列举“精神沙化”的表现。再结合话题“快餐文化”和题目中的“比喻手法”“一句话”“作标题”三个具体要求,就不难得出答案:快餐文化引起“精神沙化”。
3.关注主语(标点)变化
语段内层次的变化,在一些短小的段落中有时不是十分明显。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看看各个句子的主语有什么变化,整个语段有几个句末符号等。也许从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些变化的痕迹。我们从2006年湖南兴化市调研考试题来分析:
例⑤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道德健康的出现为心理教育的伦理转向提供了动力,并推动了心理教育从矫正性的治疗技术向道德性教育的策略过渡。心理教育开始调整自己的学术路线,把价值判断引入自身的理论内涵之中,不仅关心人的适应能力,更关心适应过程和方法的伦理性。调节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并非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应当是促进人在道德上的健康,帮助人学会用道德的方式适应社会。因而,放弃强制和塑造的方法论,接受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应成为改进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这道题要求写出四个关键词,而整个语段正好由四个句子构成。再看每个句子的内容,第一句讲的是“道德健康”的出现对心理教育的影响,第二句讲的是“心理教育”的新变化, 第三句讲的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第四句讲的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四个句子四个陈述主体,各有侧重,又组成一个完整的语意链。那么,这四个词语即本题的答案。
4.明确具体要求
并不是每一道“提取关键词”的题的要求都是一样的,有的还根据语段的特点有具体要求,并且,有的要求可能还比较含蓄。对此,我们就一定要弄明确试题要求我们提取的是哪方面的关键词,以防泛泛去找,劳而无功。我们以20106年高考江苏高考考试为例:
10年江苏题)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
篇二:不畏浮云遮望眼
(班主任论坛交流材料)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周华
丁庄镇中心小学
2011-12-1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累的岗位。在几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虽然很辛苦,但却是充实的。每天融入孩子们中间,感觉时间过的非常快,至于我管理班级,没有太多经验,有几点感想,愿与大家分享。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掉的露珠。”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人格,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能信任老师听老师的话。因此面对你眼里那些可爱与不可爱的、表现好与不好的、成绩优秀与较差的,我们作为班主任都要努力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处处讲究注意自己工作的艺术和技巧,以足够的耐心、爱心与细心去处理每天班级里可能会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和喜怒哀乐带到日常的工作当中尤其是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学生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只有通情达理,才能入情入理。而教师的情也主要表现在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把满腔挚爱倾注到学生身上,就容易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形成心心相印的默契。如此一来,你的教育目标或许就容易实现。
越来越多的老师,往往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学生,把自己当成医生,把学生当成病人,或者把自己当成警察,把学生当成小偷,认为凡是来到自己眼前的都是“有毛病、有问题”的。教师演变成一个专门找学生“毛病”的职业,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对待少部分同学的错误上,而对大批孩子的优点和值得表扬的地方都臵之不理。
经常有老师提到,现在的孩子和以前不能比了,不听话、不懂事、不想学习、容易受外界诱惑……。那么我们反思一下自己这些年有没有许多变化呢!刚走向工作岗位时的一腔热血现在还剩下几许?社会在不停地变、我们所用的教材也年年在变,我们所面对的孩子不变才怪呢!以变应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根本。
曾经看到一篇“不伤牛心”的故事:传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过程中,在田里遇到一个农人正驾着黄、黑两头牛耕地,乾隆极有兴致地问:“你的这两头牛,哪一头表现得更卖力一些?”谁知连问三次,农人竟然不吱声。皇帝非常扫兴,却不便发作。农人将一趟地耕完后,将牛拴好,走过来将乾隆领出很远,才贴在
他耳边小声说:“那头黑牛要更卖力一些。”皇帝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如此答话?”农人说:“牛懂人语,要是让黄牛听到我对它的评说,它岂不是要伤心吗?”农人对牛做评价时,都要考虑到牛的“自尊”。我们教育者对学生评价,是不是也要有这种顾忌呢?
有许多学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就是我们教育者在不经意间给予打击。我们要慢慢学会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允许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对他们给予足够的宽容,宽容在孩子们心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还有一篇题目为“雕刻家与欣赏家”的寓言我读后感受颇深。寓言大体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雕塑石头答道:“老弟,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
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们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对学生又是“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还有一则《井蛙归井》的寓言故事: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
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
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原来如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学得到的,假如容易学得到的话,我想领导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我们出去学习,专攻“点金之术”,那教育就简单了。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与名家的不同。可能你会说:“井底之蛙,见识少,才会这样说。”或许你说得也没错,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等等,就看你看到那一面。我看还是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蹲下身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学生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老师给予学生一分关爱,然起学生一分自信。
切记,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作为教育者,其实有时我们对教育的理解也存在着偏差。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教育是为了学生好,其实教育是把双刃剑,当我们举着爱的幌子,用不当的方法去处理学生的错误时,往往不是教育,而是在伤害。只有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去处
理时,教育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少些怒气,多些耐心;少些激情澎湃,多些理性思考;少些急躁,多些宽容。因为我们是老师,他们是学生,所以,我们要善待他们的“犯错”,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这个“错”成为他们人生中一个最值得回忆的美丽的”错”。
总之,我们要学会科学管理班级工作,做一个时尚的班主任;放平心态,轻松而为;快乐工作,享受教育;理解人性,顺性而为。最后引用一句古诗与大家共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周华
2011-12-19 丁庄镇中心小学
篇三:不畏浮云遮望眼
新材料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是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统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将直接决定作文的成败。在此,笔者对同学们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中出现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希望对正在高考硝烟中奋战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平时的新材料作文的训练中,同学们在立意上出现失误主要有以下五种原因:
一、局部想象,产生幻觉
很多同学喜欢对文本材料的某一个局部穿插自己的想象,然后根据自己所想象的画面,去提炼所谓的材料观点。
【示例】从前,森林中有一只云雀。有一天,它在唱歌时遇到了一位手提盒子的农夫,那个盒子装满了虫子。云雀拦住了他,问道:“你的盒子里面是什么?你要去哪里?”农夫回答说,他捕捉了很多虫子,想把它们拿到集市上去换些羽毛。云雀听后就说:“我有很多羽毛,我拔下来一根与你交换吧!这样就可以省了我去找虫子的力气。”于是农夫把所有的虫子都给了云雀。作为交换,云雀给了他一根羽毛,第二天还是同样的交易,第三天,第四天??直到云雀一根羽毛也没有的时候,它再也不能飞了,更不能去找虫子吃了。它看起来丑陋无比,也不能唱歌了,很快,它就死了。
【病因分析】在这则材料中,很多学生将其核心观点立意为“切忌过安逸生活”。虽然这个观点可以作为“要克服惰性”这个论点的论述枝叶作发散性阐述,但作为核心观点,还是有些牵强。而同学们之所以如此立意,就是从材料的局部出发,想象出云雀得虫之后那小日子过得挺滋润、挺安逸的画面,从而造成立意的错误。
二、论据变身,反客为主
很多同学对材料的立意在脑海里已经迅速形成,并且连带着将非常贴近的论据一并在脑海里生成。由于这个论据太过深刻,于是立意时很容易跳过原材料本身,而不知不觉中把后生成的论据当成了材料本身进行立意。
【病因分析】就如上一则材料中,竟有同学将其核心观点立意为“要有尊严”,的确,这样的立意确实有些匪夷所思,材料里云雀跪下来求农夫了吗?后细问这位同学,才知道他当时脑海里本来的立意为“要克服惰性”,然后他自然想到了乞丐乞讨的事例,由乞丐过于懒惰,不要尊严地沿街乞讨,而得出了上述的错误而荒唐的立意。
三、穿越表层,挖掘过深
材料作文需要从材料最表层入手,层层推进,并适可而止。很多同学对材料的立意从一开始就思考过于深入,对文本材料挖掘过度,导致核心论点的提炼脱离文本材料。
【示例】有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帮他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了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一个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不慎将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病因分析】本材料基本立意可以分别从“破布、瓷器”的角度提炼观点“事物、生命本无高贵低贱之分”以及从“店员、买者”的角度提炼观点“要物尽其用,善于发现和利用”; 当然,同学们也可以基本立意为基石对寓意进行适度强化:
①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影响的,高贵与低贱相辅相成,不可轻易偏废,而应和谐相处。(为什么“事物无高贵低贱之分”)
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勿目光短浅、以貌取人或物。(怎样做到“物尽其用,善于发现”) 应该说,立意深入到这一步就点到为止了,但有些同学似乎仍想刨根问底,继续深入挖掘“高贵与低贱怎样才能和谐相处”这一话题,于是乎,“不要张扬,要懂得韬光养晦”这一过于深刻的观点很自然地出现在作文立意之中,只可惜这个立意已经与原材料间的距离太过遥远了。因此,新材料作文的立意不是挖石油,只是挖水井而已,无需过分深度挖掘。
四、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很多同学审题时,不从材料整体出发,没有认真领会材料中故事情节间的相关联系,而是忽视材料的整体内涵,肢解割裂,只依据某一局部情节就草草立意,从而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式的思维错误。
【示例】某日,明朝都察院长官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生不敢忘。”
【病因分析】从整体上看,本材料说的是都察院长官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故事,新御史们心领神会;从局部看,是轿夫湿鞋的事。很多同学对这一材料进行审题立意时,只注意轿夫由“小心的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到“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后便不再顾及新鞋”,便草草立意为“要甩掉顾虑,放下包袱,轻装前行”。殊不知,这个局部事件在整个特定的语境中被赋予了新意。王廷相用轿夫的事,是为了告诉新御史们,新任要职,要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进污泥浊水,受到污染。但事情一旦发生,就应该勇敢面对,积极补救,不要破罐子破摔。
五、倾向不明,褒贬不分
有的材料在叙述、评论某个事物时,会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而很多同学审读原材料时却不分褒贬,导致整体角度出现严重偏差。
【示例】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病因分析】本材料具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句,即“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在这句话中“花言巧语”和“冤魂”两词明显表达了对狼的批判和对羊的同情态度,所以考生必须在材料对二者的感情倾向的基础上立意。然而许多考生却忽视了这种感情倾向,进而提出“兵不厌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要善于动脑筋”等观点,对狼大加赞赏。这样褒贬不分的作文在高考阅卷中只能判为四类文,即跑题作文。
总之,尽管材料作文的立意要求是角度自选,但我们绝对不能脱离材料而任意发挥。学生审读材料时要就事论事,有的放矢,尽量从材料的整体进行把握,对文本材料的挖掘不能过深,需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分析过程。
笔者有理由相信,只要平时的作文训练能扎实推进,高考考生们定会借一双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穿越审题的重重迷雾,到达高考成功的彼岸。
正在阅读:
不畏浮云遮望眼下一句02-10
笑傲人生的残疾人作文800字07-07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05-21
我有一个好妈妈作文350字07-12
盾构机始发作业指导书10-25
夸夸我的妈妈作文400字07-16
排列三投注技巧03-18
中国农业银行支票打印模板下载08-31
2021年金融居间服务协议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