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模式焦作模式的对比分析

更新时间:2023-09-25 01: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1“焦作现象”的成因

短短的四五年时间,焦作市由一个资源枯竭的“煤城”摇身一变成为旅游胜地,究其原因,得益于国家大环境的改善,得益于焦作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得益于旅游市场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全市各阶层、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一)一号工程,各级干部拚搏在创业最前列。

“旅游强市”是焦作市委、市政府几年来的头等大事,被列为“一号工程”。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焦作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为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焦作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委员会,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主任,人大、政协的主要领导和市委、市政府班子的其他成员担任副主任,各个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2004年初,市委形成决议,要“巩固好基础,争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市委书记铁代生明确要求:“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要坚决,不能动摇;抓旅游工作的力度要加大,不能放松;对旅游工作的领导要加强,不能削弱。”市长毛超峰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放在第三产业的龙头地位, 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做精。”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多次召开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旅游工作。每年年初,都要召开由市委书记和市长及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参加的旅游工作大会,对上年度旅游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对新年度旅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焦作旅游进行论证、规划,神农山、青龙峡景区的开发,焦作影视城、龙源湖乐园、森林动物园的破土动工,投资1亿多元的焦青旅游公路等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都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拍板的。两任市委书记、市长,更是逢会必讲坚定不移抓旅游,必讲坚定不移创一流。

(二)科学工程,科学发展观指导产业调整。

神奇的“焦作现象”,引起了旅游界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前去考察取经,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其中领导重视是最为关键的一条。确实,如果领导不重视,焦作的旅游绝对不会发展到今天的程度。然而,近年来旅游已经引起各地政府的普遍重视,但是为什么不能形成当地的“××现象”呢?可见,“焦作现象”的出现,除了领导重视之外,还有其他的奥秘,这就是焦作市各级党政领导能够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旅游的开发和市场运作。

(三)精品工程,精心打造一流旅游目的地。

现在各地都在提一个口号“把旅游业做大做强”,而焦作市提出的是“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做精”,并且把重点放在“精”字上。焦作市委、市政府通过大量的考察研究认识到,发展焦作旅游,不能模仿别人,亦步亦趋地跟在人家的后面走,而是要充分发掘本市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主打“焦作山水”品牌,展示整个城市和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变化,不断提升焦作旅游及城市的知名度。他们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大力度投入,狠抓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精心打造“硬件规范,软件到位”的第一流旅游目的地 为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景区的品位和档次,焦作举全市之力,开展了的轰轰烈烈的城市“创优”和景区“创A”工作。城市基本实现了“天蓝、水绿、空气宜人”的目标,各项功能更加完备。

为打造旅游精品景区,焦作市舍得下大力气,下大投入。建设中原第一峡青龙峡景区,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开发青天河西峡景区,投资2690万元;开发云台山温盘峪、茱萸峰景点,投资7154万元。5年来,焦作市用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的投入累计超过7亿元。此外,为增强城市及旅游景区的通达性,以旅游道路建设为支撑,加大了旅游景区的整合力度。投入60多亿元修建景区外围的道路,先后建成了连接各主要景区的14条旅游景观大道,景区内的三线(动力线、电线、电话线)全部入地。自筹资金25亿元在城市外围修建了焦郑、焦晋高速公路和焦作黄河公路大桥;投资1亿多元修建了全长36.8公里的焦青旅游公路,还投资2194万元修建了3条观光索道共2247米。点线结合、连线成片的旅游大环线,使景区更富景观化和观赏性,游客进入景区更具方便感、舒适感和安全感.

(四)营销工程,多渠道立体式宣传促销。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名度,取决于营销工作。焦作市始终把宣传促销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建立了成熟的营销网络,使宣传促销延伸到哪里,客源市场就发展到哪里。为叫响“焦作山水”,提高焦作旅游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确立了“占领巩固第一市场,强力开拓第二市场,积极发展第三市场”的营销思路,即在占领巩固周边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强力开拓京、津、沪、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港澳台、东南亚市场,并积极进军欧美市场。为此,焦作市财政每年拨出500万元以上的旅游宣传促销专项经费。阶梯式的宣传结构,规模化的促销效应,形成了稳固的客源市场,全国830多家旅行社与焦作方面签订了合作协议。

1.2“栾川模式”的成因

2004年10月29日,《中国旅游报》头版刊发了该报副总编邵春的署名文章《“栾川模式”考》,将栾川以政府主导,发展旅游,拉动经济迅速崛起的经验概括为“党政主导部门联动,注重营销,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栾川模式”由此被旅游业界人士频频提到,并逐步得到认可。2005年3月19日,“栾川模式”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家旅游局、

河南省、洛阳市有关领导出席,来自国内及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全国6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5年11月23日,在云南昆明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期间,国家旅游局牵头举办了“宁波经验·焦作现象·栾川模式”总结推广峰会。2006年8月26日,在中国首届旅游精品推广峰会上,栾川县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名县”称号。2006年、2007年,栾川连续两年从此承办了全国县城旅游经济发展论坛,来自全国的17个中国旅游强县代表及国内旅游界专家学者、全国50多个旅游重点县(市)负责同志及中央、省、市20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论坛,会上共同发表了《栾川宣言》,在国内旅游界引起强烈反响。

(一)党政主导。

栾川县委、县政府始终围绕“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发挥主导作用,部门联动齐抓旅游,共同奏响旅游发展协奏曲。

(二)部门联动

一是全员推介。从2001年开始,47个县直单位和33个旅游企业,按照“经费自行解决,人员统一培训,奖罚严格分明”的方法,分包周边9省80多个城市的宣传促销,使“栾川旅游风”吹遍大江南北。6年来,在全国80多个城市召开了栾川旅游推介会360多场(次),散发各类宣传资料50多万份,签订组团协议8万多份,与350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二是坚持捆绑促销。栾川旅游宣传促销实行品牌捆绑,对外一个调子,一个号子。景区捆绑,将全县精品景区统一行动,统一步调,联合促销;资金捆绑,财政资金、景区宣传促销资金、政策性扶贫资金统一使用;人员捆绑,职能部门宣传促销人员与景区、旅行社促销人员联合行动,分片包干;手段捆绑,统一策划大型洛动,统一印制旅游宣传品。通过整合营销,改变了以往“零、散、弱、小”的状况,树立了栾川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品牌。

三是策划奇招。先后成功策划和举办了老君山文化旅游节、消夏养生旅游季、伏牛山金秋红叶节和中原滑雪节四大节庆活动,提高了栾川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2004年鸡冠洞风景区举办的“一吻千年”热吻大赛、2005年伏牛山滑雪度假区在郑州开展的造雪、活动、世界冠军学滑雪、摇滚歌王崔健雪地演唱会、2006年老君山风景区举办的恭迎“老子圣火.道德经传递”活动、2007年全国万名老人骑游绿色栾川活动,以及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绿色栾川等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栾川的知名和影响力,促进了客源的快速增长。

四是借助强势媒体,扩大效果。在省内外新闻媒体上唱响了以“河南人游栾川”、“三点一线看中原、生态旅游到栾川”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口号。近年来,将县直各单位引进上级主管部门的会议在栾召开作为一项任务纳入工作目标,全县每年至少争取上百场次市级以上大型会议在栾川召开。先后有30多个国家、省部级大型专业会议在栾召开,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同时,精心策划,举办了大型节庆活动。2003年以来,先后接待山西、江苏、河北、山东、陕西等省的50余批旅游专列,目前省外游客己点客源总量的40%。

(三)、市场化运作

栾川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做强旅游业的突破口。一是以资源招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项目带动实施资源开发,2004年以冬季滑雪运动项目,吸引北京一家企业以股份制投资方式建设了伏牛山滑雪场,弥补了中原地区冬季旅游项目的空白;2008年以温泉综合开发项目,吸引郑州一家公司投资,该项目建成以后,将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温泉疗养基地。二是通过转让企业经营权,引导、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旅游开发,激活旅游企业的发展后劲。近年来,栾川先后成功地将重渡沟、倒回沟、君山饭店等旅游企业的经营权进行转让。机制的转换盘活了全局,重渡沟景区2004年转让经营权后,三年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服务水平;今年,老君山景区的经营权转让协议已经签订,总投资额将达到1.5亿元。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转换旅游企业的经营机制,为栾川的“弱势”旅游企业找到了出路。三是以项目合作方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2007年以来,宁夏、山东等地投资商分别在龙峪湾、老君山投资建设了观光索道,使栾川的旅游基础设施水准大幅度提高。

(四)产业化发展

为了适应迅速膨胀的旅游市场需要,栾川狠抓吃、住、购、娱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在宾馆建设方面提出了“办公场所要为旅游接待让路”的思路,由县财政给予定补经费,县直单位沿街办公闲置用房改建成中档以上宾馆。同时,抓宾馆饭店创星升级工作,提高接待水平。到2008年,全县拥有(含在建项目)君山饭店、伊水湾大酒店、友谊宾馆、画眉山大酒店4家四星级宾馆和12家二星级宾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拥有星级宾馆最多的县份之一;全县农家宾馆达到800家,形成了以星级宾馆为主体、农家宾馆为补充的旅游服务接待体系,旅游日接待能力达到30000人以上。全县拥有旅行社及门市部15家,开发旅游商品120多个品种,建设专业旅游购物市场6个,旅游休闲娱乐中心14家,旅游特色街区3条。庞大的产业体系,使旅游业已成为栾川规模最大、辐射面最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因此,“栾川模式”的真谛就是国有、民营以及多种混合经济形式联合发力,共同扛起了旅游业的大旗。

1.3“焦作现象”、“栾川模式”的内涵对比

近年来,通过强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河南省焦作市旅游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 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根本性变化,不但打造了世界地质公园、焦作山水、太极拳三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题品牌,而且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实现了城市转型,树立了焦作崭新的对外形象。业内外人士把这种变化归结为“焦作现象”。栾川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级贫困县迅速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强县,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业界誉为“栾川模式”。剖析“焦作现象”, 解读“栾川模式”,挖掘其深厚的内涵,分析其成功的因素,将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1.3.1 “焦作现象”的内涵

“焦作现象”最早由新闻媒体提出,是对焦作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种赞扬性表述。随后“焦作现象”为业内外人士普遍关注和肯定,并被引申为速度和效益的综合体现。“焦作现象”不仅是一种速度和效益的体现,而且还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焦作旅游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代名词.

焦作现象”是一种速度。

这种速度主要表现在焦作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高效率和高质量。1999年,该市做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策;2000年,确立焦作山水旅游定位;2001年,完成焦作山水旅游规划布局;2002年,掀起全市创优高潮;2003年3月,“焦作山水”、“云台山”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2003年底通过国家旅游局创优验收;2003年6月,正式申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2004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世界首批地质公园。五年来,焦作市旅游接待人数、门票收入、综合收入三项经济指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连续五个黄金周位居河南省前列,其中云台山景区连续六个黄金周位居河南省第一。“焦作现象”是一种效益。这种效益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改善环境、促进社会就业、对外开放的推动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为突出。发展旅游业以来,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5%,国民生产总值年人均增长10.7%,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5%。在促进地方税收方面,以2002年为例,全市地方税收累计完成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5%,其中增长的大部分来自第三产业,全省地税系统为此专门在焦作召开现场会。

“焦作现象”是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是一种执著争先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它不仅体现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做精焦作旅游业的态度上,并且也体现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埋头创业的激情上。几年来,全市旅游系统广大干部群众长年没有节假日。旅行社的老总们为不断开辟新的客源市场,北上北京、太原,南下广州、武汉,东达上海、青岛,西抵西安等大中城市强力促销,最终使焦作站这个既不在京广线也不在陇海线,既无始发车也非终点站的小型车站,于2002年接待7趟旅游专列,2003年接待21趟旅游专列,2004年上半年接待20趟旅游专列。这种甘愿奉献和勇争一流的精神,正是焦作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焦作现象”是一种辐射带动作用。这种辐射带动作用一是表现在对周边城市旅游市场的拉动上。从每年3月下旬开始,该市大小宾馆家家爆满,不少到焦作旅游的游客不得不到郑州、新乡、济源、山西晋城等周边城市住宿。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lk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