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池玉河——“众善奉行”思想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3-03-18 19:06: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眾善奉行 思想在和諧企業建設中的意義

池玉河

邯鄲市邯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內容摘要:佛教自東漢時期傳入我國以後,經過與中國古代儒道文化碰撞,在自覺吸取儒道文化精華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本土化的佛教---禪宗。佛教高揚 眾善奉行 這一基本教義原則與儒道兩家一道成為影響我國幾千年的主流文化。其 眾善奉行 思想對我國人文風俗易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對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和企業的和諧發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眾善奉行 和諧企業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則七佛通戒偈不僅是佛教對自己的基本概括,更包含了社會倫理道德的諸多內容,涵蓋了中華傳統的儒、道、墨、法文化基本內含。對當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和企業的和諧發展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佛教 眾善奉行 思想的含義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是中國佛教的基本原則,其中包含了諸多的社會道德成份,這四句佛偈的基本內涵是:所有的罪惡都不要去做,眾多善良的都要努力奉行,各人自己清淨自己的心境,這是佛祖所教導的。佛教修行持戒要求修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是身三善,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待語這是口四善、意不貪、不嗔、不癡這是念頭三善業,守住這十善,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就出不了大問題。再者上報四重恩:即 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三寶恩(佛、法、僧) 這是佛教對眾僧的要求。佛教眾僧的修行都把 四大皆空 即酒、色、財、氣, 六根清淨 即眼、耳、鼻、舌、身、意作11 《道德經》

- 54 -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為淨化日常生活污染必然要求,所謂心行淨,意念才能靜,貪欲才能去除,身心才能安寧坦然,無牽無掛,也才能達到 禪 、 定 。六祖壇經中說: 外不著相為禪,內心不亂為定 ,也就說一個人只有做到于內安寧坦然,於外無牽無掛,這便是 禪 。因此人們念佛修行首先要改變俗世的舊習氣,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踐行七佛通戒偈所講的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才是正道大道。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 。正如《六祖壇經》雲: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

眾善奉行與中國傳統儒道文化

佛教始創印度,是以眾生平等思想反對婆羅門的種性制度。東漢明帝永平十年(西元67年)傳入我國,經過三國兩晉至南北朝的四五百年對佛教的研究逐步活躍,到隋唐時期產生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派,形成中國的佛教文化,與儒、道兩家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對我國哲學、文學藝術和民間風俗的延續與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道家以老莊為代表,提出 天和、人和、心和 及 上善若水 2為核心的和諧文化理論;儒家以孔孟為代表,提出了 仁愛 3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和為貴 4等 仁 的思想;佛教在傳入我國後吸取儒道兩家精華使佛教逐步本土化,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佛教——禪宗。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是其基本的原則,在我國影響非常深刻,成為我國人文風俗和日常行為道德的準則。佛教宣揚 常發菩提心、善付一切 的眾善奉行思想。皆為佛學傳入中國與儒道哲學相碰撞,相容並蓄創造中國佛學——禪宗佛學文化。禪宗佛學在中國後期封建社會中,對眾多文人士大夫、對普通百姓起了一種淡化其憂慮,稀釋苦惱的精神作用, 以至宋元明清時期‘據於儒、依於老、逃于禪’成了並非個別文人士大夫的日常精神生活模式 5,影響了中國自2

3 《道德經》 《孟子》

4 《論語》

5 寶文堂書店編,《中國審美意識的探討》,中國戲劇出版社

- 55 -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宋以來的人文風俗易化。其中很多思想理念對當今中國社會道德建設仍有積極教育的意義。

眾善奉思想在和諧企業建設中的意義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道出了全中國人民的心聲,建設 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6是全國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期盼。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個經濟組織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必須使企業系統中的各部分要素處於相互協調和諧有序的發展狀態。佛教宣導的 眾善奉行 思想,體現了人與人相互和諧的思想。人與人和睦相處,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對企業的和諧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人與人和諧平等思想是企業內部和諧的前提。

企業內部和諧主要指企業內部員工與員工、員工與企業、下級與上級、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和諧。首先員工與員工之間的和諧,這是企業內部和諧的基礎,如果企業每個人都按照 眾善奉行 的思想,加強自身學習,提高各方面的素養、多行善事、尊重人、理解人,能夠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7。主動在人與人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睦相處,常懷感恩之心,如佛教所倡道的善報 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 必定能營造融洽的人際氛圍。

其次,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和諧, 企 字是 人 與 止 組成,企業無人則止,促進企業與員工和諧是企業發展根本,以人為本,維護員工利益、造福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企業要尊重員工、尊重勞動,積極為員工營造良好工作環境和 家 的氛圍,以平等的思想對待員工;員工要有愛企為 家 的思想,以感恩的心態去對待工作,自然能形成和諧的勞動關係。 6

7《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論語》

- 56 -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再者,上下級之間要營造一種和諧相處、互相尊重、和合共生的平等氛圍,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共同為一個目標去工作,必將形成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2、和合精神是企業營造外部和諧共贏的基礎

每個企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生存與發展必然依靠多方面的協作與支持才能實現。目前我國推行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後,企業所面臨的生態環境更加複雜,僅靠某種意義上的競爭很難站住腳,必須與社會各界、各階層、各企業和睦相處,以佛教 和合 , 包容 的精神與各方相融相依和諧共存,企業才能生存和發展。

第一要造福社會,主動擔負起社會責任。企業要以服務社會,解救眾生,廣結善緣為己任,為社會提供優質廉價的商品,企業才有生存的意義,能做到這一點就達到了佛法所說的 覺悟 。三鹿集團的 三鹿奶粉 事件,以損人開始以害己告終,已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第二要善待合作者,追求合作共贏,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無論你是個什麼企業,其市場鏈上下端的合作夥伴都應看作是企業自身的一部分,必須善待合作者,使利益均沾,謀求共同發展。老子雲: 天地相合,以降甘霖,人莫之令,而自均也。 8香港李嘉誠在與合作夥伴交往中,總是在最終的合同之外讓利合作夥伴,使合作者感覺到合作的好處,因而成就了李氏企業的今天。

第三要感恩報德。佛教要求眾僧侶在修行時講究上報四重德: 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三寶恩 。企業作為一個社會經濟組織,是國家保衛支援了企業,各部門幫助了企業,消費者養了企業。僅此企業應該主動照章納稅,服從尊重行業部門的管理,感恩消費者,回報社會,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企業。

第四要有包容胸懷。廣結善緣。禪宗講究 包容 ,在包容中 廣結善緣 ,這實際上是 眾善奉行 結一切善緣的禪宗基本精神。在全球經8 《道德經》

- 57 -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濟一體化的今天,企業在經營中提倡的廣交朋友,以博大胸襟面對競爭對手,化競爭對手為經營夥伴,達到老子所說的 不爭熟能與之爭 的經營境界,才是商界的高手,才能顯現出當今社會的經營管理的大智慧。

3、慈悲精神,是企業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條件。

我們常聽這樣一句話:出家人以慈悲為懷。禪宗則強調 悲智雙運 ,行善屬於慈悲的範疇,而如何行善則屬於智慧的範疇。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組織,弘揚 慈悲 精神尤為重要,愛護生命是弘揚慈悲精神關鍵。注重安全生產,關愛員工生命;注重環境保護,關注自然生態,維護自然生態和諧;重視產品安全,關注廣大受眾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關注弱勢群體,參與慈善事業,惠及社會弱勢群體;讓利消費者,惠及廣大人民群眾,這是企業踐行 慈悲 精神的重要佈施範圍。也是保護企業經營生態造福社會的重要善舉。

總之,踐行 眾善奉行 思想,以感恩的心態,弘揚 平和安靜、謙和大度、博愛真誠、感恩包容 的新時期人文精神,樹立 和合 的經營理念,是企業和諧發展的正道。

參考文獻 :

1、孫昌武著,《中國文學的維摩與觀音》,天津教育出版社

2、寶文堂書店編,《中國審美意識的探討》,中國戲劇出版社

3、周建波著,《儒墨道法與企業經營》,機械工業出版社

4、《波羅蜜多心經》

5、《六祖壇經》

- 58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lf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