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库(1)

更新时间:2024-05-21 10: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B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C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D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C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B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绝对性 D.规律性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 )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C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D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D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B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B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D ) A.直接性 B.主观性 C.摹写性 D.抽象性 1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D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 1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 ) A.生产关系 B.家庭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9.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0.社会意识是( A )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21.社会意识是( A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2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C )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C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4.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B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25.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2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26.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D )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27.“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2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 C )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属性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精神属性

29.人生理想是人为自己设定并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是人所憧憬和向往的美好未好,其根基是( D )

A.个人的政治态度 B.个人的主观意志 C.个人的文化素质 D.现实的社会实践 30.人的社会价值是指( C )

A.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 C.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D.人对社会提出的需求

31.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A ) A. 生产 B. 分配 C. 交换 D. 消费

3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 A. 重商主义 B. 古典政治经济学

C. 庸俗政治经济学 D.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33. 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B) A. 货币的出现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划分 C. 商品交换的实现 D. 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 34. 执行价值尺度指职能的货币是( A ) A. 观念上的货币 B. 现实的货币 C. 足值的金属货币 D. 纸币

35.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 ) A. 社会劳动为尺度 B. 私人劳动为尺度 C. 简单劳动为尺度 D. 抽象劳动为尺度 36.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 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

C. 工人的劳动时间必须超过一定点

D. 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3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C ) A. 创造劳动力的价值 B. 转移劳动力价值 C. 创造剩余价值 D.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38.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 C) A. 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D. 降低劳动力价值

3

39.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B A. 剩余价值 B. 资本积累

C. 资本集中 D.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40. 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C )

A. 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ABD )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2.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的有( ACD ) A.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AB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BD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5.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ABC )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 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CD )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7.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ABCD )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8. 大量资本输出对资本输出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D ) A. 使本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B. 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 使输出国变成了食利国 D. 造成大量资本外流

9.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主要体现在( ABCD ) A. 贸易领域 B. 投资领域 C. 金融领域 D. 生产领域

10.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AB )

A.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

B. 人们既不能消灭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C. 人们在客观的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4

D. 人们可以利用经济规律能动的改造世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简述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及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地理环境作为劳动对象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2.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二者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发展的必然结果;新的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二者互相包含、渗透,

3.简述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的含义: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主要表现: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 简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在事物发展的众多矛盾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那么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居于次要地位的矛盾属于次要矛盾。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化。这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抓主要矛盾,同时也不能轻视其他次要矛盾。

2.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以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执政党建设的意义。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的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执政党建设的意义:人民群众是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只有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才能创造历史。

3. 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其实质: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比较协调地发展、加快了相关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第一章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C )

5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B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B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D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D)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D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C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6

17、发展的实质是 ( D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C)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9、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C) A. 辩证法的 B. 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 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2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D)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BC)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ABCD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3. 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ABD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AC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5.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ABCD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6.意识是( BD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AD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8.“白马非马\的命题 ( BD )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BC )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10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ABD )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7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 D.局部服从整体 11. 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 ABC )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12.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BC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1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BC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ABCD )

A、凡是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B、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 C、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 D、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 15.质和量的关系是(ABC )

A、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 B、互相依赖 C、互相制约 D、既对立又统一 16.\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BC )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7.量变的复杂性表现在(ABD )

A、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 B、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 C、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 D、量变中渗透着质变 18.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CD )

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B、阶段性部分质变 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 19.肯定方面是指( BD)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 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20.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BCD)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2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BD )

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

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22.否定之否定形式的特殊性表现在( CD)

A、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 B、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主观的

C、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D、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23.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 ABCD)

A、一因多果 B、同因异果 C、一果多因 D、同果异因

24.\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是(BCD)

A、把必然性绝对化 B、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宿命论 25.或然率是( AC)

8

A、从数量方面把握可能性 B、从质的方面把握可能性 C、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测定 D、抽象的可能性 26.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ABCD ) A、形式虚无主义 B、只要内容,不要形式 C、形式主义 D、只要形式不要内容

27.列宁指出:\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其含义是(CD) A、本质就是现象 B、现象就是本质

C、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D、现象总是从不同侧面表现本质

三、简答题

1、马克思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2、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能动性以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的能动性: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3、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如何理解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6、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如何? 7、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四、论述题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2.试用质量互变规律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远大的革命目标与脚踏实地的工作结合起来的必要性。

3.试论矛盾同一性 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何重要意义? 5、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9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C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C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C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B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D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A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CD A.唯心主义认识论 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BC )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3. 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ABC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4.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ACD )

A、客观性 B、 革命性 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C )

A、渔民捕鱼 B、运动员比赛 C、工人炼钢 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6.认识的主体包括(BCD )

A、自然界 B、个人主体 C、集团主体 D、类主体 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BCD )

A、自然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社会历史性 8.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ABCD )

10

14、企业向职工发放工资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执行的职能都是流通手段。 15、通货膨胀在金属货币和纸币流通的条件下都会出现。

16、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17、新商品价格往往较高,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价格逐渐下降,其根本原因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

18、“物以稀为贵”和“物多必贱”肯定了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19、私有制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不能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

20、“有形的手,无形的手,手拉手,向前走”。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价值规律与计划方式结合起来。

二、单项选择(下列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没有等同性就不能交换,没有通约性,就不能等同”。这是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价值决定的见解。这段话表明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

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B.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C.商品的供求因素决定的; D.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2、在一切社会中,社会财富都是由:

A.使用价值构成的; B.价值构成的; C.货币构成的; D. 剩余价值构成的。 3、在物物交换中,商品的价值表现为:

A.价格; B.使用价值; C.货币; D. 交换价值。 4、如果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一双皮鞋可以交换到: A. 1件上衣; B. 4件上衣; C. 8件上衣; D.16件上衣。

5、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增减不能确定。 6、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

C.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D.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7、人们购买商品时希望“物美价廉”,这反映了人们:

A.看中商品经久耐用的自然属性; B.看重商品的交换价值; C.既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看重商品的价值; D.看重商品的价值。 8、可以在观念上执行货币职能的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9、1993年国家发行了5年期的国债,1998年5月1日到期,还本付息,利率15.86%。这里还本付息货币是在执行:

A. 价值尺度职能; B. 流通手段职能; C. 贮藏手段职能; D. 支付手段职能。

10、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货币职能是: A. 流通手段的职能; B.支付手段的职能; C. 贮藏手段的职能; D.世界货币的职能。

16

三、多项选择 (下列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

1、马克思讲:“任何生产,不管是从事工业还是从事农业,孤立地看,都不生产价值和商品。他的产品只有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才成为价值和商品。”这说明的是:

A.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 B.商品、价值是生产社会化的产物; C.商品、价值总是和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D.为社会生产的产品必然是商品. 2、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条件包括:

A. 社会分工 B.私有制的出现或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转化为资本。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 私人劳动 B.社会劳动; C. 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4、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A.开发的矿泉水; B.捐赠的衣物;

C.从日本运往阿拉伯的雨水; D.农民的自留粮食。 5、在2只羊=1把石斧这个等式中,石斧是:

A. 表现羊的价值的材料; B. 流通手段;

C. 等价物; D.两只羊的交换价值。 6、“金银的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的天然是金银。”这句话说明:

A.金银天生具有充当货币的属性; B.金银成为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C.金银一开始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D. 金银最适宜充当货币材料。 7、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

A.流通中的商品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商品的流通速度; D.货币的流通速度。

8、“一分钱一分货”,但是“一分钱买不到一分货或者多于一分货”这情况也是经常发生。这说明的是:

A.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B.等价交换并不存在于每一个个别场合; C.价格既由价值决定,又在市场中形成; D.等价交换原则对有的商品不适用。 9、价值规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相互制约促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来实现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A.价格机制; B.竞争机制; C.供求关系机制; D.计划机制。 10、市场经济是指

A.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B.一种配置资源的经济手段; C.一种经济体制; D.一种社会经济制度。 四、论述题

1、“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试述这一命题所体现的经济学原理。 2、为什么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3、1996年3月,长虹彩电厂将所有彩电降价8%-18%,以低于国外品牌售价30%的价格优势,并以开箱合格率99.5%以上,早期返修率低于0.2%的世界名品质量水准,一跃成为中国彩电行业的龙头。试述长虹彩电厂为什么要下调彩电的价格、你认为企业能随心所欲地为自己的商品定价吗?

4、论述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

17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试题库(三)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1、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的价值。

2、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流通中不等价交换如贱买贵卖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4、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都能获得的。

5、外延的的扩大再生产表现为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6、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可以看出,资本家用来扩大的投资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剥削工人的手段。

7、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集中,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8、“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这主要说明资本集中的作用。

9、各行各业资本家都拼命地积累资本,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是因为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就高。

10、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由于同一部门内部不同资本家之间互相竞争的结果。 11、平均利润率形成后,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超额利润消失了。

12、商业职工的劳动一般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其工资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商业职工也参与了对产业工人的剥削。

1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就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这时,价值规律就不再起作用了。

14、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15、农产品的社会价格由下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为基础,所以农产品价格不以价值为基础。 16、马克思曾指出,当生产集中到一个部门为一个或几个企业时,生产集中也就达到了极限。意思就是说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走向垄断。

17、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规定的,它虽然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但却可以增加商品价值总量

18、垄断是为了避免竞争中两败俱伤而形成的资本家同盟,所以,垄断就必然消除竞争。 19、垄断时期,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20、自由竞争时期主要是商品资本输出,垄断时期主要是借贷资本和生产的输出。 二、单项选择(下列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既占有剩余价值又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是: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银行资本。

2、在G-W-G/的运动过程中,买的过程和卖的过程都不会产剩余价值,那么,剩余价值只可能:

A.从W即商品的价值上产生; B.从W即商品的使用价值上产生; C.从W即商品本身产生; D.通过垄断而产生。 3、依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起的作用不同,生产资本划分为:C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职能资本和借贷资本。 4、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B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18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5、相对m生产是

A.一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一个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一个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6、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 B

A.社会资本普遍增大 B.个别资本增大 C.m'提高 D.m' 降低

7、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 C

A.许多分散小资本的集合; B.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 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 D.组织股份公司。 8、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被视为

A.工人劳动的产物; B.全部资本的产物; C.不变资本的产物; D.可变资本的产物。 9、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

A.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C.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国内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10、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组成部分的是 A.剩余价值; B.可变资本; C.不变资本; D.v+m。 11、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工业品

A.按价值出售; B.按成本价格出售; C.按生产价格出售; D.按垄断价格出售。 12、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的

A.生产资本职能形式独立出来的; B.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独立出来的; C.商品资本职能形式独立出来的; D.流通资本的职能形式独立出来的。

13、一张股票面额为1000元,股息率为20%,当银行的利息率为5%时,这张股票的价格是 B

A.2000元; B.4000元; C.6000元; D.8000元。

14、鲁巷广场附近地段上的一些门面原来年租金为1万元左右,现在由于鲁巷广场的建立,特别是光谷工程国家和政府的大量投入,相同的门面年租金则为5万元左右,后者多交的租金属于:

A.绝对地租; B.级差地租Ⅰ; C.级差地租Ⅱ; D.垄断地租。

15、把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称为“部分质变”,是因为垄断时期: A.经济基础是个体资本; B.经济基础是社会资本;

C.社会资本占统治地位; D.资本的所有权向社会迈进了一步。 16、垄断时期最重要的经济特征是

A.资本输出; B.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17、垄断的实质是:

A.规定垄断价格; B.控制商品销售市场; 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D.控制原料来源。 18、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

19

A.竞争手段实现的; B.宏观调控实现的; C.垄断价格实现的; D.工业企业实现的。 19、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20、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处于: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三、多项选择(下列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 1、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ABD A.买卖的顺序不同; B.流通的媒介不同; C.流通的限度不同; D.流通的目的不同。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AC

A.工人受资本家支配; B.资本家既是劳动者又是剥削者; C.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D.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价值增殖发生在:

A.流通过程中; B.生产过程中;

C.商品的价值上; D.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生产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产新的价值; C.创造剩余价值; 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5、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以会产生相对剩余价值是因为: A.商品价值提高了; B.商品价值降低了; C.劳动力价值降了; D.劳动力价值提高了。 6、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途径主要依靠:

A.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 B.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 C.扩大生产场所; D.改进生产技术。 7、利润率的变动与: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B.资本有机构成同方向变化;

C.资本周转速度同方向变化; D.不变资本的节约程度同方向变化。 8、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A.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9、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各部门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

A.绝对相等; B.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一般不等; C.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 D.与资本量成正比。 10、下面那些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瓜分中要获取平均利润: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借贷资本。 11、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有: A.土地价格; B.平均利润; C.级差地租; D.绝对地租。 12、引起生产集中的主要因素有: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B.自由竞争;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lf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