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作业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3-08-11 09: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SCFX-4 标 段

接 触 网 工 程 下 部 作 业 指 导 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指挥部

2011年6月8日

目 录

1、施 工 复 测 ...................................................................................................................... 2 2、基 坑 开 挖 ...................................................................................................................... 3 3、基 础 浇 制 ...................................................................................................................... 4 4、支 柱 安 装 和 整 正 ............................................................................................... 7 5、 拉 线 ........................................................................................................................... 10 6、侧 沟 改 移 .................................................................................................................. 12

1、施 工 复 测

1.1 在开工前各个作业队对接触网支柱纵向进行复测,应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站场1号(2号)道岔开始起测,纵向测量偏差为±0.2%。确保无误后方可开工。

1.2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要调整跨距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1m~-2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1.3 单开道岔的标准定位支柱纵向位置应在道岔导曲线外侧两线间中心距离为400mm处(具体可参照《改建铁路石门至长沙增建二线施工图接触网设计原则》)。

1.4 复式交分道岔的标准定位支柱纵向位置应在距道岔对称中轴为1500mm处。 1.5 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的中心连线应与站场正线中心线垂直,偏角不得大于3。。

1.6复测过程注意复核桥、涵等重点标志物公里标、地质情况、杆型、跨距、限界以及桥隧各相关技术参数,并做好记录。

1.6 复测过程中核轨腰处标明基坑的位置、支柱号、支柱类型(基础类型)、支柱侧面限界、横卧板类型和数量等。

1.7 接触网在线路改建和新建地段施工时,交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前应向线路施工单位索取线路资料,并会同线路施工单位,到现场进

行基桩的逐一点交。

(2) 交桩范围包括:直线转点桩、曲线的五大桩(直缓、缓圆、曲中、圆

缓、缓直)、永久性水准点和增设的临时性水准点。

(3) 交桩资料包括:中桩里程表、统一里程与施工里程对照表、坡度表、水准

点表。

2、基 坑 开 挖

2.1基坑开挖时注意与图纸上给出的地质情况核对,若有与设计不符者,请和相关技术人员联系并上报指挥部与设计联系。

2.2石长铁路设计标高区间内轨面至地面1.04米,站场内轨面至地面0.8米。 2.2基坑开挖:顺线路方向为安装横卧板而设置的两个长方形槽,其外形尺寸需根据实际安装横卧板的长度确定,但长度应大于横卧板长度50mm。 各型 横卧板外型尺寸表 (单位:mm):

2.3基坑开挖时坑口限界应小于支柱设计侧面限界200mm~250mm。

2.4 基坑开挖时应采用彩条布对道渣进行防护,以免道床污染。为了防止道砟下滑,应在基坑线路侧加装防砟挡板。

2.5支柱的埋深H( 坑底至轨面标高)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浅埋支柱允许浅埋0~30mm,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深埋。

2.6支柱按设计要求加设底板,有底板的支柱坑深相应加深80mm,所用底板型号尺寸如下表:

2.7 基础坑开挖坑口限界(支柱侧面限界CX减去相应数值)要求如下表(单位:mm):

2.8同组软横跨基础基坑应同时开挖。

2.9 在车站的站台上或在人员活动较为密集的场所开挖基坑时,周围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行人坠入坑内。

3、基 础 浇 制

3.1 混凝土所选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水泥的标号应根据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选用。水泥出厂日期超过3

个月时,应在具有CMA标志的实验室复查试验合后使用,不合格的水泥不得使用。

(2) 砂子:应选用粒径在5mm以下的天然砂,应在具有CMA标志的实验室复

查试验合后使用。

(3) 石子:应选用坚硬耐久的碎石、卵石或两者的混合物,应在具有CMA标

志的实验室复查试验合后使用。

(4) 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

凝土拌合水标准》的规定。

3.2基础浇制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施工,采用符合技术标准的水泥、石子、砂子、水在现场人工搅拌。

3.3 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200mm,一般应低于相临轨面200~600mm;站台上基础顶面应高出站台面100mm,允许偏差±20mm。 3.4 基础灌注混凝土前及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并提前48小时向监理工程师预约。 3.5 在灌注混凝土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1) 复查基坑的限界、标高、类型是否正确。

(2) 检查基础基础螺栓的尺寸、数量及安装位置是否正确。 (3) 检查模板安装是否稳固。 (4) 基坑内如有积水、淤泥应予清除。

(5) 支模板时注意基础坡度,坡度具体要求如下表(主要受力侧抬高,两边悬

挂,受力平衡的基础面保持水平):

3.6 灌注基础前首先在基坑底部铺设100mm厚的石渣层,或C10混凝土(基坑的深度应深挖100mm)。

3.7 混凝土在搅拌和灌注的过程中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基础浇制场地应设置水灰比和配合比表示牌以及满足使用的磅秤。 (2) 严格按技术规定的水灰比和配合比执行,且拌合要均匀。 (3) 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大于3m时,应设置斜槽或竖向吊桶。

(4) 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

小时。

(5) 基础灌注每层的深度不宜大于200mm,0.5~1.0m3捣固一次为宜,且逐层

捣实翻泛浆为止。

(6) 在震捣过程中随时检查基础螺栓的位置有无变动,模型板是否变形、漏

浆。

(7) 震捣器在每一处的震动时间,应保证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密实度(以混凝土

不再下沉,不出现汽泡,表面开始泛浆为准)。 3.8按规定加入适量片石,对片石的规定如下:

(1) 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2) 片石的尺寸:不应大于所在位置基础结构的1/3 (3) 片石的抗压强度P≥30Mpa。

(4) 片石与模型板的距离H1≥150mm,与螺栓的距离H2≥80mm。片石间距H3

≥100mm。

3.9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凝土灌注完毕12小时后,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 (2) 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日期28天。

3.10 混凝土试件由施工负责人在灌注现场制做,且使用灌注基础的混凝土制做。试件上应注明制做的地点、取样部位和灌注日期。

3.11 试件制做的数量:每灌注50m混凝土做一组试件;对混凝土量大于500m的车站,每灌注100m3做一组。

3.12记录每个基础所用水泥、沙、石料的数量。

3.13混凝土试件和基础一起养生,按规定养生期满28天后,第29天及时送往具有CMA标志的实验室做强度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符合要求基础方能使用,实验结果保存,否则基础按不和格产品处理。

3.14 基础浇制完后应及时清理余土,整理施工现场,恢复如初。 3.15 基础浇制完后基础螺栓涂油并包扎保护和及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4、支 柱 安 装 和 整 正

4.1 安装列车立杆前应对支柱的外观进行检查,不合的支柱禁止使用。 4.2 立杆时应核对支柱的型号、坑深、限界,支柱立于坑内后严禁向线路侧倾斜,且能保证支柱相对稳定状态。

4.3 安装H93支柱时注意支柱受力面:直线、曲线外侧和曲线半径R≥2000m的曲线内侧支柱受力面在线路侧;R<2000的曲线内侧、直线和曲线半径R≥2000m曲线外侧转换柱受力面在田野侧。 4.4 支柱的整正执行局颁施工工艺。

4.5 支柱的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20~+70mm,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小于设计限界。

4.6 支柱的埋深H(坑底至轨面标高)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浅埋支柱允许浅埋0~30mm,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深埋。

4.7 支柱的回填、培土、砌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柱的回填应密实,每回填300mm厚的土层夯实一次。

(2) 注意横卧板安装部位:直线、曲线外侧和曲线半径R≥2000m的曲线内侧

以及软横跨支柱横卧板安装在线路侧;R<2000的曲线内侧和直线和曲线半径R≥2000m曲线外侧转换柱横卧板安装在田野侧。 (3) 支柱的回填按设计要求装设横卧板,横卧板应与支柱密贴,并把厂型螺栓

及螺母、垫片安装齐全。

(4) 支柱回填完全后,在地面上垒一个同坑形大小相同且高为300mm的土

台。

(5) 浅埋支柱(石坑)用适量(一根支柱计划用一袋水泥)水泥沙浆灌注,保证

整正后的支柱结实、稳固。

(6) 支柱田野侧土层厚度小于设计埋深时,应进行边坡培土,培土的厚度不小

于500mm,并分层夯实,其坡度与路基坡度相同。

(7) H170混凝土支柱按下面图示进行加固(单位mm):所用材料为M5沙浆砌

MU20片石。

1200

600

4.8 支柱回填前施工负责人应及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并提前48小时预约监理工程师。

4.9 支柱受力后顺线路方向倾斜标准(钢筋混凝土支柱从地面算起,钢柱从基础面算起):

(1) 支柱均应直立,施工偏差为下表:

(2) 锚柱端部应向拉线侧倾斜,其倾斜范围见下表

4.10 支柱受力后横线路方向倾斜标准:

(1) 曲线外侧和直线上的腕臂柱(含桥钢柱)外倾斜率为0~40mm。 (2) 软横跨混凝土支柱外倾斜率为60mm~120mm。

(3) 曲线内侧支柱、两侧悬挂支柱、安装隔离开关支柱、硬横跨支柱均应直

立,施工偏差为0~30mm。 4.11 钢柱整正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调整正钢柱、桥钢柱的倾斜度,用薄厚不同的钢垫片,垫片垫在钢柱主角

钢下。

(2) 每块钢垫片面积不应小于50mm×100mm。 (3) 每个钢柱的主角钢下钢垫片的数量不得大于3片。

(4) 紧固基础螺栓的螺帽时,对角循环进行

5、 拉 线

5.1锚板、锚杆型号根据图纸来确定,为保证锚杆埋设后拉杆焊口均朝向田野侧,又分A、B型,现场安装时注意区分,埋设前按规定刷防腐漆。

5.2埋设前施工负责人应及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并提前48小时预约监理工程师。

5.3 拉线坑中心应位于锚支的延长线上,中心施工偏差±300mm,拉线坑距支柱的距离以拉线为450确定,地形受限制时拉线的角度不得大于600(需技术人员现场定测决定)。

2)D不能侵入铁路限界。

3)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E、B、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5.4开挖时注意 文明施工,以及塌方坑注意用挡板防护,防止道渣流失。 5.5拉线出土点不能处在水沟里,若避让不开时,改移水沟。 5.6 拉线坑的坑深以地面最低处计算如下图:

A— 拉线棒长度 B— 锚板宽度 H—拉线坑深

其中H=(A-700mm)×SIN45+B/2×SIN45°

5.7拉线锚板回填每300mm夯实一次,保证回填密实度,石质坑用适量水泥沙浆灌注,保证锚板埋设坚固。

5.8锚杆入土部分(露出地面100mm)涂防腐漆,要求涂刷均匀。 5.9锚杆的拉线棒露出地面为710mm,施工偏差±100mm。 5.10拉线坑中心距锚柱距离计算如下图:

H1为下锚角钢安装高度中心位置距地面距离。 H2为拉线坑中心距支柱距离。 A为拉线棒长度。

其中H2=H1+(A-700mm)×SIN45°º

5.11锚板的安装应垂直于拉线,锚道顺畅,不别劲。

5.12安装拉线时,UT型楔形线夹受力后,其螺扣外露长度为20mm~80mm;拉线在楔形线夹外,回头长度为500mm,拉线回头与本线绑扎采用1.6mm~2.0mm镀锌铁线,绑扎长度为100mm,施工偏差为±10mm,绑扎密实整齐;回头端部用1.6~2.0mm镀锌铁线绑扎2圈,露头为20mm。 5.13所有回头帮扎部分均涂油防锈。

6、侧 沟 改 移

6.1接触网支柱和基础与侧沟发生干扰时,应将侧沟改移。侧沟改移采用浆砌片石或C20混凝土现浇。改移后的水沟横断面应与原水沟保持一致。水沟改移示意图如下(以矩形横断面水沟为例 单位:毫米)

线路中 心

图一 矩形横断面水沟改移示意

图二 支柱侵占水沟示意

A向视图

6.2技术要求:

6.2.1如图二,当b值小于等于0毫米(即支柱未侵占水沟沟底)时,比照路肩恢复进行处理,避免流水直接冲刷支柱,施工时参照图三;当b大于0(即支柱已侵占水沟沟底尺寸)时,参照图一进行改移,a值为200毫米。 6.2.2曲内区段当水沟深度大于400毫米时,改移后水沟采用暗沟,其上应现场浇注混凝土盖板。盖板厚度60毫米,内布φ6圆钢钢筋网,网孔尺寸不大于200×100(单位:毫米)。

6.2.3如支柱外侧地形不允许,则改至支柱内侧,按暗沟改移,需加盖板,具体制作规格见相关图纸。

6.2.4当支柱位于直挡墙区段,水沟尽量向支柱内侧改移,防止造成挡墙塌裂。

6.2.5当支柱侵占水沟超过2/3时,应根据地形确定改沟方案。 6.2.6特殊困难地段通知技术人员现场确定改沟方案。 6.3施工要求:

6.3.1水沟施工标准不得低于原有水沟标准。

6.3.2改移后水沟应与原水沟顺接,保证排水顺畅。 6.3.3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工程成品的保护与恢复。

6.3.4上挡墙地带施工,对已破坏挡墙的恢复,施工标准不能低于既有挡墙的施工标准。

以上是石长铁路SCFX-4标段下部作业指导书,不足之处见有关补充作业指导书和相关标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l4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