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更新时间:2024-05-22 18: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绵阳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绵阳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 录

一、准确把握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 - 0 - (一)“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 ----------------------------------------- - 0 -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短板与不足 ----------------------------------------------------------- - 4 - (三)“十三五”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 6 - 二、科学确定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总体目标 -------------------------------------------------- - 7 - (一)指导思想 ----------------------------------------------------------------------------------- - 7 - (二)基本原则 ----------------------------------------------------------------------------------- - 7 - (三)规划目标 ----------------------------------------------------------------------------------- - 8 - 三、构建主动预防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 - 11 - (一)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 --------------------------------------------------------------- - 11 -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 ------------------------------------------------------------------------ - 12 -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 13 - (四)强化全民绿色低碳意识 --------------------------------------------------------------- - 15 - 四、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切实维护生态系统健康 ------------------------------------ - 16 - (一)构建全域绿色空间 --------------------------------------------------------------------- - 16 - (二)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 --------------------------------------------------------------- - 17 - (三)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 - 19 - (四)提升自然保护区管护水平 ------------------------------------------------------------ - 19 - (五)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与修复 --------------------------------------------------------- - 20 - 五、强化污染减排与治理,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 - 21 - (一)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 - 21 - (二)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 - 25 - (三)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 - 30 - (四)推进固体废物处置利用 --------------------------------------------------------------- - 32 - (五)提升人居声环境质量 ------------------------------------------------------------------ - 33 -

II

(六)深化乡村清洁四源(园)行动 ---------------------------------------------------------- - 34 - 六、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筑牢安全底线 --------------------------------------- - 35 - (一)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 - 35 - (二)落实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 ------------------------------------------------------ - 37 - (三)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 - 38 - (四)夯实化学品防控能力 ------------------------------------------------------------------ - 39 - (五)提高危险废物管理与处置水平 ------------------------------------------------------ - 39 - (六)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 - 40 - (七)强化自然灾害防控 --------------------------------------------------------------------- - 41 - 七、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 - 42 - (一)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 ------------------------------------------------------------ - 42 - (二)构建高效的环境监察执法体系 ------------------------------------------------------ - 44 - (三)构建现代化智慧环保体系 ------------------------------------------------------------ - 45 - (四)打造专业的环保队伍 ------------------------------------------------------------------ - 46 - (五)强化环境管理决策支撑 --------------------------------------------------------------- - 46 - 八、深化制度改革,构建长效绿色发展体系 --------------------------------------------- - 48 - (一)完善环境法治建设 --------------------------------------------------------------------- - 48 - (二)健全环保市场机制 --------------------------------------------------------------------- - 49 - (三)强化党政环保责任 --------------------------------------------------------------------- - 50 - (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 - 52 - (五)实施环保全民行动 --------------------------------------------------------------------- - 53 - 九、强化组织实施,严格评估考核 --------------------------------------------------------- - 54 - (一)明确规划任务分工 --------------------------------------------------------------------- - 54 - (二)推进重点项目实施 --------------------------------------------------------------------- - 54 - (三)积极推动交流合作 --------------------------------------------------------------------- - 55 - (四)加强规划跟踪评估 --------------------------------------------------------------------- - 56 -

“十三五”时期,是绵阳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时期,是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依据《环境保护法》,按照《四川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绵阳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绵阳的决定》等精神制定本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全市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纲领。

一、准确把握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一)“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2015年主城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3.2%,重污染天数比例1.1%,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4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5%。各区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持续达标,主要空气污染因子为颗粒物。全市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为94.1%,涪江、梓江、安昌河、通口河等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I~III类,出境断面百顷(涪江)、大佛寺渡口(梓江)达标率100%。主城区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3.4%。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状况等级为二级(较好)。全市平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71.5,等级为良,北川和平武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优。

治污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业燃煤锅炉污染整治行动》,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推进清洁能

源使用。关闭涪城区绵阳热电厂,火电企业全部完成脱硫脱硝改造,大力淘汰湿法水泥,干法水泥全部降氮脱硝。建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长效机制,设立财政奖补资金和责任追究办法,全市秸秆禁烧工程覆盖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开展了建筑施工、城区道路扬尘和餐饮油烟综合整治。建成10家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33条环检线,实施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工程。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均划定保护区,建设燕儿河水库为主城区备用水源地。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40.9万吨/日,主城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2.5%,县城平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65%。实施“平政河专项整治行动”,实现“一年变样,两年变清”目标。实施三江流域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出台芙蓉溪等多个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问责办法和目标考核办法,污染较重的小流域水质明显改善。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9座,大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337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成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十二五”期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累计削减11.5%、13%、34.5%、41.9%,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得到 进一步加强,平武、北川、江油实施了生物多样性及水资源保护、森林植被恢复、地质灾害防治等一大批重点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完成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优化调整。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完成人工造林0.9万亩、封山育林4.6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

- 1 -

固,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的48.99%增长至2015年的53.01%。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千佛山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积极推进湿地保护,三江湖湿地公园成功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明镜塘湿地公园获批成为省级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申建工作。大力推动生态示范创建,仙海区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编制完成全省第一个《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绵阳市被国家纳入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细胞工程建设,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41个、市级生态村1548个、市级生态家园259369户。

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申报登记、转移联单制度,全市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全部送持证单位进行安全处置。化学品监管不断加强,对112家涉及化学品及102家沿江河企业进行了专项排查整治。完成国省级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项目9个,国控涉重企业全部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污染防治专项工作及建成区电磁环境调查。严格落实核与辐射管理制度,废源送贮率100%,核技术利用单位持证率100%,核与辐射环境状况安全稳定。

环保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市级环境监测监察机构标准化达标建设完成比例为100%,县(区)级完成比例为88.9%。建成绵阳

- 2 -

市辐射环境监测站,成立市环境信息中心、机动车污染监控及固体废物管理中心。设立乡镇环境保护办公室277个,将环保监管工作延伸到农村地区。建成重点污染源监控信息平台、辐射自动监测网络。出台重污染天气、饮用水、辐射污染等多项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不断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力度,环境信访、投诉处理率100%。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扎实推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在全省率先推出《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取消平武、北川GDP考核指标。在三台县开展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离任生态环境责任审计评估试点,在梓潼县开展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审计试点,制定《绵阳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将生态环境审计作为领导干部调整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积极探索和实践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涪江流域生态补偿和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实行经济补偿机制和水质超标扣缴。 专栏1 绵阳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目标主要指标目标 2015年实际 属性 号 差距 化学需氧量比2010年完成约束1 -11.5% 减少7.8% 目标 性 氨氮比2010年减少完成约束2 -13% 13.3% 目标 性 二氧化硫比2010年不完成约束3 -34.5% 增长 目标 性 氮氧化物排放比2010完成约束4 -41.9% 年减少2% 目标 性 - 3 -

水环境质量达到相应主要河流水质达到I-III5 类别功能区标准,且城类 市无劣V类水体 6 城区及各县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类别功能区标准 按照GB3095-1996标准评价达到二级标准 完成预期目标 性 完成预期目标 性 完成预期目标 性 完成预期目标 性 城区4个及县城8个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7 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主城区污水处理率城市市区生活污水集8 92.5%,县城平均污水中处理率≥85% 处理率65% 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废水达标率为88.4%,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全9 废气达标率为96.4%,面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厂达标率为97.2%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10 96% 处理率≥90%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短板与不足。

尚有预期差距 性 完成预期目标 性 区域性环境污染重。颗粒物污染突出,2015年主城区PM10

超标3%,PM2.5超标34.3%,安州、江油、三台PM10分别超标22.9%、22.9%、5.8%,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形势严峻。鲁班水库为全省9大重点监控湖库中唯一超标的湖库,多年来持续受到轻度污染,处于中营养化状态,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磷。芙蓉溪、凯江中段等小流域受到轻度污染,近年来水质改善但仍不能稳定达标,主要超标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涪城区木龙河、江油城区黑臭水体影响城市水生态环境。全市土壤环境底数不清,污染防控工作进展缓慢。

- 4 -

环境治理与监管能力依然不足。乡镇饮用水源地仍有88个未完成规范化建设,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畜禽散养、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农村水源地尚未明确统计,缺乏水质监测、预处理设施。277个乡镇尚有201个未建污水处理站,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配套严重不足。垃圾填埋场日处理量普遍超过设计处理能力,“垃圾围城”形势越发严峻。多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未建设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江油火电、水泥、钢铁等重污染行业集中度高,工业源气污染物排放在全市较为突出。三台为养殖大县,畜禽养殖污染重、搬迁治理难度大,全市大部分养殖场未配套污染治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以生活源和农业源为主,排放分布与各地区常住人口成正比,涪城、三台、江油较突出。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垃圾下河现象普遍,化肥农药农膜大量使用、不合理使用,形成持续污染。各级环境监测监察队伍专业人员匮乏、业务水平不高,监测监察手段、装备智能化水平低,环境管理职能分散交叉,园区、乡镇、农村监管力量薄弱。环境信息公开程度尚不能满足公众需求,环境统计数据准确性、有效性有待提高。

生态建设任重道远,生态系统缺乏统筹管护。全市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混交林比例偏低,森林生态功能不强。矿产、水电、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问题突出,生物多样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现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基础设施薄弱,保护管理能力不强。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6905平方公里(其中水力侵蚀面积6800平方公里,冻融侵蚀面积105平方

- 5 -

公里),占幅员面积的34%。全市绿化建设任务较重,城市绿地质量有待提升,乡村绿化相对薄弱,“三网”断带尚需绿化,身边增绿、社区休憩和就近康养的需求迫切。

环境隐患突出,生态灾害频发。平武铅锌矿采选冶炼企业多,历史遗留尾矿库对下游水环境安全造成威胁。安州是重金属污染国控区,银河建化集团规模大,重金属污染防控任务重。科技城“一核三区多园”化工、电子企业集中,电子垃圾、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危险化学品等环境风险高。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特高压输电、移动基站、广播电视等项目建设进入高峰期,人口集中区辐射环境风险压力增大。地震次生灾害对灾区生态构成持续破坏,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三)“十三五”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十三五”时期,绵阳市处于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既面临诸多挑战,又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主要挑战是:经济总量将快速增长,资源能源环境约束趋紧。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目标为57.9%(2015年为48%),城镇化进程推进将带来大量污染集中排放,人口密集区环境质量维持良好压力大。全社会生态、环保、节约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地方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不容乐观。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城市,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任务重,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

同时,也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工作取向,作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绵阳的决定,把生态

- 6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kt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