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更新时间:2023-07-19 13:32: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县耕地后备资源 调查与评价报告

XX县国土资源局

二○○八年四月

目 录

前 言............................................................ 6

一、概 况.......................................................... 6

(一)XX县状况.................................................... 7

1.地理位置及地貌................................................ 7

2.气候与资源状况................................................ 8

3.土壤状况...................................................... 8

4.水文条件...................................................... 9

5.植被状况...................................................... 9

(二)社会状况................................................... 10

1.区位状况..................................................... 10

2.区域农业状况................................................. 10

(三)土地利用状况............................................... 10

1.土地利用率较高............................................... 11

2.农用地占地面积较大,建设用地较少,但耕地较少................. 11

(四)上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实施概况......................... 11

1、耕地后备资源量变化.......................................... 11

2、已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的现状及利用分析评价.................... 13

二、工作概述....................................................... 13

(一) 工作目的、原则与依据...................................... 14

1、工作目的.................................................... 14

2、工作原则.................................................... 14

3、工作依据.................................................... 15

(二) 指导思想.................................................. 16

(三)工作内容与范围............................................. 16

1、工作内容.................................................... 16

2、工作范围.................................................... 17

(四)工作组织与措施............................................. 17

1、组织机构设立................................................ 17

2、组织工作措施................................................ 18

三、技术路线与方法................................................. 19

(一) 总体技术路线.............................................. 19

(二) 耕地后备资源分类.......................................... 20

四、前期准备工作................................................... 22

(一)工作方案与计划............................................. 22

(二)调查底图................................................... 23

(三)调查表格................................................... 23

(四)作业工具的准备............................................. 23

五、耕地后备资源调查............................................... 23

(一)资料整理................................................... 23

1、图件类...................................................... 24

2、文字类...................................................... 24

3、表格类...................................................... 24

(二)室内判读................................................... 25

1、待开发土地.................................................. 25

2、待复垦、整理土地............................................ 25

(三)外业调绘与调查............................................. 25

1、外业调绘.................................................... 25

(四)境界与权属界调绘........................................... 26

(五)地类调绘................................................... 26

(六)补测地物................................................... 26

(八)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 26

(九)自检和外业成果整理......................................... 27

六、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27

(一)耕地后备资源限制因子评价................................... 27

(二)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方法与指标................................. 27

1、评价原则.................................................... 27

2、评价系统.................................................... 27

(三)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28

1、待开发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29

2、待复垦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31

3、待整理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34

4、评价方法.................................................... 35

(四)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区社会经济条件评估......................... 35

(五)面积量算................................................... 35

1、基本步骤.................................................... 35

2、面积量算精度................................................ 36

3、量算记录.................................................... 36

4、面积汇总.................................................... 36

(六)建立数据库................................................. 36

(七)制作XX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图............................. 36

(八)编写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37

七、项目成果及质量情况............................................. 37

(一)外业成果................................................... 37

(二)调查成果................................................... 37

(四)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成果..................................... 41

(五)成果质量检查过程........................................... 41

八、成果应用与效益................................................. 41

(一) 成果应用.................................................. 41

1、为耕地占补平衡提供依据及评判标准............................ 41

2、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了科学依据........................ 42

3、有利于土地整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42

4、为土地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43

5、补充、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3

(二) 主要效益.................................................. 43

1、查清了“家底”,为耕地占补平衡提供了依据.................... 43

2、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的专业技术能力................ 44

3、改进了调查评价方法,积累了工作经验.......................... 44

九、主要经验....................................................... 44

1、部门重视、领导支持是开展工作的关键.......................... 44

2、多方面人员相互配合是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 44

3、图件、资料等的妥善解决是开展工作的基础...................... 45

4、精心组织技术队伍是工作进度与质量的保证...................... 45

5、质量检查与跟踪是保证成果质量的有效手段...................... 45

十、结论........................................................... 45

前 言

耕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是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XX县人多地少,工业生产增长快速,土地需求量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任务艰巨。几年来,在保证大项目用地的同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坚守耕地保有量,保证了粮食生产的稳定性。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保障无限的经济社会发展,就需要做好耕地开源节流工作,加大开发、整理和复垦耕地后备资源的力度,才能有效破解保护耕地资源和保障发展的难题,有力的保证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实施耕地保护战略、贯彻落实国土资发〔2005〕128号文《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登记折算基础工作的通知》精神,实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耕地占补平衡。2008年3月,按照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和XX县国土资源局的统一部署,经XX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XX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XX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委托华南农业大学GIS研究室成立项目技术小组,承担“XX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的实施工作。XX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整个工作过程,得到了XX县国土资源局、XX县人民政府和XX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协同做好这项工作。XX县国土资源局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落实经费、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帮助技术组深入基层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这些都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概 况

(一)XX县状况

XX县是1952年由封川、开建两县合并建置,以原两县各首字相结合而得名。原封川县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原开建县始建于南北朝刘宋元嘉三年(公元426年),距今分别已有1400多年和1500多年的历史。现XX县隶属肇庆市,全县设有16个镇、5个林场、1个林科所和1个自然保护区,具体包括江口镇、南丰镇、长安镇、金装镇、白垢镇、莲都镇、江川镇、杏花镇、罗董镇、长岗镇、平凤镇、大洲镇、都平镇、大玉口镇、河儿口镇、渔涝镇以及省属平岗林场,市属大水口林场,县属七星林场、黄岗林场、白沙林场,县林科所和黑石顶自然保护区。XX县人民政府驻地在江口镇,建成区面积7.29平方公里,全县共有193个村委会,总面积为2725.37(2723)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469849人(2003年末统计数据),其中非农业人口73761人,占总人口的15.7%,农业人口396088人,占总人口的84.3%。

1.地理位置及地貌

XX县位于广东省西部,地处东经111°2′~112°2′,北纬23°13′~23°59′之间。东北面与怀集县相连,南面同郁南县和德庆县毗邻;西面、北面和广西苍梧县、梧州市、贺县

接壤。地貌特点是东西两

侧高,地势向中间倾斜,

恰似槽形。本县主要山脉

有6条,由北向南分别是:

党山山脉、七星山脉、黄

岗山脉,石砚山脉、麒麟

山山脉和白马山山脉。县

境内主要山峰有七星岩

顶(海拔1274米)、党山

(海拔1175米)、巢顶(海

拔1049米,均座落在东北和东南部山区。

2.气候与资源状况

XX县是广东省的山区县之一,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县内森林密布,北回归线在县境南部穿过,所以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XX县处在北回归线上,属南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无霜期长,台风影响少,适宜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年平均气温20.8℃,最高气温为38.8℃,最低气温—3.4℃,积温为6852.3℃。年平均日照1904小时,最多为2150.8小时,最少为1522.1小时,日平均可达到5.22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平均为107502.9卡/cm2。年平均降雨量为1446.4mm,最多达到1787mm,最少为973.8mm。降雨多集中在4~6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5%,秋冬降雨偏少,易出现秋旱。

XX县矿产资源有黄金、钨、锡、锰、钼、铜、铋矿等,其中黄金分布广泛,蕴藏量丰富。据初步勘探,全县黄金蕴藏量有l万多吨。各种花岗岩石,全县总量有30亿立方米。另外,本县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风景资源也较为丰富。动物资源有穿山甲、黄猄、山猪、果狸、野鸡、芒鼠、鹧鸪、画眉鸟等;植物资源有大芒、香粉、山苍子、金银花、灵芝、冬菇、猴头菇、木耳、巴戟等;风景资源有龙山风景名胜区,它包括龙山、斑石、千层峰、莲都、贺江等五大景区,是省级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中黄岩洞是XX人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4万年的历史。斑石是亚洲第一块天然大石。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是省级重点保护区之一。龙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白石岩、双龙洞都是石灰岩洞穴。洞里长满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斑斓多彩,鬼斧神工。若置身其中,就会感到犹如亲临瑶池仙境或海底龙宫般的怡情惬意。神猴看榜,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千层峰,千层叠翠,昂首九霄,壮人胸襟。北回归线标志塔,毅然屹立,直指云天,给县城江口镇倍添秀色。贺江,曲折蜿蜒,四时碧绿澄澈,恰似天上仙女失落的飘带。莲都镇内还有许多景色奇瑰的石灰岩洞穴。上述各类资源,现正被本县大力加以开发利用。

3.土壤状况

县域内大部分土壤较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土质较好,适应性广泛。全县土壤共有9个土类,14个亚类,32个土属,63个土种。

自然土壤有黄壤、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和石质土,其中黄壤

占山地面积1.14%,红壤占山地面积95.28%,红色石灰土占0.26%,黑色土面积不大,紫色土占山地面积1.75%,石灰土占1.57%,大部分山地可营造松、杉,种植油茶、竹子、水果、茶叶和药材等。

1988年全县耕地面积31.420万亩,其中旱地4.47万亩,水田26.49万亩,旱作土壤占耕地面积14.23%,散布在全县各地的山坡上,是番薯、花生、黄豆、玉米、芝麻、木薯、水果以及蔬菜的生产基地。主要土壤类型是红壤和水稻土,共6个亚类,14个土属,39个土种。分布面积广,类型多。水稻土壤占耕地面积86.59%。最多的潴育型水稻土占水田面积91.00%,淹育型水稻土亚类占水田面积2.00%,渗育型水稻土亚类中白鳝泥田占0.10%,潜育型水稻土亚类中冷底田土占水田面积2.60%,沼泽型水稻土占水田面积2.04%,石灰性水稻土亚类占水田面积1.13%。其中洞面田占59.00%,山坑及梯田占41.00%。大部分土壤好,中壤至重壤占3.30%,较宜水稻生产。土壤中含有机质较多,含量在2.00%以上的占84.00%,碳氮比例普通大于14,水稻土缺磷在10PPM以下,速效磷其中3~5PPM占22.00%,少于3的占66.90%,有效钾在10PPM以下占79.10%,其中在50PPM以下占44.20%,土壤多偏酸,pH在6以下的占53.30%(其中55占13%)。耕作层多数浅薄。地下水位在50cm以上的占45.60%。水稻亩产在400公斤以下的水田面积占28.30%。

本县的农业资源主要有稻谷、玉米、甘蔗,黄烟、水果、花生、豆类、薯类,生猪、三乌、塘鱼、蚕桑、茶叶和药材等。

4.水文条件

本县境内,河流较多,最大的河流西江横跨县境38公里,其次为西江支流的贺江,它由北向南流经县内9个镇,其他还有渔涝河、东安江等36条分别长为8.5—60公里的河流分布全县各地并注入贺江。境内多年平均产水量19.42亿立方米,加上西江、贺江等客水在内,全县总产水量达1087.47亿立方米。由于本县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较大,成为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一大优势。县内河流多且落差大,据初步勘测,全县水力发电蕴藏量超过10万千瓦,年发电量3.5亿度。

5.植被状况

XX县是广东省林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县林业用地3169182.60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8.60%,其中有林地2848517.90亩,占全县

林业用地的89.90%。本县有针叶林和阔叶林以及针叶阔叶混合林。树种繁多,主要有杉树、松树、福建柏、毛桃木莲、格子、子京、红椿、水栗等。

(二)社会状况

1.区位状况

XX县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水路有西江和

贺江,位于县城的江口港是西江上游吞吐量

较大的主要港口之一。陆路有国道32l线经过

县城,东至肇庆、广州,西达梧州、桂林等

地;省道水谷线贯通全县南北,南至江口,

北抵怀集、连山等县。全县16个镇都有公路相通,县汽车站每日班车到达的客点站有15个镇,每天有18班车之多,开往县外的也有22班以上。全县193个村委会绝大部分能通汽车,全县共有公路60条,总里程623.50公里。

2.区域农业状况

本县经济主要来自农业生产,2003年全县继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初步核算,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3442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762万元,增长2.50%;第二产业增加值92366万元,增长12.40%,第三产业增加值100108万元,增长14.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达到7359元,比上年增加667元。农业主要是稻谷、甘蔗、玉米、薯类、黄烟、花生、水果,豆类、蔬菜、生猪、塘鱼,三鸟,农业商品率较高,并逐步向基地化方向发展。工业主要有建筑材料、饮料、造纸、化工、电器、制糖、机械、印刷、食品、黄金开采、汽车安装与维修、木制品、家具、服装、毛织、工艺等,均成为本县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土地利用状况

XX县土地利用类型共有3个一级地类,10个二级地类,51个三级地类。其中农用地376.40万亩,占全县面积92.09%;耕地46.7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11.43%;灌溉水田35.85万亩,占8.77%;旱地10.60万亩,占2.60%;园地中果园共3.97万亩,占总面积的0.97%;林地316.9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7.55%,其中有林

地占69.43%。建设用地面积12.0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94%,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8.20万亩,占总面积的2.00%。未利用地20.07万亩,占全县面积的

4.91%,其中河流水面占2.24%。XX县土地利用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1.土地利用率较高

从土地利用状况来看,XX县的土地利用率较高,未利用土地仅占全县总面积的4.91%,其中河流水面和滩涂面积为2.63%,其余大部分未利用地为荒草地。

2.农用地占地面积较大,建设用地较少,但耕地较少

XX县农用地占总面积在90%以上,而建设用地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94%,显示出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但是农用地中耕地面积只占到总面积的11.43%,又说明本县可利用耕地资源不足,与耕地资源相比,建设用地占地比重并不少。

(四)上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实施概况

1、耕地后备资源量变化

(1)2003年耕地后备资源量调查评价情况

2003年,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东部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236号),XX县开展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这次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全市面积大于50亩(省级),重点是大于600亩(国家级)的集中连片(每块面积不小于100亩)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和数量、分布、权属和质量状况;可复垦面积50亩以上,重点是大于300亩(国家级)的集中连片(每片面积不小于50亩)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的类型和数量、分布、权属等。

根据2000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反映,XX县共有未利用地146696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6%。其中荒草地69946.1亩,河滩地16017.8亩,沼泽地82.1亩,沙地189.1亩,裸土地481.2亩,裸岩石砾地21978.6亩,田坎37986.7亩,其他土地14.4亩。

(2)本次耕地后备资源量调查评价情况

2007年,为贯彻落实国土资发〔2005〕128号文《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登记折算基础工作的通知》精神,XX县开展了本次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

价工作。本次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调查待开发的集中连片面积20亩以上(每块面积不小于10亩)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情况;待复垦的集中连片面积20亩以上(每片面积不小于10亩)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情况。

根据2007年XX县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经调查评价,XX县集中连片20亩以上的耕地后备资源有1108块,面积74475亩。XX县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南丰、长安、金装、河儿口、罗董、杏花、长岗、平凤、江川、江口等镇,其中江口、长岗、江川三镇滩涂面积共13390.67亩,约占总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18.8%,占未利用地总面积比例很大,对于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较严重的自然条件限制因素。

图1 XX县待开发未利用地各地类面积统计图

(3)耕地后备资源量变化

从2003年至2007年,5年间XX县耕地后备资源急剧减少。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行政辖区调整,二是建设用地需求快速增加。

第一次XX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开展于2002年,行政辖区调整前。2003年调查评价工作完成时,全市下辖18个乡镇,土地总面积4084950亩。未利用地

14669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6%;其中可供垦复利用的荒草地69946.1亩,占未利用地面积的47.7%。根据2007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全区土地总面积为4084950亩;未利用地面积7447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9%;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荒草地55215.23 亩,占未利用地面积的74.1%。未利用地面积减少49.2%。

表1 XX行政辖区调整前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表

单位:亩

2003年以来,XX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十五期间,XX县年均GDP增速为13%。借助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以及连接广东与广西的区位优势,XX县建设用地需求快速增长。在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下,大量未利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使得区域耕地后备资源量迅速减少。

同时,XX县平地少、山丘多,人们耕种积极性非常高,平地利用率接近100%,并且开荒坡度较缓的山坡来种植果树、茶树、经济林等作物,土地利用率较高。因此,XX耕地后备资源在近年来得到了大量的开发和复垦。其中2006年开发2090.8亩,2007年开发2860亩,共计4950.8亩。

由于建设用地占用和有计划的开发等原因,与上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146696亩)相比,本次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为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74475亩,减少49.2%。

2、已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的现状及利用分析评价

二、工作概述

耕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而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的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周边地区用地需求不断加

大,土地供给已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为达到耕地总量的占补平衡,实现耕地保护战略,要求尽快查清开发及复垦整理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位置、社会经济条件等。因此,开展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及评价工作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工作目的、原则与依据

1、工作目的

根据耕地保护战略、《土地管理法》确定的耕地占补平衡原则,以及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受厅地籍处的委托下发的《关于协助开展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评价工作的说明》的精神,本次XX县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评价工作主要目的是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及利用状况;分析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的可能性及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整治开发的措施,为进一步开展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为制定各级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和项目评估提供依据。

XX县国土资源分局按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和省厅土地勘测规划院的相关要求,在XX县2002年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图件为底图,参照卫星影像图和地形图,开展本项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与评价工作。

2、工作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在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调查样点的实际现状,认真全面地采集数据,真实反映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权属、规划用途、数量、分布及其利用水平等情况,做到实地、图件和调查数据三者一致,为国土资源管理和耕地占补平衡提供有效的服务和保障。

(2)全面、科学调查原则

严格按照国家《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和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协助开展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评价工作的说明》中相关规定和精度要

求,做到“数出有据、图绘有源、文字撰写有依据”,严格检查和验收,确保工作质量。同时,尽量采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判读、空间分析等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方法,增加项目的科技含量,提高调查精度和成果质量。

(3)多用性原则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管理的需要,在调查与评价工作中充分考虑到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及数据库的多方应用性,调查、评价的规范和统一,为国土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提供服务和依据,减少重复工作,节约人力物力。

(4)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原则

为保证调查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并与相关的土地管理工作保持良好的衔接,应尽可能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成果中涉及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量化数据,并通过正确的数理方法加以分析。同时,鉴于耕地开发、复垦、整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各种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定性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分析手段。

3、工作依据

本次XX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遵循以下依据:

①《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 1007-2003;

②《广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工作实施要求》(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③《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市)级汇总技术规程》TD 1002-93;

④《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

⑤《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2002年国土资源部);

⑥《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国土资源部); ⑦《广东省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和数据建设技术规定》(2002年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⑧广东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2003);

⑨广东省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研究成果。

(二) 指导思想

(1)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指示精神,在空间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

(2)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城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3)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资源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力;

(4)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保证耕地占补平衡;

(5)正确处理建设和保护的关系,切实保护耕地和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工作内容与范围

1、工作内容

根据国发128号文的精神,今后将对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按等级进行折算,以确保补充耕地与被占用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总体平衡。因此,查实XX县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分布及质量分布情况,将是贯彻128号文精神,顺利实施耕地保护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本次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的工作内容确定如下:

(1)调查XX县待开发的集中连片面积20亩以上(每块面积不小于10亩)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情况,更新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

(2)调查XX县待复垦的集中连片面积20亩以上(每片面积不小于10亩)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情况,更新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

(3)调查XX县待整理的农地区及建设用地,其中待整理农地区面积不作限制,待整理建设用地面积10亩以上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情况,更新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

(4)调查XX县耕地后备资源所在各行政村的人口、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各种限制性因素。

(5)进行XX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复垦适宜性评价,包括土地开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发利用的潜力和价值分析。

(6)调查XX县上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以来,耕地后备资源的变化情况、已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的现状及利用分析评价。

(7)提出XX县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建议和措施。

2、工作范围

XX县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与评价工作的范围主要为XX县行政区划内的区域范围,包括辖区内淡水、秋长2个办事处和新圩、镇隆、沙田、永湖、良井、平潭等6个镇以及三和经济开发试验区,共22个居委会,102个村委会,总面积915.54平方公里。

(四)工作组织与措施

1、组织机构设立

XX县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与评价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术要求严格、工作时间紧,为了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和按时、按质、按量完成,XX县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

(1)领导小组

组 长:聂金清(县国土资源分局副局长)

副组长:李德标(县国土资源分局地籍科长)

成 员: (县国土资源分局地籍科)

(县国土资源分局地籍科)

(县国土资源分局规保科)

领导小组专设办公室,由聂金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李德标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地点设在XX县国土资源局。

(2)技术小组

XX县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技术小组由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县国土资源分局的抽调人员组成。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组织了专业技术队伍,其中内业组工程师5人,技术员4人,数据员3人;外业组工程师1人,技术员2人,共15人。在充分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和专业评估方法,较高质量地完成本次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与评价工作。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

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具有全国土地规划甲级资质和测绘资质,已获得友元遥感影像压缩与发布系统等8个软件产品。公司拥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先进的仪器设备,技术力量雄厚,具有较强的工程实施能力。今年来主要从事土地评估与规划、信息系统开发与集成、地图数据加工与工程测绘等业务。

2、组织工作措施

在建立工作组织机构的同时,还采取了以下组织措施:

(1)制定《XX县XX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报广东省土地勘测规划院、XX县国土资源分局审查后实施。

(2)严格执行技术规程。按照全国统一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广东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实施要求》和《广东省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定》,明确本次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具体任务,对工作的基本条件、工作步骤、分类系统和主要技术指标、工作成果、检查验收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和要求,这是对成果质量的保证。

(3)采用1:5000正射影像图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图作为调查底图。调绘底图关系到最终成果的质量高低。广东省厅和土地勘测规划院在本次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中强调,开展此项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力量和收集最新的基础图件。从XX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使用是2006年摄影的1:5000卫星影像图及据此制作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图,现势性较强,质量较高,完全满足工作

对图件质量的要求。

(4)由于本次调查工作量大,时间紧、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为确保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外业成果的质量,确立了严格的检查制度。工作过程中和结束后,对调绘成果持续进行跟踪检查,内业资料(工作底图、调查表格、工作手簿)检查率为100%;据各镇的工作复杂程度决定,总体检查率不少于50%。对检查出来的问题,由技术组统一安排业务骨干进行外业补充调查或重新补绘,直到成果修改完善后达到技术规程的要求。

(5)外业工作按照“全面铺开、滚动推进、连续作业”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按照规程要求,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和乡镇国土所熟悉当地土地利用情况的同志综合判读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图和影像图,确定耕地后备资源的权属拐点、权属界线、土地位置和范围、注记地类代号、质量状况等有关内容,室内整理清绘上图。

三、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 总体技术路线

本次XX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国土资源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和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监测调查工作实施要求》,以现势性强、精度高的1:5000比例尺的卫星影像图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图作为工作底图,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农业普查、综合农业区划、土壤普查、土地整理专项规划、1:5万地形图等前期土地调查成果,先在工作底图上进行室内预判,然后进行外业调查,将全县的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分布、类型、质量、权属及利用现状等进行综合评价后,作底图清绘整饰和数据库建设及成果输出。流程图见图1。

图2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工作流程图

(二) 耕地后备资源分类

本次XX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247号)的精神,土地分类采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

表2 耕地后备资源分类及含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k7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