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doc

更新时间:2023-04-14 03: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故事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历史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探索多种教学途径,故事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它遵循了课改的要求,适合了历史学科的特点,符合初中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心理。本文以自身的教学经历为例,从理论支持、实际操作、实践反思三方面来阐述对故事教学的应用,从而不断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故事教学;实践;反思

故事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适时地运用故事来创设情境;或运用故事导入课堂;或把故事作为主要教学素材, 结合故事提出问题, 组织讨论, 用故事激发学生探究,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故事教学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特别适合初中历史教学,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学会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一、故事教学的理论支持

故事教学属于历史情景教学法,要求尽可能真实而全面地再现历史事件(现象)的存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理解历史,克服历史学习的障碍,符合初中学生需求层次和学习心理特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通过讲故事能有效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并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分析故事,能养成历史思维习惯,使历史课走出“听”、“划”、“背”的误区,体会到自己是历史知识的体验者、质疑者、感悟者。同时故事教学又有一定的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如现代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

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故事教学正是这种理论的表现形式。

故事教学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手段。《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关于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故事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实际操作

历史这门学科中本身蕴涵着丰富的、生动的历史故事,给初中历史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此,我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故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历史问题、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我主要是从学生讲故事、教师创设故事、多媒体展现故事三个途径进行故事教学的。

(一)让学生通过收集历史故事、讲述历史故事、交流历史故事来组织历史课堂。

1.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讲述历史故事,这对初中学生容易被历史故事所感染,学习动机单纯,注重故事性、趣味性的心理特征来说很适合。能使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例如,人教版初一中国历史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我在导入环节请学生上讲台讲关于造人的神话传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上来讲述,有的讲了女娲造人的故事,有的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还

有的讲了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气氛非常活跃,由此引出课题,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利用初一学生好动、爱说,又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把学生的这种特点通过学生自己讲述历史故事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习的兴趣。

2.交流历史故事,感悟历史,体验历史。

历史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从中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方式。如在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这一课时,我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首先把自己最喜欢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中的故事整理成文,然后在班级中交流,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学生之间交流,了解四大名著思想主题及艺术表现形式。问题如下:①你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个人物?为什么?书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人?是否符合真实的历史?②说一说《水浒传》中的好汉?你喜欢书中哪些好汉?为什么?③《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是怎样的?作者创造这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④《红楼梦》描写的主题是什么?贾宝玉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讲述历史故事、针对问题交流历史故事,使学生了解明清四大小说的内容,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用意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新课标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编演历史故事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新课标的教学形式。如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在了解诸子百家的主张之后,安排“主持人大赛”,让学生分别持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各派观点主持一期栏目。通过学生表演,使学生能穿越时空,经过切身的体验,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体会历史的脉搏,更加理解历史。

(二)教师通过历史故事创设情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1.通过历史故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达到预想教学目标。

历史教材中有一些历史问题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情景深入浅出的讲解。如“土地改革”一课中,当时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对于

学生来说是难点,我便以白毛女喜儿的悲情经历为例进行突破。如问题:造成喜儿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在听了喜儿的故事之后会使学生一下想到封建的土地制度,也就顺利解决了当时的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挖掘身边的历史故事,让学生知道历史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对历史理解能力。

历史故事不光是发生在革命圣地,也并不光是那些名家伟人才有的,我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故事资源,要善于去发现、挖掘。比如:我在讲到人民解放战争时,利用曾发生在家乡临江的四保临江战役教学,当学生了解到四保临江战役为掀开辽沈战役最后对决打下基础时;当学生了解到无数英雄为祖国和人民长眠于临江烈士陵墓时,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油然而生。再如:我在讲“改革开放”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我就以身边的农民企业家李某发家致富的故事经历为素材进行教学,从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李某起步,到他承包乡镇企业李某富裕,再到他的企业走向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都见证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给国人生活质量及国家建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问题: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李某的生活质量?……用身边的人物故事为例学生很感兴趣,一步一步的使学生掌握了改革开放政策。

3.利用历史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挫折承受能力令人担忧:个别中学生因为一两句批评、成绩不好等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的事时有耳闻。历史教材中相关故事很多,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终于“三千铁甲吞吴”。西汉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而成一代名将,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受残酷宫刑写下不朽的《史记》,大音乐家贝多芬经历千百次的失败,创作著名交响曲......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感悟、领会做人的道理,从而敢于面对困难、挫折、勇于从跌倒的地方站起,做生活的强者。通过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小时候的故事培养学生追求卓越,超越自我,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一些伟大人物小时候就被旁人认为是差生,甚至被逐出校门,但是通过他们自己的钻研,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

见能力大小的问题就是自信力大小的问题。“昨天的故事”就变成“今天的故事”了。

历史教材中许多名垂青史的故事就是凝聚爱国精神的生动教材。如我在讲《马关条约》时,穿插了很多课外材料,尤其是穿插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故事,使他们能够从历史事件、历史故事中分清历史人物的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当时说:“日中谈判时,日本点名要李鸿章做清政府的谈判代表,谁能说说为什么呢?”停顿了一下,有的学生说:“因为李鸿章卖国卖得好,日本人赏识;他也被后世称为‘李混账’。”还如,在讲南宋抗金斗争的民族英雄岳飞时,利用课文中的小故事加插图,就激起了学生对民族英雄岳飞的崇敬及对奸佞小人秦桧憎恨之情,培养了他们爱憎分明的人生观。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展现历史故事场面,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溶入历史,感悟历史。

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重新展现历史事件,使历史的事件形象、生动、直观,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历史。比如我在讲“张骞出使西域”一课时,播放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回到长安见到汉武帝的那一幕时,喧嚣的教室里顿时沉寂下来,这一幕可能触到学生的心灵了,有的

学生萧然泪下,为张骞的这一创举油然起敬,这样很容易把学生从现实拉回那个特定的时代故事中,学生从中受到得教育会更大。在讲述通过媒体展现历史故事,形成历史事件概念,再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探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动机,从而活跃了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了应有的历史知识,也培养了自己历史思维能力。

三、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的反思:

(一)历史故事教学法应服务于历史教学目标,故事的应用要有选择性。

在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时不能忽视了根本的教学任务,历史课失去了“个性”,不成为历史课了。历史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能是随性的、漫无目的的,更不是单

纯的着眼于课堂活跃或“热闹”,为情景而情景,而是必须有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我们选择故事的主要目的。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以故事为思路,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引领学生实现思维的深刻化,同时通过故事让学生“神入”特殊的历史人物、特定的历史情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我们在选择故事时除了要考虑其趣味性和真实性,更要注重其针对性。

(二)把握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的时机。

在什么时候开始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运用历史教学法,是需要下一番功夫来了解的。我总结了关于时机把握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已经预想到这一部分,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之前可以提前进行必要的和充分的铺垫,讲完之后也可以组织讨论和进一步引申,充分发挥其作用;第二种则是没有预先设计的情况下,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临时穿插,这种情况需要教师能够比较娴熟的应用历史故事教学法的技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教有方法,但无定法。在探索中,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 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挖掘,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才能更科学、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祁国领《运用历史故事提高教学效果》青海教育2006年7-8期

3.陈向青《“故事时间”教学实践初探》历史教学2004年1期

4.谢琳霞张冠科《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宁夏教育1999年7-8期

5.宋积新《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青海师专学报2006年3-4期6.王德民《故事选择与意义生成》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jy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