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后反思

更新时间:2023-05-27 00: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经验

《白杨礼赞》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华北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品质。本文抒情成分较浓,所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特别加强了感情朗读。描写白杨树的形象、性格,以及揭示其象征意义的段落(第5——8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安排上,先突破重点,然后再分析描写黄土高原以及最后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在象征手法的概念方面,学生通过讲解能基本理解,但在模仿和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方面,问题就较多了。

一、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二者之间,必须有必然联系,也就是二者要有共同点。而学生在具体写作时,却不能选取象征体和被象征体的共同点来分别描写、议论。在将两者进行联想时,也不能突出其共同点,结果造成象征体的特点和被象征体的特点不相符,出现生拉活扯的现象。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授课时没把两者的共同点着重强调,反复举例。当然,另外,还有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对事物特点的了解。

二、在写作时,对象征体的客观固有的生理特性及主观的人为赋予的精神品质把握不好,有强加人为精神品质作为象征体的固有的生理特性的毛病。

今后再讲授象征性散文时,要把这一点特别强调

三、学生在写作时,暴露出的问题还有,由象征体到被象征体,缺少或者说不会过渡。今后,要把文中的过渡句、过渡段突出讲解。

四、对抒情散文的写作,还不能把握好,有单纯抒情、过多直接抒情的毛病。不知抒情往往是基于记叙、描写、议论之上的。因此,有些学生往往空叫几句感叹句后,便无话可说,常常造成文章内容空洞、篇幅过短的毛病。

造成这个问题,主要是备课时没把抒情的概念、分类及其他表现手法的关系说清楚。

今后要让学生明白:象征一定要有寄托性,要明白,在运用象征的作品里,思想意义蕴涵在形象之外,因而间接表现的。要把握象征散文的寄托性。

象征体寄托象征义,要靠一定联想,联想的根据是本体与象征体之间有某种相似。象征的联想性,是以相似点为中介的。

象征多运用于抒情散文和诗歌中,是因为作者怀有强烈的爱或憎需要表达,而又力求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含蓄的缘故,它是抒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不是直截了当的感情表达,其抒情性应属于寄情于物一类的。

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抒情散文也要使用叙述和描写,只有叙述描写得详细具体,议论和抒情才站得稳,才能有点睛之笔。否则议论和抒情就会变得空泛和做作。

此外,要让学生明白,直接抒情的位置可在前也可在后。《白杨礼赞》中,一开头就进行了直接抒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接下来是描写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在这背景上再描写“像哨兵似的”白杨树。

还有就是要增加对抒情的说明,将抒情的分类说清,特别让学生学会间接抒情,学会如何饱含感情的进行描写,如何抓住特性进行描写,如何进行工笔细描。此文一定要讲透,在教时上要再放宽些。再有就是课文后的“方法·技能”中的象征概念及与比喻的区别要提前到第一教时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jw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