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师版)
更新时间:2024-03-27 12: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故都的秋》导学案
编写人:郑卫星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知作家独特的视角,领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2、理解本文情与景的自然融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故都的秋的特点;
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把握文中的意蕴和情味 学法指导
1、 朗读法、移情法。带着美好的感情,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来读,读出作品的“原味”来,感受秋文化,与作者的心灵贴近,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 2、 讨论法.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同学积极讨论,合作探究,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体会故都的秋的特点。 学习过程:
课堂六环节
一、“导”—— 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四个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个呢?秋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从古到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名篇名句举不胜举。有的描写了秋天的萧杀凄凉,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丽多彩,寄予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那么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是一种怎样景象呢?这节课让我们一齐来学习他的名篇《故都的秋》。(3分钟)
二、“思” ——自主学习。(不少于13分钟) 1、作者生平: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达夫3岁丧父,7岁入私塾启蒙,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十年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起了他的爱国热忱。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被追为列士。主要作品有《沉沦》。 写作背景:
1934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上海迁居到杭州,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记游散文,1934年7月,中国大地连年混战,民不聊生,郁达夫本人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的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于是写下了本文。 2、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朗读指导:
本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应当结合作者思想和写作背景,诵读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当读到作者直接抒怀部分时要读得意味深长,准确表达出作者的心境、情怀。 3、(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混( )沌 潭柘( )寺 一椽( )破屋 驯( )鸽 ....落蕊( ) 平仄( ) 椭( )圆 颓( )废 廿( )四桥 .....(二)、解释下列词语
⑴混混沌沌: ⑵一椽破屋: ⑶落寞: ⑷一叶知秋: ⑸不能自已: 答案:
⑴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⑵一间屋 ⑶冷落,寂寞
⑷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4、独立思考
(1)理清文章思路,给文章分段,并用最简洁的话总结段意。 1~2段 思秋 3~9段 绘秋 10~11段 议秋 12段 恋秋
(2)、郁达夫先生对北平的秋天是什么情感?并结合课文分析。 喜爱和向往 分析:
①“故都”两个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②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
③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
(3)、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这句是文章的文眼。
分析:
①清晨庭院景(3段):
这里不去写陶然亭、钓鱼台、潭柘寺等风景名胜,而却写“租一椽破屋”的好处,其中这个“破”字用得好,符合作者寂寞、忧郁的心情“看??碧绿的天色”,何等“清”;“听??驯鸽的飞声”,何等“静”;“数??一丝一丝的阳光”、“静对??牵牛花的蓝朵”,则不但“清”、“静”,而且“悲凉”了 作者把牵牛花从好到差排队:蓝、白紫黑粉红;写花底的秋草,用“几根”、“疏疏落落”、“尖细”来修饰,这也显出作者低沉、苦闷的思想感情 ②槐树的落蕊(4段):
清、静“满地”作“铺”的补语,说明落蕊之多,“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否定句,表明无声无臭,“静”到极点,“清”到极点;扫帚的丝纹用“细腻”、“清闲”来修饰,也显得 “清”、“静”而“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则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 ③秋蝉的残声 (5段):
第一句用“衰弱”、“残”来形容蝉声,“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说明普遍、多,第二句说南方城区无秋蝉,形成对比,突出北国之秋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呢?幽静(一句“秋蝉的衰弱的蝉声”,以动写静,更增添了北国秋天“清
静”的特点本文为了突出北国秋天的这种特点,往往采用了这种写法,比如前面写“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后面的“息列索落”的雨声和“缓慢悠闲”的人声,都同样给人幽静的感觉古人有诗云:“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种写法我们称作“反衬”
④秋雨话秋凉(6—8段):
这一节,作者用“奇”、“有味”、“像样”三个补语概括描述秋雨的特点用拟声词“息列索落”形容雨声,最后描述都市闲人话秋凉的场景,用“缓慢悠闲”作定语修饰“声调”,“微叹着”作状语修饰“互答”,写出了人的神态,都突出了“清、静、悲凉”的气氛 ⑤秋树的奇景(9段):
这一段共四句,首句以“奇景”统领全段,二、三句写枣子之多、枣子的形状及结果的过程;第四句说明枣子成熟到“淡绿微黄”才是秋天的黄金季节这一段似乎基调比较明朗,但我们也应该知道,“收获的季节”到了,“西北风”也来了,“尘沙灰土”也来了
小结:这样看来,本文写景,总的基调是“清、静、悲凉”这种感觉,似乎是不好的,好像不是在赞美北国之秋其实,这是“悲剧美”这也是我们中国的读书人的传统的心态我们接下去看作者的议论就可知道
三、“议” ——学生起立讨论。小组快速讨论疑难处,有异议且保留,待老师指点。﹙9分钟﹚
四、“展” ——学生激情展示。小组代表或老师随机指定小组展示,注意疑难问题的解答,展示后由其他小组质疑。﹙8分钟﹚
文题中“故都”指的就是当时的北平,为什么不直接以“北平的秋”为题? 分析:“故都”之“故”有落寞沧桑之意,无比眷恋之情;“故都”更有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历史的沧桑感。
课文题解:“故”字,饱藏着眷念热爱故都之情。“秋”揭示了本文的描写角度。全题点出地点和节令,洗练含情。很值得品味。“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五、“评” ——教师点评。老师答疑、补充、总结,请同学们认真记。﹙9分钟﹚
六、“检” ——课堂检测。﹙3分钟﹚
课堂检测练习
朗读课文中一些优美的的语句、精警的段落,朗读要读出作品的“原
味”来,要与作者心灵贴近,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过程: 课堂六环节
一、“导”—— 导入新课: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3分钟)
二、“思” ——自主学习。(不少于13分钟) 独立思考:
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文围绕“秋”描写了哪些“形”即关于“故都的秋”的景物?这些景物是如何体现故都秋的特点的? ①、第三段,秋院(小院秋晨)
“听得到青天驯鸽子的飞声” 以声衬静,以声音反衬了故都的寂静,写出了环境的宁静 。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写出了心的静 。
“一椽破屋”“破腰壁”写出了境的悲凉 。 ②、第四段,秋槐(秋槐落蕊)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柔软的触觉”,视觉、听觉、嗅觉都无从把握,只能通过“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来感受那其中的美写出了环境的静,心的静。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还觉得有点落寞”看到扫帚的丝纹,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细微的扫地的声音,在原本繁华热闹的故都,连扫帚扫地这样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正反衬出故都的静寂,写出了环境的静,心的悲凉
③、第五段,秋蝉(秋蝉残声)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蝉多是哀怨、忧伤、忧愁的象征 “衰弱”突出蝉声之小,而着一“残”字,则让萧瑟的气氛笼罩着故都,让人顿生悲凉之感。文章所渲染的那种冷清、寂寞的氛围也就不言而喻了。这里用反衬的手法,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写出了故都秋的静和悲凉的特点 ④、第六至八段秋雨(秋雨话凉)
“那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写出了环境的静,悲凉“息列索落”这个拟声词写出了秋雨的静,不喧闹,不 缠绵;雨后“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一个“卷”写出了秋雨经过之快几句话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秋雨忽来忽去、干脆利落的特点 ⑤、第九段,秋果(胜日秋果)
“像鸽蛋似的着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颜色的时候......”“淡绿微黄”,视觉上给人一种清,静之感
五幅画面都是围绕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来选取景物的,写秋色,突出清淡的特点;写秋声,突出静寂的特点
2、这几幅画面,生动精彩,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诵读你喜欢的文句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①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感到十分的秋意
②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作者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使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和情思这些写景写人的片段和语句,细腻精彩,有情味;而且往往是寥寥数语,信手写来,无意而工 3、在景物描写中读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和故都的秋景一样也是“清,静,悲凉”的。“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则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郁达夫将个人的不幸、现实的动荡、政局的腐败都融入到秋景、秋色、秋声、秋味、秋意里,在作者的笔下景中有情的悲凉,情中有景的落寞的确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达到了“物我为一”的境界,这也是这篇散文的魅力之所在。这里的秋景与秋声也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这种通过写景来达到抒情的目的的表现手法叫寓情于景
本文的“形”现在已知道了,但“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文章的“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
“结合点”是“清、静、悲凉”文眼 4、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1)以情驭景,景由情生,情景交融 品读写景片段,感受情景交融的特点如:
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就在故都的民宅内外、胡同两旁、槐树底下,就在天上、枝头、嘴边??从这些存在于天空地面、千家万户的秋姿秋态秋声秋意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具有浓厚的北国特色的人情风物的热爱赞美,对故都之秋的神往、眷恋,可以看出作者借此流露的真切深沉的民族感情和追求淡薄、恬静、悠闲的生活情趣,也可以看出作者流露的深沉的忧思与落寞之情,那种忧郁也由个人遭际于时代风云带来的特有的“悲凉”笼罩全篇。 (2)对比手法
提问:文章的题目是《故都的秋》可是在开头与结尾为什么又写到了南国的秋?
作者借南国的秋的温、润、慢,通过对比突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是南国之秋所无法比拟的,表达不可遏止的强烈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而且首尾照应,回环往复,写得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作者把南国之秋比作黄酒、稀饭、鲈鱼和黄犬;把北国之秋比作白干、馍馍、大蟹和骆驼运用对比,形象的表现出两者的不同,突出北国之秋比南国之秋更够味,更合作者的心境 (3)衬托手法
文中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都是细小的声音,人能听到这些细小的声音,就能给人幽静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说明这些的环境清、静
三、“议” ——学生起立讨论。小组快速讨论疑难处,有异议且保留,待老师指点。﹙9分钟﹚
四、“展” ——学生激情展示。小组代表或老师随机指定小组展示,注意疑难问题的解答,展示后由其他小组质疑。﹙8分钟﹚
五、“评” ——教师点评。老师答疑、补充、总结,请同学们认真记。﹙9分钟﹚
清晨庭院景(色)
槐树的落蕊(形)
五幅秋景图 秋蝉的残声(声) “清、静、悲凉” 秋雨话秋凉(味)
秋树的奇景(实)
六、“检” ——课堂检测。﹙3分钟﹚
课堂检测练习
1、“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精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意旨,是本文内在的感情线索,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点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总特点。
本文小结: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主体部分写了秋的特色,又通过对比、议论加以突出,使得文章情、景、理水乳交融,美丽而不肤浅。在结构上,总起、分叙、议论、总结,文气贯穿始终,形散而神不散,成为现代散文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正在阅读:
故都的秋(教师版)03-27
WinCC在高炉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05-20
商业保贴05-05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届高三理综(生物部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04
某市2006年5月公务员申论考试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05-05
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05-05
电动葫芦安全操作规程08-25
TI CC2530组网演练(BasicRF - 无线控制灯的亮灭)09-25
强迫交易罪和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罪10-29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整理版)11-0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故都的秋
- 教师
- 化工原理习题解答
- 江苏名校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汇总
-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 关于2012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初选名单的公示 - 图文
- 主持人串词
-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西方文学与文化习题库定稿(有答案)
- DIESEL ENGINE OIL CF 15W-40柴油发动机油产品安全数据表(MSDS)
-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 图文
- 七年级英语经验交流总结
- 高一新生适应性调查问卷
- 1帮扶责任人访谈提纲
- 车辆常识培训材料
- 三菱plc通信
- 山东省广饶经济开发区乐安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 第15课明
- sun cluster3.3
- 泌尿外科出科考题
- 合肥市建委关于节能材料推广、限制、禁止使用材料目录文件讲诉 -
-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 上湾洗煤厂方案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