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6、7

更新时间:2023-11-19 08: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章 课程

一、课程

(一)课程概念(2009、2010)

1、课程即学科和教材 2、课程即目标 3、课程即计划 4、课程即经验 5、课程就是学校组织并提供给师生互动的、旨在是学生产生一定变化的经验。 (二)课程要素

课程的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2007) (三)课程类型

1、从课程管理角度划分

(1)国家课程 (2)地方课程 (3)学校课程 2、从学科是分科组织还是综合组织角度划分

(1)学科课程 (2)相关课程 (3)融合课程 (4)广域课程 (5)核心课程 3、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 (1)学科课程(主张分科教学) (2)综合课程

(3)活动课程 (以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为主来组织的课程类型,主张“做中学”)。 4、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主张分科教学

(2)活动课程论是要求以活动为中心教学

(3)两者的争论(形成教育论的争论及其优缺点)

A.形成教育论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片面追求智力的发展。 B.实质教育论要求开设实质性学科。 5、从课程对人的影响角度划分(2011)

(1)隐形课程 (2)显性课程 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

二、当今课程改革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书上 2、国外课程改革 趋势:课程现代化

第七章 教学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1、教学概念: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2、教学的一般任务:

⑴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⑵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⑶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 ⑷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师生教与学的统一活动。课堂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以及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006) (一)备课

1、专研教材:专研教学大纲、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 2、了解学生: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二)上课

1、课的类型与结构 (1)课程类型

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 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 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 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2)课程结构

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 3、讲授新教材 4、巩固新教材 5、布置课外作业 2、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组织严密 (5)课堂气氛热烈 3、上好课的基本技能 上好课的基本技能:(1)讲述 (2)教学对话(问答和讨论) (3)板书 (4)布置家庭作业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课、 演示课、 练习课、 实验课、 复习课。 4、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一下八条: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可接受性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三)作业检查及批改(2008)

1、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时间完成。 4、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帮助和指导学生的活动,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五)学业成绩考查及评定 1、测验目标 2、试题类型:(1)供答型(简答式和陈述式) (2)选答题(是非题、多项选择题、组配式试题)

3、测验的质量指标:(1)信度 (2)难度 (3)区分度 (4)效度 4、测验的种类:(1)论文是测验 (2)客观性测验 (3)问题性测验 (4)标准化测验。 5、学生学业成绩考查的方法:(1)考查 (2)考试 (3)档案袋 (4)表现性评价 6、学业成绩评定的依据:P118

7、评价:学生的考试分数等;学生的自评和自测 8、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基本要求

(1)目的明确 (2)内容全面 (3)标准客观 (4)方法灵巧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

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

(1)存在误区:不是“灌输”。

(2)概念:既按照各门科的逻辑系统组织教材,又照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合二为一“ (3)操作程序: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知识 2、示范模仿教学方法

(1)概念:是学生掌握技能行为

(2)步骤: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3、文理科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概念:多用于文科,副科,少用于理科。

操作程序:创设情境——情景体验——总结转化 (2)引导发现教学方法

概念:多用于理科,已解决问题为中心。缺点是费时费力,影响知识的系统掌握。 操作程序:问题——假设——验证——总结 4、当代教学方法的新发展 (1)自学辅导教学法

前提条件: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 操作程序:学生自学——讨论——精讲——练习总结 优缺点:优: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减轻老师负担。 (2)集体性教学

前提条件:建立“课堂学习小组”,有动态的学习力量。

操作程序: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织交流——集体性评价

优缺点:调动积极性,对学生提高帮助大,尤其是差生。但对教师要求高,有来自传统模式的阻力。

5、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根据教学的具体目标来选;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 (3)根据个门学科的特点来选; (4)根据教师本身的素养来选。

三、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的概念: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1)综合型 (2)可操作型 (3)灵活型 (二)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1、内容型策略 途径:(1)结构化策略 (2)问题化策略 2、形式型

概念: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形式:(1)集体教学形式 (2)个别学习的形式 (3)小组教学的形式 3、方法型

概念: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 学科分类的方法:(1)对分法 (2)归纳法和演绎法 (3)全习发和分习法 (4)集中学习法和分散学习法 (5)无交流传递和有交流传递(提问方式、程序学习方式、小

组学习方式、讨论方式) 4、综合型 基本要点:(1)从旧经验出发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基及时练习反馈。 (2)体现人文主义和认知结构理论的学生自学取向。 主要种类:(1)美国 奥苏泊尔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的先行组织者策略 (2)布鲁纳 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的发现学习策略 (3)布鲁姆 掌握学习理论 的掌握学习策略

(4)卡尔.罗杰斯 非指导性理论 的非指导性教学策略 (5)前苏联 赞科夫 发展性教学理论 的发展性教学策略 (6)马秋斯金理论 问题教学策略 (7)建构主义策略

四、教学组织形式 (一)概念

(二)班级授课制(2007) 概念:指根据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1、产生与发展: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优越性: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⑵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 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⑷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

⑸师生、生生间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使学生形成社会性素质和人格特征。 3、局限性: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⑵不利于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 ⑶不利于因材施教。

⑷难以体现灵活性特色;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⑸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 (三)几种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

(1)能力分组 (2)不分级制 (3)选科制 (4)特朗普制 (5)活动课表制 (6)开放课堂制

(7)小队教学 (8)小班化教学 (9)个别教学制 (10)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师生可以充分互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ix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