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18 13: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研究○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

发展方向的研究

万亮

(鹤壁市第四中学河南鹤壁

458030)

【摘要】学校体育教育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历史背景下,探索如何建立创新教育体系,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逻辑分析,对当前学校体育的课程设置、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走向提出了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改革和拓宽体育体系和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重构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等观点。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

1

1.1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历程

教学方法方面。中小学体育教学一直照搬前苏联的教学理论,强调知识的传授,过分注重技术的细节,忽视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培养。教法以讲解示范为基础,辅以错误动作纠正方法,显得严谨有余而活力不足,挫伤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改革开放后,曾一度推行循环练习法,之后是学习西方的发现法、程序教学法、成功体育教学法、快乐体育等,但都因没有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而逐渐销声匿迹,学校体育项目具有多样性,技术动作具有复杂性,所以轻易否定一种教学方法或过分地赞成一种教学方法的行为都是错误的,关键是如何科学地运用。

1.2教学模式方面。各校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总结出并列型、三段型、分层次型、俱乐部型等教学模式,其中一些教学模式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但对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要求较高,目前,像分层次型和俱乐部型的教学模式只有在场馆设施较为完善的重点高校才能实现。

1.3在教学评价方面。建国初期,教学评价方式以往单纯采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为主,以后逐渐采用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某一教材前的准备状态,以确定教学起点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价即在教学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工作;终结性评价指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所进行的综合全面的评价,以确定教学的最终水平,已作为下一阶段诊断性评价的依据。

综上所述,我国的教学的改革正在从一个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探讨适合当代大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改革之路。当然,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培养目标的定位发生偏差,体育教材的创编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诸方面的问题。

2

2.1

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努力方向

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

学生接受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制,增进健康,而不是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为目标。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把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体育教学的原理、手段、方法达到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体育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必然会带来教学指导思想的多元化的格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该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树立相对适应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2.2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技能,并且学生毫无准备的来到课堂,由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很容易让学生厌恶和反感,也就达不到体育锻的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特别关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感体验,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进行体育训练,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重教材体系改革和创新。优化教学方法

在课程的安排上应相应的减少必修课的比例,增大选修课比例,应该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和实施,建立以健身内容为主的新体系,使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运动及水平,重要的是要掌握健身运动的科学方法;增设学生喜爱的体育休闲项目,提高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锻炼的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教学体系,注意引导和启发,做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确保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继续提高。

体育教学多元化的特点是:学生选择上课内容、上课时间、考试项目。教师由原来的主授者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师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欲望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独创性习惯,引导学生由传统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在课程与教材建设上,近年来围绕着课程设置、课程类型、课程内容、教学定位、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教材体系等内容进行的改革,已成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在课内外一体化、加强体育理论课、实行体育俱乐部制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有创新价值的理论。增设选修课;学校体育部提供各种可能的组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和基础选取不同的组合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增加身体锻炼的知识和方法,增加保健学、心理健康学等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等。2.4健全学生体育课的评价体系

评价标准应围绕着健康这个核心目标,从心理、生理、社会三个方面来评学生。应建立健全学生体育课成绩的动态评价体系,考试内容应加大体育锻炼的过程性评价,重视身体素质达标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考评,加强体育教学的评价和考核方法的研究,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学生差异来确定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应确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考试的形式也应打破传统的教学的单一化,应采取如技术测试,体能测试,体质测试、比赛的实践测试,技战术理论测试;在评价中,也可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接合的评价,依此促进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形成。2.5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师资本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正如邓小平所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以“健康第一”为口号的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正面临着由“体育教育”向“健康教育”的转变,要顺利地、尽快地完成这个转变,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将科研成果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管理等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为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校体育改革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模式,实现培养有现代知识和创新能力、品德高尚、体魄强健、身心健康、有团队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目标。随着时代的到来,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创新教育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只有进行教育改革思(下转第1076页)

2.3

○规划与设计○●

景观的概念设计

段玲

(河南省轻工业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6)

【摘要】景观设计是以人文为本,以人的情感体验为基础。概念设计以未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流程中主要的程序,因此我们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应在可实现、可操作的基础上,考虑人文关怀,关注人的情感并大胆设想,努力实现。

【关键词】景观设计;概念设计;设计师;功能;形式“景观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而概念设计是重大科研项目的前卫性概念策划和设想,是抽象构思与具象表现在多元化,多倾向性反复推敲、反复验证的过程,是满足约束条件下由功能确定出形式的设计过程。突破和创新是概念设计的灵魂。

实际上,在设计的各个阶段,设计师都会遇到如采用何种结构来满足设计的功能要求之类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并得到一些设计结果的过程就称为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以创新为本位,以实验为基础,以未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流程中主要的程序,因此我们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应在可实现、可操作的基础上,大胆设想,努力实现。在概念设计阶段,没有尺寸关系的详细要求,其目标是在满足功能前提下对节奏、旋律、层次、空间、色彩导向等诸多设计元素应用,用功能来匹配运动结构形式,表达人类智慧的重要构思阶段中的推理思维及幻想思维。许多专家重视科学设计中的未来导向性,重视设计为未来着想。

景观的设计形式是影响户外环境诸多因素中的最根本的可见因素。场地本身表现出机会和局限性,场地的主人或开发商有特殊的需要和限制,场地的使用者又有舒适和美观的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就是要把这些因素进行完美结合———既满足人们的精神审美需,要又保证环境及物质的可持续性。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历史的文明古国,但今天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正渐渐失去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和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守护好传统文化的根基,保持民族的特性。无以计数的民族文化遗存、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将它们完好地继承下来、传承下去,正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也正是这些具有舒适性、愉悦性、文化性、生态性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塑造和营建,才使得人们日益加强的交往需求得到了满足。

同时,文化的时代性特征使得当代的文化背景与传统出现差距,传统园林的形式表达难以与当代文化的有机秩序相协调。从表面上看,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对于中国园林艺术因为缺乏同样的土壤而无法体现文化上的延续。但是,中国园林艺术已经融会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从园林蕴涵的内在精神———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到巧宜因借、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到假山石、景窗、景洞等典型元素的“原型”化、“符号”化都是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可接见因素,并由此成为连接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延续性因素。

景观的概念设计有多种形式,通常我们应用基本的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般的艺术哲学概念,另一种是个别的功能概念。其中艺术哲学概念用来表达一个项目的外形完美、本质地域、文化内涵以及潜在的特点。这种概念能使场地赋予特定的位置感,使特定位置赋予超出美学和功能之外的特殊意义。对一个设计师来说,这种概念将迫使你去问自己:“这一场地真正意味着什么?”根植于艺术哲学概念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特性,使你身边这一设计空间之中便产生特别的感觉,生活

中有很多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希腊人所谓的“地方特色”,即场地的一种特有精神。设计师需要发现并且揭示这种精神的特征,进而明确场地如何使用,并巧妙地使它融入有目的的使用和特定的设计形式中,以便体现这种精神,增强地方特色。

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师必须投入自己的情感,必须了解和理解业主或使用者的基本情况、感情及目的,必须问自己设计出的具体形式是否融入了他们的理想、信仰、价值观,成为当地文化和个人特点的真实放映。所有相关的机会对形成景观设计的核心的概念和原则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不断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并理解场地的内在的含义,设计者就能发现特殊的机会和限定条件,这些机会和限定条件会成为设计项目和设计理念的一部分。

现在我以某广场设计方案为例,首先,主要道路设计为穿过整个地段的有节律的中轴线,仿佛整个地段的心脏一样有节奏地搏动。为了在纵深的主干道上营造不同的变化,设计师在主干道上创造了一些接点,以让行人从动态和热闹的商业街上分离出来。这些接点将给人一系列不同的空间感及人文气息,同时也使人气穿透到后面的腹地。主干道所具有的规律性变化会让人体会到空间、道路等形态之间的互动和认同感。其次,化绿色开放空间之间的联系,以形成整体的绿地系统提供绿色网络及加强的框架感,用更大和更明显的绿色走廊把各个公园进行连通。通过这些连接,人们穿越各个不同的公园就变成了很自然的事情,不需要经过明显的围栏,也不会令游人感觉到找不到方向。再次,过减少障碍及加强联系的方法,来增强广场向周围空间的延伸。尽可能地把广场和周边的建筑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建筑和其周边的环境就可更好地相互融合,从而极大地提升广场本身的价值,同时广场也将得到充分的扩充,并提升了其在该地段中的观赏性和使用性。最后,通过设计地标构筑物来加强开放空间的识别性和地域性

每个广场都会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来赋予其独特的主题,同时与整个区域紧密联系。通过地标式的景观实体充分显示各广场不同主题和加强各广场的识别性,这些元素会给周边住户较强的归属感(所处位置),也将成为各组团间的标识,最终构成了这个小区的结构性节点。

景观中的概念设计形成的这些应用程序理念及实践,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标志着人类社会在追求回归自然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它引导我们景观设计师在美学及技术提升的前提下,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具原创的景观设计作品来,为丰富人类在保持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保持人类生态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更高追求。科

【参考文献】

高立人,王跃.结构设计的新思路:概念设计.工业建筑,1999,1.[1][2][美]林同炎.结构概念和体系.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

濮德章.起重机械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的方法.西南交通大学.[3]

奥雅园境师事务所.全程化的景观设计.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4]

[5][美]格兰特.W·里德.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

邬烈炎,姚翔翔.空间游戏:3.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8.[6]

[责任编辑:曹明明]

(上接第1060页)路创新、课堂结构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创

新、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才能保证高校体育教育事业能不断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人才。科

【参考文献】

[1]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M].中国学校体育,1998(1).[2]刘正平.浅论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2002,02.

[责任编辑:王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ik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