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3-02 15: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二、填空题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纳为: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社会学因素

2、竞技体育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有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和观赏性。

4、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表象在: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等六个方面。

5、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表象在: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裂变性;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等六个方面。

7、在运动训练的三个理论层次中,一般运动训练理论研究适用于所有运动

1

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项群训练理论研究适用于不同项群的规律性问题;专项训练理论研究不同专项的规律性问题。

三、判断题

1、运动员从事专项训练的目标是夺取比赛胜利,具有专一性,因此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必然相同。(错)

2、高水平运动员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因为他们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部分都得到了均衡发展。(错)

3、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只有进行大负荷训练,才能提高运动成绩。(错) 4、训练计划对运动训练具有导向性,根据训练、比赛现实情况的变化是可以变更的。(对)

5、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对) 6、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错) 7、 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错) 8、运动选材好就一定可以保证训练成绩的取得。(错) 9、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后天训练获得的。(错) 10、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错) 11、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专项运动训练理论。( 错 )

12、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专项运动训练理论,它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过程一般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对)

四、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竞技体育基本的构成要素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医学 C运动员选材 D运动竞赛

2、无论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最主要的是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2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

A.专一性 B.多元性 C.整体性 D.连续性

6、无论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最主要的是

7、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8、运动训练活动的具体任务是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在运动竞赛中的发挥和表达,转化为

A.竞技水平 B.运动成绩 C.名次 D.运动素质

9、竞技体育是指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 A )

A.社会体育活动 B.运动训练过程 C.社会教育过程 D.体育教育方法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

1、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称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称为项群训练理论。

2、竞技体育项目三个主要分类标准是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动作结构的特点和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

3、依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400米跑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400米游泳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跳远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 4、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射击既属于命中类项群,又属于测量类项群;摔跤既属于命中类项群,又属于制胜类项群。

3

5、按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可将所有运动项目分为 体能主导类 和 技能主导类 两大项群。

6、按各个项目体能或技能表现形式或特征分类,体能主导类项目可分为快速力量型项群、速度性项群、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群;技能主导类项目可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格斗对抗性五个亚群。

7、对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训练以提高无氧代谢供能为主,并把提高负荷的强度作为训练的核心。

8、射击、射箭等表现准确性项目技能和心理能力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三、判断题

1、田径运动中的所有项目,都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群(对)

2、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划分,乒乓球、排球同属于命中类项群。(错) 3、体能对足球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作用。(错) 4、运动技术对标枪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错)

5、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比赛是隔网进行的,因此选手竞技水平的发挥较少受对手的影响。(错)

6、项群训练理论是完全区别于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的独立理论体系。(错)

7、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划分,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同属于命中得分类项群(错)

8、对体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技能和心理能力。(错 )

9、对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项目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体能和心理能力。(错)

四、选择题

1、从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来看,乒乓球属于的项群是 A测量类 B得分类 C命中类 D制胜类

4

2、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项目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运动技术起决定作用的项目是

A跳高 B标枪 C跳水 D跨栏

3、从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看,下列运动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是

A跳远 B跳水 C400米跑 D400米游泳

4、下列项目比赛中,相对受对手竞技能力发挥影响较大的是 A拳击 B射击 C游泳 D长跑

5、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判定其运动成绩是通过准确的 A.评分 B.计时 C.得分 D.命中

6、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目都属于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判定其运动成绩都通过准确的

A.评分 B.计时 C.得分 D.命中

7、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目判定其运动成绩是通过准确的

A.评分 B.计时 C.得分 D.命中 8、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A.一般训练理论 B.周期训练理论 C.项群训练理论 D.专项训练理论

五、简答题

1、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答:1)鲜明的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2、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实践意义

答:1)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2)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项目的宏观管理;3)同项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4)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5)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

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一、名词解释

5

19、发展力量耐力,一般采用中长时间的

A.持续训练法 B.间歇训练法 C.重复法与间歇训练法 D.游戏法 20、发展一般耐力,一般采用

A.持续训练法 B.游戏训练法 C.重复训练法 D.变换训练法 21、循环训练法的组织形式有

A.流水式、分配式、轮换式 B.分解式、完整式、 C.完整法、加难法、减难法 D.持续法、重复法、间歇法 22、力量耐力训练负荷强度一般采用的负荷强度为

A.20---25% B.20—40% C.50—60% D.10—25% 23、速度素质的训练一般运用

A.游戏法 B.持续训练法 C.变换训练法 D.重复训练法 24、快速力量训练时为兼顾速度与力量两方面的发展,一般可采用的训练强度为

A.30%--50% B.60%--80% C.20%--30% D.40%--50% 25、以下哪些项目的运动员适宜采用通过增大肌肉体积来发展最大力量。

A.长跑运动,跳高运动,跳远运动 B.铅球运动,柔道 C.任何项目 D.体操运动 26、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常常采用的是

A、60--85%以上的强度 B、55%的强度 C、40%的强度 D、30%的强度 27、当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取( A )

A、牵引跑 B、上坡跑 C、平跑 D、持续跑 28、发展力量耐力,一般采用( B )

A、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B、中长时间的持续训练法 C、间歇训练法 D、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29、持续训练法一般用于( A )

A、一般耐力训练B、一般速度训练C、最大力量训练D、爆发力训练 30、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称为

A.变换练习法 B.比赛法 C.重复练习法 D.完整练习法 31.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动作相对固定,但间歇时间不充分,进行下一次或组的练习时,其心率应降到每分钟

16

A.100—110次/分 B.110—120次/分 C.110---140次/分 D.120—140次/分

32.在各种突然变换条件下,运动员能够快速、准确、协调地作出相应的变化,这种能力称为

A.灵敏素质 B.力量素质 C.速度素质 D.反应素质 33.重复训练法间歇时间

A、以心率下降到110次/分为宜 B、以心率下降到120---140次/分为宜 C、以心率下降90次/分为宜 D以心率下降到正常时为宜 34.在排球复杂战术的初学阶段,教练员常常采用的是( D ) A、循环训练法B、完整训练法C、重复训练法 D、分解训练法 35.发展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常常采用的训练法为( B )

A、持续训练法 B、重复训练法 C、循环训练法 D、分解训练法

五、简答题

1、简述分解训练法的概念和基本类型

答: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分解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逆进分解训练法 2、简述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答: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四种构件组成。

模式训练法具有:信息化和定量化特点 六、论述题

1、什么是间歇训练法,分为哪几类?结合专项,谈谈各类方法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特点

答:1)间歇训练法的含义 2)间歇训练法的类型

17

3)间歇训练法在训练中的特点

2、什么是循环训练法,分为哪几类?结合专项,谈谈各类方法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特点

答:1)循环训练法的含义 2)循环训练法的类型

3)循环训练法在训练中的特点

3、试述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的差异点。 答:1)释义不同 2)间歇时间不同 3)作用不同

4、在选择训练方法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项目因素;施训主体因素;训练对象因素;训练目的;任务因素;训练内容因素;训练阶段因素;负荷因素;训练条件因素(场地、器材、气候等) 七、方法应用题

1、任选运动项目,编制一套旨在提高运动员全面技术或体能的循环练习方案,并分析其构成要素及其方法的优点

2、任选一体能类田径项目,设计几种重复训练方法和间歇训练方法,并举例说明在该项目的训练中采用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的目的、作用和应用特点 答:1)两种训练方法的概念、作用 2)两种训练方法的类型及应用特点

3)以400米跑为例。运用重复训练法的目的、作用特点;运用间歇训练法的目的、作用及应用特点。

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一、名词解释

1、速度障碍: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会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称为“

2.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

18

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速度障碍”

二、填空题

1、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 身体形态 ; 身体机能 及运动素质 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2、速度素质训练一般安排在训练课的 前半部分 。

3、运动素质通常包括力量 、速度 、耐力 、灵敏 和柔韧 。

4、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等动收缩训练和超等长收缩训练。

5.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 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 。 6、运动素质是指机体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的运动能力,通常包括 力量、

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 等。

7、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 坚持长时间运动 的能力。可分为 肌肉耐力 和 心血

管耐力 。,和

三、判断题

1、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对)

2、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都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错) 3、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比例是固定的。(错) 4、灵敏素质练习一般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对)

5、在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时,一般负荷强度要大,但次数不宜过多(对) 6、儿童少年能处于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要全力挖掘他们的竞技潜力(错)

7、反应速度与遗传无关。( 错)

8、动作速度训练时间歇时间不必充分即可进行下一次(组)的训练。( 错 ) 9、速度素质训练可以安排在力量训练之后进行。( 错) 10、无氧耐力的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训练为基础。(对 )

19

11、快速力量训练时,组间歇的时间不必充分。 ( 错 ) 13、长时间重复训练法适用于速度、爆发力的训练。( 错 ) 15、力量素质可转移为速度素质,也可转移为灵敏素质。( 错) 16、反应速度的提高与运动员对应答的熟练程度无关( 错) 17、移动速度训练时应使运动员有机体得到相对完全恢复。( 对 )

18、可以利用动作加速或利用器械重量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发展动作速度( 对 )

19、在进行最大力量训练时,间歇时间以运动员基本恢复为标准(对 ) 20、快速力量训练时,练习的动作要求快速完成( 对 )

21、发展最大力量应采取小于65%的负荷强度进行训练。( 错 )

四、选择题

1、下列四种选项中,属于发展灵敏素质的手段是

A俯卧撑 B双摇跳绳 C负重蹲起 D立定跳远 2、发展灵敏素质主要采用

A持续训练法 B间歇训练法 C变换训练法 D循环训练法 3、持续训练法主要用于发展运动员的

A磷酸原供能无氧耐力 B糖酵解供能无氧耐力 C有氧耐力 D无氧耐力 4、少儿力量训练应采用

A动力性练习 B静力性练习 C最大力量练习 D专项训练 5、运动员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用的训练手段是 A牵引跑 B逆风跑 C上坡跑 D负重跑 6、儿童耐力训练必须是()

A无氧耐力训练 B有氧耐力训练 C力量耐力训练 D专项耐力训练 7、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称为 A.灵敏素质 B.协调能力 C.反应素质 D.速度素质

8、在发展各种运动素质的训练内容的配置上,随年龄由小至大,安排的顺序应是

A.柔韧-----有氧耐力----最大速度-----无氧耐力

20

B.柔韧-----最大速度-----有氧耐力----无氧耐力 C.最大速度----柔韧----- 有氧耐力----无氧耐力 D.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最大速度----柔韧 9、发展有氧耐力,一般采用中长时间的

A.持续训练法、发展性间歇训练法 B.比赛法 C.重复法 D.间歇训练法、重复法

10、速度的分类分反应速度、动作速度

A、爆发性速度 B、移动速度 C、慢速度 D、中等速度

11、一般地讲,承受50%的负荷强度,练习可重复10次,负荷强度每增加5%,练习重复次数就减少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12、运动员的体能是由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它们分别是机能、素质

A、形态B、身高C、体重D、腿长

13、进行力量耐力训练时,一般采用的负荷强度是

A、25--40% B、40—50%C、50—60%D、20%以下

14、发展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各种速度素质,一般采有

A、短时间重复训练法B、中长时间的持续训练法C、间歇训练法D、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15、在训练实践中确定负荷强度和重复次数常用的方法是 A、“负荷到6,训练到8” B、“负荷到8,训练到12” C、“负荷到10,训练到12” D、“负荷到12,训练到20”

五、简答题

1、试述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答:1)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运动员体能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 2、简述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21

答:1)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2)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

3)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

4)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3、简述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答:1)合理的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2)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智能训练有机结合

3)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 4、儿童少年运动员进行力量素质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掌握儿童少年力量自然发展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 2)儿童少年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但坚固性差,易弯曲,因此儿童少年不可进行大强度训练。

3)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 4)儿童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力量训练。

1.儿少耐力训练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掌握儿少耐力自然发展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耐力训练;儿少耐力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儿少进行耐力训练的内容手段应是多种多样的;儿少进行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为持续训练法。 5、耐力素质训练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 (2)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3)无氧耐力训练要以有氧耐力训练为基础; (4)有氧耐力训练应控制运动员的体重

22

六、论述题

1、结合专项试述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答:1)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a体能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

b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c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 d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

E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

2)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A 合理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B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智能训练有机结合。

C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D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

E体能训练注意运动员的动机激励和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2、试述移动速度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答:1)发展最高移动速度 2)各种爆发力练习

3)高频率的专门练习,如径赛运动员做高抬腿、小步跑、车轮跑等 4)利用特定的场地器材进行加速,如斜坡跑等。 3、发展力量素质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要优先发展与项目关系悠关的肌肉。 (3)注意力量训练的顺序 ,练习时要和专项动作相结合。 (4)处理好负荷与休息的关系 (5)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6)力量训练后要注意使肌肉放松

23

(7)少儿力量训练要注意抓好各种力量素质敏感期的训练,同时,不可采用大强度训练,并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而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 (8)要做好准备活动,要注意呼吸方式。

(9)注意力量练习时在小周期中要安排的时机和次数。

(10)力量训练要经常,赛前8----10天,不安排极限重量进行较大肌肉群的力量练习。

4、如何发展少年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 答:爆发力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

(1)负荷强度:可以以30%的强度负重练习,也可不负重。

(2)负荷数量:在安排重复次数与组数时,注意应以不降低速度为原则,使中枢神经系统保持谦谦君子的兴奋状态。重复次数与负荷强度关系密切。负荷量大,强度高,重复次数就要少;负荷重量小,强度低,重复次数相对就多些,一般以1-5次为好。组数不宜过多,以不减少每组重复次数、不降低每次练习速度为原则,不宜过多。发展爆发力训练,应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速度来完成第一次的重复练习。

(3)间歇时间:应保证运动员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为原则,但也不宜过长。可采用单、双脚跳、台阶跳、蛙跳、跳深等超等长练习方法。 5、论述儿童少年各身体素质的发展趋势

答:绝对力量:男 11-13岁敏感期,而后,增长速度缓慢,25岁最大 女 10-13岁敏感期,13-15增长速度下降,15-16回升,16再度下降 快速力量: 7-13岁敏感期,13岁后男增长比女快 力量耐力:男 7-17岁直线上升

女 13岁增长速度缓慢,14-15岁出现下降

反应速度: 6-12岁提高幅度较大,9-12岁提高更为显著,12岁以后减慢,

16岁又出现高峰,20岁提高速度下降

动作速度:4-17自然增长,13-14基本接近成年人

跑的速度:7-12男女差别不大,13岁后男孩超过女孩,18岁后男子速度可

提高,女子17岁后提高减慢

耐力素质 男 10岁、13岁、16岁有大幅度提高

24

女 9岁提高较快,12岁再次提高,14岁下降,15-16下降最多 柔韧素质 7岁以前进行练习效果较好,13-16呈下降(

灵敏素质 7-12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6-12岁节奏感较好、7-11岁具有良

好的空间定向能力。

6、耐力素质训练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儿少耐力训练应注意掌握儿少耐力自然发展趋势,科学安排耐力训练,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内容手段是多种多样,基本方法为持续训练法。

7、如何发展少年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

答:爆发力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负荷强度:可以以30%的强度负重练习,也可不负重。(2)负荷数量:在安排重复次数与组数时,注意应以不降低速度为原则,使中枢神经系统保持兴奋状态。重复次数与负荷强度关系密切。负荷量大,强度高,重复次数就要少;负荷重量小,强度低,重复次数相对就多些,一般以1-5次为好。组数不宜过多,以不减少每组重复次数、不降低每次练习速度为原则,不宜过多。发展爆发力训练,应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速度来完成第一次的重复练习。(3)间歇时间:应保证运动员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为原则,但也不宜过长。可采用单、双脚跳、台阶跳、蛙跳、跳深等超等长练习方法。

8、举例说明负荷的构成。

答:负荷包含量和强度两个方面。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

负荷强度的大小通常通过练习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

9、对初学者而言,如何预防“速度障碍”的发生?发生后如何消除? 答:产生速度障碍的原因是,由于技能动力定型的形成,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空间时间特征都趋于稳定,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神经过程灵活性的改进和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提供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运动员向前移动所需克服的阻力也更大。主观原因是过早片面发展绝对速度,基础训练不够,技术动作不合理,训练手段单调、片面等。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

25

的训练法称为诱导训练法。

6、运动智能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三、判断题

1、运动员水平越高,竞技越激烈,心理能力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就相对越大。(对) 2、在比赛前适当的运用鼓励法,给运动员以充分肯定,是消除运动员心理紧张的有效方法之一。(错)

3、在参加大赛前的实战训练中,安排播放比赛地区语言的啦啦队叫喊声,这种训练方法称为想象训练法 (错)

4、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的训练方法称为模拟训练法。(对)

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

一、填空题

1、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一般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竞技保持阶段。

2、儿童少年基础训练阶段训练的重点内容及顺序为:协调能力与基本运动能力;多项基本技术;一般心理品质;基本运动素质

二.选择题

1、对两年以上的一个特定时间的训练过程的设计称作

A.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B.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C.年度训练计划 D.阶段(中短期)训练计划 2、运动训练计划的类型分为

A.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课训练计划

B.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训练计划

C.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

D.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半周训练计划、课训练计划

31

三、判断题

1、在基础训练阶段,儿童少年的训练负荷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要尽可能加大训练负荷,促进其竞技能力的快速提高(错)

2、在专项提高阶段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大负荷的专项训练,保持负荷在高水平之间起伏。(错)

第十一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

一、填空题

1、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包括:准备时期;比赛时期;恢复时期。 2、年度训练大周期通常有:单周期,双周期 和多周期等不同的类型 3、阶段(中短期)训练计划的时间跨度为( D)

A.1年—2年 B.1年—1.5年 C.6个月---12个月 D.0.5月----6个月

二.选择题

1、在准备期的素质训练中,在专项准备阶段

A.以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为主 B.以变换训练法和游戏法为主 C.以持续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为主 D.以重复训练法和比赛法为主 2、在准备期的专项准备阶段,是以

A.分解法和完整法为主 B.比赛法和完整法为主 C.变换法和游戏法为主 D.加难法和讲解法为主 3、在竞赛期比赛阶段,以

A.比赛法和重复法为主 B.持续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为主 C.游戏法和变换法为主 D.比赛法和分解法为主 4、在准备期的素质训练中,在一般准备阶段,以哪些训练法为主。

A.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 B.持续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为主 C.间歇训练法和变换训练法为主 D.变换训练法和比赛法为主 5、在准备期的素质训练中,在专项准备阶段,以哪些训练法为主。

32

A.以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为主 B.以变换训练法和游戏法为主 C.以持续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为主 D.以重复训练法和比赛法为主 6、在准备期的技术、战术训练中,在一般准备阶段,是以哪些训练法为主。

A.比赛法 B.完整法 C.分解法 D.持续法 7、在竞赛期赛前训练阶段,以哪些训练法为主。

A.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 B.重复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为主 C.持续训练法和变换训练法为主 D.游戏法和持续训练法为主

8、比赛周训练内容安排要求把无氧代谢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高强度的专项训练等安排在赛前训练的

A、3—5天 B、5—7天 C、1---2天 D、2---3天

三、判断题

1、大周期中准备期的任务就是为了保持运动员竞技状态(错)

2、现代竞技体育比赛频繁,运动员应尽可能多的参加比赛,以赛代练,没有必要再进行一般训练(错)

3、在安排训练负荷时,一般情况下应避免同时加大负荷量和提高负荷强度。(对) 4、大周期训练中,为使运动员在比赛时期更好的适应比赛,准备时期就应安排运动员大量参加比赛。(错)

4、恢复期的训练方法以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为主。( 错 ) 5、在准备期的一般准备阶段,以多种多样的一般练习为主。( 对 ) 6、在准备期的一般准备阶段,专项训练强度增长较慢,但一般训练强度达到较高水平。( 对)

7、在准备期的专项准备阶段,专项量和强度明显增加,一般训练量下降50%,一般训练强度稳定或适当下降。( 对 )

8、恢复期的一般训练强度为全年最高训练水平( 错) 9、在比赛的前三天可安排大力量训练( 错) 10、在比赛的前一天可安排一般性耐力训练( 错 )

11、在准备期的一般准备阶段,负荷量增长比较快,以增一般量为主,增专项量为辅。( 对 )

33

四.应用题

1、XX中学为参加确定在2009年10月15日举行的县田径运动会,需制定一年为一个大周期的训练时间,请帮助制定。 答:①确定主要比赛日期:10月15日

②确定主要比赛阶段:10月22日--------- 8月22日(在9月15日主要比赛日后加一周)(2个月)

③确定比赛日期:8月22日--------- 5月22日(3个月) ④确定大周期训练时间:5月22日-------11月22日(6个月) ⑤另加上恢复时间: 11月22日------ 10月22日-(1个月)

2、为准备参加XX区中学生篮球赛运动会,选拔在各中学的运动员进行赛前集训,请制定集训十周的训练计划。

答:(1)适应周、加量周、加强度周、赛前适应周、比赛周的安排是否合理; (2)各个周的量与强度安排的节奏是否合理;

(3)赛前一周的运动负荷安排是否以强度为主,并同时减低量。 3、请为XX中学制定一份校田径队年度训练计划。 答:(1)训练周期的安排

(2)准备期训练时间、任务、负荷安排 (3)比赛期训练时间、任务、负荷安排 (4)恢复期训练时间、任务、负荷安排

第十二章 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一、填空题

1、依据训练任务和内容可把周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调整周。

2、基本训练周的训练中,主要是通过改变训练负荷,引起机体新的生物适应现象,以获得 的提高竞技能力。

3、每堂训练课一般由准备部分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等三部分构成。

34

4、一般地说,准备活动由一般准备活动 和 专门准备活动 两部分构成

5.周训练的类型分为 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恢复周 周, 周, 周, 周。

三、判断题

1、赛前训练周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对)

2、比赛周训练的最理想效果是使各种负荷的超量恢复在比赛中同时出现(对) 3、周运动负荷增大,是基本训练周负荷变化的主要特点(对) 4、小周期负荷的安排主要考虑每堂课负荷的大小(对)

三.简答题:

1、周训练计划训练内容结构特点是不同训练内容的交替安排,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答:由于各种训练内容对机体不同生理系统和心理过程提出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接受了某一内容的负荷之后,机体不同的生理系统及心理过程的反应是不同的,其所需的恢复时间也不相同。

2、试制订跳高运动员基本训练周的第一个阶段的一个周的训练计划。 答:①是否有周的两段结构;②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是否搭配合理,节奏是否合理;③运动技术与一般身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④专项身体训练与一般身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⑤训练的内容是否丰富多样。⑥是否有结合跳高专项的训练内容。

3、什么是周训练计划的两段结构?试制订短跑运动员准备期一个基本训练周的训练计划。

答:在训练实践中,常常把周的训练分为两半,在上半周训练之后,在一周的中间(周三、四)安排较小的负荷或其它形式的积极性休息作为调整,在下半周的训练中,负荷的内容及程度常常与上半周的某些方面相似。这种结构称周训练计划的两段结构。 周训练计划:

(1)是否有周的两段结构;

35

(2)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是否搭配合理,节奏是否合理; (3)运动技术与一般身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 (4)专项身体训练与一般身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 (5)训练的内容是否丰富多样。

四、请制定长跑运动员准备期的一次训练课(90分钟)的教案。 答:(1)课的组成的三个部分的时间是否合理; (2)课的密度; (3)课的强度;

(4)课的训练内容是否符合运动员的现状; (5)课的训练内容是否多样丰富; (6)课间训练时的休息方式是否合理; (7)所采用的训练手段是否符合长跑运动员; (8)课的准备部分的内容是否为基本内容服务; 五、什么是周训练计划的两段结构?

答:上半周训练之后,在一周的中间安排较小的负荷或其他形式的积极性休息作为调整,下半周的训练中,从负荷的内容及程度上,常常与上半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这样一种结构,可以叫做周训练的两段结构。 六、请制订长跑运动员比赛周的训练计划。

答:是否把无氧代谢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高强度的专项训练安排在赛前3—5天,把恢复性有氧代谢训练、中低强度的一般训练安排在赛前1—3天进行 七、试制订篮球运动员准备期的一个基本训练周的训练计划。 答:(1)是否有周的两段结构;

(2)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是否搭配合理,节奏是否合理 (3)运动技术与一般身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 (4)专项身体训练与一般身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 (5)训练的内容是否丰富多样。

八、试制订短跑运动员准备期第一阶段的一个周的训练计划。

答:①是否有周的两段结构;②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是否搭配合理,节奏是否合理;③运动技术与一般身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④专项身体训练与一般身

36

体训练的安排比例是否合理:(2分)⑤训练的内容是否丰富多样。⑥是否有结合短跑专项的训练内容。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if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