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学论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12-19 11: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教学论》读后感

有些东西历经岁月的冲刷而越显其光彩,正如久经打磨的玉石,越发显得弥足珍贵。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也是同样如此,其中的教育理论甚至超前历史两百年,因此在夸美纽斯去世后也被埋藏了近两百年,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历史的尘垢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所冲刷,世人不解的诋毁终究遮掩不住《大教学论》的灼灼光华。当寂寞等待的两百年过去时,当实现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历史条件成熟时,在1863年的时候,劳默尔像一个寻矿人一样,他率先向人们展示了《大教学论》这一被埋藏多年的金矿。

夸美纽斯,这个教育界的先知,就像一个考虑周到的建筑师,他在建筑“教学论”这个建筑前,先阐明了这个建筑产生的必要性,他认为“为了解救沉沦的人类,除了年轻一代的教育以外,天底下再没有更可靠的办法了。”①把教育看做拯救人类的唯一办法,这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可以看出在夸美纽斯看来,教育的作用如此重要。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教育是一种让教师和孩子都疲于应付的枯燥乏味的东西,以至于这样的教育是不能达到“解救沉沦的人类”的目的。因此,他认为“我们敢于承诺一种伟大的教学法,即是说,将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无所不包的艺术,它是真正能以确定性教授它们、务使必有成效的教学艺术,它是愉快地进行教授的艺术,即是说,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没有烦恼或厌恶,而是双方都引为最大的乐事。”②这样一来,“教学论”的出现就显得必要而恰如其分了。其次,他为了让人们能够走近甚至更透彻地了解“教学论”这个建筑,他不惜花了大力气来铺路。好让人们能够畅通无阻地明白他的用意。在《大教学论》中,从第八章到第十三章,他用了整整六章来铺平道路,说明为了更好地实施完美的教学方法,应该建立适宜的教学环境,即学校。他认为“因为人的职业和人大量增加了,既有充足的知识又有充足的闲暇教导他们的孩子的人是罕见的。因此形成了一个明智的习惯:为了他们的共同教育,把儿童托付给经过挑选的、在有关事物的知识和严肃道德上声名卓著的人。对这种青少年的教导者用了导师、男教师、校长和教授的称号,而将专用于进行这种共同教育的地方称为学校、初等学校、讲堂、学院、公学和大学。”③这条路铺的非常好,他阐述了学校存在的

①②

《大教学论》献词第18页

《大教学论》向读者致意第7页 ③

《大教学论》第八章第60页

优点和必要性,学校的存在有利于儿童和年轻人的教育和发展。另外,在这里面,我非常赞同其认为“特别是幼年儿童,用榜样去引导和管理,往往比用教训更容易”,①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不专心与吃饭的儿童与一个胃口很好的儿童在一起时,会增加其饭量的原因。孩子极具模仿力的特点使得榜样起了无穷的作用。在学校的建设中,夸美纽斯对于“所有男女儿童都应该上学”的理念是令人钦佩的,他打破了那个时代不允许女性受教育的传统观念,允许女性也能接受教育,但受其时代所限,也有其局限性,即他认为女性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指满足于做一个女子所知所做的事情,即是说,一切使她能料理好她的家务和促进她的丈夫和家

②庭幸福的事情”。这正如要女子去学习知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三从四德一样

的,带着明显的传统色彩。由此可见他所倡导的的女性也可受教育的理念是不够完善的。但尽管这样,相对于传统而言,他还是迈出了一大步。最后,当教育和学校的必要存在被证实以后,就该进入他所构建的“大教学论”这个真正的宫殿中了。可以说,这是夸美纽斯所构建的屹立千年而不倒,反而越发熠熠生辉的“建筑”了,犹如教育界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教学的道路。

21世纪的今天,循着夸美纽斯的思想,翻开“大教学论”,就仿佛打开了一扇教育的大门,进入了夸美纽斯穷尽毕生精力为世人的教育所构造的世界。这门里的世界五彩纷呈。尽管已经跨越了世纪,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理论。

如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六章的篇幅来详细地阐述了他以自然为导向所着手探索的五个原理。即,(1)延长生命的原理;(2)精简学科的原理,使知识可以更快的获得;(3)关于把握机会的原理,使知识能有把握的获得;(4)关于开启治理的原理,使知识更容易的获得;(5)使判断力更敏锐的原理,使知识可以更彻底的获得。虽然有学者认为“其划分是不十分科学的,每条‘原则’包含的内容过于庞杂,各个原则的内容也有较差、重复,一些行之并不相近的内容也被纳入同一原则中。”但我想看书就是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在这些观点中还是有一些观点值得我们去推敲,去思考,去吸收和借鉴的。 在“延长生命的基础”中,辛尼加说的很好:“如果我们知道怎样利用人生,

①②

同上第63页

《大教学论》第九章第67页

人生是漫长的;如果它得到正当的利用,足够我们完成最伟大的事业”。①正是因为要保证有漫长的人生来完成最伟大的事业,夸美纽斯提倡要做到两点:(1)保护我们的身体免于疾病和死亡;(2)使我们的头脑有一个掌握一切知识的环境。这两点是值得我们当前的教育借鉴的。当前,不论是教育的环境还是受教人个体,在功利化越来越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已经将个人的身体状况置之度外。抛开革命的本钱来谈革命,就像建立海市蜃楼一样不可靠。再好的教育,再聪明具有智慧的头脑,没有生命作为支撑来延续,那么终究是没有用的。因而,我认为夸美纽斯的“延长生命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和学的普遍要求,亦即必须准确地达到预期结果的教和学的方法”中。夸美纽斯以鸟、树等这些大自然的事物与人的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类比。虽然这些类比明显地有些牵强附会,但是不能否认,夸美纽斯所要表达的很多观点都是很有价值的。比如,他认为“要学习的一切学科要这样安排,使之适应学生的年龄。凡是他们不能理解的,都不要给他们学习。”②这说明学习要以学生身心规律为主,不能教他们以理解范围之外的东西。从这一点可以联想到目前小学生上奥数班的情况。将初中的知识作为奥数题出现在小学生的学习范围内,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不适合的。另外“学生首先必须学会理解事物,然后记住他们。不要把重点放在口语和笔上面,直到前面两点受到了训练。”③这一点明显是在强调要使学生学会先理解后记忆,而并非当前实际教学中的死记硬背。这一点其实在我们的新课标上也有体现。但是,夸美纽斯所提的有些理论经过几千年的教育实践是将要被抛弃了的。夸美纽斯认为“时间应精心地划分,使每年、每月、每日、每时都有指定的功课”,④这一点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是不适宜的。实际上,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学习精神,教师应学会灵活安排教学,而不是一成不变地,统一规划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和学的方便性的诸原则”中,夸美纽斯提出教学要以学生能够吸收多少而不是教师能够灌输多少为主,要充分考虑学生需要,不要加重他们的负担。他说“强迫学生背诵的东西越少越好,即是说只背诵最重要的东西。对于其余的内容,只需要领会其一般意义。”“每一样事情的安排都应适应学生的能力,这种

①②

《大教学论》第十五章第103页 《大教学论》第十六章第106页 ③

《大教学论》第十六章第112页 ④

《大教学论》第十五章第115页

能力会随着学习和年龄自然增长。”①当前,国家的教学大纲一直在跟进先进理论的脚步,因而“减负”一词频频出现,但是,为什么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呢?这其实在于人们的观念问题,大纲的修改并不能修改人们的观念,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家长惶恐“减负”会降低自己的孩子的能力的培养,因而,大纲越减负,家长越倾向于寻找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以“培养提高”孩子的能力。因而,在“减负”的号召下,学生负担反而越来越重。这一点正是因为家长缺乏一种教育需要缓慢进行的观念。

在后面的两个原则中,令我感触较深的当属辛尼加说的“时间如此宝贵,却学习这么多糟粕,这是多么疯狂!”夸美纽斯因此也说“所以,不应学习只是在学校中学习有价值的东西,而是要学习终身有用的东西,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致一离开学校就消失不见了”。对于这句话,很多学生甚至教育家都深有体会。我们该看看自己所经历的教育,那些使我们学了之后就交给试卷了的?那些是我们一离开学校就消失殆尽的?学生也该问问自己,当大学生有了自己的选择去学习的时候,是否选择了能够终身受益的知识?夸美纽斯还说“如果不强迫学生学习与他的志愿相违的学科,就不会出现厌学和挫伤智力的情况,每个人就会在他的天然倾向的方向得到发展,就会在他的人生的岗位上为神、为他人服务,不论他的岗位是什么。”当前教育界的学者受此影响,有相关的提法,甚至在我们的新课标中也逐渐有新理念的引入和借鉴,但是迟迟不能实现的原因就在于这个理论还不适应我国当前的国情。但是,改革的道路总是艰辛而与漫长的,我想,好的理论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总会显现出其价值。因此,只要我们勇于借鉴并将其内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正如夸美纽斯那样,在集百家之长的基础上再在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补其不足之处。那么终会守的云开见明月。

另外他为了改变中世纪学生在一年中随时可以入学的混乱无序的状况,他制定了统一的学年、学日制度。在《大教学论》中提倡实行班级授课制,他认为:“教师看到跟前的学生数目愈多,他对于工作的兴趣便愈大……教师自己越是热忱,他的学生便愈会表现热心。同样,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不仅可以产生效用,而且也可以产生愉快(因为人人乐与劳动的时候有伴侣);因为他们可以相互激励,相互帮助。”②夸美纽斯基于班级授课制的种种好处而大力提倡学校教

①②

《大教学论》第十七章第127页 《大教学论》第十九章第152页

育采用这一制度。并为班级授课制的制定和实行提出了很多建议。下面,我将就其建议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夸美纽斯首先提出了“一个教师怎样能同时教不论多少名学生”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如他认为要求教师同一时间教很多的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即是教师是否劳累,教学时间是否很长,学生能否学会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他围绕这三个方面提出教师不论在校内还是校外绝不应该进行个别教学,并认为教师必须要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在注意倾听时方可进行教学,否则不能开始教学。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他认为可以采取学生之间分层管理,互相监督,使学生在相互的监督和教师的观察下进行学习。这些提议直到现在还有其可取的地方。他说“教师应当特别小心,除非所有的学生都在倾听,绝不说话,除非所有的学生都在注意,不进行教学”这一点提醒教师教学时应注意自己的教学对象是否都在积极地学习,是在提醒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而不能忽略了教学效果,单纯地为了让教学而进行教学。在学生互相监督,教师负责检查方面,可以说教学过程是很严谨的,也确实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这一点,我认为可以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有所保留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共同促进,但是我认为在学生中实行分层管理,即很多事情都由学生中的小组长进行管理,这在学生中可能会造成学生之间的不平等。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在小学生中间,小组长的权力太大,是不利于儿童发展的。另外,为了实行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对于教师的集体授课有些夸大,他认为一旦集体授课就绝不能有任何的个别教学。这其实是不完全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的。我们不能否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力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对于新知识很容易吸收消化,但部分学力稍微弱一些的儿童则需要教师采取一些个别教学的方法加以帮助其学习。因此若教师完全不能进行个别教学的话,是不够合理的,这也与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是相违背的。同时,夸美纽斯要求,在学生提问题时,要尽量当着全班的面提,不允许私下找教师,我认为这一点也是欠妥的,正如我刚才所说,一个大班级额学生,不可能所有的学生理解力是一样的,因此有的学生理解的快,有的学生理解稍慢,如果所有的问题都非要全班同学去倾听,那么对理解里较快希望能接触更多的知识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接着夸美纽斯提出了“怎样能用同样的教科书教全体学生”。这一论述中他

的观点虽与当前的实际有所不同,但是,我认为其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符合的,因为当时混论的甚至没有明确的教材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而在“怎样使学校中的所有学生在同一时刻做同样的事”这一论述中,我有着不同的看法,其实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即夸美纽斯提倡要实现班级授课制,他围绕这一观点提出了很多子观点,这些子观点很详尽,但是其不尽人意的是,为了促使班级授课制这个共同体的出现,夸氏提出了很多“同”,同一个班,同一个教师,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时间做同样的事,甚至要同一种方法教每一件事。这样未免就显得有些过了。比如说本段提到的“使学校中所有的学生在同一时刻做同样的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正如法国中世纪所实行的大学区一样的,为了能够统一管理,甚至全国上下同级别的所有的学校应该在哪一时刻做什么事都是统一的。后来其失败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可见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至于后面的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建议用一种方法来叫所有的科学就更毋庸赘言了,显然是不合理,我认为这种想法违背了事物的多样性。 其实除了在事物的多样性这方面,我认为夸氏后面的其他问题上则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将学科划分成递进的阶段,这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 在初读这本名著时,我曾一度不能接受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处处充斥着的宗教色彩,因为这宗教色彩使得文章充满着神学和科学的矛盾。但在细细地品读之后,我觉得自己初读时看问题的眼光是狭隘的,正如《大教学论》的中文译者任钟印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首先不是看他身上留有多少旧的痕迹,而是首先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冲破了旧的闸门,为新事物鸣锣开

①道。”因此不管是评价夸美纽斯还是评价他的著作,我们都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

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得到新的启示。

《大教学论》译序第9页

的观点虽与当前的实际有所不同,但是,我认为其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符合的,因为当时混论的甚至没有明确的教材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而在“怎样使学校中的所有学生在同一时刻做同样的事”这一论述中,我有着不同的看法,其实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即夸美纽斯提倡要实现班级授课制,他围绕这一观点提出了很多子观点,这些子观点很详尽,但是其不尽人意的是,为了促使班级授课制这个共同体的出现,夸氏提出了很多“同”,同一个班,同一个教师,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时间做同样的事,甚至要同一种方法教每一件事。这样未免就显得有些过了。比如说本段提到的“使学校中所有的学生在同一时刻做同样的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正如法国中世纪所实行的大学区一样的,为了能够统一管理,甚至全国上下同级别的所有的学校应该在哪一时刻做什么事都是统一的。后来其失败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可见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至于后面的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建议用一种方法来叫所有的科学就更毋庸赘言了,显然是不合理,我认为这种想法违背了事物的多样性。 其实除了在事物的多样性这方面,我认为夸氏后面的其他问题上则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将学科划分成递进的阶段,这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 在初读这本名著时,我曾一度不能接受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处处充斥着的宗教色彩,因为这宗教色彩使得文章充满着神学和科学的矛盾。但在细细地品读之后,我觉得自己初读时看问题的眼光是狭隘的,正如《大教学论》的中文译者任钟印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首先不是看他身上留有多少旧的痕迹,而是首先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冲破了旧的闸门,为新事物鸣锣开

①道。”因此不管是评价夸美纽斯还是评价他的著作,我们都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

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得到新的启示。

《大教学论》译序第9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hx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