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云南楚雄彝族火把节节日习俗及文化内涵

更新时间:2023-05-19 00: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论云南楚雄彝族火把节节日习俗及文化内涵

【摘 要】彝族是一个的民族,彝族传统火把节的历史悠久。它具有彝族火崇拜的文化意蕴,反映了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关键词】起源;习俗;文化内涵

云南楚雄是一个多民族的彝族自治州,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灿烂多姿的文化,不仅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传承下许多各具特色的民族节日。这些民族传统节日,既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沉积,也是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它历经千百年的沿袭和漫长发展,已成为本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这其中,最具有特色并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就是彝族火把节。

1 楚雄彝族火把节的起源及节日习俗

火把节是西南彝族的传统节日,因为彝族有众多支系,各支系都有着各自的过节方式,这里就楚雄彝族的火把节做一个表浅的探讨。

火把节的日期,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此日期是古代星回节的日期,“只不过由于星回节发展演变为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很自然地成为火把节活动的时间”。①楚雄府志《风俗志》中说:“六月二十五为星回节,燃松炬于街衙、酸饮,屯落照田占岁。”

在楚雄市彝族聚居区大过口,过六月节是从六月初一(杨梅节)开始,然后初六、十六都过节,一直到六月二十四方才结束。罗武人六月二十四祭祖以后,从六月二十五开始,有两个人戴上假面具,后面跟着一起敲八面大锣的队伍,村里各家各户都要去到,到哪家哪家要酒肉相待。二十七日上山,在山上烧起大火烤羊肉分吃。取掉假面具,分吃羊肉后,众人用脚把火堆踩熄,然后各自回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才算结束。他们认为这样就把祸祟送上山烧掉了,从此人畜不再受难,庄稼不再受灾,太平日子就要到来,所以又叫“太平会”。

关于楚雄彝族火把节的起源,还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在楚雄州大姚县赵家店红山脚下彝族寨子有个聪明美丽贤惠善良的姑娘诺娜和打苴基地方英俊勇敢的彝族小伙阿查倾心相爱。可一个叫魔哈的阴险狠毒的山官头人一心妄想霸占山茶般秀美的诺娜为妾。在魔哈的淫威下,英勇的阿查以弱胜强,以精湛的技艺战胜了险恶的魔哈老爷,魔哈恼羞成怒,便用巫术轰裂了土猪梁子,阿查不幸堕落深渊。后经众乡亲搭救才脱险。在阿查遇难的时候,诺娜为免遭贱踏,便越悬崖绝壁,离家逃走,寻找阿查,终因气力耗尽累死在红山悬崖之下,诺娜的身影永远显映在悬崖上,故有“白人崖”之称。阿查得知这一消息后,痛不欲生,找遍了丛山峻岭,最后才发现诺娜留在红崖上的白色身影。想跳崖与诺娜同归。众乡亲前往劝阻,从崖边拉回了阿查,并和他一起商量复仇的办法。次日(六月二十五日),阿查和四山八里的乡亲们高举着上千火把直奔魔哈家,焚烧了魔哈宫殿,烧死了魔哈,为诺娜报了仇,也为众乡亲解了恨。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每年六月二十五日这天下午,彝族村寨的人们都要点燃松明火把,用这熊熊燃烧的火把去照耀四壁,烧死蚊虫,驱邪除恶,以示吉祥幸福、清洁平安。然后举着火把到田间地头,挥舞引蛾,扑灭害虫。巡游之后,将火把插在田头地角,村前开阔地带,男女青年就围着火把跳起欢快的“左脚”,老人们围坐火塘,打开醇香的白酒,互相敬酒,互祝吉祥。人们还早早将出嫁的女儿接回家来。节日这天杀猪宰羊,同吃同住以示亲人团聚。这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hn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