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红楼梦》考点重点训练

更新时间:2023-10-28 11: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红楼梦》知识点和考点训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情僧(sēng) 宝鉴(jiàn) .. 披(pī)阅 增删(shān) ..B.假(jiǎ)托 曹寅(yíng) ..

饮馔(zhuàn) 高鹗(è) ..C.核勘(kān) 酌(zhuó)理 .

裙钗(chāi) 敷(fū)演 .D.潦(liáo)倒 凝(níng)集 ..

引诱(yòu) 卖弄(nòng) ..【解析】 寅,读yín。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原稿 织造 屡次 摆阔 锦衣纨袴 B.讲究 乾隆 竭力 镌版 饫甘厌肥 C.梦幻 须眉 愁闷 影射 绛珠仙草 D.闺阁 掩饰 传抄 肉麻 窈窕温柔 【解析】 厌-餍。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红楼梦》是曹雪芹在穷愁潦倒中写的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 ....B.《红楼梦》是曹雪芹历经数十年,集腋成裘,辛苦创作而成。 ....C.从前研究《红楼梦》的人总是转弯抹角地去看书中塑造的人物。 ....D.《红楼梦》的好多“技巧”是后来人不曾好好儿发扬光大的。 ....

【解析】 C项,转弯抹角: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不合语境。A项,穷愁潦倒:生活贫困,失意颓丧。B项,集腋成裘:比喻积少成多。D项,发扬

光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全社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B.体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赛场上通过争金夺银来振奋士气,更应在提升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方面为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C.博鳌论坛扎根中国,立足亚洲,放眼全球,正悄然变成“亚洲的达沃斯”,为中国、亚洲、世界的共同发展奉上一道道“思想盛筵”。

D.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

【解析】 A项,“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B项,“提升”和“意识”搭配不当。D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红楼梦〉导言》的“《红楼梦》以前??觉得‘不真’”,回答5~8题。

5.茅盾认为《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几个创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中国小说发展的过程上看来,《红楼梦》是一个写实主义新阶段的开始。②把女子作为独立的个人来描写,也是《红楼梦》创始的。③《红楼梦》是以描写琐细杂乱的饮食男女细事来获得了生活的真实。

6.《红楼梦》和以前许多“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 特点和区别

《红楼梦》 才子佳人小说 男主人公是和女子同受旧礼教压迫的可怜人儿,那些女子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作者观察的客观的人物。 男人作为主体,是什么“风流教主”、“护花使者”,女子作为附属,是小说里那些作者想像中的“美人儿”。 7.茅盾认为《红楼梦》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每一回书中间没有整齐的“结构”,它只是一段一段的饮食男女细事,但是这种琐细、零碎给人的印象却特别深刻。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水浒》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红楼梦》是“个人著作”。 B.《红楼梦》倡导的“写实的精神”并没有得到当时文人的弘扬。 C.《红楼梦》与以前的“才子佳人小说”都是描写男女私情的,本质一样。 D.《红楼梦》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写的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的人物。

E.《红楼梦》每回书的结尾都留下一个“闷葫芦”,因此读者总要往下看,不能中止。

【解析】 C项,《红楼梦》与“才子佳人小说”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他们对男人、女人的定位是不同的。E项,《红楼梦》没有留下“闷葫芦”。

【答案】 CE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2题。

红楼启示录 王 蒙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

说: “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像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察、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你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9.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一段中“写实”一词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说荒诞、幻化是一种“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这里的“大地”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 (2)现实生活。

10.第五段说“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请列举这种“间离手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给作者留下了创作的自由;②给读者留下了阅读欣赏的自由。 11.从节选文字看,作者从《红楼梦》的创作中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实的小说与写梦幻的小说各有长短,二者应该结合起来。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了不可当真”,这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B.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思想去反映、干预现实生活。

C.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地梦幻化,都不是真小说家的境界。 D.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

E.作者提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化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世间离开来。

【解析】 B项,不是“创作思想”,而是作者提醒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D项,文中只是说“涉嫌”而不是“容易提倡异端、犯上作乱”。E项,穿插装点荒诞内容的目的让作者有进退,避免文字狱等。

【答案】 AC 四、语言表达

13.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1)以《红楼梦》为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曹雪芹为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短句变长句的能力。题干中限定了要变长句的主语,这样我们首先要从三个所给句子中选取一个作为母句,然后把其他两个句子的内容嵌入其中即可。

【答案】 (1)《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2)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14.(2013·江苏高考)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人 年 作 品 数 龄 20岁前 21~25岁 95人 26~30岁 36人 31~35岁 7人 36~40岁 41~45岁

处女作 72人

代表作 8人 31人 96人 50人 25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从图表的角度考查图文转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作家发表处女作的高峰年龄段是20~30岁,发表成熟时期的代表作的高峰年龄段却是31~45岁,这两者相差十年左右,这十年,就是写作逐步成熟的时期。

【答案】 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第二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贸(mào)易 憨(hān)痴 ..

奇缘(yuán) 敝(bì)友 ..B.歇(xiē)脚 门楣(méi) ..

攀(pān)扯 生疏(shū) ..C.冷(lěng)落 峥(zhēng)嵘 ..

轩(xuān)峻 乖(guāi)僻 ..D.唐突(tū) 浮(fú)躁 ..

笞(taī)楚 标(biāo)致 ..【解析】 笞,读chī。 【答案】 D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规定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合理合法,有人认为不近人...情。 .

B.更为可笑的是,在“发展”的名义之下,许多“豆腐渣工程”、“烂尾工程”、“建成即拆工程”应运而生。 ....

C.有所发现,格物致知,学以致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这些都是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法则。

D.王孙公子、膏粱纨绔为之魂牵梦绕,豪门权贵、钟鸣鼎食之家争相上门....提亲。

【解析】 B项,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多指好的方面。A项,不近人情:不合乎人的常情。C项,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D项,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的豪华排场。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世界博览会主办权之所以竞争激烈,主因还在于它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起作用。

D.贾宝玉的这种反封建思想,究竟是什么性质呢?有人认为是封建的民主思想,我认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解析】 A项,“学习”和“素养”搭配不当,删去“与素养”;B项,“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主客颠倒,改为“宝玉对王夫人来说都弥足珍贵”或“宝玉都弥足珍贵”;C项,句式杂糅,可删去“起作用”。

【答案】 D

4.依次填入下列空格中的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红楼梦》最值得称道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________。 ①但他完全避免了浮浅的夸张和概念化的涂饰 ②表现出写实的特征

③表现出人性的丰富含蕴及其在不同生活状态中的复杂情形 ④当然是有喜有憎 ⑤作者对于他笔下的人物

⑥而以深入的体察和天赋的灵感为凭藉 A.③⑤①⑥④② B.②④①③⑥⑤

C.②⑤④①⑥③ D.③②⑥④⑤①

【解析】 语段主要探讨《红楼梦》在刻画人物上的特点:它是写实的,作者描写时虽然对人物有着喜恶之分但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进行深入细致地描写来表现出来。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贾府概况》中的“子兴叹道??不能知也”,回答5~8题。 5.依据第一段冷子兴的介绍,画出荣宁二府的人物关系图(只列举文中出现的人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贾赦——贾琏贾家? ?贾代善贾珠

?贾政荣公——?(贾母)?——?贾元春

(王夫人)

???贾宝玉

6.第一段冷子兴对荣、宁二府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社会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封建社会官位世袭,官僚阶级不理政事,甚至有的一味好道或耽于享乐。

7.本文对荣、宁二府的介绍在整个小说中起什么作用?通过本文介绍,荣、宁二府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贾敷宁公——贾代化?

?贾敬——贾珍——贾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红楼梦》中的人物活动设置舞台,有助于更好地展现人物个性;暗示了小说悲剧的结局。二府过去相当兴盛,但全府安于富贵,讲究排场,而又缺少谋划,已露出衰败景象。生活在里面的儿孙辈们,一代不如一代,“奇异”之人颇多。

8.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荣、宁二府是封建官僚阶层的一个缩影,折射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精神面貌。

B.贾敬“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一心想作神仙”,这与陶渊明等人的乐于归隐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要远离污浊的官场。

C.选段交代了贾宝玉的家世及奇异的出生和表现,暗示贾宝玉必将和他所处的家庭一样以悲剧告终。

D.贾雨村的“罕然厉色”,反映了他为贾政和冷子兴对贾宝玉的误解而愤怒的内心状态,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贾宝玉是真正理解的。

E.冷子兴的“叹”,表现了他对荣、宁二府衰败的不解,他的“冷笑”,表现了他对贾雨村“只怕这人来历不小”的说法的否定。

【解析】 B项,贾敬与陶渊明等的归隐是不同的,贾敬只是不想过问府中的事情,过自在的生活罢了。D项,贾雨村制止的目的是论证下文中大仁大恶的分类,不是对贾宝玉的理解。

【答案】 BD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1题。

宴席笑声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好一阵子,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都端过来与他吃。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9.刘姥姥是如何逗众人开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村言俚语,如“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等。②滑稽的表情,如在高声说话后“鼓着腮不语”等。③笨拙的动作,如夹鸽子蛋等。

10.请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刻画了一位用语粗俗,喜说笑,藏精于拙,装傻扮愚,老于世故,会讨好贾母与贾府中的人,又朴实,有小农思想的典型的村妇形象。

11.文中写“笑”的文字是最精彩的内容,运用的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白描的写作手法。同是笑,主奴不同,长幼各异,娇弱的有娇弱的表现,爽直的有爽直的举止,一人一副笑态,一人一种表现,不同的笑态举止,显示着各自的身份、年龄、体质、性格、教养和习惯。笑得非常个性化,很合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理,乃至年龄和体质特征,显得真实、形象、生动,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语言表达

12.请将下面这个长句子改写成几个语意简明的短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是不得改变原意。

贾宝玉是曹雪芹为揭示贾府的衰亡史和罪恶史所写的《红楼梦》中生活在充满矛盾的封建大家庭里的具有叛逆精神的孤独地反抗着封建伦理的贵族公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贾宝玉是个贵族公子。 (2)贾宝玉生活在充满矛盾的封建大家庭。 (3)叛逆精神是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4)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揭示贾府的衰亡史和罪恶史。 (5)贾宝玉是封建伦理的孤独的反抗者。

13.(2013·山东高考)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此题,要认真审读语境,①处所填内容要紧扣老师“勤耕三尺讲台”的话题,赞扬老师的奉献精神;句式、字数要与上句一致。②处要用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表现老师的工作特点与辛勤付出,注意“加减乘除”与“算不尽”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句式、字数要与上句一致。

【答案】 示例一: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 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示例二: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 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第三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撂(liào)下 吩(fēn)咐 ..

淘(táo)气 依栖(qī) ..B.背弃(qì) 煞(shā)住 ..

落絮(xù) 蠢(chǔn)物 ..

C.躲(duǒ)开 心坎(kǎi) ..

忏悔(huǐ) 诧(chà)异 ..D.魂(hún)魄 啐(cuì)道 ..

倘(tǎng)或 抿(mǐn)嘴 ..【解析】 坎,读kǎn。 【答案】 C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六年前至今,陕西省镇巴县的陈文菊先后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两个儿子,生活变得无依无靠。 ....

B.每当顾客一上门,他就马上起身相迎,客气地打恭作揖说“欢迎光临”。 ....C.深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D.她左思右想后,今年8月把遗嘱改为房产由四个女儿和外孙五个人共同....继承。

【解析】 C项,春秋鼎盛:指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使用对象错误。A项,无依无靠:形容孤苦而无所依靠。B项,打恭作揖:表示恭敬。D项,左思右想:多方面想了又想。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上世纪90年代初,他曾发明“庹氏回米格”,“庹氏汉字速成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来。

B.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屡创新高,事业单位招考也异常火爆,于是“炮灰”情绪就在众多考生中蔓延开来。

C.“111”工程是每年为青海省农牧区培训1 000名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最终每个乡镇将拥有10名专业人才。

D.如果骆驼几天不吃不喝,驼峰里的脂肪就会日益逐渐减少,驼峰就会慢慢缩小。

【解析】 A项,句式杂糅。“‘庹氏汉字速成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来了”应改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来了‘庹氏汉字速成法’”,使“发明”、“研究

出来”的主语都是“他”。C项,成分残缺。在“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后加上“的工程”等词语。D项,成分赘余。“日益”和“逐渐”重复,去掉其一。

【答案】 B

4.依次填入下列空格中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黛玉葬花”这一情节被不断重新演绎。______。不同的时代与文化塑造了永远说不尽、演不完的“葬花”情节。

①不仅含蓄蕴藉,还可以华美精致

②“葬花”不仅具有古典文化的气息,还具有现代时尚的滋味

③不同的传播方式使“黛玉葬花”这一经典情节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色彩 ④在比较中我们发现 ⑤在不同的影视剧中

⑥不仅具有旧上海的哀怨,还具有香港的伤感 A.④⑤⑥①②③ B.⑤③④②⑥① C.④③①②⑤⑥

D.②⑥①④③⑤

【解析】 注重分析空格的语言,“不同的时代与文化塑造”可以确定空格前的内容有时代、地域方面的特点,从空格前“不断重新演绎”可以判断出紧接其后的应该是在不同的电视、电影中的内容,可以判断出答案。

【答案】 B 二、课内阅读

阅读《黛玉葬花》中的“话说林黛玉??又是笑”,回答5~8题。 5.节选部分应该是延续上文的,但为何又写了一遍黛玉吟唱“葬花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课下注释可以看出,《黛玉葬花》一文是节选了小说《红楼梦》中的三个回目,由此可以推断节选部分应该与上文在《红楼梦》中不是一个回目。②概括表现黛玉吟唱“葬花吟”的两个根本原因:一是昨夜黛玉到怡红院晴雯没有开门,又加上听到了宝玉、宝钗的笑声,黛玉怀疑宝玉因自己要告他而不再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he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