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第二十四章《圆》单元培优测试(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08 04: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十四章《圆》单元培优测试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平面内有一点P到圆上最远的距离是6,最近的距离是2,则圆的半径是( ) A.2

B.4

C.2 或4

D.8

2.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有几个( ) ①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重合; ②两个能重合的图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③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一定在对称轴的两侧; ④一个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A.1

B.2

C.3

D.4

3.如图,已知⊙O是△ABC的外接圆,⊙O的半径为4,AB=4,则∠C为( )

A.60° B.30° C.45° D.90°

4.如图,⊙O的半径为1,动点P从点A处沿圆周以每秒45°圆心角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运动,即第1秒点P位于如图所示位置,第2秒B点P位于点C的位置,……,则第2017秒点P所在位置的坐标为( )

A.(,) B.() C.(0,﹣1) D.()

5.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为 A.

B.4π

,则这个扇形的面积是( )

C.2π

D.π

6.如图,用直角曲尺检查制作成半圆形的工件,则合格的工件是( )

A.B. C. D.

7.如图,四边形ABCD各边与⊙O相切,AB=10,BC=7,CD=8,则AD的长度为( )[来源:Z。xx。k.Com]

A.8 B.9 C.10 D.11

8.如图,AB是⊙O的直径,AB=10,P是半径OA上的一动点,PC⊥AB交⊙O于点C,在半径OB上取点Q,使得OQ=CP,DQ⊥AB交⊙O于点D,点C,D位于AB两侧,连结CD交AB于点E.点P从点A出发沿AO向终点O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CEP与△DEQ的面积和的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减小 B.一直不变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AC=5,BE=3,

9.如图,在⊙O中,弦AC,BD交于点E,连结AB、CD,在图中的“蝴蝶”形中,若AE=则BD的长为( )

A. B. C.5 D.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D经过原点O,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B点坐标为(0,2

),OC与⊙D相交于点C,∠OCA=3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B.4π﹣

C.4π﹣2

D.2π﹣

A.2π﹣2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O的半径为5,弦AB与弦CD相等,且AB⊥CD于H,若OH=3

,则线段BH长为 .

的长 .

12.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2.以AB为直径作半圆O,交BC于点D.若∠BAC=30°,则

13.如图,给定一个半径长为2的圆,圆心O到水平直线l的距离为d,即OM=d.我们把圆上到直线1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个数记为m.如d=0时,l为经过圆心O的一条直线,此时圆上有四个到直线的距离等于1的点,即m=4,由此可知,当d=3时,m= .

14.如图,矩形ABDC与⊙O交于E,F两点,且AE=为 .

EF,CD是⊙O的直径,且CD=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

15.如图,在扇形OMB中,∠AOB=90°,OA=1,将扇形OAB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到扇形BDC,若点O刚好落在弧AB上的点D处,则线段AC的长等于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已知:如图,⊙O的直径AB与弦CD(不是直径)交于点F,若FB=2,CF=FD=4,求AC的长.

17.如图,已知直线PT与⊙O相交于点T,直线PO与⊙O相交于A,B两点.已知∠PTA=∠B. (1)求证:PT是⊙O的切线; (2)若PT=6,PA=4,求⊙O的半径; (3)若PT=TB=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8.如图1,△ABC中,AB=AC=4,∠BAC=120°,点P为BC上一点,PA=PB,⊙O是△PAB的外接圆. (1)求⊙O的直径;

(2)如图2,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至△A′BC′,使边BA′与⊙O相切,BC′交⊙O于点M,求此时的旋转角度及弧AQM的长度.

19.如图,⊙O的半径为4,B是⊙O外一点,连接OB,且OB=6,过点B作⊙O的切线BD,切点为D,延长BO交⊙O于点A,过点A作切线BD的垂线,垂足为C. (1)求证:AD平分∠BAC; (2)求AC的长.

20.如图,⊙O的直径AB=12,弦AC=6,∠ACB的平分线交⊙O于D,过点D作DE∥AB交CA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D,BD. (1)由AB,BD,

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2)求线段DE的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h32.html

Top